『壹』 如何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匯報
中國人口太多 義務教育全國化其實進度還是很不錯的。初中以下基本完專成了全國文盲橫掃,屬也對基礎工作崗位培養了一大波的「專業」人才 但想要精英化義務教育 估摸是100年以後的事了 因為資源生產跟技術儲備上不來 ,人才多了會搶占現有全球資源 中國威脅論的原因也就是在這里
『貳』 怎樣寫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匯報材料
(一)辦學條件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硬體設施設備均達到省定標准,生均教學設備值大致相當,均能共享數字化優質教育資源,農村中小學全部建成塑膠田徑場。學校布局合理,保證學校改造、擴建、新建用地。學校規模適度,實行標准班額辦學;學校辦學環境安全穩定,校舍抗震標准達標。
(二)師資隊伍均衡。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師生比均達到省定標准;教師學科結構合理,滿足課程教學需要;專任教師高一層次學歷比例、中高級職稱教師及骨幹教師比例在校際之間大致相當。校長、教師輪崗交流制度健全。建立促進教師主動發展的機制,教師工資全額納入財政保障范圍,教師培訓經費支出不低於教師工資總額的1.5%,學校年度公用經費總額中用於教師培訓的部分不低於5%。
(三)教育質量均衡。深化課程改革,規范辦學行為,實施素質教育,義務教育質量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生學業合格率均達95%以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准》合格率達90%以上。
(四)管理水平均衡。堅持依法治校,規范管理,建立科學合理的學校評估考核體系。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校園文化建設不斷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有自己明顯的特色。學校與社區、社會、家庭之間的聯系密切,學生、家長、社會對學校的滿意度達到85%以上。
『叄』 如何順利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檢匯報材料
某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情況匯報
範文已傳附件,請參考,望採納
也可以看我頭像幫你搞定一篇原創的
『肆』 如何促進農村小學教育均衡發展
對於當前教育發展中存在的不公平問題,人們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強烈的,是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均衡。義務教育作為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具有強制性、免費性和普及性,是最應體現教育公平的領域。抓好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促進教育公平的關鍵。
近年來,在推動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時,黨和政府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5年,教育部專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把義務教育工作重心轉到均衡發展上來。2006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均衡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強調各級政府的法定義務。《規劃綱要》提出用10年左右的時間實現區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標和一系列具體政策措施。
當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城鄉、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區域內校際之間資源配置不均衡,優質教育資源短缺、輻射面窄等。要以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為基本要求,以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展為重點,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到新水平。
一是「提質量」。在人人都有學上之後,人們對教育公平的關注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上。促進均衡發展要把提升質量作為根本,更加註重教育的內涵發展。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改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讓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重壓下解放出來,生動活潑學習、健康快樂成長。 二是「縮差距」。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後,城鄉、區域間發展不均衡上升為義務教育的主要矛盾之一。促進均衡發展,就要大力加強對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義務教育發展的支持。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和教師配置等方面向農村傾斜,盡快形成城鄉同標准、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加大中央財政支持力度,完善對口支援制度,促進老少邊窮地區義務教育發展。很多地方為此進行了積極探索,如成都積極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廣東省開展「千校扶千校」活動,組織發達地區1000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對口幫扶欠發達地區薄弱學校,收到良好效果。
三是「重配置」。合理配置資源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措施。陝西吳起縣投入5億多元統一全縣建校標准,實現了辦學條件均等化;安徽銅陵市鼓勵教師跨校兼課、兼職,促進了高水平教師資源共享。要從硬體、軟體等各方面促進區域內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取消設置重點校和重點班,統一學校公用經費和生均教育經費標准,加大薄弱學校改造力度。實行區域內教師和校長交流制度,加強薄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搭建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平台。
四是「建機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建立長效機制。要打破校際和城鄉之間的分割,形成城鄉和地區義務教育共同發展機制。認真總結一些地方探索的學區管理、集團化辦學、農村九年一貫制、示範性高中和重點高中招生指標定向分配到初中等做法和經驗,創新教育管理運行機制。強化督導評估,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和激勵機制。
還應注意的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是「削峰填谷」搞平均主義,更不是一個模式辦學,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在大力扶助薄弱學校的同時,要鼓勵優質學校繼續辦出水平、辦出特色。
● 如何解決農民工子女上學難問題?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和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加快,進城務工的農民工數量逐年增加,農民工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日益凸顯。據統計,2009年我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民工隨遷子女適齡人數達到997.1萬人。如何給這些孩子一張安穩的書桌,讓他們像城市的孩子一樣接受義務教育,健康成長,是促進教育公平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解決這一問題,黨和政府採取了一系列重要舉措。早在2001年,就明確提出了以流
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依法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權利的「兩為主」政策。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發文要求多渠道安排農民工子女就學,在入學條件等方面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2006年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把接納非戶籍居住地上學的兒童納入政府管理的范疇。2009年中央財政下撥20億元,專項用於補充接收農民工子女的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公用經費和改善辦學條件等。各地也紛紛出台政策,保障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經過這些努力,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農民工子女就讀難的問題。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公辦學校入學「門檻高」、農民工子女學校教學質量低等問題。而且隨著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加快,這一問題將更加突出。如何進一步解決好農民工隨遷子女的上學問題呢? 強化流入地政府責任。廣大農民工為流入地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流入地政府要切實負起責任,保障農民工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將農民工子女義務教育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指導和督促公辦中小學認真做好接收就學和教育教學工作。建立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將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保障范疇,對接收農民工子女人數較多的學校給予補助。制定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做到與當地學生一視同仁,採取措施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農民工子女就學。 發揮公辦學校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公辦中小學潛力,合理調整和完善學校布局,新建、改擴建一批學校,盡可能多地接收農民工子女就學。降低入學門檻,簡化入學手續,不得隨意設置入學條件限制。對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要與當地學生在收費、管理等方面同等對待,不得違反國家規定加收借讀費及其他任何費用。 扶持社會力量辦學。農民工子女在短時期內完全進入公辦學校就讀還不太現實,必須進一步發揮民辦農民工子女學校的作用。要將農民工子女學校納入民辦教育管理范疇,制定審批辦法和設置標准,在辦學場地、辦學經費、師資培訓、教育教學等方面給予支持和指導。加強對這類學校的督導工作,規范其辦學行為,促進其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解決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根本上要解決農民工的「身份」問題。2010年6月,廣東省出台有關規定,實行農民工積分制入戶城鎮政策,只要積滿60分,農民工就可以申請入戶,其隨遷子女就學問題也將得到有效解決。應逐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逐步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吸納有條件的農民工轉為城鎮居民,使其子女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此外,隨著很多農民工子女開始進入高中階段,他們接受「初中後教育」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出來。由於借讀費用昂貴、戶籍障礙、高考政策限制,以及各地在教材、課程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他們在流入地接受高中教育難度更大。應研究制定農民工子女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讓流入地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的大門也向他們敞開。 ● 如何保障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上得起學?
2009年8月16日,來自四川廣安的小張懷揣錄取通知書,惴惴不安地來到中國科技大學新生報到處報到。剛出家門時還為學費發愁的小張馬上安心了:在出示有關證明後,馬上通過「綠色通道」順利辦好了入學手續。「不帶一元錢,也可進校園」,為保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全國高校普遍建立了「綠色通道」制度,對經濟困難學生一律先辦理入學手續,再根據核實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措施予以資助。
「不讓一個孩子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是教育公平的重要體現,是切實保障全體人民特別是困難群體受教育權利的必然要求。由於各種原因,我國城鄉還有一些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困難,這些孩子的上學問題一直牽動著黨和政府的心。近年來,國家資助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在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免除學雜費,為農村學生提供免費教科書,為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生提供生活補助;在中等職業學校,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保障制度,國家助學金每年資助近1200萬人,總資助面達在校生的90%,同時從2009年秋季學期起,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
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除學費;在高等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助學金制度和國家助學貸款制度,每年資助約450萬人,總資助面超過20%。 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是國家對困難學生資助強度最大的制度安排,也是困難學生得到實惠最多、人民群眾最滿意的制度安排。要不斷完善這一政策體系,把各項資助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每一個學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權利,無論哪個教育階段,都不能讓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上不起學。
擴大資助范圍。資助范圍要在現有基礎上,向各個教育階段、各級各類學校延伸。鼓勵各地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入園提供資助;推進把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納入國家助學體系;逐步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費范圍,在免除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基礎上,將政策實施范圍擴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子女;完善研究生資助政策,設立研究生國家獎學金。這樣,就能逐步建立起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全過程資助體系,實現「應保盡保」。
提高資助標准。由於國家財力有限,目前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標准還不高。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加大資助力度,讓這些孩子不僅上得起學,而且逐步上得好學。提高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補助標准,改善學生營養狀況。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建立國家獎助學金標准動態調整機制。
落實資金保障。完善資助體系,資金投入是基礎。中央和地方財政要足額安排應當負擔的資金並及時撥付到位。省級政府要做好統籌協調,完善省對下轉移支付制度,確保應承擔的資金不折不扣地落實到位。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要從其事業收入中提取4%—6%的資金,用於助學。加強對各項資助經費的管理使用、審計監察,提高經費使用效益,把國家有限的財力用好。
動員社會力量。長期以來,社會力量在資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比如,希望工程實施20年來,募集資金超過56億元,援建希望小學15900多所,資助失學孩子340多萬名。要繼續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崇文重教、扶危濟困的文明風氣,完善各項引導激勵政策,形成社會各界關心教育、幫助困難家庭學生的良好氛圍。
「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是全國億萬孩子的共同心願;「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是黨和政府的庄嚴承諾。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讓所有孩子都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讓祖國的花朵共享一片藍天的目標,必將逐步變為現實。
『伍』 農村初級中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過程材料有哪些
請問做什麼用?
『陸』 如何全面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調研報告
關於促進我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日期:2010/8/17
關於促進我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按照市政協2010年工作安排,教文衛體委員會於4月至5 月初,由彭皓方副主席帶隊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就我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先後深入我市六個旗縣區的十幾所中小學校,詳細察看了各學校教學樓、食堂、學生宿舍、圖書館、電教館等基礎設施,聽取了有關教育局和學校負責人情況匯報,多次召開由旗縣區教育局負責人、學校校長、教師以及學生、學生家長參加的座談會,比較詳細地了解了目前我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情況。現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市現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 491所,初中62所,小學429所。現有在校生279771 人,其中初中生96815 人(農村中學生數約佔全市中學生總數的41.49 %),小學生 182956人(農村小學生數約佔全市小學生總數的46.37 %)。全市在職教師18283人,其中初中5657人,小學12626人。
2000年以前,我市各旗縣區為普及義務教育基本上是村村辦小學,鄉鄉有中學,教育資源分散。近年來,隨著我市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人口大量湧入城鎮,對城鎮優質教育資源的追逐加劇,農村學校生源逐年減少,部分優秀教師調往城鎮,農村中小學難以為繼,辦學效益低下。如:某鄉所在地小學,有學生57人(住校21人),教師14人(住校11人)。全縣義務教育階段不足百人學校居多,師生比很不科學,小規模校點運轉困難。對此,我市教育部門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組織編制全市新的中小學布局規劃調整方案,提出「農村小學向鄉鎮集中,中學向縣城集中」的思路,有步驟地對生源少、師資弱、教學質量低的學校和教學點進行撤並和調整,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如:清水河縣小學校點從2006年的149個減少到現在58個,初級中學從11所調整為現在的3所;和林縣從2001年216所學校調整為現在的44所(含27個教學點),到2008年將全部縣鎮初中的學生集中到縣城5所中學讀書。其它旗縣區也都做了相應的整合(目前這項工作仍未結束,個別地區仍有班容量不足10人、校容量不足百人的,仍需做進一步調整),這樣的整合有效地解決了上學問題,讓農村學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
調研人員看到,我市旗縣區教育部門和學校根據各自的實際,從學校布局、物質基礎、人員素質、管理機制等方面入手,因地制宜、靈活多樣、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力地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如土左旗六小、和林縣職中初中部、清水河縣二中、玉泉區民小、賽罕區黃合少鎮第二中心校等,都通過改擴建、拆並校、整合資源,使教學和學生住宿條件大大改善,特別是給周邊農村地區學生提供了優質的學習生活條件。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把發展教育事業置於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位置,以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採取一系列措施,積極地推進全市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柒』 某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前後對比報告 示例
強制性特來點:義務教源育法頒布1986規定:「國家學生接受義務教育免收學費。」小學,初中生仍需繳納一定的費用;修訂後的義務教育法規定,「義務教育實行不收學費。」法律形式保障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基金開始這個春天的新機制,法律的形式固定。法,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學校應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設班和非重點班重點」-近年來出現的義務教育為「擇校熱」等新問題的發展,義務教育法將促進義務教育的要求,確定方向性的均衡發展。帶來高管將受到人民的處罰恨地方債券。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規定,學校不得收費違反國家規定收取費用,學生不得銷售或者變相推銷商品,服務等方式受益;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非法評估費收取學校。素質教育立法明確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進一步明確了義務教育的方針和目標。法律規定,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適齡兒童和青少年的教育質量在德,智,體全面發展的角度,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基礎的接班人。書面保證校園安全已發生法律學校安全事故,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將保障校園安全成為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