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教育科研課題研究的攻關方向應有哪些
學班隊會主題教育活動系列建設研究 2.青少年自我表現心理及教育實踐研究 3.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研究 4.貼近小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的德育方法創新研究 5.運用綜合素質評價提高小學生道德品質的實踐研究 6.小學生誠信教育實踐研究 7.青少年法制教育與預防犯罪問題研究 8.小學生的禮儀教育實踐研究 9.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實踐研究 10.青少年校外教育實踐研究 11.學校德育活動課程建設研究 12.思想品德文化與課堂教學文化的構建研究 13.小學生攻擊性行為研究 14.道德高尚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行為特徵分析 15學校德育隊伍建設研究 16. 學生自主管理班級實踐研究 17.書香班級建設與研究 18.新課程背景下班集體建設的實踐研究 19.新時期少先隊工作的實踐探索 20.班主任工作現狀調查及工作創新研究 21.增強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實踐研究 22.班主任自我行為意識的實踐研究 23.優秀班主任的培養研究 24.班主任工作的評價與管理研究 25.小學班主任利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進行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研究 26.學生幹部的選拔和培養研究 27.實踐主體教育思想,優化班級管理的實踐研究。
⑵ 小學教師如何做課題研究
——記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課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
(2)科學性原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在進一步歸化出具體的學科範圍,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積極參與活動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參與綜合實踐?」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綜合實踐活動不想參與?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能力的研究」
總之,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課程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基於整體論的視野而力圖超越原有的學科分割的局面,通過活動,把各種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並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不管在課堂開展,還是在課外實施,都必須一個一個、一次一次地進行。每一個活動、每一次活動都需要對活動主題設計,每次的主題設計都要對活動要素進行思考,並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選擇,才能完成主題活動的方案設計。
走過一年的綜合實踐課的歷程,我深深地體會到,課題的資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動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幾個食品攤點,學生買小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看到了一點,我和校領導商量確定了活動主題《班級地上的食品袋》讓學生在師生生成的課題中調查,活動的同時,接受了環衛教育。在學生學習過後,發現學生的興趣濃厚,在與其商量後,以此為活動主題,在書與生生成的主體中,學生再次感覺到了節約的必要性。環境的保護與節約教育的主題從而產生,遵循著師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會生成的原則,這樣的設計面向了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分門別類的學科界限,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全、整體發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實踐使我懂得,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要有課程開發意識,重視和開發、可利用四種課程資源:從學生的活動需求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從教師對活動提供指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師的愛好和特長,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從學校對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重視利用學校的傳統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和新增學校特色;從社區和當地社會環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利用社會性資源和網路資源。
⑶ 小學教室怎樣進行課題研究
第一:內觀外視,學會查找
首先要主動學習,以免觀念滯後、只是陳舊,讓研究變得膚淺,沒有深度。研究問題的提出,方向的確定,不是憑空想像而來,它既來自教師豐富的教學實踐,又基於教師獲取、佔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資源。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認清教育發展方向,把握教育改革的重點,捕捉國內外教育的新動態,才能登高望遠,審時度勢,把准脈搏,在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有價值的問題,確定研究的方向。只有勤於學習,夯實自身教育理論基礎,掌握科學研究的方法,研究方可得心應手,有章有法。
其次要自我反省,教師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樹立問題就是課題,教室就是產生問題的場所的思想。要善於從日常工作的細微之處,運用批判的策略,反思教育行為,質疑內隱的教育觀念,提出有新意的研究主題。
第二:大題小做,小題大做,我能做到
研究要取得成功,必須考慮課題的現實可行性,更多的是對對教育教學過程中某一具體問題或因素進行的研究。大題小做,是將大問題轉化為一個個具體的小問題,化整為零,攻其一點。小題大做,持久的關注、追蹤、分析某個教學問題,深挖細究,在精深上做文章。
第三:題小意深,切准中心
開展課題研究要基於學校。要求教師根植於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發現有一定研究價值的問題,並將研究成果用於改進和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師生的共同成長。要做到選題要實、立意要真、切口要小,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研究內容可以是教學過程中的某個章節或某個專題,也可以是教育教學中存在的現象、案例、問題等。
第四:熱點、空白點、獨特點
要解決前人未解決的問題,最終提出的必然是新知識、新經驗、新方法、新理論。教師要善於從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中找到切入點,發現並追蹤熱點,並與自己的實際工作進行對照,做出理性分析,是研究問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
空白點就是教育研究的一些盲區,或是容易忽視的某些方面,要善於從對同類研究的比較中捕捉他人沒有涉及和解決的問題,選擇與他人不同的研究角度作為課題。獨特點,就是人家沒有,我獨有,大家都有的,我有特色。
第五:周期要短、操作要易
一項課題,往往需要一個有共同的價值追求的合作團隊,優勢互補、共同努力才能做好。 且中小學教師一般要選擇一些「短、平、快」的小課題研究。
第六:勤於筆耕,及時發表
寫作是總結,是反思,是提升。把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自己的經驗展示出來,讓自己的文字變成公開發表的鉛字。課題研究成果不可固守於報告、論文,要靈活。可以是總結、心得體會、教育敘事、研究日誌、個案集、展示課、教學設計、教學論文、教學課例等。
⑷ 結合當前教育實際,談一談小學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的主要來源
小學教育學科的課題的主要來源應該是跟教學實踐相結合,看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⑸ 適合小學語文老師做的課題研究
關於孩子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小學生閱讀時,很多人一篇讀完了,還不知道主要內容是什麼,中心思想是什麼,寄寓了作者的什麼感情,所以可以先談談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
⑹ 怎樣進行小學教育課題研究
首先要改革課題研究管理體制。科研立項既是行政的行為,也是民間的行為。科研立項的審批權應該逐級下放,允許多層面的課題立項。有國家立項的,也有地方立項的,也有個人立項的,課題研究是自由的,平等的。對於成果的鑒定與驗收,也不應該把個人立項的課題排斥在外。現在的問題是,不是正式審批的課題,沒有參與評審的資格。還有一個怪現象是,不是跟隨專家組的課題,很難得到成果的鑒定,課題壟斷嚴重製約著教育科研的普及。
其次,要提倡和鼓勵教師開展「校本科研」的研究。學校是課題研究的主戰場,教師是科研的主體。校本科研從學校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自己研究的課題,打造自己的科研品牌。鼓勵教師人人參與,同時,把課題研究與教育教學緊密的結合起來,使教研與科研融為一體。
再次,創造寬松的科研環境。作為學校不是靠制度去強制,應該樹立人文理念,提升教師的認識,廣泛地開展科研交流活動,與社會各界建立聯系,擴大影響,為教師創造成功的契機。讓教師覺得科研不僅是責任,而且是自身成長的需要,更是現代型教師必備的素質。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育科研也是這樣,這「活水」就是廣大教師,真正地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科研才興矣,學校才興矣。
⑺ 小學教師如何做好小課題研究
(一)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我校的校本教研課題: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2、選題的基本原則
(1)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
(2)科學性原則: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
(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
(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3、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在進一步歸化出具體的學科範圍,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積極參與活動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參與綜合實踐?」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不喜歡參與活動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綜合實踐活動不想參與?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主體參與能力的研究」
總之,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所以,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學生的經驗和生活,倡導課程向學生生活世界的回歸,基於整體論的視野而力圖超越原有的學科分割的局面,通過活動,把各種知識和技能綜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探究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並促進其個性的發展。
綜合實踐活動不管在課堂開展,還是在課外實施,都必須一個一個、一次一次地進行。每一個活動、每一次活動都需要對活動主題設計,每次的主題設計都要對活動要素進行思考,並因人因時、因地、因事、因物等的不同而作出必要的選擇,才能完成主題活動的方案設計。
課題的資源是生成性的,可流動性的,如:我校外面有幾個食品攤點,學生買小食品的現象時有發生,看到了一點,我和校領導商量確定了活動主題《班級地上的食品袋》讓學生在師生生成的課題中調查,活動的同時,接受了環衛教育。在學生學習過後,發現學生的興趣濃厚,在與其商量後,以此為活動主題,在書與生生成的主體中,學生再次感覺到了節約的必要性。環境的保護與節約教育的主題從而產生,遵循著師生生成,校生生成,生生生成,社會生成的原則,這樣的設計面向了學生完整的生活世界,超越了嚴密的知識體系和分門別類的學科界限,立足於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健全、整體發展,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綜合性和開放性。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一定要從實際出發,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設計要有課程開發意識,重視和開發、可利用四種課程資源:從學生的活動需求實際出發,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開發學生的個性潛能;從教師對活動提供指導的實際出發,發展教師的愛好和特長,開發教師的教學潛能;從學校對活動提供幫助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重視利用學校的傳統的優質資源和辦學特色資源,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強化和新增學校特色;從社區和當地社會環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實際出發,利用社會性資源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