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藝術教育課題結題報告

小學藝術教育課題結題報告

發布時間:2021-03-02 14:14:05

❶ 如何在小學音樂欣賞課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結題報告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教學是小學教育中實現"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為了促使學答生發散思維的發展,使其審美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優化小學音樂課堂,強化審美教育的滲透,提升小學生的審美情趣顯得極為重要。

❷ 怎麼寫研究性結題報告,美術的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梁山縣第一實驗小學 陳峭岩

摘要: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現代美術教學正朝著求立體、多層次、重效果、講效益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對與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從本質出發分析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原因,提出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創設民主、平等氛圍,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自主 探究 成功 體驗
一、「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一)正在進行的新的教育改革把學生的發展作為目的,重在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是我們教育者所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具有時代性與挑戰性的課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跨世紀的新一代具有自主探究精神,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善學者。
(二)盡管當前廣大美術教師針對各種教學實際也探索出了各種有效的手段,也用各種新鮮的組織形式豐富了課堂,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方面並未發生深層次的變化,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角色投入太多、學生自主發揮太少的問題,大多數美術課堂仍處於指令性、灌輸式等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中。
(三)當前,小學評價制度雖然已經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但是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依舊未出現較大的改變,評價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分出「高低優劣」,評價的結果照舊是製造出一批「失敗者」。
在「自主探究·體驗成功」研究領域里我之所以選擇了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基於以下考慮:推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歸根結底是個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迫切需要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而眼下各地尚在探求之中。教育家朱紹禹教授說:「為什麼研究教學模式?因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的一切,它包含教學的所有內容。教學目標只有通過一定的模式方能完成,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某種模式才能體現出來,教學方法只有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得到運用,課本只有放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發揮特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把握了教學模式就把握了教學的整體,就把每一局部納入了全部之中。總之,我們進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育實驗,構建美術教學新模式,是為了扎實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當然,建立模式是為了最終超越「模式」,擺脫「模式」。
二、構建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強調人的認識的能動性,認為主動性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學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內化,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才能求得主動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理論——素質教育就是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三)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的思想可追溯到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的個別化教學以及杜威「做中學」思想。其基本理論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尊重學生自主性。後來米勒等人總結了自主探究的一般特徵:(1)自主學習是基於學生的一種個別化學習。(2)自主探究要適用於中小學的各科教學。(3)自主學習是一切距離教學的本質特徵。(4)自主學習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我國進行自主學習已很長一段時間了,認為廣義上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達到實現自主性發展。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要以課內學習為主,同時強化學生在課余的選擇性學習,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性學習機會和空間;學生要以書本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對實踐的學習,不斷地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產生活的體驗相結合;學生要以接受學校教育為主,同時要強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生要以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技能的訓練和實踐的鍛煉,在學習掌握「是什麼、為什麼」的知識的同時,要強化「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技能的訓練轉化為素質,通過實踐的鍛煉升華為素質。
三、教學模式研究目標及應用范圍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研究,從微觀領域著實於研究教學策略。旨在探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突出體現對人的教育,通過審美教育,藝術實踐,藝術體驗,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獨特的個性品質。在交流中架起連接師生情感、傳承美術文化和審美思想的橋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愉悅的體會成功的情感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並依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此模式適用於小學美術課堂,應用於:「造型

❸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提高學生注意力方法結題報告

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幾種有效途徑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教育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作為一名美術教育工作者要自覺地把思想認識從那些不合適宜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改變僵化的教學模式,改變過去以教材為中心,以臨摹為主線的教學方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強調在藝術活動中的主觀意向及內心精神世界的表現,給學生思維活動的空間。學個是主體,要充分尊重學生,調動學生的創造潛能,淡化象與不象的評價標准,強調主觀感受的表達,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的智力得以開發,創造出一幅幅活潑健康、意想不到的好作品。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逐步探索出以下幾種有益於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
一、繪畫與語文相結合。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情景交融,詩境盎然是我國古典詩歌特有的傳統。古典詩歌不僅是那個時代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精神的積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寶藏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詩人王維擅長詩、書、音樂,尤其以詩和畫更為突出,他的水墨山水畫對後世影響很大,因為他的山水畫最重要的特色是詩和畫有機結合,創造了一個個詩情畫意的境界。他作詩形象生動鮮明,如畫中所見,他的畫「山谷鬱郁盤盤,雲水飛動」,頗有詩意,令人回味無盡。故蘇東坡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走遍祖國大地,哪裡有山水、寺廟、園林,哪裡就有詩。這些詩不僅提供了歷史、地理、宗教、文學、書法、篆刻方面的豐富知識,面且還承擔著豐富和美化精神的使命並啟示真理,但它一般不直接告訴讀者應當如何,而是以默默持久的力量,改造並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凈化人們的靈魂。其實一首好詩,就是一幅優美的圖畫。那麼,如何將詩詞應用十美術教學中呢?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1、給同一首詩配不同的畫
小學五年級語文書中有一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請學生起來誦詠後,然後讓大家根據詩詞的內容創造出不同的詩詞配畫,由於學生的觀察和理解角度不同,因而構思出的畫面,有的注重情的表達,有的注重景的表達,有的描繪細膩,有的描繪粗擴。通過這種教學,同學們不僅能相互學習交流,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而已還能提高對詩詞內涵的認識和理解,文化修養和審美情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給同一句詩配不同的畫。
許多同學在幼兒園就能肖出唐詩,「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黃上青大」——根據這句詩,同學們配出了個同的插圖,有的畫上兩個黃鸝靠在一起鳴叫,加上幾絲垂柳,畫面顯得生動活潑,有的畫一個黃鸝在柳樹上,另一隻卻在柳樹旁的地面上,一高一低畫問顯得錯落有致;還有的畫上了三隻黃鸝,其中有一隻小黃鸝緊緊的靠在媽媽的身邊,老師問為何這般畫,該生回答這是黃鸝的一家甜蜜無比。由此可見,美術的力量不僅是追求美,創造美,更是人的高尚情感的培養。
二、繪畫與音樂歌曲相給合。
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是人類通過特定的音響結構實現思想和感情表現與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人類文化的一種重要形態和載體,蘊涵著十富的文化和歷史內涵,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伴隨人類歷史的發展,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要。對音樂的感悟表現和創造是人類基本素質和能力的一種反映。通過音樂欣賞,能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於音樂音響形式之中的美和十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從而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同時音樂藝術能凈化人們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只有情感互補的作用,有利於學生養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為其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那麼,如何將音樂融合到美術教學中呢,在這方面我們嘗試了從美術欣賞課入手,有一次上美術欣賞課,我們選擇一首《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播放給同學們聽,隨著旋律,「藍藍的大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飛翔——」。同學們展開了想像的翅膀,激發了靈感和創造熱情,他們拿起下中的畫筆,有的繪畫出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一群馬兒在草原上賓士,畫面顯得奔放而又明凈;有的畫出一排排小蒙古包,又大又肥的馬兒在吃著嫩綠的青草,畫面顯得優雅而又寧靜;還有的畫出了鮮花,白雲,一群鳥兒飛向藍大。一首贊美大西北的歌曲,使同學們繪畫出這么多好作品,作品充滿了稚嫩,洋溢著創新的靈氣,閃爍著創造的智慧之花。
三、繪畫與工藝製作相結合。
繪畫是美術課中的重要內容,但並不是唯一的內容,實踐證明,繪畫與工藝美術製作相結合,可以提高兒童動腦動手的能力,可以提高對製作材料的審美與選擇又如何運用的能力。由此產生奇特的效果,顯示出兒童豐富的想像,從而培養了兒童創造力和審美觀念。例如用廢舊的易拉罐,通過設計能製作成栩栩如生的各種人物、動物,用麥桿能組合粘貼出精美的裝飾畫和亭台樓閣。這種變廢為寶的過程,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通過這種學習和鍛煉,能提高同學們的觀察注意力,形象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這對於學生走入社會任何領域從事任何工作都是必備的基本素質。
四、傳統繪畫與外來文化相給合。
在同一題材的創作中,把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觀察他們的不同視覺現象,更可以開闊兒童的視野,啟發他們創造靈感。例如在上五年級《我心中的太陽》這節課時,當老師問起同學們你們心中的太陽是怎樣的呢?你們可以用誇張、比喻、擬人等不同的聯想形式來想像一下你心中的太陽,話音剛落,同學們爭先恐後的回答說:「我心中的太陽是綠色的,因為綠色代表著和平,我希望人們都能生活在一個和平、安寧、祥和、沒有戰爭。沒有恐怖的環境中。」另一位同學說:「我心中的太陽是金黃色的,因為金黃色代表著豐收,我希望人們都能有糧食吃,不要受到飢餓的折磨。」還有的說:「我心中的太陽是五環,它代表著五大洲,代表著奧運精神,更高、更快、更強。」還有的把太陽想成有五十六個面,代表著我們國家五十六個少數民族,還有的把太陽想像成國旗,代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說到這,老師又拿出兒幅外國兒童畫的太陽的圖片,同學們看後感覺很新奇,好奇的間;「他們畫的太陽咋是這個樣的呀?」正當同學們迷惑不解時,老師給同學們講了一個古希臘的神化故事,聽完故事後,同學們明白了,為什麼外國兒童把太陽理解為阿波羅神,在他們的筆下把太陽用擬人的手法表現出來。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同學們懂得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就會產生不同的繪畫效果,更重要的是同學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另外,教師還時以組織學生參加國際性的繪畫比賽,使同學們的繪畫作品與國外兒童繪畫作品進行廣泛交流,這樣更能豐富同學們的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在美術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是中國教育的基本價值取向,更是當代教師的歷史使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既向美術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又給我們學校美術教育改革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教師只有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提高自身的師德素養和業務水平,才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❹ 如何合理的進行小班美工區材料投放結題報告

創意美工區的設立是為了為孩子營造一個寬松、舒適的創作空間,讓孩子們在廢紙箱、瓶子、石頭上,隨心所欲地塗畫與製作,盡情舒展內心的喜好和興趣,表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和感受,從而培養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而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是區域活動目標得以實現的必不可或缺的前提。因此,教師應凝聚家園合力,豐富活動材料;設立班級「百寶箱」,使材料投放更有序;做到心中有數,使材料投放更具實效。通過做好創意美工區活動材料的投放工作,大大提高區域活動的實效,提升小班幼兒對藝術創作能力和表現能力。

《幼兒園3-6歲兒童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每個幼兒心裡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於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而創意美工區一直是幼兒喜歡的區域活動之一,為幼兒自主表達、表現美創造了必要條件和機會,也是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場所之一。創意美工區的材料是幼兒學習內容的載體,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興趣,使幼兒在玩耍中鞏固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習的效果。為了讓美工區活動更好地凸顯其實效,使每個幼兒在自主化的游戲活動中更大限度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潛能。我們在創意美工區材料投放方面進行了一些實踐和研究。

一、凝聚家園合力,豐富活動材料
家長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夥伴和寶貴的教育資源,家庭教育是幼兒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家長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教育資源,因此,幼兒園各項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家長朋友的積極支持與配合。為此,我們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經常通過家校路路通、家長園地等多種途徑與家長進行溝通,從而知道家長協助幼兒共同做好活動材料的收集工作。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只有來源於孩子身邊的,才能引發孩子內在的情感和操作慾望。因此,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成了很好的豐富區域材料的形式。同時,我們將收集材料的過程也作為幼兒學習的過程。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引導幼兒通過多種渠道,從生活中入手,想、問、看、找,並且在家長的幫助下獲得我們需要的材料。如:在材料投放初期,我們會和幼兒一起商量創意美工區需要哪些材料?幼兒的回答出乎我們的想像:毛線、廣告紙、蚌殼、石頭、樹葉、牙膏盒等等,到了第二天,許多幼兒都從家中帶來了活動區所需的材料,大大提高了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運用自己收集的各種材料創作出了豐富多彩的作品如:蛋殼貼畫、太陽娃娃等。孩子們收來的材料全來自於生活,取之於生活,家長們也發現許多孩子變了,變得環保了,平時吃完的牛奶罐、餅干盒都不亂丟了,而是洗干凈了帶到班級的美工區里。

二、設立班級「百寶箱」,使材料投放更有序
區域創設初期,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多的材料,美工區也漸漸變得雜亂無章了。活動過程去,經常會發生孩子們因為要尋找到自己想要的材料,而進行翻箱倒櫃的事情。為了使幼兒能夠自由、方便地的選擇到合適的材料,並做到合理利用,使收集到的材料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功效。在與孩子們的共同討論下,我們一致決定設立班級的「百寶箱」,「百寶箱」由三個廢舊的紙盒組成,分別收集瓶瓶罐罐、各種小紙盒、包裝材料,並在上面分別貼上相應的實物小標識,起到提示作用。這樣一來,不僅美化了活動環境,也為幼兒的游戲活動減少了不必要的時間浪費。
三、做到心中有數,使材料投放更具實效
皮亞傑說過:「兒童的智慧來源於操作」,而操作是要藉助於材料的,所以區域材料的投放是區域活動實施與開展的核心。作為教師就要為幼兒提供各種豐富而有意義的,有趣而又符合幼兒能力發展的材料。在創意美工區活動中,操作材料是幼兒活動的物質基礎,要積極通過幼兒的操作活動,促進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高動手的興趣,教師的投放材料的過程中就必須做到心中有數,為幼兒提供符合其思維特點、貼近幼兒生活的多層次的可變性的材料。

1、材料投放要遵循層次性與多樣性原則。
幼兒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正因為有著差異的存在,教師在材料的投放千萬不能一刀切,應該通過觀察、評估每一個幼兒的發展狀況,為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小小蛋兒把門開》的過程中,我們和孩子一起收集了各種蛋殼,並引導孩子進行蛋殼貼畫,能力弱的孩子,讓他根據已有的小路圖案來粘貼蛋殼小路,能力強的孩子則可以粘貼較為復雜的圖案,如蝴蝶、花朵等,並在此基礎上利用毛線、廣告紙等材料進行輔助裝飾。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興趣極高,有的孩子選用一種顏色的蛋殼來進行粘貼,有的孩子選用多種不同顏色的蛋殼來進行粘貼,在活動過程中也體驗到了「蛋殼」這種操作材料所帶來的樂趣。

2、材料投放要遵循目的性原則。
通過教師有目的地投放範例材料以後,大大激發了孩子的創作興趣和靈感,也為游戲材料注入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材料是孩子隱性的老師,是幼兒認識的中介和橋梁,教育目標通過材料表現出來,材料的投放要為教育目標服務,也就是說教育目標可以隱含在投放的材料中,滲透在教師所創設的環境中,當幼兒一旦進入老師所精心創設的環境中,在與材料互動的過程中即可獲得某方面的發展。如在開展主題活動《美麗的春天》的過程中,利用散步等戶外活動時間和孩子們一起收集了許許多多的花瓣,我就把它們投放在了創意美工區,一次活動過後,發現很少有孩子會去關注它們,更別說進行創作了。為此,我有目的地在美工區的牆面上貼上了一些花瓣貼畫作品,這大大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好多孩子在欣賞的過程忍不住在嘴巴里還發出了「哇!哇!」的贊嘆聲,大大激發了孩子們創作的慾望,第二天有許多孩子又收集來了美麗的花瓣,並投放在了美工區了。區域活動時許多孩子都爭著要到美工區里進行花瓣貼畫的創作,從簡單的拼拼貼貼,到目的地拼出一些簡單的造型,孩子們的心情雀躍著,創作的畫面也越來越生動了。

3、材料投放要遵循挑戰性原則。
幼兒是不斷發展的個體,在材料的投放中,對原有材料進行部分抽取或添加,使材料始終處於動態變化過程中,並盡可能貼近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又要利於幼兒獲得新的知識經驗,循序漸進。材料是否有趣、可變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對原有材料的提升和創新,也是對幼兒的一個新挑戰。如在《石頭大玩家》這一主題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孩子們收集來了許多小小的鵝卵石,他們把這些鵝卵石組合在一起,拼出了彎彎曲曲的石子路、房子、花朵、樹等多種多樣的圖案,又用橡皮泥給鵝卵石裝飾上了五官和頭發,做成了憨態可掬的太陽娃娃,把鵝卵石壘高做成了高高的樓房、寶塔等。有一天,我們在幼兒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了一塊很大很大的石頭。「這塊大石頭能做什麼呢?」我問。好多孩子一下子都愣住了。我和孩子們一起把這塊大石頭帶回了我們的創意美工區了里。這天是聰明活潑的傑傑和樂樂在創意美工區里活動,只見這兩個孩子一到美工區里就對這塊大石頭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只見它們摸摸這里,看看那裡,然後兩顆小腦袋又緊緊地靠在一起商量著,然後就拿起邊上的顏料和筆畫了起來。不久,這塊石頭就變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了。活動結束時,我請這兩個孩子做了介紹,樂樂馬上興高采烈地說:「我們做的是一個大怪獸」,然後又在我的指引下一一指出了怪獸的眼睛、鼻子、嘴巴、手、腳等,其他孩子們也都聚精會神地聽著,有的孩子眼睛裡還透露出了羨慕的光芒。通過增添了新的材料——從小到鵝卵石到大石頭,這一活動材料是放大,大大豐富和延長了原有的游戲內容和游戲過程,提高了幼兒的創造意識。

❺ 如何小學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結題報告

一、挖掘數學的數形之美,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1.創建數形的「傳統味」,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應是充分揭示數學知識產生、形成的過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努力還原、再現這一過程,重建被割裂的數學知識與現實背景之間的聯系,帶學生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追尋知識發展的足跡,感受數學和社會的變化。如在教學中《乘法口訣》時,筆者在課前讓學生自己去網上收集、篩選資料,形成交流的材料,到班級交流。筆者將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製作成課件,在豐富的畫面、美妙的音樂中,將《乘法口訣》的發展、演變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又如,在教學《數學方廣角――對策》時,引用「田忌賽馬」的故事,播放這個故事的Flash影像,回顧賽馬過程,利用課件演示對陣圖,在歸納、比較的過程中,學生清楚地經歷了每一個回合的過程,體會了最優化的思想。創建這樣濃濃的「傳統文化味」,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增添了學生的自豪感與使命感。
2.挖掘數學圖案的數學思想 體會傳統文化之美。我國傳統圖案種類繁多,內容豐富,它既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社會的發展進步,也是世界文明藝術寶庫中的巨大財富。從那些變幻無窮,淳樸渾厚的傳統圖案中,我們可以看到各個時代的工藝水平和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文化傳統。在教學《圖形與變換》時,先展示給學生一些戰國時期的銅鏡、唐代花鳥紋錦、瓷器、剪紙、年畫、臉譜等等吉祥圖案,然後讓學生搜集有關圖案的資料,了解每幅圖案的出處、年代以及代表的含義或者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學生們經過調查、上網、查閱書籍等方法,知道了圖案的來歷和發展;了解了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培養了學生熱愛祖國文化的情感。
二、滲透名人成長歷程,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小學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反映我國歷代數學家對數學研究作出巨大貢獻的實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向學生介紹這些古代數學家們為追求真理而堅持不懈,面對挫折仍執著追求的精神,幫助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正確看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引導學生學習數學家的優秀品質。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介紹祖沖之發現圓周率過程的「小知識」:若設想他按劉徽「割圓術」的方法去求,就會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需要花費的時間和付出的勞動,以此讓學生體會祖沖之的聰敏才智和頑強毅力;介紹我國數學家陳景潤在哥德巴赫猜想領域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果和付出的辛苦卓絕的勞動;介紹古代和現代數學家成長的勵志故事,激勵學生以他們為榜樣,向他們學習,從小樹立起為國家富強、為民族振興而發奮讀書、頑強拼搏、積極奉獻的責任感。
三、開展數學研究活動,體驗傳統文化的價值
傳統文化教育的滲透不能只局限於課堂上,還應與課外探究有機結合。為此,筆者利用信息技術設計一些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數學研究性學習和數學主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對世界文化的影響。
如教學《計算工具的認識》時,教材只是簡單地介紹了算盤產生的年代以及算盤算珠的簡單認讀,而「算盤」作為我國古代發明的一種計數和計算工具,有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對世界計數和計算工具史的發展也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很有必要讓學生對其進行深入探究。於是,筆者讓學生在課外通過上網、調查采訪收集資料對其進行研究。類似的實踐活動在一些相應的教學活動中也積極開展,如教學《對稱》時,讓學生收集圖案,並利用電腦設計「對稱」圖形;教學《年月日》時,讓學生設計主題網站,了解我國古代的歷法,認識平年、閏年以及日歷中蘊含的數學問題;學習《簡易方程》,組織學生研究方程在中國的發展歷史;學習《多邊形的面積》,讓學生去研究《九章算術》;學習《分數的意義和性質》,讓學生研究分數在中國的發展,等等。這些實踐活動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使他們了解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許多精髓,體會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途徑和方法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師應讓傳統文化滲透到教學實踐中,努力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感染,產生共鳴,體會到傳統文化的價值所在,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

❻ 有小學美術課題研究的方案和結題報告嗎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梁山縣第一實驗小學 陳峭岩

摘要:隨著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進行,現代美術教學正朝著求立體、多層次、重效果、講效益的方向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對與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文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從本質出發分析影響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原因,提出在美術教學中通過創設民主、平等氛圍,創設探究式學習環境,學生自主選擇操作,運用多種評價機制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愉悅。
關鍵詞:自主 探究 成功 體驗
一、「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的提出
(一)正在進行的新的教育改革把學生的發展作為目的,重在培養和塑造人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提高教和學的有效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功能,是我們教育者所面臨的不可迴避的問題。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是具有時代性與挑戰性的課題。實施素質教育,必須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和主動精神,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跨世紀的新一代具有自主探究精神,有著良好學習習慣的善學者。
(二)盡管當前廣大美術教師針對各種教學實際也探索出了各種有效的手段,也用各種新鮮的組織形式豐富了課堂,但是大多數教師的教學觀方面並未發生深層次的變化,課堂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師角色投入太多、學生自主發揮太少的問題,大多數美術課堂仍處於指令性、灌輸式等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中。
(三)當前,小學評價制度雖然已經從「百分制」改為「等級制」,但是評價的內容和方法依舊未出現較大的改變,評價的最終目的仍然是要分出「高低優劣」,評價的結果照舊是製造出一批「失敗者」。
在「自主探究·體驗成功」研究領域里我之所以選擇了教學模式研究主要基於以下考慮:推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歸根結底是個教育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學生學習能力的問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迫切需要相適應的課堂教學新模式,而眼下各地尚在探求之中。教育家朱紹禹教授說:「為什麼研究教學模式?因為教學模式就是教學的一切,它包含教學的所有內容。教學目標只有通過一定的模式方能完成,教學內容只有通過某種模式才能體現出來,教學方法只有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得到運用,課本只有放在一定的模式中才能發揮特有的作用,因此,我們可以說,把握了教學模式就把握了教學的整體,就把每一局部納入了全部之中。總之,我們進行「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育實驗,構建美術教學新模式,是為了扎實推進農村小學素質教育運行機制的構建,當然,建立模式是為了最終超越「模式」,擺脫「模式」。
二、構建模式的基本理念
(一)哲學的依據——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變化,都是內外因相互作用的結果,外因是條件,內因是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強調人的認識的能動性,認為主動性就是人的主觀能動性的反映。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內因,教學只有通過主動學習的方式,將知識內化,建立自己的認知體系,才能求得主動發展。
(二)素質教育的理論——素質教育就是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美育諸方面得到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三)自主學習理論---自主學習的思想可追溯到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的個別化教學以及杜威「做中學」思想。其基本理論是從以學生為中心出發的,尊重學生自主性。後來米勒等人總結了自主探究的一般特徵:(1)自主學習是基於學生的一種個別化學習。(2)自主探究要適用於中小學的各科教學。(3)自主學習是一切距離教學的本質特徵。(4)自主學習提倡學生積極參與。我國進行自主學習已很長一段時間了,認為廣義上的自主學習是指人們通過多種手段和途徑,進行有目的有選擇的學習活動,從而達到實現自主性發展。狹義的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科學指導下,通過能動的創造性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教師的科學指導是前提條件和主導,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動的創造性的學習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徑;實現自主性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本質要求。
自主學習強調學生要以課內學習為主,同時強化學生在課余的選擇性學習,給學生留有更多的選擇性學習機會和空間;學生要以書本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對實踐的學習,不斷地把書本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產生活的體驗相結合;學生要以接受學校教育為主,同時要強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學生要以知識學習為主,同時要強化技能的訓練和實踐的鍛煉,在學習掌握「是什麼、為什麼」的知識的同時,要強化「怎麼做」的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技能的訓練轉化為素質,通過實踐的鍛煉升華為素質。
三、教學模式研究目標及應用范圍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研究,從微觀領域著實於研究教學策略。旨在探究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突出體現對人的教育,通過審美教育,藝術實踐,藝術體驗,以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以及獨特的個性品質。在交流中架起連接師生情感、傳承美術文化和審美思想的橋梁,共同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愉悅的體會成功的情感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在實踐中形成的並依據一定的教育理論構建的教學模式。此模式適用於小學美術課堂,應用於:「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究」四個學習領域。
四、「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特點
本模式的特點:以研究發揮學生主體性和主動精神為出發點,把受教育主體能力的提高作為歸宿點,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基礎。以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基本條件為前提,以教學活動為中介,以探究研討為關鍵,以體驗成功的樂趣從而主動發展為結果。
五、操作要領與評估標准
(一)遵循的原則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藝術學科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但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遵循以下教學原則:教學目的性原則,美術教學活動要明確教學目的,師生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而組織教學內容和實施教學,提高學生美術文化素質和促進人格全面發展的目標。
民主開放原則,高度民主,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體現和諧友愛。充分發揮學生作為主體的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激發探索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
審美性原則,突出以美育人。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具有審美價值的教學內容,使學生通過學習獲得美的感受,提高審美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
面向全體與因材施教原則,處理好共性與個性的關系,既要面向全體,又要注意學生的個性差異,正確評價學生的學習與思想,因材施教。
教學相長原則,注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通過互動作用而實現師生在各方面雙向得到發展。促進教師不斷學習、發展和創造。
(二)操作流程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通過創設情景——自主探究——自主質疑——反饋調整——體驗成功五個環節。
「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美術課堂教學模式流程圖

六、 教學模式應用顯現的效果
(一)教師方面
1、.創境導學目標明確引發學習動機.運用語言與非語言調動學生參與.尊重學生的見解使人人都能加入,給學生之間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
2、初步積累了經驗,在美術教學中,不但重視知識形成,而且十分重視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培養了自主探索和自覺反思的學習能力,努力尋求一條美術教學的新路子。
3、提高了教學能力和教研能力,並使實驗逐步走向規范化、科學化。
(二)學生方面
1、學生的思維被充分調動起來,自主質疑、自主交流,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不斷解決問題,從多種解決方案中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
2、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完成作業情況很好作業完成質量較以前有了很到提高
由於傳統教學的影響,有一部分學生對美術課的態度是可有可無,經過一學期後,試驗班已經沒有這種態了。由於自主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中,學生感到美術課有意思,實驗班的學生對課的興趣高於對照班,可見該教學模式對培養學生對美術課興趣上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其次在課堂教學上,試驗班的學生繪畫積極性和表現欲遠遠大於對照班的學生。特別是兩個班的「後進生」比較,試驗班比對照班表現出更大的自信心和積極性。並能積極主動參與思考,自已主動提出總題,主動參與討論,在體驗成功的喜悅後進一步探索。作業的完成率和質量上,試驗班明顯的高於對照班。
七、模式結論
1、「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符合學生的美術學習中生理、心理的需求的,運用於美術教學中是可行的。
2、「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課堂模式,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積極探索意識、自主探究能力和養成自覺反思的良好習慣。
3、「自主探究·體驗成功」教學模式確立了學生主體地位,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有利於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精神。
綜上所述,「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式教學模式在一定的科學理論指導下並按照科學的方法進行實踐,從實驗的理論依據到應用,從模式的流程到教學評估標准,提供了具體的方法,便於教師操作和發揮。充分體現了美術課堂教學的特點和美術課程標準的要求,更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實質。相信在貫徹實施美術課程標准和深化教學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應用性。
主要參考文獻:
《走進美術》尹少淳 主編 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年版。
《美術課程標准》(實驗稿)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兒童美育概論》 杜衛 等 主編 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
《教育 的 智慧》 林崇德 主編 開明出版社
《創造性思維論》 何克抗 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教育研究與實踐》 徐芬 趙德成 2001年第4期

❼ 如何培養高年級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結題報告

如何培養高年級學生體育學習興趣結題報告 農安骨幹教師研修班自開班以來,在教師進修學校的直接領導下,在學校的大力支持幫助下,我從小學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求出發,緊緊圍繞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以落實課程實施、促進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高我校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為核心任務,堅持以課堂為依託,以個案研究為切入點,以研究課、展示課為研討,扎實有效地開展體育教學研究、經驗交流、等研修工作,促使自己業務素質、專業水平、課堂教學技能不斷提高。忙碌中感覺充實,辛苦中留下回味,勤勞播種下收獲,不足激勵我們奮進,一年來,我採用教育教學與教學研究相結合,業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先後開展了如何培養小學生體育運動興趣研究活動.在研究活動中,我採取實驗班與對照班進行對比的方法進行課題研究,具體如下. 一.實驗過程 【1】.制定實驗方案 【2】 對學生進行測試 【3】制定實驗計劃 二【一】實驗做法 1課堂實驗法: 根據實驗計劃,運用一定的教學手段,通過課堂教學來實施。 2.實驗對比法; 採用實驗班與對照班以及實驗班實驗前後進行對比,以便掌握學生情況,了解實驗效果。 3.調查訪問法: 對部分學生和家長進行訪談,了解學生鍛煉情況,並作好記載。 4.統計分析法: 對回收的資料及訪談記錄進行統計分析和計算機處理,為研究提供依據 二.課題研究的對象 本校三四年級學生為實驗對象:(1)【2】班為實驗班(3)4班為對照班57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21人。 三、 課題研究的途徑 1.加強領導,提高認識,營造體育文化氛圍 【1】組織課題組認真學習課題方案,明確課題研究意義,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學校體育教學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實。要求全體人員人人參與。課堂上體現教師「樂教」,學生「樂學」,讓學生在各種體育活動中享受玩之樂、學之樂、練之樂,以達到學生熱愛體育,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使單調的枯燥的體育課成為豐富多彩的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練、練中會。 【2】.提高全體教師的共識。通過教師會議,將實驗課題通報全體教師,要求轉變觀念,明確「健康第一」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任務。「學生自我體育鍛練習慣的培養」要成為每一個教師的共識。學校把體育工作與教師考核掛鉤,任何教師不能因學生學習成績差或沒有完成作業不讓學生上體育課或限制學生活動。要正確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及各項訓練或競賽。 【3】.得到社會、家長的支持。通過社區聯誼會、家長委員會、家長會,宣傳「健康第一」思想,公布學校實施「快樂體育」教學。形成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教學網路。要求家長在抓學生文化課的同時,不能忽視體育愛好的培養,鼓勵子女參加各種體育鍛練活動。反對家長因子女學習成績不好而限制體育活動時間,支持子女積極參加學校各類體育訓練和比賽。 【4】.給學生活動的天地。在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識後,通過「快樂體育」激發學生體育鍛練興趣,除上好三課二操三活動,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活動時間外,從課內到課外,校內到校外,給學生活動的天地。早練、午休、放學後,給時間、給場地、允許學生把體育器具帶進教室和校園。 2.對學生學習興趣的特性進行分析認識 【1】.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動機產生的重要主觀原因。人的興趣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它是在需要的基礎上,在生活、實踐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往往與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有關。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心理學研究證明,興趣和動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興趣在學習動機中是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學習興趣使學生具有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科學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的意向。所以,在許多心理學、教育學及教學論等著作中都談到興趣的問題,盧梭就把兒童的需要和興趣作為他教育思想的主要依據。赫爾巴特則認為,教學應以多方面的興趣為基礎,提出教育者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引起多方面的興趣。 【2】.從某種意義上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想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把新課程改革落到實處,就必須從多方面引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把社會和新課程提出的具體要求轉化為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經過教育,把學生已經形成的潛在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小學體育工作肩負著全面發展學生的身體、培養學生各種基本能力、打好基礎的任務。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3.從調查學生對體育課的學習興趣看體育課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1】.體育課學生學習興趣的調查 小學生天真活潑,興趣廣泛,喜歡各種各樣的活動。體育課內容豐富、生動有趣,自然會吸引學生。二者的結合是培養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基礎。我們通過對學校部分班級的問卷和個別了解,調查了學生對體育課的態度,結果是:很喜歡體育課的學生佔82.16%,喜歡的學生佔19.3%,不喜歡的學生佔5.23%,無所謂的學生佔4.31%;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學生佔95.26%,喜歡的學生佔9.44%,不喜歡的學生佔2.1%,無所謂的學生佔5.3%。說明小學階段大多數的學生喜歡體育活動和體育課,願意參加體育鍛煉。 【2】.學生喜歡與不喜歡體育課的具體原因分析 小學體育本應結合學生和教材的特點,把課上得生動活潑,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需要,使更多的學生喜歡體育課。但事實並非如此,目前學生缺乏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興趣不高的狀況依然存在。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學生上體育課能進行各種活動和比賽並感到好玩、有趣味的佔59.3%;認為有利於強身健體佔65.4%;教師的教學水平高、藝術性強,能吸引學生參加的佔85.8%;認識到從小養成鍛煉身體的習慣,將來終身受益的86.8%。由此可見,學生除重視個人身體的全面發展外,也希望教師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藝術及組織管理能力。 對學生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調查分析中了解到,認為體育課上得枯燥乏味教法陳舊佔65%;教師態度不好、訓人佔57%,學生不會做復雜的專項動作佔37.5%;教師管得太多學生沒有主動權佔63%。可見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觀念和言行態度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應引起廣大體育教師的高度重視。 【3】.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在「你希望體育教學從哪些方面改進更能提高你的學習興趣」的調查中,希望體育課要結合學生特點,多安排游戲和比賽的佔69.2%;希望教師組織教學、處理問題時間不要過長,應該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時間的佔45.5%;希望教師不要有偏見和偏愛佔29.1%;希望增加活動器材,增多每節課教學內容的佔55.6%;希望教師不要管得過多、統得過死,要給學生主動權的佔65.7%;教師不要訓人和挖苦人的佔39.6%。以上雖然只是學生的期望,卻恰恰反映出體育教學的現狀。對學生的這些建議和意見,我們認真進行分析研究,努力改進體育教學現狀,以便能盡快與新課程接軌。 [4].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分析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必須尋找學生對上課,對教學過程的安排所抱冷漠態度的原因。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本來喜歡體育,願意參加體育活動的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厭煩情緒、興趣消退的呢?如果從教學過程來分析就不難看出,每一種原因都和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聯系著,而且教師的「教」影響著學生的「學」。特別是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生理和個性特徵及現代教育理念缺乏了解,造成教學中「學生為本、學為主體」的根本宗旨不能落實,是影響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這是當前課程改革中應該盡快解決的突出問題。否則體育教學不是束縛、壓抑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不負責任的放任自流,這勢必給新課程的推進帶來不良影響。長此下去,不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損於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四.研究的措施 [1].要使學生對體育學習有明確的目的 小學生年齡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學習過程中他們不可能,也不會對所學內容的意義、作用、價值有完全正確的認識,達到有目的學習。因此,教師要掌握兒童的這些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復進行學習目的教育,揭示體育學習的社會意義和個人意義,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把體育學習與實現自己的遠大理想結合起來;使學生明確認識身體好、學習好與將來終身受益的關系;把體育課的學習與其它文化課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明白,沒有好的身體素質就難以完成學習任務,將來走向社會,難以發揮應有才能的道理。激發學生在掌握科學知識的同時積極鍛煉,打好身體基礎。不僅如此,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興趣加以正確引導,防止學生單純從興趣出發進行鍛煉。對那些學生不喜愛而對身體的全面發展又十分重要的項目,教師要耐心教育,講明學習意義,採取有效的措施引導他們學習,利用興趣遷移規律把學生對某一學科或項目的興趣遷移到體育學習上來。 【2】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教學過程是師生雙方相互結合,相互影響的雙邊活動,它包含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自主性(主體作用)兩個方面。這兩者的結合是教學過程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能不能為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全面、自主、探究、合作」地發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啟發學生的探究精神,建立一種互相尊重,互相愛護的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有快樂的學習情緒。在這個環境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消極被動的承受者。讓他們在學會動作的過程中,看到自己的進步,體驗到成功的快樂,由「要我學」到「我要學」,改變學習的被動局面。在這樣的教學環境里就能夠充分發揮兩個積極性的作用,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設置、引導和組織之中,而不是單純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 教師的主導作用,還在於教師善於選擇合適的教法手段和教學步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應當敢於改革舊的教學模式,重視因材施教,教法靈活多樣,這樣才能使教者得心應手,學者心情愉快。 【3】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多樣化 教法手段和完成課的任務有密切關系,決定著課的質量。所以完成每節課的任務都不是單一教法手段的孤立運用,而是多種教法手段在教學過程中的統一體現。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這是眾所周知的。但教學方法的選擇和教學手段的運用,必須符合課的目的任務,教材特點,運動規律和學生實際。教學中教法靈活,手段多樣,形式活潑,不僅可以直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更快的掌握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無疑,恰當的運用教法手段,會激發更高的學習興趣, 取得更高的教學效果。 4言傳身教,嚴格要求 小學生評價能力差,模仿能力強。教師在小學生的心目中是學習、模仿的直接榜樣,因此,教師要做學生的表率。要身先士卒,言傳身教,成為學生的一面鏡子。教師應注意以自己的飽滿的情緒,振奮的精神,良好的個人心裡素質,以及對工作的責任心,對事業,對學生的情感,克服困難的頑強意志等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染,熏陶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師要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成為學生效仿的榜樣。

❽ 如何教學生審美課題結題報告

美術課在中學是一門基礎文化課,是對中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即美育的主要途徑。美育是社會主義教育的組成部分之一,是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新人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其實,畫畫應該是大多數學生都喜歡的一項活動。由於學生沒有經過系統的繪畫技巧訓練,眼高手低現象十分明顯,主觀上想把物體表現得更真實,而實際上技法又跟不上等原因,使得他們對繪畫喪失了信心,在課堂上,很多時候畫畫只是學生一時的高興,過不多時就沒什麼耐性,上課隨便畫一張就當完成差事似的,或者乾脆美術課就成了自習課的局面了,所以要使學生在課堂上充滿興趣,耐心地去畫好一幅畫,去點燃學生的藝術火花,讓學生愛上美術,就要看我們老師如何去激起學生創作的興趣和熱情了。 現在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目前教育界的熱門話題,但是如何理解「素質」,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上好美術課。 另外,在美術課上首先要讓學生動起來,這里的動,包括動眼、動腦、動手、動心。根據心理學的分析,人要活動首先取決於他的情緒狀態,而情緒狀態又可分為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表現方式。消極的情緒只能使人沮喪和無精打采,而積極的情緒既能使人產生快感(一般美感),也能使人產生美感(藝術美感)。 可見對學生的情緒素質的教育,十分重要,使其能有駕馭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 而我上美術課呢?如上美術欣賞課,我在上面講,講的滔滔不絕,但學生在下面迷迷糊糊,面無表情一無所知,你說這樣的課你不覺的悲哀嗎?這是教師的失誤,我要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如何能讓學生活動起來,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才是我應該尋找研究的問題。 記得我看過一堂外籍老師上的美術課,也是一節欣賞課,課是這樣上的。課前,教師選了九幅美術作品貼在黑板上。分別為畢加索的「一個拿著手帕哭泣的女人」;「一匹馬的油畫」;一幅「海上冰山」的寫實風景畫……。上課開始,教師將學生分為兩組,然後分別發給紅色心形剪紙貼片和黃色紙貼片。要求「紅紙」貼於你喜歡的作品下面,然後思考並准備回答,你為什麼喜歡這幅畫。接下來,同學們就積極地回答這個問題。第一個上前回答問題的是貼「隱蔽的馬」的小女孩,她說:「我喜歡馬,因為我生肖屬馬,所以我喜歡這幅畫,這匹馬好像是躲在什麼地方,更顯得神秘可愛。」老師連連說:「 ok」並將孩子摟在懷里,輕輕拍打她的肩說:「你真可愛」;第二個貼「羅馬武士」的小男孩回答說:「這幅畫上的武士非常象我們中國的兵馬俑,所以我感到很親切,我特別喜歡這幅畫。」老師帶頭鼓掌,說:「你愛你們的國家,真了不起。」第三個是貼「哭泣的女人」的學生,他上前說:「我看這幅畫上的女人很象一個媽媽,她一定是丟失了自己的兒子或女兒才哭的這么傷心,她的內心一定非常非常的痛苦。老師緊緊地把孩子摟在懷里,接下來,她請持黃色紙片的學生也仔細觀賞。學生逐個地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完後,教師沒有按中國人的慣例給學生總結出一個「標准」的答案。她微笑著告訴學生:「你們的發言都很精彩,很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但你們還應該進一步地了解這些作品,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們的想法是否吻合。你們應該到圖書館、博物館去查資料、看原作,也可到電腦網路上去查詢。」接著,她在黑板上寫下了電腦網站的名稱,一堂美術欣賞課就此在餘味和懸念中結束。 看了這篇文章後,我頗有感觸。 一是教師對學生的親切態度。摟拍、微笑、誇獎、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隨和得真正象是母親帶著一群孩子。 二是教師始終是一個引導者和鼓勵者,讓學生完全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特別尊重有不同意見敢說真話的學生。 三是教師並不急於給學生一個「標准」的答案,而是留下問題和懸念,鼓勵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尋求究里。在我們大力推行素質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自學能力及讓學生真正找回課堂——自主性,以及敢講真話的獨立人格方面,這堂課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啟迪。 在課堂中我是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的呢?首先,我有意選擇一些工藝課,穿插於欣賞課中,如:陶藝、服裝設計、傢具設計等一些有意思的課程,改變一些老式的教學方法——灌入式,讓學生當家作主。如:陶藝課中,我就告訴學生假設你是陶藝家。首先,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我們今天做陶並不是為了追求成人、老師的承認,而是在與土和火的不斷接觸中,在與泥土不斷交往中,表露自己的感情獲得愉快的情緒,同時更要激發無窮的創造力,拓寬了立體空間的思維能力。泥在你手裡任你來捏,可以開創各種可能性,新的東西永遠是開放的。所以我在陶藝教學中堅持抓住「游戲泥土」這一快樂原則,創新原則。游戲與滿足自己好奇心的強烈要求有密切的關系。在游戲泥土過程中的想像、好奇心和無目的探索,把孩子的智能推到了極限。 所以,在(陶藝)整個課中,我鼓勵學生放開手大膽地表現自我,把自己所要表達東西通過本節課可以毫不保留的表現出來,世界是屬於你們的。學生特別興奮,你知道嗎?人在興奮的時候能創造出好的作品,這就是靈感。結果整個教室洋溢著泥土的氣息,學生個個專注地捏、拍、揉,最後「陶藝家」誕生了,我盡可能的讓每一位同學把自己的作品拿在手裡,講講他做的時候的想法及現在的心情,結果一節課就在這陶藝「展示」課中結束了,我心裡特別高興,這才叫美術課呢! 一節課的時間,我把時間都讓給了學生,同學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關鍵是怎樣調動學生的興趣、想像力、創造力,讓每位同學的潛能發揮出來,毫無保留地表現自我,找到自我,找回自信,「快樂」是教學的催化劑,一定想辦法讓學生「樂」起來、動起來,那這課就好上多了。同時,教師在這樣的氣氛中也會靈感大發,想出好多東的來。 在欣賞課中,我借鑒了我看過的外籍教師上的那一節課中的一些方法,效果果然不錯。 在上七年級下冊《紙浮雕》和《紙雕塑》這兩節課中,為了能激發起學生的興趣,挖掘他們的潛能,在課下我親自做了許多動物、人物、植物等紙雕塑作品,讓他們首先感悟典型性作品,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激發他們「沉睡」的心靈,看到他們在本節課中人人動手,互相比賽,「老師,老師」的問個不停,我感到由衷的高興,學生的求知慾同時也感染了教師,看到他們稚嫩的小手在不停地折、剪、刻,我深感教師的責任太重大了。所以我認為激活學生記憶中的表象的積累,進行思維的綜合優化,從而創造出帶個人經驗痕跡的新形象,這一點太重要了,如何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在興趣中去創新,挖掘出每個人的才能,這是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應下的功夫,一定要表揚、鼓勵,找出每個學生的閃光之處,及時去表揚他,讓他在「我能行」中上完這節課,在教師欣賞的目光中,學生會創造奇跡,創造出極好的作品來,孩子的能量是無限的。 作為教師,在美術教學中,學生碰到的不是怎麼畫,而是怎樣看的問題。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用繪畫日記的方法把在生活中發生的有意義的事情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出來,要求學生把生活中看到的、聽到的,覺得最新鮮、最感興趣、印象最深、最激動人心的事表現出來。這不但是學生創作搜集素材的一條捷徑,也是培養學生去認識事物的習慣,使學生有意識、有目的地去認識世界,發現事物的美,培養學生有一雙能洞察事物本質特徵,具有審美能力的眼睛

閱讀全文

與小學藝術教育課題結題報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