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教育"小學化"參考文獻推薦
文獻綜述就是用資料,只不多有一個比較固定的格式。主要是,關於你的論文主題,國內外學者提出多點看法和主張。某某學者在某某文章中,就你的論文主題,提出看法認為如何如何都是這樣的語句,寫出來就ok了。需要大概七八篇文章的論述,最好是高級的人物寫的文章,發表在高級期刊上的。知網搜索文章,搜出來的文章,看看摘要就能寫進綜述里了,不用下載,中國知網,搜索合適採納啊不懂可以追問給你一個寫作的參考
⑵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論文參考文獻
就是現在小學把好多教學任務都推到幼兒園,幼兒園沒辦法只能督促幼兒,使得幼兒沒法享受孩提時代的黃金期。
⑶ 幼兒園美術的任務出自什麼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⑷ 幼兒園教師開展課題研究為什麼要進行文獻搜集
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 聽(訪談、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要麼是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反對」 基本立場」 或「反對」的「基本立場」、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思路」。 4、提交「文獻綜述」也是尋求理論支撐的過程。 提交「文獻綜述」也是尋求理論支撐的過程,需要 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 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建議更改為《我校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與對策研究》
2、主題不明確
低碳教學理念」 (1)《「低碳教學理念」離農村教育有多遠 低碳教學理念 離農村教育有多遠——以×× 以 縣 為個案研究》 為個案研究》 專家意見:建議更改為《在農村學校教學中落 實「低碳教學理念」的研究》 (2)《小學語文課堂有感情朗讀》 小學語文課堂有感情朗讀》 專家意見,從而影響了學生優良學習品質的 形成……);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研究方法、 關鍵詞 、文獻研究法: 一是、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 聽(訪談、問卷)所得到的「基本事實」;要麼是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研究者就某個教育現象或教育觀點提出的「贊成」 基本立場」 反對」 或「反對」的「基本立場」。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實驗法。 3、確定本課題領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的問題。 確定本課題領域「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的的問題,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一是,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遇到的某些問題, 即問題的提出) 正文:建議更改為《小學語文課堂有感情 朗讀教學的研究》
(3)《農村小學教師對新課改的認識和實施的調查與 分析》 分析》 專家意見,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影響 研究者選擇主題。
2;要麼是研究者就某個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
(一)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例; 二是,不予立項。 ,
二、怎樣寫「開題報告」 怎樣寫「開題報告」
在「開題報告」中研究者至少需要提供三個 開題報告」 方面的介紹; 一是,
例1:《不同收入的家庭對學生學習影響的研究》
(主題) 主題)
(假設、 題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時間安排、本課題的主要參考文 獻等, 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工作、 前言( 含課題的由來、確認本課題研究領域的「重要觀點」和「重要進展」,實際上就是提交「文獻綜述」 。 找到該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 找到該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閱讀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聽課時發現了有待 二是,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興趣、結語、 前言 ( 含課題的由來。 提出本課題的「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方法有時直接決定該研究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即問題的提出) :《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教師第一, 三是。
(三)呈現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或稱為「研究計劃」)包括研究的主要 研究方案」 或稱為「研究計劃」 研究方案 內容及其基本結構、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 內容及其基本結構、本課題的研究價值與創新之處、本課 題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時間安排, 教師的課題研究是否有效,取決於它在多在程度上 可以轉化為教師「隨意性問題解決」的能力。 模式基本是:計劃——行動——考察——反 思(即總結評價):收入較高的家庭往往給孩子提供了過於 優越的生活條件、後記。 參考文獻、後記,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而且影響研究者選擇具體的研究途徑。 研究者選擇主題;要麼是研究者就某個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教育問題提出的解決問題的「假設」 。
(二)國內外與這個課題有關的研究進展 介紹「研究進展」 實際上就是提交「文獻綜述」 介紹「研究進展」。 確認本課題研究領域的「重要觀點」 重要進展」 2,而且影響研究者選擇具體的研究途徑。 四是,從帶超前性的熱點課題中選擇研究課題。 四是,從帶超前性的熱點課題中選擇研究課題。
「設計問題即研究課題」 設計問題即研究課題」 設計問題即研究課題 教師大量的「隨意性問題解決」 教師大量的「隨意性問題解決」構成了教師的日常 教學生活。 教學生活。 教師的課題研究是否有效。 重要文獻」 1、確認本課題研究領域的「重要文獻」或 「重要作 者」 。正確的方法是:問卷調查法(核心 方法不科學。正確的方法是:問卷調查法( 方法)、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 方法)、案例研究法。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例2:《關於開展幼兒環保意識教育的研究》 研究方法:(1)觀察法:對幼兒的語言、行 為、活動各方面表現進行觀察、記錄、分析。對觀 察到的情況及時總結、調整計劃,為後面的環保教 育做鋪墊。 (2)行動研究:(略)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雜多列舉, (2)雜多列舉,不分層次 調查研究》 例1:《高中住校生課余文化生活現狀調查研究》 : 高中住校生課余文化生活現狀調查研究 研究方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 研究方法:調查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比較 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例2:《音樂活動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音樂活動對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幼兒主體性發展的實踐研究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理論學習法; 理論學習法; 准備 行動實踐法; 行動實踐法; 行動研究 經驗交流法; 經驗交流法; 成果展示法; 成果展示法; 成果的推廣
專家意見: 專家意見:(1)此項研究很有意義。(培養幼兒自主學習、探索
能力……,為了兒童的終身發展……,音樂是兒童的天性與本能,音樂 活動是幼兒自我表現的方式與途徑,也是幼兒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2)方法雜亂,缺乏科學性; (3)建議:①給予立項;②對研究方法進行指導。
例3:《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研究》 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研究》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個案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 研究方法:行動研究;個案法;觀察法;問卷調查法; 學習與模仿法;強化法;經驗總結法; 學習與模仿法;強化法;經驗總結法; 專家意見: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不予立項。 專家意見:缺乏科學的研究方法,不予立項。
存在的 問題
(1)不經思考,隨意選擇 不經思考, 雜多列舉, (2)雜多列舉,不分層次 (3)將文獻研究法與歷史研究法混淆 文獻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查看他人在某研究領域已經提出 了哪些觀點,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 了哪些觀點,已經取得了哪些進展。而歷史研究的主要目 的是描述歷史事實和提示歷史真相。 的是描述歷史事實和提示歷史真相。
3、提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與「創新」之處 提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創新」 研究的價值包括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研究的價值包括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實踐價值,主要是指這項研究對研究者本人的日常 實踐價值, 教學工作是否有幫助。 教學工作是否有幫助。 如果中小學教師把研究的主要目標放在解決自己的 實際問題上,那麼, 實際問題上,那麼,這項研究的創新之處就主要不在知 識的創新,而在於實踐的改善和改良。 識的創新,而在於實踐的改善和改良。盡管學術意義上 的創新主要是知識創新, 的創新主要是知識創新,但實踐的改善和改良本身也是 一種創新。 一種創新。
三、怎樣寫「結題報告」 怎樣寫「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報告一般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 課題結題報告一般可以分為標題、前言、正文、 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課。 結尾和附件等5個部分課。 (一)結題報告的標題 關於「……」的結題報告 關於「 的結題報告 (二)結題報告的前言 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 簡述課題概況,包括課題來源及級別、歷時,對課 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 題成果的總體評價及作用意義。
(三)結題報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結題報告的正文:主要包括三個部分。 ( 1 ) 課題的一般情況, 闡述選題的背景; 指明課題 課題的一般情況 , 闡述選題的背景; 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 目標、研究思路及原則。說明研究歷時及階段,並分析 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 各階段的主要工作和特點。 (2)課題的研究成果,簡要闡明本課題的基本觀點及 課題的研究成果, 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 其邏輯聯系;著重揭示本課題的特色和創新之處;強調本 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 課題與實踐的關聯性,乃至在實踐工作中應用的階段性成 果。 (3)課題的評價意見,①自我評價;②專家評價。 課題的評價意見, 自我評價; 專家評價。
(四)結題報告的結尾 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對 對與本課題相關的問題,指出進一步探索的方向; 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 本課題的應用推廣等問題,表明課題組需作出的努力。 (五)結題報告的附件 1、課題組成員名單; 課題組成員名單; 2、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研究成果已 附上課題研究過程中已發表的論文篇目, 被採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 被採納或開始應用的佐證材料; 3、其它成果材料如光碟、圖片、專著等等; 其它成果材料如光碟、圖片、專著等等; 4、致謝等其他材料。 致謝等其他材料。
(六)結題報告中常見問題 (1)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過程的敘述性材料。 有的缺少部分研究、探索過程的敘述性材料。 比如外出考察報告有的僅用幾十個字寫出到某某地方考 有的缺少應有的數據及過程。 察就完了 ;有的缺少應有的數據及過程。 (2)研究目標不明確。 研究目標不明確。
[例] 摘錄:「當今社會提倡『和諧』二字,在語文教育教學中, 摘錄: 當今社會提倡『和諧』二字,在語文教育教學中, 我們要關注語文各種能力全面培養,培育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素質, 我們要關注語文各種能力全面培養,培育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素質,當 今尤其是要克服重寫作,輕閱讀的不足, 今尤其是要克服重寫作,輕閱讀的不足,讓每一個學生在其寶貴的受教 育生活中能真切感受語文的魅力, 育生活中能真切感受語文的魅力,能在豐富多彩的語文世界中獲得人與 自然的親近,獲得個體精神的豐富,能有盡可能多的『體驗』 自然的親近,獲得個體精神的豐富,能有盡可能多的『體驗』、『感 盡可能多的『會做』 悟』、盡可能多的『會做』,並最終獲得一種優化了的高品質的生命形 式。」
問題:研究的主題是什麼?
研究主題: 教育教學中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研究》 研究主題:《教育教學中的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研究》 (《中小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研究》) (3)對研究結果的評價缺乏科學性。 對研究結果的評價缺乏科學性。 比如: 對提高學生 學習能力的研究》 比如:《對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研究》 學習能力的研究 「 通過研究提高了學生 通過研究提高了學生……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 (4)只見結果,不見結論 只見結果,
對結果的解釋就是理論上的提升。
例:《關於「科學探究」教學策略的研究》
(5)「成果」介紹成了「附件」清單。 成果」介紹成了「附件」清單。 (6)從所附資料看,也有兩大問題值得注意:一是 從所附資料看,也有兩大問題值得注意: 一些所附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撰寫不規范; 一些所附調查報告或科技小論文撰寫不規范;二是一 些研究論文比較粗糙,不僅行文不太規范, 些研究論文比較粗糙,不僅行文不太規范,而且內容也 不大充實。 不大充實。 (7)有的課題負責人把學校的常規教學活動作為 課題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給人一種勉強湊材料的感覺; 課題的實驗研究成果展示,給人一種勉強湊材料的感覺; 課題負責人把課題立項之前的成果當作課題立項後的 實驗有的研究成果。 實驗有的研究成果。 (8)結尾(問題與思考)。 有的研究者在報告的結尾 (8)結尾(問題與思考) 結尾 部分,對研究工作提出的新「問題與思考」 部分,對研究工作提出的新「問題與思考」正是本課題應 該研究的問題。 該研究的問題: 方面的介紹: 一是,自己的「核心觀點」以及選題的由來。 研究方法有時直接決定該研究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有時直接決定該研究是否能夠獲得成功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教育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⑴ 觀察法 ⑵ 調查法 ⑶ 測驗法 ⑷ 行動研究法 ⑸ 文獻法 ⑹ 經驗總結法 ⑺ 個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實驗法
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 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 可以轉化為教師「隨意性問題解決」的能力。
選題中常見的問題
1、題目過大
(1)《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研究》 (2)《新課程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研究》 新課程下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研究》 (3)《基礎教育改革進展與問題》 基礎教育改革進展與問題》 專家意見。 1、提出本課題的「主要內容」及其「基本結構」 提出本課題的「主要內容」及其「基本結構」 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包括: 論文標題、 摘要、 關鍵詞: 論文標題 、 摘要 :方法不科學、 正文、「不同意見」、 不同意見」 重要階段」及其演進的歷程。 「重要階段」及其演進的歷程:建議更改為《農村小學教師實施新課改 能力的調查與分析》
(4)《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4)《農村教師專業發展意識缺失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專家意見:研究主題存在問題。
評、歸納 規律:《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學生地位問題的研究》
「教師第一,自己的「核心觀點」以及選題的由來; 二是,國內外與這個課題有關的研究進展; 二是,國內外與這個課題有關的研究進展; 三是,自己的研究方案。 三是,自己的研究方案。
(一) 「核心觀點」 核心觀點」 例: 研究的主題往往有四個來源,學生第二」 教師第一,學生第二」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或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 核心觀點 訪談。 獻等、 參考文獻、 開題報告的基本結構包括 、 結語,學生第二」 教師第一,學生第二」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或 核心觀點」要麼是研究者通過看(觀察) 核心觀點 訪談一、怎樣「選題」
研究的主題往往有四個來源,解決教育 實際問題
⑸ 急求關於幼兒園小學化的文獻綜述
親,我也要這個,你有嗎,能發給我嗎
⑹ 求關於幼兒園游戲的文獻綜述
文獻綜述是對某一方面的專題搜集大量情報資料後經綜合分析而寫成的一種學術論文, 它是科學文獻的一種。 格式與寫法 文獻綜述的格式與一般研究性論文的格式有所不同。這是因為研究性的論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特別是陽性結果,而文獻綜述要求向讀者介紹與主題有關的詳細資料、動態、進展、展望以及對以上方面的評述。因此文獻綜述的格式相對多樣,但總的來說,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題、總結和參考文獻。撰寫文獻綜述時可按這四部分擬寫提綱,在根據提綱進行撰寫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說明寫作的目的,介紹有關的概念及定義以及綜述的范圍,扼要說明有關主題的現狀或爭論焦點,使讀者對全文要敘述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輪廓。 主題部分,是綜述的主體,其寫法多樣,沒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順序綜述,也可按不同的問題進行綜述,還可按不同的觀點進行比較綜述,不管用那一種格式綜述,都要將所搜集到的文獻資料歸納、整理及分析比較,闡明有關主題的歷史背景、現狀和發展方向,以及對這些問題的評述,主題部分應特別注意代表性強、具有科學性和創造性的文獻引用和評述。 總結部分,與研究性論文的小結有些類似,將全文主題進行扼要總結,對所綜述的主題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見解。 參考文獻雖然放在文末,但卻是文獻綜述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它不僅表示對被引用文獻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獻的依據,而且為讀者深入探討有關問題提供了文獻查找線索。因此,應認真對待。參考文獻的編排應條目清楚,查找方便,內容准確無誤。關於參考文獻的使用方法,錄著項目及格式與研究論文相同,不再重復。
⑺ 學前教育文獻綜述怎麼寫
哪有關於學前教育的文獻綜述?要一個好的網址?有關於學前教育的材料?謝謝啦!幫幫忙! ...約翰洛克的<<教育漫話>> 蘇霍姆林斯基的<<睿智的父母之愛>> 騰...
⑻ 幼兒園小班開展結構游戲的有效性探索文獻綜述
1、論點(證明什麼)論點應該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個完整的簡潔明確的句子。從全文看,它必能統攝全文。表述形式往往是個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句,是明確的表態性的句子。
A.把握文章的論點。 中心論點只有一個(統率分論點)⑴明確:分論點可以有N個(補充和證明中心論點)
⑵方法①從位置上找:如標題、開篇、中間、結尾。②分析文章的論據。(可用於檢驗預想的論點是否恰當)③摘錄法(只有分論點,而無中心論點)
B.分析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①擺事實講道理後歸結論點;②開門見山,提出中心論點;③針對生活中存在的現象,提出論題,通過分析論述,歸結出中心論點;④敘述作者的一段經歷後,歸結出中心論點;⑤作者從故事中提出問題,然後一步步分析推論,最後得出結論,提出中心論點。
2、論據(用什麼證明)⑴論據的類型:①事實論據(舉例後要總結,概述論據要緊扣論點);②道理論據(引用名言要分析)。
⑵論據要真實、可靠,典型(學科、國別、古今等)。⑶次序安排(照應論點);⑷判斷論據能否證明論點;⑸補充論據(要能證明論點)。
3、論證(怎樣證明)
⑴論證方法 (須為四個字)①舉例論證(例證法)事實論據記敘②道理論證(引證法和說理)道理論據 議論
③對比論證(其本身也可以是舉例論證和道理論證)④比喻論證 比喻在說明文中為打比方,散文中為比喻。
⑵分析論證過程:①論點是怎樣提出的;②論點是怎樣被證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實,是否有正反兩面的分析說理);③聯系全文的結構,是否有總結。
⑶論證的完整性(答:使論證更加全面完整,避免產生誤解)
⑷分析論證的作用:證明該段的論點。
4、議論文的結構⑴一般形式:①引論(提出問題)―――②本論(分析問題)―――③結論(解決問題)。
⑵類型:①並列式②總分總式③總分式④分總式⑤遞進式。
6、駁論文的閱讀
⑴作者要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
⑵作者是怎樣進行批駁的,用了哪些道理和論據;
⑶由此,作者樹立的正確的觀點是什麼?
⑼ 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現狀問題的文獻綜述有哪些
一、當前我國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1)在教育目標方面,出現兩個誤區:其一,把美術教育等同於技藝教育,認為教會孩子畫出一張美麗的圖畫,做出一件有趣的玩具便完成了任務,把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正確描寫和表演能力上,把技能技巧的培養作為重要任務;其二,把美術作為實施德育、智育的手段,作為完成某一中心任務的從屬部分,沒有本身的獨立體系。殊不知美術教育本身是一個獨立的領域,是一個具有極大潛力的領域,它的任務是既培養兒童對藝術美的欣賞、識別,又培養兒童的審美心理素質,幫助他們學慣用美的眼光來把握世界。(2)在教育內容方面,強調對自然的模仿和再現。模仿現實生活中的簡單物體和圖片是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於是兒童作品中的模式化傾向非常突出,無論在一個幼兒園里、一個班級里,甚至在兒童作品展覽上,從花花綠綠的各式各樣的作品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許多帶有模式化的人物、動物形象。固然,學齡前兒童從自我中心轉化到以客體意識為主的過程中,概念畫的出現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我們也發現教師、家長在這方面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依靠學前兒童自身的能力和自發性發現是很難有「好」的作品出現的,為了「早出成果」,教師往往採取簡單的臨摹方式,用孩子的手,畫出成人期望的畫,不斷地臨摹,造成兒童思想僵化,失去了探索學習的興趣和能力。社會上充斥於市場的兒童圖書、練習冊、電視中的動畫片又為兒童提供了繪畫範例,於是,大量的兒童失去了他原有的稚拙天性,有些兒童畫在成人的加工下,故作「天真」,仍然會令人感到失去了真正的童趣。(3)在教學方法方面,灌輸法仍然被大量使用。在美術教育中,用簡單的幾何形體作為標准模式,給兒童臨摹學習,讓其畫出各種形狀。教師是美術活動的中心,教師提供的形象是孩子們的典範,培養出來的幾乎是一個模子里倒出來的式樣,沒有「自我」和「感覺」。教師為了尋找大量的模式給孩子臨摹,於是「簡筆畫」應運而生,它的影響幾乎席捲全國,為灌輸法大開方便大門。現在,關於「簡筆畫」的功過,還在熱烈爭辨之中。我們認為根本問題在於教育觀,希望培養什麼樣的孩子,用簡筆畫提供的種種圖式直接灌輸給孩子,從表面上看,孩子的畫面內容豐富。但是,孩子們學得被動了,畫出來的畫就模式化了,它代替了孩子的感覺、思考和想像,使他們失去了對周圍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孩子自己的繪畫語言和個性風格,最重要的是對孩子潛在的創造力的扼殺和自我創造意識的摧毀。二、我們對學前美術教育改革的思考結合我國當今兒童美術教育的現狀,筆者在教育的指導思想、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方法方面作了較為深入的思考,在實施藝術綜合教育的過程中,同時也對美術教育進行了全面革新,現概括如下:1、以培養深層次的審美心理結構為中心美術教育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豐富性,為兒童的審美心理建構提供了豐富的審美客體和探究刺激。兒童在美術活動中運用審美感官,在遺傳獲得和以往實踐中形成的原先的心理結構基礎上,通過同化作用,形成同形同構或異質同構的關系,融人新的藝術對象,豐富了原有的心理結構,或者在新舊信息相互比較、分析、綜合中發生順應作用,充實、改組和重構原有的心理機構,使之發生質的變化。審美心理結構以系統結構的方式內化,沉澱於人的心理構成審美心理的整體結構系統。美術教育可以幫助兒童進行整體的系統的審美感知,形成完整的心理結構。美術實踐使兒童產生了審美的需要,形成了特定的審美個性,只有長期的藝術熏陶,藝術實踐和審美環境才能使一個普通的人建構和發展較為完善的個體審美心理結構,變為審美和創造美的人。從這種意義上看,美術教育就是塑造個體審美、創美的個性教育。(1)培養敏銳的審美感知能力幼兒的審美感和特點:一是直覺性。幼兒對事物的認識,特徵在於對感性經驗的全面依賴。在他們的心目中的事物就是他所看到的、聽到的、接觸到的那個樣子。二是整體性。幼兒對事物的感知是從籠統到分化。幼兒的視、知覺一開始把握的材料,是對事物整體的粗略的結構,先認識樹,再進一步認識它是由樹干、樹枝、樹葉構成的整體。三是同一性。幼兒常常擬人化地觀看世界,把外部的一切都看成和自己一樣具有生命力,認為自己感受到的東西,物也一樣能感受到。美術作為視覺藝術,具有增強感知能力最強有力的手段,通過美術活動可以培養幼兒審美器官的靈敏度、活躍性和統攝力,激活幼兒對生命特有形式的感受能力。例如:我們見到火光就會有溫暖、熱烈的感覺,見到月光,就會產生安靜、溫柔的感覺。兒童知覺能力比成人強,這是因為他們不受理性思維的干擾。再如,一個圓形,兒童會說:「這是太陽」、「這是扣子」,而成人可能會凝視它,注意它的彎曲弧度,非規則性等。由此,我們推論兒童與藝術家更有相似之處。他們表現的足根據他內心的流動的感受中獲得的線條、形狀和韻律。依據上述分析,在美術教育的內容設計上應更加重視引導兒童去親身體驗和感受現象世界,利用審美直覺,強化兒童對事物包含力的式樣的感知。例如:我們組織的線條練習課題「小雨和大雨」,不僅僅要求兒童畫出雨線,更重要的是體驗下大雨時,黑壓壓的感覺。啟發孩子們將這種不同力度的體驗用或粗或細的線條、輕和重的色彩表現出來。(2)培養豐富的審美情感在美術活動中,只有滲入大量的情感因素,才能使兒童畫從自然表現步人藝術表現,強烈的情感體驗是引發兒童靈感的動力。因為審美愉悅產生於生命的自我表現,在生命的體驗過程中發生藝術活動,藝術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必須要充滿活力,帶有適中程度的緊張以獲得生命的動態平衡。利用主客體的對立、矛盾,激發幼兒探究的慾望。如「運動和靜止、勇敢和懦弱、快樂和悲傷」等差異明顯的矛盾,使幼兒在完全相反的精神狀態下,出於無意識的沖動,喚起情感和美感。如課題「打針」,兒童都有親身體驗,打針時既要表現出勇敢地面對現實,又有止不住的疼痛,兒童在畫面上表現的那種哭笑不得、惶恐的表情,正是他內心的寫照。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充分利用快樂與悲哀、勝利與失敗、勇敢與懦弱等兒童內IL,抗爭引起強烈的美感體驗。(3)發掘與培養兒童的審美創造潛力兒童具有表現形象的潛在能力,由於他們年齡小,認識不完整,常常會毫不費力地把局部的不同特徵不同屬性的事物雜亂地融合在一起,組成新的、非現實的、怪異的現象。他們依靠直覺、瞬問的和真心地感覺表現事物,因而比成人更能接近意象隱喻。1歲半的孩子會把「小雨」和「面條」聯系在一起。3歲的孩子能在無意的色彩塗鴉時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能在觀察了煎蛋的全過程後,用成人意想不到的紫色、橙色、藍色和深色的漸變,畫出一幅奇妙而生動的作品。這種偶然性的成功意味著低幼兒童對色彩象徵的理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