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湖南農村九年義務教育社會調查報告
<<湖南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湖南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湖南宣傳》、《今日湖南》、《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Ⅱ 哪位有關於農村義務教育方面的社會調查報告呀
<<浙江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人口眾多、生產力發展水平不高的條件下,實現了「兩基」(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歷史性任務,應該說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還面臨著很多的困難,農民義務教育的負擔較重,城鄉教育差距還有擴大的趨勢,教育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亟待加強。為了解我省農村義務教育情況,最近,我們在杭州市餘杭區農調隊、金華市農調隊和龍泉市農調隊的協助下,就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我省農村義務教育在規范收費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要杜絕違規收費還任重道遠;農民尤其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義務教育的費用負擔比較重;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待遇還比較低;農村義務教育在相當一部分地區困難還比較多。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我們選擇了餘杭區、金華市婺城區和金東區(下稱金華市)、龍泉市三地分別作為我省發達地區、中等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代表,以問卷調查的形式,每地調查了1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1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全省共調查了300名農村學生家長和30名鄉鎮中小學校長。其中中學生、小學生家長和中學校長、小學校長各半,餘杭、龍泉的家長均分布在5個鄉鎮,金華的家長分布在兩區的10個鄉鎮,中小學校長三地均分布在5個以上的鄉鎮。
本次調查所定義的「農村」是指縣城以外的所有鄉鎮,這與浙江省物價局等部門下發的浙價費(2003)21號文件中所指的農村中小學的「農村」有所區別,也就是說在本調查中,農村是指三地市政府或區政府所在地城區以外的所有鄉鎮。調查的時間范圍是2003年春季。
這次接受調查的15所中學,平均在校生規模為727人,比全省平均的928人少21.7%,共有專任教師677名(其中代課教師18名),平均每校44名,師生比為1:16.7,略低於全省平均的1:18.3的比例。被調查的15所小學,有13所是鄉鎮中心小學,2所為金華市的村小,平均在校生規模為465人,比全省平均的384人多21.1%,共有專任教師452名(其中代課教師2名),平均每所小學30名,師生比為1:16,低於全省平均的1:21.5的比例。
二、農村義務教育收費現狀
(一)省級有關部門規定的農村中小學收費標准
省物價局、教育廳、財政廳今年初聯合下發浙價費(2003)21號文件,規定了我省義務教育的收費標准:從2003年春季開學起,城鎮中小學(含鄉鎮初中和鄉鎮中心小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每生每學期不超過80元,初中每生每學期不超過110元,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 、區)價格部門會同財政、教育部門確定。已實施多媒體教育或開設信息技術課程的中小學,經批准可加收20元的雜費。農村中小學(指村小、完小及中心小學在村裡的辦學點和100個省重點扶貧鄉鎮的中學)的雜費標准為:小學20—45元,初中40—70元。代管費(農村中小學為課本費、作業本費兩項,城鎮中小學再加上音像教材費、講義費和班會費共五項)實行限額控制,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相關部門在每學期開學前確定。借讀費小學為300元,初中為600元。
(二)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657.9元
據三地調查匯總,農村初中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費用為657.9元(不含伙食費,下同),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15.5%,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806.8元、659.0元和512.0元。其中雜費113.5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7.3%,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99.3元、128.0元和113.1元;代管費247.6元,佔37.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27.2元、259.0元和256.5元;借讀生(共9人)借讀費平均954.4元,餘杭、龍泉分別為1115元和633.3元,金華被調查對象中沒有借讀生;住校生(共64人)住宿費平均158.7元,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266.0元、118.0元和92.1元。餘杭區因有部分學校的學生宿舍實行公寓化管理,經區相關部門批准,住宿費可適當超過區定標准。
(三)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實際繳費339.0元
根據對150名小學生家長的調查,農村小學每生每學期平均繳納的費用為339.0元,約為初中生的一半,占調查戶家庭人均純收入的8.2%,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379.1元、336.1元和299.0元。其中雜費62.9元(含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佔18.6%,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50.6元、69.1元和69.0元;代管費158.6元,佔46.8%,餘杭、金華、龍泉分別為150.4元、127.5元和197.9元;借讀生三地每地各一名,餘杭、金華、龍泉的借讀費分別為400元、300元和60元,平均為253.3元;住校生(共2名,龍泉)住宿費每人均60元。
(四)對收費現狀的基本評價
從以上調查結果來看,三地農村中小學繳費標准除餘杭小學借讀費高出100元外,其它都沒有突破省定標准(見下表),各學校也都能嚴格遵守當地的收費標准,在實地調查中也基本上沒有發現學校超標准收費的情況,多數學生家長對收費工作也給予了肯定。據調查,52%的家長認為目前農村中小學收費比一、二年前規范了,持否定意見的只有1.3%;有21%和43%的家長認為農村稅費改革後中小學生的費用負擔「明顯減輕」和「有所減輕(但不明顯)」。這說明經過治理整頓,從總體上看,我省農村義務教育的收費是規范的、健康的,主流是好的。
三地鄉鎮初中、小學收費標准 單位:元
餘杭 金華 龍泉
小學 農村 雜 費 45 45 45
代管費 120 100 176
借讀費 400 200
住宿費 100 80 60
柴伙費 80
城鎮 雜 費 80 80 70
代管費 200 1-2年級1203-6年級150 210
借讀費 400 300
住宿費 100 100 60
柴伙費 60建制鎮4-6年級80
初中 農村 雜 費 110 70 100龍南鄉70
代管費 250 180 260龍南鄉226
借讀費 800 600龍南鄉400
住宿費 200 80 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城鎮 雜 費 110 110 110
代管費 250 260 260
借讀費 800 600
住宿費 200 120 鄉鎮75
柴伙費 建制鎮80非建制鎮60
註:龍南鄉是全省100個重點扶貧鄉鎮之一。鄉鎮中學和鄉鎮中心小學屬於城鎮收費范圍
三、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
我省目前教師工資都由縣(市、區)財政統一按月發放,從調查的30所農村中小學來看,所有教師都能按時領到工資,沒有拖欠的情況。但縣級統發工資的內容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差別較大,有的僅是國家工資,有的則包括了考核獎、崗位津貼、職務補貼等。如餘杭區教師的伙食及誤餐補貼、崗位津貼、物價補貼以及醫保、公積金等都由區財政負擔,龍泉市也在去年解決了教師醫保和公積金費用,金華農村教師考勤獎、年終獎、醫保、公積金等財政還沒有解決,今年下半年開始公積金財政補助每位教師每年800元,合同制教師的養老金、失業保險金財政也還沒有安排。為搞好教師福利待遇,有些學校自籌部份資金,以考核獎、全勤獎等名義給教師每月發放幾十元到一、二百元不等的津貼。
從調查數據來看,三地教師平均年收入(所有工資、福利性收入)為17528元,其中初中教師為18031元,小學教師為17025元,相差不大。比較三地,餘杭教師的工資最高,平均為21455元,高出平均數22.4%,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22294元和20616元;金華次之,平均為16980元,略低於三地平均水平,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7400元和16560元;龍泉最低,平均為14150元,比三地平均低19.3%,比餘杭低34.0%,其中初中、小學分別為14400元和13900元。據分析,各地收入的差距主要是國家工資以外的各種補貼、津貼、獎金等不同造成的。據校長們自己估計,教師的收入與當地的公務員相比要低30%左右。
在一些欠發達地區,教師的生活還比較清貧。我們在龍泉調查時了解到,有一對教齡長達20多年的教師夫婦,工作20多年才積攢了4萬多元積蓄,女兒今年考上大學,要讀完四年大學還得貸款。有的欠發達地區學校的教師,除了財政統發的工資以外,全年的各種獎金、福利加起來也就幾百元錢。一些工作時間不長的年輕教師,年收入才一萬元左右,而要通過函授取得大專文憑,各種花費共要15000元,平均每年5000元,幾乎是年收入的一半。如果想再獲得本科文憑,還得再花三年時間和15000元。有些地方教育局在教師獲得文憑後能給矛一定的補助,有的由學校補助一點,有些地方由於經費困難,全由教師自己承擔。
四、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這次調查情況看,當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還存在不少亟待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育費用仍是農民比較重的負擔
在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映這幾年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新聞媒體,他們感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及各級黨委、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和對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這幾年他們用於子女教育的支出仍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據調查測算,一個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平均在500元左右(包括部分學生繳的午餐費),初中生近1000元,如果住校就更高了。對於經濟一般地區農民和欠發達地區農民來說,是一個很重的負擔,尤其是對二孩家庭(欠發達地區二孩家庭往往比發達地區要高)。因而,我們的調查中有44%的調查戶覺得孩子上學的費用負擔很重或比較重,有7.4%的學生家長還反映不能按時足額繳納學雜費,其中金華、龍泉不能按時繳費的家庭分別達到10%和11%。為籌措學雜費,這些家庭不得不向親戚朋友借貸。有的學校同意緩繳或分期繳納,但需由教師個人擔保,到學期結束時如果家長不能足額繳納則由擔保教師承擔責任。有的家長實在繳不出現金,就用雞蛋、糧食、蔬菜等農副產品送給擔保教師沖抵學雜費。據調查戶反映,我們調查的其中一地去年還發生過學生繳不出學雜費而自殺的事件。從我省2700戶農村住戶調查資料也顯示出農民教育負擔的不輕和增長過快,我省2001年農村居民人均學雜費支出269.91元,比上年增長14.1%,2002年增加到337.42元,又比2001年增長了25.0%,遠遠快於收入的增長。
農民教育負擔仍然較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下兩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
1、省定收費范圍外收費比較多。調查結果表明,除雜費、代管費、借讀費、住宿費四項費用以外,小學生每生每學期平均還要繳納其它費用111.6元,占總收費的32.9%%;初中生每生平均每學期繳納其它費用175.4元,占總費用的26.7%。在四項費用之外的收費中,保險費、校服費、假日培訓費(周末、暑假培訓班)佔了絕大部分,有的地方經物價、教育、財政部門同意,對住校生收取60—80元的柴伙費。此外,有些學校還收取名目繁多的費用,如飲水費、優秀生補課費、差生補習費、試卷費、資料費、電教費、晚自修費(或晚自修教師坐班費)、停車費、電腦培訓費、「六一」節建校贊助費等等。個別學校還印製自己學校的信片,以宣傳學校、擴大影響為由要學生購買。
從收費的「合法」性上來說,像校服、保險費,從省到縣(市、區)都強調自願原則,但校方從校容、便於管理和學生意外時的救助能力考慮,實際操作中不少學校存在校方動員學生購買的情況,給家長以強迫的感覺,結果是有三分之一的家長覺得購買行為是出於無奈或不買不好意思。假日培訓應該說是不符合省里的文件精神的,但在我們調查的三地來看,在其中的兩地比較普遍,周末培訓的費用因課程的多少在50—200元之間,培訓的課程也有音樂、體育、美術等,但多數仍是語文、數學、外語及自然。暑假兩周培訓的情況三地都有,有的地方比較普遍。這些假日培訓,都獲得當地相關部門的認可。為了不與省里文件的精神相沖突,有的是社會教育機構出面或委託它們來組織、收費,有的有專門的假日培訓中心,但實際上給學生上課的仍是他們自己的老師。有的學生不想參加但又怕教師在假日培訓時教授在課堂上不講的內容,因此非自願參加的學生不在少數。
除了上述校服、保險和假日培訓的費用外,其它的收費都是屬於明顯的亂收費。其中飲水費已經包含在雜費內,即使學校提供桶裝水也不能另行收費,但在個別市(區)收取飲水費的情況比較普遍。
2、地方制定的收費標准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錯位。考慮到我省各縣(包括縣級市 、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省物價、教育和財政部門僅僅規定了有些收費的最高限額或收費的區間范圍,並把收費標準的制訂權下放到縣(縣級市、區)一級,以便讓各地根據自己的經濟發展狀況和群眾的收入水平來確定收費標准。但事實上各地都沒有很好地貫徹這一要求,基本上採用了省定的最高標准收費,尤其是人人都要繳的雜費和代管費,沒有體現出與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應的梯度(見上表)。
以餘杭區和龍泉市為例,據農村住戶調查,2002年龍泉農民人均純收入只有餘杭的47%;這次被調查的家長自己估算,餘杭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為6914.5元,龍泉為2558.8元,龍泉僅為餘杭的37%。但農村小學雜費和代管費合計(以下稱「兩費」)龍泉為221元,餘杭為165元,龍泉反而比餘杭高出33.9%;借讀費和住宿費餘杭比龍泉要高些,但由於借讀生和住校生比例不高(尤其是借讀生),對群眾的影響面不大。其結果,龍泉小學生一學期的費用負擔佔到農民人均年收入的11.8%,初中生佔到19.9%。而餘杭小學生和初中生的費用雖然絕對額比龍泉要相應高出80元和295元,但占農民人均年收入的比重僅為5.6%和11.6%,顯然大大低於龍泉的負擔水平。由此說明,教育收費如果不考慮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那麼即使完全按標准規范收費,在一部分地方農民仍會感到負擔很重。
此外,部份學校在收取柴伙費、減免學雜費等方面做得也不夠好。如大部份家長認為一學期柴伙費成本最多也就30元左右,但學校收取的標准大都在60元左右。又如貧困生學雜費的減免比較困難,根據家長自己的申報,只有2.3%的學生享受了減免,遠遠低於省「一局兩廳」文件規定的10%的要求。
面對較重的教育負擔,廣大農民群眾(特別在欠發達地區)希望能把子女教育的費用負擔降下來,尤其是義務教育,要名符其實。經濟比較困難的家庭希望購買校服、保險時能真正自願,學校也不要要求在升旗儀式及其它集體活動時一律穿校服,否則對買不起校報的貧困家庭的子女在自尊心上是一種打擊。
(二)學校經費緊缺,負債辦學現象普遍
目前農村中小學尤其是經濟不很發達地區的農村中小學普遍存在經費嚴重短缺的現象,即使在很多發達地區,經費也不寬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運轉主要是靠雜費來維持的,有的地方教育局或鎮政府雖有少量的生均公用經費下撥到學校作為補充(一般每年每生在20—50元之間),但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經費短缺的矛盾。所以現在農村中小學很多校長把工作重點放在討錢、要錢上,向教育主管部門要,向鄉鎮領導討,實在沒辦法的就向學生亂收費。對於教育亂收費,社會各界往往歸因於校方,怪罪校長。其實在某種程度上,校長是在「為政府分憂,替政府受過」。
由於學校經費緊缺,目前還有很多學校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債。在被調查的15所中學中,有11所負債,共負債822餘萬元,平均每校近75萬元。其中餘杭2所,平均每所負債19萬元;金華5所,平均每所負債82萬元;龍泉4所,平均每所負債93萬元。在被調查的15所小學中,有6所負債,共負債143萬元,平均每所近24萬元。其中餘杭1所,負債18萬元;金華3所,平均每所負債31萬元;龍泉2所,平均每所負債15萬元。負債的原因,有的因修建教育樓、綜合樓、食堂、宿舍、操場等而欠債;有的拖欠新華書店、印刷廠、教育局資料室等書費、資料費;有的因創綠色學校、創省教育強鎮需要,整治校園、添置儀器、設備和圖書造成欠款;有的因開設信息技術課購置電腦、建校園網負債;還有的是拖欠辦公費、教師獎金。金華一中學甚至欠個人借款60萬元。
還是因為經費緊缺,許多學校教育設施得不到改善,校舍不能得到及時修繕和增加。在調查中,有51%的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設施、設備很一般或不太好;30所學校中,僅有8所學校擁有標准操場。盡管這幾年在改造中小學危房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在農村很多地方學校的教學、生活用房還是很不足。據龍泉市教育局反映,如對照我省建設三類學校標准(最低標准),該市還缺少學校用地11萬平方米,校舍少8.6萬平方米。在金華,有的教師調侃說,他們住校生的住宿條件還沒有奶牛的好。有的校長明知他們的教師宿舍是危房但不敢上報,否則要封存,這樣教師反而沒有地方住了。
(三)優秀教師流失較多,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
各地反映,目前農村中小學優秀教師流失現象較為普遍。據被調查的30所中小學統計,近三年來有21名教師(其中初中19名,小學2名)因待遇低而離開了教師隊伍從事他業,有45名教師流向了待遇好的城市(鎮)學校。現在一些民辦、私立學校經常到鄉鎮中小學去挖人才,年薪往往可以增加1倍左右,而且工作量還比較小。如餘杭塘棲一中學反映,今年他們學校就走了4名教師,民辦學校給的年薪是5萬元一年(目前他們教師的年薪只有2.5—3萬元)。在他們學校一個英語教師要教三個班的課,而在民辦學校只教一個班的課。有的地方民辦學校甚至不要檔案,可以為招來的教師重新建檔;也有的地方規定去民辦學校的教師檔案可以放在教育局。有的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每年都要對教師進行考試、考核,將一些優秀教師調入城區學校或其他一些離城區近、教育質量好、待遇高的學校。這些教師大多是縣(市 、區)級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是學校師資隊伍中的棟梁,學校在培養他們時往往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財力,他們的離去不但給學校的教育計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紊亂,也給教育質量帶來一定影響,更是給學校培養教師工作的信心以打擊。有的校長說,以後在培養教師時只要培養成「半成品」就行了,即培養出來後不給上報評「骨幹教師」或「教壇新秀」,以免被人挖走,但這樣又會挫傷教師的積極性。
骨幹教師的流失導致農村教育質量下降,使農村生源流失。在有些地方,農村生源流失問題已比較嚴重,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或家庭比較富裕的學生,都流向了城區比較好的學校。 如金華市金東區嶺下鎮中心小學今年有畢業生142人,升入當地初中的只有75人。其中一個班54人,只有9人升入當地初中;餘杭塘棲三中去年有90多人流向其他學校,今年又有50多人外流;餘杭超山中心小學有70多人外出求學,佔在校學生的10%。
在優秀教師流失的同時,農村中小學因各方面條件相對較差,生活艱苦,比較難吸引高學歷、高水平的教師去工作,師資隊伍素質不高的問題也較突出。從學生家長的反映看,有45%的家長認為學校的師資條件一般或不太滿意,部分家長認為教師的責任心不強、敬業精神不夠。反映的問題有:有的教師教育時間縮水,往往讓學生自學;有的教師不批作業由學生代批,個別甚至連考卷也不批,僅根據平時的印象來給分;有的教師動不動就體罰學生等。從教師的學歷看,金華、龍泉兩地初中教師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13.9%和22.5%,比全省30.3%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6 .4個百分點和1.9個百分點;兩地小學教師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分別為23.1%和28.4%,比全省34.4%的平均水平分別低11.3個百分點和6個百分點。
(四)報刊征訂任務重
在我們的調查中,農村中小學校長普遍對報刊征訂意見很大。我們調查了9所中學和9所小學2003年的報刊征訂情況。每所中學的報刊支出平均達13459元,佔全部雜費收入的14.1%,其中7273元為非自願訂閱,佔到報刊支出的54.0%;每所小學報刊支出平均為6099元,占雜費收入的19.4%,其中1974元為非自願訂閱,佔32.4%。非自願訂閱多是因為上級有任務或是有關部門領導打招呼的結果,訂閱的報刊雜志五花八門,有中央、省、市、縣級黨報(越是下級的黨報數量越多),有各級晚報、《求是》、《共產黨員》、《錢江廉潮》、《半月談》、《時代先鋒》、《浙江宣傳》、《今日浙江》、《新農村》、《人民公安》、《江南警界》、《物價公報》、《質量時刊》、《中國教育報》、《教育信息報》、《中國教工》等等,有的市(縣)級黨報教職員工人手一份還有多。我們在調查時一位曾擔任過中學校長的業內人士也反映,為了完成報刊征訂任務,當地一位宣傳部的領導親自來到學校,要求他訂閱報刊,看他有點勉強,他說我來了吃飯你總要招待的,如果你不訂,我多來幾次你的招待費不就多了嗎?言下之意還不如主動訂閱為好。
(五)教育收費卡制度執行不力
為切實減輕農民的教育負擔,防止教育亂收費,近年來,教育部門出台了教育收費公示制度和收費卡制度,即教育收費不但要公示,每位家長還必須有收費卡。但實際上這項制度執行的不夠理想。在這次被調查的300名中小學家長中,有66.8%家長反映學校沒有執行收費卡制度。有的學校認為已經實行了收費公示,就不必再搞收費卡了;有的則以學生保管易丟失為由,家長簽名後校方「代為保管」。沒有收費卡,就不利於家長對學期中間的收費進行監督。代管費的開支省里是有嚴格規定的,但有不少學校將水電費、報刊費等也在代管費中列支,這些學校在學期結束時是不可能向家長出具「收費清單」的,代管費多退少不補也就失去了實際意義。
五、對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幾點建議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我國80%的人口在農村,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在農村,重點在農村,難點也在農村。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農村義務教育是農村教育的主體,發展農村義務教育,使廣大農村學齡兒童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是實現教育公平和體現社會公正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要求,更是提高農民素質、實現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證。應該說自1985年實施義務教育以來,我省的義務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目前全省小學六年制招生比例達到了99.8%,小學入學率達到了99.99%,小學畢業生升學率達到99.98%,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到了98.36%和99.79%。我省作為一個經濟發達省份,農村義務教育也已走在全國的前列,但農民的文化程度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我省6歲及以上農村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6.62年,低於全國6.78年的平均水平,這與我省的經濟地位很不相稱。我省要提前實現全面小康,關鍵是提高農民的素質。高素質的農村勞動力資源,對我省的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極大的推動,而大量不符合現代化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必將成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包袱。農村義務教育是提高農民素質的基礎性工作,目前的農村義務教育從「量」上來看(如小學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初中入學率、鞏固率等)已經是形勢喜人了,但在提高教育質量上仍面臨很多困難和問題,仍有很多工作要做。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改革官員考核辦法,真正重視和發展教育事業
由於教育投入不像有形投入一樣能迅速見效,教育的重要性不是每一個人都能認識的,但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國力的增強,又無不體現出教育的重要性。國際上也不乏這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英國是現代工業的發源地,曾是老牌的經濟強國。1850年前後,英國有大量的勞動者從鄉村遷移到城市,在新工廠工作。但英國政府沒有為這些工人的子女修建學校。到十九世紀末,由於缺乏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英國對電力、冶金和化學等技術的掌握遠遠落後於重視對教育進行投資的德國。因此,進入二十世紀時,英國沒有保持住其原本在技術和生產力方面的巨大優勢。與此相反,愛爾蘭則是另一個例子。愛爾蘭是一個歐洲小國,面積7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80多萬人。它在1973年加入歐共體(歐盟前身)時,還是一個農業國,是歐洲最窮的國家。加入歐共體後,愛爾蘭政府十分重視教育工作,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教育開支佔GDP的比例在西方國家名列前茅,由此帶來科技突飛猛進,用了不到二十年的時間,由歐洲最窮的國家變為最富國家,這在世界上是少有其匹的。目前,愛爾蘭是世界上15到29歲年齡段人口在校就讀率最高的國家和世界人均教育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軟體開發超過傳統的美國和印度,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年出口額達到120億美元。這兩個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了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在我們國家,教育的重要性已經被包括文盲在內的絕大多數家長所認識,他們節衣縮食,把家庭的很大一部分收入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我們在調查中了解到,有的貧困山區的家長為了讓子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不惜下山在城市(鎮)邊緣搭起十分簡陋的棚子,用打工甚至拾荒賺來的錢供子女在城鎮上學。因為他們清楚,教育是解決貧富差距的最好辦法,也是改變他們子女命運的有效途徑。但是我們的很多幹部,對教育的重要性還認識不足,或者只是在言行上重視教育,在行動上做得非常不夠。聯合國主管教育的官員說,我國政府教育投入約佔GDP的2.2%,還不到聯合國推薦水平6%的一半。政府預算只佔教育開支的53%,其餘的47%不得不由家庭或私營部門支付。政府預算不足也正是10 年來教育亂收費屢禁不止的主要原因。聯合國有關資料顯示,我國的有形投入是教育投入的15倍左右,明顯高於其它發展中國家。很多地方政府有錢搞開發,但沒錢辦教育,這是政府在指導思想上的偏差。其實,很多政府官員作為家長,他們對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視的。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輕文教衛重GDP的根源在於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制度上。目前上級對下級的考核往往以經濟增長指
Ⅲ 關於農村小學教育的調查背景怎麼寫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范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關於××××的調查報告」、「關於××××的調查報告」、「××××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1.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范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說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Ⅳ 師范生實習小學教育調查報告
教育實習試一次與其他種類實習非常不同的體驗,感受並不只是來自同事,還有學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師范類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請閱讀,上公文站,發現學習。
20xx年10月9日我被分到xx中學進行為期六個星期的教育實習,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語文教學的教育實習,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期間我積極地努力地工作,虛心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我還在實習期間做了一次深入的調查工作,是針對語文這門課而言的。為了得到教師和學生的真實想法,我費了一番心思,最終的調查結果對我將來的從業有很大的幫助。
為了全面、詳細地獲取材料,我不僅只限於我實習所帶(本實習生教育調查報告由範文之家整理搜集)班級的調查,而且還跨班級、年級調查,甚至還到其他同學所在的實習學校調查。重要的調查的形式是發放調查問卷。同時,我也積極地找學生談話,同老師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況。在此,我介紹一下自己的調查的結果,談談對中學語文教與學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問題可能是前人已經敘述的或者是老師們常談論到的,但我想這對於我們實習生來說,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體驗和感受,而不僅僅是以前從理論上的認識。希望我的認識能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教的情況。
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村鎮高中,學校規模較小,,全校共22個班。該校在興寧地區高考成績排行第四,但近年來生源減少,主要原因是就讀技校的學生增多,附近的濟平中學增設了高中。由於經濟的影響,梅州地區對教育的投資有限,學校的經濟狀況較差,設備落後,教室沒有電腦、幻燈機等的現代教育設備。近幾年,該校學生的成績較差,基礎薄弱,班裡學生水平參差,兩極分化嚴重。
我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很多語文老師在備課時,設計了很多的問題,以便上課時提問學生,達到和學生交流的目的。調查中有的語文老師對我說現在的學生比較懶,對學習不是很重視,尤其是語文這門課,認為努力與否考試時都不會得太高的分,也不會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學不會有太大的差距,況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因而,你讓他們回家預習課文的時候,大多數學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課要多提問題,這樣才能迫使他們課後去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多問個「為什麼」,這一方面可以使老師和學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有關內容。我自己在實習的教學中也採用了此方法,成績果然不錯。
一些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我發現在現在的中學的教學中並不是很受歡迎,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對於該地區也較難普遍使用,因此,老師們仍然保持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
老師們認為一個班裡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可以把學生分為幾等。一個老師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要看學生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一些老師就採取了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為不能因為某個學生成績差而犧牲了大家的利益,那樣是不值得的,而且老師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有一個高考的指揮棒在無形中束縛著他們。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對文言文教學工作要認真、仔細的多,因為考試時有一道大題是文言文,而且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也不是能夠很准確地把握。調查中,大部分的教師採用的文言文教學方法是讓學生讀課本,反復地讀,以致於達到背誦,然後疏通字詞,講解一些文言文常用的句法,句式等。在文言文的授課中,很少有老師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手法,多是以講解為主,這樣更能夠讓學生很好地記憶。而現代文的教學則相對薄弱,只注重課堂分析,而對學生的情感態度的把握不太注重。
在調查中我還發現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教學時,課堂氣氛相對和諧。老師說本校的學生的記律較差,自覺性不足,如果氣氛過於活躍,課堂就會亂哄哄,難以克制。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實際效果為達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時間,從而影響教學進度。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來談一下語文學的情況。
在調查中,部分學生對我公開表示他們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為語文從小學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許多學生不明白學習語文的用處,而且不明白為什麼要學習課文。現在的學生是多麼有個性,我想學好語文還是有不少好處的。畢竟在高考時多得一分,人生道路不同,更何況以後踏入社會後,要進行人際交往,好的表達能力是很受人歡迎的,語言能力在人生中的運用是少不了的。
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一開始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等時間一長也就無所謂了。有的學生告訴我,上課老師用多面體教學時間把握的不是很好,有時太快,記筆記記不下來,有時太慢,學生聽起來又感覺到無聊。甚至有的學生說,老師的方法太舊,因此影響了學習語文的積極性。
調查中,學生希望老師能關注他們。無論是成績好的學生還是後進的學生,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一致的。調查中有一個學生問我如何看待老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還問我今後要是當老師的話會不會也這樣。我回答他們說:老師關注成績好的學生是因為他們能聽老師的話,而一般情況下後進生的自覺性差,經常不聽話,自然惹得老師不開心。老師也是人,存在一定的偏差是正常的。但我在具體的實踐當中發覺,只要能多關注後進生,他們會很感動、進步很大。看來老師要用一種平等的心態去對待學生,多鼓勵後進生這一點對於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很重要,好的溝通有利於老師更好地教學,也有利於學生更加愛學習你所教的那門課。
有的學生說學習語文時有的老師不能補充很多的課外知識,只是講課本上有的內容,其實這些他們都能看得懂,若老師總是這樣的話,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老師不怎麼樣,水平低,進而也就不再理會老師的講解,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有所下降了。他們希望老師在課堂上能講些和當前社會有關的東西,多補充一些課外的知識。
大部分學生喜歡那種上課幽默的,不愛批評學生的,能夠和學生很好相處的老師,他們都希望老師能夠多關注自己,即使是成績差的學生也這樣,這種願望甚至比其他學生更加強烈。他們希望老師多了解他們的真實的想法,寬恕他們的叛逆心理,同他們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師用一種居高臨下的氣勢去對待他們。而且,有的學生還喜歡關注老師,對老師的衣著,對老師日常工作中所發生的一些事情都感興趣。看來我們做老師的要好好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以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工作。
另外,有部分學生表示,對粵教版的新教材的內容難以體會。我覺得教材較多地針對大城市的學生,與發達城市的學生的經歷比較接近,山區學生的體會較少,難以把握個中情感。
該校放學時間為4點20分,由於較早,學生在這段時間無所事事。雖然學生都表示考試的壓力大,有很多題目不會,但就不大會抓緊時間學習。平時課間課後厚很少去問同學問老師,這也是他們成績差的一大原因。
通過以上的調查,我認為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只有學生對他所學的科目提高興趣了他們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績。老師可以多組織一些語文活動課,讓學生積極地參與進來,叫學生在自己的參與中意識到學語文的重要性。上課時老師可以多舉一些生動、形象的例子,讓學生有個直觀的感受,而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枯燥理解。對課文的解析要深入淺出,例子最好能貼近生活,最好是當下發生的,人們關注的事情,這樣能更好地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而使學生興趣更進一步。
二、正確對待現代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應用到現在的教學中去確實的教育史上的一大進步,它的直觀性、生動性、豐富性對教學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但我認為在應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同時要把握一個度,過度地使用多媒體可能回引起學生的反感,這一點從上面的調查不難發現。對一些枯燥的課文,我建議最好能用多媒體教學,在課件中多製作一些圖畫、flash,這樣會讓學生一下子對圖片產生興趣,從而帶著好奇心去學習課文,枯燥的文本就會容易讓學生接受。而對於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課文而言,最好是教師在課堂上講,多與學生互動,多讓學生參與進來,這樣就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於老師和學生的交流。同時希望教育部門能更多關注山區的教育,為山區邊遠學校增加教育設備。
三、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賞識每一位學生。無論學生的成績好與差,老師都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這也是一個合格教師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講尊重,不僅僅只是要求學生尊重老師,而且還要求老師尊重學生,作為一個老師要知道,你只有尊重學生,學生才能更好地尊重你。另外,對於成績差的學生也要積極地鼓勵他去學習,這樣的學生只要一有進步,就應該及時表揚,表揚是促使差生進步的一種好的方法。在平時的教學中盡量少批評學生,以鼓勵為主,即使是批評學生時,也要注意方法,語言最好不要尖銳刻薄,不要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有批評錯的地方也應該向學生道歉,這一點恐怕老師們很難做到,其實學生的寬容之心並不比老師差,真心地向學生承認錯誤的老師可能會更加受學生尊重的,我在實和調查的過程中就有這樣的感受。
四、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以外,我認為語文老師最好能多參加學生們組織的一些活動。在參與中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對學生的組織成果給予肯定,這樣能和學生更好地融合。多主動同學生談心,做學生的好朋友,消除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鴻溝,促進教育、教學更好地展開。
總之,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實習期間調查的有關情況。其中有些看法也許不盡正確,但畢竟這是我通過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我會從中吸取一些優秀老師的做法,結合自己實際的水平應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我想只要我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堅持下去,多了解當下的教學情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我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但願我的想法能變成現實。
最後對在本次調查中給予支持的老師們、學生們表示感謝!
Ⅳ 求 小學教育專業的 調查報告!!
一、 問題的提出
我們現在才剛剛上小學。可我發現我們班戴眼鏡的同學很多,有的同學的視力甚至低於了4.5,這也許會給他們以後的生活、學習以及工作帶來諸多不便。所以,我想藉助這次機會,去研究一下小學生的視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幾個因素。
二、調查方法
1、查閱有關視力下降的原因的書籍、報刊、網站等,了解小學生視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派發「調查問卷」,了解小學生視力下降的自身原因與人數。
3、通過多種途徑,搜集有關視力下降導致的後果。
三、調查情況和資料整理
涉及的方面 涉及的方面 具體內容
書籍報刊 近視眼的來源 近視是屈光不正的一種
網路 第一位治療近視眼的醫生 1985年美國醫生
網路 世界上有多少近視眼 佔世界人數的33%
四、結論
1、根據研究表明,造成近視或視力下降的原因有:
⑴做作業時的姿勢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網、看電視上的時間比較多。
⑶做眼保健操時不夠認真,時不時要睜開眼睛。
⑷經常躺在床上看書的人數超過八成。
所以,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是保護視力的重點,切勿令心靈的窗戶受到損害.
Ⅵ 教育調查報告 我們要寫一個關於教育的調查報告 大概從三方面寫: 1.對中,小學校基本情況 教育教學現狀的
目 錄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涼山州教育發展現狀
第二章 目前涼山州農村小學教育中出現的問題
第三章 涼山州農村小學教育中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第四章 面對問題應該採取的對策
致謝詞
參考文獻
Ⅶ 誰幫我寫個暑假調查報告。關於農村小學教育現狀的。3000字以上
...表示無語中
Ⅷ 關於XX縣小學教育現狀的調查報告
縣農村義務教育調查報告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市教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級各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全縣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縣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由於經濟和歷史等原因,我縣教育基礎差、底子薄,制約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問題較多。為加快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步伐,今年6月底,我們小組三名委員與教委調查組一道,深入巴家、梅江、石耶、峨溶、洪安、中和、溶溪、膏田-
、妙泉、石堤、大溪、清溪場等12個鄉鎮,就我縣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專題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一、我縣義務教育基本情況
目前,全縣共有中小學377所(含社會力量辦學),其中全日制小學340所,全日制中學37所。特殊教育(聾啞)學校1所。全縣共有小學在校生82906人,初中在校生33346人,在校聾啞學生55人。全縣共有公辦教職工4709人,專任教師4284人(其中小學2619人,初中1359人,職業高中68人,普通高中230人,特殊學校8人),有小學代課教師673人。全縣有鄉鎮成人文化技術學校32所,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教學點)263個,成人教育專職幹部32人。
(一)「兩基」攻堅工作成效顯著。2000年以來,縣委、縣政府根據市政府統一規劃,堅持以「兩基」工作為重點,舉全縣之力,本著「硬體從實,軟體從嚴,實事求是」的原則,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關心支持和市教委的指導下,掀起了「兩基」攻堅熱潮,新建了教學及輔助用房26萬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萬平方米,添置課桌凳、實驗儀器、教學設備等217328件,為148所中小學安裝遠程教育網路設備,培訓中小學校長,骨幹教師1500人次。辦學條件的改善,極大地解決了農村中小學生「無教室」的困難和矛盾,全縣在校學生從1997年的8萬餘人增加到現在的近11萬人。2003年我縣「兩基」工作順利通過市政府驗收。
(二)科研興教戰略初見成效。為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近年來,我縣在強力實施「兩基」攻堅,著力改善學校辦學條件的同時,確立了科研興教、質量強校的工作思路,積極探索教育改革模式,扎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實驗和目標教學改革,邀請了市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秀舉辦學術講座6次,舉辦新課程改革和目標教學業務培訓40餘場次,共計培訓中小學校長、教師8000餘人次。截止目前,全縣共有市級教研課題10個,縣級教研課題19個,其中「中小學目標教學推廣實驗」獲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縣科技進步一等獎、市基礎教育改革三等獎。2004年10月,我縣教研機構建設率先通過市政府評估驗收,成為三峽庫區第一個獲優良等次的縣級教研室。1998年以來,全縣共為各類普通高校輸送合格新生3420人。
(三)扶困濟貧措施深得民心。近年來,我縣採取了多項措施,保證了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少年兒童完成義務教育。一是落實中央、市「兩免一補」救助資金。二是切實落實貧困生雜費減免。三是通過大力開展勤工儉學、增收節支,從勤工儉學創收中列支部分專項資金用於救助貧困生。據統計,1998年以來,我縣共爭取中央、市級專項資金580萬元,通過各種渠道自籌700萬元,共計1280萬元救助資金,資助貧困中小學生11萬人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農村貧困家庭和下崗職工子女就學難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適齡少年兒童入學率。
二、農村義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取得令人矚目成績的同時,我縣農村義務教育也存在諸多不容忽視的問題,教育的現狀令人擔憂。主要表現在:農村學校債務沉重,經費緊張,學校運轉困難;城區學校辦學條件不能滿足教育發展需要;村小教師住房十分緊張;師資力量不足,代課教師問題突出,教師隊伍不穩定;民辦教育尚需加強管理;農民教育負擔重;農村學生輟學情況嚴重。
問題一:「兩基」債務巨大
「兩基」巨額欠債,已成為我縣近幾年教育的沉重包袱。2001年至2003年,我縣強力實施「兩基」攻堅,共投入資金1.58億元,在全縣250所中小學啟動「兩基」工程304個,新建教學及輔助用房26萬平方米,排除中小學危房15萬平方米截止2004年,全縣多方籌資,奮力消債,目前尚欠7386萬元。由於全縣「兩基」工程均由施工方全額墊資修建,按照協議,所有債務應於2006年底前還清,否則,施工老闆紛紛上門索債,並鎖校門,將嚴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甚至危及社會穩定。
問題二:村小教師住房十分緊缺
近年來,我縣農村學校面貌和辦學條件有了明顯的改觀,基本解決了農村學生無教室上課和在危房裡讀書的困難和矛盾。但大量村校教師無住房問題十分突出。據調查統計,全縣有833名村校教師無住房,這些教師居住在邊遠地區,他們大部分屬於40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距學校較遠,有不少教師屬於外鄉(鎮)籍教師,他們居無定所,生活不便,嚴重影響和制約學校正常教學工作。長期以來,農村小學教師的住房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老教師難以穩定,新教師難以聘用,成為目前農村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之一。因此,如何逐步改善鄉村教師的住房條件,使他們安居樂教,成為當前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問題三:專任教師量少質弱
發展農村義務教育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師資隊伍建設問題,但目前我縣教師數量嚴重不足,隊伍整體素質較差。按照編制標准,我縣應配中小學教師5461人,目前實有4724人,缺編737人-
,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基本需求,全縣還聘有代課教師673名。如峨溶鎮應配174人,現有教師125人,全鎮代課教師就高達46人。在我縣的代課教師中,具有高中(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僅佔53.1.蘭橋鎮中心校校長無奈地告訴我們,聘請初中畢業生代課僅僅是為了充數,是不得已而為之。
問題四:城區教育資源匱乏
隨著縣城建設步伐加快,城市的人口快速增長,現有城區學校在辦學條件、學校布局等方面都無法適應城市的發展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求。據調查,目前,城區中小學校建設發展面臨諸多困難,大班額現象十分突出。秀山一中現有78個教學班,60人以上一班的有47個,佔60;70人一班的有15個,佔19;生均佔地面積與市上規定標准相距甚遠,必需的理化生實驗設備等配套設施嚴重不足。民族中學佔地面積僅37.8畝,最大班額高中74人一班、初中76人一班,按市上標准,學校最多可容納1054人,而現在在校生2570人,兩所學校都不具備發展空間。作為縣級重點小學的東小佔地面積24.5畝,在校學生2830人,最大班額67人一班,按市級示範小學標准,該校最多可容納1021名學生。中和鎮中心校「大班額」現象更為嚴重,該校現有在校生1361人,教學班21個,平均班額超過60人,最大班額超過81人,而該校佔地面積僅為4.8畝,按規定,只能容納學生200餘人。中和鎮迎鳳小學、鎮一小等城區小學也不同程度存在類似問題。按照城市發展規劃,到2010年,城區將新增人口5萬,義務教育階段學齡人口凈增1萬人,屆時,城區教育資源匱乏形勢將更為嚴峻。
問題五:民辦教育問題突出
2004年度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縣有民辦中小學校59所,其中初級中學10所,小學49所。民辦中小學校現有學生5676人,其中小學生3913人,初中學生1763人。近年來,我縣大多數民辦學校,在國家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情況下,分擔著教學任務,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各類人才。但因受經濟、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多數民辦學校辦學條件差、水平低。據調查,全縣的民辦學校中,僅有29.5的學校擁有自己的校舍和簡單的教學設備,許多民辦學校是租借民房為校舍,校舍極不規范。這些學校且不說教育質量如何,單是學生的在校安全就難以保障。民辦學校師資薄弱,聘請的教師主體為離退休人員、高考(或中考)落榜的待業人員,學歷不合格,無從教資格證的普編存在,如宋農鄉的騎駱民辦小學還有小學畢業生教小學的現象。民辦學校在執行國家課程計劃方面也存在較大差距。
問題六:初中輟學情況仍十分突出
據統計,2004年—2005年學年春期,我縣大部分中學均超過了國家「初中輟學率控制在3」的規定,全縣小學生非正常因素流失237人,流失率為0.31;初中學生非正常因素失學2076人,流失率達到了8.5,個別學校甚至超過了10.據調查,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經濟困難和學生厭學。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一般農戶只能勉強送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貧困家庭幾乎沒有經濟能力支付子女就讀初中所需的費用,這是導致我縣農村初中輟學率在「兩基」達標後又嚴重反彈的重要原因。
問題七:農民教育負擔沉重
調查中了解到,目前,教育支出已是我縣農村家庭最大的支出,教育負擔已經成為農民的最大負擔。以巴家鄉雙河村巴家組為例,該組共有58戶農戶,其中有一個子女上學的家庭21戶,佔36.21,有兩個子女上學的家庭12戶,佔20.67,有三個子女上學的家庭12戶,佔20.67,沒有子女上學的家庭13戶,佔22.41.該組農戶黃昌發,家有5口人,全年現金收入4300元,家裡有兩個小學生和一個初中生每年需花費學習費用2100元,占收入的48.64;農戶江可強,家有5口人,全年現金收入8200元,家裡兩個初中生和一個小學生每年需學習費用 本文來自文秘114 http://www.wenmi114.com,轉載請保留此標記。 3200元,占收入的39.02.梅江鎮邑中村村民吳朋告訴我們,他家四口人,家庭年現金收入有萬余元。一個子女在梅江中學念初三,另一個子女在秀一中讀初一,每年兩個學生的學習費用需2500元,生活費用要4500元,一年的收入主要花在了孩子接受教育方面。
三、建議及對策
(一)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加大「兩基」債務償還力度。「兩基」欠債,歸根到底是政府欠債,逐步償還「兩基」債務,早日卸下沉重包袱,使義務教育輕裝前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為此,縣政府應進一步貫徹落實「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在依法確保「三個增長」,加大財政對教育的投入的同時,擬定切實可行的還款計劃,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償還「兩基」欠債。縣級教育行政部門也應進一步加大與市教委銜接,積極爭取市上扶持,早日還清「兩基」債務。
(二)啟動實施村校教師安居工程。縣教委通過調查摸底,根據我縣村校教師分布情況,已擬訂村校教師安居工程計劃。按規定,全縣需修建村校教師安居工程16000平方米,共需資金608萬元。建議縣級以上政府將村校教師住房問題納入議事日程,安排專項資金,制定優惠政策,啟動和實施安居工程規劃,逐年解決村校教師住房問題,為廣大邊遠農村教師安居樂教解除後顧之憂。
(三)充實教師隊伍力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振興經濟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為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質量,建議縣、鄉鎮政府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提高農村學校代課教師待遇,縮小代課教師與公辦教師的差距。人事編制部門應逐年增加教師編制,多渠道充實教師隊伍以逐步取代代課教師;教育主管部門切實加強教師管理,大力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逐步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協調發展。
(四)啟動秀山高級中學,整合城區教育資源。以新建秀山高級中學為龍頭的「一帶五」城區教育調整規劃已經納入縣委縣政府《關於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秀山高級中學建設,既關繫到我縣高中教育的發展,也關繫到我縣城區義務教育資源整合,促進全縣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建高級中學,可以起到「一脈通,周身通」的效果。目前,秀山高級中學建設已完成立項、可研報告等前期准備工作。但因土地未落實,歷時近兩年仍無實際性進展。建議縣政府高度重視,加強統籌協調,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予以推進,早日建成秀山高級中學,以切實解決城區中小學大班額、生均用地嚴重不足,配套設施緊缺等問題。
(五)發揮民辦學校職能,加強民辦學校管理。近年來,民辦學校為我縣教育事業的長足發展發揮了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民辦學校的管理,針對民辦教育存在的問題,縣教育主管部門要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原國家教委《關於規范當前義教階段辦學行為若干原則意見》,制定民辦教育發展規劃,規范民辦學校辦學行為。同時,建委、環保、安監等職能部門要加強對民辦學校校舍及周邊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推進民辦學校健康發展。
(六)加大「兩免一補」力度,切實減輕農民負擔。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實行「一費制」,是黨中央、國務院切實減輕農民負擔的又一重大舉措。我縣自2004年試行「一費制」以來,每年減輕農民負擔1042萬元。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減輕農民負擔,應多管齊下,共同努力。一方面,各級政府應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將各項農民增產增收的政策落到實處,同時加強《義務教育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強化政府控輟保學責任。另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實施「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生生活費)。第三,加大教育亂收費治理力度,積極開展「手拉手,一幫一」等幫扶活動,幫助貧困農民子女完成九年義務教育。第四,財政要依法確保「三個增長」,足額撥付生均公用經費,確保學校工作正常運轉。
由於我縣地處渝東南門戶,教育發展的質量和水平如何,將直接影響直轄市的門戶和窗口形象。盡管經過幾年的艱苦努力,全縣農村學校辦學條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但教育基礎仍顯薄弱,只有迅速採取措施,出台優惠政策,發展高中教育,改善農村義務教育現狀,才能推進我縣「建設渝鄂湘黔武陵山區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高地」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