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教育部幾時提中小學減負

教育部幾時提中小學減負

發布時間:2021-03-01 22:12:27

❶ 教育部回應為中小學生減負大學生加壓,你如何看待這一說法

對於最近教育部回應應該要為中小學生減負,而應該給大學生加壓,尤其是在近幾年我們可以看到一些中小學生,他們經常面臨著補課,可能一個星期,不僅要承受著學校交給他們的作業,當在周末的時候,他們的父母還為他們安排了一些培訓班,這其實讓很多中小學生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很多中小學生苦不堪言,他們面臨這樣的困境,卻不知如何是好。

是對於很多大學生來說他們不以為然,你覺得這是正常的,有很多大學生非常的墮落,但是在另外一方面也有很多非常努力非常優秀的大學生,他們有著自己的規劃,有著自己的方向,他們有的會選擇在不同的年紀考取不同的證書,在對未來有一個規劃,有的可能去考研,有的可能選擇去實習,所以我覺得作為大學生,他們應該有著自己的規劃,能夠為將來做打算,而不是在該努力的年紀去選擇荒廢時間。

❷ 教育部一直在提倡學習減負,為何學生還是越減越重呢

教育可能是現在中國家長最焦慮的話題之一。聚在一起時談到孩子的學習,幾乎沒有人不在哀嘆,都覺得如今孩子的負擔之重,已到了連家長都叫苦不迭的程度;但與此同時,每個人又都覺得只能咬牙跟進,因為誰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輸掉。中小學教育要減負的話,已喊了很多年,到現在看來似乎倒是「越減越負」,孩子的書包份量絲毫不見減輕,這到底是為什麼?

教育和醫療是改革開放時唯一沒有觸碰的兩大領域,因為擔心影響社會福利和公平性,但也因此,這些年來問題叢生。中國公立教育以壓低師資收入的方式超負荷承擔了過多的教育責任,工作時間之長與其勞動投入不成正比,以至於上海這些年從安徽等地輸入中小學師資,但六千元左右的月薪在上海僅相當於全市平均工資水平,在租房開支之餘所剩無幾。教育改革(減負、禁止老師補課、快樂教育、弱化應試選拔等)進一步擾亂了原有的教育市場,導致公立學校為保證教育質量和自身利益只能另謀出路辦私立學校。最終只是證明了一件事:無論怎麼改變,名校和中上層家庭肯定仍會有更好的應對措施和資源。

因此,談到減負,只做「減法」,沒有「加法」是不科學的,我們要減學生過重的、單一的、單調的、被動的知識學習負擔,同時要增加學生長期缺失的社會實踐、讀書以及個性化學習的時間和空間。

我是清風淡雨,想了解更多教育問題,請關注我!

❸ 糾結的中國教育現狀:中小學到底要不要減負

疑問
中小學減負,怎麼了?
今年兩會,再次將中小學減負問題推向輿論的高潮。
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在回答記者有關中小學生減負的問題時稱,從1951年到2017年國家圍繞中小學學生的減負出台過幾十份文件。但恰如古詩雲:「一山放過一山攔」。幾十年喊減負,有些地方孩子們的書包越喊越沉,課外負擔越喊越重,睡眠和休息的時間越喊越少。
國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門在大力呼籲減輕學生過重學業負擔,並出台了許多政策文件扎實推進減負。
但近期一篇名為《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火爆朋友圈,並贏得了眾多家長和網友的支持。
為什麼在學業壓力如此大的情況下,依舊有家長選擇為孩子「加負」?中小學減負,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減負,還是頭痛醫頭腳疼醫腳?
減負這件事兒,其實已經喊了有三十多年了,而且據統計,自1985年以來,中央政府下達49次「減負令」。如此重錘之下,卻出現了一個尷尬局面:校內減下來,校外加上去,補習班的迅猛發展增加了中小學生負擔的同時,也加重了家長的負擔。
事實上,細細觀察我們會發現,盡管年年都喊「史上最嚴減負令」,但是不少減負政策只針對表面問題頭痛醫頭腳疼醫腳,並沒有戳到問題的實處。
比如,2013年,北京市推出「史上最嚴減負八條」,明確要求小學生在校時間不能超過6個小時,中學生在校學習時間不超過8個小時,每天下午3點半,學校準時放學。這就導致了「三點半放學,孩子無人接」問題。孩子下午三點半放學,父母依舊在上班,因而,在學校擠下來的時間,減下來的負,又統統在課外輔導班上還了回來。
也比如,針對作業的減量指令。例如今年,開學前夕,杭州市拱墅區、上城區教育局放出減負大招——兩區小學生、初中生做作業超過晚上10點,就可以選擇不做。然而,這樣一刀切下來,能力強的孩子減了負,能力弱的孩子卻「吃不飽」。除此之外,在家長懼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以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作用之下,校外「加餐」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選擇。
還比如,2月間,教育部發布了《關於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表彰等活動的公告》,要求進一步規范管理面向基礎教育領域開展的競賽、掛牌、命名及表彰等活動。但是,在擇校熱的背景下,仍有少數學校無視禁令。因此,一邊是教育部門的三令五申,一邊依舊是競賽火爆,有的學校和培訓機構合作,開展「密考」,有的競賽組織者,則把學校認可競賽成績作為競賽宣傳。
「學生減負到底應該減什麼?」住川全國政協委員、西南醫科大學校長何延政認為,「減負」減掉的應該是過於繁重的課外負擔,而不是減少對學習的投入、對能力的培養,更不是簡單粗暴地減少在校學習時間、降低學業水平要求。
不是不想減,而是不敢減
都知道孩子間的競爭壓力大,負擔重。減負原本是好事,但是,為什麼還有不少人提出「請不要給我的孩子減負」呢?
事實上,不是家長不想減負,而是不敢減。因為競爭太激烈了。
近年來,我國在抓學生減負時,主要緊盯學校教育,要求學校減少作業,嚴禁學校補課。來自學校的負擔確實減輕了,但校外的負擔卻迅速增加,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訓班。
中國教育學會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不少家庭,悄悄把「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主戰場轉向課外時間,課輔機構超綱教學、以競賽轉換招生資源的做法,嚴重擾亂了教育教學秩序,而最終接盤受害的正是中小學生,作業越來越多,負擔越來越重,睡不好,沒時間玩耍,救救孩子的聲音淹沒在功利追逐大潮中。
這樣悲劇性的惡性循環,其根源就在教育的剛需——中高考依舊不變。除此之外,「教育資源均等化」並沒有實現,優質教育資源仍然控制在少部分學校手裡。因而,多數家庭非常清楚的意識到,僅憑校內的所學孩子難以在眾多的學子中脫穎而出,規規矩矩實施「減負」的學生,根本進不了好的初高中學習。所以,學生和家長都卯足了勁,要進入到一個優質學校,從而博一個看似光明的前程。
減負,真的有益於孩子的未來發展么?
更讓家長們擔憂的是,減負,也許並非真的有益於孩子的未來發展。
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減負教訓,非常值得借鑒。當時經濟飛速發展的日本社會,要求給學生減負的呼聲同樣強烈,教育部門當然從善如流。
怎麼減負?和我們一樣,少學東西,少上學,少考試。
「寬松教育」方針下的30年間,日本中央和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實施了一系列政策,大體包括:降低教學大綱的標准(縮減課本)、減少規定學時和公立學校去重點化。例如將小學至高中的總課時從5821課時減少至5785課時,《中學指導要領》的冊頁從261頁減少至123頁,公立中小學每周上課5天(原本6天),學生報考公立中學不能填學校志願,只能按片區隨機入學等。問題是,這些直接減負的政策手段根本沒有達到減負的效果,還產生了系列副作用。
首先,由於寬松教育政策只能約束公立教育部門,民眾的升學需求和競爭態勢並沒有變化,因而,私立學校大量崛起。
原本占據優勢教育資源的公立中學只能提供寬松的托底教育,無法為想要上好學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育,幾乎所有志願上一流大學的中學生都投入私立中學,隨之,沒了要讀書的學生,公立中學的優質師資也不斷流失。這樣一來,極大地擾亂教育資源的有序分配,進一步加劇了教育的不公。
其次,便是課外補習班迅速蔓延,課外補習費的支出初年攀升,不少家庭因此入不敷出。
要考上好大學,僅僅上私立學校還不夠,課外補習學校(日本稱「學習塾」「進學塾」)專門為應試做好准備,這幾乎成為日本家庭的一般常識。甚至,許多家長發現,如果在家中不做充分的預習准備,連較好的補習學校都進不去。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一點,「寬松教育」政策整體上降低了必修的教育標准,看似學生有了更大的自由選擇學習的空間,其實這個年齡的學生既不充分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會需求,甚至不夠了解競爭游戲規則。
自主選擇適合的教育資源既超出了學生的能力,也超出了多數家長的見識水平。除非精通教育和社會規則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多數家長在為孩子做學業選擇時手足無措,心態焦慮。私營培訓機構的營銷誘惑、家長間的模仿與攀比、恨鐵不成鋼和病急亂投醫等心態都會造成超量教育、過度補習,結果又加重了一重學業負擔——不僅無效,更可能適得其反。
減負減起來,靠的不只是一家之力,一時之言
「減負」並不等於公辦教育的「後退」、不等於降低中小學生的課程難度、不等於不要學生刻苦學習、不等於減少學生學習時間、不等於不要考試。
但一味地減負一刀切,很可能會重蹈日本減負的歷史。
如何能讓負減下去,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懸在所有人心頭的疑問。
中國教育報的一篇文章中指出,今天,我們要再次強調大力「減負」,是因為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教育的功能從過去的「快出人才」「出好人才」開始逐漸轉向「人人成才」「各盡其才」。
減負是勢在必行,但是教育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前提下,「輸在起跑線上」的焦慮無處不在,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減負減起來,靠的不只是一家之力,一時之言。
正如教育專家熊丙奇所言,要從根本上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把學生和家長從繁重的學業負擔以及擇校焦慮中解放出來,不能簡單依靠推遲上學時間、取消特長生招生、叫停競賽、規范教育培訓機構經營等舉措,而需要改革教育評價體系、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也正如,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徐冬青所說,「減負」之難,難於上青天,某種意義上,是各類主體的合力所致。
跨越「減負陷阱」,必須釐清各類主體的責任,只有政府、市場、家庭、學校、教師承擔了各自的責任,並建立問責機制,才能真正將學業負擔減下來。在這個意義上,政府不但要履行自己的責任,還需要履行對各類辦學機構和教育教學行為進行「規則設計,規范治理,規律引導」的公共責任,才能最終打贏這場事關祖國未來的「減負大決戰」。

❹ 教育部正在出台「小學生減負十條意見」,為什麼小學生的教輔資料比原來還多呢

出版社掙錢,學校提成,家長掏錢,學生遭罪,老師挨累,教育質量下降,社會不滿,國家未來毀滅。

❺ 教育部「減負令"何時出台

還沒定下來呢、再說,出台又有什麼用學校老師不會輕易放過你,家長更不會

❻ 你怎麼看教育部明令中小學減負但類學而思等機構依然火爆

目前,教育部已下發明令要中小學生減負,但是學而思等校外培訓機構依然火爆,原因何在?其實是家長心裡沒底。就目前來看,公辦學校內部關於中小學生減負的政策落實,已經取得的明顯的進展,各中小學校已經回到立德樹人,開齊開足音體美課程,創建研學基地,積極開展研學旅行等活動中來,目的就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減輕學生課業負擔。

我們現行的教育機制也是原因之一,義務教育階段目前劃片招生,陽光分班,可是考個好高中、考個好大學仍需要實打實的分數,所以咱們的家長特別務實,只要能提升學生成績,天價輔導費什麼的全都不在乎,學生也只能忙碌於假期的各類輔導機構,導致最終減負只能停留在公辦校園,校外各類機構依然火爆。

❼ 教育部將為學生減負 ,你認為應該先減什麼

如何真正給實現減負?
第一,能不能取消會考?對於很多中學生而言,會考僅僅是獲得考試資格的途徑,會考科目是不想學也得學的知識。在這樣被動的學習中,學生能真正的學到有用的知識嗎?
第二,初中能不能減少學習內容或減少考試科目?實踐證明,初中時學過的很多知識都很難用於社會實踐中,那麼這樣的學習會不會增加學生無謂的負擔?
第三,對於在體育或藝術方面有特長的學生,能不能在文化課方面降低學習要求或減少考試科目而學習有關專業方面的知識?據說,隨著人的年齡增加學習的願望會逐漸增加。那麼,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能不能適應這樣的規律?真正的減負怎樣才能實現?
還有我看過有一篇新聞,江西一名小學生因為沒做完作業跳樓,這個事情不僅僅反映了學校作業的壓力,同時也反映了我們國家小學生心理健康嚴重的偏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最主要的是跟父母的關系,父母的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影響是很大的,父母對孩子寬容理解,孩子也會在應對壓力上找父母求助的,但是這些孩子第一反映沒有想到怎麼應對壓力,而是選擇了,放棄自己的生命。

我國的應試教育一直以來是大家的爭論的話題,大家都在說要給孩子減負,但是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老師怕自己的學生升學率低,都會選擇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老師會選擇各種各樣的輔導練習,以致孩子的童年樂趣就那樣一點一點的被我們大人扼殺了。

❽ 如何看待教育部給小學生減負十條規定

近日網路上議論紛紛的關於教育部給小學生減負的十條規定,很多家長和老師對這些規定的細則存在擔憂,小學生到底要不要減負,應該如何減負,這恐怕不是十條規定就解決得了的問題,其根本還是要找到小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給小學生減負,小編帶大家看看這十條規定的具體內容:

1,陽光入學
各地要在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同時,嚴格實行免試就近入學,招生不依據任何證書和考級證明。實行信息公開,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利用網站等多種方式向社會公開每所小學和初中的招生計劃、范圍、程序、時間和結果,積極推行統一的網上報名招生。
【小編短評】所謂陽光入學,是針對現在的小升初、初升高存在的潛規則而言,學校為攬生源不擇手段,俗話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才漸漸的演變到小學生入學選拔也存在潛規則。

2,均衡編班
按照隨機方式對學生和教師實行均衡編班。嚴禁以各種名目分重點班和非重點班。編班過程要邀請家長、社區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等參加,接受各方監督。
【小編短評】這也是當前應試教育產生的後果,從入學的第一天開始,老師和家長的目光就盯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茶前飯後討論的都是「你家孩子學習成績怎麼樣啊?」就這造成了當前的後果。學校為抓升級率,為製造考試狀元,為突出業績,分快慢班,把資質聰明的學生和教學有經驗的老師編排到一個班。

「零起點」教學
一年級新生入學後,要嚴格按照課程標准從「零起點」開展教學,不得拔高教學要求,不得加快教學進度。
【小編短評】社會在進步,教學水平也在進步,現在有很多學校蓄意培養學生提前學習下一年級的課程,有的學生甚至在小學就已經開始學習初中的知識了,今年的高考新聞中,有13歲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不知道這種新聞被大肆報道之後,在眾多學生和家長的眼裡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都提倡孩子跨級入學,提前進入社會嗎?

不留作業
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可布置一些適合小學生特點的體驗式作業。積極與家長、社會資源單位聯動,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等社會設施,組織參加力所能及的手工勞動、農業勞動。
【小編短評】這條規定小編也深有體會,小學生放學後老師都會布置家庭作業,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書包開始寫作業,有的甚至要寫到半夜才能寫完,這都是應試教育的結果。現在要取消家庭作業了,老師和家長又開始擔憂,不留作業孩子怎麼鞏固學過的知識?怎麼參加考試?看來應試教育不改革,這樣的規定也只能是空談。

規范考試
一至三年級不舉行任何形式的統一考試;從四年級開始,除語文、數學、外語每學期可舉行1次全校統一考試外,不得安排其他任何統考。每門課每學期測試不超過2次。考試內容嚴禁超出課程標准。
【小編短評】這個規定簡直有點不合理,一至三年級取消考試,這等於完全抹殺了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試教育的今天,學到最後不考一考怎麼知道結果如何呢?給小學生減負卻給學校給家長施壓了。

等級評價
實行「等級加評語」的評價方式,採取「優秀、良好、合格、待合格」等分級評價,多用鼓勵性評語,激勵學生成長。全面取消百分制,避免分分計較。
【小編短評】在小編的印象中優秀為85分以上,良好為75分以上,合格為60分以上,待合格為60分以下,這項規定只是換湯不換葯。

一科一輔
教輔材料購買遵循「一科一輔」和家長自願原則。學校和教師不準向學生推薦、推銷或變相推薦、推銷任何教輔材料。
【小編短評】原則是應該這樣的,但是實際中很難實現,看著別的學生都有練習教材,唯獨自己沒有。這些必須從意識上改變學生及家長的觀念才能實現。

嚴禁違規補課
學校和教師不得在課余時間、寒暑假、雙休日和其他法定節假日組織學生集體補課或上新課。公辦學校和教師不得組織或參與舉辦「占坑班」及校外文化課補習。
【小編短評】學校為變相賺取錢財會開設各類實習班、提速班、奧賽班等,這類現象應該也必須取消。家長也應該還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的童年,不要讓孩子一天到晚覺得比大人上班掙錢還累。

保持體育鍛煉
按照國家課程方案上好體育課。安排好課間操、眼保健操或大課間活動,確保學生體育鍛煉時間。
【小編短評】很多小學幾乎不重視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等,因為這些基本上不用參加升學考試,說來說去還是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希望這樣的規定能改變現在的教育制度。

強化督查
各級教育督導部門要對減負工作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每學期公布督導報告。縣區教育行政部門要嚴格責任追究,對加重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負責人和直接責任人進行問責。
【小編短評】教育部的規定製定下來了,能不能落實就看各地的教育行行政部門如何執行和監督了,中國教育制度的改革需要各個部門,包括家長和學校的共同努力,這次給教育部頒發的十條給小學生減負規定,實則給我們當下的應試教育制度敲響了警鍾,什麼時候上學不再是唯分為命什麼時候才能真正的給中國的孩子們減負。

閱讀全文

與教育部幾時提中小學減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