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一年級上冊思品與生活教學計劃
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學生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這些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可塑性又強的小學生因剛從幼兒園走進小學校園,在情感態度、行為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小學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著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為學習主題。
教科書的結構是以學習主題的形式構建的。第一單元《我上學了》:認識新朋友、美麗的校園、我是一名小學生;第二單元《良好的習慣》:認識我們身體、正確的姿勢、合理的飲食;第三單元《學校的一天》:升國旗、有趣的課、快樂的課外活動、今天我值日;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寒冷的冬天、冬天的游戲、冬天的節日。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幫助學生熟悉和適應學校生活,讓學生學會利用學校中的設施解決自己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校生活帶來的樂趣,喜歡上學。
2、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部分器官的作用;珍愛自己的身體,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勤動手動腦,初步培養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
3、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高興地學,愉快地玩;做事認真不敷衍 ;知道自己是班集體的一員,認真完成集體交給的任務,愛護班級榮譽;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愛護公物,節約水電;尊敬國旗。
4、引導學生在親近大自然的過程中找到冬天,感受大自然的美,體驗大自然的奇妙,培養孩子們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冬天的美好;在與冬天一起玩的過程中盡情享受冬天、找到快樂。
四、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小學生了,要講禮貌、守秩序,遵守學校生活常規;初步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部分器官的作用;喜歡和同學、老師交往,遵守學校紀律;愛護公物,節約水電;尊敬國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感受、發現和表達冬天的美好。
五、教學准備:
課件、相應的輔助材料等。
六、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系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七、教學進度:
Ⅱ 誰有一年級上冊思品與生活教學計劃
小學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
一、學情分析:
小學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是大不一樣的,對於剛上學的一年級新生來說,面對新環境,新同學、新老師,新的學習方式……他們會有很多的不適應,甚至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然而這些都需要學生盡快去適應,否則很容易給新生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一定的困難,嚴重的還會使學生產生厭學、懼學等不良情緒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展。這就要老師有耐心和信心幫助他們克服自身的局限,使他們能盡快地融入到新的集體生活中來。並以自豪、愉悅的心情面對新的變化。那麼老師要做到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二、教材分析:
教材第一單元我是小學生啦:通過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活動,幫助新生形成對入學的正確認識和態度,緩解新生中普遍存在的「入學不適應」現象。逐步適應並喜歡小學生活,為入小學學習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以愉快、積極的態度迎接新生活。
第二單元學校的一天:本著以生為本的原則,時刻關注學生的行為習慣,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本單元以「上學的一天」為主線,按照上學路上→學校生活→放學的線索展開,旨在配合小學的入學教育,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由幼兒向小學生的角色轉換,使學生能夠在學校里情緒安定、心情愉快,並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
第三單元我愛我家:「家」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場所,兒童對「家」有著很深的情感依戀。要培養兒童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使其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存能力,從兒童的情感入手、從兒童對「家」的熱愛入手是十發明智和有效的。
第四單元銀色的冬天:本單元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讓兒童了解冬天裡的自然現象。知道當冬天到來時,季節變化的特點及其對動植物的活動、人類生活的影響。盡可能地幫助兒童通過親身做、實際的體驗產生對冬天的熱愛,讓兒童了解各地冬天不同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同時引導學生探索了解「冰是怎麼來的?」的科學道理,並嘗試做一個小實驗和一個美麗的冰飾,以激發兒童從多角度多層面認識冬天。同時結合學生生活安排了新年聯歡活動,鼓勵兒童通過各種途徑作好新年聯歡活動的准備,並積極表揚和鼓勵孩子們主動參加活動,實際地感受新年的節日氣氛。除此外還可以組織堆雪人、做冰飾、滑雪等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感受冬天的樂趣。
Ⅲ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急!20懸賞)
小學五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
一、班級情況分析:
五年級學生正處於思想形成的重要時期,求知慾強,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他們但缺少社會經歷。
二、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走進家庭深處,走進父母的內心世界。
2、引導兒童進入公共生活,探索中國公民教育的範式。
3、呈現歷史的「人化」,引導兒童走進歷史。
4、引導兒童逐步完成兩個自我的分化。
5、引導兒童逐步建構起共生型的人格。
6、通過歷史與文化的啟蒙引發對祖國的認同感、歸屬感。
三、教材重點難點重點:
「走出深重的歷史災難」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在本課程中出現與原有歷史教材設計有很大的區別,注重呈現歷史細節,讓歷史人站在兒童面前,與兒童對話,本主題旨在引領兒童從自己的現實生活中走近歷史,在自己生活中找到歷史文化的足跡,引起他們與之交往的願望和沖動,表現出對祖國地理、歷史發展狀況的尊重、關注,並引以為光榮和驕傲。
四、 教學措施
1、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相互聯系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2.根據本校的實際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加強課程資源的開發,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
3. 進上步加強本課程開放式教學方式的課題研究,通過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情景教育。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過書面、口頭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
5、為了使學生真正體味本課程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就力求盡可能提供學生參與、親身體驗的機會。
五、課時安排
一周一課,其間也可安排一些勞動、參觀、調查等實踐活動。
Ⅳ 求人教版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課教學計劃
品德與社會第六冊教學計劃 2007.3 一、教學總目標: 《品德與社會》學科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主要內容: 1、知道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成就,加深對共產黨的熱愛。 2、了解交通發展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 3、要學生明白,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以及它所帶來的生活的變化,這些雖然學生並不注意,但是確確實實能感受得到的。 4、了解我國的經濟開放的政策、歷程,以及現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的一些國際組織。 重難點: 新課標指出《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有著非常強的社會性。它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逐步擴大學生的生活領域,結合社會生活、社會環境、社會關系,組織教學內容。它的綜合性非常強。涉及的教學內容的要素是綜合的,涉及的社會領域是復雜的,交叉的。同樣的內容後續年段重復出現,要求提高,螺旋上升。 學生情況分析 高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於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措施: (一)、將社會中的知識轉化為生活問題。 美國教育家布朗及其合作者認為:學習的環境應放在真實問題的背景中,使它對學生有意義。這里的「真實問題背景」大部分是指實際生活或者模擬的實際生活。小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同時他們對周圍的各種事物、現象充滿好奇。教師就要緊緊抓住這種好奇心,結合教材的教學內容,創設情境,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經驗探索新知識,掌握新本領。 (二)大膽想像,解決生活問題。 品社課不應局限於知識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通過教學把社會生活化,把社會知識實際化,不僅使學生體會到社會與生活緊密聯系,還使學生應用社會中學到得知識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問題,進而形成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 教學進度: 周次 課文 課時 備注 1 從四大發明說起 2 2、 圓明園在哭泣 2 3、 悲憤的吼聲 2 4、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 2 5、 春天的故事 2 6、 期中檢查,檢查反饋 2 7、 走進新時代 2 8 高峽出平湖 2 9 西部大開發 2 10 日新月異的交通 2 11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 12 國際組織 2 13 期末復習 2 14 期末檢查 2 15 檢查反饋 2 16 2
採納哦
Ⅳ 二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
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物質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與提高,各行業的競爭也日趨激烈。我們的教育事業要想穩中求進,就要改革、創新、鑽研、探索、積累,希望與挑戰並存,這就要求我們提高教育質量和完善教師自身素質。根據課程特點,制定本學期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情分析
本級五個班已經打交道三個學期,對學生情況有了大體的了解。學生活潑可愛,上進心、求知慾、對生活、學習興趣都充滿了激情,學生的主題作用能充分發揮,學習比較投入,師生配合默契,這些對提高教學質量都是良好的基礎。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還需要加強培養,共同形成和諧、積極、熱烈的學習氛圍。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本冊教材分為五個單元,有如下特點:
1.教材在呈現形式上,從兒童視角出發,通過大量的圖畫、照片、學生作品等鮮活的樣式,給孩子一個耳目一新的感覺。從兒童自身出發,運用兒童語言、對話、旁白、提示主題文字等形式,讓兒童置身其中,增加了教材的趣味性、可讀性與啟發性。
2.教材在知識結構上,每個單元下設若干二級主題、三級主題,各活動主題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整體地為單元主題服務。每個單元內容結構呈樹狀分布。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3.教材在內容特點上,突出了學生的「生活性、活動性、啟動性、開放性、」等特點。
4.教材在實現教育目標上,各單元設計既有各自比較明確的設計意圖和側重點,具有發散性,自我性,又按照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的結構排列,由低到高循序漸進,由近有遠螺旋上升。能夠較好地實現情感態度、行為與習慣、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等綜合的課程目標。
5.在教材內容和組織形式上,注重了與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銜接,注意了與其他課程的相互配合。
三、教學目標: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為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一些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自然、社會等有關的常識。
3.了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系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
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啟蒙教育,為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為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游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Ⅵ 思品教學計劃如何體現新課標的理念
思品不好教呀,課堂你不敢說實話
Ⅶ 誰有一年級上冊思品教案以及教學計劃
http://www2.edown.net/Soft/xzonghe/sipin/200608/916.html
http://www.800e.net/ja2_list.asp?c_id=43&s_id=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