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合理配置校內教育資源

小學合理配置校內教育資源

發布時間:2021-02-26 20:12:09

Ⅰ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支持

C。

Ⅱ 義務教育小學校內應設置哪些機構

小規模學校:校長室、教導處、總務處、安全管理辦公室

大規模學校:校長室、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安全辦

Ⅲ 校外教育機構向校內推行某種教育資源但要求學生繳費合法嗎

這種行為是不合法的,嚴重者會觸犯法律。

Ⅳ 小學校內教育資源如何達到最優化

立足於統籌城鄉、區域教育,統籌各級各類教育,統籌教育發展的規模、結構、質量,將下功夫著力從四個方面解決教育發展中不公平、不公正等重大問題,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的配置。
一是實現教師配備和校長選配的公平公正。由縣人事部門牽頭,教體部門配合,對全縣各級各類學校實行定編定員,確定各個學校的領導職數、教師人數(含各科教師)和後勤人員,並堅持公平、公正、科學的原則選配好學校領導和科任教師。
二是實現教育經費分配的公平公正。財政、教育部門在認真總結近幾年教育經費運行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對各級各類學校的經費分配做到公開、公平、公正,對各類經費的使用建立制度,並進行有效地監督,確保義務教育經費分配公平、使用公正、用途公開,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進行。
三是實現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平公正。對義務教育長效機制項目、寄宿制學校建設項目以及社會幫建等各類教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統籌考慮,充分論證,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建立公開定點、公開招標等制度,並向邊遠山區貧困鄉村的薄弱學校傾斜,確保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定點准確、使用得當,建設項目的規模、方式等適度、科學。
四是實現教育管理的公平公正。建立教師科學合理流動的機制,使教師流動正常化、公開化、公正化,真正使教師的流動體現能者向上流、庸者向下沉的導向,確保優秀教師有不斷進步和進入條件較好學校任教的機會。加強教師職稱管理,使職稱的評定公開、公平、公正。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使教育的考核評價科學化、規范化、公正化,更有利於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Ⅳ 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所必須的「信息對稱」是什麼意思

一、合理配置有限的中職教育資源
中職教育要生存與發展,其資源配置必須與市場經濟"接軌"。

⒈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對中職教育資源進行重新布局調整。具體通過聯合、合並、新建、擴建等多種途徑,把一些資源貧乏、辦學艱難的學校撤並到骨幹學校;把類型相同、專業相關、基礎較好的學校合並起來。通過這些途徑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良好格局。

⒉應大力吸收社會資源拓寬辦學領域。與工商界聯合辦學,形成集團投資(即企業或企業集團投資)、專家治校(聘請教育界的行家裡手管理學校)、連鎖辦學(即在全國各地開辦相同品牌、相同管理理念與教學方法的名校)、規模發展(通過在全國連鎖辦學,形成"滾雪球"式的規模效應)。在這方面,上海中銳集團已開了先河,其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⒊盤活閑置資源。把一些因經營管理不善而閑置的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技工學校、職工培訓中心的資源啟動起來,通過市場運作的方式進行合作辦學,最終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風險共擔、利益同享的聯合體。這樣既能解決這些學校生源不足、資源閑置或浪費的問題,又能解決中職學校實驗、實習資源及"雙師型"師資不足的矛盾。

二、有效利用有限的中職教育資源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對中職教育的投入有限。而社會各界對中職教育的投入尚需一個過程。因此,要充分發揮中職教育資源的作用,必須解決其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問題。

⒈中職學校之間要打破條塊分割與行業壟斷,實行全方位、開放型的辦學格局。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實現各校間名牌專業、知名師資的資源共享與優勢互補,使其有限的優良資源得以充分利用。同時,要採取借"雞"下"蛋"的方式,聘請高等院校的名師授課,聘請社會各界專家講學,這既能活躍學術氣氛,又能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填補其資源不足的空白。

⒉中職學校內部應按市場的需求,合理地調整專業結構,及時增添新專業,對沒有市場的傳統專業和重復專業要敢於忍痛割愛,以減少資源的無效利用。

⒊要及時調整課程結構,合理分配文化課、專業理論課和實習、實驗課的比例。特別是要加大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通過全方位開放學校教學與實習、實驗設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動手機會,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率。

⒋實行開放式教學。對不同的公共課或不同班級的相同專業課,通過校園閉路電視網或多媒體進行公開教學。這既可"節約"師資,又能發揮名師專長,同時提高學生的水平,達到資源的有效利用之目的。

Ⅵ 請問有新的小學建成後如何在新老校區之間合理調配師資,配置教學資源,合理規劃設計

當前課改背景下,課程資源的重要性已經得到了所有教育者的肯定,教學中也能注意對資源的充分利用,但是充分的利用並不等同於充分發揮其效用,一節課究竟需要使用那些資源?資源的運用是否越多越好?是否只有新型的資源才是最好的資源?……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思索。

1.有效的預設源於對學生資源的掌握。學生們的生活經歷不同,對同一知識的理解也就不盡相同。如果能夠在課前了解學生對本課的知識內容的了解程度,在備課預設中有效地加以利用,就可以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更具有針對性。

2. 再精彩的預設也要服從課堂生成。備課中的預設是為教學服務的,當預設與課堂中學生的需要不統一時,教師要有應變機智,把握時機,因材施教。要知道課堂中學生的生成是十分寶貴的資源,比循規蹈矩的預設要強很多倍,教師要具有根據現實的情況隨機改變自己的教學設計的能力。

3. 學生對信息的收集能力是很強的,任何聽到的、看到的都會迅速成為他們的信息記憶,再加上由於年齡相仿,這種信息更易傳達給同學,所以同伴的講述往往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在本次教學中最能體現這一點,學生的講解並不比老師所講的生動,但是就因為是同伴所說,所以學生更具有認同感,自然接受起來也更快。

反思:其一,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是多種多樣的,教師要善於把學生已經掌握的和能夠發現的信息作為課程學習資源,以使教學內容更豐富、更貼近生活、更貼近學生。學生本身就是巨大的信息庫,他們所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為課堂中與大家進行交流的信息。但是這種信息在接收傳遞的過程中難免會有偏差,因此在運用學生的信息之前,教師還是要有所把握,對學生信息的真實性教師要加以驗證,去偽存真,以免給其他同學留下負面的印象。

其二,任何資源都有其靈活性,而學生本身更是活的資源。由於年齡影響,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跳躍性極大,常常會出「狀況」,這是教師所無法左右的。當學生思維脫線、突發奇想時,當學生「語出驚人」,故意發難時,作為教師,絕對不可嚴加苛責,更不能置之不理。靈活應對課堂生成,適時加以利用,這活的資源才能成為有效的資源。

Ⅶ 貧困地區如何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合理配置

農村教育資源是薄弱環節,缺師少教不公平。為了農村城市減小差距,根據《國專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屬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規定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關鍵是機會公平,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

Ⅷ 如何合理設置義務教育學校

一、明確義務教育的政府責任

進一步配好城鄉每所中小學的師資,保證每個公民享受公平的義務教育,是政府應盡的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及其《實施細則》對政府應採取的各種措施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其中規定「確保具有按編制標准配備的教師和符合義務教育法規定要求的師資來源」。另外,在1997年,原國家教委頒布的《關於規范當前義務教育階段辦學行為的若干原則意見》等,強調了實施義務教育主要是政府行為,要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以教育法律法規依據,統籌規劃,縮小校際之間的差距,辦好每所學校,使城鄉每所中小學辦學條件達到『標准化』,管理水平達到『規范化』,校長、教師隊伍素質優良,數量足夠、結構合理、相對穩定」。說明義務教育師資均衡配置是政府責任,原則上學校之間師資配備不應該有過大差距。

二、改革辦學評估制度

推動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主要責任在政府,因此應對非均衡發展的教育政策做深刻反思。首先是重點學校制度。目前各地的熱點校大多是過去的重點校。這種一定階段的教育非均衡發展策略,對一定歷史時期的教育發展會起一定促進作用,但是也造成了市重點、區重點以及准重點與一般校、薄弱校之間在教育資源配置上的「落差」。其次是辦學標准評估制度。長期以來,政府對農村和城市分別制定了不同的辦學評估標准,農村辦學條件標准低於城市。此種做法從消極意義上看,降低對農村義務教育的要求,客觀上拉大了農村與城市義務教育水準的差距,強化了基礎教育發展的不平衡。這種民間的擇校行為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教育資源的分配,擴大了校際之間的不均衡發展。最直接的參與行為表現在:一是生源分配;二是自籌經費(擇校費)的流向。有調查證實,相當多數的薄弱校師生認為自己是「末等公民」,這種消極心理反過來成為強校越強、弱校越弱的催化劑,加劇了校際之間的不均衡發展。因此,義務教育階段應逐步取消重點學校評選制度,取消重點校、普通校之分,啟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標準的研究與實施,逐步統一義務教育各階段學校的辦學標准。

三、選擇整體水平配置方式

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資源的有限性,特別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能充分滿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因此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最重要的是使有限的教育資源得到均衡配置,師資作為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目前區域之間、學校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的情況下,如何建立不同層次的資源配置的平衡機制是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個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資源配置可以有以下兩種選擇,一種是選擇「邊際平等」的配置方式,即將可供配置的教育資源平等地分配給各學校,而不管各校原有的基礎;另一種是選擇「整體平等」的配置方式,即將更多的教育資源分配給起點較低的學校。顯然,選擇「邊際平等」的配置方式,學校之間難以實現均衡,而選擇「整體平等」的配置方式,可以縮小學校之間的差距,從而促進其均衡發展。

這一原則同樣適用於師資資源的配置,就是說在師資資源的配置上,政府應改變原有的「效率優先」的配置模式,即優秀教師、高水平教師「優先」,哪個教師水平高,就把哪個老師「拔」到重點學校、示範學校去的做法,把優質教師資源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傾斜。問題在於政府有責任配置好每所學校的師資,但在新的勞動人事制度下,教師實行雙向選擇,由人才市場調節,特別是在各校差別大的情況下,政府需要制定恰當的政策,對優質教師資源的無序、單向流動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控和制約,從而促進教師資源的均衡配置和優秀教師的合理流動。

四、建立科學的人才流動模式

長期以來,我國教師能進不能出一直是制約教育系統人事制度改革的瓶頸,好的學校優先聘任優秀教師,一般學校聘任一般教師,素質低的教師只能到偏遠的農村、山區學校去,這是一些地方進行教師人事制度改革曾經產生的問題。事實上,只要有一批低素質教師的存在,現行的人事制度又難以消化或教師資源合理均衡配置的問題,加上較為普遍的逆向流動,那麼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實現相對均衡發展就有可能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

我們應該改變人才單位所有制為社會共享模式,建立科學的人才流動模式。實現教師資源共享的首要任務就是解放思想,轉變傳統的人才觀念和管理觀念,破除傳統的人才單位所有制,建立人才社會共享模式。如日本的教師定期流動從地域上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同一市、街區、村之間的流動,二是跨縣一級行政區域間的流動,前者所佔比重很大。偏僻地區學校同其他地區學校間以及不同類型學校間教師交流的比例大致是平衡的。

均衡發展不是搞平均發展,而是要在積極發展和擴大增量中縮小差距,讓所有受教育者在基礎教育階段都能接受他所應享受到的社會給予他的公平的教育。均衡發展不是限制經濟發達地區、城市、中心鎮等這些地區教育的發展,也不是限制有條件的學校、好的學校的發展,而是既要鼓勵教育發達的地區,辦學條件好、辦學質量高的學校進一步提高質量和水平,更重要的是要在均衡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採取有效措施促進發展速度慢、辦學條件差、辦學水平不高的地區和學校加快發展,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在市場經濟和人事制度改革的背景下,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面臨著許多新問題,需要我們加強調查研究,制定合理的政策,使教師資源的配置逐步趨於均衡。

與小學合理配置校內教育資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
© Arrange www.csyxedu.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