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小學教學管理》試題與答案 教學過程有哪些基本環節
首要的任務是要復擺正師生以往不平等制的關系,創設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特別在中學,由於中學生的心理發展還極不成熟,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正向作用,所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擺著「師尊」的「架子」,語言應該友善親切,態度應該和藹可親,一改自上而下的傳授方式,無論是講授知識還是與學生交談,輔導學生時,都應充分尊重和熱愛學生的一切需要,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路人。
Ⅱ 學校管理學案例分析題、論述題
案例4:
江蘇省無錫市學校管理實行「管辦分離」的改革
[問題背景]
無錫地處江蘇省南部、中國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中部,下轄二個市(縣)、七個區。目前,全市共有小學411所,在校生322657人;初中127所,在校生202536人;高中71所,在校生97662人。全市小學入學率、鞏固率均達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分別達100%、99.5%以上,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為98.74%。
長期以來,在教育事業管理體制上存在典型的政府大包大攬、教育管理和辦學合一的現象,導致職責不清、運行效率不高、公共職能弱化等弊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多年來一直習慣於直接管學校,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被具體事務消耗。教育局局長成為各所學校的總校長。學校內部的人、財、物管理都要行政主管部門說了算,甚至連進人、發獎金的事情都要局長辦公會討論決定。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無法充分調動,學校內部管理缺乏應有的活力。同時,由於直接管學校,教育局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辦直屬學校,因而在政策制定、資金扶持、業務指導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傾斜,在全行業的管理上出現不平衡。為了改變這種局面,無錫市委、市政府在全國率先提出了「管辦分離」的改革思路。
[決策過程]
2005年6月,無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關於全力實施改革攻堅七項重點工作的決定》,明確在國企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財政體制改革和社會事業改革等七個方面,全力實施改革攻堅。其中,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是重中之重。
2005年底,無錫在衛生、教育、文化、體育四個行業率先實現了「政事分開、政資分開和管辦分離」改革,國內首個管辦分離改革的破冰之旅由此開始。12月無錫市正式掛牌成立「學校管理中心」,這是該市在教育行政管理體制上推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一項重大舉措。2006年3月,無錫市學校管理中心召開辦公會議,專題研討學校的績效考核實施方案。
[具體措施]
2005年,市教育局將市屬義務教育學校劃歸各區管理,落實「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將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市屬高中及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全部歸入學校管理中心管理。
學校管理中心和教育局相對獨立運行,通過合理分流,不增加工作人員,不增添辦公經費。教育局重點行使行業管理職能,主要做好政策導向、規劃布局、行業指導與監督管理工作,負責組織購買和提供公共服務、營造發展環境;學校管理中心直屬市政府領導,代表政府履行出資人職責,負責經營原教育局直屬學校。教育局和學校管理中心之間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確保各項工作銜接協調。
同時,將原來的市政府教育督導室與市教育局合署辦公調整為單獨設置,兩個單位人員不交叉任職,從人、財、物等方面為教育督導機構獨立開展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在體制和機制上解決了教育督導機構和教育行政不分的問題,保證了教育督導的相對獨立性。
這三項工作的順利完成,真正使無錫市教育系統的「管、辦、督」形成「三權分立」之勢,教育局相當於裁判員,學校管理中心相當於教練員,學校就是運動員,彼此之間並相互制約、相互促進,實現了行政管理和社會事業的分開。
[政策創新]
無錫教育實施政事分開、管辦分離的改革,把公辦學校的舉辦權、管理權和辦學權、監督權分開,將市教育局與原市屬辦公學校的關系轉變為行業管理關系,無疑有利於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進一步落實,有利於建立和完善學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推進學校更好地持續發展。
同時,有利於提高地方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的運行效率和創新能力,有利於在相當程度上解決政府部門自體監督、既作裁判又做運動員的棘手問題,以促進良性競爭和公共物品供給質量的改善。
[實施效果]
隨著無錫教育「管辦分離」改革成效主要表現在:
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實惠。管辦分離後,學校管理中心精心辦學,市屬各校的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穩中有升,2006年市屬高中的高考成績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市屬教育資源的優質效應進一步顯現,三所高中分別順利通過了省四星級、三星級高中的評估驗收,市屬普通高中招收的新生90%以上在省三星級以上高中就讀,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讓無錫的孩子人人都能到重點中學就讀」將不再是流於形式的口號。同時,停辦了近40年的女中在去年9月恢復辦學,引起了社會各層的強烈關注。教育局重點強化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和扶持,推進素質教育,提高辦學質量,堅持均衡發展。職業教育也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積極實施職業教育倍增計劃,中高等職業院校在校生突破20萬人。以提升基礎能力和辦學效益為重點,大力推進職教資源整合。
教育行政機關的職能發生了轉變。管辦分離後,市教育局不再直接舉辦學校,所屬民辦學校也是依法獨立自主辦學,市教育局把精力房子全市教育規劃布局、政策制訂、行業指導、監督管理、營造發展環境等工作上,致力於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教育服務。
市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職能得到加強。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建制單列後,教育督導的重心由原來的「督學為主」,逐步轉變為「督學為本、督政為重」。督導范圍也由原來的市教育局直屬學校擴大為「本級政府的有關部門、下級人民政府、本市管轄的各級各類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一年多來,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對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小學招生、小學升初中、中小學「減負」工作、寒暑假違規補課、農村義務教育免雜費等問題進行了專項督導和調研,對全市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市學校管理中心的作用開始顯現。「管辦分離」後,市學校管理中心履行政府出資人的職責,以管好國有資產,辦好每一所市屬學校為宗旨,著力推進現代學校制度建設,探索學校評價機制、用人機制的改革,市屬學校教育質量得以提高,規模效益得以現象。
聯席會議制度密切了三方的協作。管辦分離後,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導室和市學校管理中心通過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研究解決事關教育全局和涉及到「管、督、辦」三方面的重要問題。2006年上半年就召開六次聯席會議,研究解決有關學校考評、招生考試、布局調整等重點工作,有效地解決了一些教育熱點和難點問題,促進了教育的和諧發展。
[案例點評]
無錫試水管辦分離,有助於建設服務型政府,最終實現「小政府大社會」的機構改革目標,為國內行政改革提供良好的借鑒。
在教育「管辦分離」的改革中,公辦學校的舉辦權、管理權和辦學權分開,將市教育局與原市屬公辦學校的關系轉變為行業管理關系,有利於學校辦學自主權的進一步落實,有利於建立和完善學校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運行機制,推進學校更好地持續發展。並且,管辦分離改革還促進教育行政部門不再區別對待民辦學校,有利於民辦教育的發展。
無錫的管辦分離改革在江蘇乃至全國都是一個全新的探索。這項改革不僅是社會事業改革,也是一場政府自身的改革,面臨的矛盾和問題將觸及權力意識和官本位的傳統,改革將任重而道遠。
Ⅲ 我國中小學教育管理中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應該如何解決
國家發展離不開教育,教育振興必然寄託在教師身上。教師的業務素質、思想道德狀況、身心健康狀況,狹義地講直接影響教學效率和教育成敗,廣義地講決定民族的興衰。應該說,當前我國教育處在良性發展的狀態,教育戰線的成績勿容置疑,在現代化建設中功不可沒,但存在的較為普遍的或帶有傾向性的問題,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教育工作,有的屬於管理體制問題,有的屬於教師個人問題,表面看並未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深層次的、潛在的危害也不可忽視。今根據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調查研究及二十多年的從教經歷,揭示如下以求教於同仁。雖然筆者學識淺薄閱歷有限,所言問題不一定能反映全國教師的全局狀況,但絕非無中生有,肯定有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揭示反映現實,一方面希望教育同仁正確看待理性分析自身狀況,學會心理調適,努力使教育教學工作向理想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希望拋磚引玉引起上層人物以及有識之士的關注。共同關心教師隊伍的現狀,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教育更加健康發展。
一、奉獻與收益不對等
長期以來,我們對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過度強調了奉獻精神,往往以聖哲的標准要求教師,教師是蠟燭,照亮別人燃燒自己。如果教師主動要求講條件要待遇則被認為是師德不高,為人所鄙夷。在這種文化氛圍中,教師的勞動(包括顯性和隱性的勞動、直接或間接的勞動、工作場所內或外的勞動)常常被人忽視,甚至被自己的學生所忽視,很難得到相應的政治經濟待遇和報酬。當教師全身心投入事業中,但其勞動被無償佔有或者不被他人認可或者這種勞動不能保證自己養家糊口,不能贏得社會尊重,不能換來社會聲譽和地位,不能滿足自己求生存求發展的願望時,這種熱情必然不能持久。
二、權利與義務不均衡
雖然有《教師法》、《教育法》等法律保障教師權益,但實際上教師權益並未真正得到落實。
大多數學校規章制度多如牛毛,定量和定性考核手法多樣,但無論怎麼規定,都突出強調學校如何對教師進行管理和控制,基本未能兼顧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行使權力,如何發揮工作主動性。講義務多講權利少,講服從多講自主性少。顯然未把教師當作教學的主人,視教師為可隨意操控的機器人。事實上,相當多的教師也未能感受到自己是學校的主人,他們在工作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並未真正發揮。
三、工作負荷超重
據筆者所知,各地的教師普遍超負荷工作,尤其是中學教師。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標准」,職工月平均工作天數為20.92天,時間為167.4小時。實際上,小學教師執行雙休日制度,月工作時間20—22天,約為187小時左右,中學教師月工作26—28天,平均每天工作12—15小時,遠超國家標准。絕大多數教師長年累月重復著每天「早六晚十」披星戴月的工作節律和「學校——住地」兩點一線的生活路徑,處於單調枯燥的工作狀態中。長時間的超負荷運轉和來自於家長、學生、領導、同事等方面的壓力,給教師身心造成極大損害,相當比例的教師處於亞健康狀態。據2001年4月國家中小學心理健康課題組對遼寧省內2292名教師調查後發現,90%的教師有工作怠倦感,40%教師有心理健康問題,2.5%的教師有心理疾病,20%教師有生理健康問題,患有各種職業病(如咽喉炎、腰椎頸椎疾病、脫發、高血壓、神經性失眠等)。教師隊伍的平均壽命也低於全社會成員的平均值。
四、評價體系粗糙
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衡量教師勞動的績效,本應該全面、客觀、准確、細致,做到統一性和多樣性兼顧,定量和定性評價兼顧。但實際運作中,重智輕德,簡單地把考試成績、升學比例作為評價的唯一依據,忽視了教師的個體差異性,忽視了教學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往往復雜問題簡單化處理,多樣性問題同一化衡量。特別是行政干預、主觀臆斷、人為的感情好惡等損害了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准確性、公正性,於是出現了鑽營取巧者得利,踏實肯干者吃虧的現象。不少情況下的教學評價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不僅不能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反而挫傷部分同志的積極性,腐蝕了教學風氣,惡化了育人環境。
五、競爭機制不公
由於行業性質的特殊性所決定,大多數教師的政治生命黯淡無光,在晉級晉職和提拔任用方面多受限制機會甚少,能有機會得以提升的教師鳳毛麟角,成為名師更是少見。於是大多數教師把眼睛盯在職稱晉升、榮譽授予、獎金發放等方面。實際情況是教育領域絕非凈土,在職稱評定、職務任用、榮譽授予、崗位安排、津貼發放等方面,由於沒有具體明確的細則,留有太大的彈性空間,缺乏公開公正和透明的機制,往往成為權力、金錢、女色的交易場,詭詐的角斗所,有的教師通過不正常手段謀取職位、撈取榮譽並屢屢成功,極大地損害了榮譽稱號、職務、職稱稱號的信譽和權威。這種現象雖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它對教育界人文環境的污染,對教師人格的扭曲不可小視,這也成為近年來教師職業在全社會成員中的認可度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由此招致其它社會成員的誤解也就在所難免。有人據此片面地認為教師隊伍職業道德整體下滑,有的甚至藉此妖魔化教師。因此,加強制度建設、細化評審規則、規范運作程序、限制行政權力的過多干預、強化客觀硬體、弱化主觀色彩、加強群眾監督、增加透明度、賦予每個教師申訴和辯解等權力迫在眉睫。這對於凈化育人環境增強教育合力具有重大意義。
六、人才流動受限
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其存在價值一方面在於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勞動,傳播價值傳遞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實現教師的社會價值,另一方面在於通過勞動付出,獲取自身及其家庭生存發展的物質要素,實現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發展需要。如果這些正當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則教師必然考慮尋求能優先實現自身價值的環境,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人才的流動問題。而當前各地常常採用拒發公函、扣壓文憑、扣壓檔案、扣發工資獎金等行政手段,阻撓正常的人才流動。其結果要麼使部分教師非正常離職給他們在新單位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不便,要麼使部分教師屈於壓力心懷不滿地滯留原地,消極懈怠地應對工作,當然也就不會有工作的主動性和創新的激情。這於國家、於學校、於教師、於學生都極為有害,也是教育事業的隱性損失。因此各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都要改變衙門作風,強化服務意識,樹立「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理念。通過改善物質條件和人文環境,以最大限度地留住人才,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七、發展空間狹窄
繁重的工作負擔和家庭生活壓力,使絕大多數教師在學識水平、綜合能力等方面難有長進或長進甚微。加之,職稱晉升緩慢、職務升遷無望、學歷提高困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機械循環,工作滿意度低、工作成就感差、工作進取心弱、職業怠倦感強烈,心理問題嚴重。應該說教師勞動並非簡單重復的過程,而是復雜的多樣的創造性過程。但由於發展空間狹窄、人生前途渺茫,因而工作激情不足、前進動力不強、實踐反思不夠、創新精神缺乏。在言談舉止、思維方式、工作狀態等方面往往帶有明鮮的職業烙印。因此,社會有識之士應幫助教師明確發展目標,在職務提拔、職稱晉升、學歷提高、參與社會實踐和教學科研活動,提高教師知名度方面多給教師機會,並吸引教師參與到管理層中,使教師能永遠看得見希望,追趕希望,燃起發展的激情,產生前進的動力,從而戰勝心理怠倦和惰性。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培訓和心理指導,提升教師應對壓力的能力,幫助教師消除心理障礙,正確對待榮譽得失,形成並強化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
八、德育智育脫節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唐·韓愈)、「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陶行知)。可見,傳道是為師的首要任務,教會學生做人比教會知識本身更重要。但由於體制原因,近年來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加強,相當多的教師教書而不育人,重智輕德,育教分離。過分強調教育的實用性,弱化教育的人文性,不僅損害了教師的形象,而且降低了教育的效度。因此為師者要轉變教育觀念,緊跟時代步伐,探索教學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正確定位自身職能,切實起到「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合作者、促進者,教育科學的研究者,學生心理健康的協調者」的作用,這是時代對每個教師的要求。
作為教師既然承擔起教育的重擔,也就肩挑著民族的未來,理應服從教育大局,無私奉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每個社會成員特別是教育管理人員也應該切實了解教師現狀,樹立平等意識,強化服務意識,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教師隊伍才能如源頭之水活力永存,教育事業才能如高升之日蓬勃發展。
Ⅳ 教育學論述題
我是一名師范生,根據我的教學和學習體驗,班級管理實際上比專教學更難。為什麼呢?屬因為班級管理涉及到班上的所有學生,而教學中也蘊含管理。可以這樣說,你會管理,那麼你可能會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但是你不會管理,絕對不會成為優秀的教師。由此可見管理的重要性。
綜上,我認為教育學最會考察的是班級管理,以及師生關系方面的問題。只有讓學生在這些方面充分的思考,才能夠使之成為一名准合格教師。
當然,上課也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對此作一定的了解,但是上好課是建立在會管理的基礎上的。
根據你的提問,你應該是一名師范生吧,願你順利。
Ⅳ 中小學教育管理
中小學教育管理原則是教育管理主體科學性、規范性地將教育管理理論思想運用於內教育管理實踐的容基本原理。對教育管理原則內容的把握,必須立足於教育管理的價值追求。教育管理實踐要從本質和實質層面對教育管理對象進行本來面目把握以及教育管理途徑的價值評判著眼。
Ⅵ 請你談談什麼是全面發展,如果你在小學中做教育管理人員,你怎麼安排課程
全面發展就是拋棄唯分數理念,努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同步提高,讓他們成為德才兼備的四有新人。作為一名小學教育管理人員,安排課程時應該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同時安排適量的課外活動實踐活動。
Ⅶ 《中小學教育管理》歷年自考試卷及答案
http://www.examda.com/zikao/exercise/E/00456/
Ⅷ 中小學教育管理的重點
不要遏制兒童的思想
Ⅸ 關於教育學論述題
我國的教育目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內相容結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國現存的教育有時由於某種異化而不利於教育目的的實現。這種異化現象包括過重的學業負擔;現存學校強制,僵化的管理模式;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喪失了對生命的關懷等等。在應試教育下,為了追求高分數,特別強調標准化教學。這種標准化的教學、考試過於追求客觀化、規范化而束縛了人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成為扼殺創新精神的最大兇手。這樣的教育制度背離了教育目的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