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政支出投入教育中的比重能夠多大
財政部網站首頁抄>政務信息>政策解讀 《關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大財政教育投入的意見>有關問題的解讀》:
2001—2010年,我國公共財政教育投入從約2700億元增加到約14200億元,年均增長20.2%,高於同期財政收入的年均增長幅度。2009年,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按照國際通用口徑,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包含預算內教育經費、各級政府徵收用於教育的稅費、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3.59%,2010年這一比例將有所提高。
據統計,2001—2010年,我國財政教育支出(指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中的公共財政預算部分)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從14.3%提高到15.8%,教育已成為我國公共財政的第一大支出。我國這一比例略低於美國,高於法國、日本、德國等許多發達國家(各國財政支出口徑略有差異,但總體上具有可比性)。
⑵ 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收入的百分比是多少
據統計,2017年全國國內生產總值為827122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4.14%。
2017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42562.01億元,比上年的38888.39億元增長9.45%。
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主要包括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的教育經費,企業辦學中的企業撥款,校辦產業和社會服務收入用於教育的經費等)為34207.75億元,比上年的31396.25億元增長8.95%。
(2)比重最大的小學教育支出擴展閱讀:
教育經費政策要解決的是如何籌措教育經費,如何分配教育經費,以及如何使用教育經費的問題。就如何籌措教育經費而言,教育經費政策所要處理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政府主渠道與其它渠道之間的關系。在來說,教師政策就是要對教師的職稱、工資、獎懲和其它福利等作出規定。
政府主渠道中,如何處理好中央政府出錢辦教育和地方政府出錢辦教育之間的關系。就如何分配教育經費而言,在教育經費的平面結構上,就是要處理好教育事業費與教育基本建設投資之間的關系。在教育經費分配的對象結構上,要處理好各級各類教育經費分配之間的關系。
⑶ 教育占政府支出比例最大的國家是
世界各國公抄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襲總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區劃分,北美和西歐最高,平均達到5.7%,其次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為 5.0%,中東歐4.9%,東亞和太平洋 4.7%,阿拉伯國家4.5%,南亞和西亞 3.6%,中亞3.2%。
歐盟國家
丹麥8.28%,瑞典6.97%,芬蘭6.31%
發展中國家
巴西4.4%,墨西哥5.3%
⑷ 為什麼我國占財政支出比重最大的是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方面的支出
因為我國人口眾多,而且又是發展中國家,許多教育和衛生設施都不健全,需要大量的發展和建造。
⑸ 孩子的教育支出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百分之多少,是比較合理的
子女教育支出約占普通家庭總收入三分之一
中新社北京八月二十一日電
(記者
吳慶才)中國知名調查機構零點調查與指標數據二十一日發布的一項針對北京、上海、廣州等八個大中城的調查顯示,中國家庭子女教育的支出比重占家庭總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調查結果顯示:家裡有正在上學或上幼兒園子女的家庭在二00四年十月至二00五年十月一年期間用於子女的教育總費用平均為三千五百二十二點一元人民幣,佔全家年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相比於城市和小城鎮地區,中國農村家庭每年用於子女的教育花費不到城市家庭的二分之一,但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卻是最高的。此外,農村家庭單個子女教育支出年增長率已連續兩年超過兩成。
調查還顯示,目前在中國,約八成五中國居民的孩子在公立學校上學,僅有約一成三居民的孩子在民辦學校里求學。「政府辦學正規放心」和「便宜」是居民眼中公立學校的兩大優勢。而對於選擇民辦學校的居民來說,方便、能夠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和創造力則是民辦學校的優勢。
盡管目前中國居民的家庭教育支出比較高,但可喜的是,中國居民對目前中國整體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有較高認同。調查顯示,約六成四中國居民認為當前教育水平比十年前有「很大提高」。但如何在提升整體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過程中,不「提升」甚至是減輕居民的教育負擔,是當前民眾一致關心的問題。
⑹ 中國家庭教育支出有多少
揭開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的「蓋子」
□城鄉之間差異顯著:農村地區校外支出佔比為16.6%,而城鎮地區校外支出佔比達42.2%
□雖然平時農村和城鎮的差異不大,但是暑假期間,農村地區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時間平均為19.7小時,高於城鎮地區的13.7小時
□不管是學科補習還是興趣班,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增強和父母學歷的提高,校外教育參與率也在提高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民眾對教育需求的增長和市場力量的發展,家庭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不斷增加。另一方面,隨著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家庭對個性化、多元化教育的追求,不同家庭的學生在校內和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
目前我國家庭教育支出到底有多少?家庭校內外支出結構是怎樣的?不同家庭的教育負擔率是多少?城鄉之間和地區之間有何差異?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的參與率和花費是多少?
前不久,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簡稱「北大財政所」)正式發布了國內首個專門針對家庭教育支出的大型調查——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結果(以下簡稱「調查」)。這項調查是2017年由北大財政所與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合作完成的第一輪調查,調查包括0~3歲幼兒早教、3~6歲幼兒入園情況、6~16歲以及16歲以上在校生的在讀情況、入學選擇、家庭教育支出和政府補貼。調查范圍覆蓋除西藏、新疆和港澳台地區外的29個省份,363個縣,共涉及40011戶的127012個家庭成員,其中農村12732戶,城鎮27279戶,0~6歲及16歲以上在校生2.1萬人,中小學在校生1.4萬人。
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同樣根據家庭一年的消費總支出水平將家庭分為4組,最低的一組家庭生均學前教育負擔率為16.6%,最高的一組為8.8%;按照孩子家長的受教育水平來看,從沒有上過學到大學及以上,學前教育負擔率從8.1%到12.9%不等。再來看普通高中,按照家庭消費水平從低到高分為4組,負擔率從42.1%到22.1%不等。按照孩子家長受教育水平從低到高,負擔率依次為33.5%到24.6%不等。
可以看出,在非義務教育階段,不同經濟水平的家庭教育支出的負擔率差距拉大,學前階段最低和最高兩組家庭之間相差7.8%,高中階段相差達20%。而這一差異在義務教育階段相對較小,說明義務教育階段的公共財政投入確實減輕了家庭的負擔,減少了不同家庭之間的差異。
另一方面,家庭對教育也存在差異化需求。在義務教育階段,隨著家長受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支出隨之增加。學前階段也存在著相似的趨勢。與學前和義務教育不同,普通高中階段的家庭教育負擔率主要受到家庭經濟水平的影響,經濟水平和家長受教育水平越高,教育支出佔比越低。
義務教育階段校外教育占家庭教育支出的1/3
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在校外的教育支出比例較高,達到家庭教育支出的三分之一。家庭教育支出結構存在較大的城鄉差異,而地區之間和城鎮內部差異不大。
此次調查重點關注了基礎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家庭教育支出分為校內教育支出和校外教育支出兩部分。校內支出主要包括學費、雜費和其他選擇性、擴展性收費。家庭在校外的支出主要包括家庭在線上線下向機構或者個人購買的教育類產品和服務,其中包括學科類、興趣類校外培訓。
在學前階段,家庭生均校內支出占生均教育總支出的88.8%,校外支出佔11.2%;小學階段,校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61.7%,校外支出佔38.3%;初中階段,校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67.5%,校外支出佔32.5%;普高階段,校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73.3%,校外支出佔26.7%。可以看出,在義務教育階段,家庭在校外的教育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較高,達到三分之一左右。
其次,城鄉之間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而地區之間和城鎮內部差異不大。以小學階段為例,校內支出平均為4761元,占家庭生均教育支出的61.7%;校外支出為2957元,佔38.3%。分城鄉來看,農村地區校外支出佔比為16.6%,而城鎮地區校外支出佔比達42.2%。分東中西地區來看,校外支出佔比差距不大。最高的東部地區為42.1%,最低的中部地區為34.1%。東北部和西部地區分別為37.2%和36.3%。從城鎮內部來看,差異也不大。最高的一二線城市分別為44.2%和44.4%,其他城市平均為38.8%。
近一半的中小學生參與過校外教育
調查顯示,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校外教育總體參與率為47.2%,參與校外教育的學生平均費用約為5616元。根據各學段在校生的規模估計,全國校外教育行業總體規模達到4580多億元。在小學階段,學科類和興趣類校外教育占家庭校外支出的86.9%,初中階段佔81.3%,普高階段佔87.3%。可以說家庭很大一部分校外支出都投入在了校外教育上面。
就學科類校外教育來看,全國中小學生學科類校外教育參與率為37.8%,其中農村為21.8%,城鎮為44.8%。分省份來看,參與率最高的地區超過60%,而最低的地區不到20%。上學期間每周平均參加5.4小時,時間最長的省份超過每周7小時,時間最短的省份每周低於3小時。暑假期間每周平均參加14.8小時,時間最長的省份超過每周25小時,最低的每周低於10小時。雖然平時農村和城鎮的差異不大,但是暑假期間,農村地區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時間平均為19.7小時,高於城鎮地區的13.7小時。
就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費用來看,全國中小學生平均為5021元。小學階段費用為4139元,初中為5426元,高中為6288元。農村費用為1580元,城鎮為5762元。就興趣類校外教育來看,全國中小學生興趣類校外教育參與率為21.7%;農村為5.4%,城鎮為29%。分省份來看,參與率最高的地區接近50%,最低的地區低於10%。上學期間每周平均參加3.5小時,暑假期間平均每周參加7.4小時。參與興趣類校外教育的學生平均費用約為3554元,農村為1692元,城鎮為3694元。
無論是從參與率、參與時間還是費用,都可以看出家庭在選擇校外教育方面,主要以學科和應試為主。此外,從家庭背景來看,不管是學科補習還是興趣班,隨著家庭經濟實力的提高,參與率均不斷提高。同樣,隨著父母學歷的提高,校外教育參與率也在提高。
家庭背景不同導致校內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
隨著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家庭在教育系統內部的支出,尤其是公立教育系統內部的支出開始減少並趨同。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不同家庭在子女教育投入上的趨同。收入差距越大,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對教育需求的差異就越大。
當公立教育系統的質量無法達到預期的時候,一部分收入較高的家庭會轉而到私人教育市場上尋求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另一方面,當免費政策實施之後,公立學校更加偏向於提供標准化、規范化的教育,導致一些家庭對教育的差異化需求無法在公立教育系統內部得到滿足。如果當地的私立學校較為發達,這一部分家庭很可能轉而選擇將子女送到私立學校就讀,從而導致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服務人群的日漸分化。如果可選擇的私立學校有限,這些家庭也有可能選擇將子女送到課外補習班,從而導致不同家庭在學校教育之外獲得的市場教育資源的分化。
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校內和校外享受到的教育機會和教育資源開始分化,由此造成新的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均衡。市場化的教育提供者是否對傳統的體制內學校產生影響?這又會給學生和家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⑺ 中國的教育支出到底占國家財政支出的多少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指標是世界衡量教育水平的基礎回線。1993年,答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GDP比例要達到4%。但由於我國GDP增長迅速、財政收入佔GDP較低等多種原因,這一目標未能如期實現。近年來,這一比例不斷上升,2010年達到3.66%。2011年也沒有達到4%。 4%是今年的目標,年年說年年虧欠。
⑻ 中國每年的教育支出有多少
2015年01月23日, 教育部抄、國家襲統計局、財政部日前聯合發布的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顯示,去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24488.22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4.30%,比上年的4.28%增加了0.02個百分點。
公告顯示,2013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為30364.72億元,比上年的27695.97億元增長9.64%,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24488.22億元,比上年的22236.23億元增長10.13%。全國公共財政教育支出為21405.67億元,比上年的20314.17億元增長5.37%,其中,中央財政教育支出3883.92億元,比上年增長2.7%。
⑼ 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最高的國家是哪個國家。
以色列歷屆政復府教育投制入居世界前列 據報告統計,2005年世界各國公共教育支出占國民生產總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區劃分,北美和西歐最高,平均達到5.7%,其次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為 5.0%,中東歐4.9%,東亞和太平洋 4.7%,阿拉伯國家4.5%,南亞和西亞 3.6%,中亞3.2%。
世界各國按收入水平劃分,公共教育支出佔GNP的比例分別為高收入國家5.5%,中上收入國家 5.6%,中下收入國家4.7%,低收入國家3.9%。
教育投入的另一個指標是教育支出佔全部政府支出的份額,是測量政府對教育承諾的一個更為直接的指標。據報告統計,2005年教育佔全部政府支出的比例,撒哈拉以南非洲為17.5%,(以色列)阿拉伯國家 25.7%,中亞18%,東亞/太平洋國家 15%,南亞和西亞國家14.6%,拉美和加勒比國家13.4%,北美和西歐國家12.7%,中歐和東歐國家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