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在小學語文中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主課題。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於學科教學的落實。語文學科,在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質和能力乃至學生各種素質上起著重要的作用。素質教育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它主張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它以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文化修養出發,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重視課外語文活動。這樣內外結合,「雙軌」運行,全方位多側面地學習語文,教師不是讓學生在做大量的應試篇章或練習冊,而是積極引導學生多讀課外書,多寫課外筆記,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的關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改革課堂教學,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作用,把被動接受的「要我學」轉變為主動進取的「我要學」,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主地,積極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為了更好地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主體性進一步發展,我在課堂教學中,主要從兩個方面訓練學生:
1、提出問題,讓學生自讀課文。
每學一篇新課文,我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碰到不理解的字、詞、句、段、內容就向老師和同學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同學提出的疑難問題。學生能藉助工具書,通過討論探索,從而得到解決。當學生解決不了時,我才給他們提示幫助解決,這樣教學過程中形成了師生共同探索新知識,使學生有自己的思維空間,學生的學習情緒既活躍又輕松,在自由的氛圍中馳騁,達到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目的。
2、激發小組討論,讓學生互學。
同學是小組的成員,通過討論互學,使學生能在互助、和諧的狀態下探索新知識。互學,學生互補彼此的不足,每個同學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個性發展存在著差異,在合作學習中,每個學生能從別人不同的觀點及方法中得到啟發,取長補短。
三、面向全體,因村施教,重視個性的技能發展
素質教育作為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是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我們抓住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因材施教,以不同層次知識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此,語文教學過程的設計、教法的安排,要適應於受教育者的不同層次、不同情況,讓有能力的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接受知識,從而實現全面育人的目標。
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我採用非同步教學法。使各類學生能經常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他們都能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除指導他們超前學習之外,課堂上我還讓他們展開思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照顧中下生,讓他們在40分鍾內有較大收獲,並注意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會做為前提,針對他們的思維力,多啟發提問,對於他們的閃光點則給予充分的肯定,作業的難度要適中。這樣使上層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下層學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嘗進步的快樂。總之,我們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之在表現中增強興趣,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與「選擇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對立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面向全體,重視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層次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重視個性技能發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重把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和知識教學過程相結合,將語文能力的培養寓於知識的領會、理解、運用、掌握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培養他們的不同個性技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方法,根據認識論的觀點,依照科學方法可使人的認識活動變得有序,使天分較高的上層生學到更多的東西,中層生學到想學的東西,能解決比較復雜的問題,形成個人的某種技能。
四、堅持整體性原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柳斌同志說:「育人是素質教育的根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教書育人的教學目標。語文教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教書,最終目標是育人。在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進行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由於學生的個性鮮明,可塑性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得到很好的效果。
⑵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在我國近十年來的小學教育方式改變,在小學語文的成績取得了很回顯著的效果,不過答在現在的教育中有很多方式不是素質教育的方式。本文結合現在小學實際教育的方式來闡述怎麼樣可以更好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從轉變自身的思想開始,從可以更新教育觀念來進行入手,從我們具體的教學、教材和平時的師生關系來進行探討如何可以更有效的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
⑶ 如何提高小學語文素質教育意識
推行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這里所說的小學語文課堂評價指的是在回小學語文課堂上答對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情況給予恰如其分的評價,這種評價的目的在於強化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喚醒並激發他們的創新慾望。課堂上,教師通過評價,讓學生品嘗成功的愉悅,增強學習信心,發現自己的不足,明確努力的方向,促進他們潛能、個性、創造性的發揮,使每個學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續發展的能力。新課程改革要求從「知識課堂」走向「生命課堂」,課堂是師生生命活動的構成,教學流程應該充滿生命力。作為滲透於教學流程每一個環節的評價,同樣也應該充滿生命力。語文課堂評價應該豐富而生動,以真實打動學生,以真情感動學生,以真誠引導學生,讓語文課堂評價真正精彩起來,成為學生生命中「一次難忘的經歷」, 「一個永恆的瞬間」。
⑷ 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⑸ 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
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⑹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 的素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問題已夠大的了 。拿農村中學的學生為例,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 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 」,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高考試卷。在江蘇省歷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 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並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 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讀,要求讀准字音,掌握好語 調及節奏,讀出情感韻味等。要指導學生熟悉漢字的基本筆畫,掌握字形意義。課堂上給予學生實際操作的機 會,並長期堅持下去。說一口清晰流利的普通話,寫一手規范漂亮的字,不僅是學習的需要,更是交際的需要 。
2.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課堂教學的重點是理解、掌握課文內容,而理解、掌握課文內容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是訓練,只有通過訓練,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鞏固知識,提高運用技能。因此,老師要注重學生解題能力的培 養,解題方法的指導。如對議論文語段的閱讀理解,其操作過程是先給每個句子編上序號,抓住關鍵詞語,尤 其要抓住復雜單句進行剖析;然後通過語句的照應,上下文的連貫,把握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語義關系;進 而對其語言風格、語體風格進行品味;最後在認識個性的基礎上把握規律。否則,不掌握要領,不會運用方法 ,只能是讀書萬遍,其義難見。
3.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有人說,21世紀所需要的是開拓型人才、創造性人才。從當前社會發展形勢看, 這話說得很地道。語文課是基礎課、工具課,更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造能力。現在的中學生,可以說是集 思想感情和主觀能動性於一身的人,他們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勇於探索。針對這一特點,老師要加以 指點、引導,讓他們學會多元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逆向思維等,用豐富多彩的思維去創造豐富多彩的 思想。老師還可以利用教材優勢,從課文中設置思考點。比如,學習高中第三冊小說單元,可提出一些問題讓 學生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別里科夫這個人僅僅是可憎嗎?如果佛萊思節夫人把三萬六千法郎還給路瓦栽夫人, 她能幸福嗎?祥林嫂生活在當今社會,她會怎樣?螞蟻爬牆,爬了一段路程掉了下來,接著再爬,多次反復, 仍爬牆不輟,這種精神值得稱贊嗎?這些問題,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其中有對社會的思索,有對人生價值取向 的探討,有對傳統觀念的反思,具有思維的深刻性和辯證性。
4.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材中也不乏優美典範之作。如《天 山景物記》、《雨中登泰山》、《長江三峽》、《綠》等文章所呈現出的大自然的奇境,其鍾靈神秀,可陶冶 學生的心靈,激勵他們更加熱愛大自然,從而投身於保護大自然。《為了六十一位階級弟兄》、《人民的勤務 員》、《火刑》等文章所表現出來的人間的美情、美意,為真理而獻身的精神,能夠給學生以思想的洗禮,並 能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當前社會的一些不良現象,體會到美是社會的主旋律,美必將會戰勝丑。教材是挖掘美的 礦藏,蘊含著各種各樣的美。關鍵是在於我們語文老師是否善於挖掘,善於披析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 引導學生從美景、美行、美情中去挖掘美,感悟美,接受美,並通過審美的過程來培養、提高學生審美的能力 。
⑺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一、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實施素質的關鍵
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擔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引導學生主動發展,幫助學生形成主動發展的機制,不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教會學生學習及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目的。但人是有差異的,從現實上講,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只有揚長避短,發展優勢,人才能成才。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四有新人外,還要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使學生成為身心健康的人。要做到這一點,小學語文教師不但要有科學的頭腦、高尚的人格、先進的思想、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熱愛學生、了解學生的心理,成為學生的朋友,同時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養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形式,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主陣地。因此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
1.教學內容要精選。一堂課的教學時間有限,而教學內容卻很多。教師應緊扣年級及單元訓練重點、教材特點、學生實際情況等內容,從一個章節蘊含的諸多教學要求中,認真分析,仔細篩選,舍棄那些零碎的、片面的、非重點的教學要求,緊緊圍繞中心要求進行備課。
在此基礎上,教師在授課時才能緊緊圍繞重點內容,精心組織教學環節,選擇最佳教學方法,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從而節省教學時間。
2.緊湊教學環節。一般的課堂教學至少有這樣幾個環節,如復習舊課、講授新課、鞏固練習、形成技能等,但這些教學程序不是千篇一律的,也有個優化組合,及時調整,詳略取捨的問題。認真計算每個步驟所需的教學時間,做到突出重點,環環相扣,步步緊隨,在授課時做到能「一針見血」的決不「繞圈子」,這樣才能防止節外生枝,偏離中心,才能克服重復單調、拖泥帶水的弊病。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課堂教學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
三、面向全體,因材施教,重視個性技能的發展
在語文教學的具體實施中,我採用非同步教學法。使各類學生能經常體驗到進步和成功的喜悅,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使他們都能在一個寬松的環境中學習。對於成績優秀的學生,除指導他們超前學習之外,課堂上我還讓他們展開思維,從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問題。而在課堂教學中,我盡量照顧中下生,讓他們在40分鍾內有較大收獲,並注意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節奏,以中下生理解弄懂會做為前提,針對他們的思維力,多啟發提問,對於他們的閃光點則給予充分的肯定,作業的難度要適中。這樣使上層學生的潛力得到發展,下層學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嘗進步的快樂。我們要創造條件,給學生提供表現的機會,使之在表現中增強興趣,逐步把他們引導到教學目標上來。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曾指出:教育者的基本態度是選擇適合兒童的教育,而不是選擇適合教育的兒童。素質教育作為一種以全面提高全體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的教育,與「選擇性」、「淘汰性」的教育模式是相對立的,因此,我們必須把握面向全體,重視個性發展的素質教育層次性原則,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重視個性技能發展,在因材施教的基礎上,注重把語文能力的培養有機地和知識教學過程相結合,將語文能力的培養寓於知識的領會、理解、運用、掌握之中,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培養他們的不同個性技能,使他們的能力得到不斷提高。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准》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那麼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學習習慣呢?1.培養學生認真閱讀課本的習慣,使學生在語文課上把看、讀、思、練結合起來,並養成良好的習慣;2.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使他們從小就有嚴謹的科學態度;3.培養學生分析思考的習慣,增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4.培養學生認真作業和檢查的習慣。小學生幾乎天天做作業,學生的作業不但反映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水平,表現教學效果,而且也反映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表現出思想品德和教育的結果。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態度認真、獨立完成、富有創見、思路清晰、先復習後作業、及時檢查、書寫工整、清潔等。培養小學生認真作業的習慣,是長期、艱巨、細致的綜合教育的過程。
作為實現基礎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的語文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實施素質教育顯得尤其重要。我們只有齊心協力,堅持在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大膽摸索教學規律,促進學生全面協調發展,使學生具備社會發展需要的優良素質,提高適應社會需要的素質。
⑻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幾點看法: 一、豐富課堂形式活躍課堂氣氛。贊可夫說:課堂上應該創造出一種使大家愉快、有強烈求知慾,積極地探求、知識的心理氣氛。課堂教學環境是否愉悅、和諧影響著師生交流的廣度和深度,並制約著教學效率的提高。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呆板枯燥,學生有的噤若寒蟬,一言不發;有的昏昏欲睡,興趣索然。新課程標准(實驗稿)告訴我們:語文教學應在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因此,教師要盡可能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群體中去。這時老師每一期待的目光、會心的微笑、贊許的點頭、親切的撫摸,就會使學生感到一種愛的鼓舞,一種情感的交融,從而使他們在無拘束無壓力的課堂上自由地學習。 二、創設情景,增加學習的新奇感受情景是指具體場合的情形、景象,是人們活動的特定舞台。情景作用於人的感官,產生一系列心智活動。創設情景的方法有多種,常見的有謎語法(適用於生字教學)、歇後語法(適用於詞語教學)、故事法(適用於導入新課與新課簡介)、圖畫法(適用於領會課文主要內容)、多媒體操作法(適用於較系統理解課文)、表演法(適用於對文章思想、人物感情的理解)、直觀法(適用於作文教學),以及教師的形體動作設計、變換教學模式、重組教學形式和手段,刺激學生的感覺器 官,增加新奇感,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接受知識的熏陶,進行素質教育。 三、改變學習方法,開放語文課堂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邊的活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自主制定教學目標,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學習需求,還要尊重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方法,指導學生自擬學習的過程與步驟,並注意提供學生交流學習所得的機會。
⑼ 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
當前,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主旋律,而語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學科,語文課堂 教學則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所以搞好語文課堂教學就顯得愈來愈重要。那麼,如何才能在語文課堂教學 中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著眼於以下兩個「突出」。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實施素質教育也必須做到「目中有人」。就課堂教學而言,這個 「人」無疑就是全體學生。因此,作為語文老師,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 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盡其能。然而應試教育的誤區就在於,一方面,施教者未能 完全明白這一點,只強調了自己的主導地位,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教學方法,是滿堂灌、一家言,久 而久之,學生只是接收器、盲從者,談不上應用能力、創造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體」意識 ,注意的只是幾個學習尖子。圍繞尖子施教,針對好生發問,冷落了其它學生。這種做法,大大挫傷了學習困 難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從而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的興趣。語文課堂教學要實施素質教育,就要一改應試教育 的弊端,做到如原國家教委主任柳斌同志所講的那樣: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這就要求老 師在課堂上要盡可能地創設和諧的氛圍,採用靈活多變的形式,使學生在愉悅中完成知識的學習。其具體施行 辦法如下:
1.形式靈活,發動全體學生參與活動。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表現是,面對全體學生,選擇靈活的教學 形式,動員全體學生投入到活動中去。要讓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就要認真設計和安排活動形式。教師應按 照聽說讀寫的要求,安排好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設疑點,激發學生靈感,促使人人思考,個個踴 躍發言。集體活動、個體發言交替進行,要切實避免老師和幾個尖子學生反復「表演」的現象。對能力差的學 生先讓他們回答淺而易懂的問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對優秀生則讓他們回答難度大一點的問題。為了促使學 生人人有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老師也可採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後桌討論,選一代表發言。如 復述課文內容、背誦課文章節、默寫詞語、討論疑點等教學內容。
2.依據教材、設置活動。要讓學生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就必須多設置課堂活動內容,老師可根據教材的具 體情況製作安排。如講授魯迅先生的小說《葯》時,第三部分可改編成課本劇片斷讓學生表演,因為這部分集 中了小說的全部人物和矛盾沖突,且每個人物的性格都展示得淋漓盡致。讓學生改編、演好這場戲,既能加深 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他們的寫作、表演、交際的能力。又如講授《崇高的理想》一文時,就可由「金 榜題名」這個成語生發開去,設置成語接龍的活動。這不僅大大豐富了學生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們 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
3.分層設置活動,保證活動質量。安排課堂上學生的活動,如同對教材的處理一樣,應遵循由易到難的原 則。這就要求老師在安排活動時應考慮教材難易和學生程度,以保證活動質量。首先,學生活動的起點要適當 ,因為活動目標定的低了,就會影響優生水平的發揮,使他們覺得有勁無處使;高了就會影響中下水平學生的 情緒,使他們望而生畏。活動要定在全體學生都敢於、樂於參與的形式上,這樣,才能使學生在各個活動層面 上各盡其能,各得其所。
二、突出培養學生的能力
在說到教學的終極目的時,葉聖陶老先生有一句非常中肯的話:「教是為了不教。」特級教師陶伯英先生 說:「語文課應以實踐為主,認真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我以為他們談的應都是素質教育的真諦,值 得我們深思。然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卻違背了語文教學的規律,唯考而教,單純進行知識的傳授,扼殺了學生的 個性,抑制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出來的學生大都是高分低能,或只能起到留聲機的作用。語文課堂教學要實 施素質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就要注重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個性,培養能力。 培養學生能力,應著眼於以下幾個方面。
1.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的能力。聽、說、讀、寫是課堂教學最基本的要求,會說、會寫是學生最起碼 的素質,實際情況又是怎樣的呢?不說深層次的說、寫,單就淺層次的口頭表達及寫字來說,問題已夠大的了 。拿農村中學的學生為例,能講普通話的不足一半,能講比較純正普通話的更是鳳毛鱗角。這就在很大程度上 影響了社會交往,影響了信息的攝取。再說寫的方面,不少學生寫字潦草,模糊難辨,有人戲之為「芳草萎萎 」,這種惡習甚至帶入了高考試卷。在江蘇省歷年的語文高考試卷中,錯別字、不規范的簡化字隨處可見。由 此表明,培養學生口頭表達及書寫能力並非小題大作,而是當務之急。語文教學應該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嚴 格要求他們講普通話,寫規範字,並輔之以方法技巧的傳授。如練慣用普通話朗
⑽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要求的小學語文教學是依據國家的教育方針,著眼於學生及社會長遠發展的需要,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宗旨,以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主要特徵的教育,體現主體性、全體性、全面性、基礎性和發展性原則。它主張學生自主地、生動活潑地學習語文,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傳授方法,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它從培養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文化修養出發,它不僅注重課堂教學,而且重視課外語文活動。那麼,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呢?一、轉變教育思想是關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是語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中的基礎學科,肩負著為提高民族素質打基礎的重要任務。小學語文教學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學生觀及教師觀,做到教與學的統一,通過語文知識經驗的傳遞去引導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了解學生、發現學生,不僅提高學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學生的情商;不僅要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除把學生培養成為(本文共計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