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京如何推動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
日前,南京出台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對今後3年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內進行系統規劃容,讓更多殘障人士能夠獲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優先採用普通幼兒園隨班就讀方式,配備相關康復設備和專兼職特教教師。就近安排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配備相關專業設備和專兼職特教教師,同時,逐步提高特殊教育教師待遇。來源:中國教育報
㈡ 如何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一、提升特殊教育教學質量是發展特殊教育事業的本質要求
提升特殊教育教學質量,讓殘疾學生享受優質教育,是實現育人成才教育目標的根本保證。每個殘疾學生都有夢,他們都希望通過接受特殊教育使自己的潛能得到開發,缺陷得到補償,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具有適應社會的知識和能力,最終能平等地參與社會生活,成為祖國有用之才。開發潛能、補償缺陷、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也正是特殊教育的目的所在。因此,必須堅持 「以人為本」的理念,通過提升特殊教育教學的質量,扎扎實實地促進殘疾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助推他們實現自己的美好夢想。
二、提升特殊教育教學質量重在課程建設
學校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主陣地,而課程教學又是實施教育的最主要的途徑。建立反映立德樹人基本要求,體現特殊教育自身規律的課程體系及其配套教材是一項首要工作。唯有通過它,才能為殘疾兒童少年提供全面、系統、科學、可持續的教育。我國普通教育的課程改革已經率先實施,經過十多年的實踐,其課程標准和教材已經作了多方面調整,漸成體系,為編制特殊教育的課程標准和系列教材奠定了堅實基礎。
《提升計劃》提出要「研究制訂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准。」「根據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准,結合殘疾學生特點和需求,制訂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准。加強特殊教育教材建設,新編和改編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的義務教育階段課程教材,覆蓋所有學科所有年級。」「增加必要的職業教育內容,強化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這就要求我們將課程建設作為提升特殊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健全特殊教育課程教材體系。
三、提升特殊教育教學質量強調「三個堅持」
《提升計劃》還提出:「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加強個別化教育,增強教育的針對性與有效性。開展「醫教結合」實驗,提升殘疾學生的康復水平和知識接受能力。探索建立特殊教育學校與普通學校定期舉行交流活動的制度,促進融合教育。以培養就業能力為導向,強化殘疾人中、高等職業學校專業特色,建好實習實訓基地,進一步加強對殘疾學生的就業指導。」這些措施極富針對性和特殊性,體現了三個堅持:一是堅持課程改革與教育教學同步改革。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程設置、課程內容,但同時要改革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特殊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建立一定需要與其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如果拿著新書走老路,仍然採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不關注殘疾學生的個別差異,勢必違背課程改革的大方向。二是堅持按特殊教育自身規律和特點進行教學。即特殊教育教學要同時肩負傳授文化知識、進行康復訓練、培養職業能力的任務,最終使殘疾學生自立自強,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享受到生活的意義。三是堅持促進融合教育。打破特殊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藩籬,積極探索建立與普通學校合作的育人機制,讓殘疾學生有更多樣的學習機會。
㈢ 特殊教育的重要意義
也就是為了能滿足特殊兒童的特殊學習需要而設計的教育。
特殊教育的目標在幫助特殊教兒童逐步適應最少限制的環境,使他們可以盡最大的可能,與正常兒童一同參與普通學校的學習活動,以達成能適應正常生活的目標。
殘疾人從尋求幫助到生活在社會的關愛中,就像是歷經寒冬的冷風飄雪,一下子迎來了春天溫暖的陽光。他們感到無比幸運、感激,還有不安。他們在內心審視自己,社會給予我愛,難道就要做一個接受者嗎?真正的愛又是什麼?愛就是真誠地給予,熱心地接受,互相尊敬,並肩拒敵。沒有人要求誰來做,做的人也沒有提出任何要求,在傳遞愛的過程中,世間一切都變的平等普通啦!以愛回報愛,用愛傳遞愛、激發愛,只有如此,我們周圍的一切才會變的美好。所有的苦難的深淵,遇到真情都會被填平。苦難、病痛、折磨,只會塑造出一個更加自信與堅強的人,也只有他們才懂得:奉獻使人在激流中放緩腳步,使人在躊躇時變得更加堅定,使人在企盼中得到滿足。就我個人而言,雖然我的物質生活不算充足,但我從未有過空虛和不滿。我的世界中,會讓希望這個字眼充斥每根神經,每個細胞,會讓堅持成為希望永久的動力。我要盡力去感受周圍的一切,哪怕是一縷清新的空氣,甚至是一絲花香,一聲鳥鳴,我知道,那是為我而存在的。我要盡情享受自然賜予的一切,我要過更有意義的生活。你一定會問我,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是不是對現實生活的厭倦?還是自己已遠遠落下趕不上現實,只好做一名烏托邦式精神追求者呢?答案既對有不對。守望寧靜沃土,遠離喧囂爭斗,娛情於己、於人,我想才是生命的追求。我們不應該追隨世人疲於奔命,忽略人性中的太多美好,太多值得發揚光大的閃光之處啦!有了片刻停留,才有時間來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愛。「愛,給予一切。」此刻,我向那些富有理想、愛心,不甘碌碌無為的朋友,積極投身到愛的事業上,讓我們每一個人的一點愛匯聚成一股無限潛力的能量,推動世界朝更加明亮的方向前進。
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教育部發展改革委民政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衛生計生委中國殘聯
一、重要意義發展特殊教育是推進教育公平、實現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是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弘揚人道主義精神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新世紀以來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特殊教育事業取得較大發展,各級政府投入明顯增加,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基本實現了30萬人口以上的縣獨立設置一所特殊教育學校的目標,殘疾學生在國家助學體系中得到優先保障。但總體上看,我國特殊教育整體水平不高,發展不平衡。農村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普及率不高,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發展水平偏低,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有待改善,特殊教育教師和康復專業人員數量不足、專業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必須加快推進特殊教育發展,提升特殊教育水平,進一步保障殘疾人受教育權利,幫助殘疾人全面發展和更好融入社會,使廣大殘疾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百年」目標和中國夢的進程中實現幸福人生。
㈣ 特教生是什麼意思
特教抄生指的是接受特殊教襲育的學生。
特殊教育運用特殊的方法、設備和措施對特殊的對象進行的教育。狹義的特殊教育是指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聽障人(聾人)、弱智兒童教育以及問題兒童教育所納入的特殊教育范圍,並從經濟投資、科學研究、師資和設備等方面支持這類教育。
各國實施這類教育的機構一般有:盲人學校、聾人學校、肢殘和畸形兒童學校、語言障礙兒童訓練中心、森林學校、療養學校、特殊學校、低能兒學校、工讀學校、兒童感化院,以及附設在普通學校的特殊班級。
特殊教育的意義
辦好特殊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文明程度的基本體現;是高質量持續脫貧攻堅的關鍵一環;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充分彰顯,更是全面決勝小康的「最後一公里」。
融合教育是當今特殊教育最主要的發展趨勢,更是「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靈魂與核心目標。融合教育認為,特殊兒童有權在普通教室接收高質量的、適合他們自己特點的、平等的教育, 他們應該在普通教室接受必需的支持與服務。學校不能因為學生的殘疾與差別而進行排斥與歧視。
㈤ 發展什麼教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推進教育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就是要適應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根據教育發展的自身規律和教育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以推進管辦評分離為基本要求,以轉變政府職能為突破口,建立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的格局,更好地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更好地激發每個學校的活力,更好地發揮全社會的作用。
政府宏觀管理,就是要轉變職能、簡政放權、創新方式,把該放的放掉,把該管的管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
學校自主辦學,就是要落實學校辦學主體地位,明確權利責任,自管理、自約束、自發展。
社會廣泛參與,就是教育質量要接受社會評價、教育成果要接受社會檢驗、教育決策要接受社會監督,最大限度吸引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領域。
政府、學校、社會,管、辦、評三者之間,權責邊界既應當是清晰的,又一定是相對的,既相互制約又相互支持,由此形成現代教育治理體系,不斷提升現代教育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