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學教育活動橫幅標語
國家文化博大精深學習領悟時不待人
❷ 為什麼要在小學階段開展國學教育
幾年前開始,《弟子規》大熱,不但在成年人之間,更多的是在教育領域。很多家長認為,在孩子上學前,讓孩子一字不差的背誦《弟子規》、《論語》等傳統古典經典就是讓孩子接受了國學教育了。但很多孩子上學之後反而不喜歡學文言文,試問,你的孩子背熟了《弟子規》,去真的明白理解了其中的「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了么?
國學教育不是「跟風教育」,不必要求孩子完整地記誦,不必要求他認得每個生僻字。誦讀經典就是給予孩子一種美好的語境與語感。國學經典中的一些篇章在大學語文中還會出現,孩子還小,理解力有限,因此不必強求記誦。有時,徜徉在那種美妙的語境與語感中,孩子就會得到極大的啟發與愉悅,等他大了之後,重讀這些典籍,會有「回到外婆家」的親切感,他在文化傳承上的尋根之旅,自然有了收獲。保有孩子的興致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需要闡述經典,就學一學電視上的於丹吧——她闡述論語,是對著成年觀眾,尚且用古今中外的故事來串連,何況我們面對的是3到7歲的孩子。
不能把國學啟蒙「狹義化」,國學啟蒙不僅僅是記誦經典,它還包括對一應傳統藝術的欣賞能力的培養 中國的藝術家們,在談到傳統藝術的衰落時無不痛心發問:我們可以扶持一切:讓國寶級的藝人授徒,給演出宏大的背景,在電視上普及這種藝術,把所有的演員養起來……但是,觀眾在哪裡?事實上,一切傳統藝術,包括皮影、京劇、古琴、剪紙、崑曲等等,要振興,要傳承,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喜歡它,對之情有獨鍾,如此,文化藝術的根,才強壯、健旺起來。因此國學的相當部分,是讓孩子們懂得欣賞這些民族性的藝術,有「心神相通」的領會能力,這才是傳統藝術活在民間,而不是被做成博物館中的標本的首要條件。在日本,有文化有修養的家庭都會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對「能劇」的欣賞能力,讓孩子練**書法,教孩子怎樣穿隆重的和服……家長認為學**這些東西,可以非常流暢地表述一個日本人內心深處的喜怒哀樂,而我們的孩子,既不穿漢服,也不會欣賞京劇;既不會寫毛筆字,也不會欣賞天橋雜技……這裡面的差距,當然與升學無關,卻根深蒂固地影響了孩子的未來的幸福感與自得感,影響了整個民族的凝聚力。
在孩子幼時,國學教育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等孩子稍大,國學教育才演變成探究性學**,有了孩子個人的興趣和方向,因此在學**過程中,過早地替孩子定方向,反而會泯滅其興致。 孩子幼時,國學教育可以相當地「游戲化」,也就是要讓孩子邊玩邊學,不要讓他感覺在強制性地學一些距他的生活很遠的、無用的東西。要讓孩子手舞之足蹈之,全身心地參與進來。在台灣,唐詩宋詞都是拿來唱的,一面唱一面還鼓勵孩子搖擺身體,加上舞蹈般的動作,每個孩子都興奮不已;一開始讓孩子唱京劇,小孩都沒興趣,老師讓每個孩子都勾上半張「花臉」,好么,課堂之熱烈堪比嘉年華化妝遊行,孩子們也很快愛上了京戲;台灣的孩子連打太極拳,也配上詩經唱誦,你別說,還真是與身體的韻律配合得很好,因此經典怎麼學,也是有方法的,要盡可能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來學**。 國學教育的小環境帶來的即時成效,當然可能被大環境中的反向價值觀澆滅,但決不能因此就對國學教育的前景失望。因為有種子,才會有春天。 學了儒家典籍中的《孝經》,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把父母的利益放在自己之前?學**了經典古籍中講述「信義」的故事,孩子就恩能夠在任何場合下不說謊話,信守諾言?如果你指望國學啟蒙有這樣立竿見影的效果,你多半會失望。很多父母都承認國學經典之所以成為21世紀的教子熱點,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大環境,多數人**以為常的價值觀,與經典的講述是「滿擰」的;學經典,就是找回失落的寶藏。由此我們知道,在孩子學**的過程中,「倒春寒」的現象很可能出現,孩子隨時可能受大環境影響,隨時對經典提出質疑,比如「古人這樣想,這樣做,是不是太傻了?」「事實上誰能做得到呢?」「如果我這樣做了,別人卻不這樣做,我不是吃虧了嗎?」國學啟蒙的阻力始終會存在,而此時,父母堅持下去的信念十分重要,就像前面一位媽媽所說的,「國學是中葯,它的葯力來得當然慢,但一旦出現,就可能比較持久。」個人的力量都無法影響大環境,就像你不管有怎樣的本領都無法阻止倒春寒一樣,但我們可以毫不灰心地深埋下種子,我們應該相信,種子越多越有生命力,最終到來的「成長的春天」會越盛大。
當孩子升入小學中高年級之後,隨著功課的加重,國學啟蒙的滲透將變得越來越艱難,「因為國學對孩子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的東西,而且它的內容,也很少納入應試的體系。 」
❸ 小學生倡導國學經典快板
這個是非常不來錯的創意源,我們以前就創作過原創的國學快板,把我們學到的,知道的,用的的,都寫到快板裡面,人數最好是可以定下來,這樣方便你編寫快板詞,你可以通過在網路上面搜索得到一些資料,然後結合你自己的經驗寫,音樂需要歡快一點,節奏感強烈一點,配合上孩子們的一些動作,需要多排練幾次!
❹ 小學國學展板該寫什麼內容
小學階段是學生國學啟蒙的重要時期,這個時間段沒有必要拿深層次的內容,一些入門的、簡單的國學常識、圖本就很好了例如《三字經》、《小學》等等、或者一些典故之類的。望採納、謝謝。
❺ 什麼是小學國學教育
先說什麼是國學,一般而言國學是指以儒學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與學術。國學既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那麼無疑也包括了醫學、戲劇、書畫、星相、數術等等,這些當然是屬於國學范疇,但也可以說是國學的外延了。於今而言,則正是對傳統文化在今日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
國學以學科分,應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考據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以思想分,應分為先秦諸子、儒道釋三家等,儒家貫穿並主導中國思想史,其它列從屬地位;國學以《四庫全書》分,應分為經、史、子、集四部,但以經、子部為重,尤傾向於經部。
《四庫全書》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叢書,編撰於乾隆年間,由當時的紀曉嵐、王念孫、戴震等等一流學者完成。「四庫」指經、史、子、集四部,「全書」指所收都是全本。
國學教育指的是指對對象通過中國傳統文化及學術的引導學習,融會貫通,在當今飛速發展的當下達到提升個人道德修養,在浮躁的社會中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
狹義的指的是對孩子通過經典誦讀等手段培養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可分三個階段走:(一)從孩童四五歲誦讀〈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背誦些淺顯易懂的唐詩宋詞。(二)誦讀〈論語〉、〈大學〉、〈中庸〉、〈孟子〉。(三)積累了一定量的漢字後,讀古典名著。
國學素養的提高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
❻ 給小學生宣傳國學的標語應怎樣寫
從小學習經典,長大成為棟梁。
學習國學,長大成人。
學習古代先哲智慧,爭當時代孝悌模範。
傳習經典,繼承文明!
❼ 小學教學樓柱子張貼哪些國學經典比較合適
一般的教學樓都一樣大柱子 柱子截面大小和樓層高度及數量有關 還和平均每平方米荷載重及你採用的混凝土強度有關
一般a*b=1.2GNA/uf
就是說柱子的面積等於這個柱子的負荷除以混凝土抗壓強度
❽ 以國學教育為內容的手抄報怎麼寫
以國學教育為內容的手抄報怎麼寫?
首先要了解國學內容,一般以儒學為主題的中華傳內統文化,包括八卦、醫學容、書畫、戲劇等等。以學科分為哲學、史學、宗教學、文學、禮俗學、倫理學版本學等,其中以儒家哲學為主流。具體怎樣理解其內容呢?八卦是陰陽與人的辯證思想,陰陽與人稱天地人,(天地人指宇宙和大地都是人的器官鏈條,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否則會發生病變或禍福)醫學是指中華傳統中醫學,《黃帝內經》是目前最具典型的傳統辯證醫學;書畫是指琴、棋、書、畫;戲劇是指晉劇、說唱、歌、舞、管、樂等。國學教育一般是指辯證地看待一切事物的關系的學術教育和傳統文化經驗教育。我認為國學宗旨,無論做什麼,仁、義、禮、智、信為先,這也是國學的主要內容。以國學教育為內容的手抄報怎麼寫?這要看寫哪個方面,對應查找相關資料。我認為目前《弟子規》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
❾ 你地區對小學生如何進行國學經典教育的,效果如何
第一、讓國學經典教育走進校園,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把國學教育與早間操活動、早晨讀、環境創設、校園活動、民間游戲等各個方面相互滲透和整合,走進了孩子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角落,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和在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規范著孩子們的日常行為,同時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塑造孩子健全人格,培育高尚德行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開展國學活動,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國學經典是中華文化中最優秀、最精華、最有價值的典範性著作。傳承文明是教育的重要責任。良好生活行為習慣是健康生活的基礎。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為處事的道德標准。在開展小學國學經典活動時,我堅持古為今用,挖掘潛在的積極因素,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上學經常遲到,家長生氣的跟我說這幾天早上起床他總是磨磨蹭蹭的,還鬧著不洗手,不刷牙不洗臉,於是我抓住契機,將《弟子規》納入健康教育,除了讓其誦讀《弟子規》外,還講其中涉及到行為習慣養成的故事。通過這樣的教育,讓孩子明白了應該從小就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好習慣會成就好人生。
除此之外,我還通過講國學故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國學故事能讓小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我藉助蘊含中國經典文化要義的故事的敘述,讓小學生逐漸熟悉、理解和掌握中國經典文化。國學是一座豐富的寶藏,它蘊含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科學文化也正是其生命軀幹上的一個有機活體。其中《三字經》的內容包羅萬象,其中還包括著天文、地理等。在科學領域中,我將《三字經》中所蘊含的豐富的知識滲透到科學領域中,讓小學生感受優秀的文化精神和智慧結晶。通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教育學生學生要善待他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從語言活動入手,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小學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國學經典內容豐富,往往簡短的幾句話就包含了很深的意義。因此我又豐富多彩又行之有效的語言教學活動與國學經典教育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此來促進小學生語言的發展,也達到強化復習與記憶國學的效果。
第四、讓音樂與國學整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國學由於以古文化為主,枯燥無味,不但學起來較難,而且學生對這些也不感興趣。因此,為了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編節奏,把那些國學經典作品很長,讀起來拗口的句子編成歌曲,讓小學生在節奏中輕松學會誦讀國學,感受音樂的美妙。通過將音樂教育與國學經典教育融合為一體,使教育教學活動更加富有情趣,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小學學習國學,應根據小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特點。掌握小學生的學習的規律,循序漸進地開展培養與訓練,主要在於通過聽、讀及直接感知來加深對經典著作的理解。聽、讀是基礎,「讀書百遍,其意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釋,自曉其義也。盡管小學生理解能力有限,然而通過聽教師范讀,小學生跟讀乃至自讀,把經典著作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這個過程還是有利於小學生理解作者抒發的感情。直接感知是關鍵,也就是要為小學生創造良好的國學學習環境,豐富小學生對生活的感性認知。結合生活情境講解國學,經典來自於生活,在教育工作中,要給小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增長小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視野,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小學生思維發展,使他們更加喜愛學習國學,更深切體會國學的深意。故此,在小學開展國學課程建設必須立足小學生的視野,才可能取得成效,不然反而可能適得其反,使小學生從小產生枯燥乏味的國學認知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