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方案
某某中心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方案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市場經濟大潮中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當今學生成長的需要,是推進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為了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進一步指導和規范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結合本區域中小學學校教育實際,特製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三個面向」方針堅持育人為本根據中小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特點和規律,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培養中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二、基本原則
1.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2.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
3.關注個別差異,根據個別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 培養目標
1.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空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
3.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給予科學有效的心理咨詢和輔導,使他們盡快擺脫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自我教育能力。
四、主要內容
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識,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了解簡單的心理調節方法,認識心理異常現象,以及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識,其重點是學會學習、人際交往、升學擇業以及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常識。
1.小學低年級:
(1)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2)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2.小學中高年級
(1)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
(2)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學生交往,建立開朗、合群、樂學、自主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五、具體實施的方法和途徑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學校心理輔導的基本工作取向是:工作目標上的發展性輔導為主,治療性為輔;方式以團體輔導為主,個別輔導為輔,心理結構上知行結合,行動為主。
第一、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這是為開展心理輔導而專門設計的一種活動課程,要列入教學計劃中,其特點在於:形式上的學生活動為主,內容上選取充分適合學生的實際需要,活動組織上以教學班為單位,活動課的目的、內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計劃、有系統地安排設計的。通過這一途徑開展心理輔導的好處是:在專門組織的活動中,可以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態度、行為各方面有目的的施加積極的影響,學生活動,有利於發揮自己的主動性,以教學班為活動單位,便於組織管理,且能使班級全體學生在輔導活動中受益,將心理輔導列入課程,也使這項工作的開展,在人員、時間上有了保證,因此比較正規。學生接受輔導的面廣,有利於整體提高。
第二、個別輔導
個別輔導是輔導教師通過與學生一對一的溝通互動來實現的專業助人的活動,比較常用的方式有心理咨詢、知心老師信箱、家訪、班主任電話、個案研究等。個案研究是針對個別學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學生包括資質優異學生、情緒困擾學生,行為偏差學生,家庭處境不利的學生等)實施的一種比較深入的、持續時間較長的個別輔導。它要求廣泛地收集資料,客觀的分析成因與問題的性質,依據診斷結果,擬定輔導方案,以協助學生解決問題。由於心理輔導的精髓在於個別對待,因此可以說個別輔導是一種不可替代的輔導方式。學校在開展心理輔導時無論以什麼途徑為主,如果不以個別輔導相結合,則其輔導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第三、團體輔導
小組輔導也稱團體咨詢(心理興趣活動小組),是一組學生在輔導老師指導下討論訓練並有效地處理他們面臨的共同問題。小組人數少則四五人,多則十一二人。其成員多為同年級的、同年齡學生,且有類似的待解決的心理困擾。小組輔導適用條件是:學生的心理問題與人際交往有關,且小組成員願意在團體中探討他們的問題。一個小組通常要活動十多次,每次時間為一課時,小組輔導兼有班級輔導與個別輔導的優點,是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心理輔導方式。小組由學生自願結合形成,推舉熱心於活動、態度熱情、工作負責的同學當組長,每學期活動七、八次,有較好效果。應該強調指出的是,組織學生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學校心理輔導的一條重要途徑。
第四、結合班級,團體活動開展心理輔導。
在班主任、心理輔導教師和各科教師的協同努力中,通過班級活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使團體成長為學習型組織,使團體的每個人在團體中成長的過程中成長。結合班會活動、課外活動、團體活動來進行,是這一途徑的特色。新生入學時的「始業輔導」,畢業時的應試心理、志願選擇輔導也屬於這一類。能把心理輔導與班級、團隊活動,以及學校的其它例行活動結合在一起,便於發揮這幾項工作在統一育人活動中的整體功能。
第五、舉辦有關的知識講座
通過有關的知識講座,結合校本課、校刊,向學生傳授、普及心理輔導有關知識,對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有效地調控自己心理和行為無疑是有必要的。
第六、在各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各科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履行好班級團體領導者的角色,通過新型師生關系的確立和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式學習,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因素,促進學生成長。
第七、利用社會、家長、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網路、社會主要事件,任務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家長學校、家訪、家長會對家長進行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疏導,幫助其重視子女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通過進步生愛心捐助,一對一結對子,感恩活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❷ 淺談如何開展有效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班主任要來為學生提供一個民源主、寬松的班級環境二、班主任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三、班主任要鼓勵學生善於交際,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四、班主任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的關系五、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❸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有哪些
在面對學習壓力的時候,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提高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緩解叛逆回的態度,加強答與父母的溝通,增強自信心,加強和進取精神,避免早戀問題,謹防心理變態。
養成良好的習慣。
良好的心理素質,例如,誠實、自信、堅強和獨立。
學習的主題,關系;情緒調節和表達。
青少年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在高等教育中的主體。
❹ 如何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是適應21世紀競爭日趨激烈,培養同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和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針對當前我國中小學生存在的心理素質方面的弱點,進一步提高其心理素質水平,實施素質教育的現實需要。科學研究表明,在未來人才的綜合素質結構中,心理素質越來越重要,人的樂觀開朗、積極進取、堅韌不拔等個性心理品質對人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的成功起著重要作用。我國當代青少年具有眾多的優良個性品質,同時也確實存在一部分學生心理素質不高的問題,個別人的心理問題還比較嚴重。隨著我國中小學階段獨生子女群體的日益擴大,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成為一個需要普遍重視的問題。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一是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學生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二是對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咨詢和輔導。要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要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施心理健康教育要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除了運用相關課堂教育內容進行教育外,更重要地是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和輔導,同時要建立學校教育與家庭心理教育的溝通渠道,形成有利於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環境。
為了積極穩妥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成立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並委託部分地區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全面研究和實驗。
當前,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是加強培訓工作,努力建立一支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教師隊伍。將制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師培訓的意見,指導師資培訓工作。二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的宣傳,核心是轉變全體教師的教育觀念,減少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指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教育部將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綱要,規范基本的教育內容。四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導,各地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一定要從實際出發,條件不成熟,不要急於開展,避免一哄而起的形式主義;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地區和學校,要避免片面性和醫學化傾向,對於測量工具的使用採取謹慎的態度。
在中小學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僅僅靠幾位心理輔導教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培養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心理輔導技巧和心理訓練方法的教師隊伍至關重要。
關注學生心理健康,教師首先要心理健康。
造成學生出現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是學習壓力、家庭環境、社會影響和教師的教育方法。有的專家通過個案分析指出,2/3的成人心理疾病產生於中小學時期,小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家長,中學生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數在教師。
現代生活的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升學的激烈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和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心理產生不良影響。
教師的職業特徵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學校要重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指導教師運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樂觀、向上的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真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心理健康教育以了解學生為基礎,以創設和諧氣氛與良好關系為前提,教師以自身健康的心理去影響學生,本身就是一種最有說服力的心理健康教育。
每一位教師都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都要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識
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問題是缺乏懂得心理學專業知識的教師,多數教師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訓,不能自覺地運用心理科學知識幫助學生,甚至一些教師管理方法不當,導致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對此,專家建議,要對教師廣泛開展心理學知識的培訓,這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順利實施的關鍵。
上海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傅安球指出,當前,普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緊缺是一大問題,盡管一些中小學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建立了心理咨詢室,但因為缺少教師,工作難以開展。從事心理健康的教師大多數是半路出家,有的是團隊幹部兼任,有的是班主任中抽調的,這項工作的嚴肅性、科學性被忽視了。目前,我國應用心理學的基礎是很薄弱的,人才匱乏,心理健康教育正處在初始階段,不僅要有熱情,而且要有科學精神。
加強師資培訓,改進培訓的內容與方式
專家建議,在制定中小學教師培訓計劃時,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教師繼續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同時也應當加強師范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比重,課程要更加貼近中小學實際,增加實踐操作的內容,大學心理學專業應當增加應用心理學的內容。鼓勵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到中小學任教,採取專業教育與系統培訓相結合的形式,努力解決專職心理教師缺乏的問題。
我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指為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務所應採用的方式和手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和教育任務既定的情況下,選擇什麼樣的方法,直接關繫到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因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慎重選用教育方法,切忌主觀隨意濫施亂用,而必須要遵循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規律。方法的運用要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內容、原則相一致,要根據具體的教育任務和客觀的條件合理地選用。
課堂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要求教師根據各科教學的特點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教學中,開發學生智力和情感,激勵學習動機,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奠定學生心理安全的基礎。
資料表明: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與老師在一起的時間超過與父母相處時間的兩倍,老師的人際交往80%是與學生交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活躍課堂心理氛圍,開發學生創造潛能和為學生提供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基礎。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必須:a.熱愛學生。這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靈魂。b.理解學生。這是實現師生關繫心理相容的基礎。c.尊重學生。這是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支柱。
二、挖掘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提供心理自由環境。
學生的學習成功總是同其良好的心理品質,諸如濃厚興趣、正確動機和保持自信等聯系在一起。課堂教學中蘊藏著巨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教師要善於抓住機遇。可以:
a.運用與創造情景,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b.組織多種形式的活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c.運用幽默化解學生的心理困境。
三、重視教學情況反饋,運用不同形式進行心理疏導。
一個人的心理素質是在先天素質基礎上,經過後天的教育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和發展,必須要有良好的家庭環境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導,而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自然有助於防止心理疾病的產生與發展。
在家庭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有:
1、給孩子以正確的人生觀教育。使孩子從小懂得:為什麼活著,應該怎樣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樹立正確的思想與追求,因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們前進和奮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艱難困苦中依然充滿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如自我氣質的了解與完善,活潑開朗性格的塑造,廣泛的興趣和探究精神的培養。
3、及時進行青春期性知識和性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性知識的掌握,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之間的友誼與交往,自尊與互尊教育等。
4、培養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能夠正確認識、評價和表現自己,通過孩子交往准則和處理人際關系的技巧輔導與訓練,掌握人際交往的社會性和技巧等。
5、積極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養。學會把握自己的情緒,做情感的主人,學會正確處理理智與沖動、調節與控制,挫折與磨礪的關系。形成正確的倫理道德觀念,樹立自信心,對不良品德的預防與矯正等。
6、培養良好的學習心理品質。注意力、記憶力、觀察能力、思辨能力、創造思維能力的培養,有關復習與遺忘規律的掌握,以及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態度等。使孩子在認識自己的基礎上,確立恰當的學習目標;認識學習的價值,形成合適的動機水平,保持刻苦學習。
❺ 可以從哪些方面著手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這個時候正是樹立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的時候,所以正面的引導是根本途徑回。多講一答些實例來闡述一些好的品質,激勵他們要向人家學習。同時,也不能一味的強調美好的事物而否定有些不良行為的存在,把這些也呈現給他們,同時警醒他們。
❻ 如何有效貫徹落實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培養心理健康行為的一種社會活動。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觀念有了新的認識,心理健康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家對此高度重視,已經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全民教育體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高民族健康素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學校作為育人的基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好壞直接關繫到青少年良好心理行為的養成以及國民素質的提高。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各級各類學校都面臨的新任務。
要想做好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建立監督管理機制。
沒有制度就沒有保障,沒有監督就沒有成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想順利進行,相應的制度建設和監督機制是必不可少的。學校要成立有主管領導負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全面負責心理健康工作的組織與管理。學校要根據相關文件的精神,建立符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心理教育教學課程與管理制度,教務處制定教學計劃,安排課時和授課教師,並按照教學管理常規備課,上課,並有相關的行政領導對其監督管理,定期考核教育效果。同時,積極開展各種心理活動和體育運動活動。心理教育課程所需的教材,心理活動所需的場地以及一些必要的經費,需要提供充足的保障。以上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
二、提高教師業務能力。這里所說的業務能力,不但包括教師自身過硬的常規教學的基本功,還要具備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在校園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教師自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心理教育的方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業務水平。首先,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高度重視,要清楚的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自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發展是息息相關的。當今時代,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甚至前者的重視程度要超過後者,因為前者是思想的健康,是精神層面的,後者是物質層面的,精神支配物質。其次,教師要努力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知識,豐富了自己,才能指導學生。
學習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可以閱讀相關書籍,可以上網查閱資料和視頻,可以參加相關的知識培訓等,只要自己想學,就會有途徑。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對學生的教育果會更好,這也是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體現。
三、宣傳並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
由於某些原因,可能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程度不夠,或者說不認同。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就要做好關於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工作。可以利用電視台,絡,牆報,板報,宣傳欄等等進行宣傳。要宣傳的第一個對象就是學生。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心理教育,通過班會課和班級日常管理進行滲透教育;通過各學科教學進行滲透教育,特別是在思品課上,對學生的認知,情緒,意志,行為等進行引導,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形成自尊、自愛、自信,自強等優秀的心理品質。另外,組織一些心理健康活動,以活動代替空洞的說教,在活動中感受和體驗,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性情,
發展身心。其次,要與家長經常溝通,向其宣傳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導家長了解和掌握心理教育的方法,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質的養成,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環境。引導家長對心理健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能主動積極地去學習相關知識,如果家長得到提高,在家
也可以教育孩子,還可以向自己的家人,親屬,朋友宣傳,這樣長此以往慢慢普及,整個社會就形成了一種學習心理健康的熱潮,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強烈的的認同感,整個社會就和諧了。得到了學生認同,學生就會積極的參與;得到家長社會認同,就會得到積極配合與大力的支持,落實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就會順風順水。
四、建立心理咨詢室。
根據國務院和教育部的相關文件精神,並結合本校開展心理教育工作的實際需要和小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建立學校心理咨詢室,並設立至少一名心理咨詢師。學校內大多數學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問題,例如人際關系問題、情緒起伏問題、學業問題、情感問題等,通過咨
詢,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並預防問題的發生,防患於未然。學生在出現問題前都會有明顯的心理信號,及時對有問題的學生加以心理干預。學校教師也可以根據自身需要進行咨詢,消除不健康的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