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的義務教育是幾年
英國義務教育共11年。
5-11歲的小學教育,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英國的中學不分初中高中,從中一(Form 1)到中2(Form 2)共2年的時間。英國政府方面為了提高學生們的飯菜質量,決定將烹飪課程從2015年起增加到4歲至5歲兒童的必修課程中。以達到從小控制學生的飲食進而控制英國的肥胖率。
英國教育總體來說分為三個階段: 義務教育(Compulsory Ecation),延續教育(Further Ecation)和高等教育(Higher Ecation)。
中英教育制度的差別使得兩國的學生在年齡和學業程度上無法一一對應,因此中國的學生在考慮赴英留學的時候,必須要充分了解兩種教育制度的區別,准確判定自己目前的受教育水平處於英國教育體系的哪一個位置。才能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課程和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
延續教育是英國教育體系中最有特色也最精彩的部分,它是繼小學(Primary)中學(Secondary)教育之後的「第三級教育」(Tertiary)。為進入高等教育或者就業打下基礎。也是中國的高中學生留學英國的關鍵階段。一般來說接受延續教育的學生介於8和9年級之間。
B. 簡述英國的教育制度
英國的教育制度:
第一階段:幼兒園教育(3-5歲)
第二階段:小學教育(5-11歲)
第三階段:中學教育(12-16歲)
5歲-16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必須入學,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書籍和必要的供應。
第四階段:延續教育(16-18歲)
延續教育分為兩種體系:學業路線和職業路線。學業路線著重於培養學術研究方面的人才,而職業路線則結合社會各層面的職業需要,培養在各種行業中具有專門技能和知識的人才。
第五階段:本科教育(19-21歲)
本科課程一般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英國大學十分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所以學生在本科課程最後一年,通常需要獨立完成一項研究工作,並撰寫論文,學校以此決定所授予學位的級別。
第六階段:研究生教育(22歲以後)
授課式碩士學位:以教學為主,多為實用性專業,一般分為三個學期。第一、二學期以授課為主,第三學期撰寫學位論文。
研究式碩士學位:以做研究為主,學校將指派一名導師監督研究工作,導師僅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大部分時間是學生自己進行創新性研究,最後完成一篇3~5萬字的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一般需要經過3年的課程學習和研究,並提交學位論文,有時也要書面考試。
(2)英國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擴展閱讀
依據地區的不同,英國教育可以劃分為:英格蘭教育、威爾士教育、蘇格蘭教育、北愛爾蘭教育。
英國教育是權力下放的,在聯合王國各個組成國家中,教育系統各不相同,也由不同政府監管:英國政府負責英格蘭地區的教育,威爾士政府負責威爾士地區的教育,蘇格蘭政府負責蘇格蘭地區的教育,北愛爾蘭行政局負責北愛爾蘭地區的教育。
18世紀60年代, 英國開始工業革命,要求廣大勞動群眾子女接受一定的教育與訓練,成為合格的勞動力,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1839年,政府成立樞密院教育委員會,此為第一個監督和管理教育的國家機構。教育撥款法的通過及中央教育機構的建立是英國教育由教會控制向國家化方向發展的轉折點,亦是國家干預公共教育事業的開始。
1870年,教育署長福斯特提出初等教育法案,奠定了整個教育制度的基礎。
1902年,議會通過首相巴爾福提出的教育法案,建立公立中等教育制度,但並未建立一套完全相互銜接的公共教育制度。
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議會上提出教育法案(稱《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教育法》),確立了從初等、中等直到繼續教育的公共教育體系,對中央和地方教育行政體制進行重大改革,為當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奠定基礎,但並未完全改變歷史遺留的雙軌制,公學未被納入國民教育體系。
自實施《1944年教育法》至20世紀80年代初的40年間,教育有很大變化。1981年開始實行「公助學額計劃」,為公立學校學生轉讀獨立學校提供機會。進入20世紀80年代,尤其是《1988年教育改革法》頒布後,教育又進行了改革。
C. 英國教育體系分為三大部分:小學(5歲到11歲)、中學(11歲到18歲)和高等教育。在英國,16歲的學生需要參加普
18孩子怎麼教育
D. 英國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要讀幾年
英國的小學要讀6年,初中要讀5年、高中要讀2年,大學要讀3年-4年。
1、第一階段
3歲到5歲的幼兒園教育;
2、第二階段
5-11歲的小學教育;
3、第三階段
11歲-16歲的中學教育;
4、第四階段
16歲-18歲是中學高級班或大學預備班。
完成預科的學生主要參加普通教育高級考試(general certificate of ecation,advanced level,簡稱GCE-A level),
而職業技校的學生除了要參加GCE-A level考試外,還要參加普通國家職業資格考試(General National Vocational Qualification,簡稱GNVQ)。
5、第五階段
大學教育。一般從18歲開始,讀本科需要3年-4年(醫科為5年),可取得學士學位。碩士通常為1年-2年,博士為3年-5年。
(4)英國小學初中高中教育擴展閱讀
英國有組織的教育是和基督教的傳人同時開始的。基督教的兩支即凱爾特教會和羅馬教會從南北兩方傳入英國。公元 563年,凱爾特教會的教士科倫巴從愛爾蘭到蘇格蘭,在艾歐納建立寺院,傳播基督教。其後逐步南移到英格蘭,寺院既訓練新皈依的教徒,也進行普通教育。
公元597年,聖奧古斯丁從歐洲大陸到英格蘭南部的肯特,在坎特伯雷建立大教堂,教育新皈依的教徒並培訓牧師。宗教和教育都是教會的工作,不可分割。基督教的這兩個教派最後同化於羅馬教派。從公元6世紀到宗教改革的1000年間,教會壟斷了英國教育。
除學徒訓練和貴族教育以外,一切有組織的教育都由教會提供。任命教師、校長都要由主教本人或他指定的代理人批准。
E. 英國和美國小學生升初中的時候,中學是怎麼劃分的呢
一、家長及其學生為什麼要擇校?
中國的父母是一不經意就當上了的,沒有經過崗前培訓就匆匆上崗,對子女的教育只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可憐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一代更比一代強
教育的投資是最大的投資, 教育改變命運, 知識成就人生
起點決定高度,要讓小孩搶佔先機, 贏在起跑線
如果我還給孩子一個童年,那麼,我將欠他一個成年
關注小孩的成長\未來與發展
擇校自由是學生家長及其學生法定的(應然)的權利
二、初中階段在人生的旅程中為何如此重要?
心理、生理發育高峰期(青春期),情緒變化無常
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易受外界的干擾與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先成人再成才
從學業的角度,初中階段是學科知識打基礎的關鍵時期
反對環境決定論,反對學校決定論,但就讀好初中(優質學位)就意味著有可能考上好高中,考上好高中就意味著有可能考上好大學,考上好大學就意味著有可能找到好工作,好工作就有美好的前程
三、人生設計在童年的理念及其實踐
童年,當很多孩子都沉迷在童話的天地里時,卻有一個孩子在為不久的「成功」人生開始奮鬥了。她就是高倩,在父親的人生設計下,從5歲開始,立志「我要上哈佛,我要做律師。」
她在哈佛大學畢業的同年,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法學博士,不到25歲就獲得博士學位,並進入了美國頂尖的律師事務所工作。
四、冷眼觀潮: 國外擇校面面觀
緣起:最早提出」學校選擇的自由」這一思想的是美國經濟學家彌爾頓·弗里德曼(M.Friedman)
擇校在美國:學區層次的學區內選擇\跨區選擇; 學校層次的特許學校\磁石學校
擇校在日本:東京都品川區內擇校的個案,安倍內閣准備實施」教育券」計劃
擇校在英國: 英國的家長也擇校,為了讓孩子申請到好學校,不惜使出渾身解數,填寫假地址、到學校附近租房子、夫妻分居、為學校捐款捐物,更有甚者,為讓孩子進入優質的教會學校而改變宗教信仰
擇校在中國: 京\滬\穗有關擇校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50%以上家長贊成擇校,目前是愈演愈烈
五、「砸鍋賣鐵也要為兒子擇校」的真實故事
六、08年廣州市十四所名校的民校聯合招生簡要回顧
聯合招生的民校分別為:廣雅實驗學校、南海執信中學、番禺執信中學、珠江中學、二中應元學校、育才實驗學校、華師附屬新世界學校、省實附屬天河學校、真光實驗學校、廣大附屬中學實驗學校、一中實驗學校、四中聚賢中學
考試科目為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總分200分,主要考查小學基礎知識以及綜合素質。試卷由參加聯合招生的民校共同委託有關機構的人員命題
招生錄取:各學校按照學校招生的計劃和學生事先所填報的志願,按考試的總分從高分往下錄取,適當參考小學各類獲獎及其「三好學生」等,額滿為止
贊助費大體相同,但也因校而異,一般在 每年1萬2到1萬8不等
七、 北京: 小學升初中擇校更瘋狂
所有在北京經歷過"小升初"的家長都明白,只有實在沒辦法了,才能寄希望於電腦派位。今年女兒就要進初中的何曉娟,聽一位朋友說,她兒子"小升初"時,班裡沒有擇校而等著電腦派位的,不超過10人。
八、中國的國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法律規定:第二十二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門應當促進學校均衡發展,縮小學校之間辦學條件的差距,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和非重點學校。學校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
引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
客觀現實:重點中學仍然設重點班、特色班;名校依然繼續辦民校
九、評價一所學校是否是好學校,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明確的教育理念。一所好學校應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
擁有一位有思想、善經營、懂管理、會科研的「職業」校長。一個好校長應具備面向市場經濟需求的教育經營能力,因環境變化實施動態調控的教育管理能力和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教育科研能力
擁有一支「不當教書匠,要做教育家」的研究性教師隊伍。一所好學校應建設一支高素質、有特長,結構合理,具有現代教育理念和能力,掌握現代教育手段,有高度凝聚力的研究型教師隊伍
具有鮮明的辦學特色。一所好學校應是一所特色學校。特色學校能出色地完成學校教育任務,而又在整體上具有獨特、穩定、優質的個性風貌
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的發展機會與展示個性特長的舞台。一所好學校教育的目的是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培養學生「會做人、會求知、會創造、會健體、會審美、會生活」
開展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的教學革新。一所好學校必定是一所教學質量高的學校。對於不同層次的學校應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我們既要看學生的「出口」,又要看學生的「進口」,更重要的是要看學生的進步與今後的發展。
十、貨比三家,擇校時的主要看點有哪些?
名優校長(一位好校長就會有一所好學校)
優質學校(品牌)
師資隊伍、名優教師
文化品味(校園文化)
教學質量高(高升學率)
有特色、「三風」好
教學設施、設備(硬體不軟,軟體更硬)
膳食、住宿條件
交通便利
十一、關於考試內容以及如何備考
考什麼科目: 因地\因校而異,以考數學、英語居多或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
考試的內容: 主要以小學六年級所學內容為主,主要考查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情況,因是選拔性考試有的學校會考查一點學生的奧數知識內容
考試的難度、信度、區分度
關於如何備考: 扎實學好小學階段的內容,適當增加一點奧數、奧英方面的知識;進行一定的適應性考試輔導與訓練
十二、過來人支招:待到山花爛漫時,他在叢中笑——孩子小學升初中有感!
在經歷數月的奔波後,我現在的心情格外平靜,特別是在昨天,當我把西城一所重點中學的初錄通知書送到學校老師手裡的那一刻,我的心終於徹底踏實下來,望著兒子燦爛、陽光的笑臉,我感到無比的幸福。
還是在兒子上五年級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小學升初中的各種招生政策和信息,初步選定了幾所目標中學,在了解這些學校的報名條件後,結合兒子的實際情況,重點強化了奧數的學習。在這里我要感謝奧數網的老師們,正是在奧數網的學習培養了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並逐漸樹立了自信心,孩子從基礎班開始一步一個台階地往前走,最後在精英班以出色的成績完成學業。
從三月份開始,我密切關注目標中學的招生信息,及時遞交有關材料,四月下旬和五月初陸續參加了兩所重點中學的考試,均被實驗班錄取,我清楚地記得當孩子得知消息時的興奮與喜悅,爸爸也激動得擊掌慶祝。
但接下來我們又開始犯愁:由於需要馬上簽約,我們必須二選一。 最初孩子和我們的意見不一致,於是我們一家三口反復討論,多方徵求意見,綜合考慮各種因素,最後終於達成共識。一旦目標確定了,我們都感到輕鬆了,家長不用再為今後的擇校患得患失,孩子可以一門心思地准備小學畢業考試和各種畢業活動。
雖然後來又陸續接到其它重點中學的測試通知,但我們都放棄了。
現在,孩子在學校快樂地享受著小學階段的最後時光,由於沒有了升學壓力,孩子的狀態非常好,各科學習又有了進步;而我們作為父母的,則在幸福地籌備著歐洲旅遊之行,兌現曾經對兒子的承諾:只要考上理想的重點中學,就獎勵他去歐洲旅遊觀光,在感受異國文化氛圍和現代文明的同時開拓視野、豐富閱歷。
想想幾個月來我們和孩子一起經歷的無數的讓人難以忘懷的日子,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孩子優秀、學習出色是硬道理。不管各區、各校招生政策如何變化,只要孩子發展全面、基礎扎實、成績突出,最好在某學科如數學或英語方面有明顯的優勢,家長肯定不用擔心孩子沒有好中學上。
不要讓孩子高度緊張,這種狀態不利於孩子在各種測試或面試中正常還有,在這個階段要注意給孩子減壓,主要是心理方面,因為孩子雖小,但深知升學考試的份量,心理負擔很重、精神發揮,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多鼓勵、多打氣,讓孩子有信心,即便一次沒考好,也不要埋怨或發火數落孩子,讓孩子盡快忘掉失敗的陰影,全身心准備下一場考試。
最後祝願所有面臨小升初的孩子們都能如願進入自己理想的中學,雖然這個過程很熬人、很痛苦,但只要最終能笑起來,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陪伴著孩子共同走過這段在孩子人生旅途中不尋常的歷程
F. 英國人的小學中學大學一般各上幾年
在英國,小學稱為Year1-Year6,接著是Year7-Year11,其中Year10和11被稱作GCSE,之後,Year12和Year13是A-level課程,也是大學前最後的高中階段。
學生入讀A-level的標准年齡是16歲,18歲及以上的學生理論上學校是不接收讀A-level的。
G. 英國的公立中小學校教育是免費的
英國義務教育是5到16歲,據說有新法律出台是截止到18歲。英國學校分公立和私立。公立學校是免學費的,但生活費、書費自理。5到7歲上幼兒園,7到11歲上小學,11到16歲上中學,畢業後可以找工作了;但成績好的選擇繼續讀兩年,然後參加A-Level GCE考試,類似於國內的高考。成績出來後讀大學。而私立學校學費昂貴,一般家庭是支付不起的,只有名望貴族的孩子進入私立學校,私立中學代表有伊頓、哈羅、拉格比等,上到18歲畢業後大都被推薦進入劍橋、牛津。
美國、法國義務教育制度和英國類似,基本都是到16歲。
還有像澳大利亞、紐西蘭都是義務教育
而海外學生不享受這些教育特權,如果戶口在中國,家裡很有錢的話可以帶孩子讀私立學校,教育質量相當高。
H. 英國的公立中小學校教育是免費的,這句話對嗎
我幫你找了下, 好象沒有專門提到你說的問題.不過根據移民局網站,只要你在英國合法居住即使不是永久居民, 英國政府就有權保證你孩子的教育.公立學校都是免費的,對你的情況也應該一樣.你可以到這個移民網站看看:
http://www.aboutimmigration.co.uk/ecation-for-uk-residents.html
不過一般都是家境很貧窮的孩子才被送到公立學校就讀,教學質量不保證,學生行為習慣也不好.建議經濟允許, 還是盡量讓孩子上那兒的私立學校.教育環境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法國不了解.希望有幫助.
I. 誰"英國中學教育"是怎樣的
英國中學教育新五年走向
一、發展專門特色中學
居於改革中心的是發展獨立的專門特色中學來代替傳統的綜合中學,這在整個英國的教育系統內是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舉措。
專門特色中學是英國近年來為推行教改、積極提升中等教育水準而特別發展的一種特殊中學類型,它的目的是要幫助各個公立中學與民間企業的贊助者合作,並在政府額外經費的支持下,通過學校自行規劃選擇的專門特色科目來建立自己的特色,並達到提升水準的目標。專門特色中學既要專注發展其所選定的科目,同時也要符合國家規定課程的要求標准,達到寬廣而均衡的全人教育目標。而原來的大多數綜合中學因學生入學不作篩選,欠缺特色,造成學生程度低落或參差不齊,於是,英國政府便鼓勵每所綜合中學自行規劃所要發展的特色,向政府提出申請轉型為專門特色中學。最先列為發展的重點有四科:科技、現代外語、體育與藝術等,到2003年8月已發展出十項重點科目可供選擇:科技、外語、體育、藝術、商業與企業、工程、科學、數學與計算機、人文和音樂。
其實早在1994年,英國保守黨執政時就開始設置專門特色中學,以發展某一學科專長為其特色。1997年工黨執政之初,這類學校只有181所,但由於工黨刻意擴增,到2000年,這類學校有446所,到2001年9月,全英國有685所這樣的學校,目前已有1686所指定的專門學校,其中有:1445所學校在2004年9月之前開始運作,還有241所從2004年9月開始運作。這意味著現在英國有54%的中學已經成為專門特色中學。
根據教育標准局的調查,綜合中學在轉型為專門特色中學之後,學生各項會考成績已有顯著提升,因此,政府打算逐漸將所有公立的綜合中學都給予輔導轉型,以提升學生的程度。
新的獨立的專門特色中學制度將得到地方教育局的支持,地方教育局代表父母和學生的利益,充當所在地區教育的戰略領導。
二、給中學更多的自主權
在2004年7月的《為兒童和學習者的五年戰略》中,政府明確表示,英國將不會創造新的學校類別,而是傾向於給專門特色中學系統內的所有學校更多的自主權。但是,也永遠不會再回到以選擇少數、拒絕大多數為基礎的制度中去,也不會放棄對辦學失敗學校的干涉,不會取消改進學校的理想目標。因為英國1944年法案雖然將義務教育年限從9年(5~14歲)延長到10年(5~15歲),並引入免費中等教育,為後來中等教育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作用,但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第一,模式單一,就像戰後提供住房一樣,英國政府尋求把社會服務和教育的提供建立在同一基礎上,集中於為所有人提供基本的和標準的產品;第二,衛生(健康)、學校和社會服務之間的行政管理區分從一開始就比較明顯,每一項都發展了各自不同的制度和機構體制;第三,教育決策基本上是從精英主義立場出發,不僅英國的文法學校制度證實了這一點,英國年輕人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能進入大學也證實了這一點。為糾正上述弊端,英國政府明確,獨立自主須在一個公平入學、負完全責任和促進改革的強有力的夥伴關系框架之內落實。為此,英國政府將推出關鍵的八項改革舉措:
從2006年起,保證每個學校3年的預算制度與學生人數相適應,保證每所學校最低的生均增長。這一專用的學校預算將通過國家政府來保證,通過地方當局來交付,這將給校長和學校管理者空前的財政保障和信心,使其有能力作出未來計劃。
普遍建立專門特色中學,並進一步提升其質量。每一所學校建立一個課程優秀中心,保證學校能夠成為一所專門特色中學;
已成為專門特色中學的則確立下一個專攻方向,進一步發展其使命。高績效的專門特色中學將有機會成為培訓學校或合作關系的領頭雁;那些沒有中六年級的學校將有發展中六年級的新機會。(註:英國現行義務教育共11年,前6年即5~11歲為小學,後5年即11~16歲為中學。十一年級中學畢業,學生完成義務教育。在中學畢業到進入大學之間,亦即16~18歲兩年的階段,稱為「擴充教育」,因為延續了中五之後的教育,故稱「中六」,在此期間要修習兩年的課程。)
讓所有的中學擁有自己的土地和建築物、管理自己的資產、僱用自己的職員、改進其管理機構和同外界贊助者建立合作關系的自由。目前三分之一的學校享有這方面的部分權利或多半的權利。將來,除了那些辦學失敗的學校,所有的學校將通過其主管團體的簡單投票,在經過短時期的咨詢階段後,有權享有所有這些權利j當然,必須嚴格遵守公平入學這一國家要求,政府不允許學校根據能力挑選學生,因為它否認了父母選擇的權利。
受公眾歡迎的學校將有更多的學生名額。所有成功的和受歡迎的學校都可以提議擴招,政府也引入一專項資本基金來鼓勵這種做法(除了個別例外)。對新學校來說,將面臨更多的競爭,因為英國政府允許父母團體和其他人能夠開辦學校,這將有利於成功的學校建設和管理新的學校與聯盟。
政府與學校建立新的關系,減少繁文縟節。旨在處理失敗問題的檢查、問責和干預是學校興旺發達、獨立自主的根本,而追求高質量也意味著最低程度的官僚習氣。為此,政府將把現存學校的檢查負擔減少一半,又不放棄學校必須不斷改進的希望,政府將用由一名「學校改進合作者」進行的單獨的年度評價來代替現存的地方教育局的「聯系顧問」的制度。在辦學失敗的情況下,干預是必要的。高績效的學校每3年才會有一次正式評估。
建立200個學校和更多的新學校。到2010年,政府將給存在不合格中學的地區提供200個獨立管理的城市學校,其中有些將代替表現欠佳的學校,另一些則是全新的,特別是在像倫敦這樣要求增加新學校的地方。到2010年,在倫敦大約會有60所新學校。
刷新或重建每所中學,使之在以後10年到15年內達到現代標准。通過《建設未來的學校》的計劃,學校在資本預算方面增加7倍,給每所學校提供成功所需的建築、設施和信息技術。同時推動每個地方的改革,包括擴張受歡迎的學校、關閉失敗學校、建設新校和中六年級。
建立夥伴關系。夥伴關系將使學校聯合起來提高標准,通過合作承擔起更廣泛的責任,諸如特殊教育的需要。
三、提升質量增加選擇
1.促進個性化的教學。
除了有能力上獨立的專門特色中學外,還要確保每個學生在其學校內能得到促使他們成功所需的個性化教學。
具體措施有:以個別學生的真實知識為基礎的優質教學,幫助所有學生實現其潛能;提供廣泛而豐富的、具有更多選擇性的課程,包括較廣泛的課外活動機會——比如更高水平的體育運動、俱樂部、社團和寄宿活動等等;創造性地使用主要的尖端技術,讓每個學生和教師能使用教學藝術設施;良好的紀律,讓領導有權處理製造麻煩者,有責任維護傳統的尊重和權威的價值觀;每所學校都要營造按規定到校的文化氛圍,支持學習,同時也減少犯罪和反社會行為;學校是社區的心臟,學校要同父母密切合作以支持兒童發展。
2.針對14歲這一關鍵時期的發展策略。
為了適應經濟和社會的需要,有效提升教育水準,英國教育與技能部認為14~19歲是人生觀及知識、技能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教育必須予以高度重視並進行相應改革。《14~19:機會和卓越》就是為14~19歲階段的教育和訓練提出的廣泛的計劃。中期改革將包括改革14~16歲課程,包括為年輕人提供較少的必修科目,讓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去參與能滿足他們需要和志向的個性化課程。
今後5年的策略包括:
在學習的場合和內容方面提供更廣泛的選擇,每門科目都達到高標准,在需要的地方建立新的中六年級和中六學院;為最能乾的學生開設符合要求的課程,無論他們是參加學術課程、職業選擇,還是在14歲開始年輕學徒的學習;在學校和僱主之間建立更密切的聯系,這樣職業學習就能同工作世界相聯系;為年輕人提供高質量的建議與指導以幫助他們作出良好的決定,即使學生在校外有很多的事情可做,有眾多的場所去光顧;對離開照護的未成年人給予額外的支持。「受照護孩子」,是指在兒童養育院、孤兒院或其他公共機構需要特別關心的兒童。在英國,那些達到16歲或超過16歲就停止被照護的年輕人,即為離開照護者。據調查,離開照護者在野宿者、罪犯、逃跑者中的比例很高。2002年,59%的受照護孩子在16歲或更大一些年齡離開照護而沒有取得相應的教育資格。然而,教育是決定這些年輕人以後生活成功的關鍵,所以英國政府提出要為受照護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J. 英國小學,中學,高中各幾年
英國與2009年前應該是一樣的。
在香港,小學:6年
中學:5年
大學預科:2年 (在香港稱中6、中7)
中7畢業後才可以申請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