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請問完全中學圖書達到生均多少冊書才會達標呢
1、根據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校圖書館規程,生均圖書最低是小學I類30冊,回II類15冊;I類初中答40冊,II類25冊;完全中學I類45冊,II類30冊;高中I類50冊,II類35冊。
2、完全中學(highschool[英])既有初級中學的學段,又有高級中學學段的學校,是一種學校制度。 初中屬於9年義務教育階段,而高中不屬於義務教育,在學校的設置中,已經有許多完全中學脫鉤為兩所學校。 完全中學在教育中的地位是連貫的,承上啟下,對中學生的培養可保持連續一致的目標和風格,對減輕中學生中考入學的壓力有益。在一定程度上可更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和教學設施,校內教師在同一單位工作交流也使得教學更符合學科體系架構。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一所校園內生活學習,加強了不同學齡學生之間的交流,更有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對管理工作要求更細致,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裨益。
B.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標準是什麼
均衡的標准,個人認為應該包括:城鄉差別、地域差別縮小;取消重點與普通學校的區分;師資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學生均可就近入學;等等,應該是全方位、多層面的均衡發展,學校、教師、學生都能均衡發展。
C. 初中生均圖書借閱標准多少達標
1、根據2003年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校圖書館規程,生均圖書最低是小學I類30冊,II類15冊;I類初中40冊,II類25冊;完全中學I類45冊,II類30冊;高中I類50冊,II類35冊。
D. 中小學圖書館配的配備標準是什麼
圖書館配書的標准就是書要符合學生們的要求,然後圖書質量要好,圖書館配商也要有一定的館配經驗才可以。建議找甲虎。
E. 中小學圖書館配備標准都有哪些
甲虎圖書批發認為圖書館是中小學校的書刊資料信息中心,是為學校教育、教學和教育科學研究服務的機構。為加強中小學圖書室規范化、科學化、現代化建設,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為引導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條件裝備水平,以適應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需要,學校圖書館的建設可按以下標准實施。
一、圖書館藏書刊量
生均圖書擁有量
生均圖書年遞增量
文藝類圖書占總藏書量
報刊種類
工具參考書種類高中
≥50冊
≥2冊/人
≤30%
≥250
≥350初中
≥35冊
≥2冊/人
≤35%
≥120
≥200小學
≥30冊
≥1冊/人
≤50%
≥100
≥150二、圖書館建設要求館舍使用面積包括藏書室、采編室、辦公室和學生閱覽室、教師資料室等。高(完)中應設報告廳或多功能廳,有條件的學校應設電子閱覽室。學生閱覽室座位佔地不得少於1.5平米/個。教師閱覽室座位佔地不得少於2.1平米/個。農村初中館舍面積不得少於300平米,城鎮初中館舍面積不得少於400平米。
三、人員的配備
高中圖書館應配備具有中級及其以上職稱(或大專及其以上學歷)的負責人和具有高中及其以上學歷的,經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員。初中圖書管理人員中至少有1人具有中級及其以上職稱(或大專及其以上學歷),其餘人員均經過專業培訓;小學圖書館配備經過專業培訓的管理人員。圖書館管理人員應熱愛本職工作,熟悉圖書館業務,並做到相對穩定。四、配套設施:高中、初中:1.配有辦公課桌椅、出納台、目錄櫃等。2.配有書櫃、書架、陳列櫃、閱覽課桌椅、報刊架等。3.配有防火、防盜、防潮、防霉、防塵、防蛀等設備。4.配有裝訂、計算機、視聽、復印及復制等設備。5.照明設施齊全,採光良好。小
學:1.配有辦公課桌椅、出納台、目錄櫃、書櫃、書架、閱覽課桌椅、報刊架等。2.配有防火、防盜、防潮、防霉、防塵、防蛀等設備。3.配有裝訂、復制等設備。4.照明設施齊全,採光良好。
F. 教育部新課標要求小學,初中閱讀量各是多少字
小學為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100萬字;初中為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
初中要求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彙、語法知識,用來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能利用圖書館、網路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幫助閱讀。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背誦優秀詩文80篇(段)。
(6)均衡教育中小學圖書標准擴展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相關要求規定:
1、教師應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注重聽說讀寫之間的有機聯系,加強教學內容的整合,統籌安排教學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重視學生讀書、寫作、口語交際、搜集處理信息等語文實踐,提倡多讀多寫,改變機械、粗糙、繁瑣的作業方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學會學習。
3、善於通過專題學習等方式,溝通課堂內外,溝通聽說讀寫,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G. 教育均衡發展兩個門檻達標的最低比例要求是什麼
近期,教育部印發了《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以下簡稱《督導評估暫行辦法》)的通知。近日,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教育部督導辦負責人。
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和標準是什麼?
答: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主要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門檻、兩項內容、一個參考。
一個門檻,即基本辦學標准評估。要求在對一個縣進行評估認定前,要對其所轄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是否達到本省基本辦學標准進行評估。達到這一條件的縣,才有資格接受均衡督導評估認定。
兩項內容,這是均衡督導評估認定的核心內容,包括對縣域義務教育校際間差距的評估和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兩個方面。
校際間差距評估是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來分別計算小學、初中綜合差異系數。達到基本均衡評估的標准為:小學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65,初中綜合差異系數不高於0.55。
對縣級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的評估主要是通過入學機會、保障機制、教師隊伍、質量與管理四個方面的17項指標來進行,每個指標賦一定分值,總分為100分;達到85分以上的縣方可視為達到此項評估的要求。考慮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級在制定實施辦法時,可適當增加對縣級政府工作評估指標。
一個參考,是指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狀況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一個縣是否實現基本均衡的重要參考依據。
問:怎樣開展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
答: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程序,主要採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即縣級自評、地市復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確定這個程序,主要基於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充分體現督促各級地方政府在推進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中履行職責,特別是在縣級自評環節中,可以更好地實現「以評促建」的原則。二是逐級督導評估,做到層層把關,以保證質量。三是體現國家意志,以省為主實施,國家規定督導評估的基本內容、基本標准和工作程序,省級組織評估,國家最終審核認定。從2012年起,教育部將開展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的評估認定工作,並適時公布名單。同時,為保證督導評估工作的公開、公平、公正,《督導評估暫行辦法》還規定,省級教育督導部門對轄區內申請評估驗收的縣進行督導評估前,要向社會公告,並將評估結果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
問: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有哪些特點?
答:這次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體系,與以往督導評估體系相比,有三個特點,也是三個創新:
一是更加強調科學性。均衡督導評估中校際間差距的評估是以學校為單位採集數據,並作為評估依據。同時,為了真正起到推進均衡配置義務教育學校資源的作用,在計算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間差距狀況時,運用了統計學中常用的差異系數的計算方法,評估認定主要依據相關指標的計算結果。最終用數據說話,以科學的方法進行評估,從而保證督導評估的客觀性、嚴肅性。
二是更加強調開放性。鑒於各地經濟和教育發展背景不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策略不同,這次的均衡督導評估體系在指標和標准兩個方面,作了更加開放性的設計。在指標方面,既規定了國家的統一指標,又給地方留出空間,地方可以結合實際,適量增加指標;在標准方面,國家提出了面向全國范圍的最低標准,同時也允許地方根據實際,確定更高的評估標准。
三是體現公眾參與性。這次督導評估體系最大的創新就是體現公眾的參與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僅是國家教育發展的戰略性任務,也是受到全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教育督導始終強調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原則,此次制定的均衡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將公眾的滿意度作為評估認定的重要參考,意在引入公眾參與機制,使得評估的結果能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同時,也使廣大群眾參與進來,更加了解身邊的每一所學校,以逐步緩解擇校的矛盾。《督導評估暫行辦法》中明確規定,公眾滿意度調查由省級督導評估組組織開展,也可由省級教育督導機構委託政府統計部門、科研單位、專業調查機構等進行。調查對象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以學生家長為主。調查方式通過問卷、實地走訪等方式進行。
評估內容和評估標准
第四條 縣域內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評估指標
對義務教育校際間均衡狀況的評估,重點評估縣級政府均衡配置教育資源情況。以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每百名學生擁有計算機台數、生均圖書冊數、師生比、生均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生均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數8項指標,分別計算小學、初中差異系數,評估縣域內小學、初中校際間均衡狀況。
第五條 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指標及要求
(一)入學機會
1. 將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納入當地教育發展規劃,納入財政保障體系。
2. 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面廣泛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體系。
3. 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不低於80%。
4. 優質普通高中招生名額分配到縣域內初中的比例逐步提高。
(二)保障機制
1. 建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監督和問責制。
2. 義務教育經費在財政預算中單列,近三年教育經費做到「三個增長」。
3. 推進學校標准化建設,制定並有效實施了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財政性教育經費向薄弱學校傾斜。
4. 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資金用於義務教育的比例達到省級規定要求。
(三)教師隊伍
1. 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績效工資制度。
2. 義務教育學校學科教師配備合理,生師比達到省定編制標准。
3. 建立並有效實施了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定期交流制度。
4. 落實教師培訓經費,加強教師培訓。
(四)質量與管理
1. 按照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開齊開足課程。
2. 小學、初中鞏固率達到省級規定標准。
3. 小學、初中學生體質健康及格率達到省級規定標准。
4. 義務教育階段不存在重點學校和重點班,公辦義務教育擇校現象得到基本遏制。
5. 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得到有效減輕。
對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總分為100分。
第六條 公眾對本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滿意度調查
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縣域內學校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縣域內校際間教師隊伍的差距、縣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以及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調查的對象應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以上參與調查的主體中,應以學生家長為主,各類調查主體的比例以及選取方式,由省(區、市)確定。
第七條 縣級人民政府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評估得分在85分以上、小學和初中的差異系數分別小於或等於0.65和0.55的縣,方可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評估認定。同時參考公眾滿意度調查結果。
本辦法確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標準是最低標准。各地在制定本省(區、市)評估標准時,可結合實際,對本辦法的評估標准進行調整,但不得低於本辦法標准。
H. 什麼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包括哪些內容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指: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內容包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均衡合理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強化以縣為主管理,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制。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背景是:自從1986年公布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提出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制度,2011年所有省(區、市)通過了國家「普九」驗收,我國用25年全面普及了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從根本上解決了適齡兒童少年「有學上」問題,為提高全體國民素質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高質量教育需求與供給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准化建設,均衡合理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加強省級政府統籌,強化以縣為主管理,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責任制。總體規劃,統籌城鄉,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切實縮小校際差距,加快縮小城鄉差距,努力縮小區域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
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准,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准,消除「大班額」現象。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到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
I.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指標標準是什麼
根據《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辦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各項指標標准如下:
第六條資源配置評估通過以下7項指標,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學校在教師、校舍、儀器設備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時評估這些指標的校際均衡情況。具體包括:
(一)每百名學生擁有高於規定學歷教師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
(二)每百名學生擁有縣級以上骨幹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1人以上。
(三)每百名學生擁有體育、藝術(美術、音樂)專任教師數:小學、初中均達到0.9人以上。
(四)生均教學及輔助用房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
(五)生均體育運動場館面積:小學、初中分別達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
(六)生均教學儀器設備值: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
(七)每百名學生擁有網路多媒體教室數:小學、初中分別達到2.3間以上、2.4間以上。
每所學校至少6項指標達到上述要求,余項不能低於要求的85%;所有指標校際差異系數,小學均小於或等於0.50,初中均小於或等於0.45。
第八條教育質量評估通過以下9項指標,重點評估縣域義務教育普及程度、學校管理水平、學生學業質量、綜合素質發展水平。具體包括:
(一)全縣初中3年鞏固率達到95%以上;
(二)全縣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到95%以上;
(三)所有學校制定章程,實現學校管理與教學信息化;
(四)全縣所有學校按照不低於學校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
(五)教師能熟練運用信息化手段組織教學,設施設備利用率達到較高水平;
(六)所有學校德育工作、校園文化建設水平達到良好以上;
(七)課程開齊開足,教學秩序規范,綜合實踐活動有效開展;
(八)無過重課業負擔;
(九)在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中,相關科目學生學業水平達到Ⅲ級以上,且校際差異率低於0.15。
以上9項指標均要達到要求。
擴展資料: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
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准,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准,消除「大班額」現象。率先在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縣域內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
到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65%;到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實現基本均衡的縣(市、區)比例達到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