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小學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的一項基本任務,它是直接關繫到我國未來一代建設者的精神面貌的大問題。國家教委制定的義務教育大綱中要求在小學課程中,把知識教學、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三者擺在同等地位。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和教師的課余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並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對如何改進小學思想品德教育提出了個人看法,以正社會風尚、民族品格。 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小學生 思想品德教育應該源於生活,並以生活為歸宿。兒童對世界的認識首先是從其面對的現實生活開始,他們通過對在生活中所面對的人與事的思考,形成好與壞、善與惡、是與非的認識與判斷,進而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自覺的道德行為。從某種意義上說,人們可以與社會生活隔離開來集中學習知識經驗,卻不能與社會生活相隔離去學習道德。道德是社會生活的規范和准則,真正的學習必須在社會生活中進行。因此,以生活為途徑,構建思想品德的大課堂,是深化思想品德教學改革的必然要求。我們要針對同學生活中接觸的各種事情隨時隨地進行教育,把思想道德教育滲透到小學生的言談舉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們從小就萌發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的情感,培養他們誠實、勇敢、好問、友愛、愛惜公物、不怕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品德、行為、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真正地為他們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有的同學有困難,有人主動幫助他,勞動時,有的同學不怕臟,不怕累,對待老師有禮貌等。教師和父母要善於抓住這些典型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好的典型,對那些搶別人東西,打架、罵人的同學隨時用建議的方式引導、教育,使他們知道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引導學生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他們的心靈,通過典型的日常小事,學生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同時思想品德教育又要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從他們的思想實際和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於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進一步增強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構建完整的德育體系,形成學校教育與社會家庭教育的合力。 學校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但家庭和社會對孩子思想品德形成有重要影響,因為德育的成果很大程度上要靠個體用自覺的實踐最終來落實和完成,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接觸的第一個環境,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位老師,也是他們終身的教授,《中國青年報》曾報道駱風先生提供的北大博士生家庭教育的分析專著,分析表明,這些博士生的父母學歷並不高,但是,雖然他們對子女的學業無法直接輔導,可是其人格因素尤其是誠實、進取、勤奮、吃苦耐勞等優良品質,深刻影響子女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及良好品德的形成,使子女終身受益。為此,我們是不是該認識到,家庭教育既是啟蒙教育,又是終身教育。所以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要相互協調一致,有目的、有計劃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修養,使祖國的新一代在良好的教育氛圍下茁壯成長。 三、從規范行為習慣做起,養成教育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個人在小學階段養成的習慣是非常穩固的,終生都能起作用。知識需要道德的引導,良好品格的養成對孩子一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作用。孔子說:「少年若天性,習慣如自然」。道德行為的形成是個復雜的過程,是多種因素和途徑協調作用的結果,尤其需要長期實踐訓練。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能夠長期對學生進行嚴格訓練,就會在孩子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條件反射,形成道德行為上的高層次定型,即反復的行為實踐會使學生形成一種行為定勢,凡是成熟的班主任都十分重視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一位有經驗的班主任深有感觸地談到他重視塑造學生行為習慣的做法與體會:他每接一個新班與別人與眾不同的是不特別鍾情於分數,也不忙於強化知識的傳授,而是把工作的重點放在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上,從要求學生坐姿與站姿開始,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他把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班主任工作的拳頭產品,很多學生從這項產品中終身受益。 四、以活動為載體,實施開放式思品教學,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 我們必須全面改革小學思品教學,構建開放式教學模式,以學生自主為前提,以活動為載體,實施教育性、探索性、創造性開放的教學形式,從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索,主動操作、自主活動,促進學生認知、情感、個性等全面和諧發展,把思品教學從基本封閉的狀態轉入較為開放的狀態。比如通過搞情境感受活動 游戲體驗活動、動手製作活動、模擬操作活動、行為操練活動、表演欣賞活動信息交流活動、自我展示活動、選擇辨析活動、談話辯論活動、觀看影視錄像活動、運籌對策活動等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變革知識客體的能力,聯系生活建立新型的生活觀的能力;發展學生自己的自立性、創造性,形成參與、合作、競爭意識,鍛煉應變能力;用活動促進學生獨立人格發展,強調和突出未來社會對人素質的綜合性、全體性要求;以生動活潑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多種教育渠道,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形成正確的價值選擇,為人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 總之小學思品教育要體現以兒童為本的教育思想。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同樣是一個宏大的世界,學生是這一世界的主體,教育的責任就是創造條件,為學生進行正確的選擇服務。使社會道德在他們身上迅速內化,使他們自身的道德行為能力得到提高。努力使每一個兒童都能在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習中發展潛力,健康成長。
B.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學習和教師的課余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並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由於小學階段的學生認識意識還比較模糊﹑不穩定,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幾個基本准則。 首先,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針對性。 所謂針對性,是指根據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及時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和糾正不正確的認識。如:五年級的××同學受手工商業意識的影響,認為成績只要及格,不用那麼刻苦,課外找點工作多賺點錢,這樣也會使父母感到滿意。了解到這一情況,在教育中我講事實﹑擺道理,使她懂得學生應該以學業為主,只求考個及格是不上進的表現,只有專心致志讀好書,才是正確的,至於寒暑假做手工積錢解決學費,也是可以的。在我的耐心教導下,終於擺正該生思想中讀書與賺錢的位置,也解決了這類學生的思想矛盾。有如,針對學生中存在不團結﹑相互妒忌﹑關系緊張的情況,我及時進行解決﹑引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徹底化解矛盾。體育課上,××和××兩位同學因玩羽毛球產生爭吵,相互貶辱,甚至動起手腳來。解決這類學生的矛盾,首先要針對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來龍去脈來教育他們。在這一點上,我列舉了村上曾經發生的一宗因學生矛盾而造成雙方家長動手打架的惡性事件來教育。通過事例引導他們吸取教訓,認識自己的過錯和魯莽。經過教育,他們都作了自我批評和檢討,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對方道歉的決心。他們的行動,同時也影響了其他不團結的同學,使這些同學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團結。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多樣化。 所謂多樣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 課堂講解——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根據教材,並聯系實際補充豐富德育資料向學生講授,著重抓住德育目的,講清人物實際,讓學生感受德育道理。 課堂討論——在講解和認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充分發揮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 專題班會——創設機會,讓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德育專題班會,使學生從活動中有所悟,有收獲。 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堅持示範性。 所謂示範性,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模範和表率。小學生有著模仿的習慣這一特點,相反地說,教師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如:教師道德修養中有「為人師表」的要求,然而,教師對學生提出了「講究衛生」﹑「愛護公物」﹑「講文明」等德育要求時,教師本身的品德將影響著學生,學生會產生比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要堅持示範性,不然對學生的教育便會削弱力量。 第四,加強學生教育工作,首先要優化思想品德課的教學。 所謂優化,是指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知行統一的教學目的。另外,課外要設計練習,留置作業。練習題要從實際出發,緊扣《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思想品德課的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讓學生進行行為訓練。學習一個品德形象,接受一個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樣的。如:《熱愛科學,勤奮學習》一課,我讓學生進行有關調查,了解校園里勤奮學習﹑在各次知識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教學《助人為樂》一課,我布置學生調查周圍「學生學賴寧」的好人好事。實踐證明,在調查了解的活動中,學生的思想會默默地受到周圍的先進人物事跡所感染﹑受到啟迪,其教師效果往往比說教好得多。另外,每一課上完以後,我都布置適當的作業,讓學生行為得到訓練,認識得到印證,並注意定時總結匯報,表揚鼓勵。《孝敬父母》一課,我要求學生人人做一些使父母滿意的事。結果,有的學生父母生病,他就前往求醫問葯,照料父親;有的學生母親工作忙,她就洗衣服﹑做飯。他們在校能夠做個好學生,在家能夠做個好孩子。
C. 談談如何讓學生喜歡道法課
1、游戲引導。我們可以用游戲,使我們的課堂更具吸引力,教師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實踐活動為平台,引導學生認識什麼是規則,認識到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並且盡自己的力量去維護規則的公正性,這樣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兒童法治意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有限的空間,享受無限的創意。
2、 課堂實踐。道德與法治源於生活,寓於生活,最終用於生活。人的道德意識形成的過程,是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脫離了具體的實踐活動,再精彩的講解也是生硬的灌輸,用生活中的類似小故事激發學生對安全問題的關注。
(3)小學道法教育擴展閱讀:
道法課的意義:
1、道德與法治學科思想能正確引導學生在活動中感悟,在交流中反思,在生活中提高,讓他們沉浸於道德與法治的氛圍中,讓道德與法治思想紮根於每個同學的心田。
2、讓小學生認識到在我們日常生活和成長過程中,法律有著重要的角色,它伴隨著人的一生,所有的人都離不開法律,法律法規都具有強制力,他的強制力來源於國家,是統治階級的意志體現,由專門的國家機關制訂,以憲法為根本大法。
3、道德與法治課根據社會與時代發展的需要和兒童身心認知的特點而設置,旨在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在充滿探究與創造樂趣的童年生活中,為學會生活、學會做人打下基礎。
D.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對小學生進行社會生活常識、政治法律常識、日常行為規范或社會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過程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小學品德與生活課的學習和教師的課余教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德育,並教育引導學生聯系實際,付諸行動,提高思想認識。由於小學階段的學生認識意識還比較模糊、不穩定,所以,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要充分考慮小學生的這一特點,把握幾個基本准則。
首先,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是指根據學生實際,有的放矢,及時幫助學生改掉不良習慣和糾正不正確的認識。如:針對學生中存在不團結、相互妒忌、關系緊張的情況,我及時進行解決、引導,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徹底化解矛盾。體育課上,××和××兩位同學因玩羽毛球產生爭吵,相互貶辱,甚至動起手腳來。解決這類學生的矛盾,首先要針對事情的嚴重程度和來龍去脈來教育他們。在這一點上,我列舉了學校曾經發生的一宗因學生矛盾而造成雙方家長動手打架的惡性事件來教育。通過事例引導他們吸取教訓,認識自己的過錯和魯莽。經過教育,他們都作了自我批評和檢討,表示改正和彼此要向對方道歉的決心。他們的行動,同時也影響了其他不團結的同學,使這些同學也深受感染,互相搞好團結。
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堅持多樣化。所謂多樣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樣:
課堂講解——教師在品德與生活課上根據教材,並聯系實際補充豐富德育資料向學生講授,著重抓住德育目的,講清人物實際,讓學生感受德育道理。
課堂討論——在講解和認知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充分發揮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
專題活動——創設機會,讓學生在品德與生活課上進行有意義的德育專題活動,使學生從活動中有所悟,有收獲。
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堅持示範性。所謂示範性,是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中,要身體力行,成為學生的模範和表率。小學生有著模仿的習慣這一特點,相反地說,教師的言行舉止將直接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模式。如:教師道德修養中有「為人師表」的要求,然而,教師對學生提出了「講究衛生」、「愛護公物」、「講文明」等德育要求時,教師本身的品德將影響著學生,學生會產生比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學生時,教師要堅持示範性,不然對學生的教育便會削弱力量。
第四,加強學生教育工作,首先要優化品德與生活課的教學。所謂優化,是指教師在品德與生活課上要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達到知行統一的教學目的。另外,課外要設計練習,留置作業。練習題要從實際出發,緊扣《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品德與生活課的作業,主要是讓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和讓學生進行行為訓練。學習一個品德形象,接受一個品德道理,其形式是多式多樣的。讓他們在校能夠做個好學生,在家能夠做個好孩子,在社會能夠做個好公民。
E. 如何看待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作者:唐銀帆
多年來都把語文數學看成所謂的主課,思想品德科學叫做副科。有句俗語還這樣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小學生只要語數好,能寫能算就行了,品德與社會課學不學沒關系。這種想法不但學校老師有,社會家長也常見。但從如今的校園投毒案件和馬加爵殺室友案件中給我們教育者一種啟示。一個人沒有知識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品德不好是危險品。可見,作為一個人,這三樣哪樣也不能缺,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行為。因為縱使一個人有淵博的知識、強壯的體魄,但如果德行敗壞,那他只會給國家社會帶來更大的危害。品德是一種潛藏於人的內心思想教育,他的目標是要規范人的行為舉止,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在社會生活中不斷地改造自己,品社科對小學生非常重要。
一、能培養個人能力
1.再認和再現能力。再認和再現能力是在品設課的學習過程中再認和再現有關知識的確切含義和相關知識的內在聯系的能力。它是記憶力的具體表現,是發展和培養其他能力的基礎。
2.理解能力。學生學習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於理解教材。理解教材也就在於理解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體系。理解能力也就是指准確理解思想品德課教材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知識體系的能力。理解包括言語的理解、內涵的理解、關系的理解和意義的理解。
3.比較能力。它是指對相關知識或教材進行比較、分析以求弄清事物異同的能力。既可以是橫向比較,又可以是縱向比較;既可以是相似比較,又可以是對立比較。
4.分析和解釋能力。它是指運用歷史的、辯證的、階級的觀點和方法分析、解釋有關的經濟現象、政治現象、歷史現象,從而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分析和解釋的關鍵就在於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
5.判斷和批判能力。
它是指用正確的立場和觀點判斷政治是非、理論是非並對錯誤的東西進行批判的能力。
6.綜合認識和評價能力。它是指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對有關理論和現實問題進行綜合認識和評價的能力。這是一種較高層次的能力。
7.表述能力。它是指學生恰當地使用品設課術語,條理清楚、邏輯嚴密地表述自己觀點的能力,既包括書面表述能力,又包括口頭表述能力。
二、培養社會實踐能力。
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發現和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不要把學生束縛於課堂上,只知道被動地接受知識,成為知識的儲藏庫)。社會實踐能力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投身於自然、社會生活,初步了解某些事物的形成過程,增強感性認識,對事物的表象有所認識。
2.投身社會實踐,初步了解某些事務的實踐過程,形成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能力
3.投身社會實踐,初步形成組織社會活動的能力,如組織小型的參觀、訪問的能力等等。
三、培養自我教育能力。
它是指學生通過品設課的學習,自覺地將一些思想、社會道德原理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認識,並自覺地在行動中表現出來,形成思想品質的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表現為:
1.自我認識能力。即正確認識自己的心理、行為及與周圍事物關系的能力。課堂上,通過品社課的學習,教師要幫助學生,使他們正確認識個人與社會、個人與集體、情感與理智的關系,初步認識人生的價值和意義,並運用正確的立場、觀點來克服和不斷糾正自身的錯誤認識,在幼小的心田裡播下純潔健康、積極向上的人生理念。
2.自我調節能力。即通過自身的情緒、思想、行為的調節,使自己積極主動地適應社會的需要,不對社會造成危害。
四、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品社課與當前的熱點相結合,充分體現《品德與社會》教學的現實性與社會性。例如圍繞熱點時事新聞,進行專題討論。在這項專題討論活動中,我選擇了大家共同關注的「釣魚島問題」和「反腐倡廉」兩個問題,作為教學內容。果然,由於這兩個話題是當前社會生活的焦點,學生談興高漲,各抒己見。我又將學生分為兩組展開辯論,允許不同看法的存在,增強了學生分析時事的能力。而作業則是就這兩個問題與父母展開討論,是課堂得到了延伸。
五、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情感
五年級品社課第六章和第七章介紹了我國的歷史,通過此兩章的學習能更好的激發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自尊心,培養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品社課根據學生身心特點,分階段分層次對小學生進行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它尊重學生學習和發展規律,關懷學生精神成長需要,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展。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要求學生要「能夠分辨是非善惡,為人正直,學會在比較復雜的社會中作出正確選擇」;「學習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樹立自我保護意識,能夠正確運用法律同違法犯罪行為做斗爭」;「磨礪意志,陶冶情操」;「自尊、自信、自強」;「體會生命價值,珍愛生命」;「尊敬師長,孝敬父母,寬容、誠實、友愛」………總之,品德課對小學生非常重要。
F. 小學道法課學什麼內容
首先,雖然《道德與法治》是專門的課程,但孩子們品質的培養絕不是某門課單打獨斗就能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學校、家長、社會以及孩子方方面面的合力。
單從學校來講,老師講授的知識對孩子的思想是引導,個人的以身作則也同樣會起到重要作用。很多中小學老師非常優秀,用自己的行動向孩子們展示什麼叫善良、寬容、感恩、團結、榮譽、信用,鼓勵正確的,糾正偏差的,懲罰錯誤的。
一個個孩子畢業了,有了出息,很多人看到了分數和成績,但更應該看到的是品質和人格,老師們在這方面的付出也許無形,但更珍貴。
當然,也有個別的,比如陝西商洛那個辱罵孩子的老師,之所以在領導那裡是個「好」老師,也許是以班級考試分數為評價標准,但以如此極端的方式追求分數。
(6)小學道法教育擴展閱讀
中國古人把教育的目的分為傳道、授業、解惑三方面。授業、解惑主要是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傳道則指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三個方面都很重要。只有知識淵博,學識精湛,才能獲得更好的平台,為社會作出更多的貢獻。但獲得知識的同時,個人品質的培養也至關重要。品質的欠缺,會削弱知識的光芒,甚至會喪屍式反噬。
就連北大清華這樣熠熠生輝的聖殿,也曾出現了投毒、弒母這樣的慘劇,何談眾多廂房茅屋?人生的路跑偏了,淵博的知識只能培養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G. 小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現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眾星捧月,從小養成了為所欲為、唯我獨尊的不健康心理,不僅社會觀念淡薄,是非觀念差,連起碼的家庭觀念也極淡薄。
而小學生又是一個特殊年齡群體,如沒有感性的材料,只是片面地說教,小學生無法接受或接受困難,那麼就需要教師挖掘教育素材,使思想品德教育生動形象,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1、使小學生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培養誠實、守信的好品質
文明、禮貌、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而這些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從小開始經長期實踐而形成的。因此,要求小學生從小不罵人,不講臟話,待人和氣、熱情,有禮貌,別人講話少插話,不打斷別人說話;要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等。
2、培養小學生勤勞,艱苦樸素的品質
小學生勤勞儉朴的品質是通過勞動來培養的,通過勞動,增強孩子參與意識和勞動觀念,培養小學生愛惜勞動成果,熱愛勞動和節省,儉朴的好品質。做到不浪費水、電、食品,不與別人攀比衣著,不同別人比玩具,女孩子不化妝、不戴手飾等。
3、培養小學生大方,好客,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的品格
目前,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孩子獨居獨食多。培養孩子大方不自私,與人友好相處十分重要,要求他們事事處處不能只顧自己,通過多種活動讓小學生友好相處。培養生活的節律性,按時起床,就寢,進餐,學習。
4、培養小學生勇敢、堅強、活潑、開朗的性格
勇敢是指人不怕危險和困難,有膽量的一種心理品質。這種品質要與人的自信心和自覺克服恐懼心理的能力結合在一起,就必須從小開始培養。要鼓勵小學生敢於在集體面前說話,表演,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教育小學生勇於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小學生天生愛動,在動中發展智力,發展品德個性。但無控制的動,過分的動,會影響到班級的組織紀律和他們的注意力。故家長、老師在多種活動中應正確引導他們並培養其自控力,使其成為既活潑開朗,又善於控制自己性格的人。
H. 小學道法是什麼課
這是小學的道德與法治課程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質的核心。在當版今世界,民族素質和權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國際競爭的加劇推動著基礎教育課程向著更加重視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視創新意識培養的方向發展。
在中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歷史重任,要求基礎教育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質和勇於探究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8)小學道法教育擴展閱讀:
本課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生活性
本課程視兒童的生活為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本身是兒童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為出發點;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為課程的基本追求。
活動性
本課程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游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兒童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