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國外小學藝術教育

國外小學藝術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22 16:28:38

㈠ 國外的藝術教育可以在哪裡學習呢

一般大牌知名的培訓學校都有外國藝術老師,你可以網上搜一搜。當然國外老師價格也更貴

㈡ 國外孩子藝術教育怎麼做

法國:藝術教育注重感悟
與國內推崇數學、語文等學科不同,法國的幼兒教育更偏重音樂和美術。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教育的根本,80%以上的幼兒課程都和美術有關。為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他們很重視參觀和旅行之類的活動,讓孩子們用畫筆或語言描述他們的所見所聞所感。而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科目的學**中,也積極鼓勵孩子們運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具有獨特個性的作品,以此培養孩子對藝術的熱愛。
為了營造家庭藝術氛圍,法國父母喜歡給孩子買很多手工制的材料,使孩子隨心所欲,興趣一來即可創作。法國父母還在家裡的牆上貼很多空白紙張,到處都放著繪畫工具。法國父母還喜歡帶孩子參加各種藝術活動,讓孩子親身感受生活與藝術。
在幼兒園、學校和家庭的合力培養下,法國的孩子對建築、美術、音樂普遍有獨特的感悟與認識。讓他們看一幅畫,他們就能談出它的配色、素材、明暗、構圖等等,並能說出對畫的感想。
美國:民間團體重振教育
自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美國的藝術教育出現滑坡,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經費緊張、政府規定的強制性課程過多,以及公眾的認識不到位等。其後果是現在做教師和家長的一代美國人自身沒有受過良好的藝術教育,看不到藝術教育的價值。現在,美國教育界已經深刻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科學家也為振興藝術教育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斷言:「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將藝術教育置於極其重要的地位。
「如果擔心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想辦法讓他們考高分,那麼給孩子的藝術教育應該更多,而不是更少。」亞利桑那州公共教育局的督學湯姆•霍恩說:「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藝術之中的孩子考試成績更好。」
達拉斯藝術學**計劃(DALI)是一個由藝術家、慈善家、教育工作者和工商界領袖組成的藝術教育團體。該團體長期致力於藝術在中小學校的推廣,並嘗試把學生引入本市的藝術社區。團體負責人吉吉•安東尼說:「我們的理念既是理想化的,也是經過嚴格科學論證的一當創造力推動學**,學生就會茁壯成長。
在明尼阿波利斯和芝加哥,社會各界人士也在努力把當地充沛的藝術與文化資源注入學校,開展全面、可持續的藝術教育,而不是因預算和官員的變化可以隨便增減的項目。
湯姆•霍恩把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全面的藝術教育作為其施政目標。霍恩本人就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古典鋼琴家,還是菲尼克斯巴洛克合唱隊的創始人。他目前還沒有完成他的任務,但成績顯著:他為藝術教育制定了更高的標准,在州教育局中任命了一位藝術專家,為該州的藝術教育爭取到400萬美元的聯邦教育經費。在他的努力下,一些學校恢復了荒廢十多年的藝術與音樂課。「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說,「我們為孩子們將來就業謀生做准備;我們為孩子們成為公民做隹備;我們還要把他們培養成有深層次審美能力的人。第三個目標與前兩個目標同樣重要。」
日本:家庭藝術氛圍濃厚
日本提倡個性化教育,教師注重因材施教。同時,日本的中小學教育,又非常注重實踐,強調學生動手能力、活動能力的培養。我所考察的幾所中小學,學生的實踐活動項目非常豐富,有合唱、器樂合奏、體操、工藝、話劇、舞蹈、剪紙、書法、繪畫、插花等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實踐活動。
有一戶日本工人家庭,主人相川45歲,妻子是家庭主婦,同住的還有25歲的女兒和3歲的小外孫,一家三代同堂,其樂融融。
走進客廳,可以看到一台雅馬哈三角鋼琴和一台電子琴並肩置於牆角。四周牆上掛滿了水彩畫和裝飾畫。女主人和女兒為客人演唱了一首日本歌曲,優美的女聲二重唱頗具水準。女主人向客人介紹,牆上的水彩畫都是她的作品。客廳里擺放的插花,都是他們自己門口小花園里隨手采來的,溫馨之極;牆上的裝飾畫,更令我感到主人一家和諧的藝術氛圍。
日本家庭這種高尚的藝術情趣,是與日本學校的藝術教育分不開的。藝術教育的目標,就是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從「純粹藝術」教育中解脫出來,使學生在創造藝術形式和美的感受中獲得美感體驗,並喚起他們的創造熱情。
英國:美術課上感受藝術
日前,英國藝術家克萊爾女士,在上海美術館給幼兒園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美術課,令中國教師大開眼界。
教室的地板上,一張張大幅白紙圍成一個圓圈。克萊爾指揮孩子們就位,一人一張紙,說:「開始畫吧,想畫什麼就畫什麼。」大多數孩子選擇畫放在屋子中間的一瓶花。 5歲的馬櫟程卻畫了一座線條極其簡單的房子。 「Verygood!」克萊爾走過來向她豎起了大拇指。
5分鍾後,克萊爾讓孩子們圍著圓圈順時針換座位,繼續畫別人的畫。孩子們樂了,興奮得不得了,有的跪在地上,有的趴在畫紙上,在前一個孩子畫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思路盡情揮灑。幾次換位下來,一幅畫經過四五個孩子的手,擺在面前的已經是形象各異了。兩個小時的課,克萊爾不斷地鼓勵孩子,氣氛始終輕松活潑。
克萊爾女士作為一名藝術家,在英國經常參與學校的美術教育。她認為這樣的上課方式有四個優點:「第一,孩子們經常輪換就不會感到無聊,從而培養他們對繪畫的興趣;第二,孩子不會因為固定在一幅畫上而患得患失;第三,每次輪換都面對別人的思維,可以給孩子以新的啟發;第四,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

㈢ 中美國家對藝術教育有什麼不同

中美兩國高校藝術教育的四點比較
中美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目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在中國高等學校里,藝術教育和審美教育的聯系比美國緊密得多。美育是中國教育方針的一部分,除了追求美學目的外,還大量地存在著道德和精神的目的。人們認為接受藝術教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發積極向上的精神和善良的情感。「我們把藝術教育作為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環節,……美能輔德、益智、促體,這是已經被多少事實證明了的、不可置疑的」[10],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美育在中國曾一度被看作是實施德育的手段,沒有獨立的價值和明確的地位。1999年以後雖然有了獨立的地位,但仍然需要和「全面發展」、「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德智體」三育等更加有吸引力的口號聯系在一起。因為「藝術教育是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才受到重視。
在美國高等學校,藝術教育是通識教育中的一部分。而通識教育,最早的起源是亞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因此,美國人習慣於把藝術視為自我表現和創造力的源泉,願意探討藝術和科學共同的過程,如靈感、構思、幻想等等。美國不少教育學家反對藝術教育或者美育具有德育功能,認為藝術教育和道德教育是互不相乾的兩件事。在美國藝術教育的主要功能,在於開發智力,或者為了情感體驗和自我娛樂。出於道德教育的目的實施藝術教育,將遭到反對。培養科學家和工程師的麻省理工學院,卻開設了35門音樂課,筆者提出疑問以後,麻省理工學院音樂系的教師的答案是:「因為科學家都愛音樂,很多科學家是音樂家」。
哈佛大學校長尼爾?陸登庭1998年3月23日在北京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出了哈佛大學重視人文藝術教育後面的哲學思想。他在談到21世紀高等教育面臨的三個主要挑戰和重要任務時,首先提出的就是「人文學習的重要性」,我親耳聽到了他的這次演講和這番議論。
他說:「首先,我要談的重要的事就是人文學習的重要性。我們都知道,無論政府撥款還是私人投資,高水平的高等教育在經濟上的花費都是昂貴的。因此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方,都承受著必須看到教育投資獲得經濟效益的壓力。當然,大學的研究工作有助於經濟增長是重要的;大學教育像目前這樣有助於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也同樣是重要的。但是對於優秀的教育來說,還有更加重要的、不能用美元和人民幣衡量的任務。最好的教育不但幫助人們在事業上獲得成功,還應使學生更善於思考並具有更強的好奇心、洞察力和創造精神,成為人格和心理更加健全和完美的人。這種教育既有助於科學家鑒賞藝術,又有助於藝術家認識科學。它還幫助我們發現沒有這種教育可能無法掌握的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有助於我們無論作為個人還是社區的一名成員來說,度過更加有趣和更有價值的人生。」
他接著說:「因此,當今在哈佛和美國的其他大學里,復雜的條件下我們仍然保持著人文和科學領域中的通識教育傳統。我們的大學生在他們第一個四年的本科學習中有一個主修專業,如化學、經濟學、政治學、藝術或其他學科,但同時也學習從倫理學、美學到數學,從自然科學到文學、歷史等非本專業的知識。除此之外,絕大多數哈佛的本科生還花很多時間在課外活動中。如作為志願者投身於社會服務、為報紙雜志寫稿、參加樂隊或其他文藝社團的排練或演出。實際上很少有人在結束四年本科的通識教育之前專注於職業訓練。」
談到這么做的原因時,他說:「這種模式和世界其他地方比起來有所不同。我也並不認為它對包括美國教育在內的所有高等教育體制都適用。但在這種模式的後面,卻是強有力的哲學思想和堅定的信仰:大學教育應激發我們的好奇心,使我們對新思想、新經驗持開放的心態。它應該鼓勵我們去思考那些未曾檢驗的假設,思考我們的價值觀和信仰。」
中美藝術教育目的存在差異的原因,在於中國傳統儒家美學強調美與善的統一,政治和倫理色彩濃厚,注重藝術在各個方麵包括教育的功能,功利主義較為明顯。孔子的「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和「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等著名論斷,強調藝術可以通過陶冶人的感情,實現倫理道德的規范,使個體和社會協調一致。我們今天仍然強調美育的德育功能,一定程度上受此影響。
相比之下,西方古典美學更強調美與真的統一,更重視藝術的再現、模仿、寫實,也就是其認識價值,功利主義不明顯。所以學者們反對藝術教育承載太多任務,不同意中國「文如其人」的觀點,認為藝術修養和道德品質完全可以相左。
當然,中美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目的也有相同之處,那就是都認為藝術教育具有開發智力,提高文化修養的作用。
(二)組織管理
兩國藝術教育教育組織管理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教育管理體制的不同。
中國的高等教育是集中的,自上而下管理的。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雖然也有學校師生自發啟動的現象,但10多年來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國家教育部1988年和1996年兩次下發文件,要求普通高等學校普及和加強藝術教育的結果。中國權威機構的「紅頭文件」,在藝術教育中所起到的指導和推動作用,是決定性的。
而美國的教育是高度分散的。美國的25所頂尖大學全是私立大學,藝術教育的方針完全取決於學校自己的意願。即使那些政府辦的州立大學,州政府教育部管得也很少,更不會過問藝術教育之類的事。
說到校內的藝術教育管理工作,中美兩國的高等學校到是有相同之處,就是都受到校一級領導的高度重視。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以及大多數中國高等學校,都有一名副校長或副書記分管全校學生的藝術教育,並且有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藝術教育委員會或美育委員會,負責監督、指導和規劃全校的藝術教育,突出了藝術教育的重要地位。當然,大多數機構都是在教育部文件要求之後成立的。
麻省理工學院除1975年起學校專設的藝術委員會每年召開兩次會議,研究藝術教育工作,校長親自參加。麻省理工學院現任院長查爾斯?維斯特於1996年10月25日在藝術委員會的年會上發表了著名的演說《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並重》。1987年麻省理工學院特別設立了藝術副教務長一職,下設藝術辦公室,工作人員除副教務長的兩名助手外,另3人負責藝術委員會、特別藝術項目、藝術通訊等部門的工作。
哈佛大學同樣有藝術辦公室,歷屆校長中不乏重視藝術教育之人。1853年到1860年,在詹姆斯?沃克爾擔任校長期間,哈佛大學的課程中增加了音樂課。這位校長不因為自己是聾子,就無視學生的審美需求。
尼爾?陸登廷是第26任哈佛校長,1991上任,從1993年起,哈佛大學有了一年一度、持續4天的大規模藝術節。每年藝術節期間,哈佛大學同時頒發藝術獎,由他親自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並授予哈佛大學歷屆校友中為藝術和藝術教育做出貢獻的人士。
(三)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根據教育部的意見,中國普通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應該納入教學計劃,進入第一課堂。不僅如此,1996年還提出建議,首先開好音樂、美術、影視三個藝術門類的鑒賞課和《大學美育》。某些省市,將是否開齊這四類課程,作為衡量一個大學藝術教育是否合乎要求的標准。因此,所有藝術教育的先進學校毫無例外,首先加強了這四個方面的藝術課程。此外,他們還有各自的特色。
北京大學每年全校有3500名學生選修藝術學系開出的14門藝術公選課或通選課,它們是藝術概論、中國美術史、西方美術史、中國音樂、貝多芬專題、莫扎特專題等。
清華大學藝術教育中心現每學期開設18門課(包括以藝術團為主的合作排練課),涵蓋了音樂、舞蹈、美術、攝影、影視、戲劇、美學等藝術門類,分為音樂系列、藝術美學系列、實踐技巧與合作排練系列,包括限選課、自選課、輔修課三個層次。
中國人民大學自1986年以來,先後開設的藝術類選修課加起來有20多門。1998年起,規定所有的本科生必須修滿3學分的藝術類課程才能畢業,使之從自選課提升為必選課[13]。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也曾經有過這樣的規定。
美國的大學生選課雖然要受到通識教育或核心課程有關要求的限制,但選擇面要寬得多。在藝術課程方面的自由度,比以上三所中國大學要大一些。美國校方一般僅僅提供學習藝術的可能性,而不做限制和強求。例如麻省理工學院是最重視藝術教育的,但主修自然科學的學生,在學習期間必需修滿的8門人文、藝術和社科課程,可以從文學、語言、思想、社會准則、視覺藝術、表演藝術、文化與社會研究、歷史等門類的360門課中挑選。30多門音樂課只是表演藝術類的選項,學生也可以不選這一類的課。
因為中國的大學生從一年級起,就被分成了不同的專業,因此中國高等學校專業和非專業的藝術教育有本質的不同,兩者的實施目的、教學計劃、教材內容、教學要求,甚至師資力量,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美國的大學生,要到二或三年級才確定主修和輔修的學科,所以高校專業和非專業的藝術教育區別不大。麻省理工學院音樂系開設的35門音樂課中的大多數,在筆者看來屬於專業音樂教育的體系,但在美國卻沒有專業還是非專業教育的問題。主修音樂的和主修計算機的學生,只要選中同一門音樂課,就在一個教室上課,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考核標准。一個音樂教授的學生中,主修科學者音樂課考試的成績好於主修音樂者,是很平常的事。筆者在麻省理工學院和波士頓大學調研時都發現不少這樣的例子。在習慣了「術業有專攻」的中國,是很難想像的。
產生差異的另一個原因,是兩國大學生入學時的藝術基礎不同。
美國中小學無論城鄉,藝術教育普及且發達,這樣進入同一所大學的學生,無論將來的專業差別多大,過去接受藝術教育的程度均相差不大,才使專業和非專業的藝術教育差別很小。而中國由於東部與西部、城市與鄉村在經濟、教育的發展上,存在極大的不平衡,再加上應試教育的巨大影響,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差別極大,才造成專業藝術教育和業余藝術教育無法融合的現實。
(四)學生藝術社團及其演出
北大、清華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生藝術社團中,特別是交響樂團、合唱團、民樂團、舞蹈團里,雖然沒有主修音樂、舞蹈的學生,演出水平卻相當高,有的甚至與專業藝術院團不相上下。他們的演出,不但在國內多次獲獎,還曾在國際上獲得過很高的獎項,取得了令人驚嘆的藝術成就。其原因一是這些藝術團不但有固定的排練時間,還經常聘請國內一流的藝術家輔導或親自指揮。二是這些藝術團的學生有很大一部分是「藝術特長生」。
所謂「藝術特長生」,就是經過教育部門批准,這些學校在招收具有藝術特長的高中畢業生時,可以降低高考錄取分數。降低的幅度,一般為50分,甚至更多。這些藝術特長生降分進入以上名牌大學,需要經過如同藝術院校選拔學生一樣的專業技能考試,不但經過初試,還要參加復試,競爭程度不亞於報考著名藝術院校。為了進入以上名牌大學,無數並不想以藝術為職業的學生,從小學起就在藝術的道路上刻苦訓練,成為中國教育界的一道獨特風景。目的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而開展的藝術教育,成了另外一類考試的熱門。
這些藝術社團的成員,理所當然地成為學校藝術教育的一支骨幹力量。他們的重要任務,就是在老師和校外藝術家的帶領下,參加校內外的各種藝術表演和比賽。藝術表演的對象是校內同學或社會各界,目的有二:一是普及藝術知識,直接參與藝術教育工作,二是擴大影響,為學校爭得榮譽。至於比賽,主要目的是為校爭光,甚至為國爭光。中國任何一級學校的藝術教育,結果重於過程,成績的展示不可少。
美國高等學校的學生藝術社團,既有主修藝術的學生,也有主修其它學科的學生。這些社團由學生自己組織,學校也會聘請社會知名藝術家做輔導和講座,給予一定支持。他們的排練也很正規和頻繁,其演出重要目的之一,是為了自我表現和鍛煉。哈佛大學在錄取新生時雖然也願意選拔有藝術特長的,但此人必須在其他方面也同樣優秀,學校不會因為藝術特長而降低其他方面的標准。
在中國凡藝術教育先進的,多是重點大學。這些學校一般會在各個方面力爭優秀。中國一流大學如北大、中國人民大學、清華等校學生藝術團的足跡,已經或將要走遍世界各地,已經出現或將要出現在各種比賽的獲獎團體行列之中。而一般院校的藝術教育,普遍不如重點院校,也很少在全國的藝術比賽中得獎,更談不上在國外獲獎。
而在美國,卻沒有這樣的規律。藝術教育與學校的知名度,沒有正比關系。楊百翰大學的舞蹈,風靡世界,但該大學在美國的排序,卻遠在100名以外。哈佛的交響樂隊除訪問MIT以外,也很少外出獻藝。美國大學的藝術教育,更注重藝術氛圍及藝術活動的過程本身,結果不是第一位的。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中美兩國高等學校的藝術教育在實施目的、組織管理、課程體系、學生社團活動等方面,目前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有些甚至具有本質上的不同。這些差異,反映了東西方傳統美學思想、中美兩國社會制度和教育觀念的不同。藝術教育對於中國大學生,是貫徹黨和政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的重要內容,對於美國大學生,則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雖然出發點存在著差異,但在對於藝術教育的態度上,兩國各自的一流大學當今卻驚人地一致:都十分重視。

㈣ 現在國外的藝術教育都那麼先進,我們國內有沒有好一點的課程

藝術生出國留學,你想去哪個國家留學?法國、美國、澳大利亞還是義大利?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呢?藝術生留學去哪個國家比較好,今天我們就針對法國、美國、澳大利亞、義大利這幾個國家為同學們詳細分析,從藝術留學的角度去看每個國家的特點,你可以看出哪個國家更適合你。

藝術生留學去哪個國家比較好——法國

法國是歐洲強國之一,藝術世界聞名,藝術專業的教育也很強勢。一直以來,法國以其藝術設計與義大利齊名世界。各大時尚品牌的發源地,其中包括香奈兒、路易威登、愛馬仕,都在法國。

法國的藝術類學校注重學生的教育背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藝術基礎,並且申請的專業和原來學習的專業對口。

法國的藝術類學校分為國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兩類。法國的公立大學是免收學費的,只收取一定的注冊費和語言學習費。但是這類學校非常難申請,因為學生必須在國內就已經通過法語考試,並且有能力直接參加法語授課,才有資格申請。

法國在工業設計和藝術設計領域的水平就在世界獨占鰲頭。此外,法國一直以來都是最著名的「時裝之國」,是服裝設計留學的最佳之地,因此能夠在這里進修藝術專業,是非常不錯的選擇。

藝術生留學去哪個國家比較好——義大利

義大利是個極富文化和傳統特色的國家,是羅馬帝國的發祥地。截止到2010年,義大利擁有44處世界遺產,是世界遺產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去義大利留學的中國學生,選擇藝術專業的超過75%,佔了絕大多數。

義大利的藝術專業教育很有競爭力。圖蘭朵計劃:義大利藝術類留學專屬計劃,在這一計劃制定之時,就有60多所音樂和藝術類院校參加了這一計劃。其中包括羅馬美院、佛羅倫薩美院、博洛尼亞美院、米蘭國立美術學院、都靈美術學院、熱那亞「帕格尼尼」音樂學院、米蘭音樂學院、都靈「威爾第」音樂學院、帕維亞音樂學院和安科納音樂學院等著名藝術名校。

義大利的藝術專業教育很有競爭力。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出現了但丁、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伽利略等一大批人類文化的進步的巨匠。

藝術生留學去哪個國家比較好——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是移民國家,移民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豐富的移民文化使澳大利亞的藝術氛圍濃厚而獨特,融合東西方文化,多元化發展,富有活力與創造力。

對來自亞洲國家的學生來說,澳大利亞的藝術設計作品更具現代感和亞洲感。因此,去澳大利亞留學接受藝術專業的洗禮,對其今後的職業發展更有幫助。

學生在准備作品集展示的時候,應該涵蓋自己多方面的設計能力及技巧,比如:素描,水彩,3D製作,創意,色彩搭配,結構設計,軟體應用等。這樣有助於體現出自己是一個全面的設計人才,具備很好的可塑性,和設計潛質。

藝術生留學去哪個國家比較好——美國

在美國,藝術范疇很廣,包括雕刻、編制、繪畫、設計、插畫、室內設計、平面設計、動畫、攝影、電影、珠寶設計、媒體設計等。

美國一般的藝術院校錄取學生要求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優良,申請本科要考TOEFL,申請碩士要考 TOEFL 和 GRE(大多數院校並沒有強制要求有GRE的成績)。藝術類院校比較好的學校一般要求TOEFL至少在90分以上。

美國的藝術學院包容性非常強,有天賦、有想法的同學一定要去美國藝術留學,感受一下藝術的魅力。

㈤ 各國之間都在如何進行音樂藝術教育

美國的音樂教育
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美國學生學到的不只是音樂和文化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更注意全面發展,在音樂、藝術方面對學生有更多的培養,比如從六年級開始,學生必須選一種樂器或唱歌作為必修課。
美國中小學要求學生學習樂器、唱歌既有學校的硬性要求,也同時給了學生一個選擇的自由。一方面,通過對樂器、唱歌的學習,所有學生都能夠學習到基本的樂理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在樂器的種類或唱歌上進行選擇,並且在學習中進行調整。在唱歌課程中,學生們要學的並不是唱流行歌曲,而是歌劇的經典曲目、爵士樂等。學校還設立不同水平的歌唱團隊,每年都要招收新的成員。
事實上,從美國中學音樂課程的設置和教學來看,除了培養學生們的音樂素養以及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外,音樂課程的教學更起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作用。美國式的中學音樂教育要達到這樣幾個目的:一是通過樂器、聲樂的每天練習培養學生的一種堅持不懈的毅力;二是通過在樂隊、歌唱團的練習、演出、比賽中培養學生的個人競爭力和團隊精神;三是交響樂、歌劇那樣的演出、比賽等更能幫助培養學生們的組織、領導能力,甚至是創業的精神。

俄羅斯的音樂教育
從小給後代以藝術熏陶
新一代《俄羅斯音樂文化》教材(簡稱《音樂》)是俄羅斯一部較為綜合的音樂教材,是為普通學校1--9年級開設的音樂課所採用的,它是建立在民間音樂、宗教音樂、古典音樂、現代音樂、基礎音樂理論,廣泛的音樂文化基礎上。在俄羅斯,音樂課全稱是俄羅斯音樂文化。通過教材讓學生認識俄羅斯民族民間文化和世界音樂文化,現代和古典音樂經典之作,衡量文化與歷史之間的關系及其獨特的個性。

㈥ 美國藝術教育都有哪些學校

太多了幾百所,有藝術學院也有綜合大學的藝術專業。

㈦ 國外如何對小孩進行繪畫之類的藝術教育

說幾個我知道的有代表性的吧: 【美國的「DBAE」全面綜合性美術教育】它是美國教育家艾斯納和格瑞提出的「以學科為基礎的美術教育」理念(Discipline-Bassed Art Ecation),對美術教育的內容有更深入的研究,認為美術教育內容包括美術創作、美學、美術評論和美術史,提出了美術要向多元化發展。美國很早就要求思維的創新,因此他們獲得科學上的一項又一項的突破。 【歐洲的普及化藝術教育】歐洲的美術教育其實非常普及且不僅僅在課堂上,課堂美術教學只是美術教育的一個方面,更多的是課外興趣活動,或由老師家長帶領,或三三兩兩自發性地進行。比如:一些廣場上一到假日就會擠滿了藝術愛好者,他們自覺地在這里尋找美、體驗美、創造美、感受美,將這里的自然美、社會美與藝術美自然地融為一體,散發著濃郁的藝術氣息。再如:在歐洲的梵蒂岡、盧浮宮、佛羅倫薩等美術館里每天都有源源不斷的參觀者、攝影者、繪畫學習者,參觀的人員從幼兒到老年均有,他們可隨意拍攝下喜歡的作品,回家細細體味,也可以在展覽館的繪畫室里把看過的感受直接畫出來,在這里到處可見人們對藝術的執著追求。 【日本的個性化藝術教育】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教育以兒童個性的差異為基礎,發展各具獨特性的個性,應從小培養。教師課堂上注重不同學生不同對待,這樣,同樣的一堂課,每個學生雖然都上同一內容,但是各自的感觸、體驗不同,那創造的作品就會顯現自己獨特的個性,時間一長老師看到畫就能想到誰。

㈧ 美國為什麼如此重視藝術教育

在亞利桑那州圖森市的科貝特小學,走廊里成天都能聽到古典音樂。無論是一年級還是五年級的學生,都在排演戲劇。每個四年級學生都學小提琴。幼兒園的小朋友每周要跟圖森交響樂團的演奏家見面,學習音樂的節奏、韻律,同時還跟讀寫訓練結合起來學習。除此之外,所有的學生都必修美術課程。


科貝特小學的這番景象,就是圖森聯合學區通過整合藝術教育與學科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結果。圖森學區的這項改革舉措名叫「藝術開啟大腦(OMA)」,所依據的是以腦科學為基礎的學習理論及有關兒童神經發展的研究。


「藝術開啟大腦」項目從2000-2001學年開始在3所小學實施,那時,圖森聯合學區的小學除了有校樂隊之外,幾乎沒有正式的藝術課程。「我的目標是讓每所小學都有藝術課。」「藝術開啟大腦」的發起人之一瓊·阿什可拉夫特說,因為他看到了藝術對於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改善薄弱學校的重大作用。


「『藝術開啟大腦』不僅是為孩子打開通向美的世界的大門,同時也是加強兒童腦神經的聯結。」里昂小學的校長希拉·加文說,「『藝術開啟大腦』跟只是上上音樂美術課不同。它通過對藝術的課程整合促進學生對所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通過音樂、美術或肢體運動來獲得對所學概念的體驗。」

在最初的3年,非營利調查公司WestEd對「藝術開啟大腦」的項目學校以及與之生源類似的學校進行了跟蹤調查,「藝術開啟大腦」的項目校學生,閱讀、數學、寫作等科目的考試成績明顯高於對比學校的學生,拉美裔學生的數學成績尤其進步顯著。「如果他們擔心學生的考試成績,要想辦法讓他們考高分,他們給孩子的藝術教育應該更多,而不是更少。」亞利桑那州公共教育的督學湯姆·霍恩說,「很多研究表明,沉浸在藝術之中的孩子考試成績也更好。」

當然,並不是所有參與藝術的人都是抱著提高考試成績的目的。除了分數,藝術通過它帶來的愉悅和情感刺激吸引著所有人。來參觀「藝術開啟大腦」項目校的人有很多,校長狄龍說,「給他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們的投入狀態。當孩子們在繪畫或唱歌的時候,他們非常專注,他們在動用他們的全身,他們的大腦神經在建立聯結。它使學習獲得了豐富性。在亞利桑那州,公共教育長官湯姆·霍恩把為所有K-12學生提供高質量的全面的藝術教育作為其施政目標。「教育的目的有三。」霍恩說,「我們為孩子們將來就業謀生做准備;我們為孩子們成為公民做准備;我們還要把他們培養成有深層次審美能力的人。第三個目標與前兩個目標同樣重要」。

除了「藝術開啟大腦』項目的教育經驗之外,美國教育改革還明顯地受到哲學與心理學的影響。教育改革導致藝術教育的發展,而藝術教育的逐步完善則又進一步深化了教育革新的成果。有兩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在美國教育改革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他們是杜威和布魯納。 二十世紀50年代末,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走紅美國,深化了教育改革的內容,強烈地推動了藝術教育的發展。尤其是他強調學習的結構、直覺思維及學習動機,成為這一時期人們強烈關注藝術教育的心理學的邏輯依據。

作為原哈佛大學「零點項目」的主要研究者,艾斯納則統合當代主要美學心理學理論,採取完形心理學者阿恩海姆與認知心理學者皮亞傑的論點,就視覺形式表現內容的研究而言主要取阿恩海姆與蘭吉的理論,最後根據杜威實用主義美學闡釋藝術活動的特質,強調藝術的內在價值,闡發藝術的獨特功能,包括藝術能提供獨特的視覺境界,增進美的感受,並具有傳達維系與開拓精神領域的功能。另一方面認為藝術活動所提供的教育價值,還在於學生能從事藝術創作,能學得以藝術的象徵形式表現或接受「理念的意角與感情」。這些不僅可作為創作的根源,更是學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同時創作活動能培養觀照全局的視覺能力,涵養美感態度,以建立超乎實例的人生觀。

美國的教育決策者也幾乎普遍認識到了藝術的價值。根據「藝術教育同盟(AEP)」的一份關於2007-2008州教育政策的統計,有47個州有關於藝術教育的強制規定,48個州制定了藝術教育標准,40個州把藝術納入了高中生的畢業考核要求。為柯林頓和布希總統的教育改革奠定基調的1994年通過的《美國教育目標2000》,將藝術作為所有學校都必須開設的課程。《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將藝術作為公共教育的十大核心學術性科目(academic subjects)之一,這使藝術教育擁有了獲得聯邦政府撥款的資格。

在2003年的報告《完整課程:確保藝術與外語在美國中小學有一席之地》中,全國州教育局協會的一個研究小組指出,大量的研究揭示了藝術在課程中的益處,並呼籲更加重視藝術與外語教育。作為2004-2006年各州教育委員會的主席,阿肯薩斯州的州長麥克·哈克比發起了一項確保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學習、享受和直接參與藝術的運動。

㈨ 中外在藝術教育上的不同點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中外藝術,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兩者差異非常明顯。從音樂、建築,再到繪畫舞蹈以及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中國傳統文化都十分突出地表現出自身獨特的藝術特質。但它們卻也相融在一起 ,在區別中,它們更加緊密的聯系在一起。

我認為其中的中西文化,特別是中西倫理道德觀的因素比較突出,直接影響到各自審美意境及角度的選擇。從中西文明的發展軌跡可知,中外文化因其產生的地域、時代、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特點各異。

它是一種固定的文化和歷史的解釋聯系在一起的藝術樣式分類.

西方藝術,特別是到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作的基點越發注重以人為本,比如各種人像雕塑,人像繪畫以及其他以人為尺度的建築造型風格,並以人體美作為大部分藝術作品的根本依據。而中國的古代藝術,更加註重自我修養以及對淡雅意境的不懈追求。以其自由多樣的線的運動和構造,表現出書寫者的自我情感,並加以與周圍事物環境加以結合,提升出新的更高的意境。

因此,中外藝術的差異體現了中西倫理道德觀上的差異。西方文化講究天賦人權,強調個體本位,追求獨立人格,個性解放;而中國古代藝術則反映出中國人自律自省,從集體本位出發的文化觀,進而形成獨特於西方世界的民族文化傳統。

我就以雕塑的藝術來對中外藝術進行簡單的探討。中國古代較少純粹的雕塑藝術品,這是一般人不重視中國古代雕塑的主要原因。西方雕塑發源於古代希臘,古希臘人重視人體,將神塑造成完美的有血有肉的人。中國古代社會的制度、文化、哲學與宗教,並且同樣也形成傳統,影響深遠。例如一般欣賞南朝王陵石刻辟邪和唐代順陵石獅。實用性除反映在裝飾雕刻上以外,還反映在明器藝術與宗教造像上。明器是隨葬用品,其中雕塑品佔有重要地位,主要是俑和動物雕塑。 俑是人殉的取代物,動物雕塑也用來代替活體陪葬,它們的實用性很強,並非純粹的雕塑藝術品。宗教造像也是如此,它們是供信徒頂禮膜拜所用的,以佛教造像最有代表性。中國有中國的歷史和文化特殊性,也有其藝術的特殊性。

因此,中外藝術都有著自己的歷史積淀,因為歷史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中國古代雕塑語言精練,但中國古代雕塑始終沒有發明西方雕塑的造型術來精確地塑造物象,中國畫一般運用經濟的語言,簡練、明快的語言的運用,給人藝術享受。誇張乃至變形來強調人與動物的神韻,是普遍運用的手法,例如漢代四川說唱俑和霍去病墓石獸最有代表性。西方近現代雕塑一反傳統的寫實為變形,追求雕塑語言的多變性和雕塑空間的自由性,不被客觀物象所役,使藝術創造更純粹.

中國人是直觀的藝術,注重的原模原樣的照著做出來,是一種刻意的模仿。雖然也帶有部分誇張的色彩,但更注重的尊重事實,尊重事務的本來面目。中國人的藝術,是一種沒有創意的藝術,美觀華麗的外表下,掩蓋不住其內涵及主題的蒼白和無力。也許它作為記錄歷史的一種文檔更為合適。

但是,外國人表達的是自己的理解,要反映的是自己的思想,是一種自主自立的意識狀態,也說明他們更加註重的創新和獨立的思考。

中外雕塑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流派。寫實的現實主義與寫意的理想主義是中外藝術家的最大不同。中國作品帶給你賞心悅目的視覺享受,外國人的作品帶給你的深邃的思考和心靈的觸動。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但對我們來說,華麗的作品需要的時間和耐心。簡約的作品講究的效率,給人精神上的觸動。

西方文明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沖擊,是傳統獲得新的生機的前提;中國傳統雕塑也是如此。感謝這種新的撞擊,它讓我們在中國傳統雕塑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外藝術相互汲取是一中聯系的發展。

中國與外國,都有著博大精深的藝術積淀,它們都屬於人類的寶貴財富。它們給了我們震撼與欣悅。藝術世界的絢爛多彩和美不勝收,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國外小學藝術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