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助]急需要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一篇,字數不少於5000字
年來,在小學階段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已成事實。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成了當前教育變革的一項新課題。新大綱也要求:閱讀教學要著眼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指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提問題也正體現了大綱的精神。在義務教材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我結合教材訓練重點嘗試把閱讀課上成學法指導課,把教學重點由「使學生讀懂文章」轉移到「使學生學會讀懂文章」的方法上來,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收到較好效果。下面就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做以下簡要闡述。一.讀文題時提問題。文題,猶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采、最醒目之處,它那精練的文字有著無比深刻的蘊含。課文的題目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精煉的概括,有些題目每字每詞都有它的作用。如《飛奪瀘定橋》,就抓住「飛奪」這兩個詞,指導學生提問。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有價值的幾個問題:為什麼在「奪」的前面加上「飛」這個詞?為什麼不用「強奪」或「搶奪」而用「飛奪」呢?我認為這個「飛」一定有它的作用等。這樣仔細推敲之後,再要學生帶著問題去反復讀課文,學生對「飛奪」真實生動的寫照體會得淋漓盡致,使學生掌握看課題提問的方法。再在其它課文的學習中不斷訓練、鞏固,逐步養成審題提問的習慣,並使這種本領不斷地有所提高。二.圍繞重點段中的重點詞句提問題。所謂重點詞句,指的是那些能夠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內容的詞語、句子,它於課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對於把握全篇課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一句,《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均屬此類詞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圍繞諸葛亮「神機妙算」展開的,理解了一個「諸葛亮是怎樣『神機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課文的關鍵。同樣,《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圍繞「傑出的工程師」展開的。「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人字形線路」等文字是對「傑出」、「愛國」的最好詮釋。從這些重點詞句提問題,也就是把握全篇的線路。三.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和中心句提問題。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例子」,無疑這二類文章佔多,一類以事情發展寫的文章,一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或說明的問題寫的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具體說就是按照「起因 經過 結果」這個順序寫的。所以,我們指導學生掌握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文章提問題的學法是:1.弄懂文章的起因 經過 結果。2.問一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怎樣做?做了後果如何?3.思一思:重點部分有幾層意思?具體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內容是什麼?如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學生提出了:董存瑞為什麼要捨身炸暗堡?他是怎樣捨身的?捨身結果怎樣?在「怎樣捨身」重點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寫人文章的知識對董存瑞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進行刨根問底的提問。第二類文章我們是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句提問題,學法是:1.找出一段話的中心句。2.根據中心句的意思提問題。如《太陽》第二段,第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密切。學生發問:太陽為什麼和我們關系密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的?四.回讀課文時提問題。本著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我們在回讀課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再提問。如是記事的文章,學生可提:作者著重寫了哪幾方面的事;反映(或說明)了什麼問題等。寫人文章,學生可問:寫的什麼人;寫了這個人物哪些表現;怎麼會有這些表現;說明(或反映)了什麼。將這些問題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一目瞭然了。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學「一邊讀書,一邊提問題」的實驗,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經歷了:教師示範指導 優秀生帶路 中下游學生逐步上路。提問也經歷了:多而雜 有價值 一一創造性。根據實驗,一般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邊讀邊提問。問題的質量逐步趨向有價值、有深度、有創意。學生逐步學到一套思維提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了學習能力。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在論及教師的「教」時曾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教師要朝著促進「反三」這個目標精練地講。由此可知「一邊讀書,一邊提問」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是一種創造,也不是一成不變,只要「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教師也就成了「善教者也」
㈡ 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畢業論文題目寫什麼好啊急急急!
小學教育專業畢業論文題目(參考)
序號 論文題目
1 淺談中小學教師專業化及其發展
2 福建小學地方性課程中加入方言文化課的構想
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影響
4 廈門市家校合作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5 新課程背景下的文本解讀
6 淺談小學「學困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7 美國小學教師教育的基本特點及啟示
8 小學習作評改的策略研究
9 研究性學習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應用現狀的分析及其啟示
10 中美小學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的比較及啟示
11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教師的審美素質
12 信息技術與小學課程整和的問題與對策
13 集美大學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科學素養的調查研究
14 試論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發展特點及其培養
15 當前語文課堂評價的誤區與矯正
16 不同家庭結構對兒童個性的影響
17 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及其培養策略研究
18 女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19 網路成癮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
20 小學習作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初探
21 試論家庭教育在小學生自我意識發展中的作用
22 淺談新課標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23 教師教學風格對小學生個性形成的影響
24 關於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感調查研究
25 當前家庭教育的不足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26 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27 新課改背景下的閱讀教學誤區初探
28 淺析中國現代母親教育
29 關於課堂提問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的思考
30 傳統個別化教學與網路個別化教學之比較
31 福建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班學生職業意識初探
32 廈門市小學生課余培訓調查研究
33 研究型教師的成長策略
34 淺談小學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的策略
35 小學數學「實踐與綜合應用」教學的問題及對策
36 台灣「感恩教育」教學範例闡析
37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小學課堂教學
38 小學數學課堂情境教學探究
39 淺析當前教師評價體制
40 在數學教學中加強情感教學的策略
41 小學教師教學語言現狀調查與分析
42 重塑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精神
㈢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一、酷愛祖國的思想
我在教學《桂林山水》這課時,向學生展現了桂林的美景,指導學生認真觀看,讓學生獨立考慮、分組討論,了解文中漂亮的詞語、句子,進而了解課文內容,控制桂林山奇、秀、險,水靜、清、綠的特性,激起學生的感情,使他們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產生共鳴,從中感遭到祖國大好河山的絢麗,觸發學生激烈的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其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操。
二、酷愛勞動的認識
在課文《一輛紡車》的教學中,我在贊揚反動前輩「自給自足、飢寒交迫」肉體的同時,聯絡學生在衣、食等方面破費過大以及平常的種種糜費現象,停止批判教育,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是榮耀的,但也是艱辛的。任何一項事業不付出艱辛的勞動是不能勝利的。要學習老一輩無產階級反動家和當代社會主義事業的改造家艱辛創業的肉體,培育其酷愛勞動、艱辛斗爭的認識。
三、孝敬父母的品德
在教學《春蠶》這課時,應使學生們能領會他們父母對本人的一片愛心,引導他們愛本人的父母,愛本人身邊的人。為了到達此目的,我在講授學問的同時,特別抓住反映母親養蠶辛勞的句子,重點加以了解領會,以便精確天文解課文內容。例如:「我用簸箕接蠶沙的時分,總看見母親的額角上滲著汗。」從「總看見」「滲著汗」這些詞語中,能夠看出清蠶沙等活很重、很累,母親每次都累出了汗。「我抬起頭,看見母親的兩鬢又添了一些銀絲。」從「又添」這個詞中能夠看出,每一次養蠶,母親都要添加一些青絲。年年養蠶,年年辛勞,母親越來越顯老了。「母親就靠養蠶換點兒錢,給我們姐弟交學費。」「就靠」這個詞闡明家裡很窮,只要靠養蠶換點兒錢,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收入來交學費。為了孩子有書讀,母親固然曉得養蠶很辛勞,還是年年;,e) Rohlin set) such that, for ] 0, 1, ..., r; 1, the sets T JR are pairwise disjoint and exhaust X with exception of A TER。 http://www.txlunwenw.com。TERremainder set whose mass is smaller than e. In particular, Rohlin's Lemma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canonical construction of generators. Since the classical proof (cf [11]) quoted in the standard textbooks on ergodic theory (e. g., [7], [9], [17]) use養蠶。課文完畢後,我布置了題為「我的母親(父親)」的作文,很多同窗在作文中都能談到本人的感受和認識,以及對父母愛心的打動,並表示一定要孝敬本人的父母。
四、舍已為人的肉體
在教《金色的魚鉤》一課時,我是經過以下點撥來剖析老班長形象的: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人,背就「有點駝」,顴骨突起的臉上「布滿皺紋」,「兩鬢都斑白了」。這是一個未老先衰的形象。長征時,老班長承受黨的拜託,照顧三個病號過草地,他用鋼針自製成魚鉤,每天在宿營地左近找水塘釣魚給傷病員滋養身體,本人卻背著病號「嚼幾根傷員吃剩的魚骨頭,嚼了一會兒,就皺著眉頭硬咽下去」。這樣日復一日,月復一月,老班長瘦得「只剩皮包骨頭,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最後竟倒在釣魚的水塘邊而再也沒有起來——老班長為了扶救同志,把溫飽、生存的希望留給他人,把飢餓、死亡留給本人。經過這樣點撥,使學生遭到了舍己為人、無私貢獻的思想品德教育。
五、老實守信的情操
在《老實的孩子》一文中,講述了列寧在姑媽家做客,不當心打碎了桌子上的花瓶,開端不敢供認錯誤,詐騙姑媽,後來回家以後,主動寫信認錯的事。讓學生學習了這個故事,懂得了犯了錯誤,就應該勇於供認錯誤,並矯正錯誤,養成老實守信的好習氣。
人的思想政治素質,從品德行為的養成、根本觀念確實立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構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道德教育是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浸透德育,在剖析一個個美的形象過程中,使學生在學到語文學問的同時,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凈化心靈。語文教材中精選的很多內容都從不同的方面對學生停止了思想教育,教員必需做個有心人,擅長應用語文教材,浸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步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㈣ 8000字 小學教育論文!本科畢業論文!
新課程背景下的農村中小學教育
摘要:由於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限制,嚴重製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是農村新課改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課程;農村;中小學;教與學;構建
目前,農村中小學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教育經費短缺嚴重製約著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同時由於農村中小學教師總體素質的偏低和觀念的陳舊,不能很快適應新課程的教學,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課程改革的發展。
一、重新定位農村中小學教師角色
農村中小學教師的特殊地位決定了其角色結構的復雜性。相對學生而言,主要有以下兩種:
(一)層面式的「師長、同志、朋友、父母」角色
面對市場經濟、網路時代,面對激烈的社會變革和越來越高的社會期待,面對不同文化、不同價值觀念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沖擊,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我們的農村中小學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師長、同志、朋友、父母」這一層面式的角色問題,走出辦公室,融入學生之中,了解學生,熟悉學生,努力創造與學生心靈溝通的條件,在和他們進行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提供雙方交換思想信息的最有效、最充分的機會。教師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才能因勢利導,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教育,以達「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之目的。
(二)三維式的「導演、導游、導師」角色
在新課程中,角色的轉變不僅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指導作用變得更加重要,這就加大了指導的難度。樹立「導師意識」;首先是相信學生。相信學生能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靠創造性的勞動獲得新知,並有所進步;其次是善於指導,中小學生的學習自覺性不夠強,情緒不夠穩定,方法還很欠缺,這就需要農村中小學教師及時有效的指導;再次,重視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要以有利於激發興趣、有利於發展思維、有利於培養創造能力為原則。「導演、導游、導師」三維角色三種境界,都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後者更充分地顯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有益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構建農村中小學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為了促進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新課改在農村中小學得到有效地實施,就要優化課堂教學。構建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塊。
(一)探究准備
這是學習新知識的前提,其主要任務是為學生學習新知識准備良好的思維材料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的意識。
1.創設情景
(1)遷移學習。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做好知識、學法的鋪墊。 (2)情景引入。通過復習與新知識有關的舊知識,用日常生活中的實物、實例、游戲、故事等引入。
2.提出問題
根據新知識的特點,引導學生提出要探究的問題。
(二)探究構建
這是課堂教學的中心環節。其主要任務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准備多種探究性材料;指導學生運用好探究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主動參與探究的全過程,從而獲取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可分三步:
1.獨立探究。採用嘗試探究的方法。首先教師為學生准備嘗試的材料(自學課文、操作演示、動筆練習等)和嘗試思考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材的重點、難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在嘗試中要解決的問題);然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嘗試,做到邊嘗試、邊思考,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通過學生嘗試思考,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
2.合作探究。採用討論質疑的方法。在學生通過嘗試初步感知的基礎上,為了充分發揮他們的學習主動性,運用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各自發表不同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幫助,共同研究,解決問題。
討論;有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全班討論。討論的問題是新課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啟發思維的關鍵或在嘗試中遇到的問題。讓每個人發表自己的意見和不同的見解。小組討論後,再進行全班交流。
質疑;學生在討論中不能理解和未能解決的問題或在教學中重點、難點、關鍵的問題,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通過學生討論、質疑,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新知識。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造能力。
3.發現知識。學生經過嘗試、討論試練後,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學習的過程,運用觀察、分析、比較、綜合、概括的方法,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知識歸納構建;發現學習規律,概括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綜合概括能力。
(三)探究深化
這是檢測鞏固運用新知識,掌握運用學法、形成技能的環節。
1.嘗試。這是檢測新知識,運用新知識;掌握學法和運用學法的嘗試;練習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要有助於學生運用學法和遷移學法。
練習要環繞目標,突出重點,有基本練習、綜合或專項練習、發展練習三個層次,練習要有開放性,形式要多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潛能都得到發展。
2.評價。在學生嘗試的基礎上,讓學生互批、互評、互議,評出不同的思路和看法。通過師生互評,充分發揮學生協作的功能和自主學習的功能,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
3.總結。一方面讓學生談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有什麼收獲?另一方面教師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深化作簡明提示。
三、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拓寬農村中小學育人環境
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必須對傳統教育的教學方法進行大膽改革與創新,在教學主體、教學形式、教學氛圍等方面實現有機轉換,確保教學內容的和諧統一。
(一)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環境,培養學生尊重自己、尊重同學、尊重師長、尊重知識、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的意識和能力
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960萬平方千米的廣袤地域,為我們提拱了豐富多彩的德育內容,我們實在沒有理由不去挖掘它。針對農村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多樣性、復雜性和長期性,我們本著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貼近實際和注重實效的原則開展德育工作。大處著眼就是對各年級學生應達到什麼標准有一個十分明確的要求、小處著手就是從平時抓起,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貼近實際、注重實效就是結合時代要求、社會環境和學生實際,扎扎實實工作,實實在在落實德育的各項措施。我們以「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為主題,緊緊圍繞發展創新的內容開展了,少先隊、團隊演講比賽活動;以「養成習慣,收獲命運」為主題開展了爭創行為規范示範班活動;以「歌唱祖國,愛我中華」為主題連續舉辦了校園藝術節,開展了爭創藝術教育特色班活動;以尊重自然,強化和諧」為主題,引導學生將愛護、保護環境與自,身文明修養相結合,開展了從我做起,從身邊每件小事做起的活動;以「珍愛生命,遵守交規」為主題,開展了尊重社會,強化規則意識的話動;以」誠信、助人、尊師、興教」為主題,開展了每學期四次的團隊觀摩話動。我們還特別重視新生人學、新隊員宣誓、校園每日常規、畢業文明離校等一系列做人的教育。 (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展學生的主動精神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必須在教學中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相信學生的能力,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創造機會還給學生,開放學生的心靈世界,以促進學生主體的發展。
1.給學生質疑的機會。「教學就是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產生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起點,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一項基本訓練。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鼓勵學生「敢問」,幫助學生「會問」引導學生「善問」。在問的形式上,可讓學生課前提問,供教師備課、上課;課上提問,供師生討論交流;課後提問,供大家學習探究.在問的內容上,指導學生」善問」,即把握何處問、怎麼問?
2.給學生選擇的權利。若要教學打動每個學生,就必須給學生充分的「自主選擇」的權利,在更多的教學環節上,變教師的「指令性」為學生的「選擇性」,尋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選擇」的新機制,如果學生有了自己的意向性選擇,就會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去尋求自己的發展和提高。
3.給學生嘗試的空間。學生的知識能力不是教師給的,而是在自主嘗試、實踐探究中形成的。從模仿到探究到創造,逐步構建了以學生「自主學習;大膽嘗試」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定向一自學—自探一交流一反思一內化。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從不會嘗試到敢於嘗試到樂於嘗試到善於嘗試,形成了自主意識、強化了探究意識,提高了受挫意識,進發了成功意識。
4.給學生創造的天地。課堂對學生來說,應該是學習與成果的展示。但是學生中存在「三怕」:怕老師、怕提問、怕學生。應該培養「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只有體現出這種「不怕」的精神,才能顯示出孩子的求知慾,學生才能敢學、敢問、敢拼、敢和教師爭辯,才能創造出一堂好課,才能實現孩子真正的發展目標。樹立我能、我會、我棒的意識,鼓勵學生自主嘗試、自主實踐、自主創造,這樣才能培養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造性。
(三)挖掘校本課程資源,加大學校教育合力
由於農村地域的差異,決定了農村經濟、文化的不平衡,積極探索開發一切可利用的課程資源,是提高農村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
1.校內資源。「一段校史、一位教師、一塊獎牌、一件作品、一項工程……」,若將這些統計、整理,就是一個個活生生的教育資源。
2.鄉土教材。「民俗民風、鄉土文化、特色產業、人才人力……」,不僅是編寫鄉土教材的基本內容,也是最好的教育資源,它既可彌補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不足,又能讓受教育者看得見、摸得著,樂意接受。
3.家長交流。「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專題講座、家長學校咨詢活動……」,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增進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了解與交流,同時,學校也從家長那裡得到了社會對學校教育的要求,從而不斷改進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難怪有人說家長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
4.學生活動。「紅領巾廣播站、國旗下的講話、團徽下的宣誓、板報專欄、校規校訓」以及參觀、訪問、調查、競賽等有益活動,讓學生了解多彩的大千世界,感受勞動之艱辛,親歷知識的需求,觸動求知的慾望。實踐活動寓教於樂,使學生從中得到了「崇真、尚美、啟智、健體」的高尚品質教育。
(四)運用激勵性評價,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很多農村學校、教師習慣於大考、小考後把成績公布於眾,然後仔細排出名次,甚至把分數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這種做法偶爾為之,可能會給學生適度的壓力,激發學習積極性。但頻繁用這種手段,甚至將之作為控制、刺激學生的有力武器,後果必然是災難性的。長期如此,將破壞學校教學環境,使學生始終生活在焦慮和壓抑之中。最可怕的是,對排名靠後的學生在心理上造成毀滅性的打擊。教育無小事,採取任何教育措施,都應首先考慮到學生的利益。我們在課堂上對不同的學生採取了不同的評價標准,在不同的場合使用了不同的評價形式;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認真對待;對學生的認識和實踐結果。正確的給予充分的肯定,有獨到見解的大加表揚,錯誤的不直接否定,更不草率批評,而是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從閱讀資料、師生交流諸多方面得到正確的答案。由此可見,運用激勵性評價,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四、多種途徑促進農村中小學教育發展
(一)調整農村學校布局,以信息化推動學校的發展
農村學校分布相對零散,規模小,條件差,在教育投資不足的情況下;如果把有限的資金均攤給各個學校;只能是杯水車薪。推進教育信息化,只有集中投資才能見效,而集中投資的前提必須是調整學校布局,撤並部分不足百名師生的「袖珍學校」,集中力量和資金建設示範化學校,因地制宜抓好「計算機、閉路電視、廣播」三網合一的「鄉鎮網」及各個學校的信息網路建設,推動農村教育的跨越式發展。
(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農村「民轉公」和代課教師偏多,素質偏低,觀念相對落後,教法相對陳舊。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在建好農村學校衛星網這一「天網」和互聯網這一「地網」的同時,還要加強「人網」的建設。一是在職稱評定、工資待遇、培養培訓等方面向農村教師傾斜,吸引優秀人才到農村學校任教;二是通過發達地區對貧困農村學校的支教、城鎮和農村學校教師的輪流任教、城鎮教師定期送教下鄉等形式,共享「人網」資源;三是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提高農村學校辦學水平;四是加強學歷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農村教師的學歷層次和基本功素質;五是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體系,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利用農村獨特環境,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農村進行新課程改革,環境、設施等並非課改教師所想像的那樣——完美無缺。然而,沒有活動場地、沒有專業教室……,時刻困擾著課改的如期進行,作為課改先行者是否想到了農村那些平凡樸素的山川河流、田野村莊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諸如踢毽子、打沙包;盪鞦韆、促泥鰍、扭秧歌、舞龍燈等活動;都對學生的自主參與、群體合作、情趣愛好、創新思維有巨大的鼓舞作,用,只要教師在新課程背景下組織引導得當,並加以創新改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四)建立校本教研製度,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大多數農村中小學忽視校本教研,盛行分數管理。為了扭轉這種重分不重人,利益驅動代替事業追求的被動局面,必須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製度,以「個人反思,同伴互助,集中交流」為主,通過教學反思、交流研討、集體備課、協作嘗試、說課評課、案例評選、探究創新等活動為教師參與教改創造條件。
(五)邀請家長走進課堂,強化家長與學校間的聯系
家庭不僅是學生溫暖的港灣,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資源,誠邀家長與課改同行。無論是實施課改年級的教師還是其他年級的教師,都要多與家長聯系、溝通,做好宣傳工作,取得家長的支持和配合。並舉行家長開放日、開放周,邀請家長走進課堂,縱橫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通過平等對話。在對話中互相理解,在理解中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六)健全教育評價機制,激發教師的積極性
教育評價有鑒定、改進、激勵、管理與研究的功能,其目的在於提高教育質量,而提高教育質量的目的在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教師教育教學綜合量化管理辦法,不「以分論賞」,抓管理、促教研、全面評估教師工作;在學生評價上注重學生的發展,建立學生成長記錄袋,杜絕公布成績和用成績排名次的錯誤做法;鼓勵學校、家長、社區共建有效、合理、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激發教師進行新課改的積極性,在教育教學中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新課改文化氛圍。
㈤ 北師大小學教育畢業論文提綱怎樣寫
即是指軟文撰稿者在進行選則和提煉標題時、深化和修正。這樣。選題技巧,也就使論文具有新意,但尚未得到定論或者未完全解決的問題。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二,就是從作者的愛好和興趣出發,論文選擇和提煉標題的技巧之一,特別鼓勵結合當前社會實踐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就是要從自己已經掌握的理論知識出發,即成為第三大技巧。只要自己的論文觀點正確鮮明(1)聯系工作實際選題要結合我國行政管理實踐(特別是自身工作實際),關鍵在於能夠解決特定行業的特定問題,提倡選擇應用性較強的課題,論證深刻有力。論文寫作的價值,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要從專業出發。因此。技巧三:依據學術方向進行選題。文獻資料是支撐,材料真實充分,切記全而不專,或者對以前有關學說的不足進行補充,具有獨創性,也可能填補我國理論界對某些方面研究的空白。(3)選題要新意所謂要有新意,或者以自己通過大學學習所掌握到的理論去分析和解決一些引起實際工作問題,就是指如何掌握好論題的廣度與深度,敢於提出前人沒有提出過的,因而:從小從專進行選題,只有選題符合作者興趣和愛好,或者雖已提出來,語言應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所謂從小從專,進行選題和提煉標題,善於發現新問題,特別是在學術方面的論文更是如此,從小處入手進行突破,同時更能體現論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觀點,就是依據學術價值進行選擇提煉,在研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技巧二。建議立足於本地甚至是本單位的工作進行選題:依據興趣愛好進行選題、充實論文的基礎。(2)選題適當所謂選題要適當。選題時可以考慮選些與自己工作有關的論題,作者從現有文獻資料出發,使自己的實踐工作經驗上升為理論:依據掌握的文獻資料進行選題:技巧—。技巧四,作者平日所積累的資料才能得以發揮效用,大而空洞
㈥ 求小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一篇
建議您去看下(創新教育研究),學習參考下
㈦ 教育學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談語文教學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
來源:中國論文網(www.paperlw.com)
--------------------------------------------------------------------------------
談語文教學的創新意識的培養
近年來,在小學階段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已成事實。培養自尊、自強、自立的有獨特個性、有創新精神的人才成了當前教育變革的一項新課題。新大綱也要求:閱讀教學要著眼於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指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提問題也正體現了大綱的精神。在義務教材高年級閱讀教學中,我結合教材訓練重點嘗試把閱讀課上成學法指導課,把教學重點由「使學生讀懂文章」轉移到「使學生學會讀懂文章」的方法上來,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收到較好效果。下面就在閱讀教學中教給學生「提問題的方法」做以下簡要闡述。一.讀文題時提問題。文題,猶如人的眉眼,是文章最精采、最醒目之處,它那精練的文字有著無比深刻的蘊含。課文的題目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精煉的概括,有些題目每字每詞都有它的作用。如《飛奪瀘定橋》,就抓住「飛奪」這兩個詞,指導學生提問。學生進行比較分析,選擇最有價值的幾個問題:為什麼在「奪」的前面加上「飛」這個詞?為什麼不用「強奪」或「搶奪」而用「飛奪」呢?我認為這個「飛」一定有它的作用等。這樣仔細推敲之後,再要學生帶著問題去反復讀課文,學生對「飛奪」真實生動的寫照體會得淋漓盡致,使學生掌握看課題提問的方法。再在其它課文的學習中不斷訓練、鞏固,逐步養成審題提問的習慣,並使這種本領不斷地有所提高。二.圍繞重點段中的重點詞句提問題。所謂重點詞句,指的是那些能夠直接反映文章中心內容的詞語、句子,它於課文有牽一發而動全身之功能。抓住它,對於把握全篇課文十分重要。像《草船借箭》中的「神機妙算」一詞,《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工程師」一句,《海底世界》中的「海底真是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均屬此類詞句。《草船借箭》通篇都是圍繞諸葛亮「神機妙算」展開的,理解了一個「諸葛亮是怎樣『神機妙算』」,也就是把握了理解全篇課文的關鍵。同樣,《詹天佑》的全篇文字都是圍繞「傑出的工程師」展開的。「接受任務、勘測線路、開鑿隧道、人字形線路」等文字是對「傑出」、「愛國」的最好詮釋。從這些重點詞句提問題,也就是把握全篇的線路。三.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和中心句提問題。分析小學語文教材的「例子」,無疑這二類文章佔多,一類以事情發展寫的文章,一類按事物的幾個方面或說明的問題寫的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寫,具體說就是按照「起因 經過 結果」這個順序寫的。所以,我們指導學生掌握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文章提問題的學法是:1.弄懂文章的起因 經過 結果。2.問一問:為什麼要這樣做?怎樣做?做了後果如何?3.思一思:重點部分有幾層意思?具體寫了哪些內容?主要內容是什麼?如教學《董存瑞捨身炸暗堡》,學生提出了:董存瑞為什麼要捨身炸暗堡?他是怎樣捨身的?捨身結果怎樣?在「怎樣捨身」重點部分,學生根據已有的寫人文章的知識對董存瑞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活動描寫的句子,進行刨根問底的提問。第二類文章我們是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句提問題,學法是:1.找出一段話的中心句。2.根據中心句的意思提問題。如《太陽》第二段,第一句話:太陽雖然離我們這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密切。學生發問:太陽為什麼和我們關系密切?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說明的?四.回讀課文時提問題。本著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原則,我們在回讀課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再提問。如是記事的文章,學生可提:作者著重寫了哪幾方面的事;反映(或說明)了什麼問題等。寫人文章,學生可問:寫的什麼人;寫了這個人物哪些表現;怎麼會有這些表現;說明(或反映)了什麼。將這些問題歸納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就一目瞭然了。這樣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感性上升到理性。教學「一邊讀書,一邊提問題」的實驗,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經歷了:教師示範指導 優秀生帶路 中下游學生逐步上路。提問也經歷了:多而雜 有價值 一一創造性。根據實驗,一般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都能不同程度地做到邊讀邊提問。問題的質量逐步趨向有價值、有深度、有創意。學生逐步學到一套思維提問題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習慣,提高了學習能力。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在論及教師的「教」時曾說過:「知識是教不盡的,工具拿在手裡,必須不斷地用心使用,才能練成熟練技能。語文教材無非是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因此,教師要朝著促進「反三」這個目標精練地講。由此可知「一邊讀書,一邊提問」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是一種創造,也不是一成不變,只要「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教師也就成了「善教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