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平等教育學生課的優勢是什麼
就是學生學習方法,還有平等教育培養孩子認真學習的能力。
『貳』 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一般包括哪幾個層面
受教育機會平等原則一般包括
受教育起點上的機會平等、
受教育過程上的機會平等
受教育 結果上的機會平等三個層面
『叄』 如何實現教育機會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在享受公共教育資源時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對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機會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質量公平。教育機會和教育過程的公平相對容易做到,但教育質量的公平,即讓人人受到較高質量的教育,則不易做到。那麼,怎樣才能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建設和諧社會?我的看法是:政府應樹立「第一責任人」的意識。義務教育是純公共產品,非義務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產品或准公共產品,這都是應該完全由(如前者)或多半由(如後者)政府所提供的。教育這個公共產品,受益者雖然主要是個人,但直接關繫到民族的素質和國家的命運,關繫到和諧社會的建設。因此政府是提供教育這個公共產品、實現教育公平的「第一責任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基礎。沒有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無法實現。我國的教育投入一直嚴重不足。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很低。盡管我國政府在1993年頒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規定,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在20世紀末要達到4%,但直到2003年,還只有3.28%。目前中央要下大決心確保本屆政府任期內國家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4%,力爭在2010年前後接近4.5%。同時,各級地方政府也應嚴格按照我國《教育法》第55條的規定要求,教育投入應做到「三個增長」,即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要高於同級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在校學生人均教育經費逐步增長,教師工資和學生人均公用經費逐步增長。人大要加強對同級政府落實教育經費「三個增長」的法律監督,以確保教育公平的實現。
建立和完善對弱勢群體資助體系,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在投入導向上,教育資源特別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資源應向處於弱勢的地區和人群傾斜,特別是政府應考慮逐步對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實行全免費。此事可從592個國家級貧困縣開始,除已免學費外,再免雜費、教科書費,也可先從小學免起,再免初中。在農村首先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全免費已具有現實可能性。目前,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小學生約為0.85億人,初中生約為0.45億人。按人均GDP與生均財政經費比例的國際平均數算,小學生每年每生需5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需1000元,兩者合計約875億元。如從國家級貧困縣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貧困縣592個,農村人口1.98億,約3000萬學生,其中2000萬小學生,生均500元,約需100億元;1000萬初中生,生均約1000元,也需約100億元,兩者合計約200億元。因此,無論是875億元,還是200億元,從目前迅速增加的國家實力和每年5000億元左右的教育總投入來看,只要下定了決心,都是有能力首先從農村(特別是從最急需的國家級貧困縣)開始實行義務教育全免費的。建議按「分類承擔、分步實施」的原則,盡快明確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對現有的592個國家級貧困縣的義務教育,以中央政府為主、地方政府撥款為輔來解決;對較發達的地區,則以地方政府為主、中央政府為輔來解決;對發達的地區,則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決。有條件的地方,應先行一步。以點帶面,逐步推開。政府應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資源,確保教育公平的實現。教育部門要改變以往教育資源過於集中投向少數重點中小學和大學的局面。在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之間,在義務教育與非義務教育之間,基礎教育、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基礎教育內部小學、初中與高中之間,高等教育內部專科、本科與研究生之間等等,都應有個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輕畸重。應該確保任何時候國家對於基礎教育的投入都要高於對高等教育的投入。對於基礎教育,要強調均衡化(但不是平均化),應取消重點學校制度,把工作的重點放在「治薄、扶差」上來,多做「雪中送炭」的事;對於高等教育,則更多的是要為各類院校(包括民辦院校)創造一個良性競爭的環境氛圍。對政府投入較多的重點中小學和大學,要加強監管和評估,以防止教育資源浪費。對民辦學校應一視同仁,給予資金、政策的支持。
以制度創新促成教育公平。目前高考招生錄取制度的改革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應加快改革的進程。與此同時,還應大力推進高校管理制度、收費制度、貸款和還貸制度、評估制度、就業與勞動用人制度的創新等等。
進一步加強和完善教育立法,以法律來保障教育公平的實現。要盡快修訂、完善《義務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師法》等,還應考慮制定《農村教育法》、《教育投入法》、《學前教育法》、《高中教育法》、《特殊教育法》、《終身教育法》等,建立健全教育法規體系,對於教育領域中各類違法犯罪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對於教育收費不規范和亂收費的的現象要花大力氣糾正,以法律作為實現教育公平的堅實保障。
『肆』 虛擬社區教育為特殊群體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機會 舉例解答
比如沒手殘疾人可以通過虛擬社區學習力所能及的知識,像思維方面的東西,比如寫作等。還可以用來學英語,在網路上給人做翻譯什麼的。
『伍』 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實現了教育公平,每個適齡兒童都享有同等的教育機會和條件。 [ ]
× |
『陸』 請談談如何實現教育機會公平
實現教育機會公平應採取如下措施:
1、 必須提高經濟發展水平, 縮小地區之間、 城鄉之間、 階層之間的差距 在這一問題上,應該特別注意區域經濟的發展平衡。 國務院前幾年出台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其目的就是平衡區域經濟,同時借這一契機,用物資、 經費、 人才等政策的傾 斜來縮小城鄉 之間、 地區之間的差距。 特別使在教育方面, 要從根本上解決教育發展區域性失衡態勢, 縮短地區之間和城鄉 之間的差距, 促進我國區域之間教育發展的公平, 需要我們統籌規劃教育資源, 合理調整區域間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 制定欠發達地區教育投資傾斜政策, 建立教育扶貧機制, 加強薄弱環節, 努力實現教育公平。 首先, 是制定教育傾斜政策。 從教育財政制度、 投資體制和投資方式上, 對欠發達地區教育實施非均衡投資戰略, 並通過立法的形式確定對欠發達地區教育的經常性投資比例, 使對欠發達地區教育的非均衡投資體制走上法制化軌道, 通過非均衡投資體制, 保證省域教育相對均衡發展。 其次, 是合理調整區域間教育結構和學校布局, 優化教育資源配置, 科學、 合理、高效地配置教育資源, 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 最後, 是教育扶貧機制。 通過加大資金投人、 對口支援、 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大力發展寄宿制教育、 積極發展遠程教育等手段促進欠發達地區教育發展, 提高教育水平。
2、 明確政府職責, 為教育公平提供政策依據 各級政府是推進教育公平與教育均衡發展的主導力量, 現代政府管理教育的一項主要責任就是為保障教育公平提供有效率的教育制度。 一方面, 要明確政府職責。 各級政府應切實轉變職能, 把推進教育公平作為自身的基本職責和執政理念, 把能否促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作為各級政府執政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建立和完善教育投入保障機制, 將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范圍, 統籌資源配置, 確保每一所學校都能達到基本標准通過教育體制與制度的不斷改革創新, 進一步理順政府、 學校和社會的關系,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學校制度,提高教育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 另一方面, 要科學制定教育政策。 在眾多影響教育公平的因素中, 教育政策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 只有公平的教育政策和制度, 才能有公平的教育。 要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 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權利和機會。 要努力實現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 高質量高水平地普及九年義務教育, 重視特殊教育, 積極發展學前教育, 穩步發展普通高中教育; 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加快發展城鄉 職業教育和培訓網路, 加強職業教育的基礎能力建設, 推進工學結合、 校企合作, 推動東西部合作和城鄉 合作辦學; 著力提高高等教育質量, 保持高等院校招生合理增長, 加快創新型人才培養; 積極發展繼續教育, 統籌全社會各種學習資源, 建設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要求。
3、 政府要加大對教育的財政支持, 擴大優質教育資源, 為推進教育公平奠定可靠的 物質基礎 各級政府必須按照《教育法》 和有關規定保證教育經費持續增長。 在義務教育投資方面, 要切實糾正當前對義務教育投資重視不夠, 把 「政府的責任轉嫁到學校頭上,最終轉嫁到學生家長頭上」 的傾向。 政府是教育公平的第一責任人, 應該在構建公共財政的基礎上保證教育公平。 國家對教育投人的結構應適當調整, 較大幅度地增加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 建立起以中央和省政府兩級為主、 市、 縣為輔的農村義務教育投人體制。 嚴格的執行好「一費制」 的規定, 落實好「二免一補」, 同時, 明確指定最低受教育標准, 採取如財政轉移支付等補助的辦法確保所有人群達標;在非義務教育方面, 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調整, 實行以政府為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投資體制。
教育均衡,實質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則的支配下,當前的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主要是指我國不同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同一地區不同學校之間、同一學校不同群體之間的教育均衡發展問題。教育公平,是指人們在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共享教育的資源、享受教育的成果等方面具有相對均等的條件和公平的待遇。它包括教育起點公平、教育過程公平和教育結果公平。教育屬於公共領域,具有公益性質,是社會公平的基礎,也是實現社會公平的手段。倡導教育公平理念、實現教育公平價值,是教育公共屬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公平發展與完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選擇。
實現公平教育的意義:
1.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前提 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而基礎 教育公平是整個教育公平的基礎.只有教育發展的均衡,教 育機會的公平,基礎教育持續發展才會有保證。因為城鄉學校教育體制一元化,教育資源配置一樣,受教育者不分有錢 或無錢從教育起跑線就一致,從而使整個教育公平。
2.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健康發展的基礎 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教育目標是提高國民的素質。辦 學條件好的學校,大家都想把孩子送進去,並對市區學校帶 來很大壓力,教師工作量大幅度增加,身體超負荷工作,學 校活動場地越來越小,孩子擁擠著上課,連老師上課都用擴 音器。而農村教師由此產生消極心態,不安心在農村教書. 結果上學難解決了,但上好學又成了新問題。
3.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是和諧社會目標實現的保證。十七大報告指出:教育是關系社會公共利益,對全體國民,對國家和民族現在和未來具有重大影響的公共事業。如 果教育不均衡,教育不公平,則辦學條件好的越來越強,弱的學校越來越弱;弱勢群體的起點低,不僅有地區差距,而 且人與人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貧困程度也會加深,那麼和 諧社會這個目標也無法實現。
『柒』 英語翻譯 我們的教育制度應該給所有的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機會 equal
Our ecation system should provide equal opportunities to all the children.
『捌』 教育公平,學校教育機會公平有可能,家庭教育公平不可能
沒有絕對的公平,公平都是相對的。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家庭內部,絕對公平都不可能完全存在。
只能說盡可能接近公平。
『玖』 一、如何理解教育機會的平等請結合實際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答:教育機會的平等有三層含義:首先,它是受教育權利和義務的平等,專即每個公民及未成年人受教屬育的權利和義務,任何人都無權剝奪和替代;其次是受教育機會平等,即每個公民及未成年人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受平等的教育機會;再次是教育結果的相對平等,「這並不僅僅指每個人都能獲得某種文憑或證書,更重要的是每個人在接受某一階段教育後都能達到國家規定的最基本的標准,都能獲得學業上的成功,都能在德智體等方面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展。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