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普及性
普及教育問題是一個世界性問題。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許多發展中國家把首先普及初等教育、同時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作為主要任務;發達國家則主要是普及中等教育,同時發展高等教育。
(二)基礎性
我國的教育體系,一般分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其中,小學和中學都是普通教育性質,並且,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
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它是一個人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的基礎階段,對每個公民個人的思想品德和科學文化素質起著決定性 的作用。良好的小學教育是接受中等教育的基礎。從國家來講,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小學教育是國家發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礎。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在現代化的進程中,國家實施義務教育,這不僅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而且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素質的基本要求,這表明,義務教育只能是基礎
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其內容應包括國家每一個社會成員必須具有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包括相應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小學教育的基礎性地位決定了其在完成這一教育任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三)強制性
義務教育不僅是受教育者的權利,也是由社會各階層、各方面和國家各部門共同承擔的義務。為了保證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依靠國家法律的強制力量,這就是義務教育的強制性。它集中體現在通過立法在全體適齡兒童、少年中普及一定年限的基礎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曾為小學教育的發展做過許多努力。
『貳』 小學教學課程的含義性質和地位作用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叄』 如何理解我國小學基礎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教育的主體1.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其一,學生是教師分析研究的對象,是教師教育的對象,不能顛倒兩者的位置。其二,在教育過程中,學生作為管理教育對象,自覺服從教師合理的調度,在教師的指導下,規范地學習是學生的基本任務。2.學生又是教育的主體這里有三點說明:其一,學生對於教師及教師的教育影響有其主觀評價,對教師的教育影響有選擇性。其二,學生具有主觀能動性。其三,學生是不斷發展的主體。
『肆』 小學教育有什麼重要性
一、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
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小學教育的基礎地位具體表現如下。
(一)小學教育在實施義務教育中的基礎地位
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規定,要求適齡兒童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必須保證的,強制、免費和普通的國民基礎教育。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義務教育的普及程度、質量優劣,直接關繫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所需的億萬勞動者的素質和各級各類人才的質量,關繫到社會全面進步的程度和我國的國際聲譽及形象。小學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的第一階段,在實施義務教育中負有直接的重大責任。小學教育的健康發展將有利於從根本上杜絕新文盲的產生,直至最終消滅文盲,從而保證接受教育成為每一個人的權利和義務目標的實現。
(二)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地位
一個國家的學校教育體系大都分為若干階段。我國的學校教育體系,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大階段。其中初等教育(小學教育)和中等教育(中學教育)都屬於普通基礎教育,其連貫性很強,但每個階段又有其獨立的性質和任務。「九層之台,始於壘土。」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從個人來講,完好的小學教育,為其身心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同時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條件。從一個國家來看,只有小學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級普及和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講,小學教育具有為高一級學校打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打基礎的性質。
總之,小學教育為提高國民素質奠定基礎,為培養各級各類人才奠定基礎,為兒童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
二、小學教育的基本特徵
小學教育是一項規模宏大的教育奠基工程,除具有一般教育的特點外,還有它自身獨具的基本特徵。
(一)全民性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從廣義上說,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人民。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徹底掃除文盲,從整體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從狹義上講,是指小學教育必須面向全體適齡兒童。
小學教育的全民性是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勢,幾乎所有國家的教育都在努力創造條件,確保每個人接受初等教育的權利。1989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5屆大會確定「爭取全民基礎教育」計劃,要求最大限度地掃除文盲和普及初等教育。1990年3月,在泰國召開了世界全民教育大會,會議主題是「使人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機會」,會議通過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滿足基本學習需要》反復強調的就是,使人人享有受教育權利,向所有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機會。
在社會主義新時期,我國的小學教育是全民教育,這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使全國各民族的所有兒童都接受社會主義教育的需要。為了保證這一全民性質,國家特別對女童的教育、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兒童的教育給予特別的關心,採取了特殊政策;對於殘疾兒童的教育也給予了特殊的關注,專門加以保障。
(二)義務性
小學教育面向全體適齡兒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論其種族、民族、性別、膚色、語言、社會經濟地位的差異(智能及身體狀況不允許的例外),只要達到一定的年齡(6~7歲),都必須接受小學教育。因此,小學教育在整個教育中具有義務教育的性質,對於每個公民來說,教育機會是均等的,是應當享有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省、自治區、直轄市根據本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狀況,確定推行義務教育的步驟。」「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
義務教育是國家用法律形式規定的對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實施一定年限的普及的、強迫的、免費的學校教育。這里的「義務」一詞包括:(1)國家有設立學校以使人民享受教育的義務;(2)父母或監護人有使學齡的子女或被監護者就學的義務;(3)全社會有排除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入學受教育的種種不良影響和障礙的義務。因此,義務教育要求國家、家庭、社會必須給予保障。對受教育者來講,既是應享受的權利,又是應盡的義務。
小學教育是義務教育,根據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它又是強制的和免費的:「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國家設立助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就學。」「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必須使適齡的子女或被監護人按時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由於小學教育是依國家法律而實施的基礎教育,因而它具有強制性。
(三)全面性
小學教育是向兒童實施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小學教育既不是就業定向的職業技術教育,也不是培養高層次專門人才的專業教育。它是面對全體兒童實施普通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他們的身體心理素質,使他們具備國民應有的一些基本素質,為他們進一步深造創造條件。小學教育是培養各級各類人才的前提。小學教育是向全體兒童進行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教育,幫助他們學會如何做人,奠定學習、生活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從某種程度上講,全面性是專業性的預備。只有保證小學教育的質量,才能確保高一級學校的教育質量。兒童接受小學教育的年齡階段,是人生歷程的巨大變化時期,是人的智力、能力和良好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小學教育的每一個方面都不可偏廢。
三、小學教育的啟蒙作用
從人生發展歷程來看,小學階段是最重要的,是長身體、長知識最旺盛的時期。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思維敏捷,對什麼問題都要問個為什麼,他們像海綿吸水那樣,不斷地吸收各種知識。小學生記憶力強,善於背誦,對感興趣的事物,能夠牢記在心。小學生模仿力強,容易做到習久成性,在兒童時代養成的好習慣,可以牢固地保持一輩子;相反,小學階段養成的不良習慣,到中學和大學時糾正起來就很困難。因此,在小學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發展智力,還要在學習上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思想品德上要有嚴格的要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的基礎打得好,會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和成長,甚至會影響到他們的一生。
我國古代對童蒙教育十分重視,許多教育家主張「養正於蒙」。《周易》蒙卦的彖辭中就有「蒙以養正,聖功也」的記載,成為以後家教和蒙學的指南。歷代教育家都重視蒙學教材的編寫。最具代表性的蒙學教材有「三、百、千、千」(即《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其中,王應麟所編的《三字經》,總共一千餘字,從識數到識字,從常識到歷史,從典故到人物,無不具備,而且用三字韻語寫成,朗朗上口,易讀易記,是一本典範的兒童教材,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教育長期採用。另外,朱熹所編的《童蒙須知》也有一定影響。該書共分「衣服冠履」「語言步趨」「灑掃涓潔」「讀書寫字」「雜細事宜」五個部分,對學生的行為都有具體要求和規定。這些教材對我們今天編寫小學教材仍有重要參考價值。在童蒙教法上,我國古代也有比較豐富的經驗,如注意從兒童實際出發,提出了以身作則、文道結合、潛移默化、防微杜漸、長善救失、因材施教、教學相長等原則和方法,還出現了王守仁的《訓蒙大意》、王筠的《教童子法》等童蒙教育專著,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教育遺產。
小學教育是兒童接受學校教育的開端。在這個階段,兒童將發生三個方面的具有人生啟蒙意義的轉化:一是由隨意游戲活動向有目的、有計劃的學習活動轉化;二是由個體和鬆散的群體活動向有組織、有規律的集體活動轉化;三是由口頭言語向書面言語轉化。這些轉化可以使兒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拓寬認識范圍,從而對於促進全面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見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識能力的發展和身體素質的增強,都將在小學教育階段正式起步。
總之,小學階段是兒童發展最易受影響的時期,是兒童向少年過渡,從不成熟到逐步成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因而這一時期的教育,在人的一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一)在身體素質方面的啟蒙作用
小學是兒童身體迅速發展的時期,兒童的身體比起幼兒來雖強健得多,但與繁重、持久的學習任務相比還是弱的,因此,關心兒童的身心健康,增強兒童的體質在小學教育中十分重要。
在兒童進入小學的最初一年,尤其要注意不要使兒童一進入學校就產生懼學、厭學的心理。對兒童健康的關注、保護以及增強兒童體質的意識與措施應貫穿於小學教育乃至各級學校教育的全過程。這一任務在兒童時期之所以尤其重要,是因為兒童還不懂也不會意識到要保護自己的身體和各種器官,小學教育工作者在這方面的責任就更為重大,稚嫩的身體可以鍛煉得結實,也容易受到損傷。近些年來,我國小學生近視率的提高、心血管、神經性疾病的增多是不可輕視的問題。在小學期間,教育兒童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清潔衛生習慣是對身體健康的積極保護。
(二)在學習知識方面的啟蒙作用
小學時期的兒童正處在智慧潛力逐步顯現並迅速發展的時期,小學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應當放在啟迪兒童智慧發展上。除教學內容外,讀、寫、算和手工操作的技能技巧的訓練對兒童智力的發展和今後學習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兒童手工操作往往被忽視,然而具有發展創造能力的人一般在小學期間就有種種表現,動手能力的訓練錯過了這一時期,收效就較慢。另外,最為重要的是學生熟練掌握、運用書面語言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包括合理安排學習時間,獨立完成作業,檢查、訂正作業錯誤,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小學生自信心的發展是與能否克服困難密切相關的,也與教師的評價相關。因此,小學教師在指導、幫助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對他們進步與獨立性的關心和鼓勵比什麼都重要。教師要相信學生會成功,並善於通過多種方法使兒童在學習中逐漸學會運用自己的力量去獲取成功。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成果的產生依存於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而這種思維和能力,必須從小培養,從學生時代開始養成。因此,小學教育在培養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慾,幫助兒童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兒童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以及開發兒童的潛能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啟蒙作用。
(三)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啟蒙作用
進入小學的兒童,隨著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會遇到越來越多的道德問題。小學生道德品質的發展關鍵是要認真做到言行一致、校內外一致。言行不一致的存在,是因為小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以及習慣或道德行為的形成需要一定數量與強度的實踐訓練。因此小學思想品德教育的重點是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即文明行為的養成教育。我們如果能夠長期地對小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就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建立起一系列的條件反射,形成道德行為上的高層次的動力定型,做到習慣成自然,為小學生日後的學習和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小學中組織與安排好兒童的課外、校外活動,發揮班級、兒童組織的作用,可以培養兒童較寬廣的認知興趣和關心集體、關心他人、團結協作的精神,可以為兒童提供展現個性才能和進行主動選擇的機會,可以使兒童形成健康愉快的心理狀態和自主能力。
對於我國今天的小學教師來說,我們面對的是新中國的新一代的兒童,從事的是神聖的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我們一定要把所肩負的神聖任務完成好。面對正在發展的小學生,我們不僅要一般地了解他們的年齡特徵和個性特點,而且要具體地掌握兒童在小學階段的身心發展過程,針對每一個具體的兒童和其身心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做細致而艱苦的教育工作,並且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密切結合起來,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各類人才,為祖國的未來造就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
『伍』 作為家長,你真的知道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嗎
對於孩子的每個階段教育,都很重要。甚至啟蒙教育。
所以我們都要學會正確的面對教育。也要盡量給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
『陸』 勞動教育在小學的重要性
勞動創造了人」,從教育角度看,這是一句真理,只有積極參與勞動,有比較高的勞動素質,才是一個健全的人。勞動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中一個極其重要的方面,對培養學生勞動技術觀念、磨煉意志品質、樹立艱苦創業的精神以及促進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勞動教育的更高層次,是教會學生基本的勞動技能,在勞動中掌握基本的規律和常識,孩子們生活自理能力的鍛煉就在這里。
勞動就是實踐的過程,讓學生多嘗試體力勞動,既是堅固身體素質的需要,也是讓他們在體力勞動中學會多動腦,變蠻干為巧乾的綜合素養培養的需要,在勞動中滲透技能概念,鼓勵學生勞動創造,培養學生益智動腦、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當前各學校都在開展「創客」教育,而創客的核心理念就是動手造物。如果缺失了勞動教育,孩子們又怎麼會親手「造出」具有創新意義的東西來?
二、勞動促進公平,可以提升學生成長的體驗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要使學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盡量多和成年人一起勞動,對成年人來說,勞動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共同感受勞動的快樂是自我教育的第一步。」當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時,他的內心會流溢著自豪和歡樂,會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做人的尊嚴,因為這是他勞動所得。
通過勞動,學生無形中就會形成一種公平的氛圍,在勞動中人人都可以親自動手實踐。
『柒』 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作用
一、心理學在中小學教育中的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乃至精神醫學等多種學科的理論和技術,通過多種途徑與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機能,充分發揮其心理潛能,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全面提高和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近年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逐漸引起各方面的普遍關注,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亦成為中小學教育工作者不可迴避的問題。1、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伴隨著學生心理的發展和交際范圍的擴大,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不適應,而非心理疾病。這些問題在中學生中尤其多,如果得不到及時幫助和解決,有的會發展為心理障礙性問題。目前我國少年兒童身上確實存在著某些心理與行為問題,但其中的許多問題是一些發展性的問題,是社會環境變化所帶來的。並且現在孩子們所面對的問題有許多是從前的孩子不會遇到的,而適應這種變化,不僅是他們面臨的任務,同樣也是成年人面臨的任務,因此我們應當客觀地、歷史地認識到科學的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2、預防勝於治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著眼於學生的健康發展維護人的心理健康應當劃分出幾個層次,以此我們可以將學校的任務明確為:一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任務是對青少年進行心理素質的培養和鍛煉;二是心理咨詢,是被咨詢者的心理需要,是有一定心理問題人的一種自我要求;三是心理治療,即具有較嚴重心理疾患的人所需要的專門心理治療。而第三種情況一般在青少年時期發生較少。因此,心理治療不應當是學校的主要任務。「預防勝於治療」,學校應當為學生提供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和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這比矯正學生心理問題重要得多。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應當著眼於學生的健康和發展,而不是問題矯正。矯正學生的心理問題只是一種消極目的,預防和發展才是積極目的。學校心理輔導不只是防治學生各種異常心理和行為,而是要幫助學生達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狀態、個性性格的完善發展、心理潛能的最大開發。3、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當務之急是轉變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觀念,認清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堅持學生心理各要素的協同發展。當前,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在一些學校尚存在模糊認識,一些學校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提高升學率的一種手段,一切圍繞提高學習成績,只偏重於學習心理教育。比如,進行智商測試、學習焦慮測試、學習方法指導、考試前心理調適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內容應包括:學習心理教育、情感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健全人格的培養、抗挫折耐力的培養及學生自我心理修養等。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個層次是,第一,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第二,培養學生健全人格;第三,開發學生心理潛能。通過心理健康教育,使學生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評價上自省、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二、心理學在教學實踐中的作用人類能夠改造世界,創造新事物,主要是因為人們能在實踐中不斷認識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的緣故。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要想使教育教學工作做得更有成效,就必須不斷去發現、把握和正確運用存在於教育教學過程中的規律。心理學作為以應用為主的學科,更重視研究並揭示存在於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具體規律,使其直接能為學校教育提供指導。如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David Paul Ausubel,1918~ )在1957年做過的一次「意向對保持學習材料的影響」的實驗發現,學生在閱讀之前有準備長時記憶的意向比閱讀之後才出現這種意向有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一旦明白這一規律,教學中就會提示學生,不要只為當前的考試而學習材料,應為長遠的學習或應用而去掌握材料,只有這樣,知識保持的才長久。心理學在教育實踐中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任務是對學與教過程中的心理現象在質和量上進行描述和測量並揭示其存在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既解決「是什麼?」和「為什麼」的問題。研究表明,學生的成就動機包含迴避失敗傾向、趨向成功傾向、克服困難傾向和社會競爭傾向,這四種傾向的組合就表現為成就動機的質的特點;而表示每種傾向強弱的分數則表現為成就動機量的特點。質的和量的特點不同,學生的學習行為及效果就會不同。研究進一步表明,當趨向成功的傾向占優勢時,學生就會選擇更有價值更具挑戰性的任務。這些知識可以使教師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行為就會有較准確的了解。另外,學生的情況是千差萬別的,一旦出現了學習困難,心理學可採用多種方法,幫助教師來了解困難的原因。教師可以應用心理學的理論和研究方法,對學生學習困難或心理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有關問題追根溯源,准確了解學生,從而採取針對性的方法,促進學生學業進步,心理健康發展。心理學還有助於教師對教育現象形成新的科學認識。尤其是對傳統的、常規的教學方法、教學行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為科學的觀點。2、為實際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心理學為實際教學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則或技術。教師可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材料、教學環境等,將這些原則轉變為具體的教學程序或活動。例如,根據學習動機的規律的研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採取創設問題情境、積極反饋、恰當控制動機水平等手段來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依據學習遷移的規律,可以在教學內容的選編、教學程序的安排等方面採取措施,促進遷移。3、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利用心理學原理,教師不僅可以正確分析、了解學生,而且可以預測學生將要發生的行為或發展的方向,並採取相應的干預或預防措施,達到預期的效果。也就是解決「怎麼做」的問題。心理學家們往往根據心理學的理論和規律以及學生現在或過去的行為,來預測他將做什麼。比如,一個心理學家如果知道一個學生的一般智力、學習策略和學習動機,就能更准確地預測這個學生在學校里的學業成績。行為預測必然伴隨著行為的干預。如根據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為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的兒童提供更為充實、更有利於其潛能充分發展的環境和教學內容;為智力落後或學習困難的學生提供額外的幫助或行之有效的具體的矯正措施,使其達到最大程度的發展。三、心理學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1.素質與素質教育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所謂素質指的是以人的先天稟賦為基礎,在環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相對穩定的身心組織的要素、結構及其質量水平。它既指可以開發的人的身心潛能,又指社會發展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在個體身心結構中的內化和淀積,它標志著個體或群體的總體質量水平。《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有以下四種: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和身體心理素質。在四種基本素質中,身體和心理素質是最基礎的素質,也可以說是基本素質的核心,因為個體自然遺傳素質與潛能的開發、社會文化經驗的內化,都必須通過個體的身心綜合反映出來。所謂素質教育,就是通過科學的教育途徑,充分發掘人的天賦條件,提高個體各種素質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諧發展所實施的教育。個體的健康及理想、信念、興趣、能力等身心特徵不僅是素質的具體體現,也是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質、獲取科學文化知識和勞動技能的根本。因此,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塑造學生健康的心靈和強健的體魄。2、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理論指導我們之所以可以提倡素質教育,是因為素質本身具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素質的先天基礎和後天習得性。即教育和環境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個體或群體的素質狀況;二是素質形成的「內化」機制,即特定的社會需求、道德規范、准則、知識文化技術等外部因素,可以轉化為個體相對穩定的身心要素、結構及其質量。素質的先天性,要求人類講究生育質量,而素質的後天習得性和可"內化"性告訴我們,素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外部因素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個體的內在結構。那麼,外部因素怎樣才能轉化為內部結構和質量呢?心理學認為,個體的身心發展有著其內在的規律性,要影響或干預個體的身心發展,外因必須與內部發展規律相匹配,凡是跨越或與發展規律不適應的教育,往往不能起到其應有的作用。3、心理學為素質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方法如何實施素質教育,這是當前教育熱點問題。轉變教育觀念、改革考試制度、進行課程教材改革、提高教育者素質等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徑。但應當提及注意的是也要強調塑造人的健康的體魄和良好的個性特徵,在這方面,心理學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心理學中有關認識能力、個性心理和身心健康的知識,具體地展現了個體身心發展循序漸進的過程及其影響因素,指明身心發展的一個個關鍵時期,提示教育者應當怎樣做和不應當怎樣做,使教育者的教育教學活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例如,在談到良好道德品質的培養時,心理學有關道德發展規律告訴我們:道德品質的塑造關鍵在於成人的行為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不同年齡階段,道德形成的取向不同。10歲前的孩子,因為怕被懲罰或希望得到獎勵而服從規范;大約10一15歲的孩子,希望得到成人的認可、心目中逐漸樹立起是非觀念、群體的引導和對權威的順從,使他們能較為自覺地服從規范,思想品性初步建立;15歲以後的青少年,開始建立法制觀念取向和價值觀念取向,認識到人性的尊嚴,會憑自己的良知去判斷是非,道德品質的發展逐漸趨於成熟。因為道德品質發展受到自身道德取向的制約,所以在進行道德教育時就要有針對性,小年齡的孩子要有強化措施,而大年齡的孩子則要強調以理服人,注重情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很重要的方面是成人的榜樣和社會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家長素質的高低、凈化社會風氣和文化媒介等都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的形成。現代心理學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個體和群體認識活動、情感活動、意志活動和人生觀、價值觀等多個方面,比如認識活動中的學習問題,現代心理學有關知識對如何培養學習興趣、如何增強記憶、如何組織和加工知識、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是什麼等都作了詳細的闡述,掌握了這些知識,對形成良好的科學文化素質很有幫助。四、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里所扮演的角色從國外的資料和國內近年來學校心理學的實踐中我們可以總結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扮演四種角色: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德育工作的輔助者,學習的輔助者,職業選擇的指導者。首先是當學生心理衛生的保健者。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學校心理學家的首要任務。不論是測量性評價,學校心理咨詢,還是進行行為矯正和開展各種輔導,都是為了當好學生心理的保健醫。其次是德育工作的輔導者。學校心理學家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學校里,不僅有正面的德育工作,還有對品德不良的矯正工作。通過正面教育,培養各種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第三是學生學習的輔導者。這種輔導包含兩個層面的含義,在第一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向全體學生,對他們進行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幫助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方面的工作現在通常是由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在進行;在第二個層面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主要針對學習障礙學生出現的學習問題進行相應的輔導與矯正,學習障礙是中小學學生常見的一類問題,這類問題對學生的身心發展會產生嚴重的阻礙,通常家長和教師常會認為這類學生的學習動機不強,或者認為這些學生的智力發育有問題,而對他們採用說教、強制、甚至是奚落的措施,其結果越發雪上加霜,使這些學生學習興趣全無,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越拉越大,這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也應該發揮自己職業專長的一個輔導領域。最後是選擇職業的指導者。當學生在初中畢業或高中畢業時,在我國將會有70%以上的學生要進入社會,參加職前技術訓練或直接投入社會勞動,因此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對於這部分青少年來說就非常重要。然而限於自我認識和社會閱歷的欠缺,這些青少年還不能正確地認識和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這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對社會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作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如何幫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職業興趣,掌握選擇職業的技巧,應是其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特別是在我國這種特殊的國情中,這方面的工作就顯得更加突出。 註:你可以砍掉第1和第4大段,因為我覺得這跟你要求的無關吧。
『捌』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
【答案】C【答案解析】
小學教育在義務教育中的地位主要體現在普及性、強制性、基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