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已成為當今教育流行的話題。學生任何能力的形成,都離不開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我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的關鍵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面對新世紀的教育,教師應具有新的學生觀、新的教師觀、新的教學觀。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擺在教學改革的首要位置。 首先,要破除「師道尊嚴」的觀念,構建民主平等、互尊互愛的師生關系。你對學生採取了平等態度,學生受到了尊重,他就會感到教師是自己的貼心人,他就會對你說真話,才會按你講的正確道理去做,使矛盾和問題迎刃而解,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當然,尊敬老師、尊重知識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應當繼承和發展。可作為教師,要從「師道尊嚴」中走出來,走到學生中去,和學生交朋友。師生關系應是平等的,應是互尊、互愛的關系。一旦師生之間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學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從而促進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精神。 其次,教師要構建起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礎上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合作學習是探究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它是在個人思考探索的基礎上開展同伴合作,小組討論、交流,通過探究的各種優化組合學生,發揮各自的特長,相互啟發研討,形成思維互補,集思廣益,這樣有效的溝通,能解決個人思考中尚未解決的疑難問題。同學之間互相討論交流,互相傾聽和溝通,互相尊重和信任,平等競爭和合作,共同享受成果的取得,培養了學生在學習中學會合作的習慣,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合作精神、團體意識。 再次,教師要關心愛護每一位學生,把機會讓給每位學生,讓他們都有成就感。教育是教師和學生心理接觸的過程。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核心。一個沒有情感交流的課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課堂。教師應該注重保護學生的人格,激發學生的進取心,不能偏愛優生,那些後進生也需要教師的加倍愛護。 最後,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主動發言。要讓學生學會學習,自主學習,應讓學生參與教育的全過程。很多課堂是優生與教師的對話,忽略了其他學生,因而大多數同學無所事事。教學過程即以學生為主體,主動參與積極探索的全過程。要把傳授知識改變成激發學生求知慾、好奇心、創造精神和開發學生潛能的學習活動過程。一句話,即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全過程。
②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一、營造探究氛圍 教學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慾望。因此,建立平等、民主、友愛的師生關系,創造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 ,是學生主動探究的前提條件,這就要求教師開放教學環境,優化師生關系,將課堂還給學生,將自主還給學生,激發學生自己去學習數學,去研究數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發表獨立見解,敢於與同伴、老師爭論,營造一種積極、向上、自然、和諧的探究氛圍。
二、創設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和積極探究,必須營造一種民主、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思維自由奔放。只有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下,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才得到充分的培養。 例如,在剛開始接觸「文字應用題」的時候,一年級的小學生理解這方面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常常不知是用加法還是減法計算,在上課時我創設了一些情境,我用彩紙剪了些蘋果、梨等道具,然後跟學生說:「小朋友,假如你的媽媽買回了一些蘋果,請大家根據老師擺出的蘋果數,幫你媽媽計算一下,好不好?」同學們都大聲回答:「好」。我先拿出8個蘋果,粘在黑板上,然後提出問題,媽媽買回了幾個蘋果?如果媽媽給了2個蘋果弟弟,請問還剩多少個蘋果?這樣很直觀,很容易理解題意,學生都異口同聲回答:「媽媽買回8個蘋果,給了弟弟2個,現在還剩6個。」接著我又提出問題:怎樣列式計算?學生都回答8-2=6。然後多做類似的練習,並讓學生自己來表演,自己學會用三句話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提出問題並會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學生都爭先恐後的嘗試。這樣課堂氣氛活躍了,也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三、 及時激勵評價,體驗探究的樂趣 在教學中利用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誘導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某件事情發生興趣時,注意力就十分集中,求知慾就空前旺盛,思維也非常敏捷、靈活。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經常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巧提問題,促進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操作訓練,提供實踐機會,體驗成功的喜悅,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形象化,把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9加幾的時候,如:9+4,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演算法,有的學生說是用接著數的方法,就是在9的後面接著往後數4個數,10、11、12、13,第四個是13,所以得數就是13。有的說是通過擺小棒數出得數的。聽了學生所講的方法,我肯定地說:「你們的方法都很好,但除了你們說出的方法,還有一種更快更好的方法,你們想不想知道呀?」同學們立刻睜大眼睛,求知的慾望很旺盛,在這種情形下,我趁熱打鐵把「湊十法」教給學生,並反復訓練,讓學生領悟到這種方法的簡便快捷,學生很快掌握了這種方法。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多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③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一、讓學生盡可能去「想」,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我在課堂上總是鼓勵學生毫無顧忌地盡情去想,合理地去想,大膽地去想,甚至是異想天開。如學《圓明園的毀滅》時,採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的片斷,讓學生看後談體會,學生便聯想到了火葯,他們提出:中國是最早發明火葯的,為什麼不製造出火炮、火槍來對付英、法聯軍呢?這樣一來,使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超越了書本。
二、讓學生盡可能去「看」,培養學生的發現能力
「看」就是讓學生觀看、觀察,給充足的時間去觀察,通過「看」獲得「發現」,在此基礎上去主動學習知識。如學圓明園的風光時,採用CAI出示圓明園的風光圖片,由學生盡情地觀察、欣賞,再據自己的觀察和發現,給圖片題一個與圖同美的名字——題名。然後將圖片的原名對照自己題的名,比較一下誰好、為什麼。如學生根據「萬花陣」的建築特點,它像一朵綻開的荷花而題名為「石花玉亭」。這樣學生在充分「看」的基礎上進行探求並創造性地學到了知識。
三、讓學生盡可能地去「畫」,培養他們的思維力
學生通過親眼去看、去體驗、去想像,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和思考層面把自己所獲得的信息畫下來、描繪出來,再用語言表達出來,使學生在課堂上更好地將手和大腦都動起來,克服了上課只用耳聽、不用小手來操作的不足。如上一年級的《畫風》一課時,在設計時充分體現一個「畫」字,老師和學生都用畫的方式來表達一定的思維結果,老師用「簡筆畫」板書出書上所說的風中的事物,課中還設計讓學生在一幅美麗的風景畫上想辦法「畫」出「風」來,看誰的辦法想得多,並說出為什麼這樣就把風畫出來了。這樣就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和興趣,培養了學生動腦和動手的能力。學生在探究怎樣畫這一過程中,也就明白了風是不能直接畫出來的,只有通過其它事物在風的作用下來表示這一要點,比老師講出來的效果好多了。
四、讓學生盡可能地去「說」,鍛煉學生的口才
學生思維的合理性通過語言表達出來,這樣通過他們的說,能夠了解學生是怎麼想的、是如何達到思維的合理性的。老師給學生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自由空間,真正做到了課堂教學氛圍和諧、民主,給學生一片自主探究的藍天。如以「指名說、上台說、小組說、問答式的交流說」等方式,以「補充說、總結說、修改說、更正說、綜合說」等內容來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
五、讓學生盡可能去「做」,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學生自己動手做的過程,實際上也包含了思維與探究的過程,在此就要為學生設計、提供做的時間和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在期末復習成語時,改變以往老師將一冊書的成語找出來讓學生抄、讀、記等,而是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課文,自己去找、去抄、去積累,還要求學生比一比,誰能將一冊書中所有的成語全找出來。這樣學生在自己找的過程中充分體現了自主性、積極性。
六、讓學生批判與創造性地接受知識,展示思維過程
要營造寬松的環境,要求學生堅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觀規律,敢於懷疑前人,不唯書,不唯上。如學習《詹天佑》一課,學生在敬佩詹天佑的同時,還針對他的「人字形鐵路的設計、」「中部鑿井法、」「相對鑿井法」談出了自己的設計、想法,進行了合理的想像、科學的思維。又如學《蛇與莊稼》時,學生大膽地說:「莊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僅僅是被洪水淹死了的原因,還因為海水是鹹的,破壞了土壤,使那裡的泥土不適應莊稼生長了。但過了幾年,由於天上下的雨水稀釋了以前被鹽水破壞的土壤,所以後來莊稼又豐收了,不光是因為有了蛇的原因等。學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了合理的分析,大膽懷疑,敢於創造性地接受知識,充分地展示了學生合理的思維過程。
七、教給學生「捕魚」的「方法」和「場所」
人們常說「授人以漁,終身受用」,面對這個知識爆炸的知識經濟時代,今天的知識明天就不夠用的現實,我們不能只注重教給學生「如何捕魚」的學習方法,還需要告訴學生「捕魚」的場所,告訴學生學習的多種渠道和網上的龐大資源應該在何處去找、在何處去學、在何處去發現自己所需要的內容,怎樣去收集一些資料,從哪兒去獲取資料,即告訴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途徑和渠道。如通過報紙剪貼、書刊摘抄、電視錄音、收音機錄音、光碟、磁碟、網上下載、實地調查、自己生活體驗、專題采訪等。對於收集到的材料又怎樣來整理、處理,使之成為對自己有用的資料呢?如從「電視」上知道「明天有雨」,你將怎樣處理這個信息呢?明天你就要帶雨傘。又如你從「報紙上」看到一個中學生因考試成績不好,竟跳樓自殺輕生,你會怎樣想?你的心理會產生怎樣的啟示?如果自己也是一個承受力差、經不起挫折的人,你面對這種情況會怎樣處理?是不是該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正確對待考試呢?這樣可幫助學習掌握收集信息、獲取知識的途徑和處理信息的方法。
只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給學生留下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看、去說、去畫、去做、去懷疑,既教給學習方法,又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就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
④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能力
問題的提出 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生學習能力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是一種自主內的學習過程,是容學生在數學課中自己探究知識的建構者。在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主體,學生總是跟著老師設計好的程序被動的去學習,沒有自主性
⑤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邱紅
隨著新來課程標準的實自施,在數學教學中,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應用得越來越多。探究學習包含很多層面的活動,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一般按下面三個基本階段進行:
一是進入問題情境階段:引領學生進入情境,發現問題,產生問題的心向,自主確定探究的方向,在問題和任務的驅動下,准備進入探究性活動。例如,在教學從結繩計數說起這一課時,首先在導課環節創設情境,然後讓學生通過圖片觀察,發現問題 ,產生數字演變問題的心向,自主確定了探究的方向,在問題和任務的驅動下,准備進入探究性活動
二是嘗試體驗實踐階段:盡量讓學生多讀多思考,自己動手嘗試,親歷體驗,從中有所感悟,有所發現。
三是表達交流小結階段:教師要組織好討論,鼓勵學生的創見,幫助擴展和深化結論,如通過書面、口頭、圖表等形式展示,並做交流,如演示、宣讀研究結果,進行答辯等。
⑥ 如何讓小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創新性探索落到實處
幼兒園《規程》中有許多新觀念、新思想、新要求,其中最主要的是要求教師不再單純向幼兒傳授知識技能,而是根據幼兒的不同情況,創設相適應的環境條件,調動幼兒主動性、積極性,並做到面向全體因人施教,換句話說,就是要從過去的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的教育,轉達到素質教育軌道上來。這是幼兒音樂教育中根本性的轉變。音樂教育
建立在音樂藝術基礎上,是在幼兒參與音樂實踐活動中進行的,豐富情感,與其他科目一樣,有能力和責任促進幼兒全面的發展。音樂教育必須引導幼兒參與唱歌、欣賞、音樂游戲、舞蹈、奏樂等音樂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教育.
陳鶴琴先生說:音樂的真正價值,在於我們和音樂接觸。可由節奏的美,使肉體和精神共鳴共感,而表現節度的行動;由和聲的美,使人感到調和統一。而養成調和性;再由旋律的美,使人感到永久的統一,而養成統一性,因此,我們要憑著音樂的生氣和興味,滲透到兒童生活裡面去,使兒童無論在工作,游戲或勞動的時候,都能有意志統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現,使兒童無論在工作,游戲或勞動的時候,都能有意志統一,行動合拍,精神愉快的表現,使兒童生活音樂化。缺乏音樂性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幼兒喜歡音樂藝術,那麼我們就要很好地運用音樂教育,讓幼兒在音樂教育中受到熏陶,形成活動潑開朗的個性,在唱唱跳跳中感受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
一、教師要把握正確的教育觀和兒童觀,了解現代音樂教育觀念,改變陳舊觀念。
傳統的音樂教育過於偏重於音樂藝術使命,追求成品的灌輸,老師注重孩子在這個學期學了幾首歌、會跳幾支舞。唱歌就是讓幼兒齊唱,跳舞也是讓幼兒跟著教師模仿,節奏樂活動就是集體幼兒機械訓練,欣賞音樂活動中也都是教師枯燥講解,希望所有的幼兒能完成同樣的任務,形成同樣的技能。致使教師看不到幼兒在進行音樂活動中的創造性潛在能力。遇見孩子不感興趣的,結果是幼兒學得不主動,教師也感到音樂活動難引導,教師沒意識到在一個個音樂活動過程中要使幼兒發展什麼能力,鍛煉什麼技能,獲得什麼情感,形成什麼態度。忽視了幼兒個體差異,教育偏向少數幼兒,甚至出現一部分幼兒是老演員,一部分幼兒是老觀眾,的局面,因而無法使音樂素質教育與每個幼兒相適應,更無須談及通過音樂教育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發揮幼兒創造性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應正確領會《新綱要》的精神,真正做到從知識技能訓練轉向培養幼兒素質,能力和個性;從只研究教材、教法轉向研究幼兒的學;從只注意少數幼兒轉向研究全體幼兒;從只注重備課設計教育活動轉向研究教育過程中教師的教育行為不但要掌握音樂教育的原理與方法,還必須提高教育藝術,能按照音樂藝術教育的特點與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才能使音樂教育收到良好效果。
1、明確現代音樂教育的目標
現在的音樂活動目標是指向培養和塑造人的個性,才能和創造性,重視在音樂活動中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心裡想的首先是孩子,其次才是音樂,教師讓幼兒在接受知識的同時著重發展能力,提高素質,重視培養幼兒的創造意識、探索精神。教師設計的活動,制訂的目標均注意估計到幼兒的能力,發展及學習方式有不同的水平。教師追求長遠效應,要細心的、反復的觀察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表現,了解幼兒接受音樂教育時的一些特點,並能發現幼兒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盡力在交往和活動中發展幼兒的自我價值感與學習積極情感
2、教師要選用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及本班幼兒具體情況的,具有教育性、藝術性、興趣性的教材,
現在的音樂課程內容在選擇中首先教師應了解幼兒的發展水平及需求。幼兒實際的需求是帶有童稚的,孩子氣、游戲式的、趣味式的東西。因此,我從選擇音樂最基本的結構要素入手,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近到遠,由具體到抽象的音樂游戲及音樂活動,從幼兒生活范圍里選取適當的內容,使幼兒理解,並能運用音樂的手段加以表現,個個積極參與,興味盎然的內容。我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對每一首幼兒歌舞都作研究和分析,領會每一首歌舞中,該表達的情感內容。在選擇教材時,我盡量選擇從歌詞到音樂,從體裁到形式,從結構到風格都能貼進幼兒的生活體現兒童情趣的教材。
例如,我在新授歌曲《媽媽的眼睛》這首幼兒歌舞,我就根據歌詞內容分析出其中所表達的母親的慈愛,和藹可親,和孩子對母親的熱愛、尊敬、眷戀等情感,通過遙望天空中的星星從孩子們的眼神中一一表現出來。為了強化這幾種情感的表達,我在音樂的第一遍時通過歌詞內容的配樂先朗誦給幼兒聽,讓幼兒不僅會音樂他們的感染力,而且讓他們更能領會到此曲給他們的情感。
3、改變機械式的、練習式的教育方法培養孩子的創造性和自主性。
以往教師在音樂活動中教的意識強,完成成品的願望迫切,教師較多地運用消極的方法,讓幼兒為了教師的教而學,無論是說話,唱歌、打節奏樂、舞蹈等,都是不斷地練習、練習、再練習、機械地進行訓練。通過大量練習使幼兒牢固地掌握知識,但這些牢固的知識很難被幼兒運用到新的情境中。原因在於教師運用示範--模仿法太多,讓幼兒思維模式容易僵化,幼兒出現離開了教師的教就束手無策的現象,因此創作對幼兒來說更是遙不可及了。當然培養創造力並不是要摒棄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學習方式,但必須較快地跨越這一階段進入探索期,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獨立思考,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現在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首先考慮的是為了幼兒的學而教,採用積極的方法,不再通過單純的重復去掌握知識,而是通過各樣有趣的、有意義的游戲活動來掌握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恰當地,不斷地提供音樂刺激,激起幼兒愉快的情感,使幼兒的音樂天賦得以很好的發揮,主動參與活動。現在音樂教學中運用了各種方法:探索發現法,聽辨模唱法,感受體驗法,情感陶冶法,操作嘗試法,綜合運用法等。例如:來園時,教室里播放一些輕聲悅耳世界名曲,使幼兒一時園就進入一個安靜、舒適音樂藝術環境,午睡、午餐彈奏一些合適的音樂,陶冶幼兒情操,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並為幼兒提供多看、多聽、多實踐的機會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方法取代了單純示範、講解、模仿。注重幼兒通過對物體的操作擺弄(樂器、道具)經過親身的感性活動,去真正理解知識。在音樂活動中非常強調教師創造性地教,幼兒創造性地學,這樣才能使幼兒充分發揮自身的潛力,如創編歌詞,創編樂曲、歌曲、舞蹈等,這些技能技巧的培養是在幼兒實現獨創概念之後出現的,幼兒渴望充分地表達自己能表達的東西,他們自然地,個別地在區角活動中進行探索、創造。對於孩子的創造和探索音樂藝術面前,我較少展示自己的範例或指導性意見,而是盡力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幼兒運用樂器敲奏春雨節奏火車等游戲活動,都是需要幼兒大膽地去探索創造,通過幼兒無數次地敲奏活動,他們的樂句感覺漸形成了。
4、教學過程教師應把握過程重於結果,激發幼兒對音樂進行大膽體驗
以往的音樂教學活動中大多重結果輕過程,教師單向發揮作用,大部分時間用於指導集體教學,幼兒大部分時間化在消極地坐、聽、等待上。教師不注意環境與提供材料,因此使幼兒難以自己去體驗,自己去領悟,自己去發現,自己去探索幼兒為了學會教師所教的內容而感到困難,感到苦惱,教師在活動中控制著幼兒干什麼,怎麼干,大部分時間化在強調規則。現在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應該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但也不忽視教育結果,幼兒接受良好的音樂教育它所顯性的結果是一些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的獲得,還有許多非音樂性的附帶成效的產生,如幼兒的社交能力,學習態度、情緒、開放的心智、成功感、堅持性因此注重過程並不意味著可以忽視結果,這兩者是不可分割的幼兒在探索--發現、操作--嘗試,感受--體驗,即興--創作等活動中,從自發性學習進入自覺性樂感的形成,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要經過多次活動才能實現。教師在其過程中的作用--綜合幼兒間的個體差異,作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拔。
首先,激勵幼兒積極自信地參與音樂活動。讓他們在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開始走進音樂,從最簡單的、最基本的做起幼兒能在參與的過程中充分享受各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從中認識自己的能力,建立自信。
其次,盡力將注意力集中在幼兒活動過程中,使之體會到音樂活動的樂趣,如幼兒扮各種小動物聽音找家使剛步入音樂活動的幼兒,能在愉快的情緒中較輕松地聽辨solmila的音高,我不是急於看幼兒聽音找對嗎,而是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觀察分析,幼兒產生聽辨的困難何在,然後以極大的耐心加以指導,等待幼兒在一次次音樂游戲過程中,通過自己的努力真正聽准找對家。
最後,我們不要求幼兒立刻把音樂成果創作得完美無暇,幼兒在探索,創作過程中的東西必定是稚拙的,帶有孩子氣的,那才是幼兒自己的東西,這時教師的作用在於觀察傾聽幼兒的言行,然後加以點拔。使幼兒在過程中不斷提高。
二、教師要正確把握自己對音樂教育的情感與態度
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劑,美學家施東昌說過:美感是最富有感情特徵的。藝術對人的培養是從怡情養性著手的,它要求以情動人通過美-成-理的過程,使人產生情緒體驗煥發高尚情感的激盪,思維的起伏,逐步地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創造美,因此,我在幼兒歌舞教育中,首先抓住情字,通過師生間的互諧環境促進幼兒身心發展,達到音樂教育的目的。在音樂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態度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效果。因此,教師自己首先要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上課時精神飽滿、態度積極,心情愉快,在幼兒歌舞的教育中,我時常以表揚為主,幼兒好勝好強,正確的評價,表揚和鼓勵,對幼兒的點滴進步給予肯定,是一種強化方式,可以激發幼兒的上進心、自尊心、自信心,用激勵的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應看到每個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進步,並給予及時幫助,表揚,表揚會激發幼兒的興趣,在實踐過程,我發現對剛入園的幼兒來說,這方面的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因為這時的幼兒在音樂能力方面的發展有一定的個別差異性。在上歌舞課時,有的幼兒膽膽怯怯,就連聲音也不敢發出來。針對這樣的例子,我在平時,就以鼓勵表揚為主,對幼兒表現的動作總是能多看一眼,或滿意的一笑,或說一句鼓勵話,這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我經常以和藹可新的態度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孩子,總以老師、媽媽、大姐姐跳呀、唱呀,大膽地表現自己,培養了他們活潑開朗的性格,大大提高了孩子們的音樂活動能力。作為教師應有豐富的感情老師的感情對於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作為音樂教師,應讓孩子發現你,感知你也是喜愛、熱愛音樂的,這就需要你在每次的音樂活動中表現出對音樂的熱愛,而又要把這種興趣去感染給每個孩子,所以在每節音樂課時,我總以一股激情,和幼兒在一起跳呀、唱呀,用優美的動作渲染給幼兒。反映出給音樂世界的陶醉,把音樂課的氣氛渲染得熱鬧、積極、活躍,如在小貓這個音樂律動游戲的教學中,我通過模仿小貓走路的可愛相,表現出小貓調皮、機靈的性格,用形象化的手段,和對音樂的興趣帶動全體幼兒積極地投入到表演中,音樂效果也就發揮得很好。
例如在兩只老虎這個律動游戲中時,我首先示範表演給幼兒看這兩只老虎的滑稽、可愛的動作,在找東西時,又要表現出老虎貪婪、兇狠的形象,在表演中教師的有趣動作引導幼兒全身心地撲在學習律動訂礎斥飛儷讀籌嫂船譏游戲上。在身心發展方面得到了陶冶,孩子們在我的示範影響一,個個興致勃勃地隨著樂曲的音樂節奏而變化著動作,讓幼兒沉浸在這無拘無束的游戲氣氛中。
在這音樂藝術世界裡我和孩子一樣,還有許多讓我嘗試和實踐的東西,我願探索在孩子的世界中,不斷的學習創造新方法。
⑦ 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即通過創設真實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積極的自主探索;通過有價值的提問,啟發學生思考,自主領悟新知;通過指導多種訓練,促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控,讓課堂「活」起來,使學生生動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當前我們教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本人結合實際教學,談談在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幾點做法。
一、引導學習興趣,激發自主學習
興趣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認識傾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
老師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對哪門功課感興趣,對哪門功課不感興趣。平時常常聽到一些家長感嘆道:「我們的孩子一學數學就頭痛……」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本人根據多年教學實踐觀察,學生對某一門功課是否感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學習數學,平時都是好不費力地解答數學題,並且成績比較好,與此相聯系的是經常得到教師和父母的誇獎,也相應地鞏固了他對這門功課的學習熱情。
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在課前充分做好准備工作,把每一堂課講生動,讓學生學懂弄通,使其對你所講授的課程感興趣。同時還要注意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有了進步及時給以表揚,不斷激勵求知慾,從而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學生以前所接觸的平面圖形都能用直尺准確量出它的周長,而對測量閉合曲線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點安排教學活動。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以用直尺直接測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同學們可用直尺和布條去測量,具體有幾種測法?大家實驗一下。」頃刻,課堂是人人參與,你搞那個實驗,我搞這個實驗,氣氛十分活躍,之後,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實驗結果。有的說:「我是用滾動辦法測出這幾個圓的周長」,有的說:「我認為滾動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無法滾動的圓,我想還是用繩測的方法比較好」。教師先肯定他們的思維方法,然後因勢利導,提出一個看得見,摸不著的一個實驗:用細繩的一端系著紐扣,手拿細繩的另一端,繞動細繩,紐扣在空中劃出一個圓。「象這個圓你能用繩測、滾動的辦法量出它的周長嗎?我們能不能找到一條求圓的周長的普遍規律呢?」接著,電腦演示兩個大小不同的圓,在同一圓旋轉一周後留下的痕跡。「你們看到的圓的周長的長短與誰有關系?有什麼關系?」大家再實驗,直至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重視激發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很好地掌握了知識,促進了知識的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