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愛國主義題材的小故事,適合小學生,3-4分鍾左右!謝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常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書報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 周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范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 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 還有個同學說:「為了幫助父母記帳。」原來他的父親是個商人。 魏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著他。 周恩來在小學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經被選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範作文印行,這篇題目為《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後來還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國文成績精集》這兩本書里。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寫得非常精采,其中對於老師、同學充滿著熱情的希望,希望師生一道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這對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周恩來中學畢業以後,赴日本留學前,曾經回到沈陽母校,看望諸位師友。他給一個要好的同學寫了臨別贈言:「志在四方」,「願相會中華騰飛世界時」。相約當中華民族獨立、繁榮的時刻再相見言歡。這位同學一直把這個題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給周恩來總理,兩位老同學終於在解放了的新中國重逢,暢談了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畢生的目標,唯是如此,周恩來才受到萬民的景仰,幾成為一個完美的化身。
⑵ 小學生愛國主義故事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做中國人光榮的很
有英雄就有懦夫,有愛國者就有賣國者。有一些人雖然是中國人,卻認為中國處處不如外國,在外國人面前挺不起腰桿,甚至說「外國的月亮也比中國的圓」。抗日名將吉鴻昌對祖國有深厚的情感,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挺身而出,率軍抵抗日本的侵略。他在外國人面前,也表現出了豪邁的氣魄。
有一年,吉鴻昌被國民黨政府派到美國去考察。一天,他到郵局寄包裹。美國的一個郵局工作人員聽他說是中國人,就嘲笑說:「中國?我可不知道什麼中國!」吉鴻昌聽了,十分生氣。可陪同他的一個使館人員對他說:「你何必說是中國人呢?說是日本人,他對你的態度就會好了。」
吉鴻昌頓時感到受了污辱。他想:我們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大國,為什麼連是中國人都不敢說呢?他對使館的人說:「你覺得做中國人丟臉嗎?不光彩嗎?我倒覺得做一個中國人光榮得很!我誓死不當崇洋媚外的洋奴!」
他回到住處,找來一塊木牌,在上面工工整整寫了「我是中國人」幾個字,然後掛在胸前,外出時也不摘下。當美國人驚奇地注視他的時候,他心中十分自豪。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范仲淹「先憂後樂」
宋朝的時候,有個品德十分高尚的政治家叫范仲淹。他從小心懷大志,希望將來能做治國安民的宰相,為國家出力;或者做一個醫生,為百姓治病救命。他對人說:「只要是能造福百姓,有益於國家的事,我就願意做。」後來,范仲淹做了官,還真當了一段時間的宰相。他為官清正廉潔,很
受好評。有一年,他到泰州做管鹽倉的小官,見海水泛濫上岸,百姓受難,就提議修海堤,還親自參加運土、夯土。不料母親去世,他按規定回家服喪。可身在家中,心在海堤,他不斷寫信去幫助出主意。海堤修成了,當地人們感激他,把堤叫范公堤。
幾年以後,范仲淹進京城做官。他看到不對的事就批評,還主持改革,結果得罪了人,好幾次被貶職排擠出京。可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不管在什麼職位上都做出了成績。他在一生中用自己的財產辦了許多義庄、義田、義宅,救濟窮人,還辦了一些不收錢的學校,讓沒錢的窮人子弟上學,可他自己的孩子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有人不明白他為什麼這樣,他寫了一篇叫《岳陽樓記》的文章,作了回答,表示自己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就是說,一個愛國愛民的人,要甘心情願比別人先吃苦,比別人後享樂。范仲淹的「先憂後樂」思想,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民族尊嚴不可辱
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他們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主要是在歐洲和美洲,雖然並沒有自己的祖國,但是猶太人是一個凝聚力非常強的民族。
德國大詩人海涅就是個猶太人。他寫的詩充滿愛國激情,但是有些人因為他是猶太人而對他抱有成見。有一段時間,他在公共場合常遭到一些無恥之徒的侮辱和攻擊。
有一天,在一個晚會上,有個不懷好意的傢伙對他說:「告訴你一件奇怪的事情,我發出了一個小島,這個島上竟然沒有猶太人和驢子!」
海涅看了他一眼,不動聲色地說:「看來,只有你我一起去那個島上,才能彌補這個缺陷!」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為家」
古語說:「忠孝不能兩全」,「為國者終不顧家」。這當然不是說,報效國家就不能孝敬父母,不能管自己的家庭,而是說,當國家更需要自己的時候,要能公而忘私,甚至放棄個人和家庭的幸福。自古以來,能做到這一點的人是很多的。
漢代有個青年將領叫霍去病。他16歲就參了軍,跟著舅舅衛青到邊塞和入侵的匈奴人作戰。別看他年紀輕,卻英勇善戰,能指揮成千上萬的騎兵步兵,屢建戰功。有一次,他率領一萬精銳騎兵,深入敵後幾千里,打敗了敵人。後來他和衛青分兵兩路,和匈奴進行決戰,終於擊退敵人,使國家的北方消除了外來的威脅。漢武帝加封有功將士,讓他和衛青共同擔任大司馬,統率全國的軍隊。
霍去病少年從軍,為國出生入死,卻顧不上自己的家庭,他也從不追求享樂。漢武帝為他建造府第,給他優厚的待遇,他卻說:「匈奴還沒消滅,我怎麼能顧自己的小家呢?」
因為長年征戰,霍去病得了重病,24歲的時候就去世了。他把短暫的一生都貢獻給了祖國,使人民享受了安寧。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寸寸山河寸寸金
我們的國家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受到外國侵略者的欺負,打敗仗,簽定不平等條約,割讓土地,賠款,受盡了屈辱。愛國的人們都為國土的喪失和人民的苦難而憂心忡忡。有個清朝愛國官員叫黃遵憲,寫了一首詩,就表達了這種心情:「寸寸山河寸寸金,■(kuā)離分裂力誰任?杜鵑再拜憂天淚,精衛無窮填海心!」
在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一敗再敗,中國的土地被日軍佔領。時刻關心祖國命運的黃遵憲,接連寫了《悲平壤》、《東溝行》、《哀旅順》、《哭威海》、《馬關記事》、《台灣行》等許多詩,記述了戰爭的過程,歌頌了為國陣亡的英雄,斥責了賣國投降行為。在《台灣行》中,他寫道:「城頭逢逢擂大鼓,蒼天蒼天淚如雨,倭人竟割台灣去!」
在他的心目中,祖國的每寸土地都像金子一樣寶貴;每失去一塊土地,就像割去了自己身上的肉。他在和祖國共同受難,然而他沒有喪失信心。他又寫道:「四千餘歲古國古,是我完全土;二十世紀誰為主?是我神明胄!」
黃遵憲有這樣濃厚的愛國情緒,他在外交和改革事業中,才能不畏強敵,發憤圖強,為祖國的強盛做出了許多貢獻。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狼牙山五壯士
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易縣狼牙山戰斗中英勇抗擊日偽軍的八 路軍5位英雄,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他們 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第1團第7連第6班班長、共產黨員馬寶 玉,副班長、共產黨員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調集7萬餘人的兵力,對晉察冀 邊區所屬的北嶽、平西根據地進行毀滅性「大掃盪」。9月25日,日 偽軍約3500餘人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 路軍和地方黨政機關。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某部第7連奉命掩護黨政 機關、部隊和群眾轉移。完成任務撤離時,留下第6班馬寶玉等5名戰 士擔負後衛阻擊,掩護全連轉移。他們堅定沉著,利用有利地形,奮 勇還擊,打退日偽軍多次進攻,斃傷90餘人。次日,為了不讓日偽軍 發現連隊轉移方向,他們邊打邊撤,將日偽軍引向狼牙山棋盤陀峰頂 絕路。日偽軍誤認咬住了八路軍主力,遂發起猛攻。5位戰士臨危不 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後,用石塊還擊,一直堅持戰斗到日落。面 對步步逼近的日偽軍,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縱身跳 下數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 學義被山腰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小學生愛國故事之:詹天佑修鐵路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後來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可清朝政府對本國人才不信任,像修鐵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幹,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知道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後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麼也不提供。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非常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起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來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⑶ 100字愛國主義小故事
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鬥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部隊受阻於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我是共產黨員,請准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葯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於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台又無法放置炸葯包。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葯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佟麟閣
1937年7月28日,北平大戰開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閣所在的第二十九軍司令部遭受40餘架敵機的輪番轟炸,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佟麟閣與132師師長趙登禹誓死堅守陣地,指揮二十九軍拚死抗擊。戰斗進行得十分激烈。後奉命向大紅門轉移,途中再遭致日軍包圍,在組織部隊突擊時,被機槍射中腿部,頭部再受重傷,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毛澤東同志曾高度評價佟麟閣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給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追授佟麟閣為陸軍上將。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3408972.html?fr=qrl3
⑷ 關於愛國主義教育的小故事
1.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2.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3.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5.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5.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岳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積極准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後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⑸ 求小學生愛國主義故事比賽稿,比賽用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祖國在我心中》
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在你們心中,誰最偉大?我想,答案一定是兩個字——祖國.200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1949年10月1日,一個普天同慶的日子,這一天,五星紅旗從天安門廣場冉冉升起,新中國從此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建國60年來,新中國發生了翻開覆地的變化,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揚眉吐氣,無比自豪!
1992年,當《春天的故事》風靡祖國大地,一幅改革開放的畫卷在深圳特區展開,生動呈現了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和人民對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難怪董文華大姐這樣唱:1979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香港和澳門的回歸,使我國結束了幾百年來受侵略的屈辱史,這兩件事是中華民族的盛事,誰敢說台灣不是中國的領土!我們堅信,祖國的寶島台灣終有一天會回到祖國的懷抱;2001年7月,我國申奧成功,我們歡呼,我們流淚,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把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2005年10月12日,費俊龍、聶海勝乘坐「神舟六號」飛船順利升空、2007年10月24日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讓這個千古流傳的神話「嫦娥奔月」變成現實;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中國健兒一舉奪得32枚金牌,使我國成為體育強國,我們激動、我們雀躍,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2006年7月1日,在我國西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宣布全線通車,全世界都為中國人創造的這一人間奇跡感到震驚。難怪韓紅大姐這樣唱道:「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帶我們走進人間天堂……」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51枚金牌、100枚獎牌的優異成績,第一次名列奧運會金牌榜首位。「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成功的北京奧運會,實現了中國民族的百年期盼,完成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難怪這樣唱「北京歡迎你,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有勇氣就會有奇跡。」
今天的中國,各方面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同時,今天的中國也克服了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困難。「多難興邦,中國自強」中國人民在一次又一次的災難面前,挺起脊樑,從容應對,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人民戰勝了1998年夏天的特大洪水,人民解放軍高建成在滾滾洪流中,連續救出兩名遇險的新戰士,自己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祖海大姐姐唱的「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唱得我們直掉眼淚;2003年夏天,一場突出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中國人在這場災難面前表現出異常的沉著和冷靜,舉國上下齊心協力,擊退了這場瘟疫的襲擊;2008一場歷史罕見的雨雪冰凍災害,襲擊了中國南方,中國人天南地北一家人,面對突出其來的自然災害,舉國上下眾志成誠,打贏了這場抗雪救災的攻堅戰,冰雪再冷,中國人的心是火熱的!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了8.0級大地震,剎那間天昏地暗,山崩地裂,江河漫溢,數萬條生命瞬間被無情地奪走。面對突如其來的巨大災難,中國人民強忍著淚水,爆發出空前的愛國熱情,一支支搶險救援的隊伍,用他們捨生忘死的精神,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感人的大愛之歌……一句「我們都是汶川人」讓全世界為之感動,我們驕傲、我們自豪,因為祖國在我們心中。
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哪一寸沒有深深地烙下華夏後代的足印,哪一寸不值得炎黃子孫引以為榮?我們是祖國的驕子,是新時代的寵兒。風華正茂的一代啊,怎樣用鋼筋鐵骨支撐起共和國的大廈,怎樣邁開走向世界的步伐?
同學們,祖國在你心中,祖國在我心中,祖國在我們大家心中,我們應該為之而付諸努力。努力學習吧,直到我們反躬自問時能問心無愧地說:「祖國在我心中!」
⑹ 愛國主義故事(3-5分鍾)故事感人、催人淚下
蘇武牧羊
南宋末年,元兵南逼。宋皇從杭州敗移福州。景炎帝二年(即公元一二七七年)的春天。文天祥為了抗擊元兵,率師從閩西進軍漳州,所聞福州失守,宋帝敗逃海上,他只好西撤,翻越閩南與閩西交界的坂寮嶺,退到險要的倒嶺趕築營壘,沉著應急。元兵來勢兇猛,緊迫在後,文天祥的兵馬渡過下畲溪的木橋,仰望天空,說了聲「天助我!」立即,風起雲涌,電閃雷鳴,咆哮的山洪把元兵阻隔在崎嶇的對岸。
那拆掉的雖是木橋,卻系交通要道。文天祥考慮到戰後百姓過往的需要,特地為當地留下不少金銀,以備復建之用。當他帶兵馬要經過倒嶺下的梅子坑村,老百姓聞訊接應,紛紛主動把家裡的門板桌面都搬來鋪架臨時便橋。文天祥萬分感激,當場為此橋取名為「大義橋」,後人也有傳說為「待御橋」。
明朝萬曆十年(即公元一五八二年)間,在大畲溪建起了堅固的石拱橋,並在橋頭建立了壯觀的碑亭,以紀念信國公文天祥舉義駐師。樹立的三塊石碑,均有秀麗的碑文。
傳說後來當地著名的文人林希嚴(林泰)為了悼念「耿光垂北斗」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曾感慨滿懷地寫了《題國公橋》一詩:
當年丞相過橋東,
戰馬嘯嘯滿路風。
萬古人間留壯烈。
百年溪水泣英雄。
傷心荒澗碑猶在,
放目寒山事已空。
弔古不堪回首望,
冷煙萎草夕陽紅。
這首凄涼,悲壯的詩篇,表達了後人對文天祥的無限懷念和敬仰之情。
1880年李鴻章為建設北洋水師而搜集人才,因鄧世昌「熟悉管駕事宜,為水師中不易得之才」而將其調至北洋屬下,先後擔任「飛霆」、「鎮南」蚊炮船管帶。同年冬天北洋在英國定購的「揚威」、「超勇」兩艘巡洋艦完工,丁汝昌水師官兵200餘人赴英國接艦,鄧世昌隨往。1881年11月安然抵達大沽口,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鄧世昌因駕艦有功被清廷授予「勃勇巴圖魯」勇名,並被任命為「揚威」艦管帶。
1887年春,鄧世昌率隊赴英國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訂造的「致遠」、「靖遠」、「經遠」、「來遠」四艘巡洋艦,是年底回國。歸途中,鄧世昌沿徒安排艦隊操演練習。因接艦有功,升副將,獲加總兵銜,任「致遠」艦管帶。1888年,鄧世昌以總兵記名簡放,並加提督銜。是年10月,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鄧世昌升至中軍中營副將,1891年,李鴻章檢閱北洋海軍,鄧世昌因訓練有功,獲「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1894年9月17日在大東溝海戰中,鄧世昌指揮「致遠」艦奮勇作戰,後在日艦圍攻下,「致遠」多處受傷全艦燃起大火,船身傾斜。鄧世昌鼓勵全艦官兵道:「吾輩從軍衛國,早置生死於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倭艦專恃吉野,苟沉此艦,足以奪其氣而成事」,毅然駕艦全速撞向日本主力艦「吉野」號右舷,決意與敵同歸於盡。倭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集中炮火向「致遠」射擊,不幸一發炮彈擊中「致遠」艦的魚雷發射管,管內魚雷發生爆炸導致「致遠」艦沉沒。鄧世昌墜落海中後,其隨從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絕,並說:「我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所養的愛犬「太陽」亦游至其旁,口銜其臂以救,鄧世昌誓與軍艦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沒於波濤之中,與全艦官兵250餘人一同壯烈殉國。
愛國將領吉鴻昌
1895年,在河南省扶溝縣呂潭鎮一家吉姓小茶館的後院,誕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鴻昌。對於鴻昌的父親吉筠亭來說,添人增口是件喜事,可又多了張吃飯的嘴。吉鴻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歲,恰恰馮玉祥在河南招兵,於是他便報名參軍,從此開始了他一輩子的戎馬生涯。
吉鴻昌自幼即以岳飛、文天祥等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誠懇,吃苦耐勞,恪守軍規,勇敢善戰,以致有「吉大膽」之稱,他率領的部隊則號稱「鐵軍」。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鴻昌35歲那年,被提拔為國民軍第22路軍的總指揮。當時正值北伐戰爭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虎視眈眈,可是國民黨借口「攘外必先安內」,拚命剿殺共產黨。這時吉鴻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蘇區,他在前線化裝成小爐匠進入蘇區,親眼見到共產黨的真實情況,覺得茅塞頓開,並為自己立定了目標:「投錯了門路,就拔出腿來!」於是准備率部起義。不料蔣介石得到密報,很快解除了吉鴻昌的兵權,以「考察」的名義將他驅逐到國外。
就在吉鴻昌出國前夕,9·18事變發生,他聽到這一消息「發指眥裂」,聲淚俱下地說:「國難當頭,凡有良心的軍人都應該誓死救國!」堅決要求留在國內,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但蔣介石無動於衷,依然逼令他出國。滿懷悲憤的吉鴻昌無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館牆上,留下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詩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赤心愛國的吉鴻昌在美國受盡了民族歧視,有人告訴他,你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禮遇。吉鴻昌怒不可遏,說:「你覺得當中國人丟臉,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製胸卡,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中國人!」而且隨時隨處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國人的人,用中華民族的自尊向美國的種族歧視挑戰。
吉鴻昌在國外到處宣傳抗日,一次在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問他:「日本有飛機大炮,中國憑什麼抗日?」他拍著胸脯憤然回答道:「我們有熱血,有四萬萬人的熱血。中國人的憤激已經達到了極點,莫不抱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願犧牲一切,為生存而戰!為真理而戰!」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裡的華僑集會,紀念孫中山誕辰65周年,他應邀在會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講演,聽罷許多人熱淚盈眶,一位華僑高聲說:「吉將軍,你快回國,把軍隊整頓起來吧,我們一定作你的後盾!」吉鴻昌聽罷激動地說:「我一定不辜負同胞們的熱望,誓死把日本帝國主義趕出中國!」說罷淚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還我河山!」這時,到場的僑胞也放聲痛哭,高喊:「犧牲一切,奮斗到底!」
1932年淞滬抗戰爆發,吉鴻昌聞訊提前回國。船到上海,他見到日本軍艦正在攻打吳淞炮台,而國民黨的軍艦卻不還一槍。吉鴻昌在甲板上頓足高呼:「放炮啊!放炮啊!」然後對周圍的人說:「看!我們的數百萬同胞就在那炮火里!」言迄失聲痛哭。到了南京,他再次向蔣介石請纓抗日;可是蔣介石卻讓他在上海辦實業,他憤懣至極,抗議說:「我是軍人出身,軍人的天職是衛國殺敵,不是發財!」
愛國無門的吉鴻昌只好採取獨立行動,潛至湖北發動舊部起義,蔣介石派兵追擊。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吉鴻昌進入蘇區;後由蘇區至上海,再由上海北上天津。不久即與中國共產黨在天津的地下組織取得聯系,並於1932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一名舊軍人轉變為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
為實現抗日救國的誓願,1933年5月吉鴻昌變賣家資,購置武器,聯合了愛國軍人馮玉祥等,在張家口組織起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發表「外抗暴力,內除國賊」的聲明,並一度收復了張家口以北的大片土地,把日偽軍隊趕出了察哈爾省。其間他即興作詩說:「有賊無我,有我無賊。非我殺賊,即賊殺我。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捨身報國!」天津各界抗日聯合會得到抗日同盟軍勝利的消息,立即派人赴前線慰問。後來,由於蔣介石想方設法破壞抗日同盟軍的愛國行動,致使吉鴻昌因彈盡糧絕而失敗。
吉鴻昌潛回天津後並不灰心,又在天津組織了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在法租界花園路5號家中的三樓,購置印刷設備,印刷出版宣傳抗日的刊物《民族戰旗》,後來又改名《華北烽火》、《長城》,繼續從事抗日活動。
然而蔣介石並未因此而放鬆對吉鴻昌的迫害,嚴令特務機關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鴻昌。這時的吉鴻昌處境已十分危險,黨的地下組織要他撤離;但吉鴻昌考慮到有許多工作還要在天津繼續進行,於是先把家眷轉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別墅,自己則居住在法租界國民飯店或惠中飯店。1934年11月9日,國民黨特務勾結天津法租界當局,在國民飯店刺殺吉鴻昌未遂,乃將他逮捕。先由法國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園51軍的軍法處。審訊時吉鴻昌正氣凜然、義正詞嚴地說:「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國!我作地下工作,是為中國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審訊嚇住我,你們想錯了!」
幾天後,吉鴻昌又被解到北平旃檀寺陸軍監獄,蔣介石密令將他就地處決。11月24日軍法官到獄中向吉鴻昌宣布判處死刑的命令,吉鴻昌神態自若,他向監刑官索要紙筆,給妻子胡紅霞寫了一封遺書,安排身後:「紅霞吾妻:夫今死矣,是為時代而犧牲。人終有死。我死,你也不必過傷悲,因還有兒女得你照應。家中余產,不可分給別人,留存教養子女等用。我筆囑矣。小兒還是在天津托喻先生照料上學,以成有用之才也。家中繼母已托二、三、四弟照應教〔孝〕敬,你不必回家可也……」
行刑前,39歲的吉鴻昌以地作紙,枯枝為筆,寫下了一首感天動地的絕命詩:「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然後喝令執行官:「給我搬把椅子來!我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倒在地上。」他坐定以後,又喝道:「我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不能在背後開槍!」執行官問他:「那你打算怎麼辦?」吉鴻昌厲聲說:「在我面前開槍!我吉鴻昌要親眼看著你們是怎樣把我打死的!」然後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抗日勝利萬歲!」這樣一位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抗日民族英雄,沒有死在日本人的槍口之下,而是死在了民族敗類手中,引發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歷史哀痛與沉思。
如今,坐落在花園路的吉鴻昌烈士故居已成為天津市的文物保護單位;在吉鴻昌誕辰100周年之際,又在故居對面的一塊泰山石上樹立起吉鴻昌將軍躍馬橫刀的青銅雕像。這一切,作為我們民族的靈魂和驕傲,將永遠永遠地保存下來,供世人瞻仰。
愛國詩歌
鄉 愁 餘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這首就可以,簡單,初中一年級嗎?再說也有意義.
推薦於 2016-12-01
查看全部2個回答
「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季」潮酷數碼,精選爆款尖貨!
關注兒童故事的都在看
潮酷數碼「天貓6.18理想生活狂歡季」大牌嗨購,數碼好貨限時搶半價,狂歡盛典等你來!
杭州阿里媽媽軟體服..廣告
寶貝故事逛京東,勁爆低價,樂享品質優選!
關注兒童故事的都在看
寶貝故事京東,多一點選擇,品質行貨,極速物流,塑造品質生活。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愛國主義教育故事(3~5分鍾,初一用,是一個主題故事會)
周恩來的故事-言談語吐不忘愛國 許多同學往往以為愛國主義精神一定是表現在戰場上奮勇殺敵或是為祖國創造巨大的財富。然而,在我們言談語吐之中其實也能體現出自己對祖國的無限熱愛,這一點,周總理再一次為我們作出了榜樣。 有一次,周恩來總理在北京舉行記者招待會,出席招待會的中外記者濟濟一堂。「下面請諸位記者提問題!」周恩來的話音剛落,一位西方記者急不可待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地用中文說:「請問總理閣下,中國有沒有妓女?」對於這一不懷好意的問話,周恩來泰然自若,雙眼盯住這位記者,思索了一下,鄭重地回答:「有!」這一問一答,引起了全場的騷動。記者們轟動起來了。周恩來接著說:「中國的妓女,在中國的台灣省!」話音剛落,全場響起了一陣掌聲。大家清楚,如果硬說中國有妓女,那就得承認台灣是中國的領土,如果不承認台灣歸屬中國,那中國自然就不存在妓女問題了。 那位記者當然不服氣,接著問道:「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在建國的初期,這句話當然是在譏笑中國的貧窮。周恩來幽默地回答:「中國人民銀行的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這一回答,使全場記者為之愕然,場內鴉雀無聲,都在靜聽著周恩來的解釋。周總理清了清嗓子,洪亮地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面值為: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等十種,加起來一共是18元8角8分!」他稍微停頓了一下,繼續說到:「中國人民銀行是由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金融機構,有中國人民做後盾,信用卓越,幣值穩定,實力雄厚,是世界上最有信譽的一種貨幣!」總理的話再次激起了全場的熱烈掌聲。這位西方記者啞口無言,只得面紅耳赤地坐了下去。 總理正是用他敏銳機智的頭腦來捍衛祖國的尊嚴,這種民族的骨氣,就是最好的愛國主義精神的體現。
14 瀏覽703
愛國主義題材的小故事,適合小學生,3-4分鍾左右!謝謝!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在沈陽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常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書報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 周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范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東關模範高等學堂的魏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為了什麼?」 有的同學說:「為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說:「為了能發財致富。」 還有個同學說:「為了幫助父母記帳。」原來他的父親是個商人。 魏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為什麼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就是說為了中華民族的強大興盛,像巨人一樣挺立在世界而讀書學習。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著他。 周恩來在小學三年,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經被選送到省里,作為小學生的模範作文印行,這篇題目為《東關模範學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後來還收入上海進步書局出版的《學校國文成績》和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中學國文成績精集》這兩本書里。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寫得非常精采,其中對於老師、同學充滿著熱情的希望,希望師生一道以擔負「國家將來艱巨之責任」。這對一個13歲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周恩來中學畢業以後,赴日本留學前,曾經回到沈陽母校,看望諸位師友。他給一個要好的同學寫了臨別贈言:「志在四方」,「願相會中華騰飛世界時」。相約當中華民族獨立、繁榮的時刻再相見言歡。這位同學一直把這個題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給周恩來總理,兩位老同學終於在解放了的新中國重逢,暢談了祖國天翻地覆的變化。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畢生的目標,唯是如此,周恩來才受到萬民的景仰,幾成為一個完美的化身。
44 瀏覽69482020-01-16
誰有關於愛國的故事,我要參加故事比賽,5分鍾以內的
屈原愛國故事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 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 「博聞強志, 明於治亂, 嫻於辭令. 入則與王圖議國事, 以出號令; 出則接遇賓客, 應對諸候, 王甚任之」. 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 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 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毀謗屈原. 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 連帶的也不採納他的諫言, 最後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悲憤, 落拓江湖, 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後, 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後數十年, 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 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 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雄黃酒: 據說屈原投江後, 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 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 漁夫們起船隻, 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 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准備的粽子, 雞蛋等食物, 撲通的往江裡面丟, 說是讓魚假吃了, 就不會去咬屈大夫屍身. 一老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 說是要葯暈了蛟龍, 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 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 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 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 抽了筋, 脖子上, 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 脖子上, 又用雄黃酒抹七竅, 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 從此以後, 每年到了五月五日, 人們都要劃龍舟, 吃粽子, 喝雄黃酒來紀念屈原. 有些地區, 則在端什節插菖蒲或艾草於門上, 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 不過, 關於這項艾習俗的起源, 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插菖蒲, 艾草 唐朝僖宗年間, 黃巢領兵造反, 所到之處, 殺人百萬, 血流成河. 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 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 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 兵臨鄧州城下, 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 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湧出城外, 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 一手拉著一個年紀小的男孩, 另一隻手卻抱著年紀較大的男孩. 黃巢感到很奇怪, 就下馬問道: 「大嫂, 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裡去」那婦人回答: 「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 不日就要攻進鄧州. 城裡的男人都被徵調去守城, 我們這些老老小小, 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 「你為什麼手牽小的, 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 「懷里抱的, 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 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 萬一情況危急時, 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 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 深受感動, 就對那婦人說: 「大嫂, 好快快回去, 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 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 將信將疑, 不過她還是回到城裡, 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 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 黃巢的軍隊攻進城裡, 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 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 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兵離去, 全城因而得以倖免於難. 為了紀念這件事, 此後每到端午節, 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 艾草, 這項習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學而不厭 講究方法 徐特立出生在1877年。青年時期,他就酷愛讀書,認為讀書可以「明人生之理,明社會之理」。18歲時,為了謀生,他在做醫生還是當塾師之間選擇了後者,從此開始了「一生都教書」的道路。然而,他白天教學生讀書,晚上自己還要去拜先生學本領,因為「自己明理了」,才能「把所明之理教給學生」。 徐特立讀書時很講究方法,積累了一套自學經驗。20歲的時候,他准備讀八股文,參加那時候的科舉考試。有一次,他步行80里路,跑到長沙城裡,拜訪有名的陳雲峰先生,想請陳舉人看看自己的八股習作寫得怎樣。老舉人看過他的八股文,下了一個評語:尚有「一隙之明」。接著問他:為什麼不讀書,而要讀八股?陳舉人耐心地告訴徐特立:明清科舉考試制度所規定的八股文形式死板,是束縛人們思想、維護封建統治的工具。半年之後,徐特立又去拜訪陳雲峰,陳舉人這次送給他一把扇子,並在扇面上題寫了一段話:「讀書貴有師,尤貴有書。鄉村無師又無書,但書即師耳。張之洞《書目答問》即買書之門徑,《輶軒語》即讀書門徑,得此二書,終生受用不盡。」徐特立非常高興,馬上跑到書鋪買了《書目答問》和《輶軒語》帶回家,當做自學指南。以後,他再也不做八股文了,而把「讀書貴有師,尤貴有書」牢記在心。後來回憶往事時,徐特立很有感觸地說:「我一生知道讀書的方法,就得益於那位舉人先生。」 讀古書很費時間和精力,徐特立從不貪多,他遵循著兩條原則:一是「定量」,一是「有恆」。比如《說文解字》中部首有540字,他每天只讀兩個,計劃一年讀完。他認為光貪多,不能理解和記憶,讀了等於不讀。他在教中學生的時候,也是這本書,要求學生每天課余記一字,兩年學完,有些學生偏要星期六同時學6個字,結果,到默寫的時候,多半人都寫不出來。他說這就是「不按一定分量、不能保持經常學習的害處」。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徐特立的一句名言。在湖南一師教書的時候,他發現一般學生都存在這樣一個問題:閱讀時貪多求快,不求甚解。他就把自己長期刻苦自學得到的經驗介紹給大家。他認為,不怕書看得少,只怕囫圇吞棗不消化。他教育學生,讀書要注意消化,要學會思考並評定所讀的書的價值。他教給學生,讀的時候,要標記書中的要點,要在書眉上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和意見,還要摘抄自己認為精彩的地方。這樣讀書,讀一句算一句,讀一本算一本。那時,他的學生中實行這種方法最堅決、最有成績的是毛澤東。他幾年中就寫了幾網籃的讀書札記,文學和思想修養水平提高很快。 徐特立讀《聯共黨史》的時候,開始書店只出了上冊,他就買了一本閱讀。後來聽說有了蘇聯版本的上下冊,他就借了下冊抄讀,因為是節抄,就要做詳細分析後再抄,結果,他對於《聯共黨史》下冊的了解比上冊深刻。於是,他再回來把上冊節抄一次。由此,他又得出了一個結論:買書不如借書,讀書不如抄書,全抄不如摘抄。 1919年,43歲的徐特立已經是一位在湖南省頗有聲望的教育家了。但是,當他得知蔡元培、李石曾等教育家發起了留法勤工儉學運動時,又積極地加入了這個行列。許多人表示驚訝,但是徐特立是慎重考慮後才決定的。勤工儉學的宗旨是「勤於工作,儉以求學,以增進勞動者之知識」,徐特立很贊賞這個宗旨,他說:「我今年43歲,不覺就到44、45,一混60歲就來了。到了60歲,還同43歲時一樣無學問,這17年,豈不枉過了日子?這17年做的事情,豈不全無進步了?到了60歲時後悔,那更遲了,何不就從今日學起呢?」於是,他放下教師的架子,以一名普通的老年學生的姿態,和青年們一起奔赴法國,去學新知識、新本領了。 誨人不倦 忠誠事業 徐特立60歲的時候,在一篇3000字的自傳里,提到自己「一生都是教書。從蒙館、初小、高小、師范、一直到高等師范,我都擔任過教員。在高等師范當教員時也沒有脫離小學校職務,因為我愛教小學生。」徐特立從寧鄉速成師范畢業以後,懷著「創造事業」的理想,就和兩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辦了梨江高等小學堂。半年以後,徐特立應邀到長沙周南女校任教。辛亥革命以後,為了發展小學教育,徐特立白手起家,辦起了長沙師范。當時,為解決家鄉農民子弟求學問題,還自費辦了一所五美小學。後來,他又在湖南第一師范任教。參加革命以後,他在中央蘇區擔任教育人民委員部副部長,培訓掃盲骨幹,開展掃盲運動;又艱苦創業,辦起了中央列寧師范。在艱苦的長征途中,徐特立也沒有忘記自己教育家的職責,抓住每一個機會,教戰士們學文化,他的熱情、耐心使戰士們深受感動。 徐特立辦教育,有自己的主張,敢於向歷史的偏見挑戰。過去,學校的大門不向貧苦大眾開放,徐特立創辦長沙師范時,就大膽地招收了一個鐵匠和一個退伍兵,破了先例。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了一些人的閑言碎語,有人嘲笑他是補鍋的,還給他起了個綽號——「徐二鑥鍋」。徐特立反而很高興、很自豪。在教學實踐中,他平日最喜歡貧苦學生,他辦過夜校以給他們更多的受教育機會,知道他們並不缺乏聰明才智,從他們中間是可以造就人才的。 徐特立主張教育民主,注意引導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他在長沙師范當校長的時候,當時14歲的田漢和幾個喜歡文學的同學,經常在自修室的窗戶上貼一些打油詩,逗得人們捧腹大笑。其中兩首是學習藏頭詩的作法,把校長徐特立、老教師首之龍和黃竹村的姓名也嵌了進去。一首說:「特立狂濤駭浪中,寶刀血濺首之龍。」另一首寫道:「黃竹村中雞犬喧。」兩位老教師看後氣得渾身顫抖,要求校長嚴斥學生。徐特立安慰了兩位老教師後,就立即找來學生。田漢說:「我們對黃先生和首先生毫無惡意,是一時興起,開開玩笑,逗大家快樂。」徐校長確信他講的是真話,又覺得詩句中透露著學生的才智,便和氣地告訴他們:喜歡寫作是一件好事,只是不要把時間、心思花在游戲筆墨中,最好寫些有意義的文篇,鍛煉自己的才幹。校長的談話鼓勵了學生們辦《窗戶報》的積極性。一時像雨後的春筍,幾乎每個自修室的玻璃窗上都貼出了窗戶報。田漢辦的《祖鞭報》尤為突出,他用痛快淋漓的筆調,抒發了愛國愛民的思想。徐特立便經常把《窗戶報》上的優秀詩文,轉載到自己編的《教育周報》上,老教師們的態度改變了,學生們更是高興。 徐特立不喜歡用強硬的方法管理學生。在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校長的時候,他明確提出:「教育學生不應該用強制手段,更不應該用粗暴的態度。中國古代溫柔敦厚的『詩教』,今天學校教育中還用得著。」為了實行「詩教」,他在學生自修室通往教室的走廊上,懸掛了一塊大黑板,專門用來寫詩。有一次,他得知有一個姓湯的學生和一個姓余的學生,拚命讀書,影響了身體健康,覺得很不好,就寫詩建議他們停學休息,同時也算對大家敲一下警鍾。詩是這樣的: 「我勸湯生並勸余,勸君休業莫躊躇。 為何瘦得皮包骨,不愛身軀只愛書。」 徐特立很注意節儉治校。有些教師上課,粉筆頭總是隨手扔掉。而徐特立見了,總要撿起來,留著自己上課、寫黑板詩時用。有些學生說他「小氣」。他就寫下了這樣一首黑板詩: 「半節粉條猶愛惜,公家物
⑺ 小學生愛國主義故事有哪些
小兵張嘎。
王小二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