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淺談怎樣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由於小學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今天的學生抗拒的並不是我們的教育內容,而是我們給他們的教育方式。黃炎培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座右銘中這樣寫道:「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信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蕭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作為班主任,絕對不能安心於做一個教書匠,更應該有理想有追求,剛與柔必備。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柔是一種收斂、一種風度,一種魅力,一種婉轉卓約的姿態。班主任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做到嚴與愛、剛與柔的平衡。小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多,與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數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態度、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具體做法如下:
(一)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學齡兒童交往的對象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隨著小學兒童獨立性與批判性的不斷發展,他們與父母教師關系開始從依賴趨向獨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權威,而是逐漸表現出富有批判性的懷疑和思考。與此同時,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兒童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並對兒童的行為習慣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作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們心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觀察學生的言行,耐心傾聽學生的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分析學生的要求,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從而找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切入點,然後進行引導。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不斷的跟進學生的新情況,體驗學生情感情緒,蹲下身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靜下心來耐心聽取學生的心聲。從而從思想深處交流,做到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徵。
(二)實施民主管理,營造良好的班風
改變班主任的班幹部隨意任免意識,增強班級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幹部看成是班級生活的組織和協調者,而非管理者,促成班幹部與其他同學的平等身份。班級生活能給每位學生留下難忘的回憶,班主任與學生民主管理班級體,營造良好的環境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都有責任把班級管理好,共同制定適合本班級的日常行為規范,共同遵守,共同維護。把班集體榮譽作為自己的榮譽,給班集體抹黑的行為都是可恥的。把班集體作為凝聚中心點,每位學生都有責任為班集體增光。營造良好的班風即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潛移默化的養成了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有班集體榮譽感
(三)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計劃
作為一名班主任,新學期剛開學,就要收集整理學生的各方面信息資料,給學生和家長分別做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學校培養目標的知情度,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家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同時了解學生學習習慣、日常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通過問卷反饋,聯系各科任教師一起研究討論,制定出一份新學期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計劃。開學後將這份計劃發給每一位學生,一起討論,提出各自建議與意見。重新修改,最後制定出一份適合本班的新學期計劃。、有團隊精神,同學之間相互關愛、平等交往,師生關系融洽。
(四)開展多彩的活動,體驗良好行為習慣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每周五開展一次主題班會活動,由班主任組織,班
幹部匯報,班級成員一起討論,總結這一周的計劃完成情況。表現好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鼓勵,表現差的給予批評根據班規進行處理。
2、開展晨間教育活動。早自慣用一點時間引導學生讀《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鼓勵學生寫關於國旗下講話的演講稿,讓學生從心靈深處體驗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開展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如閱讀、講故事十大好習慣手抄報評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報板報。這些形象的活動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開發智慧潛能的一片沃土同時也使學生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培養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4、開展課外興趣活動。如小品、相聲、歌舞、采訪、辯論活動。這些活動都以直觀生動的語言動作反映出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方方面面,與完全的說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作用。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
(五)做好家長工作,配合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班主任利用家長會和學校通知向家長宣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特別是有關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知識;提高家長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注意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改善親子關系,營造和諧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學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學校教育是智力發展、品德修養的主要陣地。二者合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發揮榜樣作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低年級模仿心理、從眾心理極強,所以要樹立榜樣,榜樣的力量是一種隱力具有無窮的力量。首先,教師以身作則、言行一致,這些都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品格的塑造。這次我們初教專業的去燕山小學見習,從中我看到一些現象。如班主任的一些行為讓我難以接受,叫學生之間要團結友善,不要打架斗毆,而自己卻體罰學生沒有一點仁愛之心,沒有做到嚴與愛的統一;教導學生不能亂丟垃圾,自己卻隨手亂扔,沒有做到言傳身教的統一。這些不良的行為習慣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的人格發展。其次班集體中學生的榜樣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班主任應帶領學生一起組織「班級之星」評比活動,如體育之星,學習之星,勞動之星等,每周評比一次,把獲獎學生的大頭貼,貼在牆角的班級之星欄目上。
(七)進行心理衛生輔導,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針對一些不良行為習慣給學生帶來的焦慮,結合學生平時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習慣,結合一些情境及時給予輔導。和學生建立平等和諧的關系,讓學生敞開心扉說出自己的壞習慣,輔導員收集整理分析資料,一起制定目標,時時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樹立信心。一起努力改掉壞習慣,用加法計算好習慣,用減法計算壞習慣。
(八)行為強化,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行為強化法就是教師運用強化手段來鞏固學生良好行為和消除不良行為的一種方法。
1、獎勵。獎勵是一種正強化。獎勵一般分為社會性獎勵、物質獎勵和生活獎勵。社會性獎勵包括微笑、贊揚、擁抱、親昵、撫摸等,這種獎勵對低年級學生特別有效,物質獎勵是用可消費的物品作為強化物,如餅干、食物、音樂、玩具、圖片、代幣等等。活動獎勵是指用一些學生喜歡的活動作為強化物,如自由時間、跳皮筋、踢球等。具體根據學生個人愛好而定,另外注意讓學生學會自我獎勵。
2、懲罰。懲罰是指為減少或消除某種不良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而在此為發生後跟隨的不愉快事件。在學校里教師一般運用兩類懲罰,第一類懲罰是在違反課堂紀律的行為發生後施加某種痛苦或厭惡的刺激,以減少受罰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如批評、警告、記過、甚至開除學籍等處分。第二類懲罰是不良行為發生後,取消學生喜愛的某種刺激以減少受罰再次發生的可能性,如扣除行為得分,暫時收回某種獎勵或暫時取消參加某種娛樂活動的權利等等。除此之外,讓學生學會自我懲罰。
良好的行為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不斷強化不斷訓練,持之以恆永不放棄。
(九)情景再現,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在校園的花園里,走廊上等安裝攝像頭,紀錄學生每天的行為習慣。把每天的攝像在課間放映,如有不良的行為習慣,先讓學生討論,然後班主任指導學生角色扮演情景再現,在活動中一起找出解決措施。
總之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班主任教師與科任教師的合作,班主任教師與家長的溝通,學生與學生的交流討論與競爭,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從小事抓起,從身邊的榜樣抓起,從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抓起。重在獎勵少批評,壞習慣用減法,好習慣用加法。要相信學生,要培養學生樹立自信心相信我能性。
Ⅱ 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勢在必行
俗話說得好: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成功的基石,反之,則是成功的絆腳石。全國著名小學特級教師於永正先生說,若不是他小學時期的老師培養他養成愛讀書、愛寫字的良好習慣,就成就不了他今天的作為。這樣生動的事例不勝枚舉,故此,在小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抓好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可以肯定地說,今日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一定是他們明日走向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筆者始終堅定地朝著這個培養目標去學習和踐行。由此看來,教師務必要抓住小學低段這一最佳時期來培養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方式方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高尚的心靈是在勞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關鍵是使兒童從小就參加勞動,使勞動成為人的天性和習慣。筆者素來把培養小學生「熱愛勞動,自立自強」的習慣放在首位,熱愛勞動是一種美德,能夠磨煉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第一,培養低段小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應注重教會他們洗手、洗臉、吃飯、穿脫衣服、系鞋帶等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一方面,小學生能從中得到鍛煉成長,提高積極主動性;另一方面,又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第二,培養學生養成講衛生、愛學習、懂禮貌等諸多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飯前洗手、不隨地吐痰、不玩臟東西的衛生習慣。第三,培養學生愛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讀書。近年來,筆者所在的班級開設了讀《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課程。學生很喜歡學習我國的傳統文化,越學越有情趣,能陶冶情操,放飛童心。指導學生寫字,筆者注重訓練他們正確的書寫姿勢、執筆方法等。書寫時,要按筆順一筆一畫地書寫,力求把字寫得准確、整潔。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立下規矩,或是編成易讀、易懂、易記的歌謠,教學生吟讀,或是通過做游戲等活動方式,或是通過自己的言行來啟迪,不斷加深學生對勞動、衛生、學習等方面的認識。漸漸地,學生潛移默化地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筆者常常思考:要想有效地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小學教師要善於觀察學生的生活習慣和興趣愛好,然後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去學去做。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比較弱,最易於沾染不良的行為習慣。例如,有的學生畫畫,畫著畫著,就胡亂地畫,把牆壁、衣服、臉蛋兒等當作了畫紙,其他學生看到感到有趣,也學著畫起來。又如,一個小學生吃餅干、水果等食物時,不經洗手、洗口,抓起食物就往口裡送,許多小學生看到了也學著他的樣子做。小學生的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教師或家長若不加以引導,使他們盡早改掉這種不良習慣,將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由此看來,小學生的這些不良行為習慣,教師要經常性地採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加以引導,不斷改進。可通過表演,讓學生觀看,從中比較好與不好;也可以通過講故事,讓學生從故事中感知不良的行為習慣有害於健康成長;也可以通過鼓勵學生爭做健康向上的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不管培養學生養成何種良好行為習慣,都應從基礎知識學起,要有側重點。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耐心,用真情,講策略,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益處無窮
每當筆者培養學生養成各種良好行為習慣,均取得效果時,都會有許多家長通過電話、簡訊、微信、書信等方式告訴筆者,孩子在家裡能按時起床、休息,喜歡讀書、寫字、唱歌、跳舞,很少撒嬌,不哭鼻子,懂得自理等,讓他們做父母的看在眼裡,喜上眉梢——這是最幸福的事情了。
總的來說,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貴在更新自我、強化自我、提高自我,才能擁有豐富的涵養培養學生;貴在知教育之意而行其道,用其法誘導學生;貴在不厭其煩,敞開心扉,春風化雨滋潤學生——只要如此,方能扎實有效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Ⅲ 淺談如何對小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是人全面發展的必備條件,是人的首要素質。應從素質教育的要求出發,把對小學兒童的養成教育作為小學輔導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要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能使人受益終生,也是一個人具有良好素質的基礎。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在小學兒童的習慣中,主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要從班級的日常工作中,點點滴滴的小事抓起,教育和提醒學生按時到校,不遲到,不早退;熱愛勞動,積極打掃衛生,勤洗臉,個人衣著干凈整潔;懂禮貌,誠實守信,不撒謊,遵守紀律;愛集體,愛祖國等。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要從起始年級開始,養成讀書寫字姿勢科學、正確的習慣;作業書寫認真、規范、漂亮,干凈整潔的習慣;上課專心聽講、踴躍發言的習慣;課後按時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善於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善於思考,大膽質疑的習慣;積極閱讀課外讀物,涉獵課外知識的習慣等。以此實現「授人以漁」的目的。二、進行常規的意志品質等教育要讓學生從小樹立積極向上、永葆活力和朝氣的自信心,鍛煉堅強的意志,遇到任何困難不灰心,不喪氣。培養積極、樂觀、勇敢地面對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在班主任工作中,我經常利用一些名人的故事、偉大人物的事跡和身邊的事例,對學生們進行教育。並從生活中的點滴小事著手,利用生動有趣的課外活動和實踐活動,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生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讓學生抱著激昂的信心去對待每一件事。培養優秀的自尊、自愛、自強的品質。自尊、自愛、自強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基礎和健康人格必備的條件。這就要從小學生抓起,滲透德育教育,通過身邊的人和事的例證,讓學生充分感受,立志要做一個有理想、有骨氣的人。所以,在向學生講明各種道理的同時,還要從學生的實際行動著手,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困難面前不後退,敢於擔當各種任務。我用優秀的兒童影視作品和兒童讀物,感染學生;用「愛拼才會贏」「人活一口氣」等鬥志昂揚的經典歌詞鼓舞學生;用「亮出你自己」「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等富有感染力的詞語號召學生積極進取;教育學生要勝不驕,敗不餒,培養他們冷靜認真地對待成功和喜悅,樂觀積極地分析失敗和傷痛等良好的情感品質等
Ⅳ 淺論如何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淺談怎樣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學生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為主線,滲透於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的每個領域之中,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社會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全體教職員工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個教育網路,齊抓共管,使學生得到健康成長。
要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必須構建一個網路體系,開辟兩塊陣地,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開展「五小」活動,採取四項措施,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一)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網路體系
1、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體系。即:學校——德育教育機構網路;家庭——學生家長和家長學校;社會——各級關工委組織和相關執法部門。
2、構建校內教育網路。①黨支部——團支部;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思品課教師——少先隊輔導員;③工會——關工委。
通過構建校內、校外教育網路,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個雙重的、全方位、多層面的養成教育結構體系,達到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
(二)開辟兩塊陣地,即:學校、家庭
1、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地方,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教育培養。
2、經常召開家長會,同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在家裡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要求在家中的行為也要象在校內一樣 ,保持文明行為習慣。
(三)充分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即:學校要利用課堂教育、班級管理、實踐勞動三條渠道,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文明禮儀教育訓練四個途徑,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老師與家長共同聯手,學校與社會齊抓共管。
1、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德育課堂及各學科課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潛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從小懂得該做什麼樣的事,該做什麼樣的人,學會怎樣做好事,做好人,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利用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對照進行教育訓練,使其言行舉止受到約束,逐步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①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要求學生遵守校紀班規,禮貌待人,尊敬老師,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幫助同學,誠實守信,提倡師生用文明語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紀班風。
②對學生進行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教育。一是講究個人衛生習慣,要做到「勤」,勤洗手腳,勤洗臉,衣服臟了要勤換,勤洗澡,勤洗頭,勤剪指甲,勤刷牙。通過這些自我服務勞動,收到衣著干凈整潔、面貌精神煥發的效果。二是講究公共環境衛生,要做到「全」。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校園內的衛生是我們大家的衛生,需要我們師生全部共同參與,經常全面清理打掃,隨時隨地打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通過參加這些公益勞動,達到全面清潔環保,使學校既是校園又是樂園。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小愛護公物;從小接受「八榮八恥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別假惡丑,達到愛憎分明。從愛我寢室、教室——愛我學校——愛我家園——進而達到熱愛祖國。
3、利用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訓練。良好的行為習慣又來自於反復實踐,長期保持。除了上述對學生的講究衛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務勞動外,一是要求學生在家中要幫助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寄宿生的學校,要加強對寄宿學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訓練,如不睡懶覺,自已穿衣,洗臉,洗頭,洗腳,刷牙,自己疊被,自己盛飯洗碗,自己布置寢室等,同時要求他們講究美觀、干凈、整齊。二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帶領學生開展敬老助殘活動,幫孤寡老人、殘疾人、軍人家屬幹家務活,參加有益環保的打掃衛生和維護交通秩序等社會 公益活動。
(四)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活動
針對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共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大局,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動。
在家做「好小幫手」;在社會做「好小標兵」;在校做「好小夥伴」;在社區做「好小衛士」;獨處時做「好小主人」。
(五)採取四項措施
1、學習觀摩,榜樣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學習外面的先進經驗,同時要善於挖掘內部典型,樹立榜樣,以典帶面,典型引路。
2、教師示範、指導。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可忽視,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時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訓練,要做到耐心、細心、誠心、關心,以達到滿意效果,且長期保持,養成習慣。
3、制度制約。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勵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激勵學生的言行,如學校制定班級考核評分細則、學生就寢制度、就餐制度、學習制度、衛生檢查制度等,班級對學生進行操作評定等。
Ⅳ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論文
一位名人說:「細節決定成敗。」所謂細節,就是細小的環節或細小的情節,把細小的地方想到,把細小的事情做好,聚沙成塔,才能鑄就偉業,而做好一件事情的每一個細節都要有一個好的習慣。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 養成教育是小學德育的主要內容。小學階段是一個人能否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關鍵時期。因此,養成教育在小學教育工作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一、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簡述
在農村小學任教多年,教學實踐中我注意觀察到:有近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由於個人素質和家庭教育比較好,學生有著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學習主動,認真踏實,成績優秀並能協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另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習慣表現一般,其特徵是管理到位,他們的表現就較好,成績還能上升,一旦管理疏忽,表現就差,影響學習;還有三分之一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其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都很差,表現為不講個人衛生,衣冠不整,上課不專心聽講,不積極思考,對學習持無所謂態度,校內校外屢犯錯誤,作業書寫極不認真,校內作業要在老師的及時督促下才能勉強完成,課外作業從不主動完成甚至根本不做,學習成績明顯落後於整體平均水平,各項能力幾乎談不上,成了拖後腿的問題學生,為此老師傷透腦筋,為他們付出多於別人幾倍的心血。
二、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現狀生成的原因
現在農村小學生的養成教育工作並不好抓。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農村家庭成員文化素養偏低,家長的不良一言一行,對小學生的負面影響巨大。現在的農村家長,大多也只有初中或高中的文化水平,他們對現在的知識缺乏認識,由於工作和勞動的關系,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時代的知識信息,去觀察指導自己孩子的道德行為表現、學習態度方法等,這就造成了在家庭中對子女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出現了真空地帶,無疑加重了學校教育的責任,也降低了學校教育的效果。
2、社會不良導向帶來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而且這個成長的時段有些因素還會影響到他們的人生。如今的時代是信息時代,信息的傳輸量大,速度快。社會上的信息好壞參半,甚至有些不良信息以極快的速度影響了青少年學生,使學生的可塑性發生偏差。
3、現代教育中的孩子缺少榜樣。常言道:「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早些時候的孩子學習的榜樣很多,黃繼光、董存瑞、劉胡蘭、雷鋒等眾多榜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而現在的學校很漂亮,很氣派,可是已經沒有了那會說話的眼睛了。英雄、榜樣離孩子們越來越遠了。
三、農村小學生養成教育完善的對策
面對客觀現實,針對困難與問題,作為在農村小學工作的一線教師,在抓養成教育工作中,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積極營造有利於養成教育實施的氛圍。
學校是學生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校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校園內可設置醒目的標語、牆頭板報、花園警示語、人文景觀雕塑、德育教育專欄、法制教育專欄,開辦校園廣播溝通師生心靈,報道發生在校園里的好人好事。比如,學校把衛生間文化當做一件學生養成衛生文明習慣大事來抓:雪白的牆壁上懸掛著「舉手投足下、干凈你我他」「你講文明、我講文明、人人都講文明」等大幅禮儀標語和衛生間管理制度,使學生在如廁的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2、言傳身教,帶動養成。
人們常說「身教勝於言教」。有研究調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學家成功的秘訣,而學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效仿。俗話說「什麼樣的教師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可見示範的重要性,對他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親可敬的教師,是學生心中的楷模,其人格魅力吸引著學生接近、模仿,激勵其良好行為規范的養成。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處處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和教學中,教師要使用規范的語言,進而對學生言傳身教;在勞動課中,老師應當與學生共同參與來完成勞動任務;老師在教育學生時同樣要提高自己的認識,不能認為老師的責任只是教育學生,而忽視「律己「和「垂範」。這樣說得再多,教育效果也不會很好。教師必須注意自己的行為表現,特別是在日常生活中盡最大的努力給學生做出表率,切實做到對學生的「身教」。
3、積極評價,引導養成。
評價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從評價的內容上,學校可根據《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編制《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評價細則》,對常見的道德行為習慣分類別編制指標體系;從評價的時間上,可採取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每日一對照、每周一小結、每月一評比、每學期一表彰的作法;從評價的方式上則採取自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同時,在日常管理中可以採取「班級創星台」,頒發「五星」 「四星」 「三星」流動紅旗,激勵學生爭先創優。在評比的過程中,領導親自檢查評比,親自頒發流動紅旗。通過檢查、評比,一些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逐漸養成,班級之間形成一種你追
Ⅵ 淺談小學生養成教育的幾種做法
一、重視養成教育,教學生做人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當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我們作為一個教師,尤其是班主任,要經常地教給學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要將這些道理通過日常小事,自身垂範,落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1、做一個懂得愛、懂得感恩的人
現在的許多孩子只知享受愛,卻不懂得感恩和回報。缺乏愛心的孩子也就缺少做人的根基。學校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培養學生健康身心、健全人格的地方。
2、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一個人在學生時代有責任感,長大了才能成為一個對祖國、對人民負責的人。
3、做一個能夠承受困難和挫折、勇於進取的人
由於種種原因,中學生面對困難時會產生挫折感、失落感,精神萎靡不振。
4、做一個文明人
文明禮貌教育是一種養成教育。
二、規范養成教育,重習慣培養
初中年級的學生宛如有著蓬勃生命力的小樹,充滿渴望地向著藍天生長,憧憬著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有一句印度諺語就曾這樣說過:「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由此可見,習慣的培養是多麼重要。
1、行為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體現著一個人的整體素質,而中學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階段,它能影響人的一生。
2、學習習慣
在學習上有滿腔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管理方法來指導。
三、深化養成教育,促自主管理
「獨木不成樹,獨樹不成林。」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每一個同學都是這個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員。班主任應該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自覺、主動地管理班集體,自主的約束自己的行為。
Ⅶ 淺談如何開展小學生的養成教育
近年來,國內眾多的實驗群體分別從管理學、教育學、心理學等諸多方面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實驗研究。養成教育的研究對深化我國青少年的素質教育進行了更為積極的、有益的探索,對於提高養成教育的科學水平,產生了積極影響。
養成教育行為習慣素質教育「養成教育」,就是要著力培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學生養成良好品質。只有具備良好品質的人,才有發展的潛力,發展的前景。教育家葉聖陶曾經說過:「教育是什麼?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習慣。」莊子曰:「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這句話也為我們闡述了「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質,品質決定命運」的教育理念。
隨著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明顯提高。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和豐富的社會信息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少年兒童中卻普遍出現了「行為霸道、不懂禮貌、磨蹭馬虎、好吃懶做、自私任性、孤僻膽小」等不良心理傾向。在學校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高分低能,高分低德」的現象。因此,對於這一代學生來說,很重要的教育任務應該是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應當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小學階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劇發育、變化的重要時期,也是道德行為習慣培養的最佳期,從道德行為習慣入手,是發展小學生品德的最有效途徑。少年兒童時期養成的不良品質和習慣日後很難矯正,有的甚至可能伴隨人的一生。而養成的良好的品質和習慣則終生受益。因此,在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對少年兒童加強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一時期的德育教育應以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為主。
一、從基礎抓起,規范養成教育
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應從學生的認知特性出發,按照先入為主的規律,充分利用《小學生守則》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來引導學生行為的自覺性。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為習慣,哪些習慣不能養成,為什麼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等。學校可以把開學第一周定為養成教育宣傳周,第一節課定為養成教育課,由班主任向學生宣讀學校規范,提出新學期的要求、希望和目標。並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制定班規,讓學生形成共識,從而取長補短,明確行為目標,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幾年來,我市在探索小學養成教育工作中已經取得一些成功經驗:一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遵守時間的習慣。制定合理的作息時間,並嚴格執行,按時完成作業,做到認真、工整。二是教育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講究個人衛生,學會打掃班級衛生,不亂扔垃圾,物品擺放整齊,講究公共場所衛生,愛護公物。三是養成良好的行為品質。上學帶齊學慣用品,上課前准備好學習物品,走路靠右側通行,上學、放學排隊,讀寫姿勢端正,執筆方法正確、規范。四是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關心集體。
二、構建教育網路,保障養成教育
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出現,既有家庭、社會、學校的客觀因素,又有小學生自身發展的因素。因此,加強小學生行為習慣的培養需要我們構建學校、社會、家庭、學生四位一體的教育網路,齊抓共管。
1.強化教師身教
「身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每一個行動都是給學生無言的教育,教師的舉手投足都孕育著教育。教師應該給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榜樣。教師一直是學生心目中最完美的形象,小學生會有意識的將教師的一言一行作為自己模仿的對象,也就是說教師對學生起了一個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師不但要用真心去激勵學生,而且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受到熏陶和教育。
教師要關心體貼生活習慣特別是學習習慣不良的學生,找原因,從源頭上下功夫。現在,許多學生衛生習慣差,果皮紙屑隨手亂扔、教室里隨處可見垃圾,可同學們卻視而不見。有人往垃圾桶里扔,那也是很少一部分。我們嚴厲地批評、懲罰也只能改變一天兩天,時間長了又會重犯,因為他們意識上還得不到改變。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先組織班隊會展開討論,使學生在認識上有所轉變。但許多學生道理都懂,行動上卻難以改變。於是我們應從自身出發,從平時的小事中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平時,我們教師走進教師,一發現地面有爛紙垃圾就隨手把它撿起來,有了廢紙、垃圾總是親自扔到垃圾筒里。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感到愛護環境的重要。有時老師的一個眼神,學生就會馬上意識到錯誤並很快改正;有時老師的一個好習慣,一個好動作,都會讓孩子受益終生。
2.突出家庭的教育功能
家庭是撫育孩子的搖籃,既是孩子的第一社會環境,也是孩子最早接受教育的場所。家庭又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因此家庭教育的這種廣泛性是其他任何教育都難以比擬的。作為小學階段孩子的父母,家庭教育的責任與義務更是尤為突出。要幫助孩子完成從幼兒向學生的過渡,要與孩子共同度過多個重要的轉折點與學習的關鍵期,要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做好對接。因此,家庭教育是學生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家長是學生的啟蒙教師,家長的一舉一動往往成為學生判斷是非得失的標准。有一部分學生在學校中已經接受了教師正確的引導,可是一回到家中又受到不良的家庭教育或家長不良習慣的影響,而失去了行為習慣是非判斷的標准。因此,要加強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要通過家長學校、家長委員會等多種渠道,密切教師與家長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和各方面的表現,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幫助家長提高育人意識和能力,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同步進行。
3.體現社會的育人作用
要與社會各個部門建立聯系,及時反映學生在社會上的各種表現。結合學校行為規范的教育內容開展社區教育,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聘請校外輔導員到校進行法制教育,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規范學生的行為。
4.學生本身是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一個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在學校里,除了老師,學生接觸最廣的還是學生群體,教師要經常觀察學生的活動,看看是否有不良現象的發生。有許多學生在老師面前可能會有所顧忌,但在學生之間肯定會「原形畢露」。如若縱容下去,勢必會影響到其他的學生。
這時,教師可通過多種途徑觀察這種現象,然後以一個恰當的時間,用一個恰當的辦法,對「症」下葯,對他們進行「改造」,讓他們改掉不良習慣。
Ⅷ 淺談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
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策略
由於小學生的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我們在教育教學中應分層次對待,盡量具體可行,貼近學生生活,為學生所接受。今天的學生抗拒的並不是我們的教育內容,而是我們給他們的教育方式。黃炎培在教育子女做人做事的座右銘中這樣寫道:「事繁勿慌、事閑勿荒、有信必信、無欲則剛,和若春風,蕭若秋霜,取象於錢,外圓內方」。作為班主任,絕對不能安心於做一個教書匠,更應該有理想有追求,剛與柔必備。剛是一種威儀,一種自信,一種力量,一種不可侵犯的氣概。柔是一種收斂、一種風度,一種魅力,一種婉轉卓約的姿態。班主任的特殊性,要求班主任做到嚴與愛、剛與柔的平衡。小學生在學校受教育的時間最多,與班主任在一起的次數也最多。所以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態度、價值觀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具體做法如下:
(一)尊重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
學齡兒童交往的對象主要是父母、教師和同伴。隨著小學兒童獨立性與批判性的不斷發展,他們與父母教師關系開始從依賴趨向獨立,不再完全信服成人的權威,而是逐漸表現出富有批判性的懷疑和思考。與此同時,平等的同伴交往日益在兒童的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並對兒童的行為習慣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所以作為班主任要深入孩子們心中去,與學生打成一片,觀察學生的言行,耐心傾聽學生的談話,了解學生的想法,分析學生的要求,鼓勵學生樹立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從而找到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切入點,然後進行引導。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不斷的跟進學生的新情況,體驗學生情感情緒,蹲下身來,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靜下心來耐心聽取學生的心聲。從而從思想深處交流,做到有目的的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徵。
(二)實施民主管理,營造良好的班風
改變班主任的班幹部隨意任免意識,增強班級民主管理成分,把班幹部看成是班級生活的組織和協調者,而非管理者,促成班幹部與其他同學的平等身份。班級生活能給每位學生留下難忘的回憶,班主任與學生民主管理班級體,營造良好的環境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基礎,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都是這個班級的一份子,都有責任把班級管理好,共同制定適合本班級的日常行為規范,共同遵守,共同維護。把班集體榮譽作為自己的榮譽,給班集體抹黑的行為都是可恥的。把班集體作為凝聚中心點,每位學生都有責任為班集體增光。營造良好的班風即學生的學風、教師的教風,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潛移默化的養成了許多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有班集體榮譽感
(三)進行調查研究,制定切實可行計劃
作為一名班主任,新學期剛開學,就要收集整理學生的各方面信息資料,給學生和家長分別做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學校培養目標的知情度,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家長對學生的期望,家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教育。同時了解學生學習習慣、日常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等。通過問卷反饋,聯系各科任教師一起研究討論,制定出一份新學期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計劃。開學後將這份計劃發給每一位學生,一起討論,提出各自建議與意見。重新修改,最後制定出一份適合本班的新學期計劃。、有團隊精神,同學之間相互關愛、平等交往,師生關系融洽。
(四)開展多彩的活動,體驗良好行為習慣
1、開展主題班會活動。每周五開展一次主題班會活動,由班主任組織,班
幹部匯報,班級成員一起討論,總結這一周的計劃完成情況。表現好的學生班主任要給予鼓勵,表現差的給予批評根據班規進行處理。
2、開展晨間教育活動。早自慣用一點時間引導學生讀《小學生手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鼓勵學生寫關於國旗下講話的演講稿,讓學生從心靈深處體驗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3、開展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如閱讀、講故事十大好習慣手抄報評比、以誠信為主題的演講比賽,報板報。這些形象的活動貼近小學生的生活,給學生提供了施展才華,開發智慧潛能的一片沃土同時也使學生有了積極的情感體驗。通過學生自主學習體驗培養他們建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4、開展課外興趣活動。如小品、相聲、歌舞、采訪、辯論活動。這些活動都以直觀生動的語言動作反映出小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方方面面,與完全的說理教育可以起到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作用。讓學生在情景中完成。
(五)做好家長工作,配合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班主任利用家長會和學校通知向家長宣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特別是有關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的知識;提高家長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注意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改善親子關系,營造和諧的有利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學校和家庭形成共同的價值取向。家庭教育是最具情感的教育,又是潛移默化的教育。學校教育是智力發展、品德修養的主要陣地。二者合一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六)發揮榜樣作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
小學低年
Ⅸ 淺談怎樣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淺談怎樣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學生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重要手段,是以德育工作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各種良好行為習慣為主線,滲透於學生的學習、生活、活動的每個領域之中,在其成長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一項十分艱巨的社會性很強的系統工程,需要依靠全體教職員工堅持不懈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形成一個教育網路,齊抓共管,使學生得到健康成長。
要抓好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必須構建一個網路體系,開辟兩塊陣地,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開展「五小」活動,採取四項措施,才能達到這個目的。
(一)構建一個全方位的教育網路體系
1、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路體系。即:學校——德育教育機構網路;家庭——學生家長和家長學校;社會——各級關工委組織和相關執法部門。
2、構建校內教育網路。①黨支部——團支部;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思品課教師——少先隊輔導員;③工會——關工委。
通過構建校內、校外教育網路,橫向與縱向、內部與外部形成合力,形成一個雙重的、全方位、多層面的養成教育結構體系,達到全社會共同參與,齊抓共管。
(二)開辟兩塊陣地,即:學校、家庭
1、學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地方,學校要充分利用學生在校園內的學習、生活等方面對學生行為習慣進行教育培養。
2、經常召開家長會,同家長溝通,要求學生在家裡要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要求在家中的行為也要象在校內一樣 ,保持文明行為習慣。
(三)充分利用三條渠道、通過四個途徑。即:學校要利用課堂教育、班級管理、實踐勞動三條渠道,通過自我服務勞動、家務勞動、公益勞動、文明禮儀教育訓練四個途徑,使學校與家庭密切配合,老師與家長共同聯手,學校與社會齊抓共管。
1、利用課堂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德育課堂及各學科課堂教育,滲透德育教育,潛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文明行為習慣教育,教學生做人的道理,教他們從小懂得該做什麼樣的事,該做什麼樣的人,學會怎樣做好事,做好人,為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利用班級管理對學生進行教育。如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中小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並對照進行教育訓練,使其言行舉止受到約束,逐步養成文明行為習慣。
①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要求學生遵守校紀班規,禮貌待人,尊敬老師,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幫助同學,誠實守信,提倡師生用文明語言交流等等,形成良好的班紀班風。
②對學生進行講究衛生、熱愛勞動的教育。一是講究個人衛生習慣,要做到「勤」,勤洗手腳,勤洗臉,衣服臟了要勤換,勤洗澡,勤洗頭,勤剪指甲,勤刷牙。通過這些自我服務勞動,收到衣著干凈整潔、面貌精神煥發的效果。二是講究公共環境衛生,要做到「全」。從小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校園內的衛生是我們大家的衛生,需要我們師生全部共同參與,經常全面清理打掃,隨時隨地打掃,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通過參加這些公益勞動,達到全面清潔環保,使學校既是校園又是樂園。
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從小愛護公物;從小接受「八榮八恥的教育」,分清真善美,辨別假惡丑,達到愛憎分明。從愛我寢室、教室——愛我學校——愛我家園——進而達到熱愛祖國。
3、利用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訓練。良好的行為習慣又來自於反復實踐,長期保持。除了上述對學生的講究衛生等方面的自我服務勞動外,一是要求學生在家中要幫助家裡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有寄宿生的學校,要加強對寄宿學生的生活自理方面的教育訓練,如不睡懶覺,自已穿衣,洗臉,洗頭,洗腳,刷牙,自己疊被,自己盛飯洗碗,自己布置寢室等,同時要求他們講究美觀、干凈、整齊。二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社會公益勞動,如帶領學生開展敬老助殘活動,幫孤寡老人、殘疾人、軍人家屬幹家務活,參加有益環保的打掃衛生和維護交通秩序等社會 公益活動。
(四)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活動
針對學校和學生實際,結合共建文明和諧社會的大局,開展爭做「五好小公民」的活動。
在家做「好小幫手」;在社會做「好小標兵」;在校做「好小夥伴」;在社區做「好小衛士」;獨處時做「好小主人」。
(五)採取四項措施
1、學習觀摩,榜樣引領。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學習外面的先進經驗,同時要善於挖掘內部典型,樹立榜樣,以典帶面,典型引路。
2、教師示範、指導。教師的示範作用不可忽視,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須首先做到,起到表率作用;同時教師指導學生反復訓練,要做到耐心、細心、誠心、關心,以達到滿意效果,且長期保持,養成習慣。
3、制度制約。建立有可操作性、可比性的激勵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來約束激勵學生的言行,如學校制定班級考核評分細則、學生就寢制度、就餐制度、學習制度、衛生檢查制度等,班級對學生進行操作評定等。
4、考核評比。對平時的工作進行檢查登記,每月進行月評,學期進行綜合評比,人與人比,組與組比,班與班比,校與校比,獎優罰劣,獎懲分明,形成比學趕幫超,爭做文明人,共創和諧校園的氛圍。
(六)達到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目的
通過網路化的管理體系、社會化的參與、規范化的操作、制度化的約束、經常化的保持,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一定能夠養成,為共同構建文明和諧社會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