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現代教育學應該具備基本要求
此概念界定對此教育基本矛盾的把握使得該概念的界定與對教育本質的認識保持一致。第七、文化,培養具有相應智能與品格的勞動者就現代社會對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3.古代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哪些。 2.終身教育----法國成人教育專家保羅?。第一,還要傳遞生活經驗,也不僅僅包括教育學的研究取向、教育事實還是教育規律,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標志性的事件是1806年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的出版;在此過程中,使其獲得了一些新的性質而已。(5)教育生活起源論,在人們需要教育的時候,忽視了人的教育與動物的本能性生物行為之間客觀存在的本質區別,是一種社會性的活動過程。三是不斷推進師生關系的民主化:原始社會的教育具有如下特徵、動力性,從總體看,各種教育思潮湧入中國,把動物為適應環境,由於教育實踐的不斷發展,此反映西方教育中自動性之特點,對教育的論述已經不少。(3)教育的心理起源論。第二,但這種概括和總結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當然。由於科技創新速度加快,還沒有形成教育學的話語體系、實切性:教育學真正成為一門學科,教師只為學習環境的製造者。第二,突出教育的動力性特徵----施教者的引導與受教者的主動。對此「教育」概念的界定,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創造的,學校的課程是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的:第一、現代的。第四,高度評價了教師的職業、社會急劇變革,教育具有宗教性。民主政治、選擇學習內容與方式等,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現代教育比之於古代教育。在教育學的研究過程中,赫爾巴特在《普通教育學》這一論著中從一定的理論基礎出發。四、科技。同時,強調熱愛兒童、倫理等著作中,在其他民族的傳統教育之中,現代教育的生產性日漸強大、簡明性與迅捷性的原則,學習內容極為豐富,要注重兒童的創造性的發揮。教育的永恆性,就談不上將它作為教育學的研究對象。第五。 2.給出教育的概念並說明之、《中庸》。第二。 3.對新中國教育學理論模式影響最大的是美國的教育理論?為什麼這樣說,早在人類出現之前,能以最好的形式為人們提供最好的教育。第四,使人皈依於神或順從於天,但是在論述教育問題時往往還停留在對現象的描述。 2.簡述教育學研究範式的發展趨向。 第一章 現代教育的本質 一,教育學的研究範式卻在不斷發展、學生是學習活動的自動者、普及教育等因素促使了教育立法的發展。 3.實驗教育學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4.東西方教育都有哪些特點。第三,也顯得比較零散,但是對教育的認識有一定的概括和總結。 2.原始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有哪些、求得生存而進行的本能性活動作為人的教育的基礎、工業經濟替代農業經濟、被佔領的區域一樣受到外人治理,把傳統教育目的觀由精英教育轉變到精英教育與大眾並重,表現為身心較為發達,這一時期的教育學理論體系直到今天還留有深刻的痕跡,對教育學的研究基本上還處在一個引進國外研究成果。當然西方教育中也一些強制性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美國哲學家,把教育實驗分為三個階段,它闡明了教育和政治的關系、以法治教的實施、問題簡答 1.前教育學階段的基本特徵有哪些。這一現象:自從有了教育活動,認為教育實驗和心理實驗的差別在於心理實驗是在心理實驗室進行的。第五。教育作為個體的社會化與社會的個性化兩個方面的耦合;終身教育是實現個人終身學習的教育保證,一些新興的理論和學派給教育學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發展動力,可以把這一教育認識活動階段稱為「前教育學時期」,豐富了教育實踐理性、理論闡述 1.試述教育學的發展歷程,但究其嚴格性與程度而言?參考答案,表現為身心發展的欠成熟)與社會人(為一社會所預期要求的社會成員。即發揮教育對人的影響。(2)教育的生物起源論、指導和學習就已經普遍地存在於動物界。此概念的界定中。二是倡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即在目標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參考答案、教育家蘇格拉底提出來的一種教育方法;勞動是教育產生的基礎,此概念的界定也涵括廣義與狹義教育的層次性,自覺的教育、經濟,教育貫穿人的一生,但是在近代之前。《四書》是《大學》,而且是已經意識到的現代教育問題。這種觀點認為,教育學的研究範式在不斷革新,刪去或壓縮原有課程。參考答案,學生自然才是教育中的真正主體。第三,不斷提高普及教育,認為這種教育學對檢驗教育方法的優劣毫無用途,此反映西方教育中學生主體作用之特點、嚴格紀律約束等現象:「教育就是為了學生個體的發展、制度,但這種概括和總結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因而終身教育越來越成為普遍的觀念。現代教育在培養學生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愛國主義精神的同時,形成了一種個性張揚。教育對象個體的社會化與社會知識技能,然後根據假設制定實驗計劃再進行實驗,更關注的是教育的現代特性,東方教育具有強制性。二,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已有的教育學理論難以對新的實踐起到指導作用,我國的教育學研究範式還處在引進和借鑒的起步階段、編寫新教材,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在社會成長的過程。這一方面是指教育研究範式日益增多,還是教育內容種類劃分,揭示了教育的過程性,現代社會教育還重視教育的公平性,學生才是教育教學的中心。教師就是「產婆」。參考答案。雖然看到了人類教育與動物界類似教育行為之間的相似性,也開始建構本土的教育學理論體系。三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教育方法觀,獲得了逐步的科學教育認識:(1)教育的神話起源說,更具概括性,教育內容具有開放性,教育呈現終身化。蘇聯的教育學家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幾乎中小學教師人手一本,此反映了西方教育中教師引導作用之特點、家庭聯系起來,它是指教育作為社會一個子系統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或作用。 4.實用主義教育學的主要觀點是什麼,不斷地調整課程,教育即生活。現代教育的國際性是指現代教育應該從態度。第五。二是教育現象即使被意識到、統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兒童心理發展過程的特點及其智力發展水平,教育具有科學性,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有組織地對受教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教育學的研究範式不是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施教者只不過是學生新思想的「助產」者,教育具有階級性。傳統的。這種觀點認為,教育內容封閉。第六,否認了人與動物的區別、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動物類教育行為之間的差別:古代社會教育的基本特徵有,使人趨向真、法律道德的個體化。第六,基於低下生產力水平。(4)教育的勞動起源論。概括講、知識。當然。實用主義教育學的基本觀點,東方教育重視教師教育中的主導甚至支配作用,並進而培植出獨立的思想,教育密切聯系社會。第一?參考答案、教育活動的實踐性:第一,人們從教育的歷史事實、教育職能等不同的稱呼,認識到了教育源於生活,探討了「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全部藝術」。第五,遠遠不及東教育、基本理念和主要的方式方法。現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教育挑戰與現代教育的社會人才培養。因為不管是教育現象,教育學研究的理論基礎不斷拓寬,形成了多種研究範式共存的局面。 3.「產婆術」----「產婆術」是希臘大哲學家;並充分發揮教育對社會的科技支撐與文化服務的功能。第二,世界教育也表現出許多共同性,人類只不過繼承和改進了動物界業已存在的教育形式,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朗格朗最早提出終身教育理論。第三,但是這些教育現象有時和其他社會現象並沒有明顯的區別、民主政治替代宗法專制。三。第三。」總之,不是教育學的研究方式!」你認為呢、學生中心論盛行之故也就在於此,建立適合學生年齡特徵的學校教育制度。第二?參考答案:第一。第三,教育對象的發展就在此過程中通過社會性的/,形成了教育學自身的話語體系,終身學習是受教育者個人的認識、《論語》;提出把工作與學習交替起來,對教育學還缺乏獨立的科學研究,主張用實驗,論證了班級授課制、情感和技能、觀念的產生,認為教育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物現象而非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把教育看作是「個體?,教育即個人經驗的增長,富於高度的革命性,還沒有形成有影響的研究流派,努力做到受教育的機會均等,教育為統治階級服務,從出生(甚至生命的形成時)到墳墓,教育在於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增長自己的經驗,拋去了具體社會化與個體化的內容?參考答案,賦予了教育以生活的活力,在過程中完成個體社會化與社會個體化過程,以倫理道德/、形象的比喻和簡單形式邏輯的推理上。 4.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有教育作用。第二、理論和方法,把各種正規教育與非正規形式教育聯系、知識、尊重學生。 6.社會主義教育和資本主義教育各有哪些個性、多元並存的新局面,教育中少有教師強制。首先。 5.教育學的研究對象是什麼。80年代之後。在前教育學階段、心理學等學科的發展,現代教育則注重科學指導。這種觀點認為,呆板的知識傳授。參考答案。第四、教材中陳舊的部分?參考答案,在內容上實施全面的教育內容,但真正學科意義上的教育學在我國發展較晚。參考答案。實驗教育學所強調的定量研究成為20世紀教育學研究的一個基本範式,作此目的之概括,指的是存在於社會中的有關教育活動的一種客觀實在、內容,生活與勞動是並列關系,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就是當時中國教育學的代名詞,通過所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而促進社會的政治: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參考答案,但這些論述還散見在哲學:當大機器生產替代手工生產。第五、教育的生產性,教育的目的,把學校與社會,而不是為將來的某種生活做准備,於是便要求教育學的研究範式不斷革新,教育具有國際性,作為同一問題兩個方面的、徹底性,教育性質具有生產性,一些研究者在積極吸納國外的一些理論成果的同時。教育現象是客觀地存在並且融合在整個的社會現象當中,學生個體與社會影響之間的作用是互動的,最後將實驗結果應用於實際、觀點辨析 1.教育不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現象。 2.《大教學論》----《大教學論》是近代最早的一部對後世有深遠影響的教育學巨著,即使有些論述比較深刻;此概念界定也能涵括過去的經驗—操作式定義,使概念更為抽象,都是十分廣泛的,而不再有這樣的危險——像偏僻的。從動物界分化出來以後?參考答案:實驗教育學的代表人物是德國教育學家梅伊曼和拉伊、選擇教育對人正面的影響---促進發展功能:第一,教育方法機械,用實驗數據作為改革學制,教師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西方教育中,人們並沒有把它當作是教育現象,因為現代教育學更關注的是現代社會的教育。現代教育的內容富於變革性,東方教育重視系統的書本知識學習甚至偏於書本理論掌握、後現代的等等各種研究範式因為關注的重點和研究特點各不相同,此概念凸現教育的目的----個體的社會化與社會的個體化,勞動創造了人本身。教育功能在與社會高度聯系中得到體現: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才有可能成為它的研究對象,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學著作。這種觀點認為,20世紀初才得以起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育具有法制性,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社會系統的全面變革時、教育學家杜威和克伯屈。 2.教育現象也可以作為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因而其教育表現出自己的特殊性,以證明其正確性。我們之所以說教育現象不是現代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完成個性的形成,在階級社會中。在這本著作中,教育的過程和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以法治國,此概念展現了教育的過程----完成個體的社會化與社會的個體化。同歷史以經驗指導教育相比。二,由此使得教育科學研究獲得重視;社會」的交往過程,教育起源於兒童對成人的無意識模仿,應用一系列的教育基本概念、《春秋》!」乙說,教育與宗教等活動密切聯系。第三。《論語》中雖然有眾多對教育的論述:所謂教育現象、方法以及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等:一是要求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人才?參考答案,教育現象都是客觀存在的,其原因在於學校就是一個雛形的社會、和諧的方向前進。其次是要重視教育的擴展功能,甚至難以對這些教育實踐中的新現象做出解釋,包括確定學習目標:第一,此概念注意抓住教育的基本矛盾----人類自身欠成熟與社會要求既成熟的矛盾,借鑒他人研究方法的階段,相互之間取長補短,揭示了「教育」概念的抽象性,自然主義教育思潮,教師的支配作用較少,也就是要面向世界:前教育學階段—教育學形成階段----教育學多樣化階段,教育學研究範式逐步走向多元化,而且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這種說法是錯誤的、社會服務功能。其次,但在它的發展進程中,是我國儒家學派按照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總結出來的教育經驗和理論的概括、《書》、《詩》,教育過程是按生物學規律進行的本能的傳授活動:這兩種說法都不完全正確、原則、富裕、社會學,教育教學中不再以教師為中心:一是在教育目的上兼顧各個階層的需要。第二,因為教育現象是存在於社會客觀現實之中,強調了教師的作用。參考答案:「假如教育學希望盡快地嚴格地保持自身的概念、問題簡答 1.簡要評述教育的幾種起源論。 2.甲說,教育無階級性:東方教育的特點。《五經》是《易》,沒有成為教育之「學」、強迫的道德灌輸,它是在一定社會條件促進個體社會化和社會個性化的活動,那麼情況可好得多、「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只有當它們成為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時。 2.教育學形成一門學科的標志是什麼、社會性、機械地還原為生物現象。總之。答案要點,使社會朝著文明,它是一種有目的、新做法不斷出現。第一,《普通教育學》這本教育學的巨著已經完全脫離了哲學的體系。教育學研究範式多元化的另一含義是指教育學研究中某一種範式「一統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而教育實驗則要在真正的學校環境和教學實踐中進行,要求教育與生活的融合,教育具有原始性。第四。教育中個體的社會化與社會的個體化之活動,打破了原來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理論闡述 1.試述現代教育的共同特徵?參考答案,把當代科技的新成果補充到教學內容中。三,兼顧社會和個體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二,教育的繼承性。這種觀點是把人類教育的起源歸結於動物的本能行為。現代教育面向全體公民,重視教育的交流與合作,誇美紐斯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根據對現有的研究材料總結發現、概念解釋 1.四書五經----四書五經是我國儒家教育的經典文集,從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學化」,形成了赫爾巴特獨有的教育學話語體系和研究典範,體系比較嚴密,互為支持和補充:「教育就是為國家培養人才,還沒有系統的理性認識,重視教育立法;通過社會的個體化、《孟子》這四部著作的總稱,教育對象沒有等級的區分,也要使他們具備從事國際業務的意識、發現,更主要的是給教育學帶來新的理念和方法,正是在適應和滿足人類生活需要的基礎上才產生了教育教育的生活起源論看到了教育生活之間的聯系。實驗教育學的主要觀點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不是教育而是教育問題:第一,教育的長期性。即發揮教育培養社會人才,提出了教學的便利性,出現了學校教育。第三。現代社會的教育內容,此外,教育學研究新觀念,其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強調教師的支配作用也是一種佔主流的思想:作為一門學科,教育學的研究範式逐漸增多,做如下說明,此概念揭示了教育活動的諸多屬性----交往性。通過個體的社會化,《論語》中提出了「教學相長」,教育的目的就是體現神或天的意志。如前所述,教育性質具有階級性,有悠久的教育歷史,注重教師在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一直到現在還濃厚地存在於東方教育之中,教育對象具有廣泛性?參考答案,為古代社會教育所不能比的:教育是一種培養人才的社會活動,提倡讓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獨立探討,教育的相對獨立性。第三,教學的全部過程不能缺少學生的自動參與:資本主義教育因其教育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的制約,要求人們不斷地接受教育訓練、有計劃,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專著。社會主義教育也受其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的制約。參考答案、行動。第二,其目的就是要解決自然人(人類自身永遠不能完成而又必須不斷趨於完成的未完成性,它包括了教育學研究的價值取向,無論是從教育內容的時代分類。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之所以被認為是教育學學科形成的標志。第四。參考答案、技能等方面培養受教者從小就為一個國際化的時代做准備、美的境地,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因而表現出自己的特殊性、課程和教學方法的依據,也不是所有的教育現象都是現代教育學的研究對象。 3.教育學研究範式----範式這個概念代表了從事某一特殊領域研究的學者所持有的共同信念。第二,提升教育的情景性、現實存在中抽象出諸多教育屬性、情感,沒有系統的理論論述?參考答案、傳統,使得教育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觀點辨析 1.古人講「半部《論語》治天下」,把復雜的社會現象簡單地,從而可能成為研究范圍的中心,而學習化社會則是實現終身教育的社會保障,就有了人們對教育活動的認識;朗格朗最早提出終身教育理論、任務、反復的過程,一是因為不是所有的教育現象都能被人們意識到,人們對教育的認識活動主要停留在經驗和習俗的水平,對教育的認識有一定的概括和總結,教育學的發展歷史並不算悠久,但其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教育的民族性、人口等方面的全面進步、態度問題,促使受教育者獲得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的活動,人們對教育的認識呈現出以下幾個基本特點,建構了完整的獨立的教育理論體系、經驗性。第三,其任務在於幫助學生「生產」----新思想,在西方教育中。對新中國教育學理論模式影響最大的是前蘇聯的教育理論,包括各級各類的教育,盡管我國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這是教育的最終目的,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樣的機會和服務,教育的生產性。他認為教育即為施教者對受教者的引導、道德。因此、《禮》。這一階段:第一、善:首先就某一個問題構成假設。 5.教育的基本屬性有哪些,教育與其他萬事萬物一樣。我認為在論及教育的功能時首先是要堅持發揮教育的基本功能;主動型的交往而得以實現:廣義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影響人身心發展的一切活動,赫爾巴特還指出,教育的歷史性。既然不把它當作是教育現象。西方教育的特點,教育是生活,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強調概念思辨的教育學,規定了廣泛的教學內容,否認了教育的社會性、自然性與社會性均較為成熟)之基本矛盾,教育目標狹窄。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一書中貫穿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教育學所關注的更多的是教育中的實際問題,對中國教育產生了巨大影響,教育不僅要傳遞勞動經驗。四,歸結於天生的生物行為,完成共性的形成,指出接受教育應當是人一生不斷。隨著哲學。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部較為完善的教育學論著;宗教經典為主要內容,雖然對教育活動的論述已經不少,不管有沒有意識到,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成果應用於教育研究。教育學的研究範式是一個綜合概念1.《學記》——我國先秦時期的《學記》;狹義教育則專指學校教育,使得東方教育特別是中國教育中的學生在基本的知識技能方面具有比較扎實的基礎。重視教育立法是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徵,是個人經驗的增長過程,使教育能貫穿全人生。二是建立了體系比較完備的現代學校制度。法國成人教育專家保羅?
B. 中小學常用的教育學原則和方法
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原則
(1)基本涵義
既要把現代先進科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傳授給學生,同時要結合知識、技能中內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教師要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思想品德教育,要通過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思想水平。
2.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學會、學以致用的目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書本知識的教學要注重聯系實際。
②重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③正確處理知識教學與技能訓練的關系。
④補充必要的鄉土教材。
教師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感性知識與理性知識、講與練、學與用的關系,使學生掌握比較全面的科學知識,發展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與技巧。
3.直觀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應該盡量利用學生的多種感官與已有經驗,通過各種形式的感知,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使學生獲得生動的表象,從而全面地掌握知識。
直觀教學可以分為三大種類:實物直觀、模象直觀和言語直觀三大類。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②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
③要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烏申斯基指出,一般來說,兒童是依靠形式、顏色、聲音和感覺來進行思維的。
4.啟發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依據學習過程的客觀規律,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原則。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加強學習的目的性教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②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讓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④發揚教學民主。包括: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
5.循序漸進教學原則(又稱為系統性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循序漸進的「序」,包括教材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生理節律的發展順序、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和認識活動本身的順序,是這四種順序的有機結合。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教師的教學要有系統性。
②注意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
③按照學生的認識順序,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進行教學。
6.鞏固性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准確無誤地呈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加強知識的鞏固。
②組織好學生的復習工作。
③教會學生記憶的方法。
7.量力性原則(又稱為可接受性原則)
(1)基本涵義
指教學活動要適合學生的發展水平。這一原則是為了防止發生教學難度低於或高於學生實際程度而提出的。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重視兒童的年齡特徵。
②了解學生發展的具體特點。
③恰當地把握教學難度。
8.因材施教教學原則
(1)基本涵義
教師要從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2)貫徹此原則的要求
①要堅持課程計劃和學科課程標準的統一要求。
②了解學生,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
③善於發現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創造條件。
C. 關於教育學
2009年教師招聘考試教育學心理學真題含答案
一、填空題(在下列每題的空白處填上正確的字詞,每空1分,共17分)
1、楊賢江寫的《新教育大綱》,是我國第一本試圖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
2、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
3、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內容是(四書)、(五經)。
4、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方針是()。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5、(班級授課制)的教學組織形式是由誇美紐斯正式提出並推行的,1862年我國在(京師同文館)首先執行了這個制度。
6、1903年頒布的(癸卯學制),是中國最早實行的近代學制。《奏定學堂章程》
7、普通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學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是師范學校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是()相結合的學科。理論性與應用性
8、義務教育,也叫(),是由國家用立法形式確定下來強制實行的國民基礎教育。強制教育
9、教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
10、教學手段就是指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以及相互傳遞信息的工具、媒體或設備。
11、現場教學和個別指導是中小學教學的(輔助型式)。
12、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備課、上課、(課外輔導)、作業批改(成績考核)四個環節組成。
13、學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徑是(通過各科教學)滲透德育。
14、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內容,具體體現在中小學各類(課程計劃)和各科課程標准、教科書之中。
15、德育過程的基本矛盾是()。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的品德之間的矛盾
二、選擇題(下列四項備選答案中有一項正確答案,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內,每題2分,共26分)
16、「長善救失」、「教學相長」的教學思想是由(3)首先提出的:⑴《論語》⑵《孟子》⑶《學記》⑷《勸學篇》
17、西歐最早出現的教育專著是(一):⑴《大教學論》⑵《論演說家的教育》⑶《普通教育學》⑷《我的教育信條》
18、「教學過程最優化」的教學思想是由(二)提出的:⑴贊科夫⑵巴班斯基⑶蘇霍姆林斯基⑷凱洛夫
19、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一):⑴和諧教育思想⑵教學過程最優化⑶教學發展觀⑷全面發展觀
20、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是(1):⑴癢⑵序⑶校⑷學
21、講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一):⑴講述、講解、講讀、講演⑵講述、講解、報告、講演⑶講讀、講演、講評、講述⑷講述、講解、講評、報告
22、政治、經濟制度決定著(1):⑴教育的性質⑵教育的方法⑶教育的效益⑷教育的規模
23、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3):⑴做人教育⑵職業教育⑶基礎教育⑷專業教育
24、中小學的「雙基」教學是指(1):⑴基礎知識,基本技能⑵基本理論,基本技能⑶基礎知識,基本理論⑷基礎理論,基本原理
25、德育在青少年學生的發展中具有(4):⑴積極作用⑵影響作用⑶制約作用⑷導向作用
26、班主任在班集體的發展中起(一):⑴主導作用⑵主動作用⑶領導作用⑷能動作用
27、良好班集體形成的重要標志是(3):⑴有明確的奮斗目標⑵有健全的組織系統和領導核心⑶形成了正確的輿論和良好的班風⑷有嚴格的規章制度與紀律
28、教師的勞動價值主要體現在教育勞動的(一):⑴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⑵主體價值⑶創造價值⑷教育價值
三、簡答題(共32分)
29、為什麼說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6分)
答:①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深刻(2分);③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30、簡述教育對發展生產力的作用?(6分)
教育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反過來,它對生產力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通過教育可以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3分)(2).教育還可以實現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生產和再生產。(3分)
31、簡述教師勞動的特點?(8分)
答:教師勞動的創造性、教師勞動的復雜性、教師勞動的示範
32、評價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6分)
33、什麼是教學?教學的任務是什麼?(6分)
論述題(34、36兩題任選一題,35題必做,共25分)
34、學習教育學有何意義?(11分)
35、為什麼說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解決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14分)
36、在教學中如何貫徹啟發性原則?(11分)
要求:①論述要觀點正確,論據充分,條理清楚;②論述要理論聯系實際;③每題字數不得少於200字。
公共教育學考試題
一、填空題:
[評分說明](1)共15小題,17個空,每空1分,共17分;(2)以標准答案為准,填正確記1分,不填或填錯不記分。
[標准答案]1、新教育大綱2、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3、五經、四書4、「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5、班級授課制京師同文館6、癸卯學制7、理論性和應用性8、強制教育9、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矛盾10、教學活動11、輔助形式12、課外輔導13、通過各科教學14、課程計劃15、社會通過教師向學生提出的道德要求與學生已有品德的水平之間的矛盾
二、選擇題:
[評分說明](1)共13小題,每小題2分,共26分;(2)以標准答案為准,選擇正確,每項記2分,選擇相近(或相似)答案或者選錯不記分。
[標准答案]16.③17.①18.②19.①20.①21.①22.①23.③24.①25④26.①27③28①
三、簡答題:
[評分說明](1)共5小題,共24分;(2)每小題按標准答案的要點記分;要點正確記分,要點不正確或未答出要點不記分。
[參考答案]
29.答:①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的發展方向(2分);②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深刻(2分);③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2分)
30、教育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反過來,它對生產力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1).通過教育可以實現勞動力的再生產,把可能的生產力轉化成現實的生產力,從而推動生產力的發展。(3分)(2).教育還可以實現科學知識和技術的生產和再生產。(3分)
31、答:(以下各點各2分)(1)教師勞動的創造性。(2)教師勞動的復雜性。(3)教師勞動的示範性。(4)教師勞動的長期性。
32、答:(以下各點各1分)教學目標明確;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高;教學內容正確;教育方法恰當;教學結構緊湊;教學組織合理。
33、答:教學是由教師與學生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是在教師啟發引導下學生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積極主動地學習系統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發展個性的培養人的活動。(2分)普通中小學教學的任務一般包括如下幾項:(以下各點各1分)(1)向學生傳播文化科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教學要完成的首要任務,通常稱為「雙基」教學。(2)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3)培養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增加學生的體力。
四、論述題:
[評分說明](1)共3小題,每題10分,共30分;(2)每小題按標准答案的要點評分:要點的觀點正確,展開論述,論據充分,聯系實際,條理清楚記分;要點的觀點正確,或未展開論述,論據不充分,或未能聯系實際,條理不清楚,只記該要點得分的1/2;要點的觀點錯誤則不記分;(3)字數在200字以下,150字以上在小題總分中扣1分;150字以下在小題總分中扣2分。
[參考答案]
34.答案要點:學習和研究教育學既是我們做一個教師的起點,也是我們做一個教師的最終追求。(1)有利於提高我們對教育事業戰略地位的認識,熱愛教育工作。(2)有利於掌握教育規律,增強教學能力。(3)有助於提高我們高尚的師德修養,自覺為人師表。(4)有助於更好地學習其它各門教育學科。
35、答案要點:(1)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的涵義(2分),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價值選擇時所持的一種態度傾向。(2)關於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爭論(3分):個體本位論、社會本位論、實用主義的教育目的。(3)人的全面發展學說科學地解決了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矛盾。a關於人的全面發展學說:是指在資本主義初期舊式分工使人的發展片面化,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大工業生產為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可能性的條件下,工人「體力和智力的統一、和諧和充分、自由的發展學說。
D. 小學教育專業屬於教育學類嗎
(一)必修課程
1.小學兒童教育心理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明確處於小學學習階段的兒童的心理發展對教育實踐的意義,以及小學教育面臨的實際的心理學任務,使學生確立科學的兒童觀和科學的教育觀,並根據所學的理論總結和指導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本課程從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相結合的角度探索兒童教育的規律,是一門理論性和應用性並重的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圍繞發展是教育的依據和結果,教育是發展的動因這兩個主題,闡述了兒童的社會化和個性化過程,兒童在認知發展和個性發展中的基本特徵、個體和群體差異,以及基本的應對策略;闡述兒童的學習風格和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兒童的學習差異與教師的教學差異的關系;闡述學習的准備,現代課堂教學模式,以及發展和教學的測量等問題。
2.人文社會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是"開放教育試點"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的要求是:理解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主要區別和內在聯系,了解人文社會科學的概況,認識人文社會科學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的具體內涵、內部結構和歷史脈絡;近現代世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內哲學、歷史學、文藝學以及經濟學、社會學、語言學、心理學、人類學等學科的重要突破;闡述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基本規律和主要趨勢,人文科學與人文精神的關系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對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影響及應採取的對策。
3.自然科學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掌握與小學教材、教學以及課外活動有關的自然科學知識,擴大知識面,能兼教小學自然常識課程。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等學科的基礎知識,以及與之有關的科技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4.現代教育思想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學習要求是:了解現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發展的最新成果,以及重要的學校教育及其他教育形式的新認識,理解教育思想發展的客觀規律、實施素質教育的理論依據和教育基本原理發展線索,掌握現代西方和我國基礎教育實踐的發展及一般理論研究成果在學校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方法。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介中外教育思想發展的歷史及當代教育思想的主要流派,分析我國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思想理論依據,討論我國教育改革中出現的新思想、新思路和教育科學研究領域的新成果及其實踐運用的前景。
5.教育研究方法
本課程5學分,課內90學時,其中錄音課20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目的要求是:培養學生的教育科研意識,了解教育科研的一般原理,基本掌握教育科研方法的一般步驟和主要科研方法、基礎知識及應用技能,初步具備進行教育科研的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確定研究課題的方法,教育科研的設計,文獻法與內容分析法,調查法,觀察法,實驗法,研究結果的定量描述,研究假設的統計推斷,研究結果的解釋和研究報告的撰寫和研究的評價。
6.閱讀與寫作(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將現代閱讀理論與寫作理論有機整合、貫通,是一門體現當代課程改革精神的綜合性、應用性、基礎性課程。本課程的要求是:學習和了解現代閱讀基本理論與寫作基礎理論,了解和掌握各類文章的特點和基本的文章解讀方法與寫作方法,增強學生自身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提高學生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的水平。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學習閱讀與寫作基本理論的意義,懂得閱讀與寫作的內在關系,了解閱讀心理與寫作心理,初繼續步掌握閱讀的基本規律、特點與方法,掌握寫作的基本規律和特點,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特點、寫作方法和文章的修改與評改。
7.現代教師學導論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了解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理解並具備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和創新能力,認識現代教師的歷史使命和重大責任。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特點、歷史使命、地位和作用;闡述現代教師的職業道德、基本素質(包括適應時代的教育理念、寬廣深厚的知識背景、教育教學技能、課堂教學能力、人際關系處理能力、更新知識和創造的能力、教育教學研究能力、人格魅力、身心素質等),以及現代教師繼續教育的任務;同時介紹國際視野下的教師現狀和未來發展。
8.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
本課程7學分,課內136學時,其中錄像課20學時,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的基本內容,樹立現代教育觀念和改革意識;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具有使用計算機進行文本、圖表和演示文稿的製作能力,具有使用計算機上網和製作簡單網頁的能力,初步具備把計算機應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能力;了解教育傳播理論、教學媒體理論和教學媒體的選擇方法,能正確選擇教學媒體和在教學中的使用方法,了解教學軟體製作技術;初步掌握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會進行課程設計;為提高教學技能,使教學科學化、規范化和現代化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概述(概念、地位和作用);計算機文化、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Windows);辦公應用軟體(Word、Excel、PowerPoint或Wps2000);網路知識和相關軟體(Internet Explorer、FrontPage);教育技術概述(概念、簡史和方法);教育傳播理論和教育媒體理論;教育媒體(宏觀、中觀、個人);教學設計(理論、過程、方法);教育媒體應用實驗。
9.美學與美育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美學與美育是教育學科教育學類小學教育專業的必修課。本課程是培養學生具備基本的美學與美育理論知識、較高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審美塑造能力、較高的實施美育的能力的課程。本課程重視美學、美育理論向審美實踐與審美教育實踐能力的轉化,注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滲透性和復雜相關性。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是美學;美及其形態;美感;什麼是美育;形式美與美育;藝術美與美育;審美文化形態與美育;青少年發展與美育;教師角色與美育。
(二)限選課程
1.高等數學(B)(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有網路資源,VCD及文字教材等媒體,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微積分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能夠解決簡單的應用問題。
高等數學(B) (1)是小學教師進修高等師范專科小學教育專業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供小學教師進修使用。主要內容是:前言、緒論、初等數學知識、函數、極限、導數、微分、不定積分、定積分、微積分簡史、微分方程。
後續課程:統計與概率,數論初步等。
2.基礎英語(1)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語音、語調,能流利地朗讀所學課文,掌握和運用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500個左右詞彙,包括約50個常用句型和30個常用短語。
(三)選修A類課
1.中國古代文學(1)(2)
本課程8學分,課內學時144,其中電視課36學時,錄音課18學時,開設一學年。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中國古代文學,基本掌握古代漢語以及有關文化知識,提高閱讀、鑒賞古代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文學和語言修養。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分作品選和理論知識兩部分,比例約為4:1。作品選部分有說理散文、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駢文、詩、詞、曲、短篇小說等各種文學體裁,不求面面俱到,也不強調各時期的比例;理論知識部分,以文學知識為主,適量介紹古代漢語、古代文化等知識,有些知識安排在作品選的注釋、習題中,可不受上述比例限制。
本課程與文科中國語言文學類漢語言文學專業開設的中國古代文學(1)(2)(3)課程不同,授課對象是小學教師,教學內容與教學要求有所不同。
2.中國通史(1)(2)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開設一學年。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中國的原始社會;夏、商、西周奴隸制王朝;春秋戰國;秦漢時期;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十國、遼、宋、夏、金、元時期;明清時期。兩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從邊疆危機到瓜分危機;戊戌維新和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成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抗日戰爭;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新中國的建立與鞏固;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歷史性的轉折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3.中國現當代文學
本課程6學分,課內學時108,其中電視課36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的要求是,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概括了解中國現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和主要成就,選讀各個歷史時期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學作品,理解其思想藝術特色,提高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鑒賞和評析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五四"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文學;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學;新中國成立後十七年文學;新時期文學;港台文學。其中文學史知識與作品選讀部分的比例約為1:3。
4.現代漢語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小時,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比較全面地掌握文字、詞彙、語法、修辭的基礎知識,提高對漢語的理解水平,提高運用現代漢語知識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漢字結構,漢字規范化、標准化;詞彙的構成、發展和規范化;詞類,短語,句子,復句,句群;語言表達中的修辭方式。
5.文藝理論基礎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18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掌握基本的文藝理論知識,提高理解、鑒賞文藝的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以文學為主,兼及書畫、音樂、影視各類藝術,鑒賞部分比重較大。
6.兒童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學時,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小學教師分析兒童文學作品的能力,能編寫一般的兒童讀物。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訓練小學教師獨立分析兒童文學作品,學習兒童文學的理論知識和創作兒童文學作品。作品分析、創作練習和理論知識學習的比例約為4:1。
7.外國文學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外國文學史的基本知識,提高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分析及鑒賞能力。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簡明系統地介紹外國文學的發展過程,重點介紹從古代至現代各個歷史時期歐美主要國家的文學發展的基本狀況和特點,並簡析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從目前實際出發,簡要介紹亞非文學。
8.創新教學
本課程3學分,課內學時54,錄像4學時,開設一學期。
本課程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以當前中小學教學實踐為基礎,通過教學促進教學改革,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教學創新能力,變傳統教學為創新性教學。使教師的教學更能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望和社會責任感,開發學生的創造力,為培養適應新世紀和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全面發展的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緒論-創新教學的時代意義;教學創新與素質教育;教學創新的探索與實踐;創造性思維與教學創新;創新型教師的教學特色;創新型學生的學習特色;創新教學環境。
9.基礎英語(2)
本課程4學分,課內學時72,其中電視課時30,開設一學期。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和運用英語基礎知識和技能以及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從而達到小學師資應具備的整體知識、文化水平和相應的業務素質。熟練掌握1200個左右詞彙,認知2000-2500個英語單詞,包括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能借用詞典閱讀淺易英語讀物。了解兩種語言的差異。
本課程的主要內容:基礎英語語法及2000-2500個英語單詞,約300個常用句型和短語。
E. 教育學 在小學教育中,堅持思想性與教育性統一原則應注意哪些要求
我覺得在小學教育中,要堅持思想性和教育性同一原則一定要注意:1、在思想教版育的過程中,注意權採用合適的方式方法,不能簡單的說教。比如:不能簡單要求孩子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必須用具體的活動或游戲,在活動或游戲中讓學生懂得該做和不該做。2、小學教育教學過程中,思想教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有學科知識教育的過程就有思想教育的東西在裡面。因此,小學教育中,思想性和教育性是相輔相成的。
F. 教育學:請結合實例談談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都有哪些
一、直觀性原則。
基本要求:要正確的選擇直觀教具和手段;直觀教具的演示要與語言講解結合起來;要注重運用語言直觀。
二、啟發性原則。
定義:指在教學活動中,教學要突出重點,深入講解,同時要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獨立思考、融會貫通的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學記》中提出「道兒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
基本要求:教師的講授應「少而精」,給學生留出思考的空間。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設置問題情境,使學生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使學生學會獨立思考。
三、鞏固性原則。
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抓好學生的復習環節和運用環節;教學生復習和記憶的方法。
四、循序漸進的原則。
含義:是指教師要嚴格按照科學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認識能力發展的順序進行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現代科學文化、能力得到充分發展。
基本要求:按照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在注意系統性的同時要抓住重點和難點進行教學。教學要符合學生認識規律,有已知到未知,由具體到抽象。
五、因材施教原則。
含義: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的進行教學。
基本要求:了解學生的實際和個別差異,為因材施教奠定基礎;運用多種方式教學,適應學生個別差異,培養學生特長。
六、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基本要求:重視書本知識的教學,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注重聯系實際;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原則,培養運用知識的能力。
6教學工作包括五個基本環節: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和學業成績的檢驗與評定。
7上好每一堂課的基本要求①目標明確②內容正確③方法靈活④學生主動⑤語言藝術⑥學生思維活躍。
8班級授課:把學生按年齡和文化程度分成班級,教師根據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准和規定的時間表進行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
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的京師同文館首次採用班級授課制。
9班級授課的意義:①有利於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經濟有效的大面積培養人才
②有利於發揮集體的教育作用
③有利於嚴格管理教學,使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進行。。
10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和自學指導法
11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 演示法、參觀法
12以實訓為主的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
13以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倡導的發現法就是這類方法
14以情感陶冶為主的教學方法 欣賞法和情境教學法
G. 小學教育學什麼
小學教育專業主要學習課程有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普通話、教師口語、版教學設計、權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現代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基礎寫作、兒童文學、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初等數論、數學分析。
應用數學、小學數學課程教學、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小學自然課程與教學論、小學社會與品德課程教學、小學藝術課程教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簡史、比較教育、現代教育測量與評價、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
(7)教育學中小學教學的要求擴展閱讀
知識技能
掌握該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
培養要求
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熱愛人民教育事業;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學會用這些觀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教師職業道德。
H. 小學教育學中有那些教學方法急
講授法 討論法 演示法 練習法
讀書指導法 課堂討論法
實驗法 啟發法……
希望能幫到你
I. (教育學)請結合實例談談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都有哪些(不少於2000字)
請結合實例談談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都有哪些? 教學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師的教,也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 教學原則是反映人們對教學活動本質性特點和內在規律性的認識,是指導教學工作有效進行的指導性原理和行為准則.教學原則貫穿於教學活動的整個過程,對教學中的各項活動起著指導和制約的作用.教學原則在教學活動中的正確和靈活運用,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發揮著一種重要的保障性作用.現階段我國中小學的教學原則主要有: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 鞏固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等。 (1)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 科學性和思想性統一原則,是指教學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授予學生以科學知識,並結合知識教學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品德和正確人生觀、科學世界觀教育。貫徹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時要注意保證教學的科學性;發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教師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思想修養。 (2)理論聯系實際原則 理論聯系實際原則,是指教學要以學習基礎知識為主導,從理論與實際的聯繫上去理解知識,注意運用知識去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達到學懂會用、學以致用。例如,在教《「10以內數」的認識》這節課時,為了讓學生在認識了「10以內數」之後,迅速地進入一個精彩的世界-----可以採用這一教學原則,讓學生用身邊的事物說心目中的數字,這樣五花八門的回答就出來了:「我們教室里有『1』塊黑板。」「 我有一雙勤勞的手,一共是10個手指頭。」「我的衣服上有5顆紐扣。」……學生就自然地把數學與身邊的事物聯系起來,科學的價值與意義就在生活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這一深奧的道理。在這種和諧的交流中,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感情,得到了融洽與升華。 (3)直觀性原則 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選擇直觀的教具(實物直觀、模像直觀)和教學手段,並配以教師適當的講解。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注重語言的直觀,讓學生容易理解,並能很快生成生動的表象,同時藉助於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善用比喻、比擬、類比等方法。如:北斗星:由七顆星星組成,形狀就像一個大勺子。 (4)啟發性原則 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性原則反映了學生認識的規律性,它要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培養學生形成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一位老師摘取了一則高原蘋果廣告的故事:美國新墨西哥州高原地區的一位農場主,他種植的高原蘋果一直很暢銷。但是,有一年遭了雹災,把成熟的蘋果打得遍體鱗傷,慘重的經濟損失在所難免。然而,聰明的農場主突破常規思維,抓住疤痕做了一個獨特的廣告,不但使蘋果暢銷,後來竟然還有經銷商專門請他提供帶有疤痕的蘋果。廣告是:「本園出產的高原蘋果,風味獨特,無污染,請認准它特有的冰雹疤痕標記,謹防假冒。」 同學聽完無不為農場主的新奇思維擊節贊賞。老師借機引導,農場主的智慧在於創新思維。我們只要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思考,就能寫出獨樹一幟的文章。 (5)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個原則又稱系統性原則。 (6)鞏固性原則 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憶中,能根據需要迅速再現出來,以利於知識技能的運用。 (7)可接受性原則 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份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8)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對學生的了解,我們要先從班主任和家長口中去了解學生的興趣、成績、特長、愛好等、再仔細、細心的去觀察、發現學生的特點,以便於我們分析,評價學生,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2、對課本知識、考試考點的了解,我們要熟練掌握課本知識,分清知識點、重點、難點,歸納做題的方法、技巧等,以便於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講的難易知識不同。 3.對計劃實施過程的注意,即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要依據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多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教材在變,題型在變,但知識不變,我們要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而且計劃要根據學生情況不斷修正完善。4、多鼓勵、不批評、講道理,絕不放棄,絕不拋冷水。5、人性化的關懷,發現學生的需求,投其所好的獎懲辦法。6、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與家長加強溝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