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了周宏老師的賞識教育心得體會該怎麼寫
學習周弘賞識教育的心得體會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周弘老師的講話:「中國的家長太愛孩子,但是關鍵
是會愛;我們家長教育孩子,只有愛是不夠,只有懂孩子才有美好的未來。」 我太贊同周弘老師的賞識教育法,
周弘先生從對女兒周婷婷的家教開始,進
而自覺地在學校、社會教育實踐中體驗、感悟和總結出來的教育孩子的真理, 平凡而又重要,像陽光、空氣,它在每個人身邊,天天不可缺少,卻看不見、
摸不著,因而被忽略。周弘先生不僅看到了,摸著了,重視了,而且用賞識 教育將它提煉出來,概括出來,用很有說服力的例子外顯出來,用很有震撼
力的語言表達出來,很容易讓人們理解、讓人信服、讓人接受。
我從周弘教授的故事中感受到那份純純的父愛,正是因為有了這份愛才 成就了他對女兒的成功培養,成就了孩子的一生幸福,也成就了賞識教育這
份事業。天下所有的父母師長都有愛心,但這份愛心的輕薄厚重以及施行回 饋效果卻各有千秋,有的愛溫情滋潤著「花苞」,使其美麗綻放出或大或小
或艷麗或淡雅的花朵,也有的愛沉重壓制過度焦灼了「花苞」,令其黯然垂 落,沒有了生命力的蓬勃。
作為一名老師,對於周老師理論中愛的方式與代價我感同身受,正如周 老師所言:「愛是需要學習的,沒有智慧的愛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如今
我們為父母者為師者都對孩子學生寄予了太高的過格的期望,在賦予孩子們 那些超負荷的「愛」的背後,自然隱藏著對於其達不到期望值的抱怨與失
望,甚至也有些過格的範例達到憤懣的境地。我們在痛斥孩子未達成目標, 沒有取得成功的同時一點點地把孩子的自信和鬥志磨損掉,孩子奮斗過程中
的心態開始變得陰暗與恐慌起來,成功又怎麼會青睞於他們呢?每當大家苦 於尋求的答案是為什麼孩子學生不爭氣,而很少能冷靜思索自己的行為和心
理動機,周弘老師的至理名言一語點破「大拇指,豎起來」「說你行,你就 行」。
周弘老師給我們娓娓道來許多生動的事例,這些事例讓我們悟到了一些 實際可行的教育方法:辯證看待優缺點(缺點可愛)——「生命如水,哪一
段不美?」;時刻支持鼓勵(擁抱失敗)——「你行!」;明確表達自己的 賞識態度(大師狀態)——「你是我的驕傲」。當然了教育方法不可能通過
專家的嘴一一道出,更多的良方妙計需要在實踐中去嘗試,尤其要針對每個 孩子學生的實際特點展開,只要我們要堅守一個「賞識」信念,把自己的愛
心融入理智而智慧的賞識中,就一定能找到很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2. 如何運用賞識教育理念來教育孩子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賞識教育的理念如春風般吹進了人們的心田.它是順應時代潮流,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對心靈的呵護,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與尊嚴,倡導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學生彷彿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賞識能激發學生的心理能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成為驅動學生學習的馬達,前進的動力,讓學生在輕松、自信、快樂的氛圍中激發對事物的興趣,喚起對學習的慾望,滿足成就自我的需要.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贊賞一次鼓勵,都能讓學生鼓滿自信的風帆,燃起希望的火花,學困生如久旱遇甘霖,優秀生如麗日沐春風.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肯定,讓老師多灑一點賞識的陽光給自己?於是課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優秀啊!」等等這些賞識用語不斷被老師們重復著,期望像魔法一樣在學生身上發生效力.但結果並不如期望中的那樣,不少學生聽多了這樣的表揚,有的覺得老師是言過其實或言不符實,自己並沒有老師說的這么好;有的聽了面無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絲漣漪;有的甚至在心裡暗笑:看,老師又在濫用表揚了!
誤區之一:「表揚即賞識」. 這種認識是把表揚等同於賞識,認為表揚就是賞識.這是對賞識概念的錯誤的、停留在表面意義上的膚淺理解.以為表揚就是賞識,賞識就是表揚,把賞識表面化,簡單化,機械化,模式化,靜止化,理解為只要對學生多口頭表揚就行了.以為多表揚學生,學生就會高興,就會增強信心,就有學習動力,而不去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學習生活習慣,沒有認識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學生,理解學生.把賞識理解為表揚,就不理解賞識包含有更豐富的內容,就容易走入為表揚而表揚的教育誤區.
誤區之二:表揚泛化.
是指空泛地、籠統地、抽象地表揚學生.表現為表揚語言單調、重復、空洞、無個性、無針對性.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於個體的性格特徵、心理特質、品行道德、智力特點、價值觀等的不同,導致學生各方面千差萬別.面對多樣化的教育個體,如果教師都用簡單而籠統的表揚語來表揚學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那麼肯定會無的放矢,效果不佳.比如,有個三年級的學生作文成績一向就不好,寫《老師帶我們去春遊》一文時,由於老師事前指導詳細、到位,這位學生相比以往的作文來,寫得要好很多.結果這位老師為了鼓勵他,說了一句:「啊,小昊,你將來一定是個當作家的料!」這樣的誇張性表揚,讓小昊覺得很別扭,感覺不真實,有虛假的成份,學生不能老師這兒得到正確而客觀的評價.再比如,不管是誰,老師一看到學生有點小小進步,就豎起大拇指、亮起眼睛說「你真棒」,這類簡單的表揚聽多了,就會產生厭倦感、疲勞感,大大降低了表揚的功效.
誤區之三:表揚過度.
表揚是教育教學中可或缺的手段,對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學生的心靈催化劑.但凡事要有個度,並不是表揚越多越好.有些老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麼事都容易做過了頭.表揚多了,特別是司空見慣、唾手可得的表揚,就顯得泛濫,毫無價值,降低了學生對表揚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學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容易失去學習動力的激勵作用.
表揚過多,還會使有的學生過分依賴表揚,容易為表揚而做事,把表揚當作做事的目的,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小學生,由於自身的評價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就會過分依賴於這種外部的認同,並被這些外部因素所控制.一旦缺乏,就會有某種與葯物依賴相似的症狀,出現動機匱乏、興趣下降、目標喪失等的危機.
表揚過多,還會使有的學生變得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聽不得善意的批評.或者被批評了容易產生受挫感,傷及脆弱的自尊,像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雨.也因為他習慣了被表揚,一直被優越感、自豪感包圍著,變得妄自尊大,驕傲自滿,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容易偏離正常軌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確客觀的自我意識.
誤區之四:「賞識就不能批評」.
在人們的理解中,一提到賞識教育,就和欣賞、贊賞、鼓勵、表揚聯繫到一起,認為這些屬於賞識教育體系的內容.但如果說賞識教育也包括批評,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也正是由於沒有正確地理解賞識教育,所以,會出現「唯賞識」論,把賞識看成教育的法寶,無限誇大賞識的作用,以為賞識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樣的認識是偏頗的,不完整的.
傳統的教育中,老師不重視對學生的賞識、對人格的尊重.自從賞識理念深入人心後,有的學校規定不準老師運用懲罰和批評.比如,不能嚴厲批評,不能適當懲罰,溫和有餘而嚴厲不足,而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個別學生肆無忌憚,目無尊長,不守紀律,不把老師放在眼裡,讓老師威信掃地,尊嚴貶值,教育走向了另一極端.
(一)不能把賞識理解為表揚.
賞識不是表揚,但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表揚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卻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賞識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欣賞、贊賞,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而表揚是:對好人好事公開贊揚,即對行為的贊揚.通俗地講,「賞」是欣賞,「識」是認同,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欣賞孩子,認同孩子.賞識其實就是一種心態,包括愛、理解、尊重、信任、認同、接納、寬容、鼓勵等等,而表揚是賞識的一種外化手段,一種具體的教育方式,說到底只是一種評價,基本是通過語言(也包括身體語言)來傳達成人對孩子的態度.這是不同的概念.把賞識等同於表揚,是將賞識當作了一種手段.賞識的確可以用表揚這一方法來實現,但賞識決不是表揚.賞識包括表揚,它的外延也大於表揚,內涵也比表揚更豐富.表揚是賞識教育這顆大樹上的分支.可以這么說,以賞識的心態巧妙地運用表揚的方式,來達到賞識學生的目的.
如果說表揚是外顯的,那麼賞識就是內在的;表揚是單一的手段,賞識有豐富的內涵;表揚是對對方已有的東西的肯定,而賞識則更多地包含了對對方在今後發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賞識,僅有表揚還不夠.還要有關愛,欣賞,從內心真正地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的愛心,用寬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學生,用欣賞而不是抱怨的態度去對待學生,以信任而不是懷疑的心理來相信學生可以變好.賞識就是無條件地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潛力,理解個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勵,耐心寬容,友情提醒[1].賞識名師周弘說:家長應該用一種「花苞心態」去教育孩子,學會賞識孩子,善待他的缺點,孩子一定會像花苞一樣開花結果.因而,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點,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學生的缺點中發現優點,放大優點,通過賞識來淡化甚至消除學生身上的缺點,運用智慧把缺點轉化為優點,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表揚要講究技巧.
表揚要有客觀真實性,准確公正,讓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從你這兒真正得到肯定和認同,同時也體現出老師的真誠、真心;表揚要有豐富性,要注意語言的多樣化,個性化,避免單一重復,多揣摩富於變化的、真正能打動學生內心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表揚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強學生自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表揚要有針對性和具體性,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當地進行有的放矢的表揚.
有個叫偉濤的學生,成績很糟,調皮搗蛋,經常欺負同學,尤其是上課不專心,坐不住,經常做小動作,搗亂.老師頭疼,同學討厭.罰站過,訓誡過,家長請過,都沒用,後來有個姓鄭的老師改變了方式.那一節課是公開課,教室後面坐著幾個聽課老師.公開課上偉濤會收斂很多.但一樣不專心聽課,心思早飄到雲霄天外,只是手腳不動罷了.鄭老師抓住他在別人看來似乎在專心聽課的時候,開始了他的計劃:突然停下正在講的課,興奮地大聲說:「我發現偉濤同學今天上課聽得非常專心,從來沒看到他這么認真聽我的課,老師今天好高興好自豪,原來我的課這么受聽!」偉濤一聽,一下子愣了,此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的臉「刷」地紅了.後來的時間里,課聽得很認真了.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一上完課,鄭老師把偉濤叫到辦公室,趁熱打鐵地表揚:「偉濤,真的謝謝你!」「謝我?」他又愣了.「你想,今天是我的公開課,後面這么多老師在教室後面聽我的課,你這節課很安靜,真給我面子.又聽得這么認真,讓我覺得,我的課好受同學歡迎.你說,你不是給我長面子嗎?我能不謝你嗎?」偉濤的臉又紅了.他知道自己並沒有真的聽課,但老師卻這么相信他,不由得感動起來.覺得這位老師這么看得起他,又像朋友一樣和他說話.打這以後,偉濤在他的課上聽得最專心,愛上了這門學科,成績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批評要講究策略
其實,賞識教育也包括了批評、懲罰,批評懲罰屬於賞識教育的內容.賞識教育從來不排斥批評,而是讓批評更加有力;賞識教育從來不擔心學生遭遇挫折,而是讓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奮發向上.學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揚他,要欣賞他;沒做好,也要批評他,甚至懲罰他.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並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當老師真正在信任學生,從內心深處深愛學生、賞識學生,從為學生負責,幫助扶正去邪的角度來實施批評和懲罰的時候,學生會心甘情願地接受批評,配合懲罰.如果不尊重學生,即使他在學生面前說盡花言巧語,極盡「賞識」吹捧之能事,也不會贏得學生的感激和認同,更不用說懲罰會激起學生的反抗了.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他好,是在幫助他成為真正的好孩子,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怎樣懲罰,你都是愛他的.那麼從這種意義上說,懲罰也會成為賞識的一種.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評和懲罰都是必須的.出發點同樣是為了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讓學生健康成長.如果表揚是糖,那麼批評就是鹽;有和風細雨,也要有一定的閃電雷鳴.總之,都歸於一個「愛」字.因為,賞識教育的本質是愛!
但批評、懲罰也不等於體罰、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視,傷及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信心.批評、懲罰的出發點也是愛,本質更是愛.
賞識教育需要批評,批評要講究策略和方法.要針對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徵、性格氣質、脾性來批評學生.比如,對於愛面子的學生,可採用委婉的、不傷自尊的批評方式;對於性格內向敏感的學生,可以採用旁敲側擊的、暗示的、較溫和的批評方式.要注意對事不對人,做到讓接受批評者心服口服;對於承受能力較小的幼兒要採用先揚後抑或含蓄輕松的批評方式.有的也可以採用寓批評於表揚,明表揚實批評的方式,讓學生到感到內疚,充滿歉意,「喚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壞孩子』」(周弘語).要學會從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找到教育的契機,從缺點中找到閃光點.不傷學生的自尊,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評.講究方法的批評,才會使得教育方式藝術化、有溫情、輕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賞識教育是一門內涵豐富、科學的教育.教育者僅僅知道賞識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著賞識的理念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任何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藝術水平.要透徹理解賞識的概念,摸清賞識教育的本質,才能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直抵教育的真諦.
3. 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賞識教育
賞識的本質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被看得起。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作為師長要版真正看得起兒童,真正賞識兒權童,不是虛情假意的欣賞,言不由衷的表揚。以學生為本,對學生的態度的平等,容許他們的「奇談怪論」,允許他們指出大人的過失。把學生當成一個有獨立人格、有自己的尊嚴、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獨立意志和獨立追求的人。
4. 聽賞識教育講座心得
我參加了幼兒園組織的家庭教育報告會,聽了精彩的講座,收獲很大,感觸很深。
我感覺我的孩子在很多方面還是缺乏自信的,可能是因為在班上年級比較小的原因吧,再加上爸爸經常不在家,所以膽子比較小。聽了這堂課我深深體會到要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小孩子在發萌階段,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建立,日常的表現是否得到家長、老師、長輩、同學等的肯定與賞識對他們而言十分重要。通過良好的賞識,可以使小孩子增強信心,長成健康的人格,從而今後以健康的人格和心理成長,為今後走上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所以賞識教育對小孩子而言十分重要,加強賞識教育十分必要。賞識教育強調的是要善於發現孩子優點,對孩子多加鼓勵,使他們在情緒上得到滿足,使學習心境保持「愉悅」,從而使孩子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都處於良好的活動狀態,產生求知的慾望和情感,強化學習效果,並取得求知的成功。我覺經過這次的學習,在此談幾點體會:
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要想搞好賞識教育,就需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平時我們都是忙於自己的工作,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幼兒園里度過的,那麼在平時接送孩子的時候就可以和老師做一些交流,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針對具體問題,具體解決。而不是一味的強調孩子的缺點,要懂得發現他的優點,我國清代教育家顏元也說過:「數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
其次要尊重孩子。兒童正處於成長時期,是成長發展過程中矛盾最為集中的時期。面對孩子的訴說,家長一定要認真、專注地傾聽,這本身既是對孩子的一種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萬不要以為孩子說話沒什麼意思而不耐煩,甚至打斷孩子的話敷衍幾句甩手而去,這會極大地挫傷孩子。
再次就是要鼓勵孩子。賞識教育更加註重激勵的作用,而且強調實行「正向激勵」。正向激勵,就是以表揚為主。善於表揚,就意味著會贏得教育上的主動權。每個孩子,總是想把自己最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這種願望會比社會上的其他人更強烈。
最後要注意提醒、寬容孩子。俗話說「沒有不對的孩子,只有不對的方法」,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我們不要過分去追究孩子的責任,要查找原因,並努力去改變這種現狀,用一種寬容的心態去等待孩子的轉變。不能發現孩子有了差錯,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馬上讓孩子改得一干二凈,成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應引以為鑒。針對孩子身上出現的缺點和錯誤,也要大膽地批評。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孩子是生活在社會當中的個體。教育孩子方面也要遵循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發展觀。
5. 如何通過賞識教育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理
一、 科學評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恰當與否是學生情緒的晴雨表。如果學生的做法能得到老師及時而中肯的評價,學生就會感到自己被賞識,就會愉快、積極,從而增強自信心。反之,就會情緒低落、被動、缺乏信心。為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我的看法如下: 1.多作肯定性評價。 學生的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這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明顯,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如果老師評價這個學生能幹。他就認為自己確實是這樣,遇事敢於自己動手去做;如果平時老是講他傻、沒出息等有損自尊的語言,他就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就失去自己動手去做的信心。 2.多角度評價學生。 傳統教學對學生的評價是看各學科成績來全面評價學生的。這樣一來,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因為在這方面有過許多次的失敗,直接導致學生出現情緒、興趣上的波動,影響學生的心理環境和學習效率。長此以往,學生就缺乏自信心,缺乏了上進的勇氣。因此,我認為在評價學生學科成績的同時,不要忽視對學生其他方面的評價,如學生的興趣、工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動手能力、計算能力、人際關系等等。如對一個學習不夠努力但勞動非常積極的學生,可以用這樣的語言來評價他:有了你的幫助,大掃除做得又快又好。或者:因為你的幫忙,使我的工作變得容易多了。對學習馬馬虎虎但非常喜歡做手工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他:我喜歡你的工藝作品,它看起來很有創意這樣進行多角度評價學生,使學生能夠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能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不足,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二、 多鼓勵,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傑絲·雷耳說:稱贊對溫暖人類的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對學生任何一點值得鼓勵的地方,我們都應該加以肯定、贊揚,激起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並通過持續不斷的鼓勵,使其持久地保存下去。 1. 信任激勵。 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的實踐告訴人們,學生能否持之以恆地學習,與教師的信任程度有密切的關系。當學生站起來不能流利的回答問題的時候,教師投去一個期待的目光,說一句信任的話語,幫助他成功一次,那麼,他在課堂上發言的水平會更高,學習能力會更強。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多給學生送去一個信任,在每位學生的心底里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促使他們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 尊重激勵。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我們越是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體驗他們的思想感情,就越體會到這樣一條真理:在影響學生內心世界時,不應該損傷他們心靈中最敏感的一個角落人的自尊心。心理學家威廉 · 傑姆士說過,在人的所有情緒中,最強烈的莫過於渴望被人重視。由此可見,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和尊重。因此,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中的任何情況下都應該以朋友和共同學習者的身份與學生相處,用真情實意尊重學生,創設一個融洽、和睦、協調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學生知識的不足,閱歷的膚淺常常導致他們行為的盲目,產生出格的表現。對此,教師不要只想到維護自己的尊嚴,對學生批評訓斥,造成課堂氣氛緊張而降低教學效率。有關實驗表明,年級越高、年齡越大,受到批評訓斥後,學習效果就越差,甚至產生逆反心理。有經驗、有成就的教師在課堂上始終表現出對學生的尊重,讓學生回答問題時總是說:某某同學,這個問題請你回答。回答結束後,再說一聲請坐下。一個請字,就能請出學生的積極性,為課堂教學請出效率來。 3. 賞識激勵。 人需要賞識,作為課堂主體的學生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學生,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 三、感受成功,使學生獲得自信心。 謬·詹姆斯說:每個人都具有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能力。每個人天生都具有獨特的視、聽、觸以及思維的方式。每個人都能成為富於思想與創造的人,一個有成就的人,一個成功者。 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把握一切教育時機,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挖掘自己的潛能,內在的動力,在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中,幫助每一個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地出每個學生的內在潛能,樹立自信心。 有一句教育名言是這樣說:要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抬起頭來意味著對自己、對未來、對所要做的事情充滿信心。任何一個人,當他昂首挺胸、大步前進的時候,在他的心裡有諸多的潛台詞我能行、我的目標一定能達到、我會幹得很好的、小小的挫折對我來說不算什麼假如每一個小學生,都有這樣的心態,肯定能不斷進步,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6. 怎樣在實驗探究進行小學生賞識教育
《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和學生賞識意識培養的研究》課題方案
一、本課題的提出背景和依據
1、背景
目前學生的思想在新的形勢下是極不穩定的,在中央「8號文」的精神指導下,探索新時期中小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我們德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而組織開展、探索「賞識性教育」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加上國內有周弘等教育專家辛勤研究成果,使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好地透視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學生賞識意識的培養。
2、依據
①、中山市有良好的教育環境和教研氛圍。
中山市開展學生素質教育已十多年了,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學生的心理素質、德育素質還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去探索。小學生德育教育研究工作更值得我們去嘗試,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仍是我們德育工作者的重任。小學德育賞識性教育和學生賞識意識培養的研究,將會對我們學生思想品德修養和道德情操起到較好教育作用,甚至可以從心靈深處震憾學生,給他們啟迪,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賞識意識,為其一生發展奠定基礎;同時可以給學校今後德育教育、賞識教育提供支持,為我們學校創建「賞識教育特色學校」提供理論的平台。
②、我校近幾年德育工作活動為課題積累了經驗。
近幾年來,我校開展了一系列的德育活動。學生方面,如「德育分級管理目標」的建設,激勵性「文明班」評比活動, 「集齊獎章,爭當文明學生」賞識性德育專題活動的開展等,促進了學生在「德、智、體、美」等各方面的全面發展;教師方面,如班主任目標管理方案,班主任績效獎金評定方案等,更為學校德育賞識教育課題積累了較豐富的經驗;在2006年11月10,學校還邀請了廣州父母學堂家庭教育首席培訓師、賞識教育專家章縣高高級講師,對全校教師、學生家長進行了講座.進一步豐富了教師和家長們的理論知識,又切實加強了活動開展的指導性。
③、賞識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陶行知老先生曾深刻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奧秘,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陶行知老先生特別主張「尊重、信任、理解」兒童,是他最早在中國把「小孩子」稱作「小朋友」。賞識教育是研究、傳承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可以說賞識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揚。把德育與賞識教育結合起來,大有可為,通過賞識教育,我們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魅力。
二、國內外同類課題研究狀況
賞識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在中國陶行知研究會和中央教科所的支持和重視下,在著名教育專家方明、朱小曼、著名教育活動家歐陽維健及當代教育家楊瑞清等一批仁人志士直接參與和幫助下,周弘老師全身心致力於賞識教育的理論科研和普及推廣。目前在賞識孩子方面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而現在以廣州市為中心先後舉行了十多期「賞識教育高級研修班」。著重在:①.有志於從事教育名師和成果推廣者;②.有志於投資教育產業的成功者;③.有志於成為賞識教育的合作代理、高級講師、高級推廣師等志同道合者;④.有志於成為教育品牌人物的中小學校長、幼兒園園長及各地名師;⑤.有志於從事教育直銷的各界人士;⑥.長期為孩子的教育問題所困擾,危及到家庭和諧的家長。
綜上所述,在小學開展學生整體性賞識教育和賞識意識培養研究工作還是塊待開墾的處女地,尤其是與小學德育相結合的賞識教育、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和賞識性德育管理、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賞識性評價與管理的競爭機制的研究,更值得我們去探討和實踐。
三、本課題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希望通過本課題研究,努力實現:
1、探索小學德育教育與管理的有效形式,並建立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理念下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應的激勵性評價與競爭機制;
2、在新的教育環境中,探討如何正確引導學生面對社會,認識社會,欣賞社會, 從而培養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培養良好的、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
3、通過開展賞識教育活動,教育學生學會賞識,培養賞識意識,養成良好的賞識習慣,在學生養成教育方面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成就賞識人生;
4、賞識教育是一個綜合性的課題,能有效地把學校教育、學生德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建立「文明、快樂、和諧」的育人環境,形成學校「賞識教育」特色,培養一代新人;
5、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在師生中達成「賞識」共識,同時從德育的角度,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賞識性思維習慣,為成就賞識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學生成為一生快樂的人。
四、課題研究的目的
小學德育賞識性教育和學生賞識意識培養的研究,是為尋求在新形勢下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德育管理以及相應的激勵性評價與競爭機制,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努力為提高小學生德育素質和思想道德品質尋找出路,履行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職責。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重點、難點和基本方法
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主要從小學德育工作方面入手,開展賞識教育,在師生學會賞識、培養賞識意識、養成良好賞識習慣等方面去探究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和賞識性德育管理、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評價與競爭機制。
課題研究的重點是,建立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評價的競爭機制,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
課題研究的難點是,在開展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和培養學生賞識意識的研究中,如何培養學生賞識習慣和養成良好的賞識習慣。
六、課題研究的分工
1、課題領導小組
顧問:張宏齊組長:馮釗順 副組長:肖芳誼
成員:余麗如、覃國珍、黃結英、李 伶、陳鳳儀、李妃英、張潔蘭、何麗麗
2、課題組分工
①、馮釗順:課題的組織領導工作和活動開展的經費;
②、肖芳誼:負責課題研究總體規劃、研究方案設計、課題申報及有關信息收集,負責課題研究的具體組織工作及活動開展,建立小學德育「賞識教育」理念下的管理和賞識性評價與競爭機制。
余麗如、覃國珍、李 伶、李妃英、何麗麗:負責賞識教育在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探索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在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構建常識性教學模式的研究,形成激勵機制、評價機制,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進行互動,逐步滲透賞識教育,培養學生賞識意識(可從「賞識課堂教學」用語的設計,建立學生「賞識意識」培養評價體系和「賞識課堂教學」 評價體系)。
黃結英、肖芳誼:負責「賞識教育主題班會」活動的開展,探索在主題班會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在賞識教育中學會感恩,學會賞識他人。
陳鳳儀、張潔蘭:負責中隊活動和學校大隊活動的開展,探索在少先隊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在活動中逐步形成學生行為規范賞識教育禮儀,建立德育賞識教育中學行為規范評價體系。
七、課題研究的子課題
1.小學德育賞識性評價與競爭機制建立的研究(負責人:肖芳誼);
2.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的研究(負責人:余麗如、覃國珍、李 伶、李妃英、何麗麗)
3.在主題班會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的研究(負責人:黃結英、肖芳誼)
4.在少先隊大隊(中隊)活動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的研究(負責人:陳鳳儀、張潔蘭)
八、課題的研究的保障
1、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在學校課題組的領導下,以學校各子課題為中心成立實驗小組,探討賞識性教育在各方面活動中的作用,並關注相互聯系共性,同時注重研究本小組活動和研究的特性。
學生養成教育是一個漸進過程,活動的開展和學生意識的形成都是比較復雜,在學校課題組的領導下,我們將根據不同的活動內容和市鎮德育工作不同時段的要求,確定不同的主題,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來開展學校賞識教育活動。包括:理論研究法、學習再學習、走出去請進來(專家引領)、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調查研究法等。
2、研究工作進程
本課題研究是根據2006年前我校德育管理工作,包括一至六年級「德育管理分級目標」建設,組織激勵性文明班評比活動,組織開展「集齊獎章,爭當文明學生」賞識性德育專題活動等方面探討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化性研究,從2006年9月開始,到2008年12月結束,歷時三年,分以下四個階段:
(1)課題准備階段(2005年11-2006年6月)。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論證工作。
(2)宣傳發動開始階段(2006年9月--12月)。部署課題研究工作,並根據課題研究工作的需要,組織學習閱讀「賞識教育」有關書籍,初步培養賞識意識,並組織各實驗小組和教師學習賞識教育的相關理論。
(3)實驗研究階段(2006年12月—2008年7月)。這是課題研究的主要階段。從組織「開展賞識教育,從學會欣賞開始」為主題的系列賞識性主題班會課開始,按照研究方案全面實施研究工作。其中,各實驗小組在完成各自的研究任務的基礎上,對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完成研究報告的撰寫工作。
(4)總結驗收推廣階段(2008年9月—2008年12月)。學校課題組對課題研究情況和所取得的成果進行全面的總結,完成研究成果的整理、總結、撰寫等工作,並結題。
3、主要措施
(1).統一思想,達成賞識性共識 。賞識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愛的教育,是充滿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賞識、尊重、理解和愛,課題組成員必須統一思想,達成賞識性共識。
(2)加強領導,健全組織 .以學校德育工作為首,以學校少先隊和各班活動為主陣地,建立輻射學校各方面的研究隊伍。並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聘請相關專家作顧問。
(3)解放思想,轉變觀念。賞識教育是讓教師成為教育家、讓學生舒展心靈、發展潛能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家長、教師、學生和諧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孩子天天快樂,家長、教師日日贊嘆的教育。
(4)堅持一個原則。學校賞識教育活動必須堅持信任、尊重、激勵、寬容的原則。
(5)及時總結,推廣實踐。分階段進行小結,及時將課題研究工作中好的做法進行推廣,並進行表彰;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分析,加以糾正,保證課題穩妥地開展並達到預期的目標。
九、預期研究成果 1、階段性成果
序號 完成時間 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 承擔人
1 2006年6月 《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和學生賞識意識培養的研究》報告書 申報書 肖芳誼
2 2007年7月 賞識性主題班會「開展賞識教育,從學會欣賞開始」 主題班會課方案 各班主任
3 2008年6月 賞識性少先隊活動探討 少先隊活動方案 少先隊
輔導員
4 2008年10月 學生賞識意識的培養 論文集 全體教師
5 2008年
11至12月 結 題 論文、評價、
管理方案 課題組
成員
6 2008年12月 開展賞識教育 培養賞識意識 成就賞識人生 結題報告
2.終結性成果
序號 完成時間 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 承擔人
1 2006年3至6月 小學德育賞識教育和學生賞識意識培養的研究 制定實施方案 肖芳誼
2 2006年9月 學習賞識教育,培養賞識意識 賞識教育學習體會 課題組成員
3 2007年2月至7月 開展賞識教育,從學會欣賞開始 「賞識性主題班會」圖片、資料 班主任
4 2007年5月至10月 行為規范教育和感恩教育 展示活動的圖片、資料 課題組成員
5 2007年10月至12月 賞識教育的深入開展,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賞識意識 活動開展圖片、資料以及措施方案 全體教師
6 2008年月 賞識性少先隊活動探討 中隊活動方案 輔導員
7 07年2月至08年7月 賞識性課堂教學模式 激勵機制、
評價機制 課題組成員
8 07年2月至08年7月 「賞識教師」、「賞識家長」、「賞識學生之星」、「賞識班級」評比 賞識教育
個案集 課題組
9 07年2月至08年7月 學生行為規范賞識教育禮儀
學生行為規范評價體系 陳鳳儀
張潔蘭
10 07年2月至08年7月 「賞識教育」理念下的小學德育
管理和賞識性評介與競爭機制 評價、管理
方案和機制
7. 如何對孩子有效地「賞識」教育
「賞識教育」對於現代父母來說並不陌生,越來越多的父母嘗試著對孩子進行賞識教育。然而,有些父母並沒有理解賞識的真正內涵,盲目賞識不僅不能讓孩子從中獲益,反而會給孩子的健康成長帶來這樣那樣的問題。 誤區1:不切實際地誇贊 典型狀態描述: 看到寧寧的畫,媽媽脫口而出:「寧寧畫得真好!我家寧寧最棒了!」聽了媽媽的誇獎,5歲的寧寧不但沒有高興,反而不屑地說:「你就會說『最棒』了,還有沒有新鮮點的。」 寧寧媽非常認可賞識教育的觀念,所以,時常把「你真棒!」掛在嘴邊。在兒子3歲前,自己的「賞識」似乎還能激發起兒子的熱情,可是,隨著兒子年齡不斷增長,他對媽媽的誇獎越來越不屑了。 心靈點擊: 很多父母認為,賞識孩子就是告訴他們「你真棒!」。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片面的認識。 孩子比較輕松地做成了某件事情,父母如果給予不切實際且大張旗鼓的誇贊,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他會相信自己真的很棒;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接觸的環境越來越廣,在與周圍小朋友比較之後,他會發現,父母的誇贊有很多水分,漸漸地,父母口中的「你真棒!」就不值錢了。 看起來,這並不是什麼大事,然而,它給孩子的成長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卻不容小覷—— 1. 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降低。 2.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降低。孩子一旦意識到自己沒有父母誇獎的那麼好,他就會開始懷疑別人對他的評價,覺得大家都在騙他,他的自我價值感反而會因此降低,進而變得很自卑。到了那時,不管父母怎麼鼓勵他,他都很難自信地面對外面的世界。 3. 孩子變得自大、自負。有些孩子可能會把父母的「誇贊」當作自己的保護層,他們寧肯相信這些有利於自己的評價而在無意識中屏蔽外界信息,從而變得目空一切。 特別提醒: 父母對孩子的誇獎應該是經過認真品味後的真正欣賞。因此,不要泛泛地誇孩子畫得好,而應用心欣賞孩子的畫,你可以誇獎孩子主動完成繪畫,態度非常認真;也可以誇獎孩子的畫中有某些細節處理有進步……記住:誇獎孩子的動機與態度要比誇獎結果更重要哦。
8. 賞識教育對小學生發展的有哪些有效性
可以激發學生獲得成功感
9. 談如何賞識和激勵學生
以心靈溝通搶擁個性瀚能每個班級,都可能有不聽話、好搗亂、學習成績差內的學生,即所謂的「行容為偏差生」和「學困生」。我們教育他們時,總是綳著臉、目光嚴厲,我們總想用自己的威嚴來嚇退學生,使他們變得沮存馴良。但事實證明,結果往往適得其反,許多學生會產生逆反心理。這時,我們不妨冷靜下來,採用賞識教育來試試看。轉化差生可以採用心靈溝通的方法: 1.尋找學生的閃光點任何學生都有自己的優點—閃光點,找到了閃光點,可以以此入手,為差生重樹自信,使他們不至於「破雌子破摔」。因此,每接一個新的班級,我都不急於把差生抓來教育一番,而是細心觀察他們尋找他們的優點和缺點,為轉化他們尋找突:破口。賞識和激勵是以挖掘、激發、調動學生內驅力為主旨,使不同差異的學生都能在愉悅的學習狀態中茁壯成長的一種教學策略。當一個班集體沒有建立起優良的班風、學風,投有取得喜人成績時,作為班主任不應抱怨。我認為採用賞識和激勵學生的教學策略就是一項行之有效的措施,下面具體談談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是如何進行賞識教育的。
10. 家長如何正確運用賞識教育策略
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和教育的普及,賞識教育的理念如春風般吹進了人們的心田。它是順應時代潮流,充滿人文關懷的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對人性的尊重,對心靈的呵護,追求的是生命的自信與尊嚴,倡導成長的快樂與喜悅。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的贊賞。就精神生命而言,每個學生彷彿都是為了得到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賞識能激發學生的心理能量,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成為驅動學生學習的馬達,前進的動力,讓學生在輕松、自信、快樂的氛圍中激發對事物的興趣,喚起對學習的慾望,滿足成就自我的需要。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贊賞一次鼓勵,都能讓學生鼓滿自信的風帆,燃起希望的火花,學困生如久旱遇甘霖,優秀生如麗日沐春風。哪個孩子不希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和肯定,讓老師多灑一點賞識的陽光給自己?於是課堂上,「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好優秀啊!」等等這些賞識用語不斷被老師們重復著,期望像魔法一樣在學生身上發生效力。但結果並不如期望中的那樣,不少學生聽多了這樣的表揚,有的覺得老師是言過其實或言不符實,自己並沒有老師說的這么好;有的聽了面無表情,麻木不仁,不能在心中激起一絲漣漪;有的甚至在心裡暗笑:看,老師又在濫用表揚了! 誤區之一:「表揚即賞識」。 這種認識是把表揚等同於賞識,認為表揚就是賞識。這是對賞識概念的錯誤的、停留在表面意義上的膚淺理解。以為表揚就是賞識,賞識就是表揚,把賞識表面化,簡單化,機械化,模式化,靜止化,理解為只要對學生多口頭表揚就行了。以為多表揚學生,學生就會高興,就會增強信心,就有學習動力,而不去全面地了解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學習生活習慣,沒有認識到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沒有走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去感受學生,理解學生。把賞識理解為表揚,就不理解賞識包含有更豐富的內容,就容易走入為表揚而表揚的教育誤區。 誤區之二:表揚泛化。 是指空泛地、籠統地、抽象地表揚學生。表現為表揚語言單調、重復、空洞、無個性、無針對性。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由於個體的性格特徵、心理特質、品行道德、智力特點、價值觀等的不同,導致學生各方面千差萬別。面對多樣化的教育個體,如果教師都用簡單而籠統的表揚語來表揚學生,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特點,那麼肯定會無的放矢,效果不佳。比如,有個三年級的學生作文成績一向就不好,寫《老師帶我們去春遊》一文時,由於老師事前指導詳細、到位,這位學生相比以往的作文來,寫得要好很多。結果這位老師為了鼓勵他,說了一句:「啊,小昊,你將來一定是個當作家的料!」這樣的誇張性表揚,讓小昊覺得很別扭,感覺不真實,有虛假的成份,學生不能老師這兒得到正確而客觀的評價。再比如,不管是誰,老師一看到學生有點小小進步,就豎起大拇指、亮起眼睛說「你真棒」,這類簡單的表揚聽多了,就會產生厭倦感、疲勞感,大大降低了表揚的功效。 誤區之三:表揚過度。 表揚是教育教學中可或缺的手段,對於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是學生的心靈催化劑。但凡事要有個度,並不是表揚越多越好。有些老師不能很好地把握分寸,什麼事都容易做過了頭。表揚多了,特別是司空見慣、唾手可得的表揚,就顯得泛濫,毫無價值,降低了學生對表揚的敏感度和接受程度。學生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容易失去學習動力的激勵作用。 表揚過多,還會使有的學生過分依賴表揚,容易為表揚而做事,把表揚當作做事的目的,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年齡較小的低年級小學生,由於自身的評價體系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就會過分依賴於這種外部的認同,並被這些外部因素所控制。一旦缺乏,就會有某種與葯物依賴相似的症狀,出現動機匱乏、興趣下降、目標喪失等的危機。 表揚過多,還會使有的學生變得心理脆弱,經不起挫折和打擊,聽不得善意的批評。或者被批評了容易產生受挫感,傷及脆弱的自尊,像溫室的花朵,經不起風雨。也因為他習慣了被表揚,一直被優越感、自豪感包圍著,變得妄自尊大,驕傲自滿,對自己的自我評價容易偏離正常軌道,不容易建立起正確客觀的自我意識。 誤區之四:「賞識就不能批評」。 在人們的理解中,一提到賞識教育,就和欣賞、贊賞、鼓勵、表揚聯繫到一起,認為這些屬於賞識教育體系的內容。但如果說賞識教育也包括批評,恐怕不太容易理解。也正是由於沒有正確地理解賞識教育,所以,會出現「唯賞識」論,把賞識看成教育的法寶,無限誇大賞識的作用,以為賞識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樣的認識是偏頗的,不完整的。 傳統的教育中,老師不重視對學生的賞識、對人格的尊重。自從賞識理念深入人心後,有的學校規定不準老師運用懲罰和批評。比如,不能嚴厲批評,不能適當懲罰,溫和有餘而嚴厲不足,而這樣做的後果是,讓個別學生肆無忌憚,目無尊長,不守紀律,不把老師放在眼裡,讓老師威信掃地,尊嚴貶值,教育走向了另一極端。 (一)不能把賞識理解為表揚。 賞識不是表揚,但運用到教育教學實踐中,表揚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卻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賞識在詞典里的解釋是:欣賞、贊賞,認識到別人的才能或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贊揚。而表揚是:對好人好事公開贊揚,即對行為的贊揚。通俗地講,「賞」是欣賞,「識」是認同,合起來的意思就是欣賞孩子,認同孩子。賞識其實就是一種心態,包括愛、理解、尊重、信任、認同、接納、寬容、鼓勵等等,而表揚是賞識的一種外化手段,一種具體的教育方式,說到底只是一種評價,基本是通過語言(也包括身體語言)來傳達成人對孩子的態度。這是不同的概念。把賞識等同於表揚,是將賞識當作了一種手段。賞識的確可以用表揚這一方法來實現,但賞識決不是表揚。賞識包括表揚,它的外延也大於表揚,內涵也比表揚更豐富。表揚是賞識教育這顆大樹上的分支。可以這么說,以賞識的心態巧妙地運用表揚的方式,來達到賞識學生的目的。 如果說表揚是外顯的,那麼賞識就是內在的;表揚是單一的手段,賞識有豐富的內涵;表揚是對對方已有的東西的肯定,而賞識則更多地包含了對對方在今後發展中的期待。真正要做到賞識,僅有表揚還不夠。還要有關愛,欣賞,從內心真正地愛學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你的愛心,用寬容而不是挑剔的眼光去看學生,用欣賞而不是抱怨的態度去對待學生,以信任而不是懷疑的心理來相信學生可以變好。賞識就是無條件地尊重學生的人格,信任潛力,理解個性;就是有策略地激勵,耐心寬容,友情提醒[1]。賞識名師周弘說:家長應該用一種「花苞心態」去教育孩子,學會賞識孩子,善待他的缺點,孩子一定會像花苞一樣開花結果。因而,家長在批評孩子時,應善於發現孩子哪怕是微小的優點,及時給予認可、肯定,往往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所以,要在學生的缺點中發現優點,放大優點,通過賞識來淡化甚至消除學生身上的缺點,運用智慧把缺點轉化為優點,來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二)表揚要講究技巧。 表揚要有客觀真實性,准確公正,讓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從你這兒真正得到肯定和認同,同時也體現出老師的真誠、真心;表揚要有豐富性,要注意語言的多樣化,個性化,避免單一重復,多揣摩富於變化的、真正能打動學生內心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發揮表揚的最佳功效,才能增強學生自信,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表揚要有針對性和具體性,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把握學生的心理動態,適當地進行有的放矢的表揚。 有個叫偉濤的學生,成績很糟,調皮搗蛋,經常欺負同學,尤其是上課不專心,坐不住,經常做小動作,搗亂。老師頭疼,同學討厭。罰站過,訓誡過,家長請過,都沒用,後來有個姓鄭的老師改變了方式。那一節課是公開課,教室後面坐著幾個聽課老師。公開課上偉濤會收斂很多。但一樣不專心聽課,心思早飄到雲霄天外,只是手腳不動罷了。鄭老師抓住他在別人看來似乎在專心聽課的時候,開始了他的計劃:突然停下正在講的課,興奮地大聲說:「我發現偉濤同學今天上課聽得非常專心,從來沒看到他這么認真聽我的課,老師今天好高興好自豪,原來我的課這么受聽!」偉濤一聽,一下子愣了,此時全班同學的目光都集中到他身上,他的臉「刷」地紅了。後來的時間里,課聽得很認真了。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一上完課,鄭老師把偉濤叫到辦公室,趁熱打鐵地表揚:「偉濤,真的謝謝你!」「謝我?」他又愣了。「你想,今天是我的公開課,後面這么多老師在教室後面聽我的課,你這節課很安靜,真給我面子。又聽得這么認真,讓我覺得,我的課好受同學歡迎。你說,你不是給我長面子嗎?我能不謝你嗎?」偉濤的臉又紅了。他知道自己並沒有真的聽課,但老師卻這么相信他,不由得感動起來。覺得這位老師這么看得起他,又像朋友一樣和他說話。打這以後,偉濤在他的課上聽得最專心,愛上了這門學科,成績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三)批評要講究策略 其實,賞識教育也包括了批評、懲罰,批評懲罰屬於賞識教育的內容。賞識教育從來不排斥批評,而是讓批評更加有力;賞識教育從來不擔心學生遭遇挫折,而是讓孩子在挫折中更加奮發向上。學生做得好,自然要表揚他,要欣賞他;沒做好,也要批評他,甚至懲罰他。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懂得為自己的過失負責,並承擔一定的責任。這樣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教育。 當老師真正在信任學生,從內心深處深愛學生、賞識學生,從為學生負責,幫助扶正去邪的角度來實施批評和懲罰的時候,學生會心甘情願地接受批評,配合懲罰。如果不尊重學生,即使他在學生面前說盡花言巧語,極盡「賞識」吹捧之能事,也不會贏得學生的感激和認同,更不用說懲罰會激起學生的反抗了。每一個孩子都渴望做好孩子,只要你能讓他知道這樣做是為了他好,是在幫助他成為真正的好孩子,讓孩子感覺到無論怎樣懲罰,你都是愛他的。那麼從這種意義上說,懲罰也會成為賞識的一種。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說:「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2]所以,批評和懲罰都是必須的。出發點同樣是為了愛學生,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讓學生健康成長。如果表揚是糖,那麼批評就是鹽;有和風細雨,也要有一定的閃電雷鳴。總之,都歸於一個「愛」字。因為,賞識教育的本質是愛! 但批評、懲罰也不等於體罰、棍棒教育,更不是心理虐待、歧視,傷及學生的自尊,打擊學生的信心。批評、懲罰的出發點也是愛,本質更是愛。 賞識教育需要批評,批評要講究策略和方法。要針對不同的孩子的心理特徵、性格氣質、脾性來批評學生。比如,對於愛面子的學生,可採用委婉的、不傷自尊的批評方式;對於性格內向敏感的學生,可以採用旁敲側擊的、暗示的、較溫和的批評方式。要注意對事不對人,做到讓接受批評者心服口服;對於承受能力較小的幼兒要採用先揚後抑或含蓄輕松的批評方式。有的也可以採用寓批評於表揚,明表揚實批評的方式,讓學生到感到內疚,充滿歉意,「喚醒他心中的『好孩子』,打碎他心中的『壞孩子』」(周弘語)。要學會從學生的日常行為中找到教育的契機,從缺點中找到閃光點。不傷學生的自尊,尊重學生的人格,讓學生以感激的心接受善意的批評。講究方法的批評,才會使得教育方式藝術化、有溫情、輕松易接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總之,賞識教育是一門內涵豐富、科學的教育。教育者僅僅知道賞識教育的重要意義,有著賞識的理念是遠遠不夠的。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用得好是利,用不好是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任何學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就看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和藝術水平。要透徹理解賞識的概念,摸清賞識教育的本質,才能走出賞識教育的誤區,直抵教育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