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請問現實有哪些教育行業的創新或者科技走入課堂的例子
現實中教育行業的創新或者科技的例子,可以請能工巧匠走進課堂,招聘教師時,需要實踐經驗的,也可以是校企合作的專業,企業人員來上課等,都是教育行業科技走進課堂的例子!
Ⅱ 如何在中小學進行科技創新教育
中小學生只有在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對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我採取了如下一些具體措施: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獎勵機制學校要真正落實科技教育,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配備專門的科技輔導員教師。只有這樣工作才會有人管,才會有人去落實。常言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對那些在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突出貢獻的老師,學校要捨得獎勵,這樣會激發老師的熱情,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會因此上一個新的台階。二、全員動員,大家動手為了培養創造能力,打破創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須創設情境,培養創造意識。例如,我校利用學校的現代技術教育設備,每學期組織對除高三以外的學生,進行30多次專題通知,要求每個學生畫一幅科幻畫,寫一篇科技論文,做一件科技小製作作品,以班為單位,初評後上交......(本文共計1頁) 如何獲取本文>>
Ⅲ 科學小院士的科學創新方面的事跡 速!!!!!
自1999年始,南京市向全國少年科學院推薦了四批,共16名全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其中1999年全國少年科學院表彰了首屆13名小院士,南京2位;2000年全國少年科學院表彰了第二屆104位小院士,南京4位;2005年全國少年科學院表彰了第三屆50名小院士,南京3位,另有3位獲提名獎;2006年全國少年科學院表彰了第四屆40位小院士,南京7位,另有2位獲提名獎。
葉
波,女,1987年1月出生。首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第六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現為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二年級學生。
葉波同學1993年就讀於南京鳳凰街小學,在小學六年裡,她年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五年級時擔任校少先隊大隊長,六年級時又兼任校第二屆娃娃創造科學院院長。她愛好廣泛,組織能力、語言能力強,多年堅持練習書法,作文及書法在各級比賽中經常獲獎。她從小就富有好奇心,熱愛科學,勇於創新,對發明創造充滿興趣。她有一本「創造日記本」,把平時發現的一些物品的缺點記錄在本子里。她曾經發明了「毛筆畫線架」、「防風衣架」、「用腳開啟的坐便器蓋」、「腳踏門鈴」等作品。
她最好的一件發明作品是在小學四年級時發明的「幼兒安全剪刀」。該剪刀在1997年參加江蘇省第九屆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競賽時,通過現場答辯和教授評委們的多次詢問,獲得了九年來省億利達青少年發明評選活動中唯一的一件小學生發明作品一等獎;接著,又獲得了第十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王丹萍青少年發明獎;1998年獲第九屆全國青少年發明創造比賽一等獎、高士其科普大獎——青少年發明獎;香港世界華人發明博覽會青少年優秀獎;2002年,獲第一屆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三等獎。1999年2月,葉波當選為「中國少年科學院」首屆小院士,同年10月她又被評選為第六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並被選為十佳代表,受到胡錦濤同志的接見。
王 茜,
女,1989年4月出生。首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營式上代表全國與會1000多名少年兒童進行交流發言,現在南京第二十九中學讀高中。
王茜同學曾在南京市棲霞區江嵊小學擔任少先隊大隊長及江嵊小學少年科學院院長,她曾多次被評為校三好學生,並被評為校級、鎮級、區級、市級「優秀少先隊員」,並授予「雛鷹獎章」。她熱愛思考,善於發現,從小熱愛科學,愛動腦筋,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1998年,由她組織的《大白菜根穴施肥與葉面施肥對比試驗》及《桃樹高位嫁接試驗》兩個項目分別榮獲江蘇省第四屆青少年生物百項科技競賽二等獎及南京市生物百項科技競賽一等獎,99年8月份在中國少科院首屆創新夏令營創新競賽中榮獲創新一等獎,2000年8月在上海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福利會批准,榮獲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唯一的國家級獎學金——宋慶齡獎學金證書,並被授予宋慶齡獎學金金質獎章。
王茜不僅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成績突出,而且學習優異,是一個德、智、體、勞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好學生。
趙建堃,女,出生於1988年8月,第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第一屆南京市少年科學院理事會小理事。
趙建堃同學在南京林業大學子弟小學接受了全面的素質教育,學習認真刻苦,成績優異,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及「優秀少先隊員」。曾任南林大「娃娃環境學院」小院長,歷任小隊委、中隊委和大隊文娛委、大隊長。曾擔任學校「紅領巾廣播站」首席播音員,「娃娃環境學院」講解員。
她熱愛科學、善於思考、敢於實踐,具有強烈的創新精神。作為「娃娃環境學院」小院長,她利用南林大的科技資源優勢,在老師的指導下,積極組織同學們開展各項科技活動。如與同學們一起開展小課題研究,小論文《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丹頂鶴越冬生態調查》榮獲南京市一等獎和江蘇省二等獎。她積極參加愛護環境及愛鳥護鳥宣傳。與同學主持的《與動物交朋友》曾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星星火炬》及《小星星》播出。
羅 瑩,女,
1989年5月出生。第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在南京市29中高二年級就讀。
羅瑩同學小學六年就讀於南京市鳳凰街小學。在小學讀書期間,她曾擔任兩屆少先隊大隊宣傳委工作,1999年擔任校「娃娃創造科學院」院長。她學習勤奮努力,各科學習成績都很優秀。她工作積極主動,班級黑板報和學校大隊部的宣傳櫥窗旁,同學們經常會看到她在忙碌。她從小喜歡繪畫,在繪畫競賽活動中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她還積極參加科技活動,愛思考,動手能力強。
1999年,羅瑩同學發明了一種《衛生清掃車》,把掃地、撮臟、裝袋一次性完成,省力、衛生、方便。該作品在第十二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榮獲金獎和光華青少年科技發明獎;在中國少年科學院首屆創新夏令營創新設計競賽中,羅瑩同學創新設計方案獲得了創新一等獎;2002年獲第一屆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三等獎。
范 馨,女,出生於1992年。第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就讀於南京市第一中學。
范馨同學童年時生活在玄武湖畔葯物園內。父親是園林工程師,母親是幼兒教師,很小的時候,父母親就很注重對她進行科學方面的啟蒙教育。從事園林工作的父親幾乎每天都讓她在公園里觀察花、草、鳥、蟲、魚,觸摸各種植物,使她對清新優美的大自然有了直接的接觸和感知,誘發了學科學、了解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范馨同學小學就讀於南京市雙塘小學,在老師的系統指導和悉心講解下,她和她的同學們學著認識植物,捕捉昆蟲,觀察鳥類,參加科學館,做動植物標本,開展「愛鳥周」活動等。她的房間里有「實驗角」,陽台上有「自然角」。通過實際操作和系列活動,她學會了觀察、記錄,並試著攥寫科普小論文:《可愛的蠶寶寶》、《搖尾巴的小蝌蚪》、《不會游泳的丑小鴨》、《會爬高的牽牛花》等,其中《南京市雙塘小學的植物調查報告》榮獲江蘇省第十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科學論文二等獎。一系列的活動養成了范馨勤思考、重創新的習慣。
范馨同學三年級時發明了「易撕膠帶」,參加第十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發明創造一等獎。運用逆向思維發明的《推拉式自動擦字黑板》獲得第十二屆江蘇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明創造二等獎。
范馨同學是一個較全面發展的學生,她喜歡唱歌、繪畫、書法、電腦、攝影。她擔任過大、中隊幹部,學校廣播站的廣播員、學校文藝隊的主持人,書法、攝影作品多次在國內外少年兒童比賽中獲獎,當選區級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
鄭 晨,女,1988年出生。第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就讀於泰州姜堰中學。
鄭晨同學小學階段就讀於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該同學品學兼優,發展全面。自入學以來,多次被評為校、班級優秀少先隊員和校三好學生,1999年被評為玄武區優秀少先隊員。
鄭晨同學學習態度端正,勤學好問,各科成績優良,語、數、外成績尤為突出。她從小熱愛科學,對科學活動有濃厚的興趣。三年級時參加了校娃娃科學院地學研究所的活動,由於表現出色,四年級便任小所長,帶領小研究員進行科學實驗活動,連年被評為校娃娃科學院優秀學員。1999年在專家、老師的指導下,做了「粉煤灰直接復墾初步實驗」。在實驗中她勤於思考,追根究底,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堅持去觀察、做記錄。經過努力,該項實驗獲得了全國生物百項競賽活動的省市一等獎,國家三等獎。為北小,為娃娃科學院爭得了榮譽。鄭晨同學2001年考入南京市第一中學,任班級學習委、文藝委,多次被評為優秀學生、三好學生。
秦湘雲,女,1991年10月出生。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江蘇省十佳少先隊員。現在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初三年級就讀。
秦湘雲同學小學六年就讀於南京市鳳凰街小學。她聰明、活潑、愛思考。她積極參加學校科技興趣小組學習,她處處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挑剔的眼光尋找這些事物的不足,然後記在自己的發明日記里。她發明的「音叉微動顯示裝置」獲江蘇省第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二年,她在「音叉微動顯示裝置」發明的基礎上,又利用激光手電筒的光點放大功能,製作了第二個發明作品「物體微小形變演示器」,該作品獲江蘇省第十三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樂高科學獎;2002年獲第一屆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三等獎。2003年被評為江蘇省「十佳少先隊員」。
張 璐
女,1990年6月出生。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第一屆南京市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在南京市文樞中學高一年級就讀。
張璐同學小學六年就讀於南京市鳳凰街小學,在校期間一直擔任少先隊中隊學習委工作,2001年擔任校娃娃創造科學院院長工作。她學習勤奮努力,各科學習成績優異,從小愛動腦筋,總愛問為什麼,她的奇思妙想本里有厚厚一沓的「金點子」。因此,在南京市少先隊組織的「金點子」創新活動中她獲得了二等獎。她在學校組織的科技發明活動中同樣有不俗的表現。她發明的「透明雨披帽」獲得江蘇省第十二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她的另一件小發明「健身按摩衣」獲第十一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2002年獲第一屆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三等獎;科幻畫《二十一世紀機器人》獲江蘇省第十一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
王
覺,男,1990年6月出生,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現任南京外國語學校初三(9)班班長。
王覺同學,在南京市北京東路小學度過了愉快的6年,多年被選為班長,是老師的小助手。他發展全面,學習成績優異,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在小學階段,他熱愛科學,愛動腦筋,在老師的指導、家長的支持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的創新設計連續兩年獲得第十三、十四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王覺同學愛好廣泛,發展全面。他還獲得江蘇省青少年奧林匹克計算機信息技術競賽三等獎;南京市優秀少先隊員稱號;「譯林杯」英文書信大賽小學組優秀獎;北京東路小學首屆英文演講比賽一等獎;北京東路小學「娃娃電視台」優秀主持人等榮譽。
200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南京外國語學校日語班。在南外老師的精心教導下,他的學習成績總在日語班前三名。他先後獲得:江蘇教育出版社主辦的第二屆數學學習「時代之星」實踐與創新論文二等獎;中國校園文學「新人杯」作文大賽三等獎;南外第19屆藝術節最佳主持人、2004年度南外禮儀風采大賽最佳風度獎;2004年度《周恩來獎學獎》榮譽獎;2004年度南外「年級五十佳」稱號。
他的偉大理想是:將來做一個對人類社會有貢獻的人。
石爾秋,女,出生於1991年。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提名。現就讀於南京外國語學校。
石爾秋同學小學就讀於南師附小。她從小就勇於探索,勤於思考,敢於創新。歷時三年研究發明的「電腦紅綠燈」,在「2002年中國少年海爾科技獎」的評選中獲得江蘇省唯一的一等獎,成為全國10名一等獎中的第1名,受到了市領導的高度評價。在學習上,石爾秋也是名列前茅,她連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三年級時,她的《基因葯果樹》獲得「南京市小學生『金點子』徵文」一等獎。她帶領的「星星」小隊被評為南京市「優秀雛鷹假日小隊」。
陳一川,男,出生於1995年7月。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第二屆南京市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就讀於南京市北京東小學。
陳一川同學最大的特點是熱愛科學,思維靈活,對生物、軍事、歷史等充滿興趣和好奇。南京古生物所的古生物化石、紫金山上的動、植物、日照海濱的野生動物及珍珠河水的污染、南京的古橋等,都引起他觀察研究的濃厚興趣,先後寫了13篇科技小論文,很多論文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並多次獲獎。他的另一大特點是動手能力強,勤於思考,尤其喜愛模型製作。從二年級起,他就被破格吸收為北京東路小學娃娃科學院模型所成員,參加了許多模型比賽,在學校老師指導和自己的努力下,先後獲得江蘇省航模比賽一等獎、三等獎、南京市二等獎、三等獎等名次。他設計製作了「打不爆車胎的安全打氣筒」等小發明。其中,「打不爆車胎的安全打氣筒」
參加了2006 年江蘇省青少年科技成果展,目前正在申請國家專利。
陳一川同學品學兼優。他曾被評為優秀少先隊員、多次被評為「讀書小狀元」、「校園小書迷」、「十好之星」等。四年級起擔任校娃娃科學院的院長助理、娃娃科學院模型所所長,他多次協助老師舉辦學校「科技月」活動,使同學們一起體驗科學的樂趣;他還被聘為玄武區少科院理事。
掌握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使自己的祖國繁榮、強大,是他學習的動力和目標;在科學的海洋中,去盡情地體驗發現和創造的快樂,是他永恆的追求!
黃閩羚,女,出生於1992年11月,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江蘇省十佳少先隊員。現就讀於南京市二十九中致遠中學初一(2)班
黃閩羚同學小學就讀於南京市鳳凰街小學。正是在學校濃烈的科技氛圍熏陶下,漸漸愛上了科技,參加了學校科技興趣小組。在小學四年級時,她有了第一項小發明「可計數雙釘訂書機」,獲得第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江蘇省第十四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和光華青少年科技發明獎。第一個發明取得成功,進一步激發了她對科技發明的興趣。後來,在老師的輔導和幫助下,又完成了四項小發明和一項創新設計方案,獲得了四項國家專利,並在各級科技競賽中獲得了全國金獎、光華獎、海爾科技獎等二十多項科技獎項。
2005年5月,她被評為「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並作為十佳代表在大會上發了言;2005年8月,被授予「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2005年10月,被江蘇省少工委授予「四星雛鷹獎章」。
參與科技創造活動,並沒有影響黃閩羚的文化學習,相反在學習上她的思路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學習成績一直在學校名列前茅,多次被評為「學習好標兵」、「校三好學生」、「區三好學生」和「區十佳少年」。她的興趣廣泛,曾多次參加作文、數學、繪畫、古箏、舞蹈等比賽表演活動,獲得了不少優秀獎項。
陳翰松,男,出生於1994年11月12日。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第二屆南京市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為南京市琅琊路小學六年級學生。
陳翰松同學聰明活潑、熱情大方、學習認真、成績優異,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同學眼中的好夥伴,多次被評為校優秀少先隊員。
讀課外書籍是他的一大愛好,這些書籍不僅給了他知識,更激發了他對科學的熱愛,尤其是對機器人活動的喜愛到了痴迷的程度。在學校、老師、同學和家長的支持和幫助下,該生先後獲得了南京市機器人FLL工程挑戰賽的二等獎,江蘇省機器人FLL工程挑戰賽的冠軍。去年7月在西安舉行的「第五屆中國青少年機器人競賽」中,陳翰松和他的搭檔大膽設計,團結合作,積極應變,克服重重困難,臨場發揮得淋漓盡致,榮獲金獎,為琅小的科技教育鑄造了新的輝煌,為南京的小學生在全國機器人大賽中贏得了首枚金牌,實現了「零」的突破。同月他設計的郵票在江蘇省青少年紀念鄭和下西洋600周年活動中,被評為二等獎。今年1月,他設計的「我的小小發電站」獲「英特爾求知計劃全國海報創作大賽」小學組入圍獎。
該生不僅在科技活動方面有突出表現,他還是是個全面發展的好學生。他寫了一手好字,書法作品先後在全國、省、市比賽中多次獲獎;2006年「桃李杯」數學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陳天禪,男,出生於1994年5月23日。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為南京市琅琊路小學六(二)班副中隊長兼升旗手。
陳天禪同學從小興趣廣泛,性格開朗活潑,善於與人交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在學校經常組織小劇社,自編、自導、自演,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他學習成績優秀,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五星隊員和優秀隊員的稱號,是一個得、智、體全面發展的學生。
陳天禪同學綜合能力很強,尤其喜愛數學、英語,2005年11月代表琅琊路小學參加南京市英語口語大賽,榮獲二等獎;2006年參加南京市冬令營數學競賽,獲一等獎;2005年7月參加江蘇省為紀念鄭和下西洋的郵票設計比賽,獲一等獎。
他
喜歡看各方面的書,特別是科技、科幻題材的作品。通過看書,也激發了他的動手能力,經常做些小製作、小發明。2003年在南京市「改陋習、樹新風」活動中獲青少年電腦動畫比賽一等獎。2004年在南京市青少年奧林匹克信息技術應用競賽中獲二等獎。2005年在南京市中小學電腦製作活動中獲一等獎。2005年5月參加江蘇省機器人大賽榮獲冠軍。同年7月代表江蘇在西安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獲得金獎,為南京首次獲得FFL機器人工程挑戰比賽冠軍立下了漢馬功勞。
陳天禪從小就有做外交官的志向,他曾去過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比利時、瑞士、荷蘭、泰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每到一個國家,他都積極和當地的人們交流。在國內也經常和來自各個國家的朋友交流。2005年7月代表江蘇參加在日本第17屆亞太地區學生交流會議。2005年11月還受到奧地利weite
welt兒童雜志的專訪。
他的偉大理想是:將來成為一個世界的和平使者。
陳藝文,女,
1992年1月出生,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提名,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就讀於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初二(B)班。
陳藝文6年小學時光是在南京市光華東街度過的。她一直擔任班長、中隊長,兼學校少先隊大隊長和學校「人與植物」少科院院長職務,是老師的得力小助手。她品學兼優,多次被評為白下區三好學生、優秀少先隊員。並於2003年5月被評為南京市優秀少先隊員,
2004年10月被評為南京市學習之星。
她興趣廣泛,才藝雙全。美術、徵文獲過國家、省、市、區級獎勵。她熱愛科學,2004年在全國少年兒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識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參加第十四、十五屆金鑰匙科技競賽,榮獲個人一、二等獎;所寫的六篇小論文一篇獲全國第十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優秀論文三等獎,三篇連續獲江蘇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屆科技創新大賽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兩篇獲南京市優秀論文二、三等獎。
2004年5月,她以自己良好的綜合素質,被南京玄武外國語學校優先錄取。在老師的關心和指導下,她在健康地成長。擔任班級的副班長和文藝委,班級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初一到現在,以各門功課全優的好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矛。今年4月,參加CCTV「希望之星」英語風采大賽,進入復賽。2005年4月,《淡薄名利,擁有平凡——讀〈難得平常心有感〉》,參加中國校園文學「新人杯」作文大賽,獲「希望之星」獎。
陳藝文有個美好的願望,希望今後能成為一名科學家,用智慧去探索科學的奧妙,用科學造福人類!
陸
璇,女,1996年8月出生。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就讀於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四年級,任南京致遠外國語小學少年科學院發明創造研究所所長。
陸璇同學從小愛看書、善思考。她在通讀了由中國少年科學院、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組編的六本科普叢書後,《地球的保護傘——大氣層》一文,對她啟發很大,引發了她研究大氣層特性的興趣,同時讓她對大氣層的特性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查閱了有關大氣層的其它科技資料,在科技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撰寫了科技小論文《神秘的大氣層》。2004年8月,科技小論文《神秘的大氣層》在全國少年兒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識競賽中榮獲一等獎。
2004年,她發明了「防吹翻雨傘」,先後獲得:南京市建鄴區中小學生科技發明競賽中一等獎、第十五屆全國發明展覽會金獎、光華凌雲青少年科技發明獎、江蘇省首屆未成年人才藝大賽「金鑰匙」科技競賽中二等獎、南京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江蘇省第十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
2005年8月,她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首屆全國少年兒童創新能力競賽獲得三等獎。2005年12月,她做了個「錯位樓梯」
模型,在南京市第十一屆中小學生科技創新大賽上榮獲一等獎;2006年5月,獲江蘇省第十七屆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一等獎。
周醒馭,男,出生於1992年,第三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提名,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就讀於南京樹人國際學校初二年級。
自2002年至今,在老師的輔導和幫助下,共完成了七項發明創造,
五項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專利證書。他連續四年參加了江蘇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年獲一等獎,一年獲二等獎。先後獲得2002年中國青少年海爾科技希望獎和第十四屆中國發明展覽會銀獎,第一屆全國少年兒童「科技之星」科普知識競賽一等獎。2004年8月,
他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的最高獎—首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陳至立部長和鄧小平同志的女兒鄧楠親自為他頒發了獎杯和證書。2004年11月被團市委、市少工委聘為南京青少年「科學小博士」系列活動形象代言人。
發明既開拓了思路,又促進了學習。在小學里,他每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2003年被評為區「三好學生
」。他獲得第四屆南京市小學智力數學冬令營二等獎,南京市首屆「好家長」杯作文大賽二等獎,被南京樹人國際學校提前錄取。進入樹人學校以後,盡管學習任務比較重,但他依然在學習之餘熱衷於他的小發明,完成發明作品三項,獲得專利一項。他被評為校三好學生和文體標兵,2005年獲江蘇省中學生數學夏令營三等獎。他的理想是成為一名人類基因研究工作者。
王錦程,男,1994年9月出生,
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提名、第二屆南京市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現在南京師范大學附屬小學五年級就讀。
王錦程同學愛好廣泛,喜歡讀書,音樂,英語,數學和手工製作,學習成績優秀,多次被評為三好學生、學習標兵。他從小就對電腦有特別的興趣和愛好。一年級開始接觸計算機,並能熟練使用WINDOWS
98操作系統;二年級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語言;能熟練使用Flash動畫設計軟體、Photoshop圖形設計軟體、Word文字處理軟體。三年級開始學習Visual
BASIC計算機編程,成為江蘇萬和計算機培訓中心接收的年齡最小的一名學員;四年級開始學習QBASIC編程;五年級開始學習Free
Pascal編程。現在已能熟練使用Visual BASIC、QBASIC、Free
Pascal三種計算機高級語言編寫計算機程序,並開始深入學習數據結構和演算法設計方面的知識。
幾年來,在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王錦程同學也取得了許多的成績和獎勵。2004年9月,他與來自南京市多所大學的大學生一起,參加「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二級VB的考試,在兩輪考試中,取得了筆試86分、機試滿分的優異成績。2004年9月,他參加了2004年江蘇省信息學競賽小學組(QBASIC)比賽,榮獲江蘇省小學組三等獎。2005年8月,他參加了江蘇省信息學競賽小學組(QBASIC)比賽,榮獲江蘇省小學組程序設計一等獎。
汪露凝,女, 1993年10月出生,第四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提名,現任南京市玄武區宇花小學六(1)班班長。
汪露凝同學品學兼優。她熱愛祖國、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學習上從小就表現出很強的求知慾,她上課認真聽講、勤於思考、積極發言,課後喜愛翻閱課外書籍並能經常提出問題。她在校先後擔任班長、中隊長、副大隊長、校廣播員等職,是老師的得力助手。能協助老師管理班級和組織大隊活動,能及時准確地傳遞廣播信息;她學習成績優良,始終處於班級甚至年級的前列,從2001年開始,連年被
評為校「三好學生」,並先後榮獲後宰門街道「十佳少年」、玄武區「十佳少年」和玄武區「三好學生」稱號。
露凝同學興趣廣泛。她愛好航模科技,多次參加省、市、區組織的航模競賽活動,並取得了「省比賽二等獎」、「市比賽三等獎」、「區比賽一等獎」等優良成績,平常愛鑽研、勤動手。她愛好體育,身體素質良好,從小就喜愛各種體育活動,經常代表學校參加街道、區、市組織的球類、田徑等體育競賽項目,尤其在壘球比賽中多次獲一等獎並被評為玄武區「陽光少年」。她愛好寫作,多次參加省市組織的科普論文比賽並獲得獎項。她愛好英語,參加劍橋、博亞等英語學習,獲「紫金杯」三等獎和「博亞杯」二等獎。她愛好舞蹈,2001年8月參加全國少兒民族舞蹈展演表演,榮獲一等獎。
Ⅳ 教育創新的案例,老師的課堂教學很個性的案例
教學案例的特點 四個特點: 客觀性. 教學案例是寫實的,是教學實踐中具體事例的真實再現,有相對完整的教學情節.對事情發生的背景,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要客觀地描述,如實地介紹.不能對教學活動作籠統的,概括的敘述,更不能歪曲事實真相.評析要實事求是,就事論理,從事實中引出道理,不能脫離事實而空發議論. 典型性.教學案例包含的一個或幾個疑難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與思考,是教師共同關注的熱點,焦點,具有較強的代表性,體現教學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的統一,有揭示教學內在規律的典型性,能從中總結出帶有普遍意義的結論,更好地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性.基礎教育正處在轉變教學思想,轉變教師角色,轉變教學方式,推進課程改革的新時代.教學案例應具有反映課改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理念,新方法,新變化,新成果,揭示教學改革的新特點,新走向,從而啟示人們開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動課改健康, 深入地發展. 實用性. 教學案例要敘述清楚而有情節,語言朴實而又生動,內容平實而又耐人尋味,可讀性強.要具有現實意義,借鑒作用和探討價值,能激起教師效仿,學習遇到類似事情如何應對的策略,能啟發教師思考,從中吸取有益的教學思想和經驗教訓,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升. 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具有故事性、可讀性和可操作性,典型而又獨一無二,在教學思想、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原理上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理論研究價值。 與其他文體的區別 與論文的區別 從文體和表述方式上來看,論文是以說理為目的,以議論為主的;而案例則以記錄為目的,以記敘為主,兼有議論和說明.也就是說,案例是講一個故事,是通過故事來說明道理.因此,從寫作的思路和思維方式上來看,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論文寫作一般是一種演繹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抽象到具體,而案例寫作是一種歸納思維,思維的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 與教案,教學設計,教學實錄的區別 一般來說,與教案,教學設計的區別比較容易理解.教案和設計都是事先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過程的反映.一個寫在教之前,一個寫在教之後;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案例與教學實錄的體例比較相近,它們的區別也體現了案例的特點和價值.同樣是對教育情境的描述,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 而案例是有所選擇的.至於怎樣選擇,就要看案例撰寫的目的和功能了. 四.教學案例的作用 (一)促進課改深入發展. 新課程處處體現著新理念.能否把新理念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是推動課改走向深入的關鍵."轉化"的方法有二:一是用新理念尋找我們不端正的教學行為,並探求解決的途徑;二是藉助新理念來評價和發展我們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學行為的創新. 教學案例的撰寫,是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的外在表現形式,具有"轉化"的功效,是促使理論與實踐相溝通,相融合的最優方式.其"轉化"的過程表現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用新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選擇茫然困惑的問題,蘊含有新理念閃光的事例撰寫成教學案例,以個案分析法重新審視教師自己的教學思想與方法,更新教學觀念,將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行為,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促進課改的深入發展. (二)促進教師專業快速成長. 學習運用理論。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用於指導實踐,但不少教師總覺得理論是遠水救不了近火,不如學一些具體方法來得實用.因此在教育實踐中,憑經驗,憑感覺行事的情況並不少見,最終也影響了教師業務水平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產生這種現象有主客觀各方面的原因,但理論與實際相脫離的學習方式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而案例是溝通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以往那種單純為理論而學理論的學習方式的不足,把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經過書本學習,我們對許多理論觀點耳熟能詳,但這並不一定表明已經真正了解和掌握了.通過案例的形式學習運用理論,可以有效地加深理解. 總結教改經驗 。有經驗的教師談起自己的教學經歷,都有不少成功的事例和體會,但往往局限於具體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案例撰寫是對教學實踐的反思,從實踐中選擇適當的實例進行描述和分析,可以更清楚地認識有些做法為什麼取得了成功,有些為什麼效果不夠理想.通過反思,提煉並明確有效的教育行為及其理論依據,從而更有效地指導今後的實踐. 案例還是教師梳理記錄自己教學生涯的一種可以的形式.在學校和課堂里,有許多值得思考,研究或回味的人和事.有些事情或思考並不適合寫成論文,也不想記成流水帳,那麼撰寫案例不失為一種選擇.案例不僅敘述了教學行為,也記錄了伴隨行為而產生的思想,情感及靈感.它是個人的教學檔案和教育史,有獨特的保存和研究價值. 教師專業的成長,如過分偏重教育原理,難免空泛;如過分依賴經驗,易致盲從.只有走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路子,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既是教學者,又是研究者,才能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那麼,具體操作的策略是什麼呢 教學案例的研究與寫作,恰好可 以彌補上述"兩者"的缺失,是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形式. 正如有關課改專家所指出的"走向敘事研究——改變教師的寫作方式"."教育』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徵是以敘事,講故事的方式表達作者對教育的解釋和理解."可見,教學案例的撰寫正是"敘事研究"的一種類型.它需要有目的地對教學過程進行理性的觀察和分析,並將教學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問題的過程完整地敘述出來,體現從具體到抽象,從分析現象到認識本質的研究思路.一個好的教學案例,可以生動形象地說明一個教學理念,解讀一個問題解決的策略,有利於教師深刻,生動地掌握教學理論.因而,教師進行教學案例的研究與寫作的過程,就是一個主動學習,提高的過程.經常進行這種"敘事研究",實現教學與研究,教學與學習的一體化,必將促進教師的科研能力,寫作能力與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專業素質快速成長. (三)促進科研成果交流共享. 案例是教育情境的故事,不同的人對故事會有不同的解讀,因此案例十分適於用來進行交流和研討,可以成為教研活動和教師培訓的有效載體.教育案例集中反映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矛盾,困惑,以及由此產生的想法,思路,對策等,就這些問題和想法開展交流討論,對教師提高分析能力和業務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與撰寫論文相比,案例更適合一般教師的需要.案例的內容貼近實際,材料來源豐富,寫作形式自由,易於傳播交流,更為廣大教師喜聞樂見.學校和教師可以根據教改實際情況,確定一定階段內的討論主題,圍繞某個主題或專題收集材料,撰寫案例,交流研討,同時結合有關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使教研活動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在教學中開展敘事研究,對教學中的亮點或困惑進行理性反思,使之成為教學案例.它以書面形式反映教師的教學經歷,以敘事展示理念,不僅是教師成就與成長的記錄,而且是教師敘事行動研究的產物——科研成果.由於它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形式活潑,以事論理,煥發出耐人尋味的魅力,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易於學習和理解,因而,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許多學校組織教師對教學案例進行交流,討論與共享,已成為開展校本培訓,校本教研的一種新形式.它圍繞交流的載體——某一教學案例,相互切磋,合作互動,不僅有利於啟迪教師以批判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日常的教學,矯正自己的教學行為,並把教學案例中的閃光點,轉化為自身發展的資源和動力,引發教學創新;而且有利於培育教師的團隊精神,形成相互探討,彼此學習的教研之風,使新見解不斷涌現,新思路不斷形成.總之,科研成果的交流與共享,定能促進廣大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和專業的發展. 五.教學案例的寫作 (一)步驟: 立主題.寫作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反映一種理念,明白一個道理,理解一個概念,學到一些策略.因而,教學案例也要有主題.所謂主題,就是教學事例所表達的基本思想,它直接關繫到教學案例的成敗與價值.一般而言,主題是教學事例本身所具有的豐富信息.主題的確立,是作者對教學事例中蘊含的新理念與新策略提煉的結果.由此可見,教學事例本身的價值,決定教學案例的生命,事例的選取極其重要.為此,我們要從眾多的反思日記中,篩選採用那些大家關注的熱點與焦點的問題,蘊含有新理念與新策略的,耐人尋味的事例,提煉出正確,集中,鮮明,深刻的主題. 擇類型.確立了主題後,就要進行定型的思考.定型,即在寫作前,依據事例的數量與性質,確定選用哪種類型的教學案例.余文森教授說:"關於某一節課或某一教學片段的具體反思,使之成為一份具體的教學案例(可稱之為教學敘事)."從目前刊物上發表的教學案例看,大致有四種類型: ①單一片段型. 一般是一個具體生動的教學片段與評析,反映一個新的教學理念這類案例內容單一,短小深刻. ②對比片段型.一般是同一個教學內容,兩種不同教法的教學片段與評析組成,在比較中倡導新理念,新策略.這類案例對比鮮明,發人深省. ③課時綜合型.一般是由一節課中各具特點的幾個教學亮點與評析組成,反映了一節課教學進程中不同的教學內容與策略.這類案例內容豐富,綜合性強. ④專題解讀型.一般是圍繞一個專題,由三四個不同的教學策略的案例與評析組成,對某一新理念較為全面的解讀.這類案例主題突出,策略多樣.隨著教學案例寫作的興起與發展,必將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案例類型. 注意: 一.廣義的教學案例包括這里所說的教學案例,還包括教學敘事及教學課例(即教學設計+教學反思) 狹義的教學案例僅指該文中所說的教學案例. 二.教學敘事與狹義教學案例的區別:教學敘事偏重於故事或事件的描述;教學案例偏重於理性的升華. 定形式.教學案例的內容是多樣的.形式為內容服務,其形式也應是多樣的.然而,形式的多樣化,也有其共同的表現形式,可以說"形式無定規,大體有常規".教學案例的基本表現形式有以下四個要素:標題,背景,事例,反思與評析.從發表的教學案例看,普遍都有醒目的標題.正文,有的用黑體字標出背景,事例或片段,反思與評析三個部分;有的直接分段行文,只用黑體字標出反思與評析;有的用黑體字標出案例(或片段),反思與評析,背景放在敘事前交待.先看以下結構要素: 標題.標題是教學案例的眼睛,是對教學案例內容或主題的揭示.一個好的標題,常常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引起人們閱讀的興趣,並對教學案例內容或主題有個基本的了解.標題有單一式和復合式兩類.單一式標題.只有一句話或一個短語,表達一種理念,做出一個判斷,體現一種策略,說明一個道理,概括一種情景,提出一個問題,點明一個內容.如《在讀中感悟》.復合式標題,除主標題外,還有副標題——對正標題的內容加以說明,補充或限制.如《尊重個性 自主探究——教學片段及評析》。 背景.教學案例總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產生的.為了讓讀者更好地理解教學案例的主題,要簡潔,准確地向讀者介紹教材版本,學制,學科,冊數及課題,交代,說明教學案例是在什麼背景情況下發生的. 案例.這是教學案例的主體部分,主要是描述事例發生,發展的過程.核心是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寫清楚,重點要把學生在教師引領下,怎樣在對話互動中,發現,提出問題,思考,交流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寫具體,尤其是與主題有關的細節——學生的情緒反應與教師內心的感受,要進行實實在在的描述,成為教學實踐的真實再現.要注意的是,既要實事求是,又要圍繞主題,恰當取捨,不搞有聞必錄.同時,要求敘事的語言力求朴實,簡練,篇幅力求簡短. 評析或反思.評析的主要任務,是對案例反映的主題內容進行理性的解讀,評論其利弊得失,分析其價值意義,以揭示案例的內在規律,給人以啟示.評析要實在,從事實本身出發,實事求是,說清道理,不脫離實際地空發議論.評析要中肯,透過現象看本質,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言之有據,言之有理.做到這兩點要求,評析的操作要堅持以事論理,以理析事,事理交融,總結規律.其思路是: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審視師生互動,解決問題的發展脈絡,捕捉師生具有創造性的典型行為,評析何處成功,哪兒閃亮,體現了怎樣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觀,目標觀,資源觀,為什麼它是成功的,閃亮的,把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升到"說清其理論依據"的層面上,進而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理念,新策略.評析一般在案例的敘事之後評析.也有的邊敘事邊評說,語言朴實,文字簡練,用括弧或其它字體顯示.也有的既有邊敘邊評,又有總評. 積素材.掌握了教學案例撰寫的技巧,但不一定能寫出好的案例.正如葉瀾所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麼程度,才會做成什麼文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嘛,巧婦也需要有"好米",才能做出香噴噴的米飯.因此,我們不僅要懂得案例撰寫的方法,更要注重創造,積累事例素材,善於找"米"下鍋,才能寫出優秀的教學案例. 從現實的情況看,在教學案例的撰寫中,其所以選擇典型的事例很難,有這么幾個原因:一是有些教帥運用新理念進行教學,也確實創造了許多的教學亮點,但沒有養成寫反思日記的習慣.沒有及時記錄下來,過後忘了;寫作時想不起來;二是有些教師在公開課或有人聽課時,注意應用新理念進行教學,可平時教學仍是"老一套",無法創造出典型的教學事例,寫作時沒有素材,難以成文;三是有些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對話互動,但考慮完成教案要緊,或者不善點撥,只要學生答對了,就滿足了,馬上予以肯定,繼續照教案執教,學生發散思維得不到培養與發展,亮點無法在動態中生成. 那麼,怎樣積累教學案例的素材呢 營造生成環境.優秀的教學案例是在教學過程中生成的.因此,我們要堅持把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日常的教學過程與行為,為學生創設自由對話的平台:學生講錯了,沒關系,允許出錯,歡迎重答重做;提出異議,倡導爭辯,允許保留;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成功時,會得到熱情的祝賀;標新立異時,會得到大家的喝彩.同時,要求教師扮演"主持人","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自主探究中,善於點撥引導,做學生思維的向導.當學生不知從何著手,久思不解,思維卡殼,淺思輒止時,要靈活地啟發點撥,調整思維方向,或延緩評價,推動教學過程的深入發展.在這樣的對話環境中,學生具有自由的,安全的心態,他們的對話熱情就會不斷高漲,個性思維就會不斷活躍,教學亮點就會生成. 常寫反思日記.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只有教師自己才能改變自己.常寫反思日記,積累實驗的第一手材料,便於保存,翻閱,研究.寫作追求"短,平,快".短:短小精悍;平:平中見奇;快:快捷及時.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養成反思習慣,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日積月累,反思日記就能為撰寫案例提供豐富的資源,同時把那些典型的,情節生動的,富有啟發性的,含有一定新理念的教學反思,及時寫成教學案例. 善於搜尋事例.一是從反思日記中搜尋.平日養成反思習慣,有意地積累.翻翻反思日記,看看哪節課學生閃現出了智慧 的火花,獨特的見解,哪節課有什麼亮點,特別是教得順利,舒暢的地方值得回憶,思考.二是從同伴評課中搜尋.翻翻評課記錄,看看他人對自己公開課的評價,深入領會主要的優點,亮點是什麼,對具體細節盡力回想,想想有什麼好的生動事例可寫.三是從借鑒遷移中搜尋.大量閱讀有關刊物上的案例或經驗文章,多看多思,邊讀邊想,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盡可能產生聯想,即見到甲能想到乙.可以有意識地再實驗,再創造,進行聯想,遷移,重組,翻新等. (二)案例撰寫的規范 案例是一種獨特的文體,有著自身一些獨到的風格和規范要求.在西方的案例寫作中,大致形成了這樣一些公認的規范: 形式上的規范: 使用過去時態 案例用過去時編寫,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保護提供資料的有關學校或教師,這樣做可以防止今後某一天出現同樣事實所造成的任何影響.同時,用過去時寫的案例也可以在教學上使用更長一些時間. 盡量用表格來表示有關材料 將所有可用表格形式表示的資料均製表列出,這一來是為了行文活潑,二來是為了便於讀者明確把握有關事實. 事實反映要充分 得到的全部有關事實都應該包括進去.要注意的是,在案例中不應包括作者本人的觀點,如果要寫其他人的觀點和看法,應當在案例中註明其為某某人的觀點,而不得作為事實來加以報告. 必要時列出實際採取的決策 案例反映的是一個個的問題情境,在案例中列入當事人實際作出的決策常常可以增加案例的趣味,並幫助學生澄清有關思想. 註明所引用材料的出處 核對有關數據 案例中列舉出的所有數據都應該經過仔細核對,保持准確.為了便於核對,可以在案例底稿和初稿上頻繁標明資料出處,它應該比正式出版或發表的文本中標明的資料出處更為詳細. 附表和附錄 表格,圖表,其他格式化的製表或地圖都可以作為案例中的附表.這些附表應按其在案例中出現的順序依次編號.在每一附表的下面都應標明材料的出處.不屬於案例有機組成部分的材料,或因篇幅過長不宜列入正文的材料,可載於附錄之中.附錄通常以字母或數字標示,如附錄一或附錄A. 內容上的規范 第一是時間結構. 案例總是發生在特定的時間背景的,案例作者必須要對案例中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有相當明確的認識,可以依據時間先後來組織材料.雖然有的時候出於某種考慮,要打破時間順序,例如,為了提高讀者的興趣,有時會在案例 開頭先講一件實際上是後來才發生的事情,但你必須對事件發生順序和案例的時間結構非常清楚. 第二是敘述結構.對於所發生的事情,必須要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來敘述,事件從哪開始,它的前因後果等,換句話說,案例的故事要娓娓道來. 第三是說明結構.案例的寫作要從學生的接受能力出發,把有關情景向學生講清楚.敘述結構和說明結構有時並不是同一回事情,滿足了敘述結構的要求,並不見得也能滿足說明結構的要求.相對於身臨其境的學校管理者或教師來說,對學生進行的交待就要盡可能地具體一些,以便於他們掌握事實. 第四是情節結構.為了使案例變得活靈活現,讓學生忘掉它是人為的,就必須加強戲劇性,設置懸念.曾有研究者就此談到:"許多年來,我們習慣於使用這樣一個簡單的說法,即案例必須有一個爭論焦點.案例里必須有某某人應該做什麼,某某已經做了什麼,誰應該對目前的局勢負責,就具體情況而言什麼是最佳決策等內容.但是,案例不應是沒有矛盾的白開水.案例總是涉及某種類型的一個問題,你越是能夠強化這一點,越是能夠激發人們的興趣或增加思想沖突乃至人的沖突的戲劇性,你就越能使學生投身於案例之中,搞好課堂討論." (三)案例寫作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作為案例的初寫者,常常易犯的錯誤有:不能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語言的陳述缺乏一定的序列,提供的細節太多,混淆了讀者的視線和思維,背景信息太多或太少等.此外,還要考慮到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第一,在案例寫作時,每一位教師要注意正視自己所具有的一些偏見.由於成長經歷與生活閱歷的不同,在每個人的心靈深處,有時難免會形成對一定事物或人的固定認識,這種認識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則是不合理的.在案例寫作中,注意到這些態度,價值觀的存在,既有助於澄清問題所產生的根源,也有助於讀者把握問題涉及到的多種不同因素. 第二,案例雖然要反映當事人的真實情感,但不能陷於感情的宣洩.案例圍繞一定的事件展開,寫作者往往是事件的當事人,這樣,他一方面選擇對自己情感有觸動的事件作為素材,另一方面有時也會不由自主地大肆渲染這種感情,使案例的問題重心轉移到個人情感的層面上去. 為了維護案例的權威性,案例寫作者的客觀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如欲盡可能地避免寫作者的偏見及陷入感情的宣洩,可使用下列技巧: ●使用從有關論著,文件或自己所作的采訪中得到的直接引語; ●註明資料來源: ●避免任何偏見和同情情緒; ●所使用的語言,既不是單調乏味的敘述,又不致激起強烈的感情; ●盡可能使用事實性材料; ●按事件發生的順序進行報道,保持前後一致; ●不僅列入所發生的事件,而且寫進當事人對這些事件的看法; ●可以在案例的開頭或結尾寫下案例作者的評論,這樣可以指明案例的基本論點或問題以便於學生分析. 第三,在案例寫作中,要理清案例問題的性質.案例問題的性質是什麼 是關於教學策略,還是學生行為,或是教育政策方面的,如此等等.這個問題看上去容易,實際做起來並不輕松.也許你自己的出發點是圍繞教學方法寫一個案例,但在寫作當中,紛至沓來的信息可能讓你意識到原有的出發點正悄然發生著變化,問題的性質漸漸轉變為"教育管理"或"師生關系"之類了. (四)寫好案例的關鍵 寫文章要考慮方法,但有了完整的故事結構,並不等於有了好的案例.寫好個教育案例,有三個關鍵問題需要注意. 選擇復雜的情境 所謂復雜的情境,是指故事的發生,發展具有多種可能性.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情境,需要進行判斷,選擇,決定.復雜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思考和想像的餘地,因而給人以更多的啟迪.學校教育教學中有許多典型事例和兩難問題,應該怎樣處理,案例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教師的行為,態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決的思路和例證. 所謂復雜,也是相對的.你認為復雜,他認為不復雜;以前覺得復雜,現在覺得不復雜.因此教育情境的選擇,是因人,因時,因地而異的.選擇什麼樣的情境和材料,要有針對性.一是要符合當前教改實踐的需要,提出人們所關心的,想了解的事情和問題;二是考慮案例交流的范圍,是公開發表,還是校內交流,或者僅供個人參考.總之,撰寫案例不能只顧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還要注意為什麼講,向誰講這個故事. 揭示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行為是故事的表面現象,人物的心理則是故事發展的內在依據.面對同一個情境,不同的教師可能有不同的處理方式.為什麼會有各種不同的做法,這些教育行為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執教者是怎麼想的 案例能夠深入人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知其所以然".這也是案例不同於教案和教學實錄的地方,好的案例應該能夠發揮這個特點和優勢. 人物心理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學生的心理活動.由於案例一般是教師撰寫的,注意力容易偏重於教師這一方.自己怎麼想的,怎麼教的,效果如何如何,可以娓娓道來,自我感覺良好;但學生的心裡是怎麼想的,對教學效果的看法是否與教師一致,往往被忽略不計了.人們常說"備課要備兩頭":備教材,備學生.真實地反映學生在教育過程中的想法,感受,是寫好案例的重要一環. 具有獨到的思考 同一件事,可以引發不同的思考.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所決定的.因為,選擇復雜情境也好,揭示人物心理也好,把握各種結構要素也好,都是從一定的觀察角度出發,在一定的思想觀點的引導下進行的.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這需要一雙"慧眼".具備這樣的功力沒有什麼秘訣和捷徑,只有通過長期的磨煉去領悟和掌握. 案例能夠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學的具體過程,因而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適合於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第一線教師來寫作.要寫好案例,首先要有實踐的基礎和經驗的積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寫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強理論學習,不斷地進行實踐探索.一篇好的案例,可以勝過許多泛泛而談.說到底,好文章不是"寫"出來,而是"做"出來的
Ⅳ 小學生科技創新作品
自動瓶蓋
倒油倒醬油總要兩只手操作。一隻手拿瓶子,另一隻手取下瓶蓋,很回不方便。設計自動瓶答蓋,用一條鐵片,一截鉛絲和一個螺母就可以製成。傾倒油瓶,重力使螺母下垂,自動揪開瓶蓋;油瓶直立,重力使螺母復位,瓶蓋又自動蓋好。這樣,可以騰出一隻手來拿勺子,再也不手忙腳亂了。只要把鉛絲支架松一松,把自動瓶蓋拆下來,然後換上一個瓶塞,就可以到商店買油了。 方便飯菜掛罩,夏天存放飯菜很不方便。放在竹籃里吧,孔大,蒼蠅能爬進去,籃底面積又有限,放不下多少。設計的飯菜掛罩很簡單:用鉛絲彎五個圓盤,用四根結實的線繩連結起來。上面裝掛鉤,外圍用網眼窗紗罩住,搭接處可用尼龍搭扣封住。用時,把掛罩掛起來,把碗放在各層圓盤上。蒼蠅蟑螂都進不去。不用 時,可以折疊存放,不佔地方。
Ⅵ 小學生科技創新小作文
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科技館,在我心中的科技館是這樣子的……
走進我心中的科技館,在那棟用彩油漆塗的高大樓里有許多奇妙又有趣的科技。在科技館門前有一個機器人,它是專門發票和收錢。走進科技館里,裡面的科技多得讓你眼花繚亂。前來迎接你的是美麗的導游小姐,她會全程為你服務讓你了解這些科技的奇妙。為了讓人們感覺到科技的奇妙我們把牆塗成宇宙那樣,這樣人們就會感覺身在宇宙中。
第一層是中國的發明,裡面有一個巨大的火箭,但不是真正的,是模型火箭。裡面有最古老的死大發明。還有改變中國中國的100個發明,如原始的造紙術,原始的指南針,原始的火葯,原始的活字印刷,原始的繩索,原始的鼓……這些都是改變中國的發明。它們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在歷史上的排名,是它們讓我們的祖國變得富裕和頑強
第二層是外國的發明,要知道美國是最先進的國家,他們的發明稀奇古怪。而在我的科技館裡面就有美國發明的稀奇古怪的東西,有喬治·威勒斯發明的棺材潛望鏡,就是說在棺材裡面就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我想這是專門喂死了的人定做的吧!還有一個是我覺得最稀奇的發明,這是威廉姆斯·荷姆斯發明的馬桶吸氧器,那是在發生火災和煤氣中毒時用的,這樣可你讓你保持有氧氣呼吸。除了這兩樣還其他美國的發明,如踢屁股健身機,狗狗防塵衣,乳酪味香煙等等。
第三層是我們自己弄得一些發明。在第三層耶可以自己發明東西,在一個大箱子里裝滿了你需要的工具,可以說是要什麼就有什麼。這是主要是考驗你沒有耐心。
第四層是一個特殊的地方,把這說成體驗區也行,體驗區分成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成人區,一個兒童區,有人問:為什麼要分成兩個區呢?那是因為有些科技只能成人體驗,兒童太小,不適合體驗那種,所以要分成兩種體驗區。100%安全的,也不會給人體帶來傷害。累了的話就可以去第零層哦!
第五層是衛生區,每天下來後員工們就會來著拿打掃衛生的用具,然後開始輕輕快速地打掃科技館的衛生。而且每個星期都要把這些發明清理一下才行。
我們到了零層,那是地下,可以說是地下餐廳,夏天來有冷風吹,冬天來有熱風吹,這里真是天外飛仙啊!吃的喝得全全具備,地我們是用假草鋪的,這樣感覺就在森林裡一樣!
我想你們都差不多都逛完我心中的科技館了吧!
Ⅶ 小學生創新事例
把礦泉水瓶在中間剪開,放在衣架的兩端,在放上衣服,衣服就不會在皺了
Ⅷ 小學生的科技創新在路上作文
我學會了享受。「滴滴」的喇叭聲,擁堵的路況,漫長的紅燈,無一不讓騎車的我感到心煩。可是,當有一天,我的耳朵中不在充斥著「滴滴」的聲音,而卻只有秋風呼嘯而過的愜意;我的視線里不再滿是擁堵的路況,而卻出現了桂樹花開,石榴掛果;我的眼睛也不再關注漫長的紅燈,而去觀賞落葉隨風旋轉的蹁躚。我發現,我的心也不再煩躁,而卻只有享受。
那麼你的世界就是什麼樣子;以樂觀享受的心態看待一切,那麼你所看到的將都是美好與感動。就像《名人傳》中的貝多芬,「世界不肯給予他歡樂,可是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整個世界!」這又何嘗不是一顆樂觀心靈的極致體現啊!
\在路上,我學會了忍耐。以前,每次有汽車擋在路中間時,我都會加速繞過去。可是,每次事後想起來都還心有餘悸:萬一汽車突然發動,那最危險的豈不一定是我!所以,後來再遇到這種情況時,我都會選擇避讓或是停車讓它先走,用幾秒鍾的時間換來一點無價的安全感。
Ⅸ 科技創新 例子
從前有一種病,只要人得了這種病,便無葯可治,只能慢慢地被病魔折磨至死。有一位化學內家,他不幸得容了這種病,他四處求醫,也沒有將病治好。有一天,他聽說有個村子裡有一口能治好這種病的井,只要喝了井中的水,便能治好這種病。化學家喝了水後不久便葯到病除了。化學家對井水產生了興趣,對井水進行了研究。他發現井水中含有一種化學物質—芒硝,對這種病有神奇功效。
Ⅹ 求五個小學中開展創新活動的事例
http://..com/question/60074021.html
或
一、創建民主教學的氛圍
學生的創造潛能的開發是需要一個平和、開放、民主的氛圍作為情感支持的。在課堂上運用親切的口吻和生動形象的兒童語言,在課堂中營造一種溫暖和諧的課堂氣氛,創設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給學生一個情感體驗和想像空間,讓他們在體驗情感的基礎上去想像去創造。這樣學生情緒放鬆,願意和教師接近,思維處於一種積極活躍的狀態,能感受快樂。他們就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和創造,學生就會感到一種自由,有利於開發發散思維和創造性。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條件,給後進生以更多成功的機會,使他們看到自己的閃光點,不斷增強自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勇氣,學生的身心才會得到解放,思想才會變得十分活躍,也才有可能產生創新意識,具有創新能力。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也只有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後,才有可能有所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打破舊式僵化的課堂結構模式,在學習新課前,採用各種新穎的方法導入課題。如猜謎激趣法、詩歌誦讀法、、聯系實際法、故事導入法、美文欣賞法、觀點討論法……學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抓住了,深深地吸引到了課堂之中。讀書的方法也多種多樣,如比賽讀、分角色讀、師生互動讀、小組合作讀,朗讀時學生情緒高漲,躍躍欲試,讀出自己的感情和獨特的感受。對起始年級的識字教學,化枯燥為有趣。在我的啟發下,班上的同學根據字形特點,自己發現了很多獨到的記字的方法,如順口溜法、編字謎法、會意法、動作表演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漢字的興趣,給課堂注入了清新的空氣,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運用多媒體輔助計算機教學,五彩的畫面、亮麗的色彩、優美的音樂,都激起學生極大極濃的興趣。以《白鯨得救了》為例,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在《藍色多瑙河》的優美旋律中,破冰船在前面緩緩開道,原先懼怕破冰船聚在一起的遇險白鯨被音樂所吸引。終於,一條勇敢的白鯨率先帶頭,其餘的也紛紛跟上,隨著音樂,隨著破冰船游出了冰區,來到了安全地帶。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這個奇跡。情緒振奮、思想開放、思緒隨情境向四方擴散,創新的火花不斷引燃。
三、營造自主探究的空間
我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提出一些開發性及無單一標准答案的問題,啟迪學生多角度思維。如在教學「孔雀、八哥和母雞」一文時,突破原文中要做老實人的寓意,設計了一個促使學生多角度、多層面思考的問題:這三種動物送給你,你挑選哪個動物?要說自己的真心話。學生興趣濃厚,暢所欲言。有的說要孔雀,因為它漂亮、迷人,給人美的享受,還會招徠遊客,讓自己賺錢。有的說要八哥,因為它會說好聽的話,可以送給下崗的爸爸,激發他的自信,重新充滿信心地找到自己合適的工作,還可以送給喜歡養鳥的爺爺,陪他說話,為他解悶。這些不同的見解,還使學生初步了解到每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只有物盡其用,世界才會變得越來越絢麗多姿。小學生的特點是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只要教師在課堂上激勵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作深層次的思考和想像,定會激出創新的火花。如在教學「狼和小羊」一文時,我讓學生大膽想像,設計狼和小羊的結局。學生設計出了許多出人意料的結局:小羊一閃,狼撲了個空,摔在石頭上不能動,小羊乘機逃走了;狼剛才氣勢洶洶的叫嚷被動物們聽到了,動物們及時趕來救了小羊,懲治了狼;小羊在關鍵時刻,急中生智,想辦法誘使狼來到主人家,讓主人收拾了這只狡猾、兇狠的狼。這些異想天開的結局似在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不但誘發了學生的思維和創造能力,還在學生的心田播下了懲惡揚善的種子。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我們還要充分認識一些有特徵的學生,捕捉並充分挖掘這類學生的創新潛力,使他們自然發展自己的個性。如在學《狐假虎威》一文時,有的學生不認同課文里說的這是一隻狡猾的狐狸,認為這是一隻聰明的狐狸,因為弱小的狐狸是靠著自己的計謀騙過比自己強大的老虎而得以保全自己的性命的。學生提出這個反向見解,而且敢於質疑文本,其中蘊涵的創新意識,實在是難能可貴,我就大力加以表揚鼓勵。在課堂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讓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教師要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俗話說:「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無疑則不進」、「思生於疑」,疑問往往是一系列積極思維的開端,是創造發明的起點。如:在教學《寶鏡》一課時,讓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學生紛紛提問:課文中的神奇寶貝有點金石和寶鏡兩種,為什麼只用寶鏡做課題?我為什麼一會不要寶鏡,一會又要寶鏡,要了以後先是輕輕撫摩,再狠很一摔?多好的問題啊,我鼓勵他們問,鼓勵他們說,讓他們帶著這些問題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之中,去感受課堂中生命的涌動,使他們在生機勃勃的精神生活中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也使教師的勞動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生的魅力。
四、運用靈活的教學模式
正所謂「教學有模,而無定模,貴在得模」。教師心中應有一種先進的模式思想指導下的「模糊」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的確定應以教學內容本身,學生知識儲備的實際,有利於學生的智能發展,身心健康為依據。構建一種學生樂學、樂做、生生互動、和諧統一利於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我在教學中常常打破常規,有時由學生提問,再由學生自己回答問題 ;有時從交流資料入手,再回到開放的作業中結束;有時什麼也不講,讓學生交流自己讀課文內容的理解和困惑,把自己當作他們中的一員和他們共同探討。還注意語文教學與課外讀寫活動相溝通,與其他學科相溝通,讓學生在廣闊的知識背景上,在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在交際運用中學語文。如在班級中、小組中開展的「讀書樂廣交會」、「新聞發布會」、「課本劇匯演」、「童話會」、「小小詩會」等系列活動都是一個個靈活教學模式的創意。
總之,創新教育落到課堂教學實踐中去,要求教師不斷更新觀念,樹立先進的教學觀念,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