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教育研究方法有哪些
1、個案研究法:個案研究法是當今教育研究中運用廣泛的定性研究方法,也是描述性研究和實地調查的一種具體方法。它主要通過案例方式考察教育現象,基本目的在於描述與解釋,在描述過程中進行解釋。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教師和研究人員針對實踐中的問題,綜合運用各種有效方法,以改進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動。它將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融為一體,將教育者和教育現實問題緊密結合,強調在「行動」中研究、在「情境」中研究、在「做」中研究。行動研究的基本過程大致分為循序漸進的四個環節,即計劃、行動、考察和反思。
3、調查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方式對現狀進行了解,對事實進行考察,對材料進行收集,從而探討教育問題、教育現象之間聯系的研究方法。
4、教育敘事:教育敘事是以敘事、講故事的形式記錄在自己的教育實踐、教育生活中發生的各種真實鮮活的教育事件和發人深省的動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內心體驗和對教育的理解感悟。
(1)小學教育研究方法擴展閱讀:
教育研究的方法:定性的方法和定量的方法 教育研究的基本是科學的方法,對教育有關的因素進行分析測試,研究教學的過程。
數據有兩種類型,定性的和定量的數據。定性研究使用定性的數據。數據的特徵是描述性的。教育研究者地定性數據包括:觀察、訪談、文件分析、作品分析。(論文、日記、照片或者博客)
教育是以教育科學理論為基礎,以教育領域中發生的現象為對象,以探索教育規律為目的地創造性的認識活動。簡言之,是用教育理論去研究教育現象,探索新的未知規律,以發現新情況,總結新經驗,為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服務。
在教育研究中,包含了多個學科不同程度的交叉。這些學科包括: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和哲學。這些學科交叉為研究方法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教育研究的發現應該在特定的情境中解釋,可能不適合其他的時間、空間。
⑵ 小學教育研究方法的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怎麼寫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價值和意義
1.課題研究的背景
我市是國家級貧困地區,是一個典型的山區農業大市轄1區2市15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市總人口877.0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696.03萬人,佔79.36%。現有中小學校3297所、教學點787個,中小學生143.21萬人,教職工69506人,專任教師63708人。由於是一個山區地市,加之長期的歷史或管理體制原因,經濟社會發展呈現不平衡,城鄉二元結構和現實差別較大,縣域間、城鄉間教育資源配置、教育的投入,教育資源的潛能挖掘不均衡,致使教育質量發展存在明顯的差異。與全省其他地市比,也多年來處於落後狀態。近幾年來,我市市委、政府高度重視教育的科學發展,把教育列為了全市「民生工程」來抓,如整合城建、教育、規劃、人事等多家部門著手教育結構布局規劃等。市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推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如積極實施「農村薄弱學校改造工程」、「遠程教育工程」、「農村教師培養工程」「教育質量管理年活動」等等。尤其重視教學質量的提升與發展。但與省內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要實現中共贛州市委二次會議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實現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必須大力深化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將其納入贛州市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並作為全市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
質量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質量是學校賴於生存發展的生命線,教育發展的說到底是教學質量的發展。因此基礎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和實踐追求的永恆課題,也是素質教育終極目標,是黨和政府、教育行政部門辦入門滿意教育的集中體現。鑒於此,我們開展「提高贛州市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研究」課題的研究。
2.課題研究的價值和意義
(1)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大力開發人力資源的前提和基礎,構建和諧贛州,實現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現實需要。我市是人口大市,農村人口佔80%。豐富的農村人口資源與低水平的人力資源質量形成強烈反差,從目前情況看,農村人力資源的現狀嚴重滯後於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直接影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人力資源是指具有智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怎樣把巨大的人口資源轉化為豐富人力資源,把潛在的人力資源轉化為現實的人力資源,最直接又最重要的是依靠基礎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整體提升教學質量有利於構建和諧大贛州,對實現中共贛州市委二次會議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建設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
(2)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我國自80年代提出實施素質教育以來,各地、各個學校都在努力地研究和探索,但就整體講,素質教育還是任重道遠,還需要教育部門、學校和全社會的長期努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提出義務教育必須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理念是「為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一切發展、為了發展學生的一切發展」。素質教育的全面詮釋就是學生各種素質全面協調、和諧、持續發展,它是一種「上不封頂,下有保底的教育」,其重點是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說到底是一種全面質量教育。因此,提高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3)提高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是全市人民群眾的迫切期望。我市是宋代歷史文化名城,「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的優秀文化傳統積淀深厚;我市是革命老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出了傑出貢獻;我市受社會主義教育文化影響較早,蘇維埃時期的「四個在於」的文化教育方針政策一直影響至今。然而,由於諸多原因,多年來我市中小學教學質量一直處於全省落後地位。整體提升中小學教學質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市多年來全市人民群眾迫切期望。
二、本課題研究的目標與預期效益
1.課題研究目標
————總體目標
構建提高全市中小學教學質量發展的框架體系,提出具有經濟欠發達地區特色並具有推廣、普及價值的教學質量提高和發展的理論和實踐模式。
————具體目標
形成《提高贛州市中小學教學質量發展研究報告》,為教育行政部門教學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2. 預期效益
(1)課題研究的開展,將進一步幫助我市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樹立「教學質量第一」的意識,濃厚重視教學質量的氛圍,激勵大膽抓質量的心理與行為,從而確立進一步深化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科學理念。
(2)課題研究採取「一體四輪」戰術,全面分析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系列「研究報告」「管理意見」「評價體系」的出台,將進一步規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管理,整體提高全市教學管理的質量和效益。
(3)課題研究隊伍規模陣容大,監控、管理「條塊結合」、形成「管理目標樹」,責任落實,將培養鍛造一批懂得研究、善抓管理,能抓教學的行家裡手。
三、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
「十一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課程改革,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的關鍵時期。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十七大」思想為指針,以提升與發展全市教學質量為研究的生命線,以轉變觀念為重點,以建設隊伍為根本,以問題為切入點,以課題為載體,牽動教科研工作開展,整體提升教師教研員專業素養,重塑我市教育在全省的新形象。為構建和諧大贛州,實現中共贛州市委二次會議提出的「對接長珠閩,建設新贛州」的發展戰略,建設贛州追趕型、跨越式發展的宏偉目標提供教學質量保障。
四、國內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關於中小學教學質量的研究一直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思考的重點。從國際范圍看,1996年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教育財富隱藏其中》提出的教育「四大支柱」——「四個學會」,即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發展,其實他的主線就是強調學生的綜合性發展素質,美國實施的,日本開展的走出「荒廢教育」也是強調全面提升教學質量。隨著國際國內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研究學生整體發展素質,全面質量管理的研究日益走進世界各國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的視閾,當下國際「oecd」組織開展的「pisa」學生能力水平測試研究已引起世界很多國家重視與參與,我國上海市已參與這一研究。就我國看,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也是針對長期以來忽視學生綜合發展素質的培養提出來的,也就是說長期來,我國教學質量是「畸形」的「片面」的。對此,上世紀末黨和國家提出了「兩基」、「兩全」教育工作目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成為了黨和國家重要的「基礎工程」。今年教育部還成立了設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基礎教育質量監測網路,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質量和身心健康狀況以及影響學生發展的相關因素進行監測,准確顯示基礎教育質量現狀,為教育決策提供信息、依據和建議。
就教學質量的課題研究看,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科研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都在開展研究,比較有影響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交往教學與中小學教學質量效率理論與實踐的研究》」等課題,但他們大多或主要從理論角度進行研究,或主要從實踐層面進行研究,或從學科角度教學研究,而且大多仍停留在對狹義的教學質量研究,亦即對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研究,跳出課堂「圍城」,全面歸因研究的較為少見。
⑶ 小學教育研究方法第二章勒溫模式的優點點是什麼
解決這一方面,第2個是那種模式,最大的優點就是要佔用小朋友如何的真正的認識到自己的學習情況,不能夠讓他盲目的去學一些沒有用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