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知道哪些關於竺可楨的故事
竺可楨自幼勤奮好學,善於思考。
小可楨2歲時,父親便開始教他認字。小可楨似乎也十分了解父親的厚愛,每次都能按著父親的要求仔仔細細地練著。有一天,父親要到外地去辦事,臨走時對小可楨說:「可楨,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識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嗎?」小可楨聽到這話,趕忙緊緊拉著父親的衣角,非得讓父親教完字才放行。
小可楨不僅特別喜歡學習,還喜歡動腦筋。他的家鄉經常下雨,有時一下就是好幾天。有一次,他正在聚精會神地數著從房檐上滴下的雨滴,「1,2,3,4……」突然發現在每一個水滴的落地處,石板上都有一個小坑坑。小可楨馬上去問媽媽,石板上為什麼會有小坑坑?
媽媽意味深長地告訴兒子:「可楨呀,你問得好,這就叫『水滴石穿』,你別看一滴水沒有什麼厲害的,可日久天長,就能把石板滴出一個個小坑來。孩子,讀書、辦事情,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持之以恆,就一定能成功。」
小可楨向母親點了點頭,牢牢地記住了母親的話。從此,「水滴石穿」這一格言成了竺可楨的座右銘.
竺可楨小學畢業時,他的才學在同齡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個子卻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過來幾個同學,在經過竺可楨身邊的時候,幾個人嘻嘻哈哈、擠眉弄眼。
其中一個人大聲挖苦道:「這副小身材,一遇台風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個接著大聲說:「好一個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計他活不過20歲。」
聽到這些話,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們幾句,可轉念一想:誰叫自己長了這么一副單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個好身體。
「對,男子漢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楨連夜制定了一套詳細的鍛煉身體的計劃,還寫了六個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貼在最明顯的地方,時時地提醒自己。
從那以後,竺可楨便聞雞起舞,每天天一亮就從床上爬起來,到校園里跑步、舞劍、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從不間斷。
Ⅱ 竺可楨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歷
竺可楨字藕舫,是我國著名的科學家、教育家,1890年3月7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東關鎮一個小商人家庭。童年起,竺可楨學習勤奮,1905年以各門功課全優的成績從小學畢業,當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學校。1908年春,因同學要求撤換不稱職教師舉行罷課,學校一度停辦,竺可楨乃於暑假後轉入復旦公學學習。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學習土木工程,學習成績居全班第一。次年,竺可楨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他因中國是以農立國,遂選入伊利諾伊大學農學院學習。畢業後,即轉入哈佛大學地學系,潛心研讀與農業關系密切的氣象學。
在哈佛,竺可楨參加了中國科學社《科學》月刊的撰稿、編輯工作,成為該社的重要骨幹。1915年竺可楨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留在哈佛繼續深造。這期間,他先後發表了《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台風中心之若干新事實》等多篇論文,於1917年被接納為美國地理學會會員,並獲伊麥蓀獎學金。1918年,竺可楨以論文《遠東台風的新分類》獲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隨即懷著一腔報國為民的激情,於秋季返回闊別了8年的祖國。
帶著「科學救國」的熱情和「賢哲政治」、「學術自由」的幻想,竺可楨回到祖國,謝絕了到海關任監督的邀請,應聘去武昌高等師范學校教授地理和氣象學。1920年,他轉到南京高等師范任地學系主任。1925年,因不滿校長卑躬屈膝逢迎江蘇督軍齊燮元,竺可楨辭去教職,去上海商務印書館工作。翌年,又轉到天津南開大學教授地理學和氣象學。1927年,蔡元培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竺可楨被聘為氣象研究所所長。
1928年初,竺可楨任氣象研究所籌備處主任,他利用一年時間,建立起一座當時先進的設備完備的氣象台,矗立於北極閣之巔。此外,還相繼開展了地面和高空觀測、日射觀測、空中電位觀測、物候觀測、微塵觀測、天氣預報、氣象廣播兼及地震測量等業務和研究工作,1930年元旦起我國有了自己發布的天氣預報和台風警報。
為創建我國氣象事業的基礎,竺可楨將推動建立我國自己的氣象台站網列作首位任務,他於1928年提出了《全國設立氣象測候所計劃書》,而後堅持加以推行。為適應各地建立台站需要,竺可楨領導氣象研究所先後4次舉辦培訓班,並親自授課,培養了近百名業務骨幹,他還編寫出版了《測候須知》、《國際雲圖節略》等多種業務指導用書,並以各種方式向各地積極提供幫助。經過長期不懈努力,到抗日戰爭前夕,全國的測候所、雨量站已發展到300餘處。在這一進程中,竺可楨為整頓和統一全國氣象業務,曾擬出《全國氣象觀測實施規程》,通過政府頒令全國實施,還在1930~1937年間連續主持召開過3次全國氣象機關聯席會議,使我國氣象事業的發展逐步走向統一規范化的軌道。竺可楨還將氣象資料的整理、出版視為氣象事業的一項基礎工作,予以重視。他領導氣象研究所編纂了《中國之雨量》、《中國之溫度》等巨著,還將氣象資料按月、季、年定期出版,開展了經常性的氣象資料服務工作。
1936年4月,竺可楨出任浙江大學校長,提出以「求是」二字為校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他帶領浙大師生歷盡艱辛,將學校先遷建德,又遷江西泰和,1938年夏再遷廣西宜山,一年後又遷到貴州遵義。這時全校設有文、理、工、農、醫、法及師范7個學院,擁有許多專家和學者,學術空氣濃厚,被英國著名生物學家和科學史家李約瑟稱譽為「東方的劍橋」。抗日戰爭勝利後,浙大於1946年遷回杭州。在反內戰、反飢餓斗爭中,他支持學生正義行動,嚴厲譴責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浙大學生自治會主席於子三的罪行。杭州解放前夕,國民黨教育部一再促他赴台,他為避免糾纏而避往上海。
上海解放不久,竺可楨應邀到北京參加全國科學工作者代表大會籌備會,隨後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科學院成立後,任副院長,他著手籌建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並擔任地理學會理事長。曾先後主持完成劃分中國自然區劃和制定國家大地圖集。1955年至1960年間,竺可楨不顧年事已高,經常到西北黃土高原、新疆、內蒙古等地考察,其作風和事業心,深受廣大學者推崇。1962年6月,他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根據他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的建議,設立國家科委領導下的自然保護委員會。1950年在北京定居後,他堅持天天觀察記錄物候變化,直到臨終前一天,還用顫抖的手在病床上記下了當天天氣情況。1974年2月7日在北京逝世。
Ⅲ 竺可楨的故事(5個以上)
1竺可楨小學畢業時,他的才學在同齡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個子卻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過來幾個同學,在經過竺可楨身邊的時候,幾個人嘻嘻哈哈、擠眉弄眼。
其中一個人大聲挖苦道:「這副小身材,一遇台風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個接著大聲說:「好一個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計他活不過20歲。」
聽到這些話,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們幾句,可轉念一想:誰叫自己長了這么一副單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個好身體。
「對,男子漢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楨連夜制定了一套詳細的鍛煉身體的計劃,還寫了六個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貼在最明顯的地方,時時地提醒自己。
從那以後,竺可楨便聞雞起舞,每天天一亮就從床上爬起來,到校園里跑步、舞劍、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從不間斷。
小竺可楨憑著自己的勤奮與好學,憑著自己的意志與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2竺可楨 毛澤東讓他管天
務罵浙大是「共產黨的租界」。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渡過長江,竺可楨拒絕國民黨要他去台灣的要求,前往上海等待解放。
,從反面教育了他。任浙大校長期間,他便以愛國科學家的正義和良知站出來堅決斗爭,以致國民黨政府教育部在公函中曾申斥他「包容奸偽匪謀學生之一切非法活動於不聞不問」。
通過新舊中國的對比,竺可極相信:只有跟共產黨走,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這也是當年許多愛國科學家的共同感受。
Ⅳ 《小學畢業時的竺可楨》 短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表現了竺可楨的什麼品
短文寫了小學時的竺可楨因個子瘦小被同學嘲諷,連夜制動鍛煉身體的計劃,體現了竺可楨嚴謹的自律性、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Ⅳ 有關竺可楨的短資料
竺可楨(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1] 學習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楨公費留美學習,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年秋應聘南京高等師范學校。1934年竺可楨與翁文灝、張其昀共同成立中國地理學會。1936年4月,他擔任浙江大學校長,歷時13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先後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特點、區劃及變遷等,對地理學和自然科學史都有深刻的研究。竺可楨是中國物候學的創始人。
少年英才
竺可楨1890年3月7日出生於浙江紹興東關鎮一個小商人家庭。童年起,學習勤奮,並萌生愛國思想,敬佩宋代詩人陸游和明代學者王陽明等人的學識和思想。 竺可楨幼時聰明好學,從2歲開始認字。[2]
1905年以各門功課全優的成績從小學畢業,當年秋季入上海澄衷學校,以品學兼優,為人熱情正直,被同學推為班長。
1908年春,同學要求撤換不稱職教師舉行罷課,學校一度停辦,竺可楨乃於暑假後轉入復旦公學學習。
1908年,美國國會正式通過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將中國留學潮引向美國。此時的竺可楨,正就讀於唐山路礦學堂(今西南交通大學)[1] ,他「最熱烈的希望是要出洋到歐美」。[3]
1909年,竺可楨考入唐山路礦學堂學習土木工程,學習成績居全班第一。[4]
美國留學
結婚照
1910年,竺可楨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費生,他因中國是以農立國,遂選入伊利諾大學農學院學習。畢業後,即轉入哈佛大學地學系,潛心研讀與農業關系密切的氣象學。
1914年,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留學的任鴻雋、楊銓等人提議組織一個科學社,並創辦雜志向國內介紹科學知識和科學思想。不久,科學社及其刊物就隨其創辦人一同轉到了哈佛大學。1915年10月,科學社正式定名為「中國科學社」。竺可楨成為「中國科學社」第一批成員,並積極參與社務活動。他從《科學》第2卷第2期發表文章以後,成為《科學》雜志最重要的作者之一。[3]
1915年竺可楨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留在哈佛繼續深造竺可楨也是中國科學社最重要的領導人之一。由留美學生創建的中國科學社及其刊物《科學》雜志,使科學救國思想的宣傳有了相對固定的陣地和代表人物,並最終促使科學救國思潮的形成這期間,他先後發表了《中國之雨量及風暴說》、《台風中心之若干新事實》等多篇論文,於1917年被接納為美國地理學會會員,並獲伊麥蓀獎學金。1918年,竺可楨以論文《遠東台風的新分類》獲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學位,隨即懷著一腔報國為民的激情,於秋季返回闊別了8年的祖國。
Ⅵ 竺可楨的事跡
姓名:竺可楨
性別:男
出生年月:1890年
籍貫:浙江上虞
學歷:哈佛大學學習回氣象學博士學位
職務:原答浙江大學校長
竺可楨,1890年生,浙江上虞人。1909年畢業於唐山路礦學堂土木工程系。1910年赴美在伊利諾斯大學學農,後入哈佛大學學習氣象學,獲得博士學位,1918年回國,任武昌高師(武漢大學前身)地理學和氣象學教授。1920年任南京高師(後為東南大學)地理系主任。1936年以後任浙江大學校長。解放後,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全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等職。他是中國近代氣象學和地理學的奠基人,曾發表數百篇科學論文,提出了新的台風分類法,並概括了各類台風的活動規律,論文中的《遠東台風的新分類》、《台風的源地和轉向》、《東南季風與中國雨量》、《中國氣侯區域論》、《一年內生物物侯推移的原動力》以及《中國近五千年來氣侯變遷的初步研究》等深受國內外學術界的推崇。
Ⅶ 竺可楨小時候的故事《被罵作短命的人》,閱讀理解。
一。從這個故事中我明白了,不要因為他人的嘲笑或數落而放棄自己,相反內要更加努力,提容高自己的身體,心理素質,從而報效祖國,健康成長。
二。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過的一件事,不可只是空頭支票,必須去做,而且必須得到結果。在實際生活中不要一味的空想,做人要有理想,光有理想還不夠,還必須為了自己的理想,目標而奮斗拼搏,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有付出必有回報,你努力了,奮鬥了,理想就會逐步成為現實。
給點分吧,都是自己做的
Ⅷ 竺可楨的故事(500字以上)
1890年3月日,浙江紹興東門外東關鎮竺嘉祥家添了個小男孩,竺嘉祥高興地給孩子起了個名叫兆熊,小名阿熊。可又一想,孩子應該有個學名才好。於是,他又找到鎮上的私塾先生,商議了好久才決定阿熊的學名用「可楨」。先生解釋說:「楨」字的意思有兩層,一是堅實的木頭,二是古時候築土牆立的柱子稱作楨干。「可楨」就是將來可以成為國家棟梁的意思。竺嘉祥對這個名字很滿意,他寄希望於可楨。
竺可楨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他終於成為一位知識淵博的科學家和很有建樹的教育家。一生中他對氣象、物候、地理、自然科學史等都做過精細的研究,均取得了輝煌成就。
竺可楨剛剛長到1歲半時,父親就用方紙塊寫字教他認。一天,嘉祥要外出辦事,臨走時對可楨說:「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認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嗎?」 正在母親懷里吃奶的竺可楨,立即松開奶頭,硬纏著父親教他認了字才讓走。這樣,等到竺可楨滿3周歲時,他已經能夠認識許多單字,能夠背誦十幾首唐詩了。
竺可楨5歲進學堂,7歲開始寫作文。竺可楨寫作文,常常是寫了一遍,自己覺得不好又重新再寫一遍,等到他自己認為滿意了才停筆。竺可楨讀書很用功,一天晚上,當他上床睡覺時,大公雞已經「喔、喔」地啼叫了。母親怕累壞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學的辦法督促他早睡。竺可楨很聰明,有時隨母親睡了,可當他聽到雞叫時,知道天快亮了,又輕輕地爬起來,背誦老師教的國語課。
竺可楨不僅愛學習,還愛用腦子思考問題。家鄉雨水特別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發出「滴滴答答」的響聲。竺可楨站在一旁數那滴答作響的水滴,數著數著,他像發現了奇跡,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裡納悶:哎,這些石板上怎麼有一個一個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裡。再看看另外一塊石板,也是同樣的情況。他立即跑去請教父親。
竺嘉祥聽了兒子的問話,由衷地高興,耐心地向他解釋說:「小熊啊,這就叫『水滴石穿』呀!別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沒有什麼厲害的,但是,天長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讀書、辦事情,也是這個道理,只有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成就。」
從此以後,「水滴石穿」的教誨成了竺可楨一生的座右銘。從小學、中學直到大學,他一直用這句話鼓勵自己,學習成績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910年,20歲的竺可楨去美國留學,8年後,他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回國,一直從事祖國的氣象事業。
Ⅸ 竹可楨爺爺小時候的故事
《被罵作短命的人》
氣象學家竺可楨,十五歲那年從故鄉紹興小學畢業,考進了上海澄衷學堂。
在澄衷學堂,他的才學沒有哪個能比得上,可是他的個頭和體重,卻要比同齡人矮一截,輕十來斤。他的這副單薄瘦弱的身子骨,成了同學們譏諷和嘲笑的目標。一天,在教室的走廊上,迎面走來幾個同學。他們中,有的對著竺可楨擠眉弄眼,有的故意大聲挖苦:「好一個寒酸的小矮子,准活不過二十歲!」
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針鋒相對地回敬幾句,但他又一想,誰叫我的身子骨長得這么瘦小呢!再說,一個男子漢也犯不著為一兩句惡語,就跟人撕破臉皮爭吵起來。
晚上,竺可楨輾轉反側,心潮翻湧:我們祖國災難深重,人民貧窮病弱,被外國人稱為「東亞病夫」。現在自己也被人看不起,被罵作短命的人。既然立志要為拯救祖國出力,那就必須首先戰勝自己的病弱身體!
想到這里,竺可楨霍地從床上爬起來,連夜制訂了一個鍛煉身體的計劃,還選了一條「言必行,行必果」的格言,抄貼在宿舍里,作為警鍾,隨時提醒自己。從那以後,竺可楨每天雞一啼就起床,到校園里跑步、舞劍、做操……有一天清晨,竺可楨剛一醒來,就聽到「轟隆隆」的雷聲,從窗戶往外一瞧,密密麻麻的雨點下得正緊。今天還要不要按時起床鍛煉呢?他剛猶豫了一下,馬上又堅定起來:不行,有一回間斷,就可能有第二回、第三回……於是,他迅速起床,冒雨跑完了規定的路程。
這樣堅持了一個時期,竺可楨的體質明顯增強了,再也沒請過一堂課的病假。這時候,全班同學,包括過去譏諷他的那些同學,都異口同聲稱贊他是「智體並重」的模範。
竺可楨的故事
竺可楨自幼就很聰明而且特別好學。在他兩三歲的時候,每天 晚上都要叫爸爸識字,有的時候他太忙,或辛苦了一天覺得太累,不教他,他就不 高興甚至哭鬧,爸爸只好依他。結果,在竺可楨三、四歲時,就已認識兩千個左右的字。
他的老師章先生很喜歡竺可楨的聰明,但更喜愛他的勤奮好學,對他的要求也格外嚴格。他經常找一些優秀的古代散文、詩詞,講解給竺可楨聽。
竺可楨不僅愛讀書,而且更愛思考。竺可楨讀了《愛蓮說》後,就想:我要愛蓮花,更要愛蓮的莖和藕。他把自己讀《愛蓮說》後的感想告訴了章先生。章先生很為竺可楨小小年紀就這樣思考問題,而且得出這樣的結論所感動。他教導竺可楨說,藕雖埋沒於污泥只中,但它將自己的全部營養貢獻出來,使蓮花亭亭玉立而不被爛泥污染,這是非常可貴的,而且藕本身也是潔白的,你要學習藕這種純潔堅貞的品格。
竺可楨聽了這番話,印象很深。他後來給自己取了個名字叫「藕舫」,就包含了記取章先生的教誨的意思。
竺可楨愛讀書愛思考習慣的養成,影響了他以後的學習和研究,為他在我國氣象學、氣候學、地理學等學科取得卓越成就奠定良好的基礎。
==
竺可楨爺爺是著名的氣象學家,他能在氣象研究上取得突出成績,同他童年的一個小故事有關。
沙沙沙,沙沙沙,下小雨啦!
竺可楨坐在屋門旁,出神地望著房檐上滴落的雨滴,輕輕地數著:「一、二、三、四……」
數著,數著,他像發現了什麼奇跡,房檐下的大石板上怎麼有一個一個的小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裡,「叭叭」地響。
他去問媽媽,媽媽說:「孩子,這叫『滴水穿石』呀!別看小小的雨滴不起眼,可是日子長了,大石板就被滴出一個個小坑來了。」接著,媽媽又語重心長 地說:「讀書,做事情,也是這個道理,只要堅持做下去,是一定能夠成功的。」 竺可楨記住了媽媽的話。
以後,竺可楨專門研究天氣情況,天天了解天氣的變化,他從1936年起, 每天堅持觀測天氣情況,寫觀察日記,整整寫了38年,從來沒有間斷過。直到去世前,他還用顫顫巍巍的手,記下了第13916天的天氣情況。
Ⅹ 竺可楨的故事
竺可楨(1890-1974)字藕舫,浙江紹興人。早年留美,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20-1925年創建東南大學地學系並任系主任。中央大學初期再次擔任地學系主任。三、四十年代擔任浙江大學校長。1948年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地學部主任、綜合考察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氣象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被公認為是我國氣象、地理學界的「一代宗師」。
竺可楨小學畢業時,他的才學在同齡人中是一流的。然而,他的個子卻又瘦又小。有一天,在教室的走廊里,迎面走過來幾個同學,在經過竺可楨身邊的時候,幾個人嘻嘻哈哈、擠眉弄眼。
其中一個人大聲挖苦道:「這副小身材,一遇台風就要被吹上天。」
另一個接著大聲說:「好一個可笑的小矮子,我估計他活不過20歲。」
聽到這些話,竺可楨十分氣惱,真想走上前去狠狠地回敬他們幾句,可轉念一想:誰叫自己長了這么一副單薄的身子骨呢。要想將來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就得有一個好身體。
「對,男子漢想到就要做到。」竺可楨連夜制定了一套詳細的鍛煉身體的計劃,還寫了六個大字:「言必行,行必果」,貼在最明顯的地方,時時地提醒自己。
從那以後,竺可楨便聞雞起舞,每天天一亮就從床上爬起來,到校園里跑步、舞劍、做操。即使遇到大雨天,也從不間斷。
小竺可楨憑著自己的勤奮與好學,憑著自己的意志與精神,在知識的海洋中越走越遠,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