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教育這個專業好嗎
1.小學教育專業總體來說還不錯,適合女生學習。
2.小學教育專業學習內容如下:小學教育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和較強教育實際工作能力(語、數、英)小學教師及教育科研、各級教育行政管理人員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3.主幹課程:教育學、心理學、邏輯學、教學設計、德育原理、教育社會學、班主任工作、教育哲學、心理衛生與心理輔導、漢語基礎、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寫作等。
4.小學專業的就業前景如下:截止2015年12月,小學教育專業用人數量呈下降趨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隨著小學生的減少、拆校並校的進行,小學教師已經飽和...
⑵ 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教育觀念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一、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引領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還應該是教育規律的研究者。其次,要樹立正確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個體,是可以塑造的人,他們是具有獨立的思想、觀點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和責權的主體。再次,要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在處理師生問題上,不能強調「師道尊嚴」,而要強調民主、平等、尊重和贊賞;在對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對待同行上,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二、良好的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與其它的職業比較,教師的職業更具有其示範性、公眾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應該具備更高、更嚴格的職業道德修養。師德修養的核心主要體現在 「仁愛」,一個教師應該用心去教書,在教書的過程中尋找樂趣。因此,良好的師德修養,應該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教育、愛學生。你愛教育事業,你才會取得事業成功的樂趣;你愛學生,你才會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不斷的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新的教育方法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為學生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社會的進步,要求教育不斷的發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斷更新。那麼作為新一代的教師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在掌握寬厚淵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了解現代化的科技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和態度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當中,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在教育中勇於探索,創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聽我們的課覺得有趣、有味,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認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達到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的目的。
四、得體的言行,高尚的情操
小學生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因此,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細節問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
⑶ 通識教育與steam教育有何不同
通識教育是基礎,steam教育是後續提升的手段,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大學教育一般說來,包括通識教育與技能教育,通識教育指非職業化、非技能化、非功利化的教育,旨在讓學生培養基本能力與素養;技能教育則指職業化、技能化、功利化的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就業技能。
通常在實行精英教育的大學中,通識教育為主體,淡化專業界限;而在一般的應用技術學院和高職學院,技能教育為主體,以職業為導向強調培養學生。
而STEAM是一種教育理念,有別於傳統的單學科、重書本知識的教育方式。
STEAM是一種重實踐的超學科教育概念。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僅僅依靠某一種能力的實現,而是需要借於多種能力之間,比如高科技電子產品的建造過程中,不但需要科學技術,運用高科技手段創新產品功能,還需要好看的外觀,也就是藝術等方面的綜合才能,所以單一技能的運用已經無法支撐未來人才的發展,未來,我們需要的是多方面的綜合型人才。 從而探索出STEAM教育理念。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的教育倡議,為加強美國K12關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STEAM的原身是STEM理念,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的首字母。鼓勵孩子在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領域的發展和提高,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從而提升其全球競爭力。近期加入了Arts,也就是藝術,變得更加全面。
STEAM教育在美國的重要性不亞於中國的素質教育,在美國大部分中小學都設有STEAM教育的經費開支,而STEAM也被老師、校長、教育家們時時掛在嘴邊。在STEAM教育的號召下,機器人、3D列印機進入了學校;奧巴馬也加入了全民學編程的隊伍,寫下了自己的第一條代碼;幫助孩子們學**數學、科學的教育科技產品層出不窮;而且這五個學科,技術和工程結合,藝術和數學結合,打破常規了學科界限。
具體來說,STEAM教育不僅僅是提倡學**這五個學科知識,更提倡的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他們感興趣的、並且和他們生活相關的項目,從過程中學**各種學科以及跨學科的知識。STEAM其實是對基於標准化考試的傳統教育理念的轉型,它代表著一種現代的教育哲學,更注重學**的過程,而不是結果。本質上來說,我們敢於讓孩子們犯錯,讓他們嘗試不同的想法,讓他們聽到不同的觀點。與考試相反的,我們希望孩子們創造能夠應用於真實生活的知識,鼓勵孩子動手實踐,從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達到潛能開發的目的。
STEAM理論倡導孩子超學科學**概念,注重學**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在學科之間,相互支撐,相互補充,共同發展。在相互碰撞中,培養各方面技能和認知,強調孩子的主動探索精神。
⑷ 通識教育是什麼意思
通識教育在中國不是一個新概念,卻因為施行的效果不甚理想,仍然停留在新事物的位置上。通識教育的淵源、流變、背景、定義、理解等都很復雜,目前我國教育界通常提到的通識教育一般是以美國的通識教育理念為藍本的,其英文名稱是general ecation,意思就是不分專業,讓一個國家的大學生能有一個共同的知識體系、文化背景。
⑸ 小學教育專業基礎知識包含哪些內容
掌握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寬廣的知識面,較高的文化素養;了解現代人文社會科學和科學技術發展的新成就;具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懂得教育教學規律;具備運用教育理論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初步的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從事小學教師職業的自我發展能力;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健康的體魄和正確的審美觀。
學制二年,按三年業余學習時間安排教學計劃。
本科為學制四年。
實行學分制。學生注冊後八年內取得的學分均為有效。
專業設必修課、限選課、選修課和集中實踐環節。
1、必修課:10門(42學分)
2、限選課:2門(8學分)
3、選修課:文史方向16門(共76學分,任選18學分即可)、理科方向17門(共63學分,選18學分即可)
4、集中實踐環節:教育教學調查、教育實習、調查報告(共8學分)文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現代漢語基礎、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基礎寫作、書法、文藝理論、兒童文學、中國文明簡史、聲樂基礎、美術基礎、人文社會基礎、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法、小學藝術課程教學法、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理科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高等數學基礎、數學分析、代數學、幾何學、數學史、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空間科學、自然科學基礎、數學實驗、計算機基礎、人口資源與環境、科學技術史、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法、小學自然科學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英語
教育學、普通心理學、英語閱讀、英語聽力、英語語法、英語口語、英語寫作、英語歌曲與表演、翻譯理論與實踐、語言學概論、小學英語課程教學法、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德育原理、心理健康教育、中外教育史、教育科研方法、教育統計與測評分析學、現代教育技術、班主任工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參與式教學、微格教學、普通話
⑹ 通識教育為什麼要從中小學基礎教育開
通識教復育是教育的一種制,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是英文「general ecation」或"liberal ecation"的譯名,也有學者把它譯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之所以要以「大學問家、大思想家」為榜樣,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著獨立人格與獨立思考的可貴品質,而這正是通識教育的終極追求。因為,教育不是車間里的生產流水線,製造出來的都是同一個模式、同一樣的思維。而是開發、挖掘出不同個體身上的潛質與精神氣質。因為通識教育是要「孕育」出真正的「人」而非「產品」。
⑺ 通識是什麼意思
通識釋義:學識淵博的人。學識淵博。指廣博的知識。
拼音:tōng shí
通識教育是教育的一種,這種教育的目標是: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於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
通識教育與專業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選擇,但其本質上,卻是對「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識教育重在「育」而非「教」,因為通識教育沒有專業的硬性劃分,它提供的選擇是多樣化的。而學生們通過多樣化的選擇,得到了自由的、順其自然的成長,可以說,通識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它超越功利性與實用性。
(7)小學通識教育擴展閱讀:
近義詞:學識
讀音:xué shí
意思是:學識即學問,其與學歷不同,學術上,它指知識和修養及對事物的准確判斷能力。
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簡稱,它也指一個人的知識水平以及在接受、理解和運用知識的方面。學識豐富的人被稱為學識淵博。
出處:
郁達夫 《沉淪》:「受盡了千辛萬苦,積了十數年的學識,我回國去,難道定能比他們來胡鬧的留學生更強么?」
巴金《家》三九:你到下面去,在學識和見聞兩方面,都會有很大的進步。
⑻ 有沒有必要在中小學生開始普及通識教育
就像鄭淵潔所說的一句話一樣:讓我們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為人生並不是一場內短跑比賽,它容反而是一場馬拉松式的比賽,比較的是大家的耐力,意志等各種更為重要的做人品質,因此不需要計較那起跑線上的毫釐。而通識教育則恰恰是能幫助我們堅持下去,跑完全程的工具。缺乏了通識教育,個人認為,將無法面對人生路上的風風雨雨,即使接受了再多的科學教育,也會因無法堅持下去而走不完人生的旅途。應該是如木桶理論一般吧,人,理應是全面發展的。
⑼ 想學小學教育,國內有哪些學校比較好
國內做兒童性教育的國家機關、團隊和個人並不少,我就自己稍微了解的介紹一下,可能不太齊全。
⑽ 如何加強學生對通識教育的認知
如何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
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在一定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約束人們相互關系和個人行為的原則和規范。道德認識就是指人應該認識到什麼才是符合道德的行為習慣。因此,加強對學生的道德認識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質的有力保證。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為此,我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
一、利用教材,提高道德認識
以教材施教,就是利用各科教材中有關內容實施德育。在教學中,各門學科不但有助於學生道德品質的認識,而且是各門學科應有的任務。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對學生教學道德教育。」政治課、歷史課教學實施道德認識教育顯得極為明顯。語文課教學來說,學生的道德認識既寓於課文之中,也寓於整個教學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文學作品教學,文學作品與道德關系密切,因為道德是文學表現的重要主題之一。文學作品是一定歷史時代的反應,積淀了一個民族一定的文化和時代的道德思想。也就是說文學作品永遠不能迴避對道德的描寫,那怕是比較隱諱的;也不能逃避對其描寫對象進行道德價值判斷的,那怕是含蓄的。同時,文學是美的集中體現,「美是道德純潔和體魄健全的有力源泉。」(蘇霍姆林斯基《帕夫雷斯中學》)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受到美的感染和啟發,對形象的感受和情感體驗加強,從而,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逐漸提高對道德思想的認識。
二、通過交流,提高道德認識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的中心任務之一就是培養道德的、理性的、審美的高尚情感。」情感教育是各種教育中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它具有無形的力量。「道德情感是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信念的不要條件,也是產生道德意志和行為的內部動力。」(葉上雄《中學教育學》高等教育)在現實中,個人的真摯感情最易於打動他人,所表達的思想他人也最易於接受。在教育中,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道理,每個教育工作者對此都是知道的。「親」就是師生在情感上的融洽。要達到「親」,師生間的情感疏通或交流就顯得特別重要,同時「親」使交流也就顯得更為和諧。學生自覺接近教師,實際上師生關系已達到了融洽。情感是溝通心靈的橋梁。教師以平等的、說理的、平易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使學生在「親其師」中,自覺接受老師的教育,最終達到實現學生對道德的認識。
三、開展活動,提高道德認識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的思想道德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生、發展和形成。活動具有極大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表現出較大吸引力。針對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校、家庭、社會結合起來,形成德育一體化,有的放矢的展開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有趣、不拘一格的活動。通過諸如時事政治教育課、主題班會、知識競賽、講故事,演講會,歌詠比賽,文娛體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活動,營造教育氛圍。在和諧的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對活動主題進行討論和分析,注重思考和總結。這樣,學生不但體驗到生活的美好與艱辛,通過人際交往,學會辨別是非善惡,而且在活動中受到啟發,道德情感被喚起,更為重要的是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四、利用榜樣,提高道德認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道德教育中,優秀榜樣的動人事跡、先進的思想,給學生以真實的感受和啟發。學生從豐富的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的榜樣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感受到美好和偉大,認識到崇高與卑賤。從而在思想上得到凈化,道德上得到提升。由於學生受到榜樣的感召,心理和行為受到影響,提高道德認識,自覺形成自己的人生理想,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道德認識。這些榜樣重要有一些古今中外的革命者、科學家等,他們的事跡,他們非凡的成就和巨大貢獻,以及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的曲折歷史和艱苦奮斗的精神,會真正感動學生,能使學生認識人生以及人生的價值。出此之外,還有學生身邊的一些先進典型,如,同學、老師等,在某方面作為學生個體某種信念的體現者,也是學生實實在在所見,他們更有助於帶動學生,也具有一定的道德示範作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
五、注重個體,提高道德認識
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是客觀的,這是不以教育者的意志為轉移的。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具有相對的不平衡性,這主要表現在學生的思維發展和情感的體驗上。因而,根據道德教育針對性原則,教育者要注重個體特徵,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同時找出影響學生道德形成因素,諸如不同的脾氣稟性,不同的興趣愛好,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的成長環境等,這樣,不但允許學生存在道德認識上的差異,而且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特點,採取不同的誘導教育方式,調動學生接受教育的積極性,逐漸培養學生的道德意識能力。在教育中,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是非、善惡、美醜觀念,使學生的內部世界和心理品質發生變化,不斷修正自我,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道德認識水平。
六、營造環境,提高道德認識
林礪儒說:「道德教育關鍵在社會環境及學校生活訓練。」在教育中,要使學生能夠健康和諧發展,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就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環境可以造就人,感染人。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讓學校每一面牆壁都說話,就是讓環境成為隱性教育,發揮潛移默化、影響人、陶冶人的作用。營造良好的環境,就是營造文明美好的校園環境和和諧的人際環境,使學生在團結友愛、積極進取、遵紀守法、愛護公物、健康向上、行為文明等這些環境中受到感染,不但心靈得到凈化,道德認識得到提高,身心得到發展,而且形成一定的道德觀念,更有助於轉化為良好的道德行為。
總之,在教育中,「沒有在道德上教育不好的學生,而只有教育不得力、不得法、不到位。」(白銘欣《班主任的科學與藝術》華齡)因而,教師要堅持說服教育,找准實施教育的入角點,做到「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運用多種形式,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道德認識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實效性,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