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
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
在很多人眼裡,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很難做。其實,只要你找到了方法,這些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是非常容易的,因為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全是書上的。我向大家推薦一些小冊子:《題典速查》,不管你是在平時復習,還是在考場上找答案,絕對能讓你提高10倍以上的速度。
說是《題典》,因為這本小冊子綜合了市場上正規出版的所有資料,並且刪除了重復的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讓你一冊在手,就能最大限度地覆蓋最多的考點。
說是《速查》,這就是這些小冊子最大的優點。市場上的那些資料,就是一本撕去了拼音檢字法和部首檢字法又打亂了頁碼的字典。讓你找其中的一個字,容易嗎?我的《題典速查》採用獨創的「索引法」,讓你找答案,如同查字典一樣簡單,讓你看一眼就能做一道題,讓你的學習效率提高10倍以上。詳細描述還是到我「網路空間」看看吧,有圖文並茂的描述。
❷ 教育學試題
以下是教育學的試題.其中包含了教育發展階段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學家及論著,,開頭部分...漫漫找,你也可以到這個網站去找相關試題,:http://www.51test.net/jszg/zt/ 希望對你有用.
教育學(復習)3
1.教育學:研究教育現象和教育問題,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
2.在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專門論述教育問題的著作是我國的<<學記>>
<<學記>>中:」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
3.1632-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大教育論>>-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普及初等教育+班級授課.
4.1806-赫爾巴特-繼承了康德的教育學講座-<<普通教育學>>-標志著教育學已開始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5.1861-英國資產階級思想家,社會家-斯賓塞-<<教育論>>-具有明顯的功利主義色彩.
6.19世紀末-20初-美國-杜威-實用主義教育學說
<<民本主義與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社會-從做中學-有有經驗主義色彩.
7.西方教育學-赫爾巴特(傳統教育學)-杜威(現代教育學)
8.1956年-美國心理學家-盧姆-<<教育目標的分類系統>>-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
9.1963-美-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教育過程>>-結構主義教育思想.
10.教育起源-一種社會現象,它產生於社會生活的需要,而歸根到底產生於生產勞動.
11.教育的社會職能-降人從一個生物實體的人的轉化為一個社會實體的人
12教育的深化-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的社會職能,它就是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促進新生一代生長.
13.教育是人類社會所特有的一種現象,在其它動物界是沒有的.
14教育本質:把教育看作是培養人的活動.這是教育區別於其它事物現象的根本特徵,是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15教育活動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三者是相互聯系的,教育者是主導性因素.
16奴隸社會的教育特徵-學在宮府-主要內容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17唐學制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教育的等級性特徵-六學二館-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崇文館,弘文館.
18歐洲中世紀教會教育的內容-七藝(文學,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
19狹義的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它是根據一定社會的現實和未來的需要,遵循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受教育者獲得知識技能,陶冶思想品德,發展智力和體力的一種活動,以便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為適應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需要和促進社會發展的人.
20影響人發展的四個因素-遺傳,環境,教育,個體
21遺傳在人的發展中的作用:A遺傳因素是人的身心發展的生理前提,為人的身心發展提供了可能性B遺傳因素的發展過程制約著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年齡特徵C遺傳因素的差異性對人的身心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D遺傳素質具有可塑性.
22社會環境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外部的客觀的條件,對人的發展起著一定的制約作用.
23教育對人的發展,特別大會對青年一代的發展起著主導作用.
(24)原因:A教育是一種有目的的培養人的活動,它規定著人們的發展方向B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給人的影響比較全面,系統深刻C學校有專門負責教育工作的教師
25 從個體發展的各種可能變為現實這一意義上來講,個體的活動是個體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26如何使教育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規律:A教育要適應年輕一代身心發展的順序性,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發展B――的階段性,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在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上應有所不同C――的個別差異,做到因材施教.
27 教育與生產力的關系:生產力對教育的制約作用:A生產力的發展制約著教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B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制約著人才培養的規格和教育結構C生產力的發展促進著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學組織形式的發展和改革。
28教育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A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勞動力再生產的重要階段B教育是一種科學知識再生產的手段C教育是發展科學的一個重要手段.
29教育的生產性原理-教育能把可能的勞動力轉化為現實的勞動力,是科學知識再生產和發展科學的重要手段,對提高生產效率和增加社會財富起到重要的作用.
30教育優先於經濟發展(正確是相對的,有前提的)
31教育的前瞻性:教育的發展所以要超前於競技的發展,是因為教育的周期性長,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未中經濟建設需要人才,必須提前培養;在現代化的生產中,知識是生產體系的心臟和大腦,沒有科學的知識,就不能從事生產和發展生產,而科學人才的培養,基礎是教育,因而經濟要起飛,教育須先行。
32教育與政治,經濟制度的關系?A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性質a政治,經濟制度決定教育的領導權b決定著受教育者的權利c決定著教育目的的性質和思想品德教育內容.B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偉大影響作用.a教育能為政治經濟培養所需要的人才b教育可以促進政治民主c教育通過傳播思想,形成輿論作用於一定的政治和經濟
33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規律,對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具有能動作用.
34教育獨立性的三種表現形式:A教育是一種轉化活動的過程B教育具有歷史繼承性C教育具有與政治經濟制度和生產力發展的不平衡性.
35義務教育-即以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必須接受國家,社會,家庭必須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
36教育目的-是指社會對教育所要造就的社會個體的質量規格的總的設想或規定.
37教育目的結構,也就是教育目的的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系.兩部分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身心素質做出規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養出的人的社會價值作出規定.其中關於身心素質的規定是教育目的的結構核心部分.
38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從事教育活動的主體依據自身的需要對教育價值作出選擇時所持的一種傾向.
39個人本位論者主張A提出教育目的應當從受教育者的本性出發而不是從社會出發B教育的目的再於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人,增進受教育者的個人價值.個人價值高於社會價值。
40社會本位論者主張:教育的目的要根據社會需要來確定個人的發展必須服從社會需要,教育目的使受教育者社會化,社會價值高於個人價值.
41社會發展和個人發展是對立統一的歷史過程,教育目的的價值取向也為這種歷史過程所制約.A從社會歷史的總的進程來看,社會進步與個人發展是密切聯系的互為條件,互為因果的,因此總的來說,教育目的的兩種價值取向基本是一至的,而不是截然對立。B個人的發展與具體的社會現實之間是有矛盾的,這種矛盾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還很尖銳。C只有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個人與社會才能達到高度統一,教育目的的兩種價值取向才能完全一致。
42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A培養」勞動者』或」社會建設者」B需要全面發展C具有獨立個性.
43教育的目的是不變的,但其價值取向由應試教育――素質教育.
44普通中小學教育的性質是基礎教育(不是義務教育)
45智育:是授予學生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技能和發展他們的智力的教育
德育:德育是引導學生領悟無產階級思想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組織和指導學生的道德實踐,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教育.
美育:美育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發展他們的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高尚情操和文明素質的教育.
勞動技術教育是引導學生掌握勞動技術知識和技能形成勞動觀點和習慣的教育.
46學校教育制度(學制)指一個國家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它規定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47學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據?A首先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B學制的建立又受社會制度的制約,方應一個國家教育方針政策的要求C學制的建立,還要考慮到人口狀況D學制的建立,還要依據青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E學制的建立,還要吸取原有學制中有用的部分,參照外國學制的經驗.
48現代學校教育制度改革的趨勢?A加強學前教育及其與小學教育的銜接.B提早入學年齡,延長義務教育年限C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朝著綜合統一的方向發展D高等教育的類型日益多樣化.a層次增多b短期大學迅速發展c開放性的招生政策和嚴格的選拔考試相結合,不拘一格培養人才d加強大學與新興工業的聯系和建立起多多種形式的教學科研生產聯合體E終身教育受到普遍的重視.
49終身教育;指人的一生應該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永遠和接受教育聯系在一起.
50 1902年-壬寅學制-未實施
1904年-葵卯學制-中國實行近代學校教育制度的開始-以日本的學制為藍本.
1922年-壬戌學制-六三三制
51.中等教育-雙重任務為國家培養勞動後備力量和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的新生.
52.課程-是學校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和安排.
53狹義的課程=學科.廣義的課程包括學科.
54學科課程論主張-課程要分科設置,分別從有關科學中選取一定的材料,組成不同學科,分科進行教學.
活動課程論-美,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他們反對分科教學,以活動為中心組織教學,強調以游戲,活動作業,手工,烹調,縫紉,表演,實驗為教學內容.
55.學校的任務在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正確)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向學生傳授實用的知識才能.
56我國課程的編訂的原則?A符合社會主義的教育目的和各級各類學校的培養目標B適合各級各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C適合教學的認識規律D要有統一性,相對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靈活性.
57教育計劃-是指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層次和類型學校的培養目標,由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學校教學教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58教學大綱-是根據教學計劃,以大綱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
59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教科書.三者是准層襄括又是相互聯系的,三者都是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
60.教科書-是根據教學大綱編寫的教學用書.
61.教材編寫的基本原則?A在內容上要做到科學性,思想性,效用性的統一B在教材的編排上,要做到知識的內在邏輯與教學法要求的統一C教科書的編排形式要利於學生的學習.
62.教學-是教育目的規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通過教學,學生在教師的有計劃,有步驟的積極引導下,主動地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發展智力,體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發展的各性
63 」教是為了不教」?教學由教與學兩方面組成,其中,學既包括學生在教師的直接教授下學習,也包括學生為配合教師上課而進行的預習,復習與獨立作業等自學活動,而教的目的就是要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達到自主的學習.
64教學的意義?A教學是嚴密組織起來得傳授系統知識,促進學生發展的最有效的形式B教學是進行全面發展教育,實現培養目標的基本途徑.
65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主的原則,教育質量就能提高(正確)
66.教學的任務?A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為文化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B發展學生的智力,體力和創造才能C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品德和審美情趣,奠定學生的科學世界觀基礎
67.德-赫爾巴特-五段教學法-預備.提示,聯系,總結,應用-由教師在課堂內圍繞書本知識而進行.
美-杜威-五步教學法-困難,問題,假設,驗證,結論-兒童在戶外圍繞活動而進行.
68蘇聯教育,心理學家-贊可夫-」教學與發展」實驗-」最近發展區」理論-以盡可能的教學效果來促進學生的一般發展.
69美-布魯納的教學過程論.(了解)P190
70蘇聯-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理論-教學過程最優化P192
71我國當前教學過程性質的認識?A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B教學過程也是一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過程
72.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A引起求知慾B感知教材C理解教材D鞏固知識E運用知識F檢查知識,技能和技巧
73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階段組織進行教學過程具有普通的指導意義.A根據具體情況靈活運用B注意階段之間的內在聯系不要割裂C每個階段的功能都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74教學過程中的幾種必然聯系?A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必然聯系a學生認識的主要任務是學習間接經驗b學校間接經驗必須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基礎c防止忽視系統知識傳授或間接經驗積累的偏向B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的必然聯系a智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知識的掌握又依賴於智力發展b引導學生自覺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才能有效地發展他們的智力c防止單純抓知識教學或只重視能力的發展的發展的片面性C掌握知識和提高思想的必然聯系a學生思想的提高以知識為基礎b引導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產生積極的態度才能使他們的思想得到提高c學生思想的提高又推動他們積極地學生知識D智力活動和非智力活動的必然聯系a非智力活動依賴於智力活動,並積極作用於智力活動b按照教學需調節學生的非智力活動才能有效地進行智力活動,完成教學任務E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動性的必然聯系a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學生簡捷有效地學習知識發展身心的必要條件.B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教師有效地教學的一個主要因素c防止忽視學生積極性和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偏見.
75直觀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要通過學生觀察所學事物或教師語言的形象描述.引導學生形成所學事物過程的清晰表象,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從而使他們能夠正確理解書本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 依據-反映學生的認識規律. 基本要求:A正確選擇直觀教具和現代教學手段B直觀要與講解相結合C重視運用語言直觀.
76啟發性原則-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要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注意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生動活潑地學習,自覺地掌握科學知識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依據-反映了學生的認識規律. 基本要求:A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B啟發學生獨立思考,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C讓學生動手,培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D發揚教學民主. (辯)引-孔子-<<論語>>-」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即條件論原則
77循序漸進-是指教學要按照學科的邏輯系統和學生的認知發展的順序進行,使學生系統地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 依據-首先是被科學知識本身的嚴密系統性決定的,其次是由於學生認識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步深化的過程. 基本要求:A按照教材的系統性進行教學B抓主要矛盾,解決好重點與難點的教學C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到繁. (判)-<<學記>>」學不蹋等」」不陵節兒施」提出」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
78鞏固性原則-是指教學要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知識和技能,長久地保持在記性中,能根據要求迅速再現出來,以利知識技能的運用. 依據-鞏固掌握知識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順利進行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熟練地運用知識的條件. 基本要求:A在理解的基礎上鞏固B重視組織各種復習C在擴充改組和運用知識中積極鞏固
79可接受性原則-是指教學的內容,方法,份量和進度要適合學生的身心發展,是他們能夠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需要他們經過努力才能掌握,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 基本要求:A了解學生發展水平,從實際出發進行教學.B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特點.
80因材施教原則-是指教師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施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各有其特點,由其在智力才能方面,更有他們各自的興趣,愛好和擅長,只有因材施教才能揚長避短,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上各種有用的和傑出的人才. 要求:A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教學.B採取有效的措施使有才能的學生得到充分的發展.
81.較學方法-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教學實踐和理論的發展而發展的.
82教學方法和手段的選擇主要依據?A教學目的和任務.B教學過程規律和教學原則.C本學科的具體內容及教學法特點.D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包括生理,心裡和認知感.E教師本身的條件,包括業務水平,實際經驗,個性特點.F學校與地方可能提供的條件,包括社會條件,自然環境,物質設備等,G教學的時限,包括規定的課時與可利用的時間.H預計可能取得的真實效果.
83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是一種創造性活動,選擇與運用教學方法和手段要根據各方面的實際情況統一考慮.萬能的方法是沒有的,只依賴於一二種方法進行教學無疑是有缺陷的常言道」教學有法,但無法定」,每個教師都應該當恰當地選擇和創造性地運用教學方法,表現自己的教學藝術和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84.講授法-教師通過語言系統連貫地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
談話法-又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並通過問答的形式來引導學生獲取或鞏固知識的方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運用知識去反復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師通過展示實物,直觀教具或實驗使學生獲得知識鞏固知識的方法.
討論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為解決某個問題而進行探討,辯明是非真偽以獲得知識的方法.
研究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獨立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方法.
85.問題-發現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對問題的獨立研究來發現、獲取知識的教學。
86 程序教學-是一種使用程序教材並以個人自學形式進行的教學。
87.教學組織形式:是指為完成特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和學生按一定要求組合起來進行活動的結構。
88.班級上課制-一種集體教學形式,它把一定數量的學生按照年齡於知識成度編成固定的班集,根據周課表和作息時間表,安排教師有計劃地向學生集體上課。
89 分組教學-就是按學生的能力或學習成績把他們分成水平不同的組進行教學.
90班級上課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
91班級上課是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為什麼?A有嚴格的制度保證教學的正常開展和達到一定的質量.B以課為單位教學比較科學.C便於系統地傳授各種知識.D能夠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92.課的類型和結構?根據教學任務(傳授新知識課、鞏固知識課、培養技能技巧課、檢查知識課)根據主要的教學方法(講授課、演講課、練習課、實驗課、復習課)。新授課的結構:組織教學,檢查或復習,提出新課的目的,內容要點與學習要求,講授新課,小結,布置作業。技能課:組織教學,提出培養技能技巧的目的要求,教師講解原理,範例或作示範操作,在教師指導下獨立進行練習,小結,布置作業。復習課:組織教學,提出復習目的與要求,引導學生復習,小結,布置作業。綜合課:組織教學,檢查復習,提出教學目的並講授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教學的輔助組織形式:作業、參觀、講座、輔導。
93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
94 備好課必須做好三方面的工作.A鑽研教材B了解學生C考慮教法.
95.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A明確教學目的B保證教學的科學型和思想性.C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D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計劃.E組織好教學活動,F布置好課外作業.
96.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
97.現代教育評價有顯著的特點?它是以促進學生發展和達到教育和教學目標為中心的評價,不僅重視測量學生的知識,而且重視測量學生的智能與品德;不僅重視總結性評價,而且重視形成性評價;不僅由評價者作評價,而且注意自我的評價作用;不僅用於評價學生的學習,而且用於評價課程教師教學和教育的各個方面。
98.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教學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對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能力的發展。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進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的及時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在一個大的學習階段,一個學期或一門學科終結時對學生學習成績的總評,也稱總結性評價。
99想對性評價是是用常模參照性測驗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絕對性評價用目標參照性測驗會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定。
100.教學評價的原則?A客觀性原則B發展性原則C指導性原則D計劃性原則。
101.教學目標是評價學生學業成績優劣的唯一質量標志。
102.電化教學,就其本質來說,它是屬於現代教學論范疇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
103電化教學-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媒體恰當結合,傳遞教學信息,以實現教學的優化。
104.電化教學的作用?A提高教學質量B增進教學改革C擴大教學規模D促進教學改革。
105.教育學上的德育,則是相對於智育和美育來劃分的,它的范圍廣,包括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品質。
106.德育的功能?A培養學生的品德,制約他們的發展方向。B決定學校教育的性質。C影響社會的穩定與發展。
107.德育的過程?A德育的過程是教師教導下學生的能動性的道德活動過程。B德育過程是培養學生知情意行的過程。C德育過程是促進學生品德發展矛盾的積極轉化過程。D德育過程是提高學生自我能力的過程。
108.毛澤東早年《體育之研究》指出「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於體,是無德智也。「體者載知識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
109.教師勞動的特點?A強列的示範性B獨特的創造性C空間的廣延性和時間的連續性。
110.教師價值具有明顯的滯後性和明顯的隱含性。
111.學校管理是學校管理者通過合理的組織形式和運行方式,充分發揮學校人、財、物、時諸因素的最佳功能,以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活動。
112.學校管理體制:是指學校內部各種管理關系的體系和制度,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學校領導的體系和制度,規定學校由誰決策和組織實施;二是學校組織機構的體系和制度,規定學校設置什麼機構各機構的職責、權范圍及相互關系等。
113.古代學校教育與現代學校教育的區別:基本與生產勞動脫離的;學習教育為奴隸主階級和地主階級所壟斷,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學校成為了統治階級培養統治人才的場所;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古典人文科學和治人之術;教學的組織形式是採用個別教學;學校與社會生活脫離,學生的思想和生活被困於狹小的天地,所以古代的學校教育是一種封閉的教育。――現代的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發生著密切聯系,越來越緊密結合;自然科學的教育內容大為增加;學校教育的任務,不僅是培養政治上所需的人才,而且還擔負著培養生產工作者的任務;學校教育不再為少數剝削階級所壟斷,而是逐步走上大眾化,具有民主性,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逐漸普及,成人教育日趨發展;班級授課成為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越來越被廣泛地採用;學校教育不再受圍牆的限制,走向多種形式辦學,並與社會發生密切聯系,逐漸成為一個系統。
114.國外課程改革的趨勢:重視課程內容的理論化、綜合化。強調知識的系統化、結構化。重視智力開發與學習能力的培養。重視個別差異。
115.智力活動;主要指為認知事物,掌握知識而進行的觀察,思維,記憶和想像等心理因素活動。 非智力活動:主要指認知事物,掌握知識過程中的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因素的活動。
116教育原則是有效進行教學必須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即指導教師的教又指導學生的學,應貫徹於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和始終。(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原則、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循序漸漸性原則、鞏固性原則、可接受性原則、因材施教原則)
❸ 小學教育學考試重點
小學教育學考試重點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學概述
1、 識記教育心理學的定義與發展歷程
(1) 教育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學校情境中學與教的節本心理規律的科學。
(2)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
A. 初創時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
1903年 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出版《教學心理學》
B. 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後,吸取了兒童心理學和心理測驗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學科心理學也成了教學心理學的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論廣為流傳,有關兒童個性和社會適應及生理衛生問題也進入了教學心理學領域
50年代,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的興起,同時資訊理論的思想也為許多心理學家所接受
C. 成熟時期【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末】
60年代初,布魯納發起課程改革運動,重視探討教學過程和學生心理,重視教材、教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進。
人本主義思潮也前期李一場教育改革運動。
重視研究教學中的社會心理因素
D. 完善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
皮亞傑、維果斯基理論的傳播
1994年布魯納總結教學心理學發展的成果:a. 主動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會文化研究
2、 理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內容及其基本作用
(1) 教學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A. 學習與教學的要素 【5要素】
a. 學生
b. 教師
c. 教學內容
d. 教學媒體
e. 教學環境
B. 學習與教學的過程 【3過程】
a. 學習過程
b. 教學過程
c. 評價/反思過程
(2) 教育心理學的基本作用
A. 幫助教師准確地了解問題
B. 為是教學提供科學的理論指導
C. 幫助教師預測並干預學生
D. 幫助教師結合實際教學進行研究
第二章 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與教育
1、 識記心理發展、自我同一性、學習准備、最近發展區和關鍵期等基本概念
(1) 心理發展 指個體從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個生命進程中所發生的一系列心理變化。
四個基本特徵:A. 連續性與階段性
B. 定向性與順序性
C. 不平衡性
D. 差異性
(2) 自我同一性 指個體組織自己的動機、能力、信仰及其活動經驗而形成的有關自我一致性形象。
(3) 學習准備 指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或心理發展水平對新的學習的適應性,即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那些促進或妨礙學習的個人生理、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
(4) 最近發展區 【維果斯基】指兒童在有指導的情況下,藉助成人幫助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與獨自解決問題多達到的水平之間的差異。
(5) 關鍵期 【勞倫茲】在某一期間,個體對某種刺激特別敏感,過來這一時期,同樣的刺激對之影響很小或沒有影響。
2、 理解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心理學發展與教學的關系,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1) 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A. 感知運動階段 【0~2歲】
這一階段,兒童的認知發展主要是感覺和動作的分化。
B. 前運算階段 【2~7歲】
開始內化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別是語言的出現和發展。主要有一下特徵:
a. 認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
b. 所有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為中心
c. 認知活動具有相對具體性,還不能進行抽象的運算思維
d. 思維不具可逆性
C. 具體運算階段 【7~11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認知結構中已經有了抽象概念,思維可以逆轉,能夠進行邏輯推理。
標志:兒童已經獲得了長度、體積、重量和面積的守恆。
D. 形式運算階段 【11~15歲】
a. 命題之間的關系
b. 假設-演繹推理
c. 抽象邏輯思維
d. 可逆與補償
e. 思維的靈活性
(2) 心理學發展與教學的關系
A. 認知發展制約著教學內容和方法
B. 教學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3) 自我意識及其發展
自我意識是個體對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系的認識,包括三種成分: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自我監控
自我意識的發展:
A. 生理自我 3歲左右基本成熟
B. 社會自我 少年期基本成熟
C. 心理自我 青春期開始發展和形成
3、 理解青少年心理發展的特點,認知方式的差異,智商的含義,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1) 認知方式差異
又稱認知風格,指個體在知覺、思維、記憶和解決為等認知活動中加工和組織信息時所顯示出來的獨特而穩定的風格。
A. 場獨立與場依存
a. 場獨立 利用自己內部的參照,不易受外來的因素影響和干擾
b. 場依存 以外部參照作為信息加工的依據
B. 沉思型與沖動型 【反應時間與精確性】
a. 沉思型 深思熟慮且錯誤較少
b. 沖動型 很快地檢驗假設且常常出錯
C. 輻合型與發散型
a. 輻合型 找到最適當的唯一正確的答案
b. 發散型 最終產生多種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確的答案
(2) 智力差異
A. 智商IQ=智力年齡(MA)/實際年齡(CA)*100
B. 智力的差異
a. 智力的個體差異
常態分布(中型分布)
b. 智力的群體差異
男女智力的總體水平大體相等,但男性的智力分布的離散程度比女性大
男女的智力結構存在差異,各自具有自己的優勢領域
(3) 認知差異的教育含義
A. 認知方式沒有優劣好壞之分,主要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
B. 智力是影響學習的一個重要因素,主要影響學習速度、數量、鞏固程度和學習的遷移,並不影響學習是否發生。
C. 要求我們根據學生認知差異的特點與作用,不斷改革教學,努力因材施教,做到:
a. 創設適應學生認知差異的教學組織形式 【年齡分班教學、能力分級制】
b. 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方式,努力是教學方式個別化 【布盧姆 掌握學習理論】
c. 採用適應認知差異的教學手段。【斯金納 程序教學、計算機輔助教學】
(4) 性格差異
A. 性格是特徵差異
a. 對現實態度的性格特徵
b. 性格的理智特徵
c. 性格的情緒特徵
d. 性格的意志特徵
B. 性格的類型差異
a. 根據個人心理活動的傾向性,分為 外傾型、內傾型
b. 根據個人獨立或順從的程度,分為 獨立型、順從型
(5) 性格差異的教育含義
性格不會決定學習是否發生,但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方式。性格也作為動力因素影響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性格的性別差異又會影響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選擇,還會影響學生的社會性學習和個體社會化。
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應更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更好地適應學生的性格差異。
4、 評價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及其教育含義
(1) 人格發展階段
A. 基本的信任感對基本的不信任感【0~1.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發展對周圍世界,尤其是對社會環境的基本態度,培養信任感。
B. 自主感對羞恥感與懷疑【2~3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主性。
C. 主動感對內疚感【4~5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主動性。
D. 勤奮感對自卑感【6~11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勤奮感。
E. 自我同一性與角色混亂【12~18歲】
該階段的發展任務是培養自我同一性。
F. 親密感對孤獨感【成年早期】
G. 繁殖感對停滯感【成年中期】
H. 自我整合對絕望感【成年晚期】
(2) 影響人格發展的社會因素
A. 家庭教養模式
B. 學校教育
C. 同輩群體
(3) 人格發展階段的教育意義
第三章 學習的基本理論
1、 識記加涅的學習層次分類和學習結果分類、先行組織者
(1) 加涅學習層次分類 【8類】
A. 信號學習 【巴普洛夫 經典條件反射】
B. 刺激—反應學習 【桑代克、斯金納 操作性條件反射】
C. 連鎖學習
指學習聯合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刺激—反應動作,以形成一系列刺激—反應動作聯結。
D. 言語聯結學習
指形成一系列的言語單位的聯結,即言語連鎖化。
E. 辨別學習
指學習一系列類似的刺激,並對每種刺激作出適當的反應。
F. 概念學習
指學會認識一類事物的共同屬性,並對同類事物的抽象特徵作出反應。
G. 規則或原理學習
指學習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之間的關系。
H. 解決問題學習
指學會在不同條件下,運用規則或原理解決問題,以達到最終的目的。
(2) 學習結果分類 【5類】
A. 智慧技能
表現為使用符號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能力。指向學習者的環境,使學習者能處理外部的信息。
B. 認知策略
表現為用來調節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學習、記憶、思維和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內部組織起來的能力。它是在學習者應付環境事件的過程中對自身認知活動的監控。
C. 言語信息
表現為學會陳述觀念的能力。
D. 動作技能
表現為平穩而流暢、精確而適時的動作操作能力。
E. 態度
表現為影響著個體對人、對物或對某些事件的選擇傾向。
❹ 2011小學教育學考試試題及答案
1、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律的一門科學。
2、我國春秋木年的《學記》是世界上第一部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比羅馬昆體良的《論演況家的教育》早約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長」、「不陵節而施」(體現了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反映了啟發性教學原則);「教學相長」(體現了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一的教學規律)。
3、捷克誇美紐斯1632年的《大教學論》是近代第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他提出了班級授課制。
4、美國杜威的《民本主義與教育》強調「兒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學」的方法,開創了「現代教育派」。
5、蘇聯贊可夫的《教學與發展》把學生的「一般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與歸屬。
6、美國布魯納的《教育過程》的主要思想是結構主義和發現法的教學方法。
7、蘇聯蘇霍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其著作被稱為「活的教育學」和「學校生活的網路全書」。
8、教育的概念:廣義指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個方面;狹義指學校教育;偏義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會屬性有: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性。
10、我國封建社會學校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四書」(《大學》、《中庸》、《論語》、《盂子》);「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其貫穿了儒家思想。
11、遺傳素質對人的身心發展不起決定作用,社會環境對人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但環境決定論又是錯誤的,因為人接受環境影響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能動的實踐過程。
12、我國普通中學的雙重任務是:培養各行各業的勞動後備力量;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
13、我國全面發展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
14、「雙基」是指系統的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務之一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包括觀察力、想像力、思維力、記憶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維能力是決定性的因素。
16、體育的根本任務是增強學生體質。
17、蔡元培於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並主張「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務:(1)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與能力;(2)培養學生表現美和創造美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心靈美和行為美。
19、勞動技術教育的任務:(1)培養學生的勞動觀點,養成正確的勞動態度和習慣;(2)教育學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產知識和勞動技能。
20、義務教育是依法律規定、適齡兒童和青少年都必須接收,國家、社會、家庭予以保證的國民教育。義務教育是一種強制性教育。
21、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領導者,在教育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22、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根本任務。
23、教師勞動的特點:(1)復雜性、創造性;(2)時間上的連續性、空間上的廣延性;(3)長期性、間接性;(4)主體性、示範性。
24、教師的素養:職業道德素養、知識素養、能力素養。
25、學生是教育的客體、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主體、是發展中的人。
26、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1)尊師愛生;(2)民主平等;(3)教學相長。從根本上說,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取決於教師的教育水平。
27、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傳遞和掌握社會經驗的雙邊活動。
28、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學校工作心須堅持以教學為主,全面安排的原則。
29、教學過程是教學信息反饋和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起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不是包辦代替。
30、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學校培養未來人才的藍圖。
31、編寫學科課程標准和教材應遵循的原則:思想性和科學性統一;理論聯系實際;穩定性和時代性結合;系統性和可接受性結合。
32、知識不等同於智力,掌握知識的多少並不能標志智力發展的水平。教學過程中要把掌握知識和發展智力結合起來,只重視能力培養的形式教育論(英國洛克)和只重視知識傳授的實質教育論(英國斯賓塞)都是錯誤的。
33、赫爾巴特提出了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相統一的規律。
34、教學過程的基本階段:(」激發學習動機;(2)感知教材,形成表象;(3)理解教材,形成概念,這是中心環節;(4)鞏固知識;(5)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
35、主要的教學原則:(1)科學性與教育性相結合的原則;(2)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3)直觀性原則;(4)啟發性原則;(5)循環漸進原則;(6)鞏固性原則;(7)因材施教原則。
36、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思想是啟發式和注入式。我們應當提倡啟發式,反對注入式。
37、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課堂教學。
38、常用的教學方法:
(」以語言傳遞為主的教學方法:①講授法:②談話法;⑧討論法;④讀書指導法。
(2)以直觀感知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演示法;②參觀法。
(3)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教學方法:①練習法;②實驗法:⑧實習作業法;④實踐活動法。
(4)以探究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發現法。
(5)以情感陶冶(體驗)為主的教學方法:①欣賞教學法;②情境教學法。
39、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1)備課;(2)上課(教學工作的中心環節);(3)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4)課外輔導;(5)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
40、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教學目的明確。(2)內容正確。突出重點,難點,抓住關鍵。
(3)結構合理。上課有高度計劃性、組織性、效率高、效果好。(4)方法恰當。(5)語言藝術。(6)板書有序。(7)態度從容自如。
41、德育教育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四個基本方面。
42、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培養提高的過程。知、情、意、行是品德心理的四要素。行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與否的關鍵,也是衡量一個人思想品德水平高低的主要標志。
德行過程是沿著知、情、意、行的/頃序發展的,但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可以作為品德培養的開端,即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多端性,即德育過程是對學生知、情、意、行的培養提高過程,教師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持之以恆、導之以行」。
43、活動與交往是形成學生思想品德的源泉和基礎。
44、德育原則:社會主義方向性原則;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知行統一的原則;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正面教育與紀律約束相結合的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尊重信任和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和連貫性原則。
45、馬卡連柯的平行教育理論: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原則。
46、德育的途徑:思想政治課是特別的重要途徑,其它各科教學是最經常、最基本途徑。
47、陶冶教育包括人格感化、環境陶冶、藝術陶冶三種。
4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49、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是有效地進行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其中觀察法是一種最基本的了解方法。
50、組織和培養班集體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環節。培養正確的集體輿論和優良的班風,這是衡量班集體是否形成的重要標志之一。
❺ 有誰知道教師資格考試教育學,中學小學的試題是不一樣的嗎大家幫幫忙啊~
您好,中公教育為您服務。
你的省份是參加統考的嗎?
如果你們省份是參加統考那內就是教育基礎知識也是容分學段的
中學、小學的教育綜合考試內容也是不一樣的!
如果你們不是參加統考,那就查看以往的公告吧
也可以登錄當地中公教師資格考試網咨詢下。
如有疑問,歡迎向中公教育企業知道提問。
❻ 教育學試題庫及答案
填空:1、教育學是研究( )的一門科學。(教育現象及其規律)2、教育現象包括( )和( )(教育社會現象、認識現象)3、教育的方針政策是( )的體現。(人們主觀意志)4、教育規律是( )的高度概括,但它不等於教育規律,甚至有些教育經驗不一定符合規律。(教育經驗)5、我國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獻,傳說是戰國末年的( )所作,比西方古羅馬昆體良(《 》)還早300年。(《學記》、樂正克、《論演說家的教育》)6、1632年,著名的( )國教育家( )出版了(《 》),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統論述教育問題的專著。(捷克、誇美紐斯,《大教學論》)7、廣義教育包括( )、( )、( )。(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8、狹義教育既是( )有時可以作為( )的同義語使用。(學校教育、思想品德教育)9、教育的社會屬性即是( )、( )、( )。(永恆性、歷史性、相對獨立)10、古代社會教育包括( )和( )。學校始建於( )社會,古代教育的內容是( )、( )、( )、( )、( )、( )。歐洲奴隸社會出現過兩種著名的教育體系( )和( )。歐洲封建社會的兩種教育體系是( )和( );教會培養教士和僧侶,教育內容是七藝:包括三科( )、( )、( );四學( )、( )、( )、( )。騎士教育培養騎士,教育內容是騎士七技:()、( )、( )、( )、( )、( )、( )。(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奴隸社會、禮、樂、射、御、書、數;斯巴達、雅典;騎士、教會;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騎馬、游泳、投槍、擊劍、打獵、下棋、吟詩)11.影響人的發展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遺傳、環境、教育)12. 教育目的規定了把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是培養人的__,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__。(質量規格標准、總的要求)13.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發點,又是教育工作的__。(歸宿)14. 機器大工業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展的__和___;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___,__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唯一途徑。(基礎、可能;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15. 教育目的的個人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是由人的本性、本能需要決定的,教育目的就是要促使人的本性、本能的高度發展,成為健全發展的人,其代表人物是___、等人。(盧梭、洛克)16.教育目的的社會本位論認為,教育目的應根據社會要求來確定,教育目的除社會需要以外無其它目的,其代表人物有___和__。(赫爾巴特、塗爾干)17.馬克思主義認為確立教育目的應根據___和__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社會需要、人的自身發展)18.體育的內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人本主組織形式是___、___、___、___、___。(田徑、體操、球類、游泳、軍事體育;體育課、早操、課間操、課外體育鍛煉、運動隊訓練、運動競賽)19. 美育的任務是__、___、___。(使學生具有正確的審美觀和感受美;鑒賞美的知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20. 美育的途徑是___、___、___。(通過各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實施美育;通過大自然實施美育;通過曰常生活實施美育。21. 智育的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系統的科學文化__,培養__,發展學生的___。(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技巧、智力)22. 普通中學教育是基礎教育,它承擔著為高一級學校培養合格新生和__的雙重任務。(為社會輸送勞動後備軍)23. 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是什麼?(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4. 廣義的教育制度即__,是指一個國家為實現其國民教育目的,從組織系統上建立起來的一切__和___。(國民教育制度、教育設施、有關規章制度)25. 狹義的教育制度即__,簡稱學制。__是整個教育制度的核心。(學校教育制度、學校教育制度)26. 建立學制的依據是___、__、___、___。(生產力水平和科學技術狀況;政治經濟制度;的身心發展規律;民族傳統和文化傳統)27. 中國第一個現代學制頒布於___年,稱為__。(1902年,壬寅學制)28. 中國實行的第一現代學制是__年,張之洞、榮慶、張伯熙三人重新修訂的__。體現了「中學為體,__」的精神是。(1903年、癸卯學制、西學為用)29. 1912年,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__學制,第一次規定了男女同校,廢止讀經,充實了自然科學內容,將學堂改為學校。(壬子癸丑學制)30. 1922年,以美國的學制為藍本,頒布了___學制,又稱__或新學制。這個學制一直沿用到全國解放初期。(壬戌學制、「六三三制」)31. 新中國的第一次學制改革是在___年。(1951年)32. 1958年9月19日頒布了<<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確定了「___」的方針和「___」、「____」的具體原則。(兩條腿走路、三個結合、六個並舉)33. 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自我教育和發展的__。(主體)34. 學生的主體作用表現在__、___、___三個方面。(自覺性,獨立性、創造性)35. 學生年齡特徵是指青少年學生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不同年齡階段所形式的一般的__、__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典型的、本質的)36. 教師的根本任務是__。具體任務包括___、___、___。(教書育人、搞好教學、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關心學生的身體和生活)37. 教師的勞動特點是__、___、___、__。(復雜性、創造性;連續性、廣延性;長期性、間接性;主體性、示範性;)38. 教師是教育工作的組織者__,在教育過程中起___作用。(領導者、主導作用)39. 教師是人類文化知識的___,對人類社會的延續和發展起___作用。(傳遞者、承前啟後的橋梁)40. 教師的素養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養、知識結構、能力結構)41. 教學是___共同組成的雙邊活動。(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42. 教學是貫徹教育方針,實施全面發展教育、實施教育目的的___。教學是學校工作的__,學校工作必須堅持以___,全面安排。(基本途徑、中心環節、教學為主)43. 教學計劃是根據教育目的和不同學校的教育任務,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有關教學和教育的__。(指導性文件)44. 根據教學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編寫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是___。__是教學大綱的具體化。(教學大綱、教科書)45.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社會的要求和___,指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掌握系統文化科基礎知識和___,發展學生的___,形式科學世界觀及培養__。教學過程是一種__。(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基本技能、智力和體力、道德品質的過程、特殊的認識過程)46. 在近代教育史上,對於掌握知識和發展認識能力的問題,__和___曾有過長期爭論。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知識的傳授則是無關緊要的學派是____。主張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在於傳授對實際生活有用的知識,至於學生的認識能力則無須特別訓練的學派是__。(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者、形式教育論者、實質教育論)47. 在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與思想品德教育的統一,反映了教學的__規律。(教育性)48. 教學原則是教學必須遵循的___。(基本要求)49. 兩種對立的教學方法體系是___和____。(啟發式、注入式)50. 教學的基本組織形式是___。它是由17世紀捷克教育家__提出來的。中國在__年,清政府在北京開辦的__中開始採用班級授課。(班級授課制、誇美紐斯、1862年、京師同文館)51. 課的類型分為__和___。(單一課、綜合課)52. 課的結構是指一節課的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進行先後順序和時間分配,它包括__、___、___、___、___幾部分。(組織教學、檢查復習、講授新教材、鞏固新教材、布置課外作業)53. 教學的輔助形式有___、___、___。(個別教學、分組教學、現場教學)54. 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___、___、___、___、___。(備課、上課、課外作業的布置與批改、課外輔導、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55. 一節好課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育目的明確、內容正確、結構合理、方法恰當、語言藝術、板書有序、態度從容自如)56. 學業成績的檢查與評定的方式有__、和__。(平時考查、考試)57. 考試一般有___、___和__三種(學期考試、學年考試、畢業考試)58. 學業成績評定的方法一般有__、__。等級記分法又可分為兩類,一類為__,另一類為__等。(百分制記分法、等級記分法、文字等級記分法、數字等級記分法)59. 德育是教育者培養受教育者__的活動,它一般包括__、___、___三個方面。(品德、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質教育)60. 道德和品德不同。道德是__,品德是__。(社會現象、個體現象)61. 德育過程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的德育要求和__,把一定社會的品德轉化為___的過程。德育過程區別__的過程。(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和發展的規律,受教育者品德、學生思想品德形成)62. 德育過程中的基本矛盾是__。(教育者提出的德育 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礎的矛盾)63. 德育過程的四個要素包括教育者___、___、__。(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內容、德育方法)64. 德育過程是對學生___、__、___、___的培養和提高過程。(知、情、意、行)65. 德育原則是學校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德育必須遵循的___。德育原則來源於實踐,是德育實踐經驗的__。我國孔子曾提出過循循善誘、___原則,英國洛克提出___,法國的盧梭提出___,德國赫爾巴特提出__,美國的杜威提出__的原則。(基本要求、總結和概括、因材施教、環境教育的原則、自然後果原則、愛的原則、教學的教育性原則、社會化活動)66. 中小學常用的德育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服教育、榜樣示範、實際鍛煉、陶冶教育、指導自我教育、品德評價)67. 課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以外,利用課余時間,對學生實施的各種___、___、___的教育活動。(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68. 課外校外教育的組織形式有___、___、___。(群眾性活動、小組活動、個人活動)69. 課外校外教育的特點是___、___、___。(自願、靈活、實踐)70. 三結合教育指的是___、___、___。(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71. 班主任是全班學生的___、___、___,是學校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幹力量,是聯系各科任課教師、學生集體的__,也是溝通學校與__及社會教育力量的橋梁。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__、___。(組織者、指導者、教育者、紐帶、家庭、帶好班級、教好學生)72. 了解和研究學生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考核法、觀察法、測量法、問卷法、談話法、實驗法、調查法、訪問法、書面材料分析法)73. 班主任的工作方法有___、___|___、___、___。(全面了解和研究學生、組織和培養班級體、做好個別教育工作、全面了解統一各方面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計劃和總結。)
單項選擇題
1.杜威所主張的教育思想被稱作是
A.存在主義教育思想; B.要素主義教育思想;C.實用主義教育思想;D.永恆主義教育思想
2.在17世紀,對班級授課制給予了系統的理論描述和概括,從而奠定了它的理論基礎的教育家是
A.北歐的尼德蘭;B.捷克的誇美紐斯;C.法國的斯圖謨;D.德國的福祿培爾
3.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漸進,這是因為( )。
A.學生只有機械記憶的能力;B.教師的知識、能力是不一樣的;
C. 教育活動中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 D.教育活動完全受到人的遺傳素質的制約
4.身處教育實踐第一線的研究者與受過專門訓練的科學研究者密切協作,以教育實踐中存在的某一問題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結果應用到自身從事的教育實踐中的一種研究方法,這種研究方法( )。
A.觀察法;B.讀書法;C.文獻法;D.行動研究法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教育起源問題上堅持( )。
A.勞動起源論;B.生物起源論;C.心理起源論;D.生物進化論
6.必須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黨的 ( )。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
7.反映一個國家配合政治、經濟、科技體制而確定下來的學校辦學形式、層次結構、組織管理等相對穩定的運行模式和規定,這是指( )。
A.教育制度;B.學校教育制度;C.教育體制;D.學校領導制度
8.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於( )。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師范大學學制研究小組於1981年在其附屬中小學開始進行的學制實驗是()。
A.六三制; B.雙軌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
10.馬克思主義認為,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途徑和方法是( )。
A.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B.加強現代科學教育;C.開展網路教育;D.高等學校擴招
11.教學從本質上說,是一種( )。
A.認識活動;B.教師教的活動;C.學生學的活動;D.課堂活動
12.師范學校的出現,與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從時間上來說,( )。
A.是同時的;B.師范學校出現得早;C.教師成為一種獨立的社會職業的時間早;D.說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動中,教師負責組織、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方向,採用科學的方法,獲得良好的發展,這句話的意思是說( )。
A.學生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B.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被動的客體;
C.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主導作用;D.教師在教育活動中是不能起到主導作用
14.小學階段是發展學生個性( )。
A.並不重要的時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時期;C.沒有效果的時期;D.最不會受外界影響的時期15.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是( )。
A.兒童中心論的代表;B.教師中心論的代表;C.勞動教育中心論的代表;D.活動中心論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範例教學」主張的是( )。
A.赫爾巴特;B.瓦·根舍因p;C.懷特海p;D.克伯屈
17.在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關系問題上,應堅持的是( )。
A. 堅持人文教育為主; B.堅持科學教育為主;
C.堅持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的攜手並進; D.要看情況而定
18.教育內容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共同認識的()。
A.主體;B.客體;C.教的主體;D.學的主體
19.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在《行為主義》一書中寫道:「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一個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環境,讓我在這個環境里養育他們,我可擔保,任意選擇一個,不論他父母的才幹、傾向、愛好如何,他父母的職業及種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願把他們訓練成為任何一種人物—醫生、律師、藝術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強盜。」這是( )。
A.遺傳決定論的觀點;B.環境決定論的觀點;C.家庭決定論的觀點D.兒童決定論的觀點
20.結構主義課程理論的代表是( )。
A.杜威;B.懷特海;C.布魯納;D.克伯屈
多項選擇題
1.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認為完整的教育目標分類學應當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認知領域;B.日常生活領域;C.情感領域;D.動作技能;E.安全領域
2.文化發展對學校課程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
A. 內容的豐富;B.增強國家對課程改革控制權;
C.課程結構的更新;D.為課程改革提供物質基礎;E.課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3.我國學校教育層次包括( )。
A.幼兒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E.學歷教育
4.古希臘把「三藝」作為教育內容,這「三藝是指( )。
A.四書;B.文法;C.修辭;D.辯證法;E.論語
5.教育活動中要注意「三結合」,發揮教育合力,這「三結合」所指的三種教育是( )。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級教育;D.學校教育;E.社區教育
6.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問題的說法的是( )。
A. 方法科學;B.家長對孩子期望偏高;C.片面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文化學習;
D.不能全面關心孩子的成長;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個分支
7.結合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的特殊性,組織教師進修時,一般是( )。
A.以業余為主;B.以自學為主;C.以長期為主;D.以短期為主;E.以國外學習為主
8.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的少年兒童社會權利是( )。
A.無歧視原則;B.提早自立原則;
C.尊重兒童觀點與意見原則;D.尊重兒童尊嚴原則;E.兒童利益最佳原則
9.以下說法中,反映當代世界各國課程改革中所存在著的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的是( )。
A. 重視課程的標准化建設;B.重視課程內容的現代化、綜合化;
C.重視基礎學科和知識的結構化;D.重視能力的培養;E.重視個別差異
10.下列課程屬於綜合課程的有( )
A.核心課程;B.融合課程;C.潛在課程;D.活動課程;E.廣域課程
簡答題
1. 科技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表現在哪些方面?
(1)科技進步是現代教育發展的根本原因;
(2)現代科技知識已成為現代教育的主要內容;
(3)科學技術改變了教育技術。
2. 為什麼學校教育工作必須要堅持以教學為主?
(1)以教學為主是由學校教育工作的特點所決定的;
(2)教學是實現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徑;
(3)教學為主是由教學自身特點決定的;
(4)歷史經驗已經表明學校工作必須要以教學為主,如我國建國以來教育實踐能說明這一點。
3. 請說明教育目的同培養目標的關系。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個國家對其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總體要求,而培養目標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級或某一類學校或某一個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是國家總體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階段或不同類型學校、不同專業的具體化;
其次,培養目標的確定必須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礎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須通過各級各類學校、各專業的培養目標而實現。
4.簡述學校教育產生的條件是什麼?
(1)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為學校的產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2)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離,為學校產生提供了專門從事教育活動的知識分子
(3)文字的產生和知識的記載與整理達到了一定程度,使人類的間接經驗得以傳遞
(4)國家機器的產生,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來培養官吏和知識分子
論述題
1. 聯系實際,談談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建設的意義與具體內容。
答:教師職業道德,簡稱師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應當遵循的道德准則和行為規范。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建設,它的意義是:
(1)師德對教師自身的發展與提高起保證和推動作用,使教師保持良好的從業心態;
(2)教師的道德行為對學生是直接的示範,對於養成良好品德處於關鍵時期的小學生來說,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師德修養直接影響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具體內容是
(1)對事業無私奉獻; (2)對學生,真誠熱愛;
(3)對同志,團結協作; (4)對自己嚴格要求,以身作則
2.如何理解教育的經濟功能?
答:(1)教育能把可能的潛在的生產力轉化為直接現實的生產力,是勞動力再生產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教育是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前提;
(3)教育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它能夠為社會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
(4)教育還可以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新的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