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小學義務教育小學段各學科新課程理念下的基本教學常識」相關資料
XXX小學
200X-200X學年度第X學期教科研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版指導,進一權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和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的精神,以人為本,開拓創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00X年工作思路是:以實施素質教育為宗旨,以推進課程改革為載體,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以深化校本教研為動力,以科學管理為保證,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支撐,整體視導,分段活動,協作教研,突出重點,創新教研思路和方式,構建我校特色教研體系,進一步提高我校基礎教育實施水平。
二、任務目標
認真貫徹落實全省中小學素質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棗庄、滕州兩級市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精神,優化機制,明確措施,培植典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開創我校素質教育新局面。
1.踐行科學質量觀,科學、規范、高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學質量新跨越。
2.繼續開展新課程系列課達標活動,不斷完善各學科深化課程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的實施意見,全面、科學地促進教師和學生的成功發展,構建學科實施素質教育新體系。
❷ 新課標理念下什麼是小學科學探究
學習新課標 樹立新理念
——聽了朱慕菊同志報告有感
聽了朱慕菊同志的報告,受益匪淺.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學習,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一是加強學習,把握新課標.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應當把握好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為小學科學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改要求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科學要素為宗旨,教師要轉變過去只注重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全面提高科學素養的過程,不僅要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關系.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的體驗,將科學探究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轉變自己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角色,放棄權威形象,將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積極引導學生的興趣.
三是優化教學方法.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學會自由思考,勇於提出猜想,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觀察法、實驗探索法、自學指導法、問題討論法、學生講演法……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優化組合,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四是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尊重學生,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和激趣的課堂環境.課堂上要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要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要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❸ 小學數學課新理念
在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新的課程標准實施時,更新教育觀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
1、提倡「多樣化」演算法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演算法多樣化是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題,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能留給學生思考空間、探索的空間,有利於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於各種計算,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學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評價要有角度,要從學生思考角度來看,學生在思考中,經歷了一個探究過程,且學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兒童認識水平。
對於各種方法,教師都應加以鼓勵,並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剛才你是怎樣做的?如果……怎麼樣?出現什麼錯誤了?你認為哪個方法更好?對於最優方法,主張讓學生自己反思、評價並進一步探索,讓學生在選擇中選擇,在合作中合作,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注重「數字化」生成
現代數學教學重心發生變化,即注重「數字化」生成。教師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傳授專業知識上,而要在研究學習上下功夫,教會學生會學。「數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實際問題數字化,運用數字、圖形、符號表示生活實際問題。
又:理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與「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這兩個概念時,學生的理解是模糊的,於是我這樣設計:
X-8=16
解: X=16+8 ↓
X=24
.
你能理解「 ↓ 」和「.」這兩個符號的意思嗎?學生對數學符號的理解既具體又輕松,自然區別「解方程」與「方程的解」。
3、關注「大智慧」發展
「大智慧」就是指學生的創新思維,已成為世界課程改革的特點,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有價值思維的發展。
有位老師讓同學們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說數字8。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教室里有8個小組,8比9小1、比7大1,8加2是10,10個雞蛋吃掉2個還剩8個,4加4等於8、11減3等於8、8加上0還是8……老師覺得同學們說得差不多了,就准備結束討論。可有一位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學生,這時才高高舉起手來。見他那付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老師就讓他說。他認真地說:「8是16的兒子!」話音一落,同學一陣鬨笑。老師叫同學們不要笑,讓這位同學說出他的理由。他理直氣壯地說:「因為8是16的一半,所以是16的兒子。」老師又問:「那8有兒子嗎?」他說:「8的兒子是4,4的兒子是2,2的兒子是1,1的兒子是0!」老師說:「太好了,你發現了16的一個秘密。但按照你這種想法,1的兒子不是0。是什麼你再想一想,老師以後再告訴大家。」
雖然學生的想法不盡完善,但他的思考方式別出心裁,這位老師關注的焦點是學生「大智慧」的發展。
4、倡導「發展性」評價
我國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自身發展的要求,教育評價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必須以人為出發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即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和激發人的主體精神,發展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方式動態化、評價內容多元化。
例如:建立成長記錄袋。
採用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以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滿意的作業、最喜愛的小製作、印象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難忘的討論、閱讀數學讀物的體會及來自家長的訊息等。
更值得注意是:老師應遵循《標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標准,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由此,老師要善於「推遲判斷」,把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允許存入「問題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並允許他們重新「支取」,重新解答,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問題存取」與「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5、加強「實踐性」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有效地改善中小學課程結構,豐富課程類型,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老師教學觀、課程觀的更新。
1、綜合實踐活動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作為課程內容,讓學生極大限度地回歸生活世界。
2、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要著重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綜合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得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我在教學《百分數應用——利息》中設計,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收集「壓歲錢」的相關數據和信息,並積極引導他們探討思考,壓歲錢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歡樂,更多的是思考,它需要我們客觀評價和理性分析。
Α、如果有一大筆錢, 你會怎麼用?
我會以爸媽的名義把這筆錢投資到小姨的超市裡, 這樣爸媽在超市也有一份董權.
存入銀行、買國債、炒股、捐給災區、買電腦學知識、買書看、去旅行、投資小個體戶、請別人吃東西。
獨自一個人坐火車到某地做一個小調查, 和陌生人打交道, 並也可以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B、我感到奇怪的是97年年利息有5.67%, 元旦前又變成2.7%, 現在又變成了1%點幾了. 為什麼國家繁榮了, 可利息卻一年比一年少呢?
C、利率為什麼要下降? ①貸款少,存款多;
②9·11事變美國經濟受到影響;
③為了使大型國有企業得到保障。
D、關於壓歲錢的問題, 長輩們知道得比較多, 像我爸爸小時侯的壓歲錢也就一、二元錢, 能夠超過兩元錢就不錯了, 而我們現在的壓歲錢有了成百上千, 這么算來, 我們的下一代就能成千上萬, 甚至幾十、幾百萬都有可能……
對於壓歲錢的問題有很多, 這里就不一一提出, 對於壓歲錢的問題, 有機會再談……
又:小學三年級在討論如何參與社區活動呢?有一個學生講: 我們社區少一個郵筒, 建議增設一個郵筒。
老師眼睛一亮, 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 問: 為什麼少了一個郵筒呢?( 增設郵筒的理由是什麼?增設郵筒的條件是什麼?)
討論: 家長認為有這個需要嗎?
郵遞員怎麼看呢?
郵政所長怎麼看呢?
郵筒之間距離有多遠?
增設郵筒有什麼政策規定?
如果增設, 經費有沒有困難?
設在什麼地方最合適?
學生分組調查采訪並把結果寫成建議或報告。
第二天, 老師和同學們把意見整理, 形成了一篇《在某地增設一個郵筒的建議》…….
第三天, 當孩子們上學時, 看到穿著綠色新裝的郵筒已經豎立在那裡, 孩子們心裡別提有多興奮了。
關於郵筒的討論研究中,學生們不僅學習研究的方法, 而且學會了協作, 增強了社區主人意識。
課程改革的最終順利完成,關鍵在於教師。我們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和體會《數學課程標准》,掌握並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唯其如此,才是課程改革最有效的保障
❹ 小學科學課中怎樣貫徹新理念
一、課堂教學強調從問題入手
科學課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強調課堂教學要從問題入手,這是自然課與科學課最重要的區別之一。我們的教師在學習科學課標以後,把新的課程理念融入到自然課堂教學之中,用課改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導著自己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從問題入手,使學生帶著渴望知識的願望去學習。在課堂中,學生從提出問題到解決問題中間要經過一大段過程,沒有過程和方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句空話。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教會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他從提出問題,經過一系列的研究過程,運用一系列的科學方法,最後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科學教育的全過程。在經歷過程和運用方法的研究過程中,學生必然會獲得相關的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發展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些都是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要實現、要達到的目標。
二、課堂教學以科學探究為主
《科學課程標准》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中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這意味著小學科學教育的教學策略將由重「知識傳授」向重「學生發展」轉變,由重教師「教」向重學生「研」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
科學探究活動在科學學習中,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做科學」來「學科學」,學生們可以把科學知識與觀察、推理和思維的技能結合起來,從而可以能動地獲得對科學的理解。在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在參與解決問題、參與做計劃、參與決策、參與小組討論、參與評價的過程中,學生們將所掌握的科學知識同他們從多種渠道獲得的科學知識聯系起來,並把所學的科學內容應用到新的問題中去。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們對科學探究的手段、使用證據的規則、形成問題的方式、提出解釋的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有了親身的體驗,而不僅僅是聽到或記住有關的知識和結論;通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以科學與技術的關系,科學的性質等一系列問題,有了切身的認識和體驗,而不僅僅是獲得了關於這些問題的標准答案。
這樣的教學,知識容量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參與度高,課堂研究興趣濃厚,學生研究的時間充分,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更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將科學的教育理念真正地融入到自然教學中,教師真正成了學生學習的支持者和指導者,教學活動中的參與者和合作者。而我們教師本人,也要與新課程共同成長,不斷學習,成為新課程的
❺ 小學數學的新理念是什麼
在國家《數學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要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同時提出:「數學學習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 有利於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創造性的活動。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出:「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建設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必須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樹立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新的課程標准實施時,更新教育觀念迫不及待,全面推行素質教育要以更新教育觀念為先導。
1、提倡「多樣化」演算法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演算法多樣化是指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題,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能留給學生思考空間、探索的空間,有利於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
對於各種計算,教師不要急於評價各種演算法,應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各種演算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即使學生的方法幼稚、不成熟,但評價要有角度,要從學生思考角度來看,學生在思考中,經歷了一個探究過程,且學生的方法更加符合兒童認識水平。
對於各種方法,教師都應加以鼓勵,並為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使學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方法,這樣不僅可以幫助教師了解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而且有助於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同時,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你是怎樣想的?剛才你是怎樣做的?如果……怎麼樣?出現什麼錯誤了?你認為哪個方法更好?對於最優方法,主張讓學生自己反思、評價並進一步探索,讓學生在選擇中選擇,在合作中合作,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並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2、注重「數字化」生成
現代數學教學重心發生變化,即注重「數字化」生成。教師不能把所有精力花在傳授專業知識上,而要在研究學習上下功夫,教會學生會學。「數字化」生成也就是把實際問題數字化,運用數字、圖形、符號表示生活實際問題。
又:理解「使方程左右兩邊相等的未知數的值,叫做方程的解」與「求方程的解的過程叫做解方程」這兩個概念時,學生的理解是模糊的,於是我這樣設計:
X-8=16
解: X=16+8 ↓
X=24
.
你能理解「 ↓ 」和「.」這兩個符號的意思嗎?學生對數學符號的理解既具體又輕松,自然區別「解方程」與「方程的解」。
3、關注「大智慧」發展
「大智慧」就是指學生的創新思維,已成為世界課程改革的特點,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更多地關注有價值思維的發展。
有位老師讓同學們從各個不同角度來說數字8。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教室里有8個小組,8比9小1、比7大1,8加2是10,10個雞蛋吃掉2個還剩8個,4加4等於8、11減3等於8、8加上0還是8……老師覺得同學們說得差不多了,就准備結束討論。可有一位一直在認真思考的學生,這時才高高舉起手來。見他那付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樣子,老師就讓他說。他認真地說:「8是16的兒子!」話音一落,同學一陣鬨笑。老師叫同學們不要笑,讓這位同學說出他的理由。他理直氣壯地說:「因為8是16的一半,所以是16的兒子。」老師又問:「那8有兒子嗎?」他說:「8的兒子是4,4的兒子是2,2的兒子是1,1的兒子是0!」老師說:「太好了,你發現了16的一個秘密。但按照你這種想法,1的兒子不是0。是什麼你再想一想,老師以後再告訴大家。」
雖然學生的想法不盡完善,但他的思考方式別出心裁,這位老師關注的焦點是學生「大智慧」的發展。
4、倡導「發展性」評價
我國現有的教育評價體系,已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人自身發展的要求,教育評價改革勢在必行。新課程倡導「發展性」評價,發展性評價必須以人為出發點,促進個體的和諧發展即關注個體的處境與需要,促進個體價值的實現和激發人的主體精神,發展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評價主體互動化,評價方式動態化、評價內容多元化。
例如:建立成長記錄袋。
採用建立成長記錄袋的方式,以反映學生學習數學的進步歷程,以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成長記錄袋中收錄反映學習進步的重要資料。如滿意的作業、最喜愛的小製作、印象深刻的問題和解決過程、難忘的討論、閱讀數學讀物的體會及來自家長的訊息等。
更值得注意是:老師應遵循《標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學段的知識與技能目標為標准,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學段目標是本學段結束時學生應達到的目標,應允一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隨著數學知識技能的積累逐步達到,由此,老師要善於「推遲判斷」,把學生的學習困難和問題,允許存入「問題銀行」。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並允許他們重新「支取」,重新解答,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種「問題存取」與「推遲判斷」能讓他們看到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自我意識,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
5、加強「實踐性」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新型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開設有效地改善中小學課程結構,豐富課程類型,切實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老師教學觀、課程觀的更新。
1、綜合實踐活動回歸生活世界。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作為課程內容,讓學生極大限度地回歸生活世界。
2、綜合實踐活動立足於實踐。讓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各種實際問題,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老師要著重為學生營造實踐情景,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3、綜合實踐活動以研究性學習為主導。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主動獲得知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我在教學《百分數應用——利息》中設計,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收集「壓歲錢」的相關數據和信息,並積極引導他們探討思考,壓歲錢帶給我們的不僅是歡樂,更多的是思考,它需要我們客觀評價和理性分析。
Α、如果有一大筆錢, 你會怎麼用?
我會以爸媽的名義把這筆錢投資到小姨的超市裡, 這樣爸媽在超市也有一份董權.
存入銀行、買國債、炒股、捐給災區、買電腦學知識、買書看、去旅行、投資小個體戶、請別人吃東西。
獨自一個人坐火車到某地做一個小調查, 和陌生人打交道, 並也可以見識一下外面的世界.
B、我感到奇怪的是97年年利息有5.67%, 元旦前又變成2.7%, 現在又變成了1%點幾了. 為什麼國家繁榮了, 可利息卻一年比一年少呢?
C、利率為什麼要下降? ①貸款少,存款多;
②9·11事變美國經濟受到影響;
③為了使大型國有企業得到保障。
D、關於壓歲錢的問題, 長輩們知道得比較多, 像我爸爸小時侯的壓歲錢也就一、二元錢, 能夠超過兩元錢就不錯了, 而我們現在的壓歲錢有了成百上千, 這么算來, 我們的下一代就能成千上萬, 甚至幾十、幾百萬都有可能……
對於壓歲錢的問題有很多, 這里就不一一提出, 對於壓歲錢的問題, 有機會再談……
又:小學三年級在討論如何參與社區活動呢?有一個學生講: 我們社區少一個郵筒, 建議增設一個郵筒。
老師眼睛一亮, 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 問: 為什麼少了一個郵筒呢?( 增設郵筒的理由是什麼?增設郵筒的條件是什麼?)
討論: 家長認為有這個需要嗎?
郵遞員怎麼看呢?
郵政所長怎麼看呢?
郵筒之間距離有多遠?
增設郵筒有什麼政策規定?
如果增設, 經費有沒有困難?
設在什麼地方最合適?
學生分組調查采訪並把結果寫成建議或報告。
第二天, 老師和同學們把意見整理, 形成了一篇《在某地增設一個郵筒的建議》…….
第三天, 當孩子們上學時, 看到穿著綠色新裝的郵筒已經豎立在那裡, 孩子們心裡別提有多興奮了。
關於郵筒的討論研究中,學生們不僅學習研究的方法, 而且學會了協作, 增強了社區主人意識。
課程改革的最終順利完成,關鍵在於教師。我們教師應不斷地學習和體會《數學課程標准》,掌握並運用新的教育理念。唯其如此,才是課程改革最有效的保障。
❻ 小學科學新課標的理念有哪些
學習新課標 樹立新理念
——聽了朱慕菊同志報告有感
聽了朱慕菊同志的報告,受益匪淺。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要求越來越高的。作為一名小學科學教師,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加強學習,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理念,不斷完善自我,努力提高業務水平。
一是加強學習,把握新課標。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 應當把握好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實現教學觀念的轉變,採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為小學科學改革取得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是轉變教學觀念。新課改要求課程要以培養學生科學要素為宗旨,教師要轉變過去只注重傳授知識的教學觀念,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全面提高科學素養的過程,不僅要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使學生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關系。新課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生的體驗, 將科學探究作為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樹立科學探究的意識,為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機會。教師要轉變自己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角色,放棄權威形象,將學生作為科學學習的主體,而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要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積極引導學生的興趣。
三是優化教學方法。新課程要求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激勵者、引導者、協調者和合作者,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動腦, 學會自由思考,勇於提出猜想,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如觀察法、實驗探索法、自學指導法、問題討論法、學生講演法……教學中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靈活運用,優化組合,才能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四是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尊重學生,努力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和激趣的課堂環境。課堂上要讓學生感受到的是一種親切、和諧、活躍的氣氛。教師要成為學生的親密朋友,教室也要轉變成為學生的學堂,學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無聞的模範聽眾。他們的個性要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展現與培養:或質疑問難,或浮想聯翩,或組間交流,或挑戰權威。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際互動,環境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較為充分的鍛煉和表現的機會。
❼ 現在的教育新觀念
《教育新理念》考試知識點
第一章《課堂教學的革命》
一、判斷
1、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2、基礎教育主要是打基礎,換句話說,主要是傳授知識。
3、問題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本能。
4、知識的本質在於它的不確定性。知識的本質在於不斷地推陳出新。
5、科學精神必須滲透在學科教學的過程之中。
6、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可以看做是一個不斷深化地對事件進行分析的過程。
7、解決問題需要綜合所學的知識。
8、如果以為研究性學習和研究性教學非得在高中才能進行,那就大謬不然了。
9、人們這種天生的好奇心、探究心正是研究性教學的心理基礎。
10、研究性教序不僅是重要的教學方法,是日後繼續獨立學習、獨立處理問題的生活能力的重要保證,而且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追求。
11、有什麼樣的教學理念、什麼樣的教學意識,就有什麼樣的教學方法。
12、研究性教學是由計劃的,但卻不是惟計劃的。
二、單選
1、課堂教學是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也是教育改革的原點。
2、所謂科學態度,就是實事求是地態度,所謂科學精神就是懷疑的、批判的、探索的、創造的精神。
3、綜合性教學的關鍵是教師綜合知識的水平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4、接受性教學與研究性教學的根本區別在於,接受性教學是由標準的、預期的答案,而研究性教學沒有甚至不可能有標准答案。
三、多選
1、對創新能力或創造能力的理解。 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看,創新是個體意義上的創新,而不是種系意義上的創新,一名小學生發現了他個人未曾發現的東西,與科學家發現了人類未曾發現的東西,是等價的。創新更在於創新意識、創新個性的培養。
2、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教學。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
3、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這就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育。教師並不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而是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加深問題的深度、探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獨立見解為目的。
4、理解以綜合為導向的教學。(P18)
5、20世紀50年代後,科學發展對教育的要求: 需要強烈綜合知識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大學的專業概念已經越來越淡化,基礎教育上移,通識教育增強;如何使學生具有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成為我們的基本理念。
6、簡單內容的學習同樣可以具有探索性,而復雜、深奧知識的學習照樣可以使接受性的。我們可以把知識變成思想,也可以把思想變成知識,這全在於教育者的觀念和實踐。(P24)
7、所謂研究,首先要覺察問題,然後形成假設,然後驗證或推翻假設,最後得出數據,寫成報告。(P26)
8、研究性教學的特點。(P28) A研究性教學是開放的。 B 研究性教序常常需要綜合運用知識。 C 研究性教學常常與生活密切聯系,鼓勵協作性學習。
9、關於什麼知識是必要的基礎,這歷來就是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沒有一個國家的教材是完全一樣的,這樣的差別就說明對基礎的理解本身就是主觀的選擇。散點教學不是把所有重要的東西都選擇好了交給學生,而是選擇部分重要的東西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探索若干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補充他自己認為需要補充的知識。(P35)
第二章《學科教育的新視野》
一、判斷
1、素質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
2、課堂內真正體現了素質教育的思想,它與升學不矛盾。
3、課堂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學科教育,因此課堂中能否實施素質教育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落實到學科教育中去。
4、知識被認為都是正確的,既然是知識,特別是寫在教材上的知識,都是「聖人之言」都是正確的。
5、科學是發展的,而且發展性才是科學的本質。
6、科學知識強調的是確定性,而科學精神強調的卻是不確定性。
7、科學的本質是發現,而數學的本質是發明。
8、文科被消融在科學之中,解決科學問題的方法被認為適合於解決文科問題。
9、美育不是德育,美育也不等於藝術教育。
10、審美的最高境界是超功利的境界。
11、美育活動可以豐富多彩,但如果不能獲得一種美的感受,不能體驗一種美的情懷,不能接近和進入一種美的境界,那隻是活動,而不是美育。
12、美育以文學藝術教育為核心,這只是從文學藝術的典型性、深刻性來說的,而不是從美育的范圍和途徑來說。
13、認為信息技術只是一種教育輔助手段。
14、有運動不等於就有體育。
15、藝術教育是一種語言教育。
二、單選
1、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2、人們早已把科學分為相互關聯的四個層次的內容: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
3、對我國教育產生了重大影響的蘇聯凱洛夫《教育學》
4、赫爾巴特的教學過程分四個步驟(44)
5、杜威開啟了現代科學哲學和現代教育思想的大門。被稱為「現代教育之父」
6、人文學科包括哲學、文學、藝術、神學等研究領域通常被分為三類:即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學科。
7、首先提出美育的學理研究的是王國維。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是蔡元培。
8、體育是人類原始動力的文明表現。
9、藝術教育的首要任務是要使教育者理解感悟到某一藝術所蘊含的基本意義。 10、藝術教育的本身是傳情。
11、感情對藝術來說是一回事,藝術與情感分開來就不再是藝術了。
三、多選
1知識基本特徵的理解。(P40)
2、在科學教學中,是把知識本身作為目的,還是把知識作為工具和手段,以掌握科學方法為目的,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教育思想。(41)
3、科學教育的過程就不再是追求標准答案的過程,而是發展學生富有個性的綜合科學素養的過程。
4、科學呼喚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教育。
5、關於標准化測試。(55-56)
6、關於班級授課制的禍根。(74-75)
7、對體育精神的理解:體育精神是一種強力的冶煉,是一種冒險精神的培養,是一種運動習慣的形成。
第三章《跨世紀的教育理想》
一、判斷
1、應試教育雖然不一定是英才主義的教育,但基本上也是以英才為核心的,是為了英才和有利於英才的教育。
2、誤解:素質教育有一種統一的教育模式。
3、創造能力是現代人才素質的核心。
4、我們所說的創新人才是具備有文化、有道德、有理想、有紀律基本素質的創新人才。
5、是否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根本區別之一。
二、單選
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做出了「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法國的思想家盧梭追求通過自然教育培養「自由發展的人」。美國的杜威希望通過「無目的」的教育培養有民主意識的公民。
3、通過50年的努力,我國的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們以全世界1%的教育經費支撐了15%的教育人口。
4、20世紀60年代後期出現了終身教育的概念。
5、陶行知的「生活教育」陳鶴琴的「活教育」都是素質教育的先進思想和成功經驗。
6、知識經濟的本質在於知識的創造、傳播和技術性轉化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知識成為生產力的核心要素。
7、人才成長的相關性因素是創造性的社會適應能力。 8、科技和經濟的發展人才是最關鍵最根本的因素。
三、多選
1、素質教育是以學生為本位、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本位,以學生的可發展性為本位和以大眾教育為本位的教育。
2、多媒體通信技術的數字化不僅可以傳送文字,而且可以傳送聲音、圖像、色彩甚至動態畫面、集音、型、色、態於一體。
3、知識經濟是高科技的經濟,也是道德經濟,是創新經濟,是全球化的經濟。
4、為創新人才的脫穎而出開辟道路。(119-120)
5、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極大地改善師生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為方式。
第四章《對理想教育的追求》
一、判斷
1、所謂動物性,簡單地說就是行為受慾望、本能和情緒支配的特性;所謂神性就是行為受理性、智慧和意志控制的特性。
2、教育的人文主義以人的和諧發展為目標,希望人的本性、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育過程中得到最大的實現和發展。
3、人文主義教育的第三個高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
4、存在主義哲學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
二、單選
1、修道之為教是孔子為代表的東方社會理想主義教育觀。
2、文法、修辭、邏輯與算術u、幾何、天文、音樂、一起被稱為「七藝教育」其中「文法、修辭、邏輯」又被稱為「三藝」即最核心的三種。
3、斯賓塞根據生活准備的程序,把科學知識分為五類.
4、赫爾巴特是第一個明確提出應該把教育學建成一門科學的人。
5、「大音稀聲,大象無形」——《老子》這就是素質教育的思想。
6、文藝復興以後人文主義教育觀最重要的代表是誇美紐斯和盧梭。
7、人文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心理學家馬斯洛。
8、杜威倡導「在做中學」。
三、多選
1、在西方理想主義代表人物是柏拉圖,塗爾干、美國的帕森斯。
第五章《教育研究重心的轉移》
一、判斷
1、現實問題的研究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是處於次要地位的。
2、政策研究成為學科發展的主題和新的重心,並不是教育獨有的現象。
3、把政策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不僅是學術發展的一個趨勢,更是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建設的要求。
4、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首先以立法的形式明確將教師列為履行教育教學工作的專業人員。這為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
5、教師的專業發展空間是無限的,成熟是相對的,而發展是絕對的。
6、教師是教學效率高低的關鍵因素。
7、所以我們長期以來只有教學意識而沒有課程意識。
二、單選
1、20世紀80年代以來,綜合性學科——公共政策學異常迅速地發展起來。
2、《關於教師的地位建設》被認為是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對教師專業化作出的明確說明。
3、關注課程的第一步是要形成課程意識。
三、多選
1、學術的發展決定著學科發展的走向和重心的轉移。(181)
2、從世界范圍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特別是20世紀70、80年代以後,教育研究發生了明顯的變化:(182)
3、20世紀80年代以後,政治學研究的重點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即從靜態研究轉向了動態研究。從形式研究轉向了功能研究。(185)
4、教育政策研究的基本內容:(186-187) 首先是一項政策的績效性; 政策制定的科學化;政策制定的民主化。
5、人們把學術研究通常分為四個層次(188)
6、決策者的意識研究(190-191)
❽ 小學數學新課標中新的教學理念是什麼
小學數學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數學課程生活化
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以學生從體驗的和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並注意與學生已經了解和學生過的教學知識相聯系,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通過自主活動理解教學知識,建構數學知識結構。
2、讓學生親歷數學知識的形成
學習數學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探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己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就是「再創造」。必須讓學生看到數學知識形成和發展過程,親身體驗如何「做數學」。
3、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的,主動和具有個性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這是此次課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師要轉變教學的方式
《課程標准》指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應精心組織課堂教學,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真誠地與學生合作,共同創造一種新的課堂文化。
5、評價的根本是要促進學生的發展
新課程評價是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數學學習歷程,激勵學生的教學和改進教師的教學,應建立評價目標多元化,評價方法多樣化的評價體系。評價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教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
(8)小學科學教育新理念擴展閱讀:
教學理念是對認識的集中體現,同時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態度和觀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教學理念有理論層面、操作層面和學科層面之分。明確表達的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首先,要求教師有「對象」意識。教學不是唱獨角戲,離開「學」,就無所謂「教」,因此,教師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師有「全人」的概念。
學生發展是全面的發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學科的發展。教師千萬不能過高地估計自己所教學科的價值,而且也不能僅把學科價值定位在本學科上,而應定位在對一個完整的人的發展上。
2.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要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著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不取決於教師教多少內容,而是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
3.關注可測性和量化。如教學目標盡可能明確與具體,以便檢測教師的工作效益。但是並不能簡單地說量化就是好的、科學的。應該科學地對待定量與定性、過程與結果的結合,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業成就與教師的工作表現。因此,有效教學既要反對拒絕量化,又要反對過於量化。
4.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每一個教師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我的教學有效嗎?」「什麼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有沒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學?」
5.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於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做出決策,並不要求教師掌握每一項技能。
現代社會是一個日益多樣化的時代,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復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
這首先表現在教育需求多樣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才的規格、標准必然要求多樣化;其次表現在辦學主體多樣化,教育目標多樣化,管理體制多樣化;再次還表現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質量的標准多樣化等等。
這些都為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主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寬松的社會政策法規體系與輿論氛圍,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