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生態環回境日趨惡劣,保護和改善答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空間。小學生幼稚單純,可塑性大,是非觀念方向的影響及形成將伴隨終生,而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又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蘊藏著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是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使環保教育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② 進小學進行環保教育
環保意識是一種重要的公民意識,不僅我們自己要意識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們的小公民——小學生頭大腦中打下深深的烙印,讓我們的下一代從小就樹立保護綠色地球的信念!
首先,在小學生教育中滲透環保意識,進行環保知識教育。
環境保護包括保護大氣、水源、森林、野生動植物和土壤等多方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在日常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滲透有關的環保知識,激發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如我們可以在平常談話時與幼兒共同討論一些環保問題,在小學內提供廢電池箱,在班上評選環保小衛士,讓小學生以環境小主人的身份自覺參與環境保護中。
其次,帶領小學生親身體驗,強化小學生的環保意識,積極進行環保教育。
可以組織小學生實地參觀和感受學校附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如青山綠水的優美自然環境和垃圾遍地、濃煙滾滾的受污染環境,讓小學生在親身體驗中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還可以進行一些小實驗,如:准備兩條同樣的金魚,分別養在兩個裝有清水和污水的魚缸里,用簡單的詞語或圖案記錄金魚的生長情況,從實驗中喚起幼兒的環保意識。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年齡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樹」,在游戲中用椅子代替樹木,只有在 「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小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讓他們通過這個游戲明白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再次,家庭和學校共同合作。
對兒童的環保教育不僅要在學校中進行,家長也要配合幼兒園的教育工作。由於幼兒的模仿性極強,具有無意識、自發性的特點。在學校中,教師是兒童的模仿者,在家庭中,父母自然成為孩子的模仿對象,因此也同樣要求家長應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家長還可通過各種方式將幼兒在家中的環保行為告知老師,並給予一定的表揚,能讓小學生有成功感和喜悅感,讓他們的環保行動持續下去。
③ 如何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
淺談幼兒環保教
當歷史跨入21世紀,人類升上太空,回頭關照地球時,才驚異地發現自己正處於一個相當嚴重的緊要關頭:人口膨脹、沙漠蔓延、森林銳減、水源污染、酸雨肆虐、垃圾成災、臭氧層被破壞、溫室效應加劇、珍稀動物瀕臨滅絕……人類已面臨著如此嚴重的挑戰,環境保護日益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焦點。
要搞好環境保護,首先必須抓好環境教育工作,這已成為大家的共識。作為一個幼教工作者,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提倡「保護環境,從小做起,從我做起」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但環保教育不應單純是幼兒園、學校的事,每個家庭、每位父母都有這個職責。那麼,如何對幼兒何進行環保教育呢?
1.讓幼兒接近大自然,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幼兒是通過與環境中的人和事物相互作用獲得知識和形成概念的。大自然生機勃勃的景象是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的自然課堂,而幼兒對大自然的認識是以熱愛大自然為基礎的,愛得越強烈,認識就越深刻,所以在環保教育中要注意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萌發他們關心和愛護環境的情感和願望。如:組織幼兒觀看「環宇探索」、「動物世界」等電視錄像;借春遊和秋遊之機帶領幼兒走進大自然,在幼兒遊玩的時候同時給他們講解,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風光,了解大自然的奧秘,認識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動物、植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從而喚起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對動物、花草樹木的愛心。 另外,讓幼兒自主的接近大自然,也充分體現了教育的實踐性、直觀性原則,豐富了幼兒的直接經驗,使他們能身臨其境,真正理解所學內容的含義。
2、幫助幼兒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
要使幼兒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開展的幼兒環境教育必須從幼兒實際情況出發,選擇一些易於理解和接受的、貼近幼兒生活實際的內容、事例及環境,幫助幼兒形成正確的環境道德觀念。
方法一:讓幼兒參與植物角的管理
幼兒通過接觸、管理自然角,觀察動、植物的生長過程,進一步了解動、植物與人的關系,並使自身的多種感官發揮作用。例如:春天來到時,老師在自然角飼養了一些小蝌蚪,小朋友又好奇又興奮,經常圍在魚缸邊逗弄它們,玩得不亦樂乎,當小蝌蚪長成青蛙時,孩子們興奮不已,都高興地叫喊著:「小蝌蚪長成大青蛙了,長成大青蛙了!」這時候,再借機對幼兒進行保護青蛙、保護益蟲的環保教育,這時所收到的效果遠比教師一遍又一遍的灌輸來的更好。
方法二: 帶領幼兒親身體驗,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
組織幼兒實地參觀和感受幼兒園附近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環境,如青山綠水的優美自然環境和垃圾遍地、濃煙滾滾的受污染環境,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還可以進行一些小實驗,如:准備兩條同樣的金魚,分別養在兩個裝有清水和污水的魚缸里,用簡單的詞語或圖案記錄金魚的生長情況,從實驗中喚起幼兒的環保意識。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符合幼兒年齡的游戲進行環保教育。如「呼吸的大樹」,在游戲中用椅子代替樹木,只有在「樹」下才能呼吸,隨著「樹」的減少,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會感到呼吸越來越困難,讓幼兒通過這個游戲明白植樹造林和保護樹木資源的重要性,體會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採用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幼兒了解環境問題,讓他們知道平常所能接觸到的環境事件,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強化幼兒的環保意識。
3、逐步養成保護環境的行為習慣。
陳鶴琴先生曾說:人類動作十分之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小時代,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因此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是很重要的。
首先應明白,幼兒主要靠模仿來學習,成人的一言一行都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家長、老師應有強烈的危機感、責任感和明確的環保意識,絕不做有損環境的事(如攀折花木、亂丟垃圾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
其次,可以藉助於孩子們最喜愛的電視節目和幼兒文學作品對其進行環保教育。例如電視動畫片《地球超人》、幼兒故事《猴子的家》等是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的好教材。另外,每年的「世界環境日」都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最佳時機,給孩子講解那些宣傳畫片,讓孩子了解一些環保的基本知識也是很必要的。
再次,培養幼兒環保的行為習慣,要以幼兒已有的發展水平和興趣為依據,以促進幼兒主動參與為出發點,從激發幼兒的動機開始,以情感為動力,使幼兒獲得知識和能力,落實到相應行為上。對幼兒日常行為要有意識地引導,幫助他們強化對環境有利的行為,使這些行為漸漸成為幼兒自然而然的行為,逐步培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
通過以上幾點對幼兒環保教育的淺談,希望所有教育者都能深刻意識到:環保意識是一種重要的公民意識,不僅我們自己要意識到,更重要的是要在我們的小公民——幼兒頭腦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當今的幼兒是21世紀的主人,是未來世界的締造者,能否喚起幼小心靈中的環保意識,它將關繫到我們的下一代能否擁有真正的綠色家園。這對大自然抑或人類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
如何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在學校教育中,環境教育不是一個孤立的板塊,它既融於課堂教學中,又融於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中,它還與家庭熏陶、社會環境息息相關。怎樣使學生的環境教育落到實處呢?我們從以下幾個渠道進行了嘗試。
一、暢通課堂教學主渠道
1.學科滲透環境教育
學期初,學校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擬定切實可行的「環境教育實施計劃」,由科任教師對相關學科中適於進行環境教育的課文、章節羅列成表,並由教導處製成學科環境教育綜合規劃表,便於學期中對教師備課、授課的督促與檢查,構成課堂實施環境教育的網路。
學校以常識、思品、語文教師為主體,其他科教師共同參與,分班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課堂教學。如常識科中《怎樣保護大自然》、《空氣的污染和保護》、《兩棲動物》等;語文科中《鳥的天堂》、《只有一個地球》、《黃河是怎樣形成的》等;《保護我們的環境》都是滲透環境教育的極好教材。為了互相吸取經驗,取長補短,激發教師投入環境教育的熱情,學校由教導處、工會小組聯合組織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片斷賽課」。
2.開設「互動式」環境教育課程
我們將試用教材發放到試點班的學生手中,並列入課表進行教學。我們在全校低、中、高年級中各安排了三個班作為試點班進行「互動式」環境教育,教材內容圖文並茂,學生樂意接受,通過對其中《誰吃誰》、《寶貴的資源》、《一次性用品》、《垃圾分類》、《綠色商店開張了》等章節的教學,豐富了學生的環境知識,對孩子們今後的生活實踐無疑將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本學期的互動式環境教育課由校長、大隊輔導員、自然教師承擔,在我們的探索之後,將擴大這支教師隊伍,進行「輪流站崗式」,通過教學,既豐富了學生的環境知識,又讓更多的教師進行新的嘗試,逐步增強環境意識。
二、暢通少先隊活動渠道
為了抓好學校的環境教育,我們以少先隊組織為載體,對孩子進行環境意識的啟蒙,訓練孩子的環保技能。紅領巾廣播站每周利用時事課進行環保知識講座;利用「國旗下的講話」進行環境教育;每學期至少出一期環保黑板報和隊角,利用隊報、宣傳櫥窗宣傳環境變遷和文明發展情況。
我們注意環境教育方法的多樣性。校內,舉行了演講賽、環保手抄報競賽、黑板報評比、環保知識搶答賽、詩歌朗誦會、盆花評比。校外,鼓勵隊員「3·12」每人種一棵樹,每人養一盆花。
為了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環境知識,環保領導小組向學生推薦了電視節目和報刊雜志,如每天晚上收看新聞、「人與自然」節目等。學校為每個中隊訂閱一份有關環境的報紙,或集中學習,或相互閱覽。為了擴大學生視野,我們購買了一批有關環境知識的書籍,供學生在閱覽室閱讀,摘錄筆記。
環境教育的蓬勃發展,又促進了少先隊工作的發展,豐富少先隊活動內容,給少先隊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開拓少先隊工作新的領域。
三、暢通家庭教育渠道
家庭環境教育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教育。家庭生活中有很多互相教育的契機,在購買冰箱、彩電、洗衣機的過程中就會比較各種性能、節能性,也會比較無氟和有氟冰箱的區別。這些,孩子們在《綠色商店開張了》一課中就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在餐飲方面也是進行環境教育的好機會,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不使用泡沫快餐盒等,這是在課堂中學過的《一次性用品》在生活實踐中的再運用。還有用電用水的態度、廢物再利用、建議媽媽買菜提籃子,不用塑料袋等。對孩子的合理建議,也許父母置之不理,教育不一定會立刻產生效果,但它是長期的不斷積累過程,我們教育孩子不要急於求成,而要以情動人。為此,我校開展了「我給爸爸媽媽說環保」的書信往復活動,以孩子的言行打動家長的心。
四、暢通社會實踐渠道
為了在學生心田種下環保種子,少先隊組織學生對校園周圍環境進行了考察,使學生親身感受到環保的重要性。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對附近公路上過往車輛進行統計,對附近工廠煙筒進行統計,找家長或農民了解佔用耕地建房面積,樹木砍伐的數目等等。學生還建立了家長聯系卡,讓學生直接向家長了解1996年來房前屋後的樹木、池塘、耕地面積的數目等情況。針對部分學生家住黃花機場及機場附近農村的實際情況,我們動員這些學生在附近的農戶貼門板報,向農戶宣傳燒稻草對飛機航行的影響及對大氣的污染。不少學生把各項社會實踐中的結果報告學校老師,有的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把考察結果整理成小論文。孩子們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增長了環保知識,提高了環保意識。
學校環境教育渠道的暢通,使環境教育落到了實處,把環保種子深深地播撒在孩子們幼小的心田,讓他們從小懂得愛護我們生存的家園,並逐步增強他們保護環境的社會責任感。
④ 如何滲透小學階段環保教育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的生活習慣和技能,3歲前形成50%,6歲時形成30%,其餘20%是在20歲前形成的。少年兒童精力旺盛,接受新事物快,可塑性強,如果從小受到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生態環境保護意識,並養成自覺保護環境的習慣,長大後無論走到哪裡,無論做什麼工作,自覺調整自身環保行為的意識就強一些。因此在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是每個人自身存在的需要,是整個社會發展的需要,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需要。
目前,環境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許多國家在中小學開展了多種形式的環保教育活動,以期培養出懂得環保知識、具有環保意識、能採取適當行為保護環境的未來公民。我國義務教育大綱中也明確提出要重視環境教育。我國實施環保教育的主模式,是在學校各科教學中融進環境教育。中小學的各學科不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不同的學科內容與環境教育主題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涉及各地的風景名勝、珍奇動植物等,目的是讓學生對自身所處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產生喜愛之情,從而能自覺地對造成這些破壞或傷害的人和行為加以防範和抵制,以保護環境和美化環境為己任。
我認為,在中小學各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讓學生認識到我們的家園被污染的嚴重性。
現代工業文明造就了人類輝煌的物質現實,但是,由於人類認識能力的局限、環保意識的淡薄、對大自然過度的
開發和利用,造成了一系列問題,諸如水和大氣污染,土地沙化,沙塵暴頻繁,溫室效應加劇,世界各大城市酸雨日益增多,珍稀動物數量減少,我國黃河中下游水質惡化並長期斷流,長江下游江面上漂浮物長達幾公里,生態已經嚴重失衡。面對如此多的惡化現象,有識之士在高聲吶喊:「我們的眼淚將是地球上最後一滴水!」「人類只有一個地球!」「還我一片潔凈的藍天!」「把綠色還給大地!」這是當代社會對於眼前生態現實的深切關注。面對此情此景,在目前的學校教育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如何使生態環保教育由口頭上的道理轉化為生活中的實踐,如何使被動性知識轉化為主動性的意識,實在是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其次,在中小學各學科中要滲透環保教育。
1. 在語文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
目前小學的語文教材編進了不少有關環保題材的課文,有贊揚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古代山水田園詩,如《山行》、《絕句》《游園不值》等,那和煦的陽光、清新的空氣,那峻峭的山峰、激流的江水,無一不流動著人與自然和諧的旋律。還有現代寫景散文如《北大荒的秋天》、《九寨溝》等,人與自然組成了一幅和諧完美的畫卷,讀來令人心曠神怡。優美的環境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改變人的思想,進一步說,能改變人的行動。換個角度講,這正是語文課程的實用功能的體現。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理論聯系實際,有針對性地滲透環保教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吸引學生參與環境教育活動,思考環境問題。根據學生所在地的實際環境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環境教育。
2. 在思想品德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
如在小學五年級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有《長江,黃河――我們的母親河》內容。教師可收集資料,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設施為學生講述有關環保方面的內容,先讓學生欣賞《長江之歌》和《黃河頌》,進入美的意境,激發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感情。然後出示一幅幅黃河長江被污染的圖片,設疑置問,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分析討論,得出長江黃河被污染的原因。最後分組讓學生討論治理污染的措施,從而增強環保責任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大自然,明了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樹立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3. 在其它學科中滲透環保教育。
在中小學的各門學科中都有有關環保教育的內容,教師要對各學科(數學、英語、科學、美術、音樂)的內容進行分析、歸類,選出有關環境保護的篇目,適當地進行補充和擴張。精心設計教案,使這些課文的教學與環境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學習文化知識的過程中接受環保教育。樹立環保意識,達到滲透環保教育的目的。
最後,學校要因地制宜,營造校園的環保氛圍。
1. 利用《學生守則》培養學生的環保習慣。
通過對《中小學生守則》背誦等形式,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在校園里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節約用紙,愛護花草樹木,研究節水措施,自覺抵制不愛護花草樹木的行為,自覺地回收垃圾,並鼓勵學生出謀獻策,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實行全員參與,做好環保工作。
2. 利用主題節日,開展環保教育。
學校可結合少先隊活動,利用各種主題節日,如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愛鳥周」、「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世界糧食日」等開展環境宣傳教育,督促學生發倡議,出計劃,定措施。在校內開辟環保專題宣傳欄,讓孩子們從感性的認識和自身活動中積極、輕松、自然地接受環境教育,使全校師生養成不亂扔雜物、不大聲喧嘩、不隨地吐痰等良好的行為習慣,激發師生的環保熱情。
總之,環保教育任重道遠,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凈化美化校園,為營造和諧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而努力。
⑤ 淺議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實施環保教育
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而當前生態環境日趨惡專劣屬,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當今小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將是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最大受害者,又是生態環境改善的最大受益者,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他們未來的生存空間。小學生幼稚單純,可塑性大,是非觀念方向的影響及形成將伴隨終生,而他們對環境的認識又將決定未來的發展趨向。因此,對小學生進行環境教育到了刻不容緩的時候了。但是目前小學特別是低年級沒有專門開設環保課,因此結合課堂教學,是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最基本的途徑和渠道,尤其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教材中有很多地方都蘊藏著有關環保教育的因素,只要教師選擇最佳的切入口,有的放矢地進行環境教育滲透,是一個既不加重學生負擔,又能適當提高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措施。使環保教育普及率達百分之百。
⑥ 如何在小學生中開展環境保護教育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問題逐漸成為目前全球最受關注的熱點。環境保護,教育為本。小學階段是環保教育最關鍵的時期。孩子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也是未來環境的主人,他們的環境意識和行為,決定著今後環境狀況的好壞。因此,加強小學生的環保教育尤為重要。那麼,如何對小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親身體驗,樹立學生環保意識
小學生年齡小,環保意識比較模糊,如果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時,只講道理,無法激起學生情感的共鳴。要帶學生親身參與,讓學生在美好的環境中去參觀,感受好的環境給人們帶來的快樂,知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生活是一種幸福。如在《我們的校園》這一活動中,我先讓學生在校園的每個角落進行參觀,找找美好的感覺,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到自己學習的環境狀況;然後談談參觀後的感受;最後帶學生在校園周邊環境較差的地方去看一看,學生通過對比,明白了環境問題的重要性,環保意識逐步增強,變被動為主動。此外,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注意在與環保有關的紀念日中組織一些活動,如在「植樹節」時給學生介紹森林資源及其作用,森林與人類的關系及人為破壞森林引起的地震、台風、大氣污染等惡果,了解植樹造林的重要意義;在「愛鳥日」則給學生講述大量捕捉鳥類會出現的惡果;在「世界環境日」則組織學生進行「我最喜歡的環境」美術創作活動等,既豐富了學生的環保知識,又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積極參與,形成正確環保行為
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了,就要形成正確的環保行為,這才是環保教育的最終目的。小學生喜歡參加活動,教師可將環保教育精心組織設計到各種活動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正確的環保行為。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我校多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環保教育」主題實踐活動,並開設了環保教育活動課,讓學生接觸到現實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如在《垃圾》這一活動中,我先給學生布置任務,讓他們放學途中留意路邊的幾個垃圾池。然後在課堂中談談自己在經過垃圾池時的感受,有的說:垃圾池是個擺設,好多垃圾根本就在池子外面;有的說:池子裡面各種各樣的垃圾混在一起,臭氣沖天;還有的說:垃圾池已經被破壞,完全不能使用……之後,幾個同學自發地對垃圾的去向也進行了調查,了解到垃圾產生得越多,對環境的污染就越大。最後,學生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環保方案,並付諸於實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在輕松、自主、和諧的氛圍中,受到了良好的環保教育,形成了正確的環保行為。
三、付諸行動,養成良好環保習慣
環保知識對於學生來說,書面的東西顯得較為枯燥,而在實踐活動中去貫穿這些知識,學生就能快速地變意識為行為習慣。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收集廢舊物品,做精美的小製作;給校園的小樹澆水,給它們掛上警示牌……學生在這些平凡的小事中,自然地就養成了良好的環保習慣。
環保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小學的環保教育要在各門學科里、各種活動中長期進行。教師在教育學生要注意保護環境時,也不要忘了自身的行為,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將我們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麗!
⑦ 如何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落實"環保教育
英盛觀察為您解答:時下,環保教育已經成為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學校主要通過學科課程、主題教育活動、課外實踐活動等形式對學生開展環保教育。在這些教育形式中,學科課堂教學依然是環保教育的主要形式。伴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課堂教學的形式也越發豐富起來,其中尤以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最為明顯。目前的絕大部分教師的課堂都把信息技術作為重要教學輔助手段,信息技術引入教學工作以後,極大地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有效的幫助教師提升了教學效率。
環保教育的實施主要依靠教師的課堂教學,因此在環保教育中引入信息技術已成為教學的必然趨勢。教師在對學生開展環保教育時,要注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學科的強大功能,以不斷提升環保教育的效率。那麼信息技術在環保教育中到底具有哪些功能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的功能。
1 引入信息技術有利於激發學生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興趣
教師對學生開展的環保教育一般都是在課堂上進行,大部分都是通過文字或說教的方式展開,這也是最為常見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生對此已很熟悉。學生對於有關環保方面的文字說教方式已經缺乏興趣,此時教師如果把信息技術引入到環保教育中來,一定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多媒體是信息技術學科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把多媒體技術運用到環保教育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積極性,因為多媒體提供的環保信息形式可以讓學生耳目一新,使他們直接感受到環保問題就在眼前,無需自己去想像,直觀性非常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利用用多媒體播放一些環境惡化的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環境的變化,從而加深學生對環保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進而激發他們的環保意識。信息技術學科便於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尊重學生的主體意願。學生可以根據需要,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環保主題,利用信息技術提供的資源平台,展開學習。由於學習任務是學生自己選的,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在環保知識的積極性高,提高了他們學習的有效性。
教師對學生開展環保教育時選擇的環保主題,一般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環保問題。因此,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根據自己對環保知識的興趣,自由選擇環保學習主題。在網路上自由地收集自己感興趣的環保信息,對其進行篩選,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利於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容易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提高。
2 利用信息技術製作環保教育資源提高了學生參與環保活動的積極性
對學生專門開展環保教育課程的學校為數不多,即使有的學校開展環保教育了,也是穿插在其他一些學科課程中進行的。鑒於這種情況,學校里能夠供學生開展環保學習的資源也非常有限。不少學校的教師,一提起環保教育,他們就認為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說教;一說起環保主題教育活動,就是安排學生撿拾垃圾、打掃衛生,要求學生不隨地亂扔廢紙、果皮等。學生對這樣的環保教育實在司空見慣,根本提不起學習興趣,有的學生甚至非常排斥這種形式的環保教育。
把信息技術和環保教育進行整合,可以極大的豐富環保教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環保知識的興趣,提升學校環保教育的效果。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讓他們親自參與到改變身邊環境的活動中去。讓他們通過網路搜集信息,到自然界中去拍攝環保照片,通過電腦製作環保宣傳畫,設計環保提醒標志,創建環保知識網站等,使他們學會用自己所學的環保知識,來促進身邊環境問題的改變與解決,這樣做不僅可以消除他們原來對環境保護所持有的抵觸情緒,還能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校組織的環境教育活動中來,提升環保教育的效果。教師在環保教育過程中,經過使用信息技術後才知道:原來信息技術可以極大地豐富環保教育的形式。將信息技術引入到環保教育,不僅可以省卻教師過多的說教,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環保教育的效果,真可謂一舉多得。
3 引入信息技術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
學校對學生開展環保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傳統的環保教育難以達成這樣的教育目標,尤其是在培養學生解決環保問題能力層面,難以操作到位。如果把信息技術運用到環保教育中來,則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
信息技術輔助學生學習,正成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趨勢。時下非常流行的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學習形式,都需要在網路條件下完成,因此把信息技術引入到環保教育中來,是環保教育的必然趨勢。教師在環保教育中可以確定某一學習主題,讓學生利用網路開展自主學習,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在選擇上掌握主動權,學生根據教師環保教育提出的學習要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環保學習內容;圍繞選定的主題,利用網路豐富的資源,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同時,對於一些有爭議性的環保問題,通過網路與其他學習同伴進行討論。在網路學習中,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互相結合、互相補充,從而提高了學生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
互聯網上具有海量的學習資源,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學習要求,結合自己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選取學習資源。對於學生無法解決的環保問題,可以從網路中搜尋解決方案,然後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取捨,得出科學的解決方案。學生通過網路學習,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環保知識結構,還可以逐步培養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
4 信息技術加強了對環保活動的組織,提高了學生進行環保活動的實踐能力
學校開展環保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環保知識,並且形成一定的環保意識,而環保意識涉及認識、情感、態度等意識領域問題,環保意識的培養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協調多方面的力量方可達成這樣的目標,有時需要動用外校、甚至外地區的教育資源方能達成環保教育的目標。
協調外界教育資源為我所用的最好手段是網路,網路能夠使跨校界、跨地區、甚至跨國家的環保活動的開展成為可能。網路遠程協作平台的發展與功能的完善,使得環保教育活動的可操作性更強,活動的計劃與實施的步驟變得更加明確。比如,位於內陸地區的學生就可以通過網路,了解遠在千里之外的太湖藍藻造成的水污染事件,學生對此事件可以展開探究性學習。通過學生的探究,有時甚至能夠設計出比較科學的環保問題解決方案,即使未能設計出科學的方案,也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鍛煉他們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
學生通過網路協作學習,可以了解全球水資源的分布與污染情況,通過網路學生能夠了解到遙遠地區的缺水狀況,了解缺水地區的人們為了獲取水資源而展開的不懈努力,使得學生內心深處受到震撼,從而激發他們養成珍惜水、愛護水的環保意識。在網路協作學習中,學生能夠從網路上的信息中受到一定環保教育,增加他們的環保責任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達成了學校的環保教育目的。
從目前學校教育的實踐情況可以看出,信息技術給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它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把自己任教的學科和信息技術進行科學的整合,改革自己傳統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學科在教育教學中的先進性。信息技術也給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學會運用網路為自己的學習服務。比如學生在學習環境保護知識時,運用好網路資源後能夠使學生有了深刻的學習體驗,對環保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網路上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大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教師通過環保專題教育活動,把學生有效地組織起來,積極投入到網路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對環保教育的認識發生了改變,學生環保意識也會在活動的參與中得到增強。
把學生培養成為環保型人才,是學校開展環保教育的最終目標。學校應該根據教育的發展趨勢,積極地把信息技術學科引入到環保教育中來,幫助教師選擇適合時代特點的環保教育方式,對學生開展高效的環保教育,以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和解決環保問題的能力,力爭多為為社會培養高素質的環保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