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音樂新課程以審美為核心在小學教育中應如何體現
音樂教育的審美
隨著音樂教育改革的深入和音樂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音樂審美」與「相關文化」觀念在 國音樂教育中越來越引起音樂教師們的重視。〔1〕古希臘哲學家早就提出:「由體力、智力、美學、道德這四個方面編織在一起去構成一個完整的人。」該思想早已在歐美的中小學教育中得到採納。 國經過數十載的教育實踐,由「德、智、體」不完全的「三育」發展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的「五育」教育,把美育放在適當的位置,或者說在 國整體教育改革中重新顯現,這是新世紀的音樂老師們目前面臨的嚴峻挑戰。
〔2〕「音樂美育,也叫「審美教育」、「美感教育」,是培養人對於自然界的美、社會生活的美和藝術作品的美的感受、鑒賞、評價、創造及愛好、情感的教育」。它的教育功能、價值功能、政治功能,都在那音響流動的每一瞬間展開實施著,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的情緒、情感、情操以及性格的變化。從而激勵人去塑造多彩的人生和健全的人格。而小學實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應該是藝術類科目(即文學、美術、音樂),文學、美術、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雖然都有各自獨特的藝術發展規律,有不同的內在結構和表現形式,但是,它們都圍繞著一個共同的目標——人類的思想感情,去揭示、去描繪、去抒發、去展現各自的藝術魅力。在小學美育教育中各具特色,共同為學校美育教育構置成一個五彩繽紛、八音協和的大千世界。
音樂美育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其獨特的功能。比如,樂曲的旋律美、歌詞的語言美、音響的意境美、表演的體態形態美、演唱演奏的情感美,是其它學科難以比擬的。它既能陶冶兒童情操,豐富聯想、開啟智力、活躍思想,又能鼓舞勢氣,奮發向上,激發創造、影響世界觀的形成。由此筆者通過多年音樂教學實踐,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學習與實踐,就音樂教學和美的關系作以下管窺。
一、唱遊學習中感受美,以美塑形
唱遊是小學低年級必不可少的教學內容,它包含著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美,它是音樂形象的反映,形體藝術的表現。泰戈爾說:韻律起著河岸的作用,賦予詩以形式美和特徵。其實,何止是文學,其它姊妹藝術的美又有哪一種能夠擺脫節奏和韻律的約束呢?每當學生感受到律動音樂的音高、音色、力度和節奏變化時,他們就會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其自身的動作與音樂律動產生協調一致的美感,給人帶來音韻的和諧、節奏的鏗鏘,讓你獲得美的享受。
如:小學低年級唱遊教材歌表演《大雁大雁天上飛》和集體舞《東北秧歌》。前者音樂旋律抒展優美、節奏相對穩定,其動作形態顯得平穩、圓滑、輕柔、舒展大方,顯現出學生從小要學習大雁遵守紀律,熱愛集體的本質,後者音樂旋律奔放,節奏活潑、興奮、紅火熱烈。其動作形態則跳躍、頓挫、輕快、情緒歡快激昂,呈現出集體性的廣場民間藝術那歡快熱烈的場面。通過上述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音樂律動作品與相應的形體動作組合的教學,無疑為孩子們營造了一個感受、理解、想像、創造和演繹的廣闊空間。真可謂見而有形、聽而有聲、聲而有物、物而有景、景而有情。學生在參與學習和表演的過程中,掌握了知識、開發了潛力,豐富了情趣,培養了創新能力,對於學生世界觀的形成和個性的塑造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真正體現主導與主體之間,主體與主體之間的思維與創造,情感與情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原則。進而在唱遊學習過程中,培養他們高尚品格,啟發創新思維,拉近教師與學生,書本與實踐的距離,從唱遊學習活動中去發現美、認識美,感受美,表現美,以美塑形。
二、歌曲學習中認識美、以美悅情
俄國大文豪契可夫說:〔3〕「歌聲是太陽,沒有歌聲的生活就象沒有太陽的生活一樣蒼白,淡化」。學習唱歌和歌曲欣賞是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它是學習者情感的表達,靈魂的體現。當學生對其樂作品產生強烈的情緒時,就會潛移默化地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思想境界。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浸透他們的心脾。
如歌曲欣賞教材中《 愛你,中國》,其歌詞運用疊句、排比等手法,對祖國的森林山川、春苗秋果、田園莊稼等作了形象的描繪和細膩的刻劃,且詞句清新秀麗,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字句間展現出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把「 愛你,中國」的主題引向深化。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詞曲珠聯壁合,相互輝映,彷彿把人們引入百靈鳥凌空俯瞰中國大地而引頸高歌的藝術境界。學生通過欣賞,加之教師生動的講解,他們被歌曲優美的旋律和多媒體課件生動的畫面所描繪的音樂形象而深深吸引,難怪同學們在聽後感中寫到,歌曲猶如一幅祖國大好河山的壯麗畫卷,瀑瀉出海外兒女一腔熾熱和真摯的愛國主義情感。
其次在《國歌》的學唱和欣賞中,學生知道它是中華民族形象的標志,聯想到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他們可以說出許多:中國的今天、明天、中國的改革開放......今天對祖國說話的是澳門,三百年長久的呼喚,「祖國母親 要回來」。包含著酸甜苦辣。喜淚掛在笑臉上,奮斗抗爭、渴望,隨著音符的跳動從心底里流淌出來。香港的呼喚,讓祖國母親看到《東方明珠》今天更加美麗。但是,還有一個子女日夜牽掛著母親的心。「海龍王」你能架起彩橋,把鼓浪嶼和基隆港連起來嗎?鄭成功的子孫們面對台灣,遙想當年「雄風」。「快快見到」的急切心情感染著學生,這情,是母子情、思戀情、思歸情,通過歌曲的教唱和欣賞,誰不受到感染,他們聽著、唱著、愛國之情由然而生,在教與學的過程中,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得以提升,道德情操隨之升華。拉近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拉近了學生與社會、與生活的距離。因此不難看出,音樂與文學藝術的整合在這里發揮到了及至。豐富的歌詞和優美激進的歌曲旋律大量蘊藏著美。然而,美和善是一對孿生姐妹,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引導學生去辨別美、感知美、認識美、發現美、盡量為孩子們營造以美揚善的氛圍,啟迪領悟學會做人的真諦。
三、樂曲欣賞中孕育美,以美揚善
樂曲欣賞是音樂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通過聽覺聆聽音樂作品,從中獲取音樂美的享受,滿足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提升。然而,音樂以其音響的魅力,給人以各種美的感受。它的旋律在起伏變化,抑揚頓挫,迂迴曲折中,在動與靜、高與低、快與慢、緊與松的對比組合中無一不蘊涵美的因素,顯現出它獨有的魅力,從而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和嚮往,激起人們感情的波瀾。它以其音響本身的美,去滋潤孩子們的心田,陶冶他們的情操。
如器樂曲欣賞教材中大獨奏曲《天鵝》,樂曲形象地描繪了潔白高雅的天鵝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悠然漫遊的優美情景,那如歌的抒情旋律,恰似天鵝的吟唱,而鋼琴玲瓏剔透的琶音伴奏又似清澈明麗,波光搖曳的湖面,塑造了天鵝在湖面漫遊的優雅形象,富有詩一般的境意。當孩子們聆聽著輕柔優美的樂曲時,彷彿身臨其境,美不勝收。其次,另一曲選聽教材民族管弦樂合奏《春江花月夜》作者細膩的筆觸,為人們刻畫了一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樂曲顯得格外優美寧靜。把月落前江面甜靜、醉人的意境,描繪得細致入微。從那江樓鍾鼓、月上東山、風洄曲水、花影層疊、水雲深處、漁歌晚唱等段落的演奏中,不同的樂器、不同的音色、不同的配器、不同的表現手法,將那山河秀美、碧波月影、層層漣漪的湖光山色演繹得惟妙惟肖,令人疑神屏息,浮想聯翩,猶如一幅幅清麗淡雅的水墨丹清在你眼前徐徐展開,令人陶醉,彷彿把你帶入這美麗的春江去暢想,去遨遊。此時此刻,樂曲的魅力與學生的心靈在碰撞在交融,獲得了相得益彰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見機而行,指導學生在今後欣賞音樂作品中,要多聽、多想,用心去感受,去領悟、去體會樂曲所表現的音響美、音色美、配器美、直體美、和諧美、意境美以美怡心。
四、音樂活動中體驗美,以美怡心
音樂有著強烈的愉悅功能,〔4〕「凡樂於欣賞音樂,就能夠傾心賞美,便是樂於接受教育的表現,人的精神愉悅了,就會產生積極向尚的情緒,煥發出異彩」。筆者在器樂教學活動中,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摸式,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新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認識美、感受美、體驗美。比如, 在口風琴教學課上組織排練合奏《彩雲追月》,首先運用聲勢訓練法,讓學生拍手、拍腿、跺腳,模仿伴奏樂器,其次按聲部分小組練習,讓大家都參與到活動中去體驗作品的節奏美、姿體美、旋律美、意境美,有的小組用口風琴吹奏旋律,有的小組用節奏樂器為旋律伴奏,有的小組作即興舞蹈表演。學生通實踐,激起了創作的慾望。這種參與----互動----體驗----升華的教育模式,則是新課標「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提驗和深化。既優化了課堂,又啟迪了學生的智慧、拓展了思維空間,以情動人、以情育人、在不知不覺中滲入學生心靈,以美怡心產生了相應的效果。
五、音樂實踐中表現美,以美導行
音樂是對青少年思想教育的自律工具,也是實現德育功能的重要途徑。音樂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融為一體,隱性的德育教育因素潛移默化相互滲透。如在課外合唱、器樂合奏排練中,因合唱隊,樂隊由多人組成。相互間協同配合很重要,不但要求大家唱、奏要整齊,而且要求必須齊心協力才能表現好作品,在整齊的基礎上特別強調多聲部的唱、奏不僅聲部直體諧和,而且更講究方方面面的協調配合,才能把藝術性很強的聲樂和器樂作品完美地表現出來。在此基礎上,教師因勢利導,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以美導行」在這里所產生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說服力的事實。由此不難看出,集體主義意識在合唱、合奏音樂活動中是何等的重要。相互配合協調這種顯性意識正是 們學校德育教育中重要的內容。以美育美、以美啟智、以美悅情、以美育德在這特定的環境下得以淋漓盡致的展示。
綜上所述,學校的美育教育,它不應該是應試教育的遮羞布,不是裝飾名牌學校的廣告牌!不是掛在校長嘴邊動聽的詞燥,也不是校園牆壁上華麗的標語,更不是學校升學率的代名詞......。那麼,它究竟是什麼呢?筆者認為:它應該是學生創新思維的動力,是個性發展的催化劑,是培養人格的工具,是勾勒宏偉藍圖的色彩,是國民整體素質的集中體現,是課堂上春雨潤物的悉心交融、是開闊視野的明鏡。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絢麗多彩的畫卷;它能編織出美育教育五光十色的彩環;它能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樹人的大廈;它能譜寫出壯麗人生的不朽樂章.....作為學校美育傳播者和奠基人的音樂教師,應該明白新世紀角色轉換的道理,主動去感受、體驗、觀察、比較、分析、明確自己在課改中的位置。不僅要挖掘音樂教材中美的各種因素,而且還要善於啟發誘導學生以美導行,使他們在學校美育教育活動的實踐當中,自己去認識美、體驗美、掌握美、表現美、創造美。
也許, 的「紙言片語」僅是盲人摸象,無法窺探音樂課程標准改革的全貌,但 們力求走進新課程,去感悟新課程改革那如火如荼的氣息,去接受新課程改革那春風化雨般的洗禮,去加入新課程改革那轟轟烈烈的行列,去吮吸新課程改革那點點滴滴的精髓。
② 談談當前審美教育如何實施
建議你仔細閱讀下2015年9月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加強美育的文件,我在這里淺談幾點措施:
1.加強審美教育在各學科中的滲透,如語文課,美術課,音樂課等。
2.加強審美教育的學科聯合和交叉,數學課和體育課也能發展學生的審美觀。
3.加強審美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地位,家鄉應該選擇優質文化對孩子進行審美上的濡染,特別是在兒童審美意識形成的小學時期,讓他接受好的文化藝術資源,形成審美情趣。
4.有條件的社區應該舉辦相應的文化展覽和文化藝術科普講堂,組織社區兒童參加。
純原創手打,滿意請採納哦~
③ 「以審美為核心」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應如何體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優美的音樂可以帶給學生感官上的刺激,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樂趣。優秀的音樂作品還能讓學生的情感在欣賞音樂的聯想中得到美的熏陶,精神上的滿足,從而達到陶冶情操、升華人格的目的。在音樂欣賞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通過正確的引導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和興趣。《樂記》的《樂象篇》中告訴我們「樂者,德之華也。」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亦認為:「我們一向對於身體用教育,對於心靈用音樂。」他又說:「節奏與樂調有最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深處,如果教育方式合適,它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就因而美化……」這些都說明音樂引人向善,是以人的情感為軸心,對人生價值與人性韻味的整體展現與提升起著重要作用。學生在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逐步充實、不斷豐富,情操得到陶冶,精神得到愉悅,最終促進個性和諧而良好的發展。
二
音樂欣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主要功能是:
一、音樂欣賞的文化功能
浩如煙海的音樂文獻構成了龐大的音樂文化體系。當我們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我們必然要了解作品的風格流派體裁,題材作者和創作背景,以及與之相關的全部文化信息,這就是音樂欣賞的文化功能的全息性。
在中國北京紫禁城太廟前由張藝謀執導的外國歌劇《杜蘭朵》的演出過程中觀眾對歌劇中被作曲者普契尼採用的《茉莉花》的素材創作的杜蘭朵公主演唱的小夜曲尤其注意和喜愛。海外的華人當聽到小提琴獨奏曲子《思鄉曲》就會勾起無限的思鄉情愫,這些就是音樂文化功能所特有的本土性。
學生是文化的接受者、傳承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通過音樂欣賞中的實踐活動可以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熱愛民族音樂的感情。這種全息化的音樂圖景與本土化的音樂情境,將會在文化的框架下,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使學生的個性品質向良好的方向發展。
二、 音樂欣賞的教化功能
荀子在《樂論》中就指出:「樂者,聖人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故先王之禮樂而民和睦。」音樂能使人不斷獲得最美好的「高峰體驗」。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來的。他說:「在這些短暫的時刻里,他們沉浸在一片純凈而完善的幸福之中,擺脫了一切懷疑、恐懼、壓抑、緊張和怯懦,他們的自我意識也悄然消逝,他們不再感到自己與世界之間存在著任何距離而相互隔絕。相反,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與世界緊緊相連融為一體。」學生在「高峰體驗」中可以迅速直觀地把握人生的價值、自我實現的幸福與世界的本質,這就是音樂欣賞教化功能的內隱性。它既滿足了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需求,又使學生個性不斷發展與自我完善的過程中獲得前進的動力。
三、 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
音樂欣賞的審美功能是最具音樂藝術本質性和價值性的功能。
音樂的審美從類型上可分為陽剛性和陰柔性的美。從情緒發展上可分為悲劇性和喜劇性的美。
陽剛性的作品包括反映人類與自然斗爭與命運斗爭的作品,它能讓學生的意志變得堅強;結構宏偉、氣勢彭湃的音樂能讓學生胸懷壯闊、堅毅剛強;熱情樂觀的音樂有助於學生奮發向上的性格。
陰柔性的作品包括寧靜柔和的音樂可以使學生心情安定、氣息平和;歡娛優美的音樂可以使學生擺脫冷漠、孤寂的心境,精神煥發;委婉細膩的音樂能使學生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
具有悲劇美的音樂可以培養學生更注重理性;具有喜劇美的音樂可培養學生勇敢堅毅樂觀的性格。
音樂的審美功能對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與品格產生廣泛的潛在的影響與作用,使積極的性格特徵得以肯定和發展,消極的性格特徵得以轉化與改變,促使學生個性和諧發展。
四、 音樂欣賞的心理功能
音樂是不斷變化著的動態,是樂音的有序運動。學生會隨著音樂的運動變化和發展始終保持注意力的指向性和穩定性。為了聽、辨音樂作品的風格、旋律、和聲等音樂的要素就必然促使學生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愛因斯坦曾說過:「想像比知識更重要。」格式塔派心理學家對此是這樣解釋,我們身體內部充滿了大量的內部空間、時間和深度感覺結構,有各種感覺的點接合和中心,音樂欣賞正是開闊這些空間和開掘深度的催化劑。因此,欣賞音樂具有改善學生注意力品質和培養想像力的功效,進而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三
在音樂欣賞實踐活動中如何發揮音樂欣賞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功能呢?以下是我在音樂欣賞實踐活動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④ 淺談如何在小學中開展審美教育
音樂教師是對學生實施美育教育的專門人才,是人類音樂文化的傳遞者和傳播者,因而音樂教師的素質決定著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為了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促進小學音樂教學卓有成效地整體提升,新課程標準的整體推進。我認為,作為一名合格的音樂教師,除了教師必備的基本素質要求外還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一、更新觀念,轉變角色 教師的觀念決定著教師的行動方向。作為新形勢下的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就必須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從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從修剪枝杈的園丁轉變為啟迪學生智慧的研究者和開發者,把傳統的師生關系轉變為新型的朋友關系、夥伴關系。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使學生享受成功的滿足,獲得審美愉悅體驗,進而使學生喜歡音樂,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慾望,使學生從以往的被動變主動,在合作中學習成長,同時達到潛移默化地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目的。 二、教師具備豐富的音樂專業知識與教育理論知識 音樂課是一門綜合的學科。教師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才能把音樂課講得形象、透徹、生動,從而激發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全面深入的學習。因此,我們要不斷地進行音樂方面的進修與學習,使自己的音樂文化素質得到提高。 音樂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理論知識,懂得心理學與教育學,學會正確地揣摩學生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讓學生在有效的音樂課堂中學到音樂知識,並在學習中體驗著、快樂著。 三、教師具備專業的音樂技能 在音樂學科領域中,「唱、彈、跳」是所有音樂教師應具備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彈自唱能力。「唱」在音樂教學中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和激勵性。歌唱教學是訓練學生音樂感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聲情並茂的范唱能給學生帶去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彈」即鍵盤彈奏能力和即興伴奏能力。只有具備嫻熟的、能為各種風格的歌曲伴奏的即興能力,才能組織好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課標強調師生的互動性,使整個課堂處於一種輕松、愉快、活潑的氛圍中。音樂教師的舞蹈表演能力對於小學音樂課堂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應抓住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模仿的特點,通過自己的肢體語言來引導學生體會音樂、表演音樂,建立一種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音樂是一門技能性較強的學科,因此,音樂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能。 要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基本素質,除了具備以上幾點,還得具備其他各種綜合能力,比如,現代信息技術能力、課後教學反思能力等等。總之,無論教師是提高哪方面能力,一切都得以學生為本,將學生視為教育主體,關愛學生,只有這樣,音樂課堂才能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
⑤ 目前我們的小學審美教育欠缺在什麼地方
審美教育從廣義上來說,它指一切可能影響、感染人的事物在教育方面的功能,同時也包括學校、社會和家庭有意識地利用審美教育手段對受用對象進行地具有塑造意義的教育活動。從狹義上來說,它是指與德、智、體、勞並行的教育方式。在社會發展進行的當今時代,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發展方式使人們越來越片面化,特別是在審美能力與審美意識方面更是缺乏重視。但隨著社會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審美教育在「上層建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審美教育即我們常說的美育,它是一種與美的感受相結合的有教育作用的思維活動。這種教育包括培養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審美觀點等,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中,達到美化人們心靈、行為、語言、體態,提高人們道德與智慧的目的。我國近代著名的美學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經說過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於教育,以陶冶感情為目的者也。」審美教育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佔有重要地位。雖然審美教育被大多數學校認可並實施但是還存在很多弊端,目前我國小學語文課堂教育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興趣不高,學習低效
「學問必須符合自己的興趣,方可得益」,很多學生只在課堂上接觸語文知識,課外完全不拓展相關知識,背誦的時候也只是機械記憶,不關心其內在的美學內核與人文情感,很少有學生能夠自我主動學習。即使花費再多的時間與精力,依然得不到實質性的提高,還是停留在初級水平,難以理解和深入課文之中。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學生學習語文學科,主要迫於應試的壓力,理解難等問題打擊了學生的熱情,語文的學習充溢著功利主義,人文精神的傳承被擱置一邊,應試教育羈絆了語文教學的盎然生機。語文教學本應是生動有趣的,怎樣讓學生熟稔地掌握它,培養以及提升學生的興趣刻不容緩。
(二)教學方式傳統單一
在現在的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還是沿承幾十年前的講義模式,沒有融入新興的教學手段,基本將重點定位在字詞句的疏通上,無視審美意識的灌輸與培養,摒棄了語文教學的真正價值,極大地減損了語言文化的切實魅力。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還是填鴨式教學,教師只顧一味填充知識點,沒有師生的有效互動,教學內容缺乏多元性與科學性,這已然跟不上新世紀的發展節拍,物質的飛躍,技術的革新,要求教育必須取得長足的進步,不能停滯不前,使得教學效率低下,學生難以真正獲益。
(三)缺少對審美教育的重視
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它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現在的語文課堂中,過分強調工具性,生硬呆板,缺少對審美教育的重視。教學陷入了一種認識誤區,認為語文只是一種工具,大部分語文教師將重點聚焦在知識點以及技能培養上,忽視了情感以及審美的真切灌輸。評價機制也是一樣,在各種考試之中,只在乎對讀寫能力的考察,沒有融入審美與情感的元素。當下,語文教學經常剝離出審美素質,摒棄了靈魂與精髓,陷入無法扭轉的老舊傳統,邁進枯燥單調的語法文字死胡同,沒有審美教育,人文性就是空中樓閣,這是與語文教育相悖的,所以需要大力改變。
⑥ 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是怎麼回事
論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審美教育(1)
上海市嘉定區實驗小學 曹姍
內容摘要:審美教育是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核心部分。它培養學生對美好音樂的熱愛,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並能起到啟迪智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等作用。然而,我國當前的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並沒有得到很好的貫徹,這就嚴重背離了音樂教育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這一基本理念。針對當前現狀,筆者對音樂審美教育的改革問題做了一些有益的探討。
關鍵詞:中小學 音樂教育 審美教育 地位 作用 改革
審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表現形式之一,而審美教育又是音樂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審美體驗是中小學音樂課程價值的最主要體現。2001年,教育部修訂並頒發了新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以下簡稱《大綱》)。《大綱》確立了新世紀新的教育觀,它不再以傳授音樂知識、音樂技能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審美教育為核心,在音樂創作、表演、欣賞等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徵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並未得到足夠地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⑦ 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審美教育
在小語教抄學中滲透審美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一語道出人們對美的需求已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為美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種享受,一種樂趣,一種陶醉。真正的美應當是純潔的,真實的,善良的。他能使人的內心產生無比的喜悅和興奮,在欣喜中受到啟迪,領悟生活的真諦,從而完善自己的道德,陶冶自己的情操。 陶冶兒童美感,培養審美感受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小學語文教材中,無論是語言文字的表述,還是從內涵意義的闡明都充滿了美的因素。面對這樣的教材,作為語文教師,其本身具有雙重任務:不僅自己需要從教材中領悟美,而且還得教會學生從課本中學到美。那麼,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呢?我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去嘗試。 一、教師語言揭示藝術美 教學語言是教師傳授知識給學生時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對於教師來說,他的語言恰似一面鏡子,通過它,可以看出教師思維的邏輯性、感情的豐富性、知識的廣闊性、認識的深刻性、表達的藝術性以及反映問題的敏捷性。可以想像,教師語言缺乏美感,學生就會感到枯燥乏味;教師語言深奧,學生就難以接受和理解。
⑧ 為什麼小學教育需要一定的審美
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話,這些全都屬於兒童文學的范圍。
由它們的作用,以及內重要性可以看到:容
兒童文學對這個世界所起的作用,在於塑造好與壞的價值觀,在於宏揚幸福與光明的人生觀,在於給人拼搏,進取,勇於探索的世界觀!
……
它的作用,滲透入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它的美,是藝術之神,與人性真情的美
⑨ 如何對小學生進行審美欣賞教育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
根據美術欣賞教學的目的、任務及自專身的特殊規律,我國的小屬學美術欣賞教學的組織形式可以分為專題欣 賞課、隨堂欣賞課和現場課三類:
1.專題欣賞課。專題欣賞課是課堂教學的方式,是小學美術欣賞教學主要形式,它指的是整個課時內組織學生專門對某些作品進行欣賞的課業。
2.隨堂欣賞課。隨堂欣賞課是指在繪畫和工藝(包括寫生、創作、圖案、塑造、手工製作)課業中所穿插 進行的欣賞。這種欣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得很多,比如:我們每一課都安排了范圖及資料,教師指導學生觀看講解,指出作品美在哪裡。又如:為了使低年級學生能在蠟筆的塗色中提高色彩能力,可引導學生對素描知識的加深而出示一些合理范畫,這就是隨掌欣賞的教學過程。
3.現場欣賞。現場欣賞是一種在課堂教學之外的美術欣賞形式,是指在較長時間內到現場和實地察看所進 行的欣賞教學。例如:組織小學生參觀美術作品展覽和博物館中陳列的美術作品,訪問畫家、工藝美術家、雕塑家並觀看其技法表演等。
⑩ 小學低段的審美教育包括哪些方面
在教師抄的心靈上去運作管理,真正襲體現以人為本在教學管理中,僅靠制度管理是不全面的管理。我認為,民主管理、制度管理與全員管理相結合,才是真正的管理。為此,教導主任要像走進學生心靈中那樣走進教師的心靈中去。教導主任要多接觸教師,多和教師們在閑談中討論與教學有關的問題。也許,一個新的研究難題就在和教師們的一次閑談中被解決了。也只有這樣,當你和教師們站在一起時,你這個教導主任才會被教師們從心靈深處所認可。至此,教導主任的教學管理理念也才會被教師們所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