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如何在小學音樂中實施德育教學
摘要: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音樂總能輕易地就讓人的情感產生共鳴。音樂藝術是音樂
教育的基礎,音樂具有獨特的藝術形式,其優美婉轉的旋律、美妙動聽的聲音總能夠打動聽眾的心扉,凈化聽眾的心靈,這是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的改革。小學音樂的教材內容也越來越豐富、越來越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也越來越注重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學。在音樂教育中,教師應該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注重對學生德育的教導,不僅要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更要注重其思想素質,人生價值觀的引導。結合當今小學音樂教學的教學模式,淺談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德育教學。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教學;創新教學
在小學的基本課程中,音樂是一門重要的基礎課程,良好的音樂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和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學,以愛國主義為德育教學的主體,開展豐富深刻的德育教學,注重對小學生的行為素質和思想素質的培養。這樣將德育教學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在進行音樂教學的同時將德育思想融入其中,讓學生在學習音樂技能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正確的思想價值觀。所以說,將德育教學融入小學音樂教學中對全面提升小學教學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人生發展都有非常積極的重要意義。
B.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
結合教材進行德育教育就可以了,但如果平時看見學生的表現即使不是班主任也應進行教育。
C. 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滲透德育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D. 怎樣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
一、深入作品,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初中音樂教學大綱》明確提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因此,教唱一首歌(樂)曲之前,教師首先要深入作品,對作品進行深刻的理解,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式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二、創設情境,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實踐為主線的教學原理,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採用開放式教學,努力創設生動活潑、新穎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沐浴在優美的情境里,充分地感受美,情感得到激發和深化。
三、鑽研教材,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課堂講授是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主要途徑,授課時應力求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開發、思想教育於一體。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課前必須鑽研教材、深入備課,既要弄清教材的知識內容,又要對教材的德育因素深入體會,選擇好教學與思想教育的最佳結合點,採用各種教學手段及時捕捉時機,適時點撥並恰如其分地引導,達到既教書又育人的效果。例如結合教材講音樂故事,將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趣聞軼事、作品珍聞等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講,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激發學生各種美好的感情,提高他們對生活中真與假、美與丑、善與惡的識別能力。
四、見縫插針,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要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把素質教育的各個要素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去,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把德育貫穿和滲透到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真正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音樂課在知識學習、能力培養的同時,寓德育於音樂教學之中 是必要的、有優勢的。但千萬不能把音樂課上成思想政治課,失去了音樂課的審美性、藝術性。
E. 如何在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百度文庫
小學的音樂教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重要課程。它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具有豐富而深刻的德育內涵。在素質教育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特點是:知識面廣、綜合性強、既有內容廣泛的政治、地理、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傳授,又有嚴格的節奏、聽音、視唱、發聲、演奏等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的最佳途徑。正如列寧指出:「音樂是對人民進行教育的有力工具」。
一、在教學准備中滲透德育教育
教學的准備關鍵在對教材的分析,教師應當積極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在我們的小學音樂教材中,有的教材具有明顯的思想教育目的,如:《我們多麼幸福》、《國旗國旗我愛你》等。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作好教具、課件等其他的教學准備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國旗國旗真美麗》欣賞教學中,我就准備了一面五星紅旗放在新課的引入階段進行展示,此外我還查找了三代領導人近十張關於開國大典的照片,通過課件的展示讓學生邊欣賞音樂邊看照片,同學們既有聽覺又有視覺的感受,對他們更深切理解歌曲的情緒給予很好的幫助。
二、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一節優質課中,教學過程是精粹,在此環節中體現德育教育最忌空洞說教,應該注重德育教育的實效性。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指出:「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體現。」作為教師就要認真設計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使德育滲透在教學的全過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說教,要見縫插針聯系實際。把情感做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同時音樂教師還應該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養成正確的音樂學習習慣。
三、在音樂感受中滲透德育教育
《音樂課程標准》明確提出:「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還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音樂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充分利用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來表情達意,因而能直接觸動學生的情感,震撼學生的心靈,對學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觀念的滲透和影響是很大的。 轉
四、在學習評價中滲透德育教育
在以往音樂課的學習評價中,教師往往讓幾個學生組成一組選唱一首歌曲,打上一個等級草草了事。這樣不僅沒有起到綜合評價作用,更重要的是嚴重淡化了學習評價對學生的教育功能。
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音樂實踐活動中的參與態度、參與程度、合作願望及協調能力,音樂的體驗與模仿能力、表現能力,探究音樂的態度與創編能力,對音樂與相關文化的理解以及審美情趣的形成等。都是我們評價應包含的內容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對美的追求。
五、在教學手段中滲透德育教育
將音樂與文化融合起來,把古今中外音樂家傳記,名人與音樂,音樂與歷史、地理、體育的關系用故事形式講給學生聽或讓學生來講,會在學生幼小的心靈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律動、歌表演,這是兒童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特別受中低年級同學的喜愛。
《新課標》中要求學生能夠「當眾、自信、有表情地歌唱和表現」。學生在自由表現的過程中,不僅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同時培養了自信與勇氣以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效而新穎的教學手段,有助於學生養成群體意識和協作精神。
六、在「三結合」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
學生的教育離不開家庭和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德育工作必須密切和家庭、社會的聯系,積極推進「三結合」教育,廣開渠道,努力營造「大德育」氛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F. 如何在小學音樂課中實施德育教學
小學音樂是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課程。小學生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時期,因此,在音樂教學的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音樂課程資源,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使學生在情感、品格和心靈上受到有益的影響,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首先,教師要利用好音樂教材,挖掘教材可以利用的德育因素,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因此,教師在上每一節課之前,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做到心中有數。比如在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我的祖國》、《小英雄王二小》等類型的歌曲時,通過各種教學資源,比如聲像、故事,甚至影視資料,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把德育教育滲透到每個學生的心中。
其次,利用音樂教材歌曲內容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在教授音樂的過程中,利用歌詞內容,再配合聲像、語言以及各種道具,展開合理想像,使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和全面的感官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願望,學會歌曲的同時,深刻體會歌曲的情感。
《音樂課程標准》特別提出:「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如小學音樂《靜靜的夜》,一開始教師可運用聲、像結合的動態畫面,讓學生聆聽《搖籃曲》,用心體會歌曲安寧、舒適的意境和母親對孩子真摯的愛心。同時,在老師有感情的朗讀中,讓學生用輕柔的動作表現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從而為學習歌曲《小寶寶睡著了》做好鋪墊,在這首歌的結尾句處理方式上,還可讓學生說一說,再試唱各小組的設計,體驗創設成果的愉悅,最後根據這首歌曲的意境,讓學生用碰鍾輕輕的敲擊為歌曲伴奏。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知道這首歌曲的情感所在,再不會隨聲附和地喊歌,而是有聲有色、有情有韻地歌唱,歌唱時情感的處理會恰到好處,表達了歌詞的意義,唱出了歌曲的感情,達到了教學目的。
第三,利用不同的教學形式,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比如在識譜教學中,根據音符的變換,讓學生感知不同的音符不同的表現形式可以組成不同的旋律,明白在音樂中,音符不像數字,音符沒有大小,沒有主次。只要組合,合理的組合,就能產生美妙的旋律,從而告訴學生,我們每個人的地位是平等的,只要在生活學習中願意和別人合作,都能創造出自身的最大價值。同樣,這種合作教育的滲透,也可以在合唱教學中讓學生去領會。只要很好的和大家合作,就能唱出美妙的歌曲。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它是人類最美的語言,也是表達情感的特殊方式。因此,在音樂審美教育的過程中,同樣可以滲透德育教育。比如在音樂欣賞課上,讓學生根據不同的音樂,感受情感的豐富多彩,明白音樂表達的情感也有喜怒哀樂。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體會音樂的情境,感受到音樂給我們帶來的美。在欣賞中,可以讓學生拍手,可以聽一段音樂,談一談自己的感受,說出自己的聯想。學生會在這種動態的環境下,投入音樂活動,體驗音樂帶來的情感。從而讓學生感受美,體會美,以達到創造美的目的。
情感是音樂教學的紐帶,也是音樂教學的生命線。《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修訂稿)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於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同時,作為音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音樂課深入挖掘音樂歌曲的德育因素,揭示音樂情感,讓學生更好的感受和體驗,從而受到陶冶,受到影響,受到啟發,受到鼓舞,最終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
G. 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小學音樂教材中含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因此,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要運用豐富而又生動的音樂形象,寓德育於美育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德育素質。我從事小學音樂教學多年,積累了不少教學經驗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教學經驗,現介紹與各位教師同仁共勉。一、增強德育意識,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教師應當樹立德育意識,以教材為內容,以課堂為陣地,認真鑽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課都能有德育的側重點。如:《我們多麼幸福》、《我的祖國》、《我們要做雷鋒式的好少年》、《黨的關懷親親的哩》、《看龍船》等歌曲。這些教材豐富的德育內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去挖掘、發現和理解。如:歌曲《看龍船》表現了端午節熱烈緊張的賽龍舟場面和人們興奮激動的心情。教師在教、唱歌曲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外,還應聯系今天的美好祖國,引導學生分析歌詞,理解「屈原爺爺看見了也會笑得鬍子翹」的深刻含義,從而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為人師表是教師的美德。教師應具有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豐富的知識和認真的態度。教師那整潔大方的衣著,自然端莊的教態,形象生動的語言,富有激情的歌唱,優美動聽的琴聲,准確嫻熟的指揮,工整認真的板書,都會時刻影響著學生,使學生潛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別是教師優良品質,高尚的道德行為將影響著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必須從自我做起,注意個人師德修養,為人師表,並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二、以音樂為背景,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在教《讀報歌》時,我首先介紹這首歌產生的時代背景,結合掛圖、配合音響,講述舊中國上海報童飢寒交迫的痛苦生活,揭露舊社會民不聊生、腐敗黑暗的現實。通過這首歌的學唱,激起學生對社會主義的新中國強烈熱愛,對反動、黑暗腐敗的舊中國無比憎恨的感情,學生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從小樹立認真學習,長大立志獻身「四化」的遠大志向。又如在教《國歌》時,首先介紹《國歌》是一首雄壯、高昂、激奮人心的歌曲,她鮮明的節奏、號角式的音調及催人奮進的音符,塑造了中國人民威武不屈,為爭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奮戰的音樂形象。過去她曾激勵無數中華兒女、愛國志士,奔赴抗日前線,而今,她又以新的姿態與活力鼓舞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革和建設。在教學中,通過教師扣人心弦地講述這首歌的歷史意義和現實作用,並結合每周星期一升旗儀式,仰望五星紅旗冉冉升起那激動人心的場面,激起學生的滿腔熱情,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三、結合課外藝術活動,進行德育教育 音樂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藝術活動,也是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德的重要途徑。同時兒童都具有愛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藉助這些特徵,在各種藝術活動中,可以充分結合他們熱衷於表現自己才藝的心理,在校內組織小合唱隊,舞蹈隊,使學生懂得,只有協調一致,團結協作,才能唱出統一和諧的音調,才能使演唱、演奏得以成功。因此,我組織舞蹈隊,排練了以反映兒童思想、學生生活為主要內容的多種表演形式的小節目,使學生在排練演出過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 音樂教育應寓思想教育於音樂藝術之中。要注意音樂知識教學、音樂能力培養、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作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樂教育,它對於陶冶情操、品行修養,樹立正確的審美觀起到獨特的作用。教師應緊緊抓旋律、節奏、音色、拍子、曲子、和聲等音樂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誘導學生進入歌(樂)曲意境,抒發美好的情感。讓學生在理解美、表現美、鑒賞美中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道德。我在教唱《國歌》時,除了讓學生了解歌詞意義、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號角式的呼喊「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的個附點,強調出「築我新長城」的民族氣魄。再三強調的「前進」,後半起的急切吶喊及三連音的運用等音樂特點。讓學生既能准確地唱好《國歌》,又激起其對祖國無比熱愛之情,進而樹立時代責任感。在演唱中使學生感受到嚴肅、自豪、真摯的情感,寓理於情,情理交融。四、從音樂欣賞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 音樂欣賞教學就是通過對古今中外音樂作品的欣賞,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開闊視野,提高鑒賞能力,培養高尚的情操。特別是通過對我國民歌、民族音樂的欣賞,使學生熱愛祖國民族音樂文化,激勵他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賞管弦樂曲《紅旗頌》時,感受絢麗多彩的配器、和聲、轉調等表現手法,輝煌的樂章使學生彷彿置身於這樣一幅畫面:中國人民在紅旗指引下英勇戰斗,昂首闊步地奮勇向前。彷彿看到天安門廣場升起了五星紅旗以及萬眾歡騰的熱烈場面,置身於激情的幸福回憶之中。學生在欣賞樂曲的同時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起學生的愛國之情。因此,在欣賞教學時,教師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要使學生身臨其境,去享受歡樂,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學生全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樂世界,就能喚起他們愛國主義的感情,讓他們感到勞動的自豪,學習生活的愉快,英雄行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覺中心靈得到凈化。 總之,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教育同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密不可分,為學校素質教育帶來了活力。加強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活動,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祖國「四有」新人,培養高素質的改革創新的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提高全民族素質,培養愛國主義精神,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教師通過一支支動聽的歌曲、一聲聲由衷的贊嘆,正確的共產主義人生觀、民族自豪感、愛國之情、集體主義思想已悄悄地滲入學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