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勞動教育的意見,怎麼看
學生勞動實踐將納入綜合素質評價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就《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答記者問
日前,教育部聯合共青團中央、全國少工委印發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就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意見》對中小學勞動教育設定了怎樣的目標?
答:《意見》既提出了勞動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提出了勞動教育的工作目標。
培養目標:旨在通過勞動教育,提高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素養,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使他們明白「生活靠勞動創造,人生也靠勞動創造」的道理,培養他們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於創造的精神,為他們終身發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礎。
工作目標:一是在宏觀目標上,提出用3至5年時間,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模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二是在微觀層面上,提出具體工作路徑,加強示範引領,在全國推動創建一批國家級勞動教育實驗區,推動地方創建一批省級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和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帶動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深入開展。
問:《意見》對各地各校開展勞動教育明確了哪些路徑?
答:《意見》明確了勞動教育的實施途徑,提出要切實抓好相關課程、校內勞動、校外勞動、家務勞動等關鍵環節。
一是落實好已有的勞動教育的相關課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三到九年級切實開設綜合實踐活動中的勞動與技術教育課,高中階段要開好通用技術課,明確並保證課時。地方和學校還可結合實際在地方和校本課程中加強勞動教育,開設家政、烹飪、手工、園藝、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相關課程。其他學科也要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如在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勞動觀念和態度的培養,在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學中加大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在其他學科教學和相關教育活動中也應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
二是積極組織開展校內勞動。如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和綠化美化。如普及校園種植,開辟專門區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有條件的學校可適當開展養殖。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製作、電器維修、班務整理、室內裝飾、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廣泛組織以勞動教育為主題的班團隊會、勞模報告會、手工勞技展演,提高學生勞動意識。
三是組織校外勞動實踐,結合研學旅行、團日隊日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工學農、參加公益勞動與志願服務。要求學校將校外勞動納入學校教育工作計劃,並規定小學、初中、高中每個學段都要安排一定時間的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習等勞動實踐。
四是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家務勞動,教育學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裡事情幫著做,引導學生踐行中華傳統美德,參與孝親、敬老、愛幼等方面的勞動。要求學校安排適量的勞動家庭作業,布置類似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學生力所能及的家務。
問:《意見》在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保障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
答:《意見》對形成勞動教育的保障機制明確了四方面的要求。
一是加強統籌協調。文件的落實,加強領導是關鍵的一步。《意見》要求各級教育部門和學校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領導,明確勞動教育責任主體和負責部門,特別是加強縣級統籌,確保勞動教育的時間、師資、經費、場地、設備等落實到位。還要加強校內校外統籌,充分發揮各方力量,形成合力。
二是加強師資建設。全面加強勞動教育,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勞動教育師資隊伍。《意見》提出要在工資待遇、績效考核、職稱評聘、評優選先、骨幹教師培養等方面,對勞動教育教師同等對待,以保持勞動教育教師隊伍的穩定與發展。要建立專兼職結合的勞動教育教師隊伍,廣開渠道,開門辦學,聘請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要加強培訓,配備專兼職教研員,組織經常性的教研活動,促進勞動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從而不斷提高勞動教育教學質量。
三是加強資源開發。勞動教育資源本身是很豐富的,工廠、農場、商店、田園,到處都可以是勞動教育的場所。目前勞動教育資源顯得缺乏,關鍵在於開發不足。《意見》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加強勞動教育資源的開發。要求各地各校因地因校制宜,加強勞動教育場地或實踐基地建設,充分利用現有青少年校外活動場所、青少年宮和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開展勞動教育,並積極爭取社會支持,充分利用學校布局調整中的閑置校舍和產業結構調整中的閑置廠房等社會資源,建立各行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從而滿足勞動教育需要。
四是加強督導評價。《意見》要求各級教育督導部門開展勞動教育督導,將學校勞動教育實施情況納入中小學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內容。同時要建立學生勞動評價制度,將評價結果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並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依據。勞動教育重要的是過程,因此要加強過程性評價。我們希望通過加強督導評價,真正使《意見》得以貫徹實施,從而使勞動教育落實到每一所學校,落實到每個孩子身上,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㈡ 關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官方有哪些相關政策
政策要求學校必須配備勞動教育課程,並且和福利機構合作起來,讓學生更早的參與福利機構的公益勞動。最新的政策透露,學校需要建立專門的勞動教育課程,並且保證每個學生都有足夠的勞動時間,同時要求其他課程也融入勞動教育的內容,讓學生更好的認識到,勞動教育的精神。然後是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生提出不同的勞動要求,強化勞動教育的評比和考核,將學生的勞動素養作為最基本的學習內容,並記錄在學生檔案之中。
最後政策也對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提出了要求,要求它們建立一個長效的勞動教育培養機制,這個機制既能鼓勵學生參與勞動教育,又能對學生的勞動技能,進行評估,讓學生在考核中,不斷成長。同時政府要聯合社會多方力量,為學生的勞動教育助力,幫助學生勞動技能的增長。
㈢ 新時期勞動教育包括哪些內容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7月15日電(孫競)今年3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印發。近日,教育部印發《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主要面向學校,重點針對勞動教育是什麼、教什麼、怎麼教等問題,細化有關要求,加強專業指導。
《指導綱要》提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中小學勞動教育課平均每周不少於1課時;職業院校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不少於16學時;高等學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明確主要依託的課程,可在已有課程中專設勞動教育模塊,也可專門開設勞動專題教育必修課,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
勞動教育應該如何理解?
「當前忽視勞動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輕視體力勞動,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勞動者。」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指導綱要》重申《意見》提出的「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要求,並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
該負責人指出,勞動教育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勞動教育應該教什麼?
《指導綱要》規定,勞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
《指導綱要》強調,勞動教育途徑要注重課內外結合,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採用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勞動項目實踐等形式進行。小學以校內為主,小學高年級可適當安排部分校外勞動;普通中學、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兼顧校內外,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由學校組織實施。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
勞動教育應該怎麼教?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指出,當前學校中有教育無勞動和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同時存在。《指導綱要》從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四個方面明確勞動教育的途徑,特別是對勞動教育必修課、課外校外勞動實踐時間、每學年一次的勞動周提出了具體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解決有教育無勞動的問題。
同時,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指導綱要》圍繞講解說明、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示範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具體指導,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切實解決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
《指導綱要》要求,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寫實記錄抽查制度,對弄虛作假者在評優評先方面一票否決,性質嚴重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依據之一。推動將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
㈣ 勞動教育是什麼
「當前忽視勞動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輕視體力勞動,尤其是看不起普通勞動者。」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表示,《指導綱要》重申《意見》提出的「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要求,並進一步闡明了勞動教育的內涵和特徵,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的育人功能,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活動」。
該負責人指出,勞動教育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鮮明的思想性,強調勞動者是國家的主人,一切勞動和勞動者都應該得到鼓勵和尊重,反對一切不勞而獲、崇尚暴富、貪圖享樂的錯誤思想;二是突出的社會性,要求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認識社會,強化責任擔當意識,體會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和諧的新型勞動關系;三是顯著的實踐性,以動手實踐為主要方式,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建設世界,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
勞動教育應該教什麼?
《指導綱要》規定,勞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和服務性勞動教育三個方面。其中,日常生活勞動教育要讓學生立足個人生活事務處理,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強化自立自強意識;生產勞動教育要讓學生體驗工農業生產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增強產品質量意識,體會平凡勞動中的偉大;服務性勞動教育要注重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技能,服務他人和社會,強化社會責任感。
《指導綱要》強調,勞動教育途徑要注重課內外結合,在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的同時,還要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和家庭生活中的勞動時間,小學1-2年級不少於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於3小時;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要明確生活中的勞動事項和時間,納入學生日常管理。
大中小學每學年設立勞動周,採用專題講座、主題演講、勞動技能競賽、勞動成果展示、勞動項目實踐等形式進行。小學以校內為主,小學高年級可適當安排部分校外勞動;普通中學、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兼顧校內外,可在學年內或寒暑假安排,以集體勞動為主,由學校組織實施。高等學校也可安排勞動月,集中落實各學年勞動周要求。
勞動教育應該怎麼教?
教育部教材局負責人指出,當前學校中有教育無勞動和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同時存在。《指導綱要》從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四個方面明確勞動教育的途徑,特別是對勞動教育必修課、課外校外勞動實踐時間、每學年一次的勞動周提出了具體要求,將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切實解決有教育無勞動的問題。
同時,勞動教育不是簡單讓學生掃地、做家務,《指導綱要》圍繞講解說明、淬煉操作、項目實踐、反思交流、榜樣示範等關鍵環節,加強對勞動教育方式方法的具體指導,要求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勞動實踐,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切實解決有勞動無教育的問題。
《指導綱要》要求,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建立誠信機制,實行寫實記錄抽查制度,對弄虛作假者在評優評先方面一票否決,性質嚴重的應依法依規嚴肅處理。在高中和大學開展志願者星級認證。高中學校和高等學校要將考核結果作為畢業依據之一。推動將學段綜合評價結果作為學生升學、就業的重要參考。
㈤ 2020年勞動教育政策解讀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於2020年3月份發布,從此文件上可以看專出,我國對屬勞動教育的重視,「勞動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實施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型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正確把我勞動教育的含義是正確實施勞動教育課程的基礎。
文件明確了各年齡段的學生的勞動教育的課時及課程內容要求,這就要求學校、社會、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從家庭的家務勞動到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再到社會提供的職業崗位體驗等,都需要為學生打造一個良好循環的勞動教育環境,更要跳出傳統教育模式的觀念和形式,重視勞動教育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勞動教育課程化推動勞動教育的規范化,「以勞促全」是勞動教育的核心。學校要聯合社會機構、聯合企業、聯合農場,打通勞動教育環節,勞動教育課程要貼合學生的成長特點,課程多樣化、內容豐富化。
㈥ 把「勞動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的意義是
把勞動教育。納入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具有一定的意義。現代學生。養尊處優。不懂得勞動的辛苦。通過勞動教育能夠讓他們認識到。怎麼樣通過自己的勞動和努力。為這個社會做貢獻。
㈦ 教育部新指示,勞動教育也是重要一課程,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相結合的課程如何進行研發怎樣設計評價體系
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就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提出意見,發布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
《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對此,全黨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
2020年3月8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線上研學旅行公益培訓直播,研學旅行交流中心王春雷老師在《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下的課程研發與評價體系》課程中,分享了這個體驗教育與研學旅行這一話題。
研學旅行作為一種傳統而現代的素質教育手段,作為對現行課程改革部分弊端的撬動點,作為對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重要路徑,賦予時代使命而重構,目前已經被整合為中小學綜合實踐課程的組成部分,一些地區已經將研學旅行課程正式納入學校課表。
研學旅行交流中心、雲成長研學王春雷老師說「教育評價體系是教育教學轉變的核心要素。在直播時,王春雷老師以用體驗教育的眼光來看研學旅行:研學旅行課程+研學旅行評價。
研學旅行課程載體是活動;課程開發就是活動策劃。研學旅行評價方法是:
及時評價+單項評價+綜合評價+延時評價。
詳細內容小夥伴們可以進入「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在線學習欄目「視頻直播」進行課程學習,或者咨詢研學旅行交流中心助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