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推進中小學銜接教育措施

推進中小學銜接教育措施

發布時間:2021-02-09 01:41:52

『壹』 如何銜接中小學數學教學

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生跨進了一個新的學習階段.但實踐中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對數學學習感到不適應,甚至有一些小學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習成績急劇下降,造成學生、家長的苦惱.在這個轉折關頭, 如何做到小學到中學數學學習的自如銜接, 保證中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 是擺在我們數學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下面就自己的認識談一些體會.
一. 產生銜接不當的主要原因
影響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因素很多,既有學生的問題,也有我們中小學教師教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內容方面.小學的數學知識少、內容淺、難度低、知識面窄.教材的坡度緩,直觀性強,易於模仿掌握.而初中數學內容多,知識面寬,比較抽象,也觸及到抽象的數學語言、邏輯運算語言以及邏輯推理、較復雜的空間立體圖形等,教材還突出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些對於初一新生來說,一下子轉過彎來,理解並掌握教材,決非易事.例如:小學數學中數的部分只涉及了自然數和分數的有關知識,而學生在升入初中後,在代數方面遇到的第一個困難就是增加了「負數」,有理數的計算有了符號的變化,對學生注意力的分配要求明顯變高了.接踵而至的絕對值、相反數、數軸等知識有了一些抽象思維的要求,部分學生更是丟三拉四,無從下手.進入八年級又引入了無理數、實數概念,與其相關的綜合題也越來越復雜.
2.教師的教學方法方面.小學數學周課時多,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少,難度小.老師對難點、重點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反復講解,學生可以反復的練習,從而各個擊破,效果極佳.甚至有的小學生老師對學生是一步一步「護著走,甚至抱著走,嚼著喂」,以至於學生對老師有很大的依賴性,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差.而初中的數學周課時少,每課時安排的內容多,且運用靈活,難度大,教學進度快,無法反復講練.教師只是通過設問、設導、設陷、設變進行啟發引導,開拓思路,然後由學生去思考,去解答,並逐漸學會舉一反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對知識理解要透徹,應用要靈活,注重對知識運用的歸納和總結,促進語言能力的發展,弄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系,並不斷構建和完善知識體系.換句話說,初中生由老師引路,學生自己走路.
3. 學生的思維方式方面.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依賴機械記憶,很多知識是通過背誦來獲取的.初中學生的思維偏向於形象思維(當然仍有一些機械性的記憶).目前的小學教材敘述方法比較簡單、直觀,語言通俗、易懂,很多知識是通過圖片、表格來給出的,趣味性強,結論也容易記憶.而初中教材的敘述比較嚴謹、規范,有些知識往往通過類比、歸納給出,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和想像能力,抓住了事物的本質,才能深入探究.這些對七年級新生而言,有一種措手不及的感覺.
4. 中、小學老師交流與溝通方面.中小學教學相對封閉,各成體系,中小學教師之間缺乏面對面的交流.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中學教師不了解小學教師的具體教學目標,很少有中學教師主動去了解小學數學的知識體系,更不了解小學教師的教學方法,甚至有不少初中數學老師對小學數學應用題經常是「望數興嘆」,他們只會列方程解,而不會用算術法分析解答,常常埋怨:「現在的小學怎麼會這樣?知識點教得那麼死板,到了初中扭都扭不過來.」小學教師也不會主動去了解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教學過程中也很少去想我目前教什麼,學生以後會學什麼,也很少去想怎樣把現在和以後的知識緊密聯系起來,總認為: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無微不至地關愛學生,對學生的提問有問必答,我們都是他們心目中的知心人,初中教師怎能用學校教學中出現的個別現象來否定我們的小學教學.試想在這種狀況下,「銜接」的問題又從何談起?
二.加強銜接教育的策略
在當今中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脫節問題已經凸顯,從關心學生持續性發展的角度出發,作為數學教育陣地上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多角度、多層面促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的銜接,培養學生全面的數學能力,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夯實基礎.
1. 教學內容的銜接.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是密不可分的整體,有很多銜接知識點.現在的數學體系分成了四大領域,即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應用,這些內容從一年級一直貫穿到九年級,涉及到整個義務教育階段,但相同領域的教學內容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目標.初中各章節內容是從初中的客觀需求出發,不是小學知識的簡單重復與銜接.因此,作為一名中學數學教師,教學中應當把小學與初中數學內容作一個系統的分析和研究,掌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向學生傳授新知識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聯系、復習和更新舊知識,特別注重對那些易出錯、易混淆的知識加以分析和比較,有的放矢,幫助學生建立中小學數學知識網路.
2. 教學方法的銜接.初中數學較小學數學而言,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從具體發展到抽象,從文字發展到符號,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增加了許多難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識點,對剛剛升入中學的學生而言,有些內容如絕對值、相反數等確實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採用「低起點、小梯度、多訓練、分層次」的方法,將教學目標分解成若干遞進層次逐層落實,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讓學生保持住學習數學的興趣,以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3.學習方法的銜接.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往往重說數,輕探究.初中數學概括性強,題目靈活多變,只靠課上聽懂是不夠的,需要課後進行認真消化,認真總結歸納.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需要「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培養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方法體系,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和方法,幫助學生養成專心聽講,勤於思考的聽課方法,培養學生形成課後鞏固、溫故知新的良好習慣,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多思、勤思、深思、善思和反思,並將這些好的學習方法滲透到自己「凝神、動筆、思索、質疑」的每一個環節中.
4. 明確育人目標,改變教學觀念.義務教育階段從一年級到九年級做為一個整體,必須有一個統一的、全盤考慮的育人目標,中小學老師都應當清楚,我們的教學是在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因而,小學老師要克服短期行為,本著對學生終身負責的態度,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觀,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要常看看課標中初中數學的知識體系與標准要求.初中老師也應了解小學數學知識的體系,從小學生原有的思維方法出發,進行知識體系的重新建構,不埋怨,不推卸責任,結合學生的差異,尋找一種既有利於分類推進,又不傷害基礎教差的學生自尊心的教學方法,必要時可採用分層教學,給學生一個適當的「緩沖期」讓學生逐步適應中學的教學要求.必要時中小學教師相互觀摩、相互學習.特別是小學高年級與初中低年級的老師更應該自覺、主動地彼此溝通、相互學習,一起研究學生的數學學習銜接問題,制定出一套適合中小學數學銜接的方法措施.
總之,小學數學與初中數學的銜接問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中小學教師共同努力.只有這樣,方能幫助學生平穩度過中小學的銜接期,順利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任務,使緊張、難忘的中小學學習階段成為學生培養人格、塑造人生的重要階段.

『貳』 小學升初中怎樣做好銜接工作

孩子在經歷這巨大的飛躍和變化時,必然有一個從不適應到適應的過程,如果家長能了解這個變化過程,掌握變化規律,耐心幫助孩子盡快完成這一適應過程,必將對孩子在初中階段的全面發展產生良好的效應。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有承前啟後的作用,銜接過渡的成功與失敗對教育的質量影響很大,但這一結合部恰恰是基礎教育中長期被忽視的一個薄弱環節。小學到初中的「銜接」問題已然成為眼下最為關注的話題。如何幫助孩子做好中小學銜接,讓孩子度過適應期,使孩子盡快適應中學生活,這是家長面臨的新課題。 比較初中和小學教育,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同之處,如課程設置不同、教學任務與壓力不同、評價方式與手段不同、教學強度和要求不同、學生身心發展不同、教育方法及措施不同等等。所有這些不同,無一例外地在初中、小學銜接這一環節上表現出來,致使這一時期的孩子情緒波動較大,行為不受約束,學習缺乏動力,兩極分化嚴重,具體落實到每一個孩子身上,又各具特點,因人而異。有的孩子一下子變得不會學習了,有的孩子無法適應初中教學上的要求,有的孩子不能正確看待學習與考試成績,有的孩子對小學的學習生活依依不捨,遲遲不能進入初中的學習狀態。正是因為學生會有以上諸多的不適應,所以初中和小學銜接問題才備受學校的重視,多年的教育實踐與經驗告訴我們,抓好初中和小學銜接,初中教育就成功了一半。一、 初中與小學生活的差異 首先,課程門類明顯增多,學習內容更加復雜。小學是以語文、數學為主,其他大都為活動課性質、常識性介紹,要求了解、知道、學過即可。進入初中階段,學科科目增加,例如歷史、地理、物理等小學沒有接觸過的課程。學科內容增多、加深,要求會比小學更高。 小學的課時多,內容少,有較多的課內時間進行練習、復習鞏固,識記內容多、理解內容少,具像思維多、抽象思維少。初中階段內容增多,閱讀信息量大,要求理解的知識增多,難度增大,但是課時卻有限,每節課教學任務重,學生完成作業的難度增大。 其次,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彰顯,強調學生的自我管理。由於課時的限制,上課的內容增多、信息量大,初中老師講課的進度比小學要快,所以上課認真聽講尤為重要。在學習上更多要自覺,更要強調課前預習、課後復習、知識的整理歸納。與小學相比,作業量也增加了許多,小學作業大多可以在課內、校內完成,初中的作業大多要課後、回家完成。一些學習習慣差、上課經常開小差、做作業拖拉的孩子,會因為聽不懂課、作業質量差、拖拉造成完不成作業、成績下滑,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第三,活動天地更加開闊,人際關系更加廣泛。孩子進入中學以後,活動天地一下子變開闊了。原來,孩子的同學大多是在同一小區、同一社區范圍,有些原本就是一起長大的小夥伴,同學之間聯系比較密切。進入初中後,與老師、同學交往的范圍擴大了,獲取的信息也大大增加了。同學們各自所生活的地域范圍更廣了,同學之間的家庭情況更加復雜。孩子的交友觀念、標准也隨著身心的發展在變化,如何幫助孩子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成為家長的新課題。如果交友不慎,可能會使孩子變壞。 第四,自我意識不斷覺醒,青春期特徵更加明顯。初中階段也是人生發展的特殊時期,即被稱為青春期,在這個時期,孩子的身心發展產生很大的變化。生理上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描述,孩子的身體發育進入了第二個生長高峰,各方面迅速生長,性發育也逐漸成熟。二、 。每位家長雖然自己都經歷過初中階段,都走過青春期這道坎,但是作為家長教育這個階段的孩子是第一次,而且現在的孩子與家長當年所處的年代不同,所接受的信息廣度不同,特別是網路的普及、電腦游戲的發展等,家長不能以過去的觀念方法來看待現在的孩子。可以閱讀相關的書籍,了解青春期孩子身心發展的基本特點,以及教育管理他們的方法,適應孩子的這些變化。同時也要改變自己的角色,從以前孩子的「主宰」,轉換為孩子的朋友、導師。第二,事先了解孩子的學校,幫孩子做好思想准備。 家長最好能先孩子一步,到孩子即將就讀的學校去考察了解,了解新學校有什麼特點,教育教學上與小學有什麼不同,新學校新班級對新生有哪些具體要求。再要了解《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向孩子作介紹,有可能也可以帶孩子到學校去走走看看、體會一下,幫助孩子充分做好思想、心理、學習、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准備,最好能幫他們訂出逐步適應中學生活的計劃。第三,了解中小學學習上的差異, 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家長首先要了解中小學課程設置的不同,教師教學方法的變化,然後向孩子介紹中學教師上課的變化,提供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指導孩子轉變學習方式,養成做筆記、及時預習、復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生活。要充分利用暑假的時間,幫助孩子對小學的知識查漏補缺,有可能的話,可以讓孩子參加相關的中小學銜接輔導班,做好知識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在孩子進入初中後,要加強與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與老師商討解決方法,使孩子能及時趕上不掉隊。第四,指導孩子正確交往,正確選擇朋友。 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家長在保證孩子的營養外,還應積極鼓勵孩子參加體育活動,加強體育鍛煉,使孩子有健康的身體以保證正常的學習。 總之,在孩子即將進入初中學習之際,家長要充分利用孩子剛換新的環境、結識新的夥伴、見到新的人事所萌發的新奇感和上進心的大好時機,積極幫助、引導孩子,使孩子在初中階段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叄』 如何做好中小學銜接

您好!我是精銳慶春路的徐老師,要想做好中小學銜接,要:

(1)要正確認識自己。要正確認識到自己是中學生而不是小學生了;自己是
少年而不是兒童了;
自己面臨的是一個新的起跑線,
要迅速起跑,
通過合適的途
徑展示自己的特長,不讓自己輸在起跑線上。
(2)要正確交友。相對小學而言,中學生的成長成熟更需要依靠外來的包括
友誼的幫助。中學生對友誼的需要更強烈,理解更深刻,要求也更高。但缺少的
是正確的交往、溝通技巧,朋友之間造成的誤解不易識別,不小心會交上「損
友」;自製力不夠易沖動,容易破壞友誼等。
(3)要嚴於利己。對照《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要嚴
於律己、樂於助人,善解人意、尊重他人,不做有損他人、班級、學校的事,會
以誠懇、公平、謙和、寬厚之心對待別人,容忍別人的短處和偶爾的過失。忌恨、
多疑等不健康的心態,必將影響正常的人際交往。
(4)要積極參加活動。要抓住一切機會,積極參加學校、年級、班級組織的各項活動,在活動中以恰當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特長,在活動中提高自己,在活動中增進了解,獲得友誼。
(5)要制定計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與生活計劃,提出近期、中期、長期目標,並腳踏實地落實好各項目標。盡快成為一名合格的中學生。
三、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
要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作為任課老師,首先要了解甚至熟悉課標與教材(學校要給學科老師准備),即小學任課老師(特別是高年級老師)應了解初中相應學科的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特點(特別是要熟悉初一年級上學期的);初中任課老師也應了解小學相應學科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及特點(特別是要熟悉小學高年級的)。譬如,從數學科來看,小學數學學習非負有理數集且重在運算,初一年級第二章引進負數概念後,把數的概念擴展到有理數集,雖然也是以運算為主,但由於出現了符號法則,絕對值概念等,學生會感到不適應;小學學過用字母表示數,初一年級第三章雖然一開始也學慣用字母表示數,但是內容更加深入,尤其學習代數式學生會感到困難;小學雖然也學簡易方程,但解方程的理論根據初一才出現,解法也有所不同;小學也習解應用題,但與初一學習應用題的思路、解法是不同的。小學算術解法是用已知數的四則運算寫出表示未知數的算式,而方程的解法是找等量關系,列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點學生感到特別困難諸如這些問題任課老師一定要心中有數。
此外,
還要抓好摸底、
復習測驗。
要做好教材內容上的銜接;
在新生入學時可進行必要的摸底小測驗,
了解學生知
識缺漏,
還可向小學原班主任和任課老師以及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以便能
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進行教學。

四、做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

1
.小學生學習心理和小學教師的一般教法


1
)小學生學習心理。小學生機械識記能力較強,自我表現欲強,喜歡別
人表揚,但理解能力較差,注意力不持久,自製力較差。無論管理上,還是學習
上基本依靠老師。


2
)小學教學方法。小學由於科目少,而且每節課的授課內容也較中學少,
所以課外課內的時間較充裕,
教學方法上多數採用講解法、
談話法,
高年級有時
採用討論法、探究法。一般來說,小學老師教態較親切,課內提問次數較多,有
時一堂課內每位學生都可能有被問一次的機會,
問題多半講得較細,
有時還可反
復講、
反復練。
尤其小學高年級教師的教學經驗普遍更豐富
(有的教師長期在高
年級「把關」),所以大部分的小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是基本可以掌握好小學的
有關知識的。

但是,
為了使小學生進入初中後能盡快適應初中的學習,
小學高年級的教師
也要了解初中教師(特別是初一教師)一般的教學方法,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
適當地使用一些初中教師的教法。
同時,
還要向學生介紹初中教師的一般的教學
方法。
這樣使得小學生未進入初中之前就能對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有所了解,

中小學教法的銜接奠定基礎。

2
.初一新生的學習心理及初一教師應採取的教法


1
)初一新生的學習心理。學習心理基本上還具有小學學習心理。


2
)初一教師應採用的教學方法。初中階段學習科目和每節課的授課內容
都比小學多,課內外的時間都比較緊,課內提問、練習、輔導、講解都不可能像
小學那樣頻繁,
那麼多,
那麼細,
但由於初一新生基本上還具有小學生的那種學
習心理,所以初一教師教法一般來說,開始一段時間(前
3
個月)應順應小學教
師的教法,
教學的內容少一些,
進度慢一些,
這種少與慢是為了今後的快。
因此,
初中老師應到小學高年級去聽課,
應虛心向小學老師學習,
吸取小學教師教法的
優點。在具體講授每節課知識時,做到「八個字」,即形象、直觀、對比、有趣
等;
做到
「四個多」

即課堂上盡可能多提問
(但要提到要害處,
不要什麼都問,
也要反對滿堂哄的提問方法)、多啟發、多表揚、多練習。當然在初一上期中以
後也可適當採用其他一些教學方法,
如課改所提倡的
「自主、
合作、
探究」
學習,
甚至是單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課題研究法等,但不能操之過急。

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
不管採用什麼方法教學,
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
注意啟發式教學,
特別要注意情感教學,
還要加強對學習困難生的個別輔導,
使
這部分學生不至於在初一就落伍,
失去學習的信心。
作業的檢查和批改也要加強,
做到及時反饋、及時評價、及時矯正。還應告訴學生,由於初中階段科目更多、
內容更深、
時間更緊,
所以初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和小學老師不可能完全一樣,

該要求學生盡快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盡快地適應初中老師的教法。

五、做好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的銜接

1
.學習習慣方面

在小學階段學生已有了不少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做作業認真、字跡工整,坐
姿端正,回答老師提問大膽、踴躍,這些好習慣在進入初一後,就要求學生繼續
保持,
甚至要有更高的要求。
如作業的規范化問題,
應在入學後的一至二個月內
達到要求。
還應要求學生從初一開始就要養成制定學習計劃、
科學安排時間、

於思考、善於觀察、大膽想像、勇於探究的好習慣。

2
.學習方法方面

小學和初中應有所區別,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教材內容的差異,
小學生通
常是老師課一講完就可以動手做作業,
即使有些課外作業遇到難題,
大部分家長
可以幫助解決。因此,學生往往產生一個錯覺,認為學習就是背書、做習題,從
而養成重記憶輕理解,
重做題輕看書的不良習慣,
這對學好初中課程是很不利的。
作為初中一年級的老師一定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應當告訴學生,

須改變小學的學習方法,而要養成課前(內)自覺預習(教師應給出提綱、指明
預習的范圍和任務要求),作業獨立思考,學會小結歸納等正確的學習方法。這
些習慣和方法一定要在初一新生入學時就開始抓。

3
.相互了解

初中一年級老師應該了解小學生一般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在初一年級的上學
期盡可能照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小學高年級教師也要了解初中學生的一
般學習要求與學習方法,
培養學生逐步地靠攏初中的學習方法,
使學生進入初中
後,能較快地適應初中的學習方法與要求。

中小學的銜接問題,
是我們教育教學領域內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
要做好這
項工作,
任務非常艱巨,
要付出艱苦的勞動。
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有高度的工
作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
要使中小學銜接工作形成一種制度,
中小學校都要排
入學年度工作計劃,並抓好落實。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小學教師一定要加強團結,
互相配合,取長補短,要以教育事業為重,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埋怨,否則,
要做好中小學的銜接工作是不可能的。

『肆』 如何開展中小學教育銜接問題研究

縱觀教育現實,不難發現這樣一個弊端,即基礎教育中,中小學教育存在嚴重的「脫節」問題,中學教育和小學教育存在著人為的「鴻溝」,中學與小學不能渾然一體而「各自為陣」。這既不能適應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不利於實現義務教育的九年一貫制,更不利於教師的教育教學和人才的培養造就。為此,中學與小學教育必須改變這種現狀,逐步實現銜接,使中小學教育體制順暢、過渡自然、運行高效。因此,中小學教育銜接問題就必須深入研究。
(一)開展理論學習,提升課題組成員科研素養。
課題研究的先導是理論學習。只有掌握了現代教育理論,轉變陳舊的教育觀念,才能開拓出全新的研究領域。
(二)相互聽課探討,了解中小學教育現狀。
組織小學和初中教師相互交流探討,分析綜合反思,調整策略,有的放矢地進行課題研究。
(三)進行問卷調查,掌握銜接存在問題。
組織問卷調查,面對學生的是《小學生數學學習方式現狀調查》和《中學生學習現狀調查》。面對老師的是《小學教師所希望的中學教育調查》。
(四)組織考核學生,形成階段學科評價。
為了更好地開展中小學學科銜接教育的研究,捕捉中小學學科銜接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以利於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並形成階段學科性評價機制。組織學生參加考核活動,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五)搭建反思平台,及時提煉研究成果。
撰寫教學反思,在反思中成長。每節實踐課後,我們要求課題組成員撰寫教學反思,從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不斷提升課題組成員的科研水平。
(六)請領導、專家指導,指明方向。
邀請教研室有關領導和專家檢查指導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指明了方向,避免課題研究走入歧途。

『伍』 如何做好小學初中銜接

如何做好小學初中銜接
據學校的工作安排,八月份教務處要組織開展一次初一年級的教研活動,主題就是如何做好初一與小學的過渡與銜接,為什麼我們要在學期初開展這樣一個教研活動,為什麼我們非常重視初中與小學的教學銜接問題?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
雖然現行的中小學教材是按照九年一貫制的課程標准編制的,小學與初中教育屬於於一個完整的教學體系,但是由於在辦學形式上九年義務教育是分兩個階段進行的(原來是五四制,現過渡為六三制),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將面臨著許多客觀的變化:
①學生心理的變化;
②學生生理的變化;
③學校環境的變化;
④課程內容的變化;
⑤教師教學方式、教學方法上的變化;
⑥學校管理方式上的變化。
由於這些「突變」往往導致一部分學生的不適應,結果致使一部分學生出現心理上難以接受、知識上難以掌握、生活上難以適應的「三難」局面,特別是有一些在小學學習優秀的學生由於不適應初中的教育教學方式頁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甚至有的因此滑落為學困生。可以說每年都有這樣的學生.
舉例一:過去我們學校有個學生叫譚迪,是譚士林老師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小升初全鎮考試是第一名,是以全鎮第一名的成績進入咱們學校的。老師家的孩子可以說先天素質不錯,小學能學的這么好說明智力肯定不差,這個學生進入初中以後成績下降,最後變為學習上的下等生,家長不甘心,安排回讀,也沒學好,中考時不得不走了個中考。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如果你精心地留存小學升初中成績單,你會發現三年後學生中考時成績變化很大,當然學生成績變化的原因很多,其中沒有做好教學的過渡與銜接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對於初一的學生。所以我們說認清中小學的不同,搞好中小學的銜接非常重要。
在這里我也想到不僅做好初中與小學的銜接很重要,其實我理解做好初中與高中的銜接更重要。因為初高中的課程內容變化更大,教師的教學方式,教師的管理方式和初中比都有了明顯變化,尤其是高中生物課和物理課,高中生物課的學習和初中生物課的學習從學習方式上可以說發生了質的變化,初中生物課內容比較淺,學生學習以記憶為主,而高中生物課內容深,更強調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能適應課程變化對學生學習方式的要求。
每年我們都會發現一些初中學習優秀的學生到了高一出現學習跟不上的現象,象我們學校李廣玲老師家孩子-魏-,工費考入訥河一中,高一半年下來考試300多分,什麼原因?為什麼有些初中學習非常好的學生到高中學習下降了,我想與這第一步沒有邁好有直接的關系。對於這個問題越來越引起了教育屆的重視,齊齊哈爾市教育局在制定提高中小學教育質量行動計劃中也特別強調:按新課程的要求,搞好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的教育銜接,並把它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提出來。這說明從教育主管理部門也意識到這一問題重要性,並把它作為齊齊哈爾市提高教學質量一項措施提出來!
今天我講兩個問題:一是初中教育與小學教育到底有什麼不同?二是從實踐的層面談一下怎樣做好初一與小學的教學銜接。求採納 謝謝了

『陸』 如何有效做好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

作家劉青說:「人生的道路是很漫長的,但要緊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確實,人生最關鍵的只有幾步,如果每一步都比別人強一點點,那麼幾步下來,你的優勢將十分明顯。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孩子們在一步步成長,喜悅之情難以言表。如何在這關鍵幾步邁好,顯得尤為重要。許多的小孩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都是歡天喜地的,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可在小學到初中的這一步中卻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學生學習勁頭不足,興趣銳減;家長疑惑不解;中學老師抱怨,現在的學生怎麼一屆不如一屆?……面對這些問題,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中小學教材的不銜接,有的說是中小學教師教法的不銜接……確實,初一的語文和小學語文相比內容更為豐富、復雜,在教學方法上與小學也不盡一致。促進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當掌握中小學語文知識的銜接點,搞好新舊知識的架橋鋪路工作,注重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有的放失,提高教學質量。
一、 新與舊的銜接
1.教材--瞭然於心作為一名教師要把解讀教材當作一項基本功,只有教材解讀到位才能實現由用教材教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轉變,也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課堂質量。 [1]現行小學語文教材內容比較簡單,對學生側重於識記和淺層次的理解,教師教學節奏偏慢,教學時間相當寬裕,學生只要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後認真完成作業,就能較輕松地取得好成績。一到中學,教學任務跨上了一個新的台階,要求高了,學習的密度大了,教師的教學速度自然就快了。可學生經歷了一個暑假之後進入中學,本來是興致勃勃、滿懷憧憬未來的,然而大量需要記憶,需要分析與理解的知識一下子涌了進來,老師也不再如同以前的老師那樣慢條斯理地講授,節奏變快了許多,甚至單個輔導的機會也急劇減少,學生自然有些望而生畏。那麼此時,急需我們中小學的語文教師溝通交流,齊心協力「摸清底細」,參透「新課程標准」,確實把握中小學之間語文各學段的目標,好好利用教材這一工具,幫助學生順利跨上新的台階。
2.溝通--從心開始人是世界上最高級的生物,而人的心理則是世界上最復雜的一種事物。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世界上沒有什麼東西比人的個性更復雜,更豐富了。」 孩子從小學進入中學,環境完全不同,此時的心理也不同。尤其在我們農村,六年級時班裡的同學大部分來自同一個村,或者臨村,大家共同相處了六年的時間,已經彼此熟悉相知,培養了一定的感情。升入初中後,很多平時一起回家,一起玩,一起講悄悄話的孩子,現在卻在不同的班級,雖然還是在同一個學校,可孩子們心裡的感覺還是差了很多,特別是那些較靦腆的孩子,總覺得很難適應這個新的環境。我曾問一個女孩子:中學與小學有什麼不同?她說:「剛剛進入中學,那時的印象太深了。因為班裡的同學都在潘徑中學讀初中,只有我一個在南嶽中學就讀。看見別人都是三五成群在一塊兒聊天,我卻一個也不認識,心裡空落落的,感到孤單又無助,很想逃離這里。」雖然她是較特殊的一個,但從她身上,可以折射出剛升入初中的孩子身上的一個共同點:或多或少都有一種恐懼感。此時,中學的教師就該抓好起步,關注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適應這個新的環境,為以後的學習掃清障礙。
二、習慣與方法的銜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專家孫雲曉指出:「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運行,如果是好習慣,將會終身受益。所以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今後的學習路上必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揚長避短在小學階段學生已養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坐勢端正,答題踴躍,聲音響亮,書寫端正……這些好的習慣都是小學教師們辛勤培養的結果。如今,跟著學生到了中學,中學的教師應注意學生這些好習慣的「延續」,切勿讓這些習慣走下坡路。一位同行聊起自己小學和中學時的學習:小學時,我們那班的成績挺好。因為老師「抓」的太緊了,對於一些課外書,指導得特別詳細,不但要求我們去看,去背,甚至會抽查或者比賽。那時,很怕沒完成任務被老師處罰,所以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看呀,背呀。那時在班裡我的成績總是第一。可到中學就不一樣了,老師雖說也要求我們看書,可很少檢查,於是我的惰性又「復發」了,所以成績只是中等水平而已。她的一番話讓我們語文教師該思考如何「緊」,如何「松」,才能讓學生從小學學習平穩過度到中學學習,不至於讓孩子在中小學里,學習的積極性差別那麼大。因為初一學生年齡大多在12~14歲之間,他們的自我意識強烈,「成人感」突出,興趣廣泛。他們有自覺學習的願望,同時又有貪玩好耍的特點。所以如何引導學生,把握好一個「度」,是相當關鍵的。語文課上,小學教師教態親切,講課富有感染力,學生隨時都在准備回答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一升入中學,教師應當十分愛護學生舉手發言的積極性,讓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否則就會使他們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受到挫傷。在小學階段的中年級,教師已經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摘抄的習慣,一直到高年級,學生都能堅持做摘抄。但學生大部分是出於老師的要求才去做的,且對於摘抄的句子大多不能說出「為什麼抄」。少數較優秀的學生在習作中懂得運用自己積累的優美句子,或者模仿他人的寫作優點。到了中學,隨著學生閱讀面的廣和生活的積累,他們會越來越懂得欣賞優美的句子和文章。那麼,中學教師這時一旦讓孩子養成看書獨立思考,做筆記,隨時積累有用的知識的良好習慣時,學生將受益終生。
2.百花齊放「教是為了不教」。課標實施建議中指出「應注意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語文知識,課文注釋和練習等應少而精具有啟發性,有利於學生在探究中學會學習。」但教無定法,老師們應在「教」字上下工夫。首先,在小學六年級的學習生活中對閱讀、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僅是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針對學生的自學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點撥和講解。在課後的習題中,也僅是以讀悟為主要目標,研討探究性的合作學習較少。基於此,在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應有意識,有步驟地教給學生一些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辦法。如:課前如何預習,怎樣做好基礎知識,拿到語段怎麼閱讀,每篇課文寫什麼,怎麼寫,用幾句話就可講明白?課後師生一起質疑,培養他的自學能力。這才是真正達到 「授之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標准。我們應該鼓勵學生要跳一跳摘一摘桃子。這樣的循序漸進,才能讓學生掌握方法,嘗到成功的喜悅。此階段,教師教學的節奏以快半拍為宜。
其次,中學語文教師教學節奏則恰恰以慢半拍才妙。從教學目標出發,著重培養學生學語文的能力。所謂能力,就是把一系列有關知識經驗加以聯系、組合的能力和把它們加以變化,個別化,變種化的能力。4 例:在教學七年級第一單元時,不宜急於對課文開展較深層次的分析理解,而應側重鞏固,完善學生已有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共同了解中學語文教材的特點及學習的一般規律、方法,一同整理,歸納知識要點,對他們的任何一點成績給予高度的肯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與獨立能力。把這一個階段當做過渡期,降低學習的梯度,由半撫半放的教學方式走向自主獨立的探究,讓學生在經驗中學--實踐中學--探索中學--解決問題中學,將知識為主的教學轉向能力為主的教學。最後,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慾望,使學生在活學、樂學中提高語文思維能力。教師要想方設法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要在實踐中摸索、探究、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學風格,使學生感受到教師情感的感染力與影響力,保持高度的積極性,發揮主導作用,依靠全體學生共同營造健康的課堂教學心理氛圍,以促進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巧妙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能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以及自學能力的形成。比如,背誦古詩文時,我們可以組織各小組搞個接力賽或排成課本劇或對詩比拼,甚至可以鼓勵學生提前背誦,將整冊書中需要背誦的古詩文篇目來個「滾雪球」似的背誦。這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自主地深入地、快樂地學習語文。
從小學到中學的這一步中,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應該與學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並且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斷地給予他們指導和幫助,還必須得走在他們的前頭,全面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集中精力把勁用在刀刃上,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柒』 怎樣做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工作

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問題及對策
轉自:松柏中心學校課題組
我們時常聽到有的學生家長說:「我的孩子在小學數學考試成績大多都在八十分以上,很少有不及格的情況。怎麼升初中後數學成績下滑這么快?」,我們調查了幾屆六年級學生升入初一後的數學成績發現的確存在這一現象。走訪其他學校,發現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目前隨著新課標的深入落實,中小學數學教學所存在的脫節現象日益嚴重,一部分學生進入初中後,由於新知識的增加引發了許多的變化,視野的擴展、思維方式的改變致使一部分剛步入初中門檻的學生一時難以適應,導致成績一時明顯下降。按照思維發展規律,思維方式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如何縮短這個過程?如何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是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任務。本文就銜接問題及對策提出粗淺的的看法,供同行們商榷。
一、當前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存在的問題
1.從小學到中學數學知識從橫向、縱向兩方面擴展
(1)數的范圍發生了變化
從小學進入中學,學生遇到一些新的問題。比如,測量溫度,當氣溫在零度以上時,學生能用小學所學的數表示其溫度的高低,但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就難以用小學所學的數表示了。再比如,測量一座山的海拔高度(以海平面為零界面),用小學所學的數也就可以表示了,但測量海平面以下海水的深度時,又如何表示呢?為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引入了「負數」的概念。這樣初中所學的數,就由小學所學的正整數、正分數和零擴大到包含正數、負數和零的有理數范圍。隨即又出現了一類新的數,如:已知正方形的面積為2,它的邊長是多少?於是又引入了無理數的概念。數的范圍又擴大到包括有理數和無理數在內的實數的范圍。
(2)數的形式發生了變化
在小學范圍內,解決實際問題,是可視為實物個數的數通過運算得出結論。升入中學,數的范圍擴大到有理數和實數之後,與小學相比難度大大增加,其形式上也發生了變化。一個點、一條線段的長度、一個數值都可用一個有理數或無理數表示出來了。但是另一類數又如何簡單地表示呢?比如:用n表示整數,2n就表示偶數,2n+l就表示奇數,這樣就解決了所有奇偶數的表達問題。一個簡單的代數式就表示了無數個現實的數,變數之間的函數關系等,使學生由常量數學走入變數數學學習,這樣的變化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 3)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生了變化
在未引入代數知識之前,解決實際問題大多用的是算術方法,即由若干已知數值,採用的直接推出的辦法得出結果。而引入代數概念後,給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更加簡捷的途徑。把問題中給出的己知量和問題所求的結果——未知量,均視作已知,按照數學邏輯,建立等量關系,然後通過運算求出未知數。這種方法就是方程的思想方法。
所以小學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是直推法,由己知數間的關系直接推出結論。中學解決數學問題,使用的是假設法,即先假設所求的未知數為己知數,把它和其它已知數按照題中所給出的關系組成等式,然後再通過求解得出結論。
(4)幾何拓展,不斷提升
新課標對幾何內容的安排採取了首先是直觀和經驗,接著是說理與抽象,最後是演繹的方案。以直線形為例,先藉助直觀認識一個直線形,進而藉助多種手段合乎情理地發現它的某種幾何性質,接著通過演繹推理把這個性質展現出來。在幾何內容上從小學到中學的變化,實際上是從「實驗幾何」過渡到「推理論證幾何」。推理幾何仍是傳統難關。
2、教學方法法銜接問題
目前,「銜接」上最大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的嚴重脫節。小學教學進度慢、坡度緩;而中學教學進度快、坡度大。小學直觀教學多,練習形式多;而中學直觀教學少,練習形式少,教師輔導也少。小學重感性知識,口頭回答問題多;而中學重理性知識,書面回答多。小學強調直觀演示、偏重形象思維;而中學強調推理論證,偏重抽象思維。所以學生剛進中學感到不適應。
3、學習方法銜接問題
小學階段科目少,內容淺,而中學課程增多,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尤其是數學由具體發展到抽象,由靜態發展到動態,學生認識結構發生了根本變化,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期」,沒有自覺學習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學不得法而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數學的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厭學的困境。
4、學習興趣的銜接問題
學習興趣是對學生學習活動或學習對象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傾向。如對數學有興趣,則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能推動學生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灌」和「壓」的辦法,使不少的小學教師把數學課堂教學教得枯燥無味,使不少學生聽到數學就頭痛,對數學學習「望而生畏」。在教師的嚴加管束下,學生雖然沒有興趣,但也只得被動地勉強應付。可到了中學,強調自覺學習,教師稍一放鬆督促輔導,成績下降,學生就對數學敬而遠之。學生對數學缺乏興趣,會引起動機與效果間的惡性循環。
5、作業格式銜接問題
目前,中小學數學作業在書寫格式上有許多地方不統一,小學生長期形成的作業習慣,升入中學後,一下子很難轉變過來,也造成了學習上的困難。例如:計算結果是假分數的,在小學一定要化成帶分數,而在中學就不一定要化成帶分數。又如:在中學不強調區分所謂被乘數和乘數,而在小學被乘數和乘數有嚴格的規定。又如:在中學解題時先要寫「解」,而小學又不要求寫。
二、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的對策
要搞好中小學數學教學的銜接,使中小學的數學教學具有連續性和統一性,使學生的數學知識和能力都銜接自如,須要中小學數學教師的共同努力,要從小學角度考慮與中學的銜接,也要從中學角度考慮與小學的銜接。
1、教學內容的銜接
第一個銜接點:由「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
小學數學里的數都屬「算術數」,從「算術數」發展到「有理數」是數學的一次飛躍,是初一學生遇到的第一個難點。小學里應該為這次飛躍作好孕伏,打好基礎。
1.在揭示整數的概念時,要給數的發展留下餘地,不能說「整數就是自然數」。而應該說「自然數屬於整數」。還可以用如下的集合圖表示整數的范圍,以示整數除自然數外還有其它的數。
2.早期滲透相反意義的量的認識。小學雖不講負數,但表示相反意思的量的名詞述語是比較多的。如「收人和支出」、「增加和減少」、「上升和下降」等。在數學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負數出現作好鋪墊,並可出現符號。
3.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中學生數學里一開始就是利用數軸學習有理數的。因此,在小學里要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數。在20以內加減法教學中就可孕伏了數軸的知識。在中高年級還應要重視利用數軸上的點表示小數、分數並作加減計算。
第二個銜接點:由「數」到「式」的過度。從具體的量過度到抽象的數這是數學的一次飛躍,從確定的數過度到用字母表示數,引進代數式又是一次飛躍。從「數」過度到「式」的橋梁則是「字母表示數」。「簡易方程」單元前安排了「用字母表示數」。這部分內容學生必須認真學好,使學生清楚地知道用字母表示數是實際的需要,這樣表示的數和數量既簡單明了,又具有含義的普遍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以後,在計算應用題、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充分運用「用字母表示數」的工具。
1.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法則。如:乘法分配律等。
2.用字母表示公式和常見的數量關系。如:三角形面積公式等。
3.用字母表示應用題中數量關系。如:果園里種桃m棵,種梨樹8棵,種梨樹的棵樹是桃樹的幾倍?
第三個銜接點: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的過渡。
由列算術式解應用題到列方程解應用題,這是思維方法上的一個大轉折。列算術式解應用題的思維特點是:把所求的量方放在特殊的地位,通過已知量求得未知量。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維特點是:把應用題的「已知」和「未知」根據它們的等量關系列出方程,然後通過解方程使未知向已知轉化,從而求得問題的解答。因此,關鍵是找出數量關系中的等量關系。「簡易方程」一章,重點放在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思維方法上。先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來解,然後再進行對照,使學生認清這兩種解法的特點。以後在解應用題時,盡可能用代數式方法解,逐步克服算術解法定勢。
第四個銜接點:從「實驗幾何」到「論證幾何」的過渡。
小學數學里學習的幾何初步知識,是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畫一畫、拼一拼、折一折得到一些幾何概念,基礎是屬於實驗幾何的范疇,往往側重於計算,缺少邏輯論證。學習中學平面幾何的關鍵在於需要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而在小學,這方面恰恰是薄弱點。從「實驗幾何」發展到「論證幾何」過渡的橋梁則是邏輯推理論證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以如下幾方面做好銜接工作。
1.充分發掘小學數學教材里潛在邏輯推理因素。
2.在應用題教學中,逐步培養學生說出分析推理過程,並學會語言和數學符號表達數量之間的關系。
3.在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適當安排具有推理論證因素的練習題。
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好主題內容的深度,從小學學過的用字母表示數的知識入手,盡量用一些字母表示數的實例自然而然地引出代數式的概念。使學生感到升入初一就象小學升級那樣自然,從而減小對初中內容望而生畏的恐懼感。
對於正負數這一概念的引入.可先將小學數學中的數的知識作一次系統的整理,使學生注意到數的概念是為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而逐漸發展的,也是因為原有的數集與解決實際問題之間的矛盾而引發新數集的擴展。這樣既水到渠成地引入了有理數集合,又為再一次擴充作好了准備。引入負數概念時可舉學生熟悉的例子,通過學生熟悉的問題可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就會去積極主動地思考。
現在初一學生年齡大都在11至l2歲,這個年齡段學生的思維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思維的不穩定性以及分析綜合能力尚未形成,決定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學習將是初一學生學習數學面臨的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坎。因為學生解題時只習慣於套用小學的老師總結好的公式,屬定勢思維,不善於分析,不善於轉化和作進一步的深入思考,思路狹窄、呆滯,題目稍有變化就束手無策。因此,教學中要重視知識的發展過程。因為數學學習本身就是一種思維活動,教學中要盡可能讓學生去思考。有些問題同時可用算術方法和代數方法,然後比較兩種方法的優劣,使學生清晰地理解代數方法的每一步的感受它直接易懂的優越性.從而培養學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2、教學方法的銜接
教學方法的銜接,首先是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認知規律出發,有效地改進教法,搞好教學方法上的銜接。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緊緊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深入淺出的講解,適當增加課堂練習的次數,嚴格統一書寫格式。對每節課的教學難點,必須做到心中有數,採取有效方法,或放慢進度,或分散難點,或化難為易,或鋪路搭橋,因勢利導,充分揭示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要活躍學生的思維,有賴於教師在教法上的新型多變,正確、合理、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學生能正確地順利地解決一個個習題和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
其次在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從小學起就要抓緊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
3、學習方法的銜接
教師重視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是做好中小學數學銜接的關鍵。
(1)預習方法的指導
小學階段一般不要求學生預習,到了初一學生大多不會預習,也不知道預習起什麼作用.既使預習也僅僅只是流於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問題和疑點。因此,教師要注重預習指導,加強預習訓練。在指導預習時應要求學生做到:一粗讀,先粗略瀏覽教材的有關內容,掌握本章知識的概況。二細讀,對重要概念、公式,法則、定理反復閱讀、體會、思考,注意知識的形成過程,對難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記號,以便帶著問題去聽課。只要學生認真預習,聽課時常常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樣就會逐步嘗到自覺學習的甜頭。從而激發學生預習的興趣。預習前教師可先布置預習提綱,使學生有的放矢。實踐證明,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同時能逐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聽課方法的指導
在聽課方法的指導方面要處理好「聽」、「思」、「記」的關系。
「聽」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識,應指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注意:①聽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②聽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③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④聽懂例題解法的思路及數學思想方法的體現;⑤聽好課後小結。教師講課要重點突出,層次分明,要注意防止「填鴨式」、「滿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講授時機,使學生聽之有效。
「思」是指學生思維。沒有思維,就發揮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思維方法指導時,應使學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邊聽邊思考;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③善思,由聽到的和觀察到的去聯想、猜想、歸納:④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記」是指學生課堂筆記。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在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導學生作筆記時應要求學生:①記筆記服從昕講,要掌握記錄時機;②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③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使學生明白「記」是為「聽」和「思」服務的。掌握好這三者的關系,就能使課堂這一數學學習主要環節達到較完美的境界。
(3)課後復習鞏固及完成作業方法的指導
初一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復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在這個環節的學法指導上要求學生每天先閱讀教材,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同時記憶公式、定理(記憶方法有類比記憶、聯想記憶、直觀記憶等)。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指導,要求學生書寫格式要規范、條理要清楚。初一學生做到這點很困難。指導時應教會學生:①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②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③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這里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跟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結或總結方法的指導
在進行平時的課堂小結、單元小結或復習總結時,初一學生容易依賴老師,習慣教師帶著去復習總結。我們認為從初一開始就應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總結的方法。在具體指導時可給出復習總結的途徑。要做到:一看:看書、看筆記、看習題,通過看,回憶、熟悉所學內容;二列:列出相關的知識點,標出重點、難點,列出各知識點之間的關系,這相當於寫出總結要點;三做:在此基礎上有目的、有重點、有選擇地解一些各種檔次、類型的習題,通過解題再反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最後歸納出體現所學知識的各種題目的類型及解題方法。
應該說學會總結是數學學習的最高層次。學生總結與教師總結應該結合,教師總結更應達到藉煉、提高的目的,使學生水平向更高層次發展。
4、學習興趣的銜接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精心保護和培養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願望和由此萌發出的學習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與學的統一性的起點,沒有興趣,沒有求知慾,何談提高教育質量。激發興趣首先應抓住課堂教學的引導這個環節,運用恰當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其次,因大部學生對同一目標的興趣的穩定性、持續性都較差,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參與狀態,防止學生興趣減退,保證學生參與的持續性,提高參與質量。隨著參與興趣的產生,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個別學生會出現與眾不同的參與行為和獨特的參與方式,影響到課堂秩序,教師應該以適當的方法巧妙糾正,做到既要引導全體進入角色,又不至於傷害其參與的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生動的事例,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運用和藹親切的笑容,幽默詼諧的語言,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所以,在小學,教師要是以鼓勵、誘導、啟發等教學方法,使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進而培養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興趣。中學教師也要繼續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問題。這是一項極其重要的銜接工作。
5、作業書寫格式的銜接
中學數學的表達式也可以先滲透到小學高年級。如:運算律用字母表示,圖形的面積、體積、周長計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幾何圖形用字母註明,計量單位用字母表示等。這樣做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並不困難,並且有利學生用符號進行思考,促進抽象思維的發展。
六年級升入初一後,教師要對作業格式做統一要求,嚴格按照要求的格式認真書寫。在測驗時,可以對書寫格式賦予一定的分值,而平時要多次強調,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們會很規范的書寫了。
6、中小學教師間的有效聯系推進中小學數學銜接
打破中小學校與校之間的界限,給中小學數學教師多提供一些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有機會多交流,多探討,加深相互學段的學生的了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老師可以藉助網路平台加大交流力度與深度。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可以牽頭帶領相關教師多進行互動式教學,多安排一些集體教研的時間。作為老師,尤其是初一的老師更應當主動求教,為學生順利實現中小學數學銜接提供幫助。
總之,解決好中小學數學教學銜接,既要注意中小學教材的銜接,又要注意學生從小學到中學在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上的過渡;既要彌補舊知識的缺漏,又要認真鞏固新知識;既要面向大多數,考慮大部分學生的知識基礎和接受能力,又要注意因材施教。既要從小學角度做好銜接工作,也要從中學角度做好銜接工作。

『捌』 如何做好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

1.1循序漸進原則
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的程度有目的、有步驟地增加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提供新的信息,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慾望,確保他們在進行下一步活動之前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師按教學內容的順序逐步增加難度,或復雜性。有序地進行課堂提問是貫徹循序漸進銜接原則的重要環節。一是引導式提問。開始提問時,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了解和復習已經學過的基本內容;二是理解式提問。通過提問,教師讓學生理解知識,並將其知識應用到解決問題之中;三是討論式提問。老師提出問題之後,讓學生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在進行一階段的提問之前,應把本階段的問題同已經學過的內容結合起來。有計劃、有步驟、有順序地進行提問,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思考,從而獲得對相關聯內容的整體理解。
1.2連貫性原則
教師在組織英語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課與課之間、單元與單元之間、某一具體課文的前後之間、上下結構之間的自然連貫。了解和熟悉小學的教學內容,可以避免中學教學內容與小學教學內容的脫節。比如上牛津7A之前,認真仔細地研究小學英語的內容,組織系統地復習,包括詞彙、句子、語法和交際口語等。在系統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既熟悉了小學的教學內容,又可以了解學生對小學英語的掌握程度,預測學生的口語能力和運用英語的能力,然後調整教學計劃,更好把握英語教學中的詳略難易。
2注意中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的銜接
中學英語教師要通讀小學英語教材,熟悉小學英語教材教法,以便融會貫通,達到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教師可以經常去聽小學英語課,相互交流中小學英語教學信息,以便掌握小學英語教學規律,明確小學英語與七年級英語的相同相異處,以便找准銜接點,包括詞彙、語法項目和語言功能等。
3注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的銜接
小學生獨有的年齡特徵表現出對新鮮事物好奇、好動、好問。進入初一後,他們依然天真浪漫,有正義感,對不喜歡的人和事會表示憎恨。這就需要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認真把握好教材內容的趣味性,利用各種直觀教具營造生動的語言交流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學習英語,體驗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享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開展各種英語課外活動,例如競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在競賽中享受到成功的樂趣。
4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銜接
英語教師應保留部分好的小學英語學習的習慣。例如。積極舉手發言的習慣;學唱英語歌的習慣;做英語游戲的習慣;輪流在黑板上做練習的習慣等。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課前預習,找出問題;課內認真聽課和做筆記,積極思考,積極提問的習慣;課後整理筆記,完成家庭作業,及時復習,鞏固提高的習慣;早上朗讀,晚上默讀的習慣;課前找出問題,課內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分析問題,課後思考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現語法規則,獨立歸納語法規則,自覺運用語法規則進行真實情景下的言語交流的習慣。
5注重英語學習技能的銜接
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技能基本上是機械模仿,書寫字母和單詞,是一種被動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只憑一時興趣,缺乏主動性,視、聽、說的活動多於讀、寫的活動。讀的技能也只側重拼讀和模仿朗讀,寫的技能也只側重書寫規范的字母、音標和單詞。學生通過聽和直觀感知,學習了一些常用的詞彙,簡單的句子和少量的語法知識。所以,學生進入初一後,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的語言積累、語言的擴展和使用轉化為以聽說為主,逐步向視聽說領先,讀寫及時跟上轉化;從簡單英語學習向內容較復雜的英語轉化;從只用YES、NO的簡單言語交流活動向用整旬回答或用特殊疑問句的回答方式轉化;從機械地模仿向有意義的操練和真實情景中交流的活動方式轉化;從學生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化。
6根據中小學英語教學規律,注重教學評價內容和形式的銜接
教師要組織難易適中的診斷性英語考試,包括詞彙測試、綜合測試、聽力測試等。通過測試,教師可以了解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基礎,增進教師對學生的進一步了解,為教師備課、上課提供可靠的教學依據,促使學習差的學生知己知彼。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調整學習計劃以彌補學習上的不足。
考試形式既要考慮基礎知識的訓練,又要考慮能力培養的訓練;既要考慮小學學過的內容,又要考慮中學剛剛學過的內容;既要考慮筆試,又要考慮口試。避免過難、偏易,分值盡量合理,考分不宜偏低,否則容易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自信心,容易加重學生的負擔。
總之,中小學英語教學銜接,是英語教學改革中的一個難點,可以深信,正確處理這個問題終將推動和促進英語教學。終將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綜合能力。

閱讀全文

與推進中小學銜接教育措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