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學音樂課堂上的教學目標分類可以有幾種
情感模式
是以感知美、體驗美、理解美、表現美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參與—體驗模式,情境—陶冶模式等.
1.參與—體驗模式
「參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以平等的身份參與教學活動,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解決問題;「體驗」是指以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直接親身體驗作為教學的主要形式.
① 理論基礎:音樂美學理論、現代心理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以審美體驗為基礎,以學生主動參與與直接體驗音樂活動為主要形式,促進學生的情感、認知和行為能力的協調發展,使學生身心和諧成長,陶冶心靈,確立健康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情感喚起——定向激趣階段,情感深入——感知體驗理解階段,情感外化——創造階段.情感喚起階段,以愛美為特徵,激發、培養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情感深入,即感知體驗理解階段,以鑒賞美為特徵,培養學生高尚健美的審美理想和趣味.情感外化階段,以創造美為特徵,將內在的審美情感體驗客觀化、對象化、形式化.
④
實現條件:參與—體驗模式的實現條件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因為諸如何時讓學生參與教學,以何種方式參與,如何有效利用參與活動等問題,都是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精心設計的.
⑤評價:第一,該模式的優點在於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增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音樂注意力,增強音樂記憶力,最終達到終生熱愛音樂的目的.第二,此模式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渠道進行參與
(歌唱、演奏樂器、律動、表演、創造等),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發揮通感的作用,提高了學生感受體驗音樂、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願望與能力.第三,參與—體驗模式能夠增進師生之間、同學之間情感交流,培養發展良好和諧的人際關系.第四,該模式也有利於課內外結合,把音樂課堂延伸至課外、校外、家庭.第五,這種教學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模式,能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使每個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人,從中獲得許多新鮮的感受,很受學生的歡迎.
2.情境—陶冶模式
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運用語言、實物、音樂等手段,創設一種生動真實的情境,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與審美人格,提高學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① 理論基礎:情知教學論、現代心理學理論和以此為基礎的 「暗示教學理論」是其理論基礎.
②
教學目標:通過情感、認知與行為的多次交互作用,使學生的情感不斷得到陶冶、升華,身心協調成長,個性得到健康發展,同時又學到音樂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正確的審美觀.
③
操作程序:包括創設情境——情境體驗——總結轉化幾個步驟.創設情境階段,根據教學目的,教師可通過語言描繪、實物演示、音樂渲染、電化教育等手段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場景,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情境體驗階段,可通過參與各種游戲、唱歌、聽音樂、表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在總結轉化階段中,教師要作啟發總結,使學生領悟所學內容,做到情理的統一,並使這些情感體驗感受得以轉化為理性認識.
④
實現條件:這一模式中教師是學生情感的 「激發者」和
「維持者」,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多種能力,並把音樂器材、教具、教學環境布置好.要有融洽的師生關系,師生一起進入角色,使情境更加入情入理,達到誘導學生的情感和促進學生認知的目的.
⑤
評價:這種在情境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由感受而動情,由動情而曉理,由曉理而實踐.把認識與情感統一在同一情境中,充分利用認識過程的情感因素,與單純感知相比,效果更好.
(二)行為模式
是以動作的和心智的技能為目的的一種教學模式,如示範—模仿教學模式,行為—輔助教學模式等.
1.示範—模仿教學模式
①
理論基礎:示範—模仿教學模式是歷史上最古老的,使人類經驗得以產生和傳遞的基本模式之一,也是創造活動的基礎.它是指教師有目的地把示範技能作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學生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效地掌握技能的一種教學模式.技能學習著重與學生行為習慣的控制與培養.學習理論是技能學習的基本的理論基礎,諸如動機理論、強化和反饋原則、主動練習原則、集中練習與分散練習原則、整體學習與部分學習原則、學習遷移原則等,都是技能學習應該遵循的.
②
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樂表演技能.
③
操作程序: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參與性練習——自主練習——遷移.定向階段,以教師對技能的示範為有效的刺激,引起學生相應的行為反應,使他們通過模仿有成效地掌握技能的操作原理和程序.在參與性練習階段中,由教師指導,學生經過模仿、糾正、重復、改進,形成正確的技能行為反應.自主練習階段發生在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動作或操作要領後,學生加大練習活動量,進行自主練習.遷移階段是對模仿的進一步深化,指在學生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與操作要領之後,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於新的學習或創造性的活動中,即形成了某種音樂能力.
④
實現條件:技能的形成主要是學生自己練習的結果,教師對教學的控制量相對較少.
B. 如何確立小學音樂教學目標
興隆第四小學 吳嬌青 小學音樂教學,是一種啟蒙式的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以審美及培養興趣為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感知音樂的魅力,還要以興趣愛好培養為重點,興趣是就是最好的老師。小學音樂新課標基本理論告訴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如何做到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與音樂保持密切聯系、享受音樂。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在教學中,要使學生先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感受、體驗和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逐漸喜歡音樂,從而才能對音樂有更深一步的了解。要積極引導學生,從而使學生不僅做到現在受益,而且做到終身受益。然而,我們都認識到培養學生的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是核心,重點是作為小學的音樂老師,該如何去設計好一堂音樂課,如何做好教學計劃,以達到音樂教學的目的,這些是我今天所要談及的內容。 教師上的每一堂課都離不開事先准備好教案,也就是老師的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不但要包括學生在課堂所學的活動,也包括教師在課堂所教的活動。而在一篇好的教學設計中,確立明確而有效的教學目標顯得尤為重要。因為教學目標在教學設計中起著導向作用,也就是教師在選擇和採用一切教學行為、教學步驟、方法、媒體時都要考慮教學目標。那麼在小學音樂教學設計中如何制定明確有效的教學目標呢?在制定教學目標前首先要明確:什麼是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一種在教學活動之前預期的學生學習的結果,即教師預先設定學生在學完這一課題後應達到的標准。它是教學的起點和歸宿.它影響教學過程的設計;決定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它制約著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用;決定教學結果的測量和評價。由於這種標准要體現的是學生後要達到的標准,因此,在設定時應當陳述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應陳述教師的目標。 有了上述的指導思想,現在進行面向對象的分析。小學音樂新課標基本理論告訴我們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音樂課應充分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是一名從事音樂教學的老師,但是我也是從一名學生過來,將心比心,學生時代對課堂的選擇也是有喜歡與不喜歡的課,其中的原委現在分析來看,跟老師如何的教是有很大的關系在裡面,也就是說如果老師把一門課程,事先把各種教學設計策劃好,即使是枯燥的內容,在課堂講來,也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我們在設立教學目標的時候,根據學生年齡的特點來制定。 接著,我們要確定教學目標。在如何確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有的老師不免回走進死胡同。在教學目標編制的過程中易出現盲目性,照本宣科機械的照搬,籠統空乏,還有就是目標的定位不準確,不全面,制定目標存在要求偏低或過高情況,偏低對學生已掌握了的東西,還要反復講解,偏高隨意拔高要求追求難度學生難以接受,沒有抓住重點。綜上所述之不足,我們就可以確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的明確性 加強對《課標》的學習和掌握,把握住教學的重、難點,握准教學方向,依據課標教材和學生實際,而不是根據自己興趣愛好,隨心所欲,自己知道的地方就誇誇其談,自己知道少的地方就講或不講。音樂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於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課堂氣氛生動活潑,教師講得津津有味,學生聽得興致勃勃。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應該具有駕權語言的高超技能:親切舒緩的語氣、抑揚頓挫的語調、張馳相間的語速、強弱適當的音量。使教學語言給人以一種強烈的流利動聽、富有磁力的語感美的刺 激,為教學增輝添彩。 二、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 音樂教師要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進行描述,便於在學生大腦里形成表象,有利於學生把這種音樂形象同自己對現實生活的感知進行聯系和想像,去深刻地理解音 樂,從而發揮教學語言的直觀作用。教師講得引人入勝,學生學得津津有味,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想像力都保持高水平,學習效果必然提高。不僅要生動形象,還要幽默風趣,幽默可以調節學生的聽課情緒,減輕學生的疲勞強度,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形成愉快和諧的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要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離不開形象思 維的支持,而幽默又往往以形象思維為特徵的,從這個意義上講,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也是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藉助。當然,幽默不同於庸俗的說笑,它來自敏 捷的思維和豐富的學識,因此,表現幽默和風趣更需要教師具有很高的語言修養。更可以在音樂教學過程中穿插音樂游戲,豐富學生的音樂生活。音樂游戲是幫助學生架設學習音樂的一座橋梁。音樂游戲的主要特點和類型音樂是音樂游戲的靈魂,音樂游戲只是學習音樂的手段,音樂游戲必須伴隨音樂,才能實現音樂教學的目的,所以音樂游戲的最大特點就是音樂性,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 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並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在游戲中學會聽辨不同旋律、 節奏、節拍、速度等音樂的基本要素,訓練了聽覺、視覺和運動覺,從而達到音樂學習的目的。 三、制定目標的准確性 我們根據年齡段特點分割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因此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依據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可以把他們分成一、二年級的低年級段和三~五年的中高年級段。那麼在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中體現低、中高年級的不同呢?在制定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時,教師更需要理解總目標和階段目標中提出的要求。如總目標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中的興趣的要求,在一二年級是初步具有學習音樂的能力。因此這一階段的學生,我們在設立教學目標的時候,是讓學生認知音樂,初步感知樂曲中的情緒變,感覺到音樂的美,在知識與技能:掌握跟、唱。到三~五年級就是具有音樂學習的興趣。,這一階段的學生,我們以激發興趣,體驗情感為主,將一些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學習和體驗、感受相結合,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在堂課的教學中,避免音樂課教學中單一傳受知識、枯燥無味的教唱等,老師用聽音樂式步步深入導引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的思維隨著真善美這根主 線進行和發展,在學習過程中又充分採用激勵性學習方法,使教學環環相扣,緊湊而不散亂,整個教學過程顯得較為科學合理,使學生能積極主動的通過觀察發現、感受到生活的美,並覺得學習也是一種樂趣。如此,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還要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
C. 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目標怎樣確定
呢 教學目標的確定,主要依據課程標准、學生的情況以及學習需要、教學專內容及教學條件。(屬1)音樂教師要對《音樂課程標准》有整體上的把握。熟悉教學總目標的要求,還要熟悉學段目標。(2)教學目標的設計,離不開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情的分析。(3)要分析教材內容,對教學內容有整體的把握,在理解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對於音樂教師來說,教學內容的分析有其特殊性。音樂教學內容大部分是音響資料,音樂教師要在從「聽」中來分析,對音樂的熟悉過程就是體驗和感受的過程,對音樂作品有了自己的感受,才能在教學設計時找到獨特的視角,制定的教學目標才能合理、有創造性。(4)還要因材施教。
D. 小學音樂課教學目標如何設定求解答
(1)音樂教師要對《音樂課程標准》有整體上的把握。熟悉教學總目標的要求,還要熟悉學段目標。(2)教學目標的設計,離不開對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情的分析..
E.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目標是指教學中師生預期達到的結果和標准。它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的作用。 我認為音樂教學目標的確立和表述是每一位音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自主行為,必須根據音樂內容來設計切實可行的目標。不必過於追求統一,千篇一律;因為音樂教學本身就是藝術,而藝術是需要個性的,沒有個性就形不成獨特的教學風格,更談不上創新與發展。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和實踐,應該是三個維度的整合,應該形成一個有機的聯系,所以新課標指出要重視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注意過程與方法的教學體現。三維目標各有各的規定性,我們要把它統一成有機的整體,來加以關注。 比如《太陽出來喜洋洋》一課,教學目標的兩種設計表述,第一種:1、通過學唱歌曲,使學生會用高亢彈性的聲音演唱。2、以組織學生為歌曲選擇節奏型參與合奏的形式,來提高學習興趣,加深音樂體驗。3、以組織學生即興創作音樂劇的形式,發展學生的想像力與創造力。第二種:1、情感態度目標:分析了解作品的形成環境,感受民歌魅力,並能喜歡這些民歌。2、過程與方法:樂於參與小組活動,嘗試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作品。3、知識技能目標:了解四川民歌的特點,以及傳統民族音樂的相關知識。 可以看出,同一課目標的設計表述完全不同。第一種從教師的角度出發,第二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第一種第一條是知識目標,二三條是過程與方法。第二種三個維度有機結合,體現了新課程的要求。第一種屬於傳統音樂教學目標,強調共性,過於追求標准化與規范化,而眼下我們的音樂新課程則首先關注一個「新」字,在新的課程理念指導下,音樂教學目標的設計與表述必然會精彩紛呈,煥然一新。 所以,作為音樂教師,在音樂教學的設計中,我們必須做到以「學生為本,」從實際出發,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創造精神;以「音樂為本」,緊緊抓住音樂要素,深化音樂審美,運用音樂語言的手段來促成音樂教學,從而科學的整合教學目標。 相信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師生情感的交融中,一定能愉快地完成音樂任務。
F. 小學音樂教學總目標是什麼 急急急
讓學生學會識簡譜,對音準有一定的把握,讓孩子們喜歡音樂,培養音樂素養
G. 中小學音樂教育的基本目標有哪些
您所說的基本目標應該就是指本體目標或者說是基本任務吧,即通過快樂音樂課的親身體驗,培養並不斷提高學生對音樂感受、理解、鑒賞、表現甚至創造與創新等能力,通過音樂審美與表現,塑造真善美的心靈,養成良好的人格與道德品質。最終,實現音樂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高尚、完美的人。上述比較零散,現將基本目標總結如下:一是審美目標,通過音樂美育培養美的心靈;二是實踐目標,通過親身體驗與生命律動,感受表現音樂美;三是創新目標,通過人人生來俱有的創造潛能,創作或編創音樂小作品,將自身感受與音樂本體連為一體,實現審美與實踐基礎上的升華。審美目標為核心,實踐是手段,創新是突破。這些當與音樂教育的審美、實踐、創新等哲學觀念聯系起來歸納總結。
H. 小學音樂教學目標的四個要素
音樂教學目標應該包含四個要素:
1、行為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如果我們把教學目標表述為「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的識譜能力與歌唱能力」,就等於把目標的行為主體定位於教師而不是學生,因為是教師想通過學唱歌曲培養學生某些方面的能力。事實上,判斷教學效果的直接依據是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真正獲得情感體驗與切實的進步,而不是教師的主觀願望能否實現或教學任務是否完成。
2、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明確、可測評的,而不是籠統、抽象、模稜兩可的。如果我們學唱了一首歌唱雷鋒的歌,就把目標定位於「把學生培養成雷鋒式的好少年」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不僅是主體定位的錯誤,而且也無法就「把學生培養成雷鋒式的好少年」和「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進行測評,因為通過學唱一首歌,根本無從測評學生提高了多少。
3、行為方式必須是靈活、多樣、可操作的,而不是單調、乏味、缺少情感與活力的。如果我們的教學不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其行為方式也必定會不合適宜,只有真正熟悉、理解、研究學生的教師,才能制訂出深受學生喜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心理特徵、貼近學生實際生活與實際水平的行為方式。否則就會出現沒有教學效果的盲目的教學活動、浮躁的不貼切的行為方式。
4、行為程度必須是面向全體的最低底線,而不是個別尖子生才能達到的最高標准。如果我們制訂的教學目標不是最基本、最普通、大多數學生都能達到的標准,我們的教育也就不是面向普通人的基礎教育了。因此,行為程度要適當,既符合多數學生的實際程度,又能讓那些接受快的學生有繼續發展的空間。例如:「至少能記住歌詞或音樂主題」、「能基本正確地演唱歌曲」、「感受音樂作品濃郁的地方風格」、「體驗創編活動的快樂」等眾所能及的標准與層面。
I. 怎樣確立小學音樂課的教學目標論文
巧設教學目標 (作者:董天慶)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你會嫣然一笑:設定教學目標還有「巧」?誰都知道: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學,教學就要備課,備課就要寫教學目標,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教學經歷中,自己不知道寫了多少回教學目標,還沒聽說過設定教學目標有啥「巧」呢。
一個不該被忽略的重要問題
是的,這是一個常被許多教師忽略而又異常重要的問題!被忽視就是因為它太平常,平常得讓你不需要思考。照搬《教參》、或者是按照自己的習慣思維隨便寫上幾句,擬出那麼兩三條,也就過去了。至於目標與教學效果的問題,也許你沒有多想。說它異常重要,是因為: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是從目標設計開始的。這裡面的確有不少的「巧」呢!不信?你就從回答下面的幾個讓你覺得不是問題的問題開始吧。
問:學校是干什麼的?
答:是教育人、培養人的場所。
問:是的。我們的中小學校要培養什麼樣的人?
答:國家的教育方針講得很明確,我們的中小學校就是要培養能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問:正確。學校靠什麼去達成國家制訂的教育方針的目標呢?(這個問題有些宏觀,可能不太好回答。聰明的你也許會說:)
答:靠一切教育、教學活動嘛!
問:沒錯。不過回答得比較籠統。在學校里,學生最多的時間是干什麼呢?
答:上課,在課堂里學習。
問:很對。學生在校的時間里,百分之七十以上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在課堂里,學生們又在學些什麼呢?
答:學習各門課程。
問:沒錯。好,我們的問答先告一個段落。
梳理一下,關於教學目標的問題,我們從宏觀上開始有了一個脈絡:教育方針是國家對教育工作提出的總的方向和總的指針。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著這個宏觀目標而展開。實施各門課程的教學,是學校的核心工作。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是通過課程的實施來體現的。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教育方針是我們必須清楚的。因為它是指導和規范學校辦學、指導和規范教師教學的宏觀目標。這樣說,你肯定能理解。不過,你很可能會覺得這個目標與我們要研究的音樂學科的目標跨度太大、相距太遠,難以聯系起來。那麼,讓我們先來了解有關目標的分層與關系吧。
目標的分層與關系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就與我們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聯系來看,其目標關系可分為三層,我們稱之為三個級別的目標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上一級目標對下一級目標起著指導和規范作用。
一級目標:
是關於教育目的類的目標。具體地說就是教育方針。它是由國家制訂的關於培養人的總目標。其表述特點是高度概括、宏觀而比較抽象。教育方針是國家和政黨在一定的歷史階段提出的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指針,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它是課程設置、課程標準的制訂、教材編寫的指導和依據,是我們中小學校辦學、教師教學的宏觀指導和規范。
二級目標:
是為了確保一級目標的達成而制訂的目標。就與我們教師設定教學目標的聯系來看,二級目標就是《課程標准》。《課程標准》是由教育部組織各學科專家制訂的。它闡明了各門課程的性質、功能、價值、目標與內容框架,提出了教學和評價建議;它體現了國家對不同階段的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
介紹到這里,有必要強調一下:在目標系統中,上級目標總是對其相鄰的下一級目標起著指導和規范的作用,而下一級目標則完全是為了上一級目標的達成而設定的。
就以「教育方針」這個一級目標和「課程標准」這個二級目標的關系來說吧,針對「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這個要求,在小學階段的課程設置方面,就開設了相應的課程:德育類的課程有《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德育方面的要求。智育方面的課程有:《語文》、《數學》、《科學》、《外語》等,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智育方面的要求。體育方面的課程有《體育與健康》,其他各門課程中也滲透了有關體育方面的要求。針對教育方針提出的「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自2001年秋季開始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起,從小學到初中以至到高中,還專門新設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這門課程密切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關注社會,積極參與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向著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方向去發展。美育方面設置了《音樂》、《美術》和《藝術》等課程。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如果我們現行的課程不是作這樣相應的設置,「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目標又如何能夠實現呢?這樣一問,也許讓你頓悟了一個平時忽略了的問題——對學校課程設置依據的思考。
當我們注意並了解了一級目標與二級目標的關系之後,讓我們接著來關注三級目標。
三級目標:
就是教學目標。(可分為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和課時目標等四個層面。)三級目標的制訂者是我們教師。其特點是具體而密切聯系實際。三級目標是與我們教師聯系最直接的目標,是我們應切實把握的重點目標。
學年目標:指根據《課程標准》對本學科課程功能、價值及內容的界定和對該學年的具體要求,(現行《課程目標》將不同年級劃歸為幾個學段)設定出應當達到的基本目標。
學期目標:按照一個學年為兩個學期的基本劃分,將學年目標作適當分解的目標。
單元目標:以學期目標為基本依據,密切聯系教材中單元的具體內容而制訂的目標。
課時目標:以單元目標為基本依據,密切聯系教材中的內容,將單元目標分解而成的非常具體的目標。
通過上述介紹,相信你對教學的目標系統有了一個大體的認識。不過,你最關心、並急於想了解的恐怕還是「目標的設定究竟有啥巧」的問題吧。其實,「巧」是一種贊賞性的評價語,它比「合格」、「適當」等等評價還勝出一兩籌。它是在達到了標準的基礎上來體現的。那麼,教學目標的設定有沒有一個基本的標准呢?有的。只是要弄清楚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明白的事呢。讓我們繼續往下聊。
「鳥巢」與雞窩
通過前面的介紹,相信你對於教學目標的層次關系有了一定的理解,並且,對於「下一級目標應該是為上一級目標的達成而設定的」這一原則有了一點印象。然而,對於這項原則僅僅是留下一點印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將其轉化為自己的認同,在此基礎上,再將其轉換為自己的行為動機,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地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讓我們藉助一件熟悉的事去思考: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宣布:北京獲得2008年第29屆奧運會的舉辦權。這是國人實現的百年奧運夢想,舉國上下為之歡欣鼓舞。然而,在我國舉辦奧運會面臨的一個實際問題,就是關於舉行開幕式、閉幕式以及一些大型竟賽項目所需的主會場館。為此,國家決定專門建造一個高規格的專用場館,並就該場館構建的基本水準(包括總體規模、容量、功能、舒適性、安全性、藝術性等等)提出了要求。(這個要求就是構建這個場館工程的一級目標,也就相當於我們教育所遵循的「教育方針」這個一級目標)在這個基礎上,面向世界進行國際性的招標。許多國家的設計機構及設計師們根據招標要求,進行了精心的設計,然後參與投標。經過嚴格的評判、比較、篩選,最終選取了「鳥巢」的設計法案。「鳥巢」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國際一流體育場館的水平,是一個包括鋼筋、泥、木、電、聲、光等等若干個建築所需的工種的綜合性設計方案。(這個方案就是為達成北京奧運會所需場館而制訂的二級目標,也就相當於我們教育的二級目標——《課程標准》。構建場館所需的各個工種就相當於我們課程設置中的語文、數學、音、體、美等等各門課程。)承擔建設的各個工種按照「鳥巢」的總體構建要求,根據施工需要又制訂了不同進度的施工標准。(這個施工標准就相當於我們教學的年段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各個工種則依據每一個施工進度的要求,進行每一天、每一次、每一個環節的具體作業。(這就相當於我們的課時教學。)最終在預定的期限內完成了「鳥巢」總體建造。讓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新穎而獨具特色的奧運會專用場館展現在我們的首都北京。
聊到這里,你肯定對目標系統中各級目標的關系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是呀,如果參與「鳥巢」工程的施工人員們不依據上一級目標的要求,隨意施工、自由發揮,那麼「鳥巢」就會變成「雞窩」了。
那麼,我們教師制訂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和識別的依據是什麼呢?概括地說:要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全面而正確地把握《課程標准》的精神與要求是基礎和前提;全面而正確地理解教科書的編排意圖是關鍵;密切聯系教師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是保障。
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
具體地說:要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應把握好三個要素:
1、正確定性。
全日制音樂《課程標准》將中小學音樂教學的內容歸屬為四個領域,分別是: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教科書中的內容也都歸屬於這四個領域。我們在制訂教學目標時,首先應將教科書中的內容正確地聯系這四個領域。當然,具體到某一個內容該歸屬於哪一個或同時該歸屬於哪幾個領域,還得作具體的分析才能確定。
舉個例說吧:在某個版本一年級教材的起始部分中,呈現的內容為「唱歌」,歌曲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上學歌》:
【唱歌】
針對這一教學內容,三位教師就制訂了三種不同的教學目標,但其中只有一種的定性是正確的。你能判斷出來嗎?
A、引導兒童認真聆聽歌曲,能充分感受並能描述出歌曲所表現的兒童上學時愉快的心情。
B、 引導兒童在認真聆聽歌曲的基礎上,能隨《上學歌》的范唱舞蹈,並能以個性化的動作設計,表現出上學時高興的心情。
C、 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在按順序看三種目標表述的時候,可能你的心裡在想:第一種沒錯嘛,注重引導兒童充分感受音樂是對的。第二種也對,是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像力,進行創編活動嘛!喔,還是第三種要恰當些。因為這是一首歌曲教材嘛,能正確、完整地演唱歌曲最重要!在能夠自信而投入地演唱的基礎上,歌表演的自由創編才有發揮的餘地嘛。
如果你真的是這樣想的話,說明你的感覺是很不錯的。為什麼第三種最恰當呢?因為《上學歌》是歌曲教材。那麼,這個課時就應該把歌曲教學作為主要內容來進行。把學生「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作為主要任務來完成。前兩種目標把《上學歌》作為欣賞教材和舞蹈(表演)教材來等待,顯然是定性出了問題。
也許你又會問:就《課程標准》對教學內容歸屬的四個領域來看,《上學歌》應該歸屬於哪些領域呢?《上學歌》的教學可歸屬感受與鑒賞、表現、創造這三個領域。其中,重點應放在「表現」上。這首歌本身很簡單,歌詞生動形象、通俗而直白,朗朗上口,低年級學生一聽就能明白。曲調以五聲宮調式音階為基本構架變化而成,起伏而流暢,具有口語化的特點,很容易上口。教學中,通過聆聽老師(或錄音)的范唱,讓學生對歌曲所表現的情景、情緒留下印象,這是感受。指導學生正確地演唱這首歌,並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這是表現。不過,要做到這一點還真需要教師下些功夫呢。「正確地演唱」首先是指音高、節奏、吐字咬字的准確。其次,還包括根據詞意和旋律的起伏應盡可能表現出的抑、揚、頓、挫。「有表情地演唱」是指學生不僅充分的理解了歌曲,還把自己置身於歌曲塑造的情景之中,把那種「愉快、甜美、高高興興去上學……」的心情自然地表達出來。要達到這種效果不是很容易吧?當然,當孩子們能正確、連貫地演唱歌曲之後,也許你會啟發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用適當的表演動作進行歌表演,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好,我們繼續聊要制定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應把握的第二個要素:
2、適當定量。
這里指的「量」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教學內容的份量,二是對質量的具體要求。一節課的時間也就四十來分鍾,(小學一般為40分鍾,中學一般為45分鍾)如果教學內容過多,就難以保證質量,往往會造成蜻蜓點水似的趕進度,不深不透、浮在水面上的教學狀況。定量過低,則浪費時間,或會出現就某一個環節、就某一個內容機械重復、學生厭倦的局面,最終影響上一級目標的達成。
我們仍然以《上學歌》的教學為例來研究吧。下面有三種不同的目標設定:
A.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B.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於參與歌表演,並能積極地創編動作,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和愉快的情緒盡情地表現。
C.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能用兒童打擊樂器創編節奏為歌曲伴奏;能創編動作隨伴奏作表演,並用簡筆畫的方式(畫太陽、小鳥、小朋友上學校)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
顯然,A目標有正確的定性——歌曲教學。有明確的定量——「能正確、完整、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就是演唱表現的質量標准。但作為課時目標,其教學內容略顯單一。如果教師的教學能力強、教學方法適當,可能在20分鍾內就完成教學任務,會讓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缺乏對歌曲的深化處理。目標任務定得較低。
B目標對歌曲教學的要求與A目標一致,增加了對歌曲感受與表現的延伸拓展,體現了以「表現」為主要任務。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作適當的歌表演創編。對這一部分的質量既有明確的要求,又留有一定的空間。因為全班幾十名學生在自編動作參與表演方面,不可能做到整齊統一。這里,目標設定用「樂於參與」、「並能積極」的表述,體現了教師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精神面貌,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促使自己的教學能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的想像力、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因此,這個目標定性正確、定量適當,是一個很好的目標設定。
C目標前面部分的要求與A、B兩個目標一致,在教學內容里增加了打擊樂伴奏、節奏創編,兒童畫創作等等。雖然該目標設計反映了教師充分為兒童營造自由、寬松而快樂的學習氛圍,提倡學科綜合、培養兒童多種才能的願望。(這種教學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一節課的時間畢竟很有限,內容過多,會造成顧此失彼;內容過雜,會沖淡主題。如果各項內容之間缺少必然的聯系,就會失去音樂教學這條主線。
好,當我們對目標設定的「定性」和「定量」有了理解和認同後,需要把握的另一個要素是:
3、找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學生的發展是動態的,並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隨著學習生活的推移,學生的認知、思維及各種能力也在發生著變化。要制訂出科學而切實的教學目標,就應該把握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具體地說,就是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學生的已知、(即已有的知識)已能(即已經具有的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現實狀況,把學生通過努力能夠達到的新要求作為目標,取得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的實效,(學生跳起來可以摘到果子)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我們還是以《上學歌》的教學為例。假如請你在不同地區的兩所學校,對同一個年級的學生就此內容教學。通過了解你得知:由於地方經濟、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差異,甲校的教育狀況比較落後。學生們接觸音樂的機會非常少。由於師資及教學設施方面的原因,學校的音、美等課程也很難保證。全班幾十名學生找不出一首大多數人能整齊演唱的歌曲。而乙校的情況則截然不同:在學校、家庭及學生生活的環境里,學生們能接觸到大量的音樂,一個班裡的學生能較整齊地演唱的歌曲就不下七、八首。面對有如此差異的學生,你肯定會認為他們的起點(基礎)不同,最近的發展區也會有很大的差別吧。那麼,你的課時目標會如何制訂呢?也許你會這樣設定:(對甲校學生教學的課時目標)
基本能正確、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於參與歌表演,嘗試用自編動作表達出自己的情緒。
(對乙校學生教學的課時目標)
能正確、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樂於參與歌表演,並能積極地創編動作,將自己對歌曲的理解愉快地表現出來。
如果真是這樣,我要熱情地為你鼓掌!因為你設定的教學目標很巧。不僅定性正確、定量適當,還密切聯系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呢。在對甲校學生設定的目標中,你使用了「基本能」的限定詞,表明了對主要任務的確定和質量方面的要求程度。是呀,面對音樂基礎如此差的學生,你的教學能使「他們基本能正確、完整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就是很好的教學實效嘛!另外,在目標對歌表演的表述中,你使用了「嘗試」一詞也非常恰當。體現了你的教學追求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的質量標准。鑒於這個班的實際情況,由於學生們生活環節比較閉塞,見識少、害羞、膽怯是很自然的。你能讓孩子們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說明孩子們已經能自信而投入地表現音樂了。在這個基礎上,充分鼓勵和調動孩子們參與歌表演,讓他們充分享受音樂給自己帶來的快樂。至於孩子們是否都能主動、大方地參與表演,這的確不能要求太高。因此,「嘗試」一詞使用得巧!
聊到這里,你肯定會這樣說:對於如何制訂好教學目標,我已經心中有數了。是的,我完全相信。不過,如何「巧」設教學目標的問題,你是否已有答案了呢?其實,把握住目標設定的三個要素,是形成合格目標的必要條件。目標設定得巧不巧,還有一點講究呢。
「巧」目標的表述
「巧」目標的表述應反映出三點:
1.行為主體明確。
因為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用教學論的觀點來看,教師的教學是否有效,其結果應體現在學生身上,所以,在目標的表述上,應反映出學生是行為主體。如前面《上學歌》的目標表述中,「能」、「樂於參與」、「嘗試」等等表述無疑是指學生。我們常見這樣的目標表述: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顯然,這樣的表述其行為主體就不是學生了。這里講的「通過創設情景……」顯然是指教師的行為和做法。再比如,有的目標表述:通過視頻、音響的展示,使學生了解聶耳;通過學唱《賣報歌》使學生…...。這樣的表述同樣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
2.便於檢驗和評價。
目標就是預期結果。特點是具有明確性,便於檢驗和評價。因此,我們在表述目標時,教學的過程與方法等都可以不寫進去,應開門見山地寫出確切、具體的預期結果。常用的詞彙有:能、(能唱、能說、能聽出、能奏……)會、知道、認識、了解、掌握等等。這樣的表述就很方便檢驗和評價,一節課下來,教學任務完成得如何、效果怎麼樣,對照目標一檢查,豈不一目瞭然了嗎。
3.簡潔、明了。
其實,前面已經滲透了這個要求,如果我們的目標表述有了明確的行為主體,又寫出了明確的預期的結果,那麼,這樣的目標肯定是既簡潔又明了的了。
好了,關於巧設教學目標的問題,我們聊了很多。現在,聰明的你就不會再去追問目標設定的「巧」究竟在哪裡了吧?如果你一直都認真地參與了和我的聊天的話,答案自然就會在你的心裡。
(註:本文選自貴州人民出版社《七巧音樂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