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寒假社區公益服務活動實踐報告小學生用的
服務時復間:2009年8月10日制至13日 服務地點:農村
服務內容:幫助老人
服務過程及體會:在暑假的第二個月,由於回老家探親,在那裡呆了一星期,在那裡,我學會了很多東西.
這里的居民一大清早就去工作了,而我睡的習慣,驚醒了起來,打開門窗,突然看到一位老太太在推著早餐車,正趕市集去,仔細瞧瞧,原來是鄰家阿婆,阿婆已有70年邁,真是歲月如飛刀,刀刀催人老啊,為了維持生活,阿婆做起了生意,看阿婆那麼不方便,便上去幫忙.我向他打招呼,阿婆笑著說:都長那麼大了呀,孩子.我也笑了,我跟阿婆一起推著車,一邊感慨著家鄉的變化,到達目的地後,我幫阿婆賣起了早餐,車上有兩個大鍋,分別裝有綠豆湯和蟹粥,蟹粥比較受歡迎些,因為本地靠海,寒氣較重,放了生薑片的蟹粥比較好吃,可以祛寒防冷,我們一起分工合作,阿婆負責收錢,我負責盛碗,有條不絮的進行著,雖然每碗只有幾毛錢,但能賣完就很不錯了,最後在我的細心照料下,終於賣完了,而阿婆也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從這次社區服務中,讓我學到了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去拼搏,才能撐起生活的風帆,而不是坐以待斃的等著.同時我感悟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真諦。
非原創~
② 小學生學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報告
一、調研的背景:
學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一部分,從小培養學生良好的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能力,對學生將來的成長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區小學普遍存在著教育場地狹小、社會實踐活動資源潰乏的現狀,本課題的調研,使我們及時了解當前城區小學在學生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資源,有效地開展此項活動的做法與對策,從而對城區小學在開展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省內外研究概況:
20世紀9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挪威、法國等國和我國台灣省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都注重開設社會實踐活動類的課程。我省第一批國家級新課程改革實驗區如寧波北侖等地區在一年的實驗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主要是讓學生重點參與社會生活領域,接觸社會現實,注重開展各種社會參與性的活動,如社區服務(包括參與養老院活動、社會公益性活動等)、社會調查、考察與訪問(包括訪問地方政府官員等)。社會參與性學習往往體現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傳統、社會生活方式和發展狀況,它反映在不同學區的課程方案之中。
三、調查方法及內容:
(一)樣本選擇:城區小學共2個年級段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情況,任意選擇學生200名。
(二)方法選擇: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法。
(三)調查內容:
城區小學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課程設置的模式
城區小學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
城區小學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中的反映
城區小學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與對策
四、實施步驟、方法和時間安排:
1、實施步驟:(1)2003年6月確定調研內容並查找有關資料;
(2)2003年7月設計問卷調查的內容和形式;
(3)2003年12月至1月,實施問卷調查,采訪相關人員,召開座談會。
(4)2004年1月至2月,分析數據,得出調研結果撰寫調研報告。
2、實施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和個別訪談法。
五、調研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00份,收回190份,回收率95%。
各校在社會實踐活動課程設置上基本相同,每周各班設置2課時為社會實踐課時間。全校性校外社區服務及社會實踐活動每學期1周。
各校在課程設置上大同小異,根據學校現有條件,合理安排綜合實踐活動指定學習領域的時間。
表一: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的模式
基本模式為:選擇主題——設計方案——實踐活動——成果展示——總結評價
(1)主題的選擇: A學科教材內容的拓展與延伸,B各學科內容的融合;C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D兒童感興趣和關心的課題。
(2)設計方案:設計方案包括如下環節:活動目標--活動內容--活動步驟--活動策略--活動評價。
(3)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通過社會考察、討論分析、角色扮演、辦報創作等社會活動方式,對主題進行探究、發現,通過從不同角度對社會問題和科學現象進行研究,自己去發現問題並作出結論。
(4)成果展示。這一階段是學生將綜合實踐活動的結果進行展示,展示的形式可以是調查報告,也可以是統計圖表、照片,還可以是製作、建議書、新聞發布會等等。
(5)總結評價。總結評價主要包括:活動中的參與度、主動性、創造性程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獨立工作能力,與人合作的能力、對工作完成的努力情況等。總結評價的方式主要以自評為主,同時提供組評、師評,激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下一個活動。
表二:課程設置總目標
課程設置總目標 1、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興趣;2、了解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一些常識;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他人、對自我的責任感; 6、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表三、課程實施原則:
1、實踐性原則。社會實踐活動是以活動為主要學習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設計」、「創作」、「想像」、「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開放性原則。社會實踐活動應面向學生的整個生活世界,面向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特殊需要,強調富有個性的學習活動過程,關注他們的學習體驗和創造性表現。因此,社會實踐活動在課程目標、內容、過程及評價諸方面均具有開放性。
3、自主性原則。社會實踐活動應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注重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提倡教師進行必要的和有效的指導,不要包攬學生的學習活動。
4.生成性原則。社會實踐活動是由師生雙方在其活動展開過程中逐步建構生成的
課程。在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注意不斷生成的新的活動目標和新的主題,促進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形態不斷完善。
表四、課程管理:
1)教學管理
學校形成教導處——年級段——執教教師三級管理網路,由教導處從開發、實施到評價等環節對社會實踐活動課進行全程管理。年級段具體安排內容並制定評價辦法,執教教師具體實施課程計劃。
(2)師資培養
在校教師均有承擔社會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責任和義務,要自覺進行繼續教育,不斷調整自身的知識結構,成為一專多能的教師。學校要重視對教師進行相關培訓。
(3)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充分挖掘社區與家長資源,擴展社區活動基地,開展實踐研究活動。
2.是重視校園內部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教學資料的積累,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新體系。
(4)學生安全保障
學校在組織社會實踐活動的各類學習和實踐活動時,配備專人負責安全工作;制訂學生校外活動安全預案,落實安全措施;必須對學生進行安全意識教育,培養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爭取社會和學生家長的支持和參與,鼓勵一部分學生家長在可能的前提下,參與學生的校外活動,協同教師指導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5)、研究方法
盡量採用參觀、訪問、調查、實驗、測量、采訪、宣傳、郊遊、野營、義務勞動、公益服務等方式,以激發學生對活動的興趣,達成本課程預期的目標。
表五、課程評價
堅持以"活動促發展"為指導思想,學生的評價主要採用激勵性、發展性評價方式。
1、評價的內容
內容有三方面:一是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態度,是對學生是否認真參加小組活動,努力完成自己所承擔的任務等方面進行的評價;二是活動過程中合作態度和行為表現,是對學生是否樂於幫助同學、主動和同學配合、認真傾聽同學的觀點和意見,對班級和小組的學習做出積極的貢獻等進行的評價;三是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對學生在實踐活動過程和結果中實際表現予以全面客觀的評價。
2、評價的方式:評價方式有匯報、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報告答辯、演示、表演、競賽、評比。
3、評價形式:採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定,社區輔導員評定、家長評定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元化評價,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即時評價;階段性評價;檔案袋評價;綜合實踐活動的自我評價)
A、小小的我(可愛的我)B、我的活動空間(活動大排擋)C、活動成果
D、我的收獲(我的不足回收袋)E、我的小缺點(我的小打算)F、我對自己的希望
(二)城區小學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的內容
1、各年級段基本實踐內容:
一年級 學校附近有什麼?了解學校附近的社區設施
二年級 誰認識的水產多,並選擇一種介紹)
三年級 拜訪鄰居 、跟爸爸媽媽去上班
四年級 安全問題
五、六年級 漁業資源保護
環境污染及治理
2、小學中年級段主題活動程序:
一、設置問題情景,提出活動主題或研究問題;
二、學生自願組合成立活動或研究小組,選好組長,分好工,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進行;
三、討論活動方案或設計研究方案;
四、班主任審批活動方案;
五、按活動方案或研究方案做好准備:筆記本、筆、記錄表格、訪問提綱、錄音機等工具等,如果要采訪,還做好采訪預約。
六、開展活動,記錄活動過程和採集到的資料。資料盡可能地全面,要來自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渠道,材料要真實,盡可能地用第一手資料。
七、對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寫出自己在活動前後的心得體會。是集體項目的,必須要有集體成果。
八、提出對問題的解決辦法,完成一項針對主題活動的設計。設計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集體合作的。
九、在班內展示活動成果和設計。
十、活動評價。
3、小學高年級段主題活動程序:
一、選題階段:
1、布置與動員,公布選題范圍,進行選題輔導; 2、學生在班主任指導下組織調查,產生感興趣的子課題;3、班主任收集學生的子課題並進行篩選,確定子課題並公布; 4、學生根據學校公布的子課題,調整選擇題目組成課題組; 5、小組選舉組長,聘請好課題研究指導教師,並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課題論證;6、明確課題研究方向,共同設計課題研究方案,進行課題研究組內成員分工;
7、開題報告;
二、研究階段:
1、小組獨立研究,教師監控、指導。2、教師組織課題組之間交流,推動課題研究;
三、總結階段:
1、撰寫研究成果,進行個人和小組總結;2、班級展示,同學評議;3報告會;4、教師評定成績、總結。
4、各年級段具體實踐計劃內容
一、二年級社會實踐主題系列
周次 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 簡要過程
1 認識我們的校園 愛學校教育 1、參觀2、觀後的感受。3、畫畫你美麗的校園。
2 我是書包小主人 自理能力培養。 1、書包的種類。2、示範整理書包。3、小組比賽。
3 我是自己的小主人 自理,自立的培養 1、合理使用時間2、制訂每天行事歷
4 學校附近有什麼 關心熟悉周邊的環境 1、畫一張學校周邊環境的草圖
5 我爭整潔章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1、制訂學期保潔計劃
6 保護自己 知道常用的呼救電話 知道呼救電話的種類
7 找秋天 主動發現,體驗生活美 組織一次家庭秋遊活動,感受秋天的美,寫一篇日記
8 秋天的果子 認識秋天常見的水果 訪問一家水果店
9 我是社區小主人 初步培養責任感 訪問居委會
10 我和小樹做朋友 初步培養關愛自然的情懷 種一棵小樹苗
11 我的家 培養關心家人的情感 記牢家人的生日
12 找找身邊的污染物 認識常見的污染物 簡單整理家裡的垃圾桶
13 我是好苗苗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制訂一份學習目標
14 請到我家來做客 培養簡單的交往能力 帶幾個好朋友回家做客
小學三年級社會實踐主題系列
周次 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 簡要過程
1 調查身邊的同學 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1、設計調查表格、采訪同學、上網查資料。
2 競選中隊幹部 上台演講的能力,管理設計的能力。 小隊管理系統設計
3 主題隊會《尊師好少年》
4 正確使用牙刷 養成刷牙和正確使用牙刷的習慣 1、刷牙調查。采訪同學保潔情況、正確使用好處。
5 我來設計調查表 初步學會設計調查表。 1、調查表的種類、學生設計、匯報收集。
6 今天我當家 體驗一天當家的感受,管理的能力。
7 我給小樹做名片 深入了解樹木,增強環保意識。 1、查找資料和了解樹木、設計名片。
8 秋天的樹葉 深入了解樹木 樹葉的種類、作用及變化、畫不同種類樹葉。
9 我最喜愛的科學家 理想教育 學會查找資料。(圖書、上網)
10 我在科技節上 結合校科技節,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都得到鍛煉。 自己設計計劃\實踐活動
小學四年級社會實踐主題系列
周次 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 簡要過程
1 調查身邊的同學 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1、設計調查表格、采訪同學、上網查找資料。
2 營養早餐的調查早餐 懂得早餐的重要,合理搭配營養。
3 主題隊會《我愛老師》
4 牛奶與健康 初步懂得營養學說,牛奶中的營養成分。
6 吸煙的危害 懂得吸煙的危害大,做個宣傳小公民。
7 主題隊會《祖國真偉大》
8 大樹底下好乘涼 增強環保意識 1、實地測量各地的氣溫,比較研究。2、提出保護樹木的策略。
9機動車流量調查 交通安全 1、實得考察記錄機動車的來往。2提出安全措施。
10 我家的變遷 了解家鄉的喜人變化,熱愛家鄉。
小學五年級社會實踐主題系列
周次 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 簡要過程
1 調查身邊的同學 增進彼此的了解和友誼
2 中秋文化 承襲傳統節日文化 1、中秋的來歷、中秋文化調查、對月餅商品化的看法。
3 家庭綠茵——盆景 綠化凈化的合理化 1、調查盆景種類以及作用、合理搭配的設計。
4課外作業情況調查 作業的合理化 1、采訪師生,了解課外作業情況、合理化作業的暢想。
5 肯德基餐廳促銷的調查 接觸社會,了解商品營銷的辦法。 1、調查暢銷原因、辦法、合理化的建議。
6 小小廣告人 了解廣告的作用與要求。
7 家鄉特產知多少——參觀水產城 愛家鄉
8 肥胖兒童增多原因調查 不偏食,合理膳用。 1、訪問肥胖兒童的飲食、合理飲食方案設計。
9家鄉的歷史名人 愛家鄉,立志成材 1、查找歷史名人、談自己的理想與奮斗計劃。
小學六年級社會實踐主題系列
周次 主題活動 活動目的 簡要過程
1 小康架起友誼橋
2 課外閱讀情況的調查 了解學生課外閱讀 采訪學生課外閱讀情況。
3 校園垃圾分類的調查 校園整潔,愛衛生
4 十字路口交通情況的調查 安全意識
5 尋找秋天——漫走古詩廳 承襲古詩文化,積累詩集。
6 元旦校園布置方案 創意培養 1、了解校園。2、校園布置的設想。3、設計方案。
(三)對社區服務及社會實踐活動的思考
學校教育的改革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城區小學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開展的情況可以證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設,有利於現代教育教學思想的傳播,有利於學校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優化組合,有利於教師隊伍素質的提高,有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可以預見,一旦在面上推開,全市廣大中小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會出現氣象更新的局面。
1.社會實踐活動的開設面上推開,我們認為當前有利因素和消極因素都存在。
⑴有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課程計劃中已作了安排,以教學法規的形式落實了課時,一旦教材落實,就會很快充實提高。 二是點上的實驗研究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已有相當部分的學校開始仿效和探索創新,開設此項活動已到水到渠成的時候,教材的編寫、活動的輔導研究也到了瓜熟蒂落的程度。
⑵不利因素主要有: 一是教育思想觀念的滯後,一些教師對社會實踐活動的開設會產生應付敷衍的態度。 二是部分學校教師科學實踐指導能力素質不高也是一個重要制約因素。
建議教育行政部門在活動的推開要加大力度,納入常規,同時加強推廣研究及做好輔導員隊伍的培訓工作。
2、挖掘資源,提供豐富多彩的活動內容。
據對中小學生的調查和有關實驗發現,被當代中小學生接受和他們感到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中最喜歡的形式就是課外活動及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如以環保、治安、義演、募捐、志願者等為主的公益性活動,有以「一日營業員」、「一日推銷員」、「一日小報童」、「一日管理員」等為主的體驗性活動,還有關於「環保問題」、「文明意識」、「價格對比」為主的考察、研究、采訪等研究性學習活動。每一學期作輪換,以豐富不同年級段學生的活動內容,增強豐富的實踐與體驗。學校根據活動開展要求,還建立了會議制度、分析匯報制度、活動展示制度等,同時設立「活動優秀輔導獎」、「街道優秀小公展」等,每學期對活動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
社會實踐活動課程綜合實踐活動的一個方面,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亮點,更是新課程的難點。半年來實驗區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是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重點。
課程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課改的成功也首先需要贏得家長和社會的理解和支持。各校在課改實施中都注重動員家長和社會各界力量參與課改、支持課改。各校向家長印發了介紹課程改革的致家長信,並通過家長會使每一位家長了解課程改革所倡導的新理念與新方法。
3、教育觀念的轉化
在調研過程中,感受到參與課程改革實驗的所有人的教育觀念都在發生變化。校長鼓勵教師創新,教師認同新課程,學生喜歡新課程。從家長座談會的情況來看,學生家長的觀念之新令人振奮,尤其是城區的家長,能夠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改精神,積極擁護課改。一些學生家長在發言中說:「很榮幸我的小孩能夠趕上課改,我還希望課改的步伐再快一點」;「應該給孩子更大的空間和更多的選擇,以發展個性」;「課改把我的孩子帶進了社會、帶進了生活,學校開設社會實踐活動課程我很滿意」;「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是心理和生理生長的關鍵期,要多給孩子活動,首先要讓孩子做個健康的人」等等。
(五) 問題與困惑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實驗工作存在一些普遍性的問題,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和探討。
(一)課程體系不健全,設置存在不平等性
個別學校隨意更改課程設置。部分學校對地方課程認識不足,在課表中缺乏地方課程,使國家三級課程體系變得殘缺不齊。多數學校校本課程操作不規范,沒有自己的校本課程體系。
(二)少數教師觀念還沒有根本性轉變
觀念轉變是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和內容,是搞好課改實驗工作的前提。調研中發現,個別學校領導和教師對課程改革的重要意義還存在著:認識上的把課程改革僅等同於使用新教材;在教學和評價工作中,以分數作為教師教學行為評價的唯一依據,沒有很好體現新課改理念。
(三)部分教師組織合作學習缺乏實效
新課程講究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各校在教學實際中積極引進合作學習這一模式。但由於缺乏理論指導,把簡單的小組討論就當作合作學習,使合作學習流於形式,缺乏成效。
(四)對教材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有待進一步改進
實驗教師普遍存在著對教材內涵的理解和把握上有待進一步改進的問題。如何處理好形式與內容的關系,教材的編者只是把一些思路提供給教師,教師在創設情景時,如何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和所倡導的理念,去把握教學與發展的問題,解決原有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教學理念之間的聯結與沖突問題,這是實驗教師需要優先考慮和解決的問題。
(五)教師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達不到新課程的要求
新課程實施後,對教師的要求大大提高。在教材處理上,在教學方法上,在教學評價上,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課程資源的開發上,校本課程的開發,教師普遍覺得有難度。問卷顯示64.8%的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有困難,說明當前教師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還達不到新課程所要求的水平,以至學校在開設和實施校本課程和社會實踐活動存在一定的難度。
(六)班額過大,設施設備和教學資料與新課程不配套
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部分學校教師感到設施設備跟不上,現代教育技術很難在課堂中體現,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難以實現。新課程實施半年來,教師覺得學生手中的資料與新教材又不配套,教材雖然解放了學生,而資料仍舊偏、難、舊。
新課程教育理念大多建立在小班額的基礎上,而目前我區學校尤其是城區學校的班額偏大,在實施新課程教學過程中,難以發揮新課程教學手段和策略的優異性。
(七)考試評價不明朗導致課改走向的不確定性
學校領導和教師普遍擔心評價改革不到位問題。不少人對如何正確處理抓課改和抓質量的關系不夠明確,使教師搞課改憂心重重。評價體系滯後,制約了課改的積極性。
學校和教師普遍擔心學生學科考試成績下降,以至產生「課堂上新理念,下課後老辦法」、「課上搞探究、課後補作業」的現象,更加重了師生負擔。問卷顯示,有87.5%的教師認為新課程的教學壓力比以前更大了,學生的負擔也更重了。這成了當前課改最突出的問題和影響課改成敗的關鍵問題。
③ 小學生寒假社會實踐活動計劃表
早上6點-8點:一日之計在於晨,對一般人來說,疲勞已消除,頭腦最清醒,體力亦充沛,是學習的黃金時段。可安排對功課的全面復習。 早上8點-9點:據試驗結果顯示,此時人的耐力處於最佳狀態,正是接受各種「考驗」的好時間。可安排難度大的攻堅內容。 上午9點-11點:試驗表明這段時間短期記憶效果很好。對「搶記」和馬上要考核的東西進行「突擊」,可事半功倍。 正午13點-14點:飯後人易疲勞,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調整一下,養精蓄銳,以利再戰。最好休息,也可聽輕音樂。但午休切莫過長。 下午15點-16點:調整後精神又振,試驗表明,此時長期記憶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記憶」的東西。 傍晚17點-18點:試驗顯示這是完成復雜計算和比較消耗腦力作業的好時間。這段時間適宜做復雜計算和費勁作業。 晚飯後:應根據各人情況妥善安排。可分兩三段來學習,語、數、外等文理科交叉安排;也可作難易交替安排。 以下是一位優秀生的每日作息時間表,可供參考: 每天6:00起床, 6:30-7:30復習英語,7:40-9:40復習數學,9:50-11:50機動安排;中午午休;下午2:00-4:00復習化學,4: 10 -6:10復習物理;晚上2個小時復習語文;其餘時間機動。在每一門課的復習中,不同階段以不同內容為主,多看課本或多做習題,要掌握好。
④ 小學生社區活動有哪些
1、做安全小達人。
小學生還可以利用假期的時候,與城市的交警部門聯系,做交通安全的管回理員,當然,這一答定要有家長的陪護,否則,道路交通是有一定安全隱患的。
2、參加環保組織。
可以參加環保組織,並且組織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比如打掃樓道,或者撿一些白色的垃圾,或者回收一些廢舊電池等等,讓我們的生活環境更加美好。
3、參加學習小組。
學習小組的形式也是可以採用的,家長可以帶領孩參加一些課外的學習小組,讓孩子多和其他的小學生接觸,提高孩子的溝通能力,讓孩子提高學習成績。
4、參加興趣小組。
可以和同校或者同班的同學一起,組成某些興趣小組,比如書法方面的,樂器方面的,或者是體育活動方面的,都可以,有助於孩子豐富課餘生活。
5、到圖書館幫忙。
我們家長可以利用假期的時間,帶著孩子到圖書館學習,同時,還可以幫助圖書館的管理員整理一下圖書,將各類圖書擺放整齊,也是不錯的選擇。
6、到敬老院慰問。
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帶領下,或者組成一個小組,然後一起去敬老院去慰問一下老人,給敬老院的老人表演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節目,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⑤ 學生社區服務活動有哪些
1、參與社區管理,參加義工等活動。協助村、居委會出牆報,開展協助社區管理的各項工作,參加力所能及的社區勞動,開展植綠護綠、清潔樓道、拾撿垃圾等活動。
2、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區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3、發揚助人精神,在敬老院等地開展敬老愛幼活動,深入社區開展「送溫暖,重晚情」活動。
4、開展讀書學習互助活動,主要是同學間的相互幫助和指導社區內的中小學生開展讀書學習。
5、開展社會調查活動。
6、普法宣傳。宣傳《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宣傳《勞動法》,宣傳與工人農民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知識等。
7、參加學校學生假期安全值班工作。
8、參加愛心義賣活動。
⑥ 社區服務計劃怎麼寫
我剛剛也在寫啊~~就寫些你在社區幹了什麼事情~ 那個可以不用太認真~他只要確認一下你有做就好了~ 隨便編點~ 參考一下: 台北縣瑞芳鎮吉慶國民小學學生『小區服務學習』實施計劃 壹、依據: 台北縣北府教特字第0910540850號函「公私立中等以下學校學生 區服務學習」實施計劃辦理。 貳、緣起: 一、 為激勵學生闡揚「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服務理念,發揮「助人最樂,勤勞簡朴」的精神,培養成服務自己、服務別人的習慣與技能,並從服務中學習、印證課堂所學,進而建構小區意識。 二、 符應『學校小區化,小區學校化』的教育改革趨勢,以培養學生愛護鄉里、關懷小區的高尚情操,踴躍投入社會服務行列,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建立正確的服務人生觀和生命共同體的觀念。 參、目標: 一、 輔導學生認識生命的真諦,培養多元價值觀,澈發學生人文關懷的精神。 二、 培養學生從小主動分攤家事、服務他人的責任感與關懷家人的美德。 三、 增進學生服務他人的習慣與技能,建立服務的人生觀,為現代公民做准備。 四、 強化學生關懷生活環境,熱心公共事務之小區意識,並以服務回饋家庭、學校及小區鄉里。 參、實施原則: 一、 激發學生參與意願。 二、 發揮學生社團功能。 三、 配合學校教育特性。 四、 依據小區環境需求。 五、 具有教育性、持續性與利他性。 肆、辦理單位: 一、 主辦單位:學務處 二、 協辦單位:教務處、總務處、輔導室 伍、實施辦法: 一、 推展主題內容: (一)家事服務 1、由導師與家長共同訂定學生家事服務的內容、時間及認證方式,透過班親會議,取得共識。 2、各班導師加強倡導,鼓勵學生踴躍參與。 (二)校園服務 1、由學校擬訂學生本身職責以外之服務項目,利用課余、假期時 間由學校教師指導,於校園內所從事之服務活動。 2、由學校行政單位提出,經校長核定之志工性質服務、勞動服務 及藝文展演活動工作。 (三)小區服務 1、勞動服務:於學校鄰近小區,從事環保、清潔、綠化美化等工 作。 2、公共服務:參與政府、文教機構式民間機構舉辦之非政治性、 商業、營利活動之志工服務。 二、 教育倡導: (一) 利用各項集會全面性加強教育倡導,讓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均能充分了解小區服務學習課程之精神,並能率先力行,倡導小區服務風氣。 (二) 實施前利用家長會會議期間加以倡導、設計給予學生家長一封信,或藉由其它聯絡方式與學生家長及小區鄰里充分溝通,俾建立共識。 三、執行方式: (一) 開學前擬定服務學習教育實施計劃,把握由近至遠、由家庭至學校、小區的原則。 (二) 加強引導師生辨識合法、正當之團體或小區服務對象,加強安全措施。 (三) 活動前舉辦行前講習使學生了解服務地區風俗習慣或服務對象,活動結束後務必進行檢討與反省活動,俾收預期活動成效並發揮教育功能。 (四) 於活動安排上可依學生社團定期服務、學校安排後服務、學校推介個別服務及學生自行安排服務等方式進行。 (五) 各項服務活動內容,應訂定嚴謹、合理之認證與評鑒方式並印製發給學生「服務學習護照」,供學生記錄服務內容及認證使用。 (六) 學期結束前一周辦理「服務學習」成果發表,邀請家長及學生共同觀摩學習,以收楷模認同之效。 (七) 結合「榮譽制度」激勵學生服務意願,從日常生活與道德行為做起,認同服務學習重要。 四、服務學習課程時數: 每位學生每學期「服務學習」時段及時數,由學務處會同教務處共同擬訂辦理。 五、辦理時間: (一) 彈性學習時間、級會、社團活動。 (二) 假日或課後時間。 (三) 其它適當時間。 六、獎勵措施: (一) 結合本校推行「榮譽制度」實施計劃實施,於服務活動後發給獎勵卡,並登錄「服務學習護照」。 (二) 「服務學習護照」登錄服務滿100小時者,另頒發「服務學習楷模獎狀」,並視為榮譽予以公開頒贈表揚。 (三) 由各班級任老師依學生參與服務之表現,於學期德育與群育成績中做為加分之參考。 陸、附註: 本計劃經校務會議通過呈校長核准後公布實施,修正時亦同
⑦ 跪求!!社區活動策劃書應該怎麼寫
2002年8月
一、導 言
因為街道的大力支持,因為各位老師及同學的踴躍參與,因為社會各界的多方面努力,也因為近兩個月來大家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我們首次復旦大學-香港大學社會工作碩士班控江街道實習小組的社區計劃的出爐.首先我們應該感謝街道、居委及社區的指導和配合,有了你們的關注和幫助,令大家雖然酷暑炎炎,仍然豪情滿懷。
上海市控江街道地處上海老區——楊浦區的中心地區,有人口高密度、人口老齡化、產業工人居多的傳統老社區。面積2.15平方公里,8.9萬常住人口。其中60歲以上老齡人口1.7萬人,占總人口的19 %,殘疾人1238名。近年來街道大力發展社區建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基本建立起如敬老院、老年活動室、圖書閱覽室等各種社會服務設施和體系。
我們這次社區計劃主要結合街道「社區為人人,人人為社區」的社區理念,針對社區老齡人口的種種問題,採用社區過程介入、區域發展、社區照顧及自助互助、社區策劃等模式開展工作,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主人翁意識,加強社區凝聚力,敬老愛老。我們這一系列活動旨在提升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從感性和理性上是居民開始思索與社區的關系、社區的需要、自己有沒有意願和能力為社區貢獻;這種貢獻可否被接受、自己可否從中獲得滿足感;讓其明白社區里還有很多弱勢群體需要他的貢獻,通過這些活動對他們產生影響,成為社區建設的踴躍參與者,並爭取建立一支為老服務的志願者隊伍,推動其長效和可持續發展。
我們同時希望通過這些活動,發動起社區各個層面的群體(尤其是弱勢群體),全方位地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讓更多的人融入社區,交到好朋友,得到娛樂等快樂和平常的經驗。提神他們在思維和體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能力,使之有長遠的意義,向社區共融邁進。
這是我們的第一次嘗試,但是社區建設是個長期工程,我們相信控江街道的社區活動會持續下去,社區建設將更加完善,社區工作更加成功。再次感謝社區領導的支持!
二、相關中心概念
我們的社區活動中,有關理念部份提出兩個中心概念:社區參與 (community participation)和融入社區(community integration).。
社區參與(community participation)是指一個健康、較理想的社區(R.Warren,1972),是需要讓居民有一份歸屬感,是社區的一份子,關注社區的需要/問題,並願意為社區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包括服務當志願者,當社區領袖,向有關當局表達居民需要)改善社區的生活等。當居民能動員本身的資源,運用社區的優勢時,我們會發覺社區內的生活可以有很大的改善。
我們這個活動著重的第一個層面(鼓勵居民在社區擔任志願者, 向有需要的社群作出服務),我們著重參與者能體會社區的需要,意識到自己的能力及願意為滿足這些需要作出貢獻,並在過程中得到滿足感。因此,在整個活動中設計中,這些元素都盡量得到體現,例如:讓參與者了解服務的重要性,認識自己的長處,讓他們認識到自己所作的貢獻和對被服務者的幫助,並加以贊賞。另外,在過程中亦盡量讓他們參與活動內容的設計和實施,培養他們的能力,增強自信心和歸屬感。
社區融入(community integration)倡導的是職業上和社區上的更廣泛意義上的參與,尤其是弱勢群體社區生活的參與,根據廣泛化的法則,即是讓殘障、貧困、有缺陷的群體實實在在的親自使用社區設施享受機構服務,同時參與社區生活建立與社區的自然關系。殘障和無能人士通常較易從社區的主流生活中消失,他們不知曉社區建設新的方向和福利的設立,這種現象稱之為「社會性死亡」。所以,社區融入是評估人們是否積極和健康生活的重要指標之一。
三、目 標
(一)倡導社區對老人家特別是孤老/殘疾老人的關懷,提高孤老/殘疾老人的生活質量;
(二)提升單親家庭青少年、精神病康復者、為老人服務志願者的志願服務精神及社區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社會交往的自信心和能力;
(三)使單親家庭青少年、精神病康復者、為老人服務志願者等群體更好地融入社會,鍛煉和發展自我,樹立或鞏固健康的生活態度。
四、參與者
(一)街道敬老院住院老人,及社區孤老和殘疾老人
(二)單親家庭青少年和家長
(三)精神病康復者及其家庭的照顧者
(四)為7259家庭服務的社區志願者
⑧ 社區要開展活動你作為小學生可以做什麼
1、參與社區管理,參加義工等活動。協助村委會出牆報,開展協助社區管理的各項工作,參加力版所能及的社權區勞動,開展植綠護綠、清潔街道、拾撿垃圾等活動。
2、開展綠色環保活動。在社區開展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宣傳活動;開展本地區水資源狀況的調查及提出改善的建議;對本地區水環境污染的調查、分析和建議等。
3、發揚助人精神,在敬老院開展敬老愛幼活動活動。
4、開展社會調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