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教育實踐創新

小學教育實踐創新

發布時間:2021-02-08 20:46:07

『壹』 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什麼是創新教育呢?從本質上來說,創新教育是一種教育實踐,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並以這一目的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基本價值取向。創新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創新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小學數學是學生進行更高級別的數學學習的基礎,它的主要研究目標就是現實世界中的空間形式以及數量關系,因此,小學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同時,它的應用也極為廣泛,具有極強的實踐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對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行培養
如果學生具備創新性的思維能力,他們的思想所受到的束縛就會比較小,也會具備和產生揭示事物本質的能力,積極地對事物的變化規律進行探索。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創造性思想進行培養是對他們實施創新教育的關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三種:
(一)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
逆向思維是數學學習中最為基礎的思維方法,它能夠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也具備很大的優勢。在科學家進行發明創造時,逆向思維也是一種常用的、重要的思維方法,經常對學生的逆向思維進行訓練,就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縱橫聯系思維
縱橫聯系的思維方法就是將所需解決的問題與其他的知識相互聯系,從中得到啟發。這種思維方法的優點是能夠幫助學生建立一種良好的認知結構,通過事物之間的聯系引發學生的探究思維與活動,使他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進行「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時,我就在課堂上為學生出示了這樣的例題:
1/2+1/4=?
1/2+1/4+1/8=?
1/2+1/4+1/8+1/16=?
1/2+1/4+1/8+1/16+1/32=?

『貳』 如何在中小學進行科技創新教育

小學生只有在參與科技實踐活動中,才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最終解決問題。為了提高對青少年科技後備人才創新能力培養的效率,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青少年科技創新能力,我採取了如下一些具體措施:一、成立領導機構,制定獎勵機制學校要真正落實科技教育,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機構,配備專門的科技輔導員教師。只有這樣工作才會有人管,才會有人去落實。常言道,「重獎之下必有勇夫」,對那些在科技教育工作取得突出貢獻的老師,學校要捨得獎勵,這樣會激發老師的熱情,學校的科技教育工作也會因此上一個新的台階。二、全員動員,大家動手為了培養創造能力,打破創造的神秘感,首先必須創設情境,培養創造意識。例如,我校利用學校的現代技術教育設備,每學期組織對除高三以外的學生,進行30多次專題通知,要求每個學生畫一幅科幻畫,寫一篇科技論文,做一件科技小製作作品,以班為單位,初評後上交......(本文共計1頁) 如何獲取本文>>

『叄』 中小學教育如何開展創新教育

論文:教育到底離我們有多遠 自1999年6月,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把素質教育的重點定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上以來,全國各地對創新教育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已經歷了4個春秋。雖然理論研究方面,我們取得了一些突破,但作為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基礎教育,在實踐中距離創新教育模式的確立還有很長一段距離。我們必須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客觀地分析和研究其中的得失,才能加快創新人才培養的步伐。 本文從實踐層面就基礎教育階段創新教育的開展作嘗試性探討。 一、關於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 對於許多中小學教師來說,素質教育一詞可謂耳濡目染,而對什麼是「創新教育」以及創新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卻未必十分清楚,更不用說主動運用創新教育的理論去指導教學實踐。 創新教育是指以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基本價值取向的教育實踐,其核心是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著重研究和解決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等創新素質問題。創新素質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切入點。在實際教學中就必須堅持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准則,即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以學生為主體,倡導個性化發展。 二、目前中小學在開展創新教育方面的偏差 1、開展創新教育的現狀 從各地的實踐來看,能夠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創新教育的中小學為數不多,其基本模式和途徑有以下幾種:(1)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進行創新教育。少數實驗學校以教育科研為先導,探索創新教育的實施。(2)開設專門的課程進行創新思維的訓練。(3)少數地區的學校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專門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和手工製作課,來鍛煉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表演、合作等多種能力。(4)利用業余時間,組織科技製作小組,開展小發明、小製作活動。 2、阻礙創新教育實施的因素 (1)教育觀念陳舊,出現認識上的偏頗。教育改革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教育觀念、教育思想的轉變。長期以來,許多學校領導和教師在傳統的應試教育環境中,已經形成了一套以傳遞知識為核心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系統和行為模式。因此,在創新教育的實施中,就出現了思想認識上的偏頗,具體表現為:①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理解粗淺,把握不到位。許多人認為開展素質教育,就是要多開展第二課堂、學科競賽,培養學生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體育及創造發明方面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學科知識水平及應試能力。固然,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范疇,但素質教育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技等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其核心是德育素質和創新素質。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必須牢牢地抓住這個核心,堅定地進行教育改革、教育創新。只有這樣,素質教育的思想才能真正貫徹落實。②認為只有功課好的學生才有「創新基因」,而成績差的學生不可能有什麼創新作為。因而,不論做什麼事總照顧功課好的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鍛煉機會,而剩下的學生往往被遺忘。③強調共性,忽視個性。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學生個性的發展密切相關。但如今許多學校對學生過份強調整齊劃一、循規蹈矩,忽視甚至壓制有不同想法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樣長期下去,只能變相地「奴化」學生的人格,何談創造性的培養和發展。④不自覺地將知識學習與創新素質的培養割裂開來。由於「應試壓力」的增大,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一切時機一味地「強塞硬灌」,希望學生記憶並掌握更多的書本知識,而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及創新素質的培養。這種把傳統教學方式發揮到極致的高耗低效做法,已經沒有什麼潛力可言了,應該靜下心,回過頭來反省一下。 此外,知識與創新,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它們完全是統一在同一個教學過程之中的。 (2)在實踐中,重形式而輕內涵。這幾年,國家雖然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上擴大了入學率,在考核內容方面作了相應的調整,但依然動搖不了「中考」和「高考」作為基礎教育「指揮棒」的特殊地位。結果,越是重點學校,越是名牌學校,就越不敢在探索創新教育的征途上做先鋒,爭當表率。目前,中小學在對待開展創新教育的問題上有以下幾種態度和做法:①上級部門不檢查,可以置之不理,一切圍繞升學率。②象徵性地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③在常規教學中,能積極開展一些有益的、廣泛的,但屬淺層次的探討,如公開課、調講賽、觀摩課、研討課等。④在非高考科目中,開展一些課題實驗研究。目前相當一部分學校未能把創新教育真正擺在重要的戰略發展地位上來。這必然導致某些學校宣稱的所謂「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其實只是一層美麗的外殼。如此狀況怎不令人擔憂! (3)缺乏創新型教師 創新型的學生需要創新型教師來培養。我國教育由於早期受前蘇聯教育家及其理論的影響較深,使得現在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傳統的以教為中心的學習環境中成長起來,普遍缺乏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如今讓他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其最大困難就是首先突破自我,實現自我創新。 三、創新教育究竟離我們有多遠 教育是一把雙刃劍,它既能培養、提升受教育者的創新素質,也能抑制、扼殺之。關鍵看我們將創建怎樣的教育體制,實施怎樣的育人模式。對基礎教育來說,創新教育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創新素質,為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打下廣泛、深厚的基礎。如何才能盡快實現這一目標呢? 1、加強理論學習,實現教育觀念的創新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有什麼樣的角色行為。因此必須讓教師深入了解國際國內發展形勢,深刻理解教育改革的背景意義,並積極參與教學改革,自覺自願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樹立起終身教育、全民教育、素質教育等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具體操作可從以下幾點入手:①定期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和交流。②有計劃、有步驟指導教師開展讀書活動。③經常開展專題講座、辯論賽、BBS論壇評選等活動,鼓勵教師積極參與。④以學生、家長的學習觀、知識觀、人才觀的轉變來促進教師教育觀念的更新。在實際工作中,對上述措施一定要加強管理和監督,實行獎懲辦法,方能奏效。 2、加大教科研力度,緊跟課改形勢,實現教育模式的創新 目前,國家教育管理部門針對創新教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採取了三項大的舉措,一是規劃並擬定了「十五」期間各級各類不同研究領域的實驗課題一批,要求相關實驗學校積極申報並開展研究。二是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已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鋪開,而高中段的課改實驗也已計劃2004年下半年開始。三是實施「校校通」工程。如果我們的每一所中小學,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夠以此為契機,扎扎實實地開展上述工作,牢牢抓住「教育科研」這條生命線。遵循創新教育的基本原則,就能促使教育體制的轉型。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路上收集整理並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於商業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後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3、關注繼續教育,培養創新型教師 時代呼喚創新型教師,而教師由傳統型向創新型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分階段,長期不懈地系統地培訓來逐步遞進。使教師逐漸由教書匠向學者型、專家型轉變。因此,教師的繼續教育應由個別化學校自發的、不定期形式轉變為由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統一的、規范的政府行為。 創新型教師具有如下基本特徵:①強烈的事業心、責任感和真摯的教育情感。②掌握先進的教育理論與方法。③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④熟練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⑤勇於開拓,善於創新和靈活機變的才能。⑥吃苦耐勞、甘於奉獻、敢於冒險和批判的精神。⑦開放的人格和豐富的內心世界。⑧遠見卓識。⑨善於組織管理和啟發學生進行創造性學習。 4、積極建設適宜創新教育生存發展的小環境 (1)現實環境,即創新教育開展的方式、渠道或途徑。這是開展創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本文前面已經提到,目前開展創新教育大致通過四條途徑,其實,只要觀念轉變了,思路開闊了,就可以結合當地實際,創造出更多具體的開展方式。比如一年一度的全國中小學生電腦創作大賽(今年第四屆);機器人風暴;中央電視台十頻道的「異想天開」欄目等等。雖然,創新素質是與實踐活動分不開的,但並不意味著開展的第二課堂活動越多越好,尤其是中小學。因為學生在校時間的80%是在課堂里,所以創新教育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和主渠道,著重促進「教學相長」的教學方式的形成,並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在效率上下功夫、作文章,避免捨本逐末的做法。 (2)心理環境,即為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合作、真誠、共融的良好氛圍。這種心理環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激發具有重要意義。 無論是哪種環境的建立,都不能忽視以下兩種因素:①家庭教育環境。以時空角度來看,創新教育在縱向上應貫穿於幼兒教育、基礎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人的一生,在橫向上應涵蓋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對創新素質的形成也是至關重要的,切不可出現5 2<5的教育局面。建議中小學積極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向學生家長、親友講授有關培養學生創新素質方面的內容。從而使家庭環境能形成與學校教育相協調、相一致的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②影響教師創新素質的環境,我們強調教師要能承認學生的個性和潛能差異,要有對學生所犯錯誤的高度包容精神,要為學生創設思維活躍、暢所欲言的環境空間,一切為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創造條件。那麼教師的創新能力的培養與發揮同樣要受到周圍環境的制約。這就要求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理順內部關系,改變對教師單一、陳舊的管理模式,有效地保護教師的創新積極性和創新成果,切實為創新教育的實施做好搭台服務工作,使教師真正從單調重復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跨進創新教育的新天地。 5、加快實現教育評價制度的創新 創新教育培養的是全面發展的具有較高創新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對參與這一教學過程的兩個主體對象:教師和學生的評價,就不是幾張試卷能考核得了的。對於知識技能一類短效、顯性的內容,可用傳統的方式測量,而對於創新素質等長效、隱性的方面,卻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的綜合測評與鑒定。因此,我們必須改變一次成績判好壞、一張試卷定終身的狀況,避免教師跟著考核走,學生圍著分數轉的現象出現。應將學校、教師和學生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引導出來,徹底改變評價內容、評價形式和評價方法,盡快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評價制度。 創新教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充滿著機遇和挑戰,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真誠地關注和客觀地對待。我們唯有堅定信心、團結一致,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去擔負起時代所賦予的崇高使命,並經過一代甚至幾代人艱苦卓絕、堅持不懈的努力奮斗,才能真正開創創新教育的新局面,迎來素質教育的美好明天。

『肆』 如何培養小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實踐與研究

第一階段計劃
課題研究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任務。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教師要在各科教學中精心設計,重視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小學數學作為義務教育一門重要的基礎性學科,除了應傳授給學生一些初步的數學知識以外,還擔負著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歷史重任。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是為學生的未來學習提供必要條件,同時促進教師自身創新能力,增強教育科研意識與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實驗與研究的原則:
1.普遍性原則,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要面向全體學生,要具有普遍性。
2.層次性原則,即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定不同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目標、內容、方法和途徑。
3.差異性原則,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考慮個體發展的客觀規律。
4.基礎性原則,即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必須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提倡創新並不是否認知識的傳承。創新是建立在知識傳承的基礎之上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是以深厚廣博的知識為基礎的。
5.活動性原則,即要注重通過開展各種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如動手操作、實驗探索、調查研究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等)。在活動中,要關注學生活動、探索的過程,而不是僅僅關注學生活動、探索的結果,要在學生活動和探索的過程中激發、引導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
6.激勵性原則,即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要注重運用激勵性評價策略。孩子的創新往往源於興趣、愛好,源於好奇心、求知慾和想像力。因此,教育者要支持孩子的求新、求異、質疑和問難,鼓勵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進行新的探索。
研究的主要內容: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思維的誘導和培養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創新精神培養的研究。
構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教學模式的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以人為本,實踐創新的研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後進生創新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的研究。
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創新人才的研究。
小學生數學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評價方法研究。
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踐研究,總結出培養小學生數學創造思維的規律和方法
2.在實踐中驗證和發展,完善小學生數學創造思維培養教學模式的理論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3.探索各種途徑,使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去創造,充分開發學生的潛能
4.探討在教學活動中,如何發揮教師的獨特作用,培養學生優秀的心理品質,思維品質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5.在教學活動中,激勵學生探索「問題解決」的非常規解法,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總結出一套適合創新教育,適應時代發展,培養創世紀人才的教學經驗,並上升到理論高度。 研究方法:
1、文獻法:搜集有關資料,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新形勢的要求為方向,探索評價培養數學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科學方法,迅速摸清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發展的現狀,並在此基
礎上構建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模式。
2、行動研究法:嘗試用多種手段探索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3、經驗總結法:總結在實驗中的成功經驗,吸取教訓,並在研究中收集資料便於今後總結解題。
堅持理論聯系實踐的原則,整體設計,分步實施,總結經驗,逐步擴展,以達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增強教師教育科研意識,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目的。
研究措施:
1,實驗前評估學生數學創造思維能力。
2,在每周兩節教研活動時抽出時間進行研究,每次一位教師進行專題發言。
3,利用每位教師定期舉行的研討課,進行交流探討。
4,實驗後進行全階段的效果測評與成果總結。
研究步驟:
1、准備階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收集有關理論資料。
成立課題研究組,論證課題可行性,提出具體的研究方法。學習有關理論,為實驗提供依據和指導,制定研究計劃。
2、實驗階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實驗點展開實驗,對教學模式進行嘗試。
參與課堂教學試驗的教師每學期舉行研討課。
課題組進行綜合研討和評價,以點帶面,擴展全校進行課題研究工作,及時反饋信息和調控進程,收集積累資料,學年末作階段性總結。
3、小結階段:2011年12月—2012年1月

『伍』 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陣地.陶行知先生早在1934年就明確提出了「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這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可見創新並不神秘.教育工作者要有創新的意識,要有放手讓學生創造的膽量,「好學生不是教師教出來的,而是自己學出來的」.這話不無道理,它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之間的辯證關系.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所要認識的知識雖然是人類已知的,但對學生來說卻是全新的,仍要經歷一個由不知到知的重新創造的過程.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創新意識,依靠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來完成教學任務.老師應少用陳述式的語言,大力倡導討論式教學,多用「想一想」、「試一試」這種語言,變「注入式」為「啟發式」.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學會動腦、動手,起到加工知識,自我增長知識的作用,達到激化創新思想,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從而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筆者曾觀摩過一堂地理課,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國西部大開發面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缺水,請向怎樣解決?學生紛紛各抒已見,有的說人工降雨;有的說把天山、祁連山等地的冰川融化;更有大膽的設想:用核武器把喜馬拉雅山脈炸一個大口子,訂印度洋上的濕潤氣流長驅直入我國的大西北!一個個創新的設想在迸發出智慧的為花,誰能說今天的異想天開在明天不會成現實?信息時代呼喚創新,我們的課堂教學要以此為契機,奏響創新的主旋律,培養一代又一代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二、課外活動
通過開展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運用於實際,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課外活動中要努力營造一個創新人才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讓學生放下肩頭沉重的書包,輕輕鬆鬆地投入到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如主辦知識講座、競賽活動,開展社會調查、實踐和服務活動及各種興趣、特長、學科小組活動,舉行小發明、小創造、小製作及小論文比賽活動等等,這些活動具有趣味性、自主性、靈活性等特點,正確加以運用,對於因材施教,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開拓學生視野,豐富課外知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我校在開展課外活動方面走出一條成功之路,他們突破45分鍾的課堂「灌輸」模式,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開展豐多彩的舉小組活動,多渠道提高學生整體素質,通過教師評價、學生互評、深長和社區評價等途徑,發掘學生在某些方面所具有的特殊能力或潛能,積極領導學生科學性發展.全校20個興趣小組,學生參與率達90%.每年都有一大批「四小」作品在市、地、省甚至全國獲獎,學科奧賽也成績斐然.地理興趣小組製作的「三球儀」獲全國一等獎,數學興趣小組谷沖同學獲全國數學奧賽一等獎,生物興趣小組長每年生物奧賽成績均位列全省前列.
三、家庭教育
家庭是兒童生活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一方面為人的啟蒙教育和以後的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良好條件,另一方面它也關繫到社會公共生活的各方面利益,因為下一代的成長和民族素質的提高,都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現在,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好了,對於孩子的學業,家長們關注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對了孩子的前途,家長更是倍加關切,望子成龍.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別讓孩子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成了一句「至理名言」,重重地壓在眾多獨生子女家長的心頭,並悄然融化在他們的血液中.於是家長把對孩子的教育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延伸到「雙休日」.可要問一問21世界究競應該讓孩子具備哪些能力,家長恐怕就難以回答清楚了.有這樣一個故事,生物課上老師告訴學生,蚯蚓的再生能力很強,把一條蚯蚓切成兩段,會變成兩條蚯蚓.於是,一女孩就挖來一條蚯蚓養在家裡觀察,可女孩的媽媽不問青紅皂白就給了女孩一個耳光,並且把蚯蚓扔了.試問,在這樣家庭環境中,能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嗎?作為家長一定要不斷努力提高的文化素養和思想素養,努力創造和諧、民主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要求要合理,充分理解、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是一個天生的學習者,把孩子作為一個天生的學習者的權利還給孩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讓孩子能夠自主地去學習,盡情地去創新.
四、社會教育
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是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的途徑.要充分發揮少年宮、少年之家、業余體校、青少年科技活動輔導站、兒童圖書館等校外教育機構及報刊、廣播、電視、電影等大眾傳播媒體的作用,利用它們的靈活性、多樣性、生動性、容易青少年所接受等特點,為培養年輕一代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許多電視台和報刊舉辦的各種競賽活動,如中央電視台的少兒節目以及《星星擂台》、《開心詞典》、《幸運52》、《夢想劇場》、《神州大舞台》、《正大綜藝》、《第二起跑線》、《挑戰主持人》等等,就激發了許多青少年學生的創造慾望和興趣,迸發出了許多創新火花,不僅為社會實際需要解決了一些問題,也鍛煉了孩子的實踐能力.

『陸』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一、教學觀念創新。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要起到搭橋引路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間的關系。設計好新知識與原有知識的銜接方法。要以「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為指導思想,了解不同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品質和持點,從多角度把知識的結構與學生的認識很好地結合起來。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人就是在這種思維的發展與升華中形成自己的個性,從而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師就應在教學過程中轉變其教學觀念。 二、教學方法創新。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改的顯著特徵。改變學生原有的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小組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等,是新課改的亮點。這就要求教師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性學習。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必須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性和能動性。學生能說的,盡量讓學生說;學生能做的,盡量讓學生做;學生能思考的,盡量讓學生思考;學生能歸納的,盡量讓學生歸納;學生能推導的,盡量讓學生推導。教師不能喂給學生吃,也不能拖著學生走,只能牽線搭橋,給以「獵槍」。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1、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
①創新的前提是善於發現問題和敢於提出問題。為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教學中應根據教材內容啟發學生自主提問與質疑,並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尋找解疑的鑰匙。

『柒』 如何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

一、綜合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意義
21世紀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科技化、多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已由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的資源、資本競爭演變成當今科學技術和民族素質的競爭,而這些競爭聚焦於一點就是教育的競爭。
縱觀新中國教育的發展,直至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以後,整個教育事業才步入正軌,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出現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並愈演愈烈。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們不再有一個美好的童年,壓抑了學生們創造的熱情和創造的能力。我國的現行課程結構存在著很多缺陷。第一,它忽視了知識的整體性,把科學、藝術與道德割裂開來。第二,他過於注重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第三,他以整齊劃一的方式出現,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第四,他過多依賴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忽視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第五,他過於封閉、陳舊,忽視了人的社會經驗的獲得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發展人的創造潛能,培養人的創造力,是教育的當務之急。1999年6月,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規定「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改變課程脫離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的狀況,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等等」,標志著我國的素質教育進入了全面推進的歷史階段。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參與,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面向學生完整的生活領域,推進學生對自我、社會和自然之間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經驗,謀求自我與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積極實踐,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既順應了世界課程改革的整體走勢,又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現實要求,有著偉大的現實意義。
二、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一)營造民主氣氛,激發創新靈感
愛因斯坦說過:「人是靠大腦解決一切問題的。」人腦中的創新思考活動使人的創新實踐中的「骨髓」、「基石」。沒有思考中的創新,就沒有實踐中的創新。
無論哪一門課,課堂氣氛很重要,綜合實踐活動課上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無拘無束地發言,無拘無束地思考是開啟創新思維的鑰匙,特別鼓勵提出獨特新穎的設想,即使是荒唐可笑的,或根本不可能實現的,教師都要給與支持和鼓勵。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而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在課堂上營造民主氣氛,營造創造性思考的整體氛圍,有利於
培養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一次,我在課堂上提了這么一個問題:「核桃,人人都愛吃,可是要敲碎核桃殼取出完整的核桃仁卻十分麻煩。你有什麼好辦法?」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奇思妙想,有的說:「讓農民伯伯改良核桃的品種,使核桃成熟時自動裂開。」有的說:「發明一種機器,專門去核桃殼。」還有的說:「足球的氣打得太足就會炸,如果往核桃里打氣,讓核桃也炸開,行嗎?」我和同學們聽著,都不由得為這些富有創造性的想法兒激動起來,集體的指揮調動了個人的智慧,大家暢所欲言,開闊了思維。課堂氣氛活躍,思維也處於活躍狀態,激發了同學們的創造靈感。
(二)鼓勵大膽想像,誘發奇思妙想
在日本某鄉村,有一次幾個人一起在池塘里挖藕。不知誰放了一個響屁,逗得大家大笑起來。有個人開玩笑說:「好響啊!真夠分量!像這樣的重屁再來幾個,乾脆把這些藕都沖出來,那就免得我們在費勁了。」聽他這么一說,大家笑得連腰都直不起來,有一個人卻止住笑而思考起來:「要是用氣筒把壓縮空氣灌進池子里,靠壓縮空氣的強大力量,不就真的可以把藕沖出來嗎?」後來,他經過多次試驗,把用氣沖改為用水沖,終於成功了。可見大膽想像對創新思維是多麼重要。聽了這個故事,我想: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們不是更富於想像力嗎?兒童對想獲得的東西都容易感到滿足;做錯了事勇於重新開始;有強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慾、豐富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探索精神、無所畏懼的闖勁。這些優秀的品質,既使他們蘊藏著五窮無盡的創造力,也使他們的幼稚天真的想法能成為誘發奇思妙想的一種重要源泉。印度物理學家拉曼,在從英國返回印度的輪船上,聽到一個小孩無意中提出的問題:「海水為什麼那麼藍?」這一創造性的提問讓他開辟了一個新的領域,經過不懈地深入研究,終於提出了:「光散射效應」,這一發現還使他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想像力,讓他們創造性的提問,創造性地提出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最好抓手。例如綜合實踐活動課關於《圖形組合》的教學主題,是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想像和思維的一個好機會,我讓同學們大膽想像,在頭腦中對一些事物形象加以分解、組合。有的同學將手帕和地圖組合起來,設計出繪有一個城市的主要道路和旅遊景點的地圖手帕;有的同學將彈簧和電腦組合起來,設計出可以按預定時間將人的腦袋從枕頭上彈起的彈簧枕;有的同學將垃圾箱和肥料製造機組合起來,設計出倒入垃圾便能造出肥料的垃圾肥料箱。教師將主動性給學生,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思維活躍,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就會源源不斷的湧出。
(三)注重傳授方法,學會創新思考
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特色是在「活」中「學」,在「動」中「活」,「活而不亂,動中有序」,通過讓學生在主動、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創新思考。創新思考有一定的規律,掌握和運用創新思考方法,需要熟悉一套新的思路,培養起一種新的思考習慣。例如上文提到的大膽想像就是一種方法,此外,教師要教給學生多種思考方法,例如逆向思維法,孩子們都知道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其實這就是一個倒過來想的例子。別人都只會從「如何讓人離開水」這個方向去想,理所當然地認為「從水裡救人」,司馬光成功之處在於他急中生智地調轉了思考方向,想到了「如何讓水離開人」,理清思路後再想出用石塊砸缸就不難了。用同樣的方法上《沒理找理》一課就不難了,課本要求學生解釋「大風把井刮到院子里」這一怪事,並講道理。看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不過用逆向思維法就簡單了,倒過來想:不是風把井刮到院子里,而是風把柵欄從井的右側刮到井的左側。老師教給學生方法,教他們把問題倒過來想,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的一條捷徑。此外,引導學生跳出框框思考、換個角度思考、順藤摸瓜思考、激發靈感思考都是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可見,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成為每一位教師肩負的神聖而艱巨的任務。
實踐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師肩負的神聖而艱巨的任務。
三、聯系生活、社會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綜合實踐活動強調實踐,注重體驗。他強調以學習者的經驗、社會需要和問題為核心進行課程資源的整合,在「動手做」、「考驗」、「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既包含了自然世界也包含了社會生活,體現了科學與人文的整合。
(一)走進自然,學會發現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綜合程度很高的一門獨立形態課程,綜合實踐內容來自於無限空間。平時的課堂學習較易使學生落入死記硬背的窠臼,被人稱之為「高分低能」,只會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意識。綜合實踐活動倡導學生親近自然,為學生打開了廣闊的知識視野,使學生在體驗和感受生活中,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學習《探索物質世界》這一單元,為了讓學生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中獲得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及研究性學習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我讓學生自己採集標本;觀察植物與生長環境的關系;了解植物的種類、用途及生長過程,調查植物在當地的土名;了解植物與當地老百姓的關系。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所作所為,所見所聞,提出了許許多多的深刻的問題。例如:清晨,為什麼茂盛的樹葉吐出滴滴清水?我們吃的肉、蛋、奶是不是間接來自種子植物?為什麼居民小區、道路兩旁種柳樹、榆樹的灰塵就少一些?學生們不僅體驗到實踐的辛苦,也增加了熱愛家鄉、自然的情感,更體驗到保護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生存的家園。
(二)關注生活,學會分析問題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突破傳統教學的框架,使學生與生活、與社會、與世界的發展信息相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資源中有許多內容都是傳統教學、包括現今的電化教學所無法傳授的。只有讓學生靈活地適應實際生活的需要,到真實的世界中進行各種體驗,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平時比較重視對學生們進行問題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比如我讓學生觀察合肥的南淝河,學生們通過觀察,提出了「南淝河水質污染問題」,並決定調查中淝河污染的狀況,尋找造成淝河污染的原因,尋找改善淝河污染狀況的對策。通過探究活動,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學會了怎樣開展研究,培養了嚴謹的科學態度,更重要的是,他們知道了保護環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心裡多了一份沉甸甸的社會責任感。
綜合實踐活動改變其單純從書本學習知識的傳統,讓學生通過自身親身體驗了解知識的形成和發展過程,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為密切學生與生活、學生與社會的聯系,架起一座橋梁。
(三)融入社會,學會解決問題
我們經常聽到有的教師抱怨:「我們的學生不象歐美學生那樣動手能力強,他們學得太死,全憑自己根本搞不出東西」。其實不然,我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其實我們的學生有相當大的潛質,當他們融入社會,了解生活,他們的興趣被激發出來後會釋放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能力。以「紙的世界」主題活動為例,許多平時學習中成績一般的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有的同學對紙的用途了解甚廣。從生活中常見的紙製品,到我們安徽涇縣的宣紙的製作,以及數字化與紙等,都了如指掌。而有的同學特別喜歡紙的藝術,什麼剪紙、折紙、撕紙、貼制、集郵、放風箏等,無所不知。還有的同學精通造紙技術,古代的、現代的、將來的,說得頭頭是道……每位同學身上都能找出或多或少的閃光點。因為他們關注生活,從事自己喜歡的問題的實踐研究,所以都能積極投入進去,絲毫不需要教師的強制督導。可見我們的學生並非是高分低能的死書生,只要我們教師適當引導,給他們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間,他們完全可以自己去實踐研究並有所收獲。
「社會即學校」,在綜合實踐課中,努力爭取校外人才的共同協作,形成整體共同指導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通過「請進來」、聘單位與聘個人相結合的方法拓寬引入師資的渠道。比如,我校就聘請晨報的記者定期到學校進行寫作指導,,還聘請了學校附近的交警擔任輔導員,請他們定期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多方有機結合,形成了開放的多層面的教育人才資源。
四、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師應具有的素質
隨著時代的發展,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創造型人才已經成為我國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擔負著培養任務的一線教師更是任重道遠。
(一)創新性的教師,是激發學生創造活力的源泉
新的世紀迫切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的人才的培養離不開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學研究表明,只有教師本人是創造型的,他才會發現、重視並有目的、有計劃地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因此,教師首先要具有獨創精神,樂於從事創造活動,能夠隨機應變地進行創造性教學。其次,教師要有旺盛的求知慾和強烈的好奇心,以形成積極進取和從事創造性活動的動力。再次,教師要寬容和理解學生,在活動中,不要擔心學生的失敗,要鼓勵他們去探求未知世界,鼓勵他們向權威理論質疑。教師還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善於從各種渠道獲取最新信息,以自身廣博的學識、開闊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活力。
在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學生經常會遇到疑惑,困難和挫折,也會遇到來自內心的惰性和動搖思想的阻擾。這時,教師要用自己態度的穩定性去影響學生,成為學生的直接榜樣,既表現出勇於進取、堅定自信、執著追求等精神。用自身創造性的思維方式、思維方法和思維品質為學生的創造行為提供示範,在直到過程中給與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開掘學生的創造能力,使實踐活動升華為創新活動。
(二)新型的師生關系,是營造自由而安全的課堂氛圍的前提
美國創造力研究專家托蘭斯認為,創造力的發展必須在自由而安全的氣氛中才能進行。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的教學而言,自由,就是盡量減少對學生的行為和思維的無謂控制,給其自由表現的機會;安全,就是不對學生的獨特想法進行批評和挑剔,使其消除對批評的顧慮,鼓勵其大膽表述個人的獨特意見,獲得創造的安全感。如,在二年級下學期《一蛋「孵」百鳥》這一課時,我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了大量關於鳥的資料。課堂上學生們介紹了自己所了解的各種鳥的信息。其中,有一名學生介紹了一種叫「鵜鶘」的鳥,這種鳥體長可達兩米,先老師非常感謝這位同學給大家帶來如此新奇的信息,這讓我們都增長了見識。至於鵜鶘會不會游泳,我們可以通過課後查閱資料來解決。」課後,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直到鵜鶘不僅會游泳而且還是游泳高手呢。事翅膀很大,嘴下有一個皮質囊,擅長游泳和捕魚。他介紹完畢,立即有學生反駁說,鳥一般只在空中飛翔,是不會游泳的,因此他說錯了。隨後,就有許多學生跟著附和。坦率地說,鵜鶘是否會游泳,我也十分懷疑。但是我又不能根據自己的主觀判斷和部分學生的意見就簡單地否定那名學生的觀點。因此,我說:「實事證明,在實施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有民主意識和平等觀念,師生之間應彼此尊重,教師要努力營造一個輕松自由的氣氛,讓學生展開思路,各抒己見,成為學生創造力的激發著、培養者和欣賞者。
五、結合學科學習,培養學生非智力因素
綜合實踐課程在內容的選擇上要十分注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的結合,做好相鄰知識系列、相近學科的整合工作,使教育內容與學生的需要及文化發展緊密配合。既讓學生學習科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興趣、動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影響一個人成功的各種因素中,智力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情感因素。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查自秀曾對我國部分兒童的心理素質和教育成果作了15年的研究,其結果也顯示:學生的學習成既取決於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其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更大。所以,學生在學習時,既要重視科學知識和方法的獲得,也要注意科學精神、科學態度的形成。使綜合實踐活動在各學科中具有可操作性,從而達到有機滲透的目的。只有十分重視各學科間綜合實踐活動內容的相互溝通,使各學科教師能齊頭並進、相互聯通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才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例如,科學教師和美術教師合作,組織學生創作葉貼畫,科學教師指導學生採集識別植物葉子,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利用葉子的天然形狀組合成巧奪天工的圖案,語文教師為它寫歌詞,音樂教師為這幅畫譜曲。綜合實踐課老師根據學科的特點激發學生動手、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這樣各科聯合進行綜合實踐活動,這樣不但豐富了學生的綜合知識,也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結束語
活動課程以它豐富多彩的課程資源以及新興開放、因地制宜的活動渠道,既陶冶了學生的思想感情,訓練了學生的行為規范,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又錘煉了學生的意志毅力,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能力;發展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極大的培養。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利於學生個性養成的發展,有利於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智慧創造潛能的開發、知識的整合、能力的遷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最大的優勢在於培養學生綜合能
力和創新精神。綜合能力的發展 ,也就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實踐證明: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可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載體。

『捌』 舉例說明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一k、課堂提問現狀反1思 小a學數學課堂中7的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5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4法之p一y。經過教師精心5設計3、恰到好處的課堂提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好奇心4和想像力g,燃起學生對知識的探究熱情,從7而極大v地提升0課堂教學質量。但在日8常教學中5,教師的課堂提問仍1然存在著一d些問題。 6. 提問「只顧數量,不l求質量」。課堂中4過多的一j問一h答,常常使學生缺少1思維的空間和思考時間,表面上q很熱鬧,但是實際上s學生處於v較低的認7知和思維水5平。 2. 答案被老師完全控制。有時候,我們在不r知不g覺中2,即使給了l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但是仍8然會很不d放心0地打斷學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f個o人s的評價,左右學生個j人j想法的表達。 3. 候答時間過短。學生回答問題需要醞釀和思考的時間,教師在極短的時間就叫停,學生的思維無x法進入d真正的思考狀態。 1. 不p注重利用課堂生成資源。教師不h僅8要會問,而且要會聽,會傾聽學生的回答,才x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資源,否則,問題就失去了w它應有的意義h。 上p述問題的存在,嚴重製約著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無u效。 二q、有效提問的教學策略 有效提問是相對「低效提問」和「無k效提問」而提出來的。所謂「有效」,《現代漢語詞典》對其解釋是:「能實現預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引3起學生的回應或回答,且這種回應或回答讓學生更積極地參與d學習l,由此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發展。 有效提問包含兩個q層面的含義r:一f是有效的問題;二p是有效的提問策略。為2了t達到「教學過程最優化4」,充分3體現課堂提問的科學性與o有效性,我們在實踐中5應注意以8下c幾n點。 5。 備教材要「懂、透、化6」 這一j點是絕大t多數老師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q」,卻是我們每個y老師需要反5思的。筆者認8為3,對教材的研究,要達到「懂、透、化0」的目標。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n教材,我們才w能分6清哪些問題是基礎性的問題,我們就可以0用「是什4么w」「怎麼g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我們就可以4用「你是怎麼g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統性、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 「化8」,就是要使自己h不k僅8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而且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只有做到這樣,教師才b能游刃f有餘地提出問題引5導學生思考,才u能更大x限度地提高教學質量。 2。備學生要 「實」 我們常說,「我們教師備課,不y僅2要備教材、備教法,而且要備學生、備學法」。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j實際,了s解自己m所教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r、思維習u慣,以4及w學習n中0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h解了h學生,才x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比7如,筆者在執教三g年級數學第五x冊「可能性」一e課時,針對可能性有大o有小x這一c知識點,想在課堂教學中3加入n一n些生活中8常用的成語,這些成語能夠巧妙地體現可能性的大n小i。第一n次試講,本以0為1很簡單的成語,很多學生竟然沒有聽說過,更別說聯系數學內0容了d。下z課後,我及n時反5思自己z,找來一r部分7學生,和他們聊天d,了x解他們對成語的認3識和掌握情況。最後,我根據學生的情況,調整了d要提問的成語內4容。再上n課時,學生很順利地解釋了v成語的內5容,同時緊密聯繫到了w課上a所學的內8容。課下m,不o少7學生都對這一f環節印象深刻,追著老師想要再說說。 8。 提問過程要突出學生主體 思維來自疑問。一h般教師只看到讓學生解答疑難是對學生的一b種訓練,其實,應答還是被動的。要求學生自己m提出疑問,自己b發掘問題,是一i種更高要求的訓練。教師在設疑時應設法讓學生在疑的基礎上x再生疑,然後鼓勵、引4導他們去質疑、解疑。從0而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4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e。 在實際教學中8,我們經常會很自然地問一m問學生:「還有什5么t問題嗎?」學生也u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沒問題。」如果總是「沒問題」,那這一s現象就極不m正常了u,恐怕就真的「有問題」了p。對任何一k個z數學問題的認3識,都永遠不h可能所有的人i始終保持在同一m個p水4平上a,必然有高有低,有學得輕松的,也k有學得困難的。也v就是說,應該「有問題」。 「沒問題」的問題,反6映了c教師的一w種教育觀念,似乎只有順順利利的一z節課才m是好課。其實不z然,課上t的這種「順利」,只會培養出唯書8唯上s的人r,不z利於r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課上b的這種「順利」也d會使學生缺少4一w種精神,一z種實事求是、刨根問底的精神。 那麼b,如何解決這一t問題呢? (1)改變觀念,樹立「問題」意識。教師要清楚地認7識到:數學修養很重要的一r條就是問題意識。因此,培養學生敢於x提問題、善於y提問題的習t慣和能力n,是數學教師肩負的責任之z一i,也k是評價數學教學質量的標准之w一o。 (2)為6學生創造機會,使學生去思、去想、去問。教師不q僅0要在每節課堂上e創造質疑機會,還要使學生真正開x動腦筋想問題,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或自己e不x懂的問題。把這一h時間真正利用起來,而不c是走走過場而已w。為8了v使學生會提問題,教師可以4有意識地進行一m些訓練,可以4站在學生的立場上b,以1學生的身份去示4范提問題。比6如,二u年級教材學習q了u「角的認7識」,對於w什4么l叫角,角各部分1名稱,「角的大r小l與v邊的長0短無e關」這些內7容,學生已e經知道了i。「還有什7么r問題嗎?」學生答道「沒問題」。真的沒問題了p嗎?「那我來問個z問題」我提出了r一p個c問題:「角的大h小t為7什2么i與c邊的長6短無z關呢?」經過討論,大r家明白了z,角的邊是射線,射線是沒有長0短的,所以7,角的大z小b與x邊的長5短無k關。角的大z小w決定於y兩條邊張開q的程度。教師從8學生的角度示3范提問題,久m而久m之v,也e就讓學生有了a提問題的意識,在引3導學生提問題的同時,也m培養了e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k。 (7)「善待」學生的提問和回答。無m論學生提什4么t樣的問題,無x論學生提的問題是否有價值,只要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教師都應該首先對孩子p敢於d提問題給予4充分6的肯定,然後對問題本身採取有效的方0法予4以1解決,或請其他學生解答。對於c頗有新意的問題或有獨到的見8解,不j僅5表揚他勇於u提出問題,還要表揚他善於k提出問題,更要表揚他提出問題的價值所在,進而引7導大w家學會如何去深層次地思考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r能從5提問題中0感受到更大f的收獲,才n會對提問題有安全感,才d會越來越愛提問題,越來越會提問題。對於m學生的回答,我們要慎用諸如「很好」、「非常好」、「不l是,不o對」等習h慣性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過於s強化5對與f錯,天o長2日8久f,學生的注意力d會集中4於x教師想要的東西上k。我們可以4適當地多使用一m些中1性的、接納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評價。比4如:「噢,這是一w種有道理的思路,還有其他思路嗎?」「這個q想法不v錯,我們還能補充點什7么w?」「很好的主意,但是我們怎麼a知道……」有針對性地鼓勵學生,滿足學生的需要,鼓勵學生繼續學習z。 總之g,在實踐中3,教師要聯系實際,優化1提問內6容,把握提問時機,講究提問技巧,不r斷提高自己y提問的能力j,同時也j要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發現問題的能力t,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mテq亍┏г╗Сq亍┏г╗Сmテpq亍┏г╗Сt~♀oq亍┏г╗Сt~♀

『玖』 論小學的創新教育

關於在中小學開展創新教育的幾點建議

創新教育,也稱創造教育或創造性教育。廣義的創新教育指對人的創造力的 開發,主要是創造技法和創造性思維訓練;狹義的創新教育是指在學校教育中, 對學生的創造品質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核心的素 質教育。在中小學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重視科學啟蒙,豐富實踐活動
誰掌握了新的科學技術,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現在初等教育乃至學前 教育階段就應重視科學技術的啟蒙教育。中小學階段,科學啟蒙教育的重點在於 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科學態度和方法,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科技現象、對科學成 就的關注和求知慾,為他們進一步的學習和運用科學技術打基礎。
大量研究表明,青少年時期最富創造力,而創新不僅需要豐富的書面知識, 更需要廣泛的實踐活動。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要根據青少年認識特點,讓他 們更多的接近實際,對大自然的體驗學習以及家庭、田間的勞動實踐,將使青少 年受益終身。僅從創新能力的培養角度看,豐富的早期實踐活動能使青少年具有 較多的解決問題的機會,擁的更多的獨立與自由,有益於創造人格的培養。大量 的實踐活動又豐富了青少年的表象儲備,為創新想像和創新思維提供了豐富的原 料。而在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產生的新需要,往往會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有關專 家調查後指出:與農村孩子相比,城市孩子書面知識豐富,腦筋靈活,但城裡孩 子缺乏實踐,導致了他們創造力的下降。為此,在學校和家庭中,必須解放青少 年的空間和時間,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培養他們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他 們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培養他們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發展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師和家長還應當是有心人,對於那些愛搞製作或 喜歡寫作以及對某一專業或某一活動非常入迷的青少年應提供必要的幫助。
2.變革學習方式、營造創新氛圍
注重創新教育的美國教育非常強調學生「have a try」(試一試),鼓勵學 生開動腦筋,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的發現、創意、溝通、表達、交流 的意識和技能。這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為培養創新人才,我們必須將學生從「吸 收--儲存--再現」的學習過程中解放出來,轉向「探索--轉化--創造」。 也就是說,讓學生充分有「have a try」的機會。同時,教學過程和學校生活要 積極營造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上的氛圍,鼓勵學生自由探索、標新立異。總之, 教育者應重視學法研究,以更大的寬容心和鼓勵精神去引發學生的學習活動。
3.豐富想像,培養發散思維
想像力是創造力的基礎。早在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就指出:「想像力是 發現、發明等一切創造活動的源泉。」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善於創造就必須善 於想像。因此,注重學生想像力的培養,已成為世界先進教育思想的重要內容和 目標。
有關研究證明,創造力是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充分發展、有機結合的結果。 可惜的是,迄今各國的教育,大多數是重聚合思維的培養而忽視對發散思維的培 養。其結果,聚合思維的發展往往以忽視甚至抑制發散思維為背景、為代價的。 因此,在創新教育中,要特別重視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
知識經濟時代需要豐富的想像力和巨大的創造力。我們必須在各種教學活動 中鼓勵青少年獨立思考、大膽質疑,給他們廣闊馳騁想像的空間,引導他們從多 種角度看問題,養成求異和創新的思維習慣,努力把他們培養成敢於探索、勇於 創新、善於思考的綜合素質良好的跨世紀人才。

『拾』 如何深化小學教育改革創新求突破

一、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學校始終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立校之本。學校堅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通過深化教學改革,不斷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發展規律、又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各類創新人才不斷涌現的局面。
1、更新教育觀念,鞏固本科教學地位。以提高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主題,深入開展教育教學研討活動,進一步轉變人才培養理念與本科教育觀念,樹立全面發展觀念、人人成才觀念、多樣化人才觀念、終身學習觀念、系統培養觀念,進一步鞏固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與本科教學的基礎地位。
2、優化課程體系,提高課程質量。按照「統籌部署、分步實施、狠抓落實、全面提高」的原則,以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內容改革為重點,大力實施「課程建設工程」,深化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以創新能力培養為核心,精選和設計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建立了「公共基礎+專業提高+研究創新」三層次、四年不斷線的實踐課程體系,增加創新創業教育課模塊、素質教育課模塊,以課程資源平台建設為基礎,推進優質課程資源共享。現已建成28門國家級和省級精品課程。
3、深化教學改革,創新培養模式。根據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修訂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施完全學分制,推進公共基礎課程改革、普通本科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改革以及教材選用改革,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促進因材施教和個性化發展;構建課外實踐學分認證教育體系,促進專業教育與實踐教育的融通,形成了學科專業教育與素質拓展活動教育良性互動的育人特色;不斷創新產學研合作辦學特色,建成144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資助制度,遴選了一批實施創新創業教育試點,促進了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
4、啟動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為進一步體現科學技術發展、學科交叉和滲透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突出基礎寬厚、適應性強、專業口徑寬、綜合能力強、整體素質高的創新人才培養需要,學校啟動了公共管理類、工商管理類兩個專業大類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在今年的招生中,這兩類專業按大類招生,一年以後,學生根據興趣和志願重新選擇專業。
5、實施「特色計劃」,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學校緊緊圍繞提高本科教學質量這一核心,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綜合改革,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和「國際交流開放計劃」試點工作,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搭建良好平台,滿足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實施「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按照「行業指導、校企合作、分類實施、形式多樣」的原則,建立和形成與基層司法、執法機關以及中小企業等法律事務部門信息交流和人才培養的合作與聯動機制,不斷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創新,積極優化具有自身優勢和特色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新時期卓越法律人才評價體系,保障和提高法學人才培養質量。
實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進入「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實驗班的學生單獨開班,並實現特色教學。突出個性培養和柔性管理理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參與導師的科研,接受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強化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
二、不斷加強師資培訓力度,強化教學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教學能力
教學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多年來,我校一直重視對教師教學能力的培訓,針對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教師分別採取不同的培養與提升舉措。

三、以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為抓手,強化教學建設,深化教學改革
學校以本科教學工程建設為抓手,制定出台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管理辦法》、《優秀教學成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教學改革文件,鼓勵教師從事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提高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四、不斷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加強實驗室建設和加強實驗教學環節,是深化教學改革的重要體現。多年來,學校一直注重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建設,加大實驗室建設力度,狠抓實驗、實習(社會實踐)和畢業論文設計,整合優質教育資源,打造創新人才培養平台,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監控和保障體系,強化獎懲功能
學校對教學管理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建設。完善和實施了常規教學檢查、教學督導、教學信息反饋、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等多項質量監控措施,逐步完善了教學規章制度,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在此基礎上,嚴格日常教學管理,向管理要質量,從管理求提升。嚴格執行培養方案,嚴格教學檢查,嚴格考核紀律,認真履行調停課審批制度,規范執行學業警示制度、畢業論文管理與專業實習,嚴肅教師教學工作紀律,保障了教學秩序的正常穩定,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閱讀全文

與小學教育實踐創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