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小學生心理健康學科滲透計劃

小學生心理健康學科滲透計劃

發布時間:2021-02-08 11:31:43

1. 如何在小學語文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今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當代的青少年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健康的體魄、健全的人格、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承受各種挫折和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的途徑有很多,其中利用語文學科教學來滲透心理教育也不失為一個好途徑。同時,國家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培養目標中明確地提出了要培養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的一代新人。小學語文課程標准也指出,語文課程除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外,還應該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可見,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先來談談自己的想法。
一、 重視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自身的素質對心理健康教育起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教師不僅要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還要提高自身的素質,轉變思想觀念,要對同學們一視同仁,把愛撒到每一個角落,與每一個同學都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課堂上,要給每一個同學傳遞積極的期望,更要給「問題學生」多一些關注,通過各種方式向他傳遞「你很優秀」的信息,這樣不僅使他們心悅誠服地進行自我重塑,視線自我教育和自主發展,從根本上去消除學生的心理、情緒和學習障礙。
二、優化語文教學過程,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動機
1 、善於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語文學科是語言教育和情感體驗的結合。無論是從工具性還是從人文角度考慮,語文教學中都離不開情感教育。因此,在這些文字作品中,我們不能僅僅傳授語文知識,還必須進行情感傳遞和情感教育。
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的智力價值和精神價值,輕松自然導入,激發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既有意義又有興趣,同時,利用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特點如人物、事物等來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完善自我意識,學會自我控制,培養自我發展能力。將心理教育與語文學科緊密地結合起來,就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學生的心靈,從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理教育。

2. 如何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現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來建功立業的重要條件,而健康的心理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培養和教育,必須把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作為更加重要的教育內容。」因此,現代學校教育不僅僅是為學生「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把他們培養成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健全發展的人。因此在科學課的教學中,我抓住小學科學教材中的教育切入點,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教育。
小學科學以「認識自然、認識自身、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保護自身」為線索構建課程的知識體系,重視科學知識在社會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注重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學習。這些學習思路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形成良好學習心理具有重要作用。例如:「什麼是物質?有什麼用?又是哪兒來的 ?怎樣產生的 ?」諸如此類的問題是生活中學生隨時會遇到而又渴求解決的。如果這些內容能在老師講解相關內容時採用恰當的方法,引導學生加以分析,激發學生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無疑會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從而產生深厚的興趣。正是由於這些良好的學習心理,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完成學習任務。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嚴密的科學。教材中設計了許多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學生自己動手的小製作、小實驗等。這些實驗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誘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去實踐、去探索。通過實驗不但能夠使學生對自然科學的事實獲得具體的明確的認識,進而理解基本概念和規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注意能力、操作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培養起健康的情感、情緒。

小學生有一個普遍性的特點就是意志比較薄弱。為此 ,可結合自然學科史上很多為人類科學事業的進步不畏勞苦、不畏強暴、勇於攀登的史實進行教學。這些偉大的科學家的成長經歷,可暗示學生樹立遠大理想 ,激勵學生努力奮斗 ,磨煉意志。又如在自然界 ,有許多社會性的動物如蜜蜂的社群組織、螞蟻的社群生活等。它們的個體之間有明確的分工 ,但又秩序井然 ,通力合作共同維護群體的生活。這些生動的例子 ,可讓學生感受到合作的力量。

總之,教師要尋找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契機,把握教學的最佳時機,對學生進行心理理健康教育,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使他們較好地完成各種學習和發展任務,成為現代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3. 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新浪博客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小學學科教學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其隱性的教育價值,協同發展小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也就是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指在學校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傳遞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注重挖掘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中的內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幫助小學生提高認知和技能、情意特質和人格素養,從而完善心理機能的一種課程形式。
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在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小學學科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還應該包括認知、情意和行為。任何一門學科課程的目標都應同時反映學生的心理層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一方面,學科內容傳遞的過程以人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服從心理規律,使學科內容心理化,這是解決教育過程中學生與課程矛盾問題的正確策略;另—方面,學科內容的傳遞是著眼於學生整體發展的,即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並行不悖的,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體現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科位置與教育價值。
傳統的學科教學強調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學生要適應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發展與主觀需求;而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主體需要,教學要適應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創造性的培養。下面以小學社會課《我家的鄰居》為例,說明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該課的教學目標有:
①懂得良好的鄰居關系的重要性;
②培養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情感;
③主動維護住宅公共部位的環境衛生並且能主動招呼、關心鄰居。
其中①是認知方面的目標,②是情感方面的目標,③是行為方面的目標。
二、在小學學科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現行的德、智、體、美、勞「五育」課程內容中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經過適當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德育課程中對學生道德意識傾向性(道德需要、道德動機、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質(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養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德育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定向和動力作用,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最高調節器,是維護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異常的根本條件。在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重疊、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師要善於挖掘德育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 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線索。
三、在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從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層面來分析,它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集中反映在學科課堂心理環境的創設與優化上。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使學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能力,又能發展良好的個性和提高心理素質。 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指教師根據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目標和對學生心理特點的了解,通過把握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優化課堂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產生積極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以營造課堂教學氣氛的過程。它是學科課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
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貫徹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來實施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主要有和諧原則、民主原則、興趣原則、成功原則和探究原則。優化課堂心理環境要以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核心,以情感溝通為橋梁,教師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滿足或引導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學生的行為動機,使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學習行為,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風班風,而這種良好的學風班風又會反過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學生逐漸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的保持最終會形成新的心理結構,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品質獲得健康發展。各學科教師在貫徹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五大原則時,還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教師活動:巧設情境—指導實驗—激發探究—點撥引導。學生活動:好奇觀察—動手實驗—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心理過程:增強動機—感性認識—理性思考—領悟內化。鍛煉能力:科學興趣、觀察動手、質疑探究、思維想像。塑造人格:新鮮感、務實感、責任感、求知慾、好奇性、參與性、堅忍性、科學性。
四、在小學學科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評價是研究課程價值的過程。傳統的課程評價受「應試教育」的干擾,對教與學的評價是以知識理解為中心,是單維的、片面的評價;重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標准化答案,輕創造力考核,把考試與評價等同,把分數與效果,即學生的價值等同起來。這種評價只關注預期的、靜態的、客觀的目標,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主體心理層面的因素;它單純追求分數、升學率,學生負擔重,創造性、個性受到摧殘,壓抑了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損害了學生身心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帶來了傳統學科課程評價的變化,它要求評價的多元化,注意評價的心理層面,兼顧到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要素和各個層面,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確立課程評價的心理指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4. 班級心理健康工作計劃,小學心理健康工作怎麼制定計劃

當今,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差,遇到挫折容易走向極端。比方,報紙上經常有這樣的報道:某某學生離家出走、有的患有精神失常症,甚至有的輕生自殺等。這與家庭、學校和社會對學生沒能進行及時的心理健康教育,或對心理健康教育重視不夠、教育不夠有關。所以,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一種內在的自信心和樂觀的情緒,培養學生受到挫折後的恢復能力。那麼,在學校中如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班級是學校教學活動的基層組織,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應滲透於學校的班級管理之中。本文從四個方面進行論述,談談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一、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德國教育家斯普郎格認為:「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靈的喚醒」。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知識的傳授必須與社會發展、人的價值觀念、人格的完善、心理的健康、自我的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因此,教師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為學生創設一種能夠進行創造學習和活動的良好氛圍,使他們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所具有的能夠成為一個「最好的學生」的潛在能力。這樣,不僅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品格,使之具有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個性,優良的品質,較完美的人格,也有助於能在良好的心境中學習新知,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二、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教會學生學會自我控制。著名的心理健康專家喬治·斯蒂芬森博士告訴我們:當你苦惱時,可找你所信任的知心朋友傾心交談,當你的情感遭到激烈震盪時,宜將感情轉移到其它活動中去,忘我地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當你遇到較大刺激時,最好暫時離開你所面臨的情境。因此班主任要深入學生中去,留心觀察,耐心指導,在平時學習生活中注重引導學生,始終保持健康的心態。蘇霍姆林斯基教給我們:「教會孩子能從周圍世界(大自然、藝術、人際關系)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並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使每一位學生能辨真偽、知榮辱、識美醜、揚善惡。能按社會認為模範的准則來約束自己。勇敢地面對現實、面對挑戰,成為有健康人格的一代新人。此所謂:學校無小事,事事是教育。三、定期召開主題班會,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可以定期召開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題班會。例如:「如何面對挫折」、「順境成才與逆境成才」、「我自信,因為……」等。這需要班主任事先有目的有計劃地搜集一些名人、偉人遭受挫折,戰勝困難的典型事例供學生們學習,從心理、情感、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向學生講述「人生不如意者常八九」,「自古雄才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教育是人與人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範,是學生活生生的榜樣。」所以,教師可以言傳身教,講述自己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如何處理終至成功的,用來感染和激勵學生。還可讓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事例。「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利用學生的從眾心理,營造氣氛,製造聲勢,實踐證明,效果很好。四、定期召開家長會,讓家長懂得和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應僅僅局限於學校。美國著名實用主義教育家杜威早就指出「教育即生活」,「學校即」,主張學校與社會聯系。青少年成長是接受來自家庭、社會和學校多方面的教育。因此,要使一個孩子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之才,必須重視家庭、社會和學校教育的協調一致,才能提高教育效益。教師要及時與家庭相溝通,建立家校聯系卡,共同探討,統一教育。班主任應定期召開家長會,提醒家長注意對孩子進行意志品質的磨練。孩子在學校的競爭中受挫折、失敗是正常的,這不是壞事,只要有信心,跌倒了爬起來後走的更穩更快。還要指導家長讀一些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書籍,學會正確引導孩子向健康方向發展。「要從小把孩子當作獨立的社會人來養育。這樣培育出來的孩子,走上社會就能夠成為獨立的社會的人。」社會的發展要求學校教育重視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優秀素質人才,而「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於健康的心理。」所以,面對這種要求,教師的整個教學應具備一個良好的心理策略,提高工作的預見性,把握教學各環節中學生的情感因素與心理效應,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於日常的班級教學管理中去,從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完善學生的個性發展,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5. 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中小學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共識,尤其在1999年8月13日教育部頒布了《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之後,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校積極貫徹文件的精神,廣泛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不少學校開設了心理輔導活動課,設立了心理輔導或咨詢室,舉辦了家長學校等,這些活動是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但是,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忽視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要地位和作用是一個主要方面。學術界對此問題未見專門探討。因此,有必要深入理解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探討如何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實施。
一、什麼是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
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所採取的各種積極措施。
「學科教學過程」包括教學設計(目標、內容、方法等的設計),課堂心理環境和課堂管理等。這些問題關繫到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在教學設計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在課程的編制、教材內容的選擇上,既要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發展的年齡特徵;既要考慮到知識的傳授,又要考慮到學生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
針對目前情況,在數理化等學科上切忌俯深、偏難i在文史政等學科上,切忌唱高調,一味強調道德信仰,;忽視道德行為、習慣培養。在教學方法方面,要根據學科內容的需要,採用多種方式,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成果,使學生在濃厚的興趣下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防止疲勞和厭學情緒的發生。在教學目標上,要根據學生發展的年齡特點,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在評估學生學習成績方面,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重視形成性評價,不要將考試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惟一標准,防止考試焦慮的發生。
在課堂心理環境和課堂管理中,要優化教學情境,建立寬松、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在愉快、有安全感、無心理壓力的課堂氣氛中去學習。
「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原理和方法」,涉及到教師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條件。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樹立現代教學觀念,具體體現為主體性的學生觀、廣義的知識觀、發展性的教學目標觀。傳統的教學,將學生視為接受知識的被動容器,現代認知心理學理論和實驗證實,有效的學習,只有在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之下才能發生。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作用在於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傳統的教學,視知識為信息的貯存和提取,現代的廣義知識觀將知識、技能、策略融為一體;傳統的教學目標著眼於知識的獲得,現代的教學目標更著眼於人的可持續性發展,它要求在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要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策略,以為未來的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第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具體體現為合作的師生關系,和諧的師生關系和互動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以基本的人性觀為前提的,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不正確的人性觀基礎上的,認為人的天性是懶惰的;不思進取的,需要嚴格的教誨才能啟迪良知,教師應是權威,學生是被管束的對象。現代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人本身具有成長需要,包括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些需要越得到滿足,由此而產生的動機越強烈,人具有自我提高的內驅力。新型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不以教育者自居,不以訓斥、羞辱,向家長告狀等強制手段強迫學生服從教師的意志。教師要信任學生,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在和諧、互動、合作的基礎上,調動學生自身的潛能,使學生獲得自主發展。
第三,掌握必備的心理輔導技能,包括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了解心理輔導的一般過程,發展輔導的技能,與家長等其他教育資源的溝通合作技能等。依據現代的教學發展性目標,教育要促進人的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要了解所教的學科知識,而且要了解學生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規律,學會觀察它們,評估它們的發展水平並及時加以輔導。這對現代教師來講是更加重要的必備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所在。
第四,組織教學、管理教學的技能。它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必需的環境條件和活動程序,吸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使他們與教師合作,消除課堂沖突、矯正問題行為,努力將課堂教學時間用於教學活動和評價活動。
「在授予學生一定的知識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學生健全人格」,這里的「同時」,涉及對滲透含義的理解。
好的學科教學,必須貫徹心理輔導的思想,心理輔導和學科教學是融合的,對大多數課堂教學來講,不必把心理輔導單獨抽出來,變成「穿衣、戴帽」的樣式,一堂好課就好像一個漂亮的蘋果,學生見了就喜歡,吃了它營養也自在其中。維生素C就好像一堂課的心理輔導,如果把它從蘋果中提煉出來,製成片劑,再和剩下的蘋果一起給你吃下去,反而不顧乎自然了。所以說, 滲透不等於機械的做加法,在目標上都加上一點心理輔導,它是寓心理輔導於學科教學之中。這一思想與美國教育家克伯屈.(WilliamH.KJlpatrick)所提出的『同時學刀」的觀點是一致的。他將學習分為三類:主學習,指教學時直接所要達成的目標,包括知識、或是技能、或理想、態度、情操等,視目標性質而定。副學習,多屬於主學習的有關知識、思想、觀念,是偏重於知識方面的,可視之為補充材料。輔學習,又可稱為附學習,是指學習時所要養成的態度、理想、情感、興趣而言。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注重輔學習方面,亦即發展性目標的最後達成,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建立遠大的理想,合理的態度,適當的態度,豐富的情感,高尚的興趣,對是非、善惡、美醜的價值判斷,身體力行、變化氣質,發展健全的人格。
二。學科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在學科教學中,應注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可見,學科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陣地。這主要是因為:
1.課程、教材、教法、考試等是教學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部分的內容安排,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將產生直接、巨大的影響。中小學生的諸多適應不良問題,如厭學、逃學、考試焦慮、批判性思維缺乏等與當前存在的課程繁雜、教材偏難、教法單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選拔性考試等直接相關,這些問題不加以解決,只通過個別的心理輔導等解決學生身上存在的這些
適應不良問題是不可能的。
2.學科教學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活動在學校的全部教育活動中所佔時間最多,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表現出他們的各種心理品質,心理狀態,適應能力,人際關系,而且,他們的不適應行為,心理障礙也會在教學過程的自然狀態下表露出來,這使得教師可以在第一時間更廣泛、更真實地掌握學生心理健康的狀況,及時採取預防和補救措施,這是學校專職心理輔導員所不能做到的。倘若能徹底實施,,則全體學生無時不在全體教師的關注協助引導之下,符合教師人人參與心理輔導的基本精神。
3.學科教學是在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中進行的,這個過程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影響極大。目前,在課堂教學中,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引發學生的心理障礙,或對學生已有的輕微的心理障礙、徵候行為起著負強化作用的顯在或潛在因素。在課堂教學中若不採取積極措施凈化教學情境,任其蔓延,將會危害學生心理健康,即使在個別心理輔導或咨詢中取得的成效,也會被削弱或抵消。
4.就學生成長發展而育,中小學生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處在快速變化的時期,而且個別差異很大。對他們的心理輔導工作應隨時隨地進行,不可能預期某個學生於某一時間、某一地點發生某種行為,以等待專門心理輔導教師去輔導,實有賴於全體教師在教學情景中給與學生及時的輔導。
三、學科教學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教學設計、評價和管理中一切有害於學生心理健康的不利因素,預防由此而導致的學生心理失常,使學生能在寬松、和諧、愉快的情境中,無過重心理壓力的狀態下學習,以維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總結許多教師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概括出以下幾條原則。
(一)積極情緒原則
學生在課堂上的情緒狀態,是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重要指標,對其學習成績產生重要影響。;學生以積極飽滿的熱情參與課堂教學,就會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課堂知識吸收率高,從長遠看,會獲得教師和同學更多的尊重與接納。在這一方面,可採取下列措施:
創設積極教學環境 積極的教學環境,指良好的課堂氣氛。它是教學的軟情境,通常指課堂里某些占優勢的態度與情感的綜合狀態。課堂氣氛可以分成積極的、消極的和對抗的三種類型。積極的課堂氣氛是恬靜與活躍、熱烈與深沉、寬松與嚴謹的有機統一。消極的課堂氣氛以緊張拘謹、心不在焉、反應遲鈍為基本特徵。而對抗的課堂氣氛則是失控的氣氛,學生過度興奮,各行其是,隨便插嘴,故意搗亂。
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和領導方式,教師的移情,教師對學生的期望以及教師的焦慮是影響課堂氣氛的主要因素。
創設安全的教學環境 安全的教學環境,指的是教師要接納學生,並設法使學生之間在互相了解的基礎上互相接納,形成一種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彼此接納的社會心理氣氛,進而使每個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概念,良好的自我形象,以調動他們的成就動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避免使用懲罰性的控制技巧,不挖苦、諷刺學生,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尊重每個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人格。
(二)體驗成功原則 ·
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通過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使自己的個性變得更加自信,達到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目的,這是現代發展性教學的重要目標,也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i下列做法可供參考:
確保每個學生透過教學獲得成功感。成功所產生的是一種自我滿足和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它與自尊自信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學生自身潛能得以發揮的強大動力。教育教學的實踐表明,沒有比取得成功更能使學生激動和受鼓舞的了。對學生來講,成功本身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那種成功的感覺,也就是體驗到做成自己想做的事,實現自己計劃時的那種滿意的心情。如果學生在校經常受到老師的批評、訓斥和同學的冷嘲熱諷,在家裡經常受到家長的責備,享受不到成功的樂趣,就會視學習如猛獸,提到學習就害怕,遇到考試就發慌,學習帶給他們的是沉重的心理負擔;經常的失敗,使他們感到心灰意冷,產生自卑和失望,導致惡性循環『
貫徹成功原則,要求教師提出的要求是合理的,應因人而異,幫助學生確立適宜的目標,要求教師去發現每一個學生的稟賦、興趣、愛好和特長,發現每一個學生心理發展的可能性,給以正確的引導和培植。如果要求過低,缺乏挑戰意味,會失去目標對學生的激勵作用,相反,如果要求過高,學生也會因失敗而卻步,並導致自暴自棄的消極的自我觀,導致學生發展性心理障礙的出現。
避免考試壓力造成的不良後果。學校常常將考試成績作為評定學生學習好壞甚至人格優劣的惟一標准,這種標准,不一定與學生的真實情況相符,但卻影響學生的自我行動。如果學生考不好,就會受到老師的批評,怕同學看不起,覺得沒面子,感到一切不如別人,故而逐漸對考試形成恐懼,產生考試焦慮,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合乎心理健康要求的考試,應重視學生的成功,滿足他們的成就需要。為此,教師應強化考試的診斷功能,弱化考試的價值評價功能,應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學習中的不足,而不要當著全體學生的面,拿考試分數來諷刺、挖苦學生,以消除學生的焦慮情緒。
(三)民主自治原則、
在課堂教學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體現為民主自治原則。要求教師克服對課堂管理所持有的「壓、訓、罰」的錯誤觀念,實行民主化管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合作意識,以積極的指導為主,消極的限制為輔;標明恰當行為在先,獎懲在後。一旦學生發生課堂行為問題,在處理時,也應堅持正面教育為主,懲罰應就事論事,切忌把懲罰作為教師報復泄憤的手段,切忌濫施體罰。其目的是透過課堂管理,培養學生自動、自發、自強、自律的能力,盡量消除引起課堂紀律問題的各種因素,維護和增進學生心理健康。
(四)合理負擔原則
現在的中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過重的學習負擔,帶給學生的直接後果是疲於奔命地完成老師留的作業及家長留的課外輔導作業,學生用於自己支配的時間有限,沒有時間去獨立思考,去與人交往,去安排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使得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受到限制;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減輕學生學習負擔,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校長、教師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就課堂教學來講,要求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限制課外作業量。有的教師在課內完不成教學任務,靠佔用學生的大量課余時間,靠大量課後練習去提高學習效果,有的學校不是引導教師們去比誰的教學效率高,而是比誰能加班加點,多佔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這些做法無疑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五)個別輔導的原則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發現他們的心理問題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會表現出自己在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人際關系、情緒狀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善於從學生表面的行為問題捕捉和發現學生行為背後的心理問題,作出准確的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從根本上解決自己的問題。

6.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研究的研究計劃怎麼寫

一堂成功的語文課教學不應是停留在知識的表面,而是要深入挖掘其內涵;不應是僵死的知識灌輸,而是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7. 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小學科學課堂中

    我們的教材抄都是經過精心選擇和編制的,其間所包蘊的心理教育內容更是豐厚的廣泛的,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科學學科特別有助於促進觀察與歸納能力的培養,同時它也有助於促進邏輯的與非邏輯的思維品質的結合,形成科學創造思維的品質。科學教學還涉及到現代人的一個重要品質即科學精神與科學態度的培養。

8. 如何在小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隨著社會歷史的發抄展,襲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我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在人類社會的發展和人的個性發展中的重要性。教師應該以熾熱的情感和豐富的心理學知識打動學生。在日常教學的點滴中融入對學生心理的指導,切實實現學科滲透教育的「濡染整合性」功能。
一、活用教學內容,挖掘課程資源
二、整合學科教育目標與心理健康教育目標
三、善用表揚,及時引導
四、營造和諧互動的心理氛圍和良好的師生關系
五、適時評價,養成積極習慣。

9. 如何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中

縱觀國內外和省內外關於學科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實踐和探索,並且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不少經驗和成果。但在學科教學中將如何進行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還沒有成型的、可借鑒的教育模式,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論述,缺乏實踐意義。一線教師在上課時如何進行操作仍然把握不好,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口頭上,實際效果不好。
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這種形勢下的學習方式需要教師為學生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這種民主的氣氛將有利於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的三個基本維度,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屬心理的范疇,因此,基礎教育改革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
2、學生心理發展的需要。學生心理的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需要各方面的密切配合,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求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
3、構建符合我鎮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的教育模式的需要。目前我鎮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各校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亟待全面發展和提高。為了全面提高我鎮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形成合力,形成以中心教研站為核心的輻射全鎮的網路,以點帶面,整體推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實驗的方法和原則
(一)實驗的方法
1、變數實驗法 包括操作自變數、選定因變數、控制無關變數。
2、文獻法 通過報刊、書籍、網路等檢索搜集國內外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經驗,並加以分析、研究,提煉精華,以確保實驗的准確性、科學性。
3、分析研究法 在實驗過程中,合理運用測量、測試等問卷形式,通過分析研究獲取實驗的相關數據,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4、典型案例法 加強各校實驗班的管理,及時發現典型,總結成功經驗,由點及面,發揮典型的示範作用。
(二)實驗的原則
1、面向全體的原則。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普遍性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協調發展,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2、學生主體性原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生活。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通過調動學生的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來訓練自我、優化自我。
3、點面結合原則。集體活動與個別教育相結合,全體參與個別對待相結合,使全體學生受到適當的教育又使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解決。
4、協同工作原則。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不能孤立地進行,要與學校的各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多角度、多層次的協同工作,培養學生的心理素質。
5、針對特點原則(或因材施教原則)。和其他教育一樣,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針對學生特點因材施教。
三、實施的基本途徑:
1、建立組織機構。
成立了兩個小組:以教研站站長、部分骨幹教師組成的領導小組;以各校實驗教師組成的課題實驗小組。分工合作,搞好本課題實驗。
2、抓好兩個層次的隊伍建設。
提高層——市區級骨幹教師、各校實驗教師。要求自加壓力,主動承擔課題的實驗工作。逐漸成為「專家型」的教師。
普及層——各校學科教師。要主動完成課題組交給的各項實驗任務,加強實驗,總結經驗。
3、建立評比交流機制。在實驗過程中,教研站適時組織學科教學教研工作,在講座的基礎上,搞評比、競賽。不斷加強各校的交流,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科研實驗活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沒有現成的經驗,沒有捷徑可走,為了探索出適合我鎮學生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們努力加大了教科研力度。
1、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
心理活動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主陣地。為了保證活動課的質量,我們採取了「一定二學三評比」措施:
(1)「一定」即規定活動課的時間。為了保證活動課能順利開展以制度的形式要求各校做了硬性規定,每周三下午第三節為心理活動課時間,雷打不動。要求教師做到「三有一寫」即有計劃、有備課、有總結、寫隨筆。
(2)「二學」即組織學習。一是組織學習外地經驗。為了搞好這項工作,課題領導小組先後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聽心理活動課,同時從外地借來活動課錄相帶,組織教師一節一節觀看,及時點評,摸索活動課的路子。二是組織學習省心理教育自讀課本,聘請區教研室的心理教研員做教材輔導。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編排體系和重點訓練項目。充分利用省心理教育自讀課本,上好每節活動課。
(3)「三評比」即組織教案、活動課、課後反思評比。每學期組織一次教案、活動課、課後反思評比活動。特別是活動課的評比,無論學校事務多忙,都雷打不動地組織心理活動課評比。每聽一節課,由教師談設計,找不足,寫感想,寫隨筆,一起交流,一起研究,提高了教師組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施教能力,同時從不同角度培養了學生的自我意識的發展。
2、營造健康心理生活的課堂
學生喜歡在一個安全的課堂環境里學習,這個環境一定是平等、寬松、民主、和諧的。在這個環境里,與同學、老師甚至教材進行對話,講錯了沒有關系,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不認同老師的意見不會受批評,對教材有異議也沒有人指責;當學習遇到困難時會得到善意的幫助,當取得成功時會得到誠摯的祝福,當標新立異時會得到大家的喝彩。在這樣的環境里,與大家交流自己的學習體驗是一種迫切的願望,於是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天空。

閱讀全文

與小學生心理健康學科滲透計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