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什麼是現代教育技術呢?現代教育技術是把現代教育理論應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現代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體系。包括以下三個方面:教育教學中應用的現代技術手段,即現代教育媒體;運用現代教育媒體進行教育、教學活動的方法,即媒體教學法;優化教育、教學過程的系統方法,即教學設計。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信息的產生、選擇、存儲、傳輸、轉換和分配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指的是信息載體,可以使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載體的集合。多媒體技術是對多媒體進行互動式整合的技術,集計算機技術、音像技術和通信技術為一體,具有良好的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它增強了信息對於人刺激的程度和廣度,充分調動起人的視覺感官,使他們同時工作,從而擴大了人對信息的攝入量。簡單的講,就是運用錄音、錄像、投影、幻燈、電影、多媒體電腦等視聽設備鋪助教學。信息技術正是指用於上述一系列過程的各種先進技術的應用,包括微電子技術、多媒體技術、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網路技術
和遠距離通訊技術等方面。把這些技術引入到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處理的能力,即大大提高教與學的效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音樂教學理念的改變,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方法和手段有了長足的發展。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支持音樂教學設計、互動、分析與評價,進而支持教學過程。
一、借力科技,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
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這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傳統的教學形式注重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講的津津有味,學生聽的昏昏欲睡。而多媒體教學系統通過聲、光、電的結合,為學生展示文字、圖片,播放音樂、聲音、動畫,用更直觀、形象、生動的方法,代替教師傳統板書和掛圖展示等手段,為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多媒體資源要根據本節教學內容應用選擇最佳的時機,這樣能夠增加教學內容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願望和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多媒體為音樂教學提供強大的表現力和多姿多彩的教學形式,為學生設置適當的情境,使他們身臨其境的感受古今中外的風土人情和世間萬物,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活潑生動的教學形式,為音樂的情感和審美提供條件和環境,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教學人音版16冊第六單元的《紅色娘子軍》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舞劇《紅色娘子軍》。大屏幕出現了翩翩起舞的娘子軍畫面,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芭蕾舞劇,更直接更直觀的欣賞作品,感受音樂的美和表現的情,激發學習的興趣。我發現學生這時候個個都瞪大眼睛看著多媒體的屏幕,生怕漏掉一個細節。這時候我也乘熱打鐵,運用多媒體播放芭蕾舞的基本步驟,而他們自然而然就想學學了,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和動機,為音樂教學做了很好的服務。又如:在教學人音版15冊第三單元的《唱臉譜》一課時,運用多媒體播放京劇的行當生、旦、凈、末、丑角色的臉譜,向學生展示了生動活潑、色彩鮮艷、聲情並茂的京劇臉譜和臉譜所刻畫的人物性格特徵,使抽象變得具體,復雜變得明了,不見變得可見,學生再也不會似懂非懂、朦朦朧朧了。讓學生了解臉譜是中國傳統戲曲中的一種獨特的化妝藝術,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音樂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有利的服務。又如:在教學人音版13冊第一單元的《七子之歌澳門》一課時,運用多媒體請同學們看中央電視台播放的大型電視專題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七子之歌澳門》。片中擔任領唱的年僅七歲的澳門小姑娘容韻林的那雙充滿童真的眼中彷彿注視著400年的澳門滄桑,盪漾著澳門同胞的炙淚深情,她的演唱深深打動了億萬炎黃子孫的心,牽動著全世界正直善良的人的心。聞一多先生創作的七子之歌抒發了愛祖國、愛人民的主題。運用多媒體,學生更能很好的理解如今愛的內容更寬泛,意義更深遠。
Ⅱ 現代教育技術如何用於音樂教學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機能
我們可以通過三張表格來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巨大功效。
表1為人通過各種感官獲得知識的比率
感官
視覺
聽覺
觸覺
嗅覺
味覺
比率(%)
83
11
1.5
3.5
1
表2為聽覺與視覺的注意集中比率
感覺
注意集中比率(%)
聽覺
54.6
視覺
81.7
表3為人獲得知識的記憶保持比率
感官
記憶保持比率(%)
三小時後
三天後
只用聽覺
只用視覺
視聽並用
60
70
90
15
40
75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象、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如,在教學《乃喲乃》這首歌曲時,我邀請學生一起觀看課前在網上搜集整理的土家族的資料:他們的服飾、住房、生活習俗等,更重要的是介紹了重要節日——社巴節上的歌舞場面,讓學生跟著錄像中的土家族人學跳擺手舞。在短短的幾分鍾時間里,通過多媒體以藝術的手法,使學生對土家族這個神秘的民族有了一定的了解,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聲、文、畫、像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多媒體教學信息都是由教育專家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研發的,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學經驗於一體。同時保證了圖象與聲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
例如,在欣賞《森林的故事》時,隨著音樂的進行分別出示以下幾段動畫:1、早晨,寂靜的森林裡,小動物們還在甜甜的睡夢中。伴奏音樂為《苗嶺的早晨》的引子部分。2、隨著音樂變得逐漸歡快、熱烈,小動物們也一個一個醒來,他們歡快的跳著舞、唱著歌,森林中充滿了歡笑聲。3、突然,音樂變得恐怖,伴奏音樂為《不得了》,動物們聽到了伐木的電鋸聲,以及突如其來的森林火災,它們四處逃竄,無家可歸。森林裡再也沒有了歡笑聲,只聽到悲哀的哭泣聲。4、少先隊員植樹來了,動物們感到非常吃驚,它們躲在遠處悄悄的看著,慢慢地靠近少先隊員們。伴奏音樂為《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歌》,森林的上空回盪著少先隊員們愉快的歌聲。5、森林又恢復了以前的樣子,瞧,動物們正在狂歡呢。伴奏音樂為《快樂的大熊貓》。最後,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句醒目的口號:「讓我們行動起來,創造一個和諧、綠色的家園!」
在欣賞過程中,從美的享受到心靈的陶冶乃至情感的振盪升華,使學生們得到了完整的體驗,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提高了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同時,更使學生從心靈深處受到了一次思想品德的教育。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
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求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多媒體技術是不可能勝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2、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可是,如果教師盲目、機械地套用它,就會成為教學干擾源,因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但要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並能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術的優點,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教師。
一、巧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音樂形象是比較抽象的,我們的教育對象——小學生,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好奇、好動、模仿力強,是屬於多種感官綜合運用的時期,他們的思維方式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如果還繼續停留在傳統以聽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對音樂形象的初步聯想就難以得到深化和發展,學生對學習音樂就容易失去興趣,音樂教學質量也難以得到提高!因此,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唱歌曲《搖籃曲》時,首先讓學生說說媽媽是怎樣哄小寶寶睡覺的,使學生對音樂形象和情緒有了初步的認識,再利用多媒體播放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畫面,配上搖籃曲的音樂,使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興趣盎然,並且童心大發邊輕聲演唱歌曲邊模仿媽媽哄小寶寶睡覺的動作,感受催眠的風格特點,使原來單一枯燥的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充滿了趣味性。再如:在聆聽《小天鵝舞曲》時,為了讓學生體會樂曲表現的那種活潑歡樂的情緒,以及詩一般的情趣,畫一般的意境,巧用多媒體播放芭蕾舞配上音樂,視聽結合,營造一個如臨其境的欣賞環境,從而更好地理解樂曲表現的情緒和形象,使學生的審美體驗推向高潮。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滲透多元化文化,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以往音樂教材的視角只是單純從音樂到音樂,很少從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近年來,已重視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強調了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音樂與民族、音樂與大自然的聯系,還強調與文學、歷史、地理、民族、宗教、哲學等其它學科的聯系,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質。例如:學習中國民歌時,每個民族的文化如:民族風情、語言、建築、服飾、歌舞等就各不相同,許多文化都在音樂中滲透。在教學中如果只是老師用圖片、語言等方式教授,是難以達到教學目的的,而巧用多媒體把這一民族的各種文化資料做成課件,直觀具體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去感受、體會,既自然又真實,學生既學會了歌曲又了解了這個民族,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在教歌曲《多麼快樂 多麼幸福》時,把藏族分布的地理位置.和西藏的自然風光:雪山高原、建築、服飾、歌舞、風俗等資料運用多媒體展現出來,讓學生充分了解藏族的文化,加深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理解, 使音樂情感與藝術形象完美的結合起來,學生表現歌曲時就容易得多了。這樣學生不僅僅是學會了這首歌,還對藏族的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達到了教學目的。
三、巧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難點,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
心理學家認為:動態刺激比靜態刺激給人的印象也最深刻。在教學中,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化難為易,達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音樂欣賞是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聆聽不同國家、地區、民族的兒歌,童謠及樂曲片段,感受不同風格的音樂和音樂強大的表現力,培養學生良好的聆聽習慣以及鑒賞音樂的能力。它涉及的內容很多,有曲藝、戲曲欣賞、中、外歌曲欣賞和器樂欣賞等。在器樂欣賞中,包括西方的管弦樂和中國民族管弦樂;在民族樂器合奏中,又涉及到吹打樂和絲竹樂等5個主要樂種,在樂曲中,還涉及到古今中外幾十種樂器的音色等。如何讓學生記住這些眾多的樂器以及辨別它們的音色呢?又如何獲得最佳的欣賞效果?最好的手段也是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把這些資料直觀展現出來,就能有效地解決了難點。例如:在聆聽民族管弦樂《豐收鑼鼓》時,需要學生認識中國民族樂器並能聽辯這些樂器的音色,而學校不可能全都配置這些樂器,老師也不可能都會演奏。在教學中,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結合圖片講解,就顯得比較枯燥,但是,把這些樂器製成課件利用動畫形式進行講解、演示就生動得多了,並剪輯樂隊演出時的片段,效果就更好了。學生就能把樂隊演奏時的規模陣容、樂隊的各種樂器及樂器的音色特點,演員的服裝道具,表演時的動作表情,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等看得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又例如:《如今家鄉山連山》是一首兩聲部歌曲,雖然比較簡單,但是兩聲部的歌曲學生接觸得比較少,為了讓學生唱准節奏、音高並能做到兩聲部的聲音都唱得和諧,運用多媒體把兩聲部用不同顏色顯示在屏幕上,再用錄音軟體分別把兩個聲部的伴奏錄制下來。教學時,唱到哪個聲部就播放那個聲部的伴奏,並且把歌曲中的力度記號和速度記號設置為「移動播放」來提醒學生,幫助學生更快地唱好歌曲、掌握歌曲,化煩為簡,化難為易,突破了教學難點;既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享受,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四、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挖掘歌曲的音樂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高尚情操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教育技術,尤其是多媒體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由於多媒體技術的介入,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促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有助於創設豐富的課堂情境,還有助於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理解音樂的能力。因此,教師們也越來越喜愛和信賴多媒體技術。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充分調動人的各種感官機能
多媒體技術是視頻圖象、音響、圖形和文本藉助於計算機硬體和軟體而實現的有機結合。教學中,通過語言、圖象和聲音的同時作用於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左右腦並用,並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從而使學生的聽、唱、看等綜合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
興趣和動機是學生學習的源泉。多媒體課件恰恰就是集多種優秀的教學手段於一身,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角色,調動各種感官參與學習,從而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三、聲、文、畫、像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音樂欣賞水平
多媒體教學信息都是由教育專家以及計算機技術人員共同研發的,集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成功的教學經驗於一體。同時保證了圖象與聲音的高清晰、高保真,因此也是上好音樂欣賞課的前提。
四、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音樂教學的最優化
雖然,多媒體技術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它也不是萬能的,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正確對待。
1、多媒體技術的使用不能喧賓奪主。音樂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講求以情動人,因此教師必須能夠對學生在活動中表露的情感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並採取相應的措施。而這些,多媒體技術是不可能勝任的,也就不可能取代教師的主導地位。
2、音樂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多媒體技術為音樂教學注入了活力,同時也使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許多教學難點迎刃而解。可是,如果教師盲目、機械地套用它,就會成為教學干擾源,因而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的素質,不但要提高音樂理論知識和教學水平,還要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能熟練運用多媒體技術,並能學會製作多媒體課件。這樣就一定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藝術和技術的優點,成為一名與時俱進的音樂教師。
Ⅲ 小學音樂教學中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有哪些(十萬火急)
音樂教學器材設備看下教育部02年《全日制小學音樂教學器材配備目錄》 ,其他有幻燈機,書寫投影儀(含銀幕),移動式多媒體設備。
Ⅳ 如何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提高音樂課教學質量
由於信息技術的介入,教育教學方式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化課堂教學是一有效途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逐步引導學生在「聽」中欣賞音樂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運用多媒體豐富的音響效果,能辨別音的高低、長短、強弱, 能知道自己或別人唱得是否正確。所以,通過聽可以幫助學生欣賞音樂。信息技術與音 樂教學的整合應強調適時性、有效性。有的課堂片面追求多媒體的使用率,追求展示信 息技術的高超水平,而忽略了自身學科的個性特點。在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整合試驗 中,我發現信息技術只有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應用,才能發揮其魅力。在教學中,首先, 我選擇他們在幼兒園最喜歡唱的歌曲通過多媒體播放給他們聽,使他們對過去的生活產 生美好的回憶。其次,選擇他們喜歡聽的小學生歌曲,使他們對小學音樂課產生濃厚的 興趣。最後,讓他們在每節課剩餘時間欣賞一首兒童動畫片的音樂畫面,使他們感覺到 沒有上夠音樂課,盼望下節音樂課早日到來。信息技術在欣賞課中的應用體現在課堂上 學生的操作學習。傳統的欣賞課往往是由教師根據教材或教學目標,選擇一定的曲目讓 學生進行欣賞,學生在欣賞曲目前就已處於一個被動的,接受型的聽眾位置上。而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活動,則能使學生進行以即興式自由發揮為主要特點的探究活動, 特別是在進行瀏覽性欣賞與增大課堂容量的教學活動中。
如在課例《音樂中的動與靜》 的教學中,在教師舉例使學生感受了音樂中的動與靜之後,學生便根據自己的音樂體驗, 即時在網際網路上搜尋兩首表達音樂中的動與音樂中的靜的曲目,同時將自己的收集成果 展示給全班欣賞。這樣,不僅即時反饋了學生對音樂中的動與靜的理解,同時還培養了 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的能力,也使學生從一個被動接受者轉化為一個主動學習者, 更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欣賞了許許多多的曲目,使課堂容量在不知不覺中大大的增加了。 二、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優化音樂課堂教學。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主要是對形象具體,形式新穎的事物引起好奇。多媒體課件能 將文字、圖像等直觀地展示出來,為學生提供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豐富多彩的教學 資源、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能動能靜的教學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多種器官,把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的審美體驗推向 高潮。 例如,在教授唱遊課《兩只小象》時,由於很多學生沒有看到過大象,為了讓他們 更好的理解想像歌曲的音樂形象,可將歌曲和有關大象的畫面剪輯成小影片,課前在大 屏幕上循環播放,讓學生合著音樂,看著畫面,律動進課堂。憨態可掬的大象在小河邊 一下就吸引了學生,使學生情不自禁的萌發了學習這首歌曲的興趣。學會唱後,可以利 用「附件」中的「錄音機」將學生的演唱配上伴奏錄下來,然後播放,全班欣賞,使學 生享受到參與音樂活動的快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和表現慾望。
2、直觀形象、突破難點 在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的手段可恢復其鮮活的面目,變得有聲有色。採用CAI 動態圖 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閃現、圖形的縮放與移動、顏色的變換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 效果好,不僅能把學生難懂的知識直觀的顯示出來,而且有較強的刺激作用,有利於促 進學生的知識建構。
三、合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手段,培養學生能力。
創設音樂情境,啟迪學生欣賞美 欣賞美是審美活動的重要組成部份。一切審美活動都是從對於美的形態的直接感受 開始的。因而,只有能夠感受美和欣賞美,才能理解美,進而發展想像美與創造美。 音樂教學過程中要經常有意識地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和形象生動的具體場面,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通過各種教學手段,以實物演示情景,以圖畫、錄像,多 媒體再現情景,以音樂渲染情境,以表演體會情景,以語言描述情景。從而激發學生的 情感,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促進學生全面素質和創新能力的提高。在中外歷史上有許多 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藝術家以及科學家都很重視欣賞美,而且無不具備相 當高的藝術欣賞能力。感受美與欣賞美能活躍人的思維,啟迪人的智慧,促進人的靈感 與頓悟,有利於發揮人的創造才能。因此,啟迪與培養學生欣賞音樂美的能力,不但能 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更有助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才能。 信息網路的多媒體優勢,能為音樂教學創設形聲兼備的音樂情境,全面增強音樂的 時空效應,喚起學生的美感,提高他們欣賞美的能力。
例如:《鴨子拌嘴》是一年級上 學期教學的一首民間吹打樂曲。通過合奏刻劃了一群鴨子嬉戲「拌嘴」的活潑可愛情境, 以啟迪學生欣賞美的能力。但光用錄音播放這首樂曲的話,很難欣賞到它美的所在,並 可能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實現教學要求。為此,我多方收集有關的音樂資料,編 製成多媒體網路教學課件。用圖文並茂、形聲同步的方式去啟迪學生的欣賞能力。課一 開始,先讓學生進行最簡單的交互學習。學生操作滑鼠,從計算機屏幕上先認識大小鑔、 串木魚等有關打擊樂器的外形特徵,再分別聽辨它們的音色。然後了解刮擊、點擊、輪 擊等表演技巧和產生不同的音色。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集中欣賞樂器的合奏表演。樂曲 一開始,屏幕上就呈現出活生生的幾只個性鮮明、十分可愛的卡通鴨子形象。樂曲和畫 面結合,表演了各種熟練的演奏技巧。如時而刮擊、輪擊;時而打鑔葉、敲鑔音樂學科 與信息技術整合的一點體會。
信息技術在主題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主題課中的應用體現在課前。學生通過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因特 網,對教師所指定的主題及范圍進行搜索,從而獲得主題的多種方面的相關知識,為上 主題課貯備書本以外的知識。這樣,學生不僅能實現「自主發現,自主探索」式學習, 更能在課堂學習中實現「師生互動,學生互教」式學習。
Ⅳ 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應用到了哪些教育技術
基礎性教育技術裝備主要包含理科實驗室、圖書館(室)、勞動技術教室和科技活動室、音專體美屬衛類專用功能室(館)和文科類專用功能室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裝備是指應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優化配置各科先進實驗(訓練)儀器設備的過程。除了在上述基礎性專用功能室(館)裝備現代化儀器設備以外,主要應建配語言教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演示教室、視聽閱覽室、軟體製作室等專用功能室和校園廣播、校園通訊、校園閉路電視、校園計算機網路等系統。淶源:溫州教育網
Ⅵ 幫幫我找答案啊!!
第一部分 音樂基礎理論知識
(一)基本樂理
1.熟練掌握五線譜和簡譜的記譜法。
2.掌握節拍、節奏、速度、力度等音樂基本要素及音樂常用記號。
3.掌握音程、和弦的概念、構成和識別原位和弦與轉位和弦。
4.懂得大、小調式和中國民族五聲調式。
5.懂得轉調、移調。
(二)基礎和聲
1.掌握Ⅰ、Ⅳ、Ⅴ級三和弦及其轉位和弦的連接。 2.掌握屬七和弦及其轉位和弦的應用。 3.懂得終止的類別和應用。 4.能運用適當的和弦為小學音樂教材的歌曲編配伴奏。
(三)藝術概論
1.了解藝術的本質、特徵。
2.懂得藝術的社會功能。
3.掌握藝術鑒賞的一般規律和審美心理。
4.了解藝術家的生活經歷與藝術創作之間的關系。
(四)兒童歌曲創作
1.了解兒童歌曲的基本特點和常見的體裁。
2.了解歌曲的旋律與歌詞關系;掌握歌曲的旋律進行特點、節奏表現特點和基本調式規律。
3.掌握兒童歌曲主題寫作、發展手法以及基本創作規律。
(五)中國民族民間音樂
1.掌握民間音樂的概念、特徵及分類。
2.懂得漢族民歌的體裁類型、特點;了解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民歌與歌舞音樂的特點。
3.懂得說唱音樂的種類及唱腔的主要特徵;了解南、北方主要曲種的概況。
4.了解戲曲音樂的種類;熟悉京劇的主要聲腔及代表性劇目。
5.掌握四大類民族樂器的主要樂器及其代表曲目。
(六)音樂欣賞與音樂史
1.音樂欣賞基本知識
(1)掌握音樂的基本表現要素。
(2)掌握中西樂器的分類及主要樂器;熟悉常見樂隊的類型。
(3)了解常見聲樂作品及器樂作品的體裁。
(4)了解一段曲式、二段曲式、變奏曲式、迴旋曲式、奏鳴曲式的曲式結構。
2.中國音樂簡史與作品欣賞
(1)了解遠古、夏商時期的主要樂器。
(2)了解西周時期的禮樂制度和音樂教育。
(3)懂得漢樂府及代表人物;了解漢代鼓吹樂、相和歌。
(4)了解隋唐時期的音樂特點;懂得隋唐時期的主要音樂家及其音樂成就。
(5)了解宋元時期的音樂特點及主要音樂形式;了解元雜劇的代表劇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6)了解明清時期的音樂特點;掌握四大聲腔;了解崑曲的形成及發展。
(7)了解民國時期學堂樂歌的產生與發展、主要音樂家及其代表作品;了解民國時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8)了解中國歌劇的產生、發展及其代表作品。
3.外國音樂簡史與作品欣賞
(1)懂得古希臘的代表性樂器。
(2)懂得中世紀音樂風格;格利高利聖詠及其形式。
(3)了解文藝復興時期音樂特徵;了解德國宗教音樂改革。
(4)了解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了解歌劇的產生背景;掌握該時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5)掌握古典主義時期音樂特徵;熟悉該時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6)掌握浪漫主義時期的音樂特徵;熟悉該時期的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7)懂得民族樂派音樂創作特徵、主要作曲家及其代表作品。
(8)了解二十世紀印象主義音樂的特徵、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第二部分 小學音樂課程與教學論
1.理解和掌握《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實驗稿)》(1-6年級)。
2.了解當代著名的音樂教育體系。
3.掌握小學音樂教學原則和主要的教學方法。
4.掌握小學音樂教學中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
5.掌握音樂教學評價的原則、內容以及評價的方式與方法。
6.熟悉小學音樂教材,採用科學的音樂教學策略進行教學設計。
7.了解小學音樂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Ⅶ 小學音樂教學中常用的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有哪些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准》中明確提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極大地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教師應努力掌握現代信息技術,利用其視聽結合、聲像一體、形象性強、信息量大、資源寬廣等優點為教學服務。」那麼,在新課程標准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應該如何正確運用多媒體技術,使其充分地為課堂教學服務。 一、恰當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生興趣。
音樂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於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生動、形象地展示音樂的特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得到知識,還能形象地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講《兩只小鳥》一課時,我是這樣導課的。首先我用多媒體播放了小鳥清脆的叫聲,同時,屏幕中出現了兩只正在站在樹枝上的小鳥。我於是借機問:「這兩只小鳥在干什麼呢,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嗎?」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想!」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聽一首歌這一環節中學生很自然的融進歌曲中。又如在導入
新課時,用流動的畫面來體現教學意圖,創設出絢麗多彩、聲情並茂的環境,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樹姑娘》一課時,我是這樣導入的(用課件展示):寒冷的冬天過去了,春姑娘來了,飄逸的長裙播灑著滋潤萬物的雨露,枯黃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兒露出了久違的笑臉,池塘里的冰融化了,乾枯的柳樹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頭秀發,在春風中飄動„„同時,播放出歡快的鳥叫聲,使聲音與畫面融為一體,營造出這首兒歌所描繪的意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孩子們動腦、動手,不斷想像、創造中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動畫與音樂融合的同時,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們的心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曲的濃厚興趣。
二、恰當運用多媒體,解決教學難點。
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所追求的是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審美力、表現力及創造力。計算機多媒體教學以其獨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樂理論形象化,使虛幻的音樂形象變的直觀具體,更好地突出了教學的重點。如:學唱歌譜,只要
點擊滑鼠,學生就能輕聲跟著電腦錄音哼唱,學起來既快又准。部分難點節奏,點擊滑鼠,難點界面放大,重點進行訓練。「休止符」及「換氣符號」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標出,引起學生的注意。這些平時被視為棘手的教學難點,通過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現,由遠及近,化繁為簡,化深為淺,變得形象直觀,通俗易懂,節省了大量的教學時間。 三、恰當運用多媒體,領略音樂美。
音樂是一門融思想性和藝術性為一體的學科,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是音樂教學重要的任務。因此,教師在向學生傳授音樂知識,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和音樂創造能力的同時,必須有機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學中,通過多媒體素材的組合、融入,生動直觀地表現歌曲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讓學生在看與聽的同時也得到美的體驗。例如:教唱《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假若由教師范唱,無論唱得有多好,也僅僅是獨唱,怎麼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兒合唱團演唱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讓大家欣賞。雄壯、有力的歌聲和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少
先隊員敬隊禮等畫面讓學生充分體會了國旗的神聖,隊禮的庄嚴,少先隊員的自豪,讓歌曲充滿了豐富的情感,讓學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輕易地去認識和理解音樂。通過欣賞,再來演唱這首歌,學生的情緒、咬字吐字、節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滿意。省去了很多老師講了,學生也未必理解的尷尬,對歌曲的教學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學生審美能力也是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課時,先播放一段雨聲沙沙的錄音,學生聽聲音畫畫面,接著播放這首歌的旋律,在歡樂的音樂聲中,教師再用動畫展示出一顆顆種子發芽,生根,長出綠油油的葉子,這樣,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現在學生的眼前,學生通過聽音樂——看畫面,再看畫面——聽音樂,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詞意,同時也培養了視覺和聽覺的感受力。學會了唱這首歌曲,再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肢體動作表現種子的發芽、生根、長葉。這一教學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對音樂主題、旋律、節奏的感受力、鑒賞力和表現力,實現了音樂與其他學科綜合,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藝術創新的能力。 四、恰當運用多媒體,提高學生積極性
Ⅷ 中小學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主要包括什麼
基礎性教育技術裝備主要包含理科實驗室、圖書館(室)、勞動技術教室和科技活動回室、音體美衛答類專用功能室(館)和文科類專用功能室等,現代化教育技術裝備是指應用計算機技術、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訊技術等現代科學技術,不斷優化配置各科先進實驗(訓練)儀器設備的過程。除了在上述基礎性專用功能室(館)裝備現代化儀器設備以外,主要應建配語言教室、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演示教室、視聽閱覽室、軟體製作室等專用功能室和校園廣播、校園通訊、校園閉路電視、校園計算機網路等系統。淶源:溫州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