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學教師資格證筆試綜合素質材料分析題有什麼秘訣嗎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材料分析題共三道,每道14分,共計42分。所以在整個試卷中分值佔比例較大,應該給予重視。那我們在做材料分析題目應該注意哪些事情呢?那我們現在就來講一講材料分析這一板塊。
一、了解考試結構: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科目一綜合素質的材料題命題趨於穩定,這道題的出題角度有四個方面:學生觀、教師觀、教育觀、教師職業理念。
二、運用審題技巧:
首先,當你看到材料分析題時,應該先看問題,只有清楚了問題,才能知道要從哪個知識點切入,如果先通讀材料的話,再回過頭讀題目,可能又會再一次返回材料,提取知識點,有些浪費時間。所以,一般選擇先看題目,然後第二步,聯系相關知識點。再次就是結合材料分析把你准備的知識點呈現出來。同時要注意你答題胡邏輯順序,把最有把握的寫在最前面,盡可能把知識點寫全面。
三、熟悉答題套路:
總的來說,材料分析題的答案結構要按總—分—總胡結構來呈現,表明你的觀點,說明老師胡做法到底合不合理。第二段:(分)這一段就是要詳細說,材料中的哪些地方遵循了或者違背了相應的觀點。知識點+材料解析。第三段:(總)簡單總結一兩句即可。
四、掌握答題「萬金油」:
1.學生觀:
(1)學生是發展的人
(2)學生是獨特的人
(3)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人。
2.教師觀:
(1)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2)從教學與研究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3)從教學與課程的關系看,教師應該是課程的建設者和開發者
(4)從學校與社區的關系來看,教師應該是社區型開放的教師
3. 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
(1)在對待師生關繫上,強調尊重、贊賞
(2)在對待教學關繫上,強調幫助、引導
(3)在對待自我上,強調反思
(4)在對待與其他教育者的關繫上,強調合作
4.教育觀:
(1)素質教育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
(2)素質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
(3)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
(4)素質教育是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教育
(5)素質教育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教育
5.教師職業理念: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⑵ 哪個有全套的小學教育學習題及答案啊,發給俺唄!謝謝羅!
最主要是靠背的,題型有教育學名解、多選、簡答、論述
緒論
一、名解:教育學
一是指所有教育學科門類的總稱;二是指一種課程的名稱;三是指一種教材的名稱。
二、多選、簡答
1、教育學創立的標志:
第一,從對象方面而言,教育問題構成一個專門的研究領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家們的特殊關注;第二,從概念和范疇方面而言,形成了專門的反映教育本質和規律的教育概念與范疇,以及概念與范疇的體系;第三,從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學的研究方法;第四,從結果方面而言,產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學家,出現了一些專門的、系統的教育學著作;第五,從組織機構而言,出現了專門的教育研究機構。
2、教育學的發展:
1)實驗教育學:核心思想:用自然科學的實驗法研究兒童發展及其與教育的關系的理論。
代表人物:德國的教育學家梅伊曼和拉伊
基本觀點:第一,反對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概念思辨的教育學。第二,提倡把實驗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和方法運用於教育研究,從而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學化」。第三,把教育實驗劃分為三個階段:就某一問題構成假設;根據假設制定實驗計劃,進行實驗;將實驗結果應用於實際,以證明其正確性。第四,教育實驗則要在真正的學校環境和教學實踐活動中進行。第五,主張用實驗、統計和比較的方法探索與運用。
2)文化教育學:
代表人物:狄爾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基本觀點:該學說認為人是一種文化的存在,人類歷史是一種文化的歷史,教育的目的就要促使社會歷史的客觀文化向個體的主觀文化轉變,並將個體主觀世界引向博大的客觀世界,從而培養完整人格;所以,教育的過程是一種歷史文化的過程,研究教育要採用理解和解釋的方法,培養人格的主要途徑則是陶冶和喚醒。
3)實用主義教育學
代表人物:美國的教育學家 杜威《民主主義與教育》
基本觀點:第一,教育即生活;第二,教育即生長;第三,學校即社會;第四,以經驗為中心;第五,以兒童為中心;第六,重視學生獨立發現,表現和體驗,尊重學生發展的差異性。
4)制度教育學
代表人物:F.烏里、A.瓦斯凱、M.洛布羅
基本觀點:從社會學的角度對原來視為當然的學校教育制度進行批判分析,認為教育制度對於教育情境中的個體行為有深刻影響,要達到教育目的——個體的社會化,就必須使個體對制度這種制約作用有清醒的認識,實現把「給定的」制度轉化成「建立中的」制度。
5)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簡答)
基本觀點:第一,教育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在階級社會中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存在脫離社會影響的教育;第二,教育起源於社會性生產勞動,勞動方式和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內容的改變;第三,現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學生個體的全面發展;第四,現代教育與現代大生產勞動的結合不僅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惟一方法;第五,在教育與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繫上,教育一方面受它們的制約,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對獨立性,並反作用於它們,對於促進現代社會政治、經濟與文化的發展具有巨大的作用;第六,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辯證法和歷史唯物主義是教育科學研究的方法論基礎,既要看到教育現象的復雜性,不能用簡單化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教育研究,又要堅信教育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否則就會陷入到不可知論和相對論的泥坑中去。
6)批判教育學
代表人物:美國的鮑爾斯、法國的布厄迪爾《教育、社會和文化的再生產》
基本觀點:第一,學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產社會既存的不公正、不平等;第二,必須向人們提示出貌似公平的學校教育背後受利益關系支配的不公平;第三,必須幫助教育主體確立批判意識,積極去尋求達到公平的解決策略;第四,研究教育不能只採用教學的客觀態度和方法,而且要採用實踐批判的態度。
3、當代教育學的狀況(多選):
1)教育學研究的問題領域急劇擴大
2)教育學研究基礎和研究模式的多樣化
3)教育學發生了細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學科體系,同時也出現了各種層次與類型的綜合
4)教育學研究與教育實踐改革的關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學加強了對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學的元理論
4、教育學的意義及價值(簡答)
1)啟發教育實踐工作者的教育自覺,使他們不斷地領悟教育的真諦
2)獲得大量的教育理論知識,擴展教育工作的理論視野
3)養成正確的教育態度,培植堅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實際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發展能力
5)為成為研究型的教師打下基礎
第一章 教育的產生與發展
1、 名解:
1)教育: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體化的實踐活動。
2)學校教育:是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發生的有計劃有組織的促使個體的社會化和社會的個性化的實踐活動。
3)教育者:包括學校教師,教育計劃、教材的設計者和編寫者,教育管理人員以及參加教育活動的其他人員,其中,教師是學校教育者的主體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4)受教育者:即各級各類學生,也即教育的對象。既有人類實踐活動對象的一般特徵,又有自身的特殊性。
5)教育影響:即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作用於學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內容,也包括了信息傳遞和反饋的形式,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
6)勞動起源說:教育的勞動起源說也稱社會起源說,是在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指導下形成的。該學說認為,人類教育起源於勞動或勞動過程中產生的需要。在勞動過程中形成與積淀了社會生產和生活經驗,正是傳遞這些經驗的需要促使人類產生了教育。同時在勞動過程中人類的語言意識的發展又為教育產生提供了條件。所以教育是人類特有、在勞動過程中產生的一種社會活動。
⑶ 教師資格證考試《小學綜合素質》材料題答多少字最好
沒有字數的限制 只要考試的知識點答上就可以了啊
教師資格證考試科目一是對考生綜合素質的考察,試卷滿分150分,材料分析題52分,其中職業理念和職業道德必會各出一道材料分析題,下面主要針對這部分內容講解材料分析題答題技巧。
一、材料分析題的類型
1、考察考生運用教師職業理念評析教學實例的能力。通過展示教學實例,讓考生在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的角度評析實例中教師的教學行為,或者從教育理念(包括教育觀、學生觀、教師觀)的角度進行評析。
2、考查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的知識評析教學實例的能力。通過展示教學實例,讓考生運用教師職業道德相關知識評析教學行為。
二、作答步驟
1、先審題,通過閱讀題目要求,確定題目類型。
2、回憶相關理論知識,對於掌握不熟練的考生,建議將相關理論知識羅列於草稿紙上,避免遺漏要點。
3、閱讀材料,並結合理論知識,確定作答要點。在閱讀材料時,注意把握關鍵信息,如人物、時間、地點、事件,幫助我們篩選信息、理解材料;通過閱讀材料,將材料與理論知識一一匹配。
4、結合材料,組織答案。答案的邏輯思路是總-分-總的結構,即總體評析材料、結合理論分析材料、總結意義和做法。總結歷年考題,材料的性質包括好的行為、不好的行為及好壞結合的行為,其中出現好的行為的材料比例最大,以下分別論述。
材料中出現好的行為,總體作答思路為:(1)總體評價材料,如:「該教師行為合理,踐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將要點逐條列出進行評析,如:「理論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三+材料做法+分析」;(3)總結材料,分析意義。
材料中出現不好的行為,總體作答思路為:(1)總體評價材料,如:「該教師行為不合理,違背了……理念」;(2)分析部分,將要點逐條列出進行評析,如:「理論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三+材料做法+分析」;(3)總結理論列舉具體做法。
材料中出現好壞結合的行為,總體作答思路為:(1)總體評價材料,如:「……行為合理,踐行了……理念,……行為不合理,違背了……理念」;(2) 分析部分,將要點逐條列出進行評析,如:「理論一+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二+材料做法+分析」,「理論三+材料做法+分析」;(3)結合理論列舉具體 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