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育計劃 > 我國最早的小學教育

我國最早的小學教育

發布時間:2021-02-06 14:16:29

1. 我國小學最早出現於哪個朝代

我國小學最早出現於清朝。

初等教育機構最早產生於十六世紀的德國,由城鎮主辦,教習實用知識和新教教義。十七世紀初,這種學校逐漸增多,成為實施義務教育的機構。歐洲各國和日本在資產階級革命以後,也相繼成立。

教授學童識字的小學,古代也叫蒙學,包括教育階段及教育場所兩種含義。教育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封建道德教育。

教材一般為《蒙求》、《千字文》、《三字經》、《百家姓》、《四書》等。沒有固定年限。採用個別教學,注重背誦,練習。在學的學生也叫蒙生。

現代學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傳教士引入中國的。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丘逢甲等人開風氣之先,排除頑固守舊勢力的干擾,成功引入西學。

創辦新式學校將平民教育納入滿清朝庭的視野。清政府迫於形勢壓力,不得不對教育革新網開一面,於1905年末頒布新學制,廢除科舉制,並在全國范圍內推廣新式學堂。

(1)我國最早的小學教育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鄉鎮一級設置一所中心小學,在各村(生產大隊)設村小。隨著老齡化加速,幼兒人口比重下降。

小學生源減少,各村小開始撤並,很多地方僅保留寄宿制中心小學,使得路途遙遠的學生上學極為不便。

新中國的小學學制,廢除了民國時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實行一貫制小學,先後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學。由於推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小學升初中不再實行考試。

2. 簡述我國近現代小學教育的發展的草創時期

在洋務派的復努力下,「向西制方學習」的口號終於從思想變成了行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思想得以確立。維新派人士如康有為、梁啟超極力提倡重視初等教育,認為普及教育是國家強盛的根本,女子小學和兒童讀物在這一時期也得以創辦。比如1874年2月在福州創刊的《小學月報》,兼有文字和圖畫,內容有詩歌、故事、名人傳記、博物、科學等,是中國最早的兒童畫報,於1915年停刊。教育思想和觀念的轉變都加快了新式教育的發展速度。
1.1878年,張煥倫創辦的上海正蒙書院的出現,拉開了我國近代小學教育改革的帷幕。
2.1896年,鍾天瑋於上海創辦的三等公學也是新式的小學堂
3.1897年,盛宣懷創辦的南洋公學,分為四院,外院就是小學。
4.1898年戊戌變法後,清政府於同年5月20日下諭,命各省府州縣設立學堂。
參考文獻: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3. 我國最早有學校教育的形態是在什麼朝代

最早的私塾教育始於春秋時期,孔子向其弟子傳授知識.
最早的官辦學校始於西漢時期,當時蜀郡太守文翁創立了石室精舍,這所學校保留到了現在,現在位於成都市文翁路,名叫成都市石室中學.

4. 我國近代最早的一所小學創辦於哪一年

1878年。
為了改造早已僵死的傳統教育,培養具有禦侮圖強的近代新式人才,國人中有回識之士,先後仿照教會學校,答設立具有新教育意義的新式學堂。1878年張煥倫於上海設立正蒙書院,為中國普通教育採取班級授課制之嚆矢,該校把學生「分為數班,即今多級教授制,每班置一班長,每齋置一齋長,齋長上有學長。」成為中國近代小學的開端!

5. 最早的小學教育是從殷商開始的嗎

一、中國古代最早的官方教育機構是校:夏代學校的名稱,舉行祭祀禮儀內和教習射御、傳授容書數的場所。
二、古代官方教育機構:
1、庠:殷商時代學校的名稱。
2、序:周代學校的名稱。《孟子·滕文公》:「設為庠序學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稱地方學校,或泛指學校或教育事業。
3、 國學:先秦學校分為兩大類:國學和鄉學。國學為天子或諸侯所設,包括太學和小學兩種。太學、小學教學內容都是「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為主,小學尤以書、數為主。
4、鄉學:與國學相對而言,泛指地方所設的學校。
5、太學:中國封建時代的教育行政機構和最高學府。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監),或兩者同時設立,名稱不一,制度也有變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貴族子弟的最高學府,就學的生員皆稱太學生、國子生。《張衡傳》:「因入京師,觀太學。」《送東陽馬生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
5、 國子監:漢魏設太學,西晉改稱國子學,隋又稱國子監,從此國子監與太學互稱,都是最高學府兼有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能。如明代設「國子監」,而《送東陽馬生序》中則稱之為「太學」。

6. 中國最早的教育

中國最早的教育學著作——《學記》專著閱讀 2010-09-17 22:32:00 閱讀62 評論0 字型大小:大中小 訂閱 .

《學記》是《禮記》中的一篇,大約成書於公元前三世紀的戰國後期,據歷史學家郭沫若考證,是孟子的學生樂正克所作,是先秦儒家學派的教育思想和教學經驗的高度概括。它是我國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體系十分完整而系統的教育理論專著,比之古羅馬教育家昆體良在公元一世紀寫成,被認為「在教育史上,這是密切聯系學校實踐的最早的著作之一」(1)的《論演說家的教育》一書,要早300多年,比所謂「為教育開辟端緒的教育學著作——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的《大教學論》早1800年。
《學記》作為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論專著,它的教育思想是極其豐富多彩的,歷代教育都「奉為法戒」,(2)「後世教士當以此為法」,(3)或奉為「三代聖教科之書」,(4)與今之教育理論多所相合,體現了它在教育理論方面的不朽貢獻。下面我就《學記》一文所涉及到的幾個主要的教學原則作一下分析解讀。
所謂原則,就是說話或做事所遵循的根本法則或標准。教學原則,就是開展教學活動所應遵循的基本法則標准,是指導教學工作的一般原理。(5)《學記》一文所涉及到的教學原則主要有:
一、 教學相長的原則
《學記》說:「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6)《學記》在教育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教學相長的命題及原則,這是它對教學理論的傑出貢獻。
教學相長有本義和引申義之分。本義僅指教這一方的以教為學,它說明了教師本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而他教導他人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通過教發現自己的困惑。正是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學習相互推動,使教師不斷進步。因此,《學記》引《尚書·兌命》說「學學半」。(7)但以後有的人在注釋「教學相長」時作了引申,將其視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通過教學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過程。並將其也作為《學記》所提出的一條重要的教學原則。教學相長原則反映了教與學的辯證法,它是我國古代教學原則中最為重要的一條,我們民族教育的最可寶貴的精神,「即在現代世界教育論著中亦屬罕見」。(8)對我們今天的教學活動仍起積極的指導作用。
二、 預防性原則
《學記》說:「禁於未發之謂預」。預防性原則的提出是針對大學教育的。一般的
說,教師教育學生無非兩個方面:一是傳授知識,使之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或品德教育,使之形成優良的道德品質,二是在傳授知識和品德教育過程中,幫助學生克服不良的學習習慣和糾正不好的道德品質。但是,不良的學習習慣和不好的道德品質一經形成,或積習已深,克服糾正就會格格不入,倍感困難。就象《學記》所說的:「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這就要求教師做好調查工作,從各個方面了解學生,以便作到防患於未然,盡量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現在,預防性原則已被各行各業廣泛採用。
三、《學記》主張及時施教。
「當其可之謂時」,要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適時而學,適時而教。從教師教的方面說,抓住一切施教的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特別是學生已有的學習的慾望、動機。當他們心求通,口欲言,急切需求知、排疑、解惑時,教師必須抓住這個時機及時施教,這就抓住了可告之機,如孟子說的「時雨化之」;從學生學的方面來說:一是學生按年齡特徵接受教育。就是學生在什麼年齡階段應該接受什麼層次的教育,不能錯過應該受教學習的時機,這就是適時受教。如清人孫希旦解釋說:「八歲入小學,十五歲入大學,時之謂也」。(9)否則,「時過而後學,則勤苦而難成」。這已涉及到教學中學生的年齡特徵、心理准備、教學內容和順序等問題,要求尋找諸因素的最佳結合點,使教學顯見成效,在現代,不少教育家對此也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不同的年齡階段,學習的最佳內容不同,錯過以後接受的速度就慢了。所以,他們也主張及時施教。
四、循序漸進原則
《學記》總結了孔孟的循序漸進思想,提出了「不陵節而施之謂孫」,「學不躐等」,「敬孫」,反對「雜施而不孫」,「及於數進」等教學中雜亂無章,急於求成的做法,主張「先其易者,後其節目」,重視「先河後海」,求其本末。只有循序漸進,教學才會取得成功,否則,就會失敗。
《學記》對循序漸進的原則從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主要方面作了全面的總結。一是指教的對象學生,要按照學生年齡的順序,而教之以相應的知識;另一方面要求教師從教學內容的實際出發,從正反兩個方面進行了闡述。而學生的學,具體一切過程也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進行。循序漸進原則就是要求教學活動必須遵循知識、學生和教學三方面的順序和客觀規律。
五、觀摩性原則
儒家的教育傳統,歷來都注重群體意識,主張「群育」,強調群體相互影響的教育作用。特別把好朋友的輔助看做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孔子最早在教育中就提出「以文會友」,「以友輔仁」,「擇善而從」。(10)另外,荀子、《易》、《大學》等都提出了類似觀點。《學記》在全面繼承總結這些思想的基礎上,並予以了一定的發展,特別強調了在「群育」中,要求大家的相互影響教育都必須以「善」為前提。突出了正面教育的作用。「相觀而善之謂摩」學習中要相互觀摩,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在集體中學習,藉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相互的學習切磋琢磨,都要以好的方面影響,以達到「善」,這就是「相觀而善」的實質。
《學記》強調,教師不僅要教育好學生「論學取友」,引導學生接近「益友」,而且還要爭取使「損友」轉化為「益友」。這正是「相觀而善「另一方面的積極意義。否則,「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可見,觀摩性原則對學生的學習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交友標准至今仍適用於我們的生活。
六、啟發性原則
《學記》反復強調:「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也。」(11)「喻」,就是啟發誘導。如南宋戴溪說:「教者有善誘之功,學者有欲罷不能之意」。(12)明代姚舜牧亦說:「喻,有不言自契之意」。(13)喻是一條極其重要的教學原則。是對孔孟啟發誘導思想的總結概括。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想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開發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的能力,最根本的一條,要按「喻」的原則教學,就要用啟發式,這是教學成功的根本保證。教師如何喻,《學記》提出了三項要求:
一是「道而弗牽」。道即導,引導,指導。也就是教師引導學生而不牽著他們走。教師只有很好的啟發誘導,認真指導,學生一定會樂意而且能夠很好地接受的。這樣,教與學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關系自然就會和睦友善,這就是「道而弗牽則和」。達到了「和」,就是說學生產生了樂學、願學的喜悅的心理傾向。這樣,學習起來就輕松愉快,從而也就會取得最佳的效果。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就會得以充分發揮。
二是「強而弗抑」。強是嚴格要求,認真督促;抑即強制、壓抑。教師教學對學生必須嚴格要求,認真督促,但要把握分寸,掌握限度,不至於過度而成強制,讓學生感到壓抑。這樣不僅達不到教育目的,也得不到預期效果,甚至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厭學,畏學。清學者方苞注此說得非常透切:「強之猶恐其不能進取,而或抑之,則重以為難,而自沮喪矣。」(14)只有真正做到了「強而弗抑」,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主動性才能很好發揮,決不會視學業為畏途。因為沒有思想負擔,心理壓力,所以學起來自然會心情舒暢,輕松愉快,而且會信心十足,困難也易於克服。這就是所說的「強而弗抑則易」。
三是開而弗達。開,開啟,使露其端倪。教師給學生講解問題,必須把握要領,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講清帶有啟發性的關鍵,不必把所有一切全盤托出。這樣,學生便可得到老師的某種啟發,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充分體現其主體地位與作用。所以,啟發的主要目的就在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本一點就是促進學生的積極的思維活動。
針對當時教學的弊端:「呻其占畢,多其訊言;及於數進而不顧其安,使人不由其誠,教人不盡其才」,學生就會以學習為苦差事,甚至埋怨老師,並很快地把所學的東西丟棄得一干二凈。因此,教學要重啟發誘導。
正因為啟發誘導原則重在學生智力的開發、能力的培養。是教師不斷改進教學,進行教學改革、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所以,它很適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教學改革的需要。啟發性克原則在當前的教學改革中被普遍地運用,並大力倡導,原因就在於此。
七、長善救失原則
教學很可能會有得有失,得與失就是教學結果這個矛盾中的兩個方面。失,可分教之失和學之失。《學記》認為:「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指出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四種缺點。而這四種缺點,又是「心之莫同」——個體的心理差異造成的。
對教師來說,要起主導作用,必須善教,就要克服自身的「失」,發揚其「善」。對學生的「失」,教師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摸透學生的內心世界,對學生施教,才能做到「長善救失」,這就是《學記》說的:」知其心然後能救其失也」。
得和失並不是絕對的,永遠固定不變的,而是辨證的。學生學習中的「多」、「寡」、「易」、「止」在某些情況下是「失」,教師必須盡一切努力去救之。但另一方面,失中又蘊藏著得,即轉化成得。正如王夫之說「多、寡、易、止雖各有失,而多者便於博,寡者易以專,易者勇於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則善長矣。」如果能正確地做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便能正確地做到「長善救失」。

7. 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的年代是

在我國教育史上,最早把小學教育規定為義務教育的年代是1904年。
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要提高整個教育事業的質量,必須從小學教育做起。
鄧小平同志指出:「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二十一世紀大業的生力軍。中央提出要以極大的努力抓教育,並且從中小學抓起,這是有戰略眼光的一著。如果現在不向全黨提出這樣的任務,就會誤大事,就要負歷史的責任。」

8. 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是( ):⑴癢 ⑵序 ⑶校 ⑷學

(2) 一般認為正式的學校產生於奴隸制國家建立以後的夏朝(前2l00一前1600)。傳說當時已有「庫」「序」「校」三種教育機構。「庫」是兼施養老與教育的機構,「序」具有明顯武士教育的特點,「校」則已是一種比較完備的軍體性的教育機構。到了商朝(前1600一前1100)又增加了「學」和「營宗」。「學」已包含了學校教育的基本特徵,即有一定的場所、有一定的學習內容和教與學的活動,標志著我國學校教育的成型

9. 在教育學裡面, 我國最早的學校教育機構是什麼

庠,禮官養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說文》
殷曰序,周曰庠。--《孟回子·滕答文公上》
庠序,官也。--《爾雅·釋官》
有虞氏養國老於上庠,養庶老於下庠。--《禮記》。 鄭玄注:"上庠,右學,大學也,在西郊。下庠,左學,小學也,在國中王宮之東。"

稷下學宮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舉辦、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學府。
文翁石室是一所連續辦學兩千多年未有中斷、未曾遷址的學校,是中國第一所由地方政府開辦的學校。

閱讀全文

與我國最早的小學教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學讀書計劃表格模板 瀏覽:342
小學語文四年級感嘆句 瀏覽:243
天通苑中山實驗小學 瀏覽:596
小學三年級語文補習班內容 瀏覽:921
吉安師范附屬小學作文 瀏覽:396
小學教師備課網站 瀏覽:1
私立美男學院 瀏覽:383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試卷涼州島 瀏覽:915
小學1年級手gong大全 瀏覽:459
小學生手抄報的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瀏覽:68
小學健康知識講座 瀏覽:120
小學畢業季適合發老師的句子 瀏覽:451
汕尾鳳山中心小學校長 瀏覽:606
小學生畢業匯演舞蹈 瀏覽:702
小學生抗擊疫情的表演 瀏覽:107
私立華聯大學本科 瀏覽:61
小學三年級作文我想謝謝你400 瀏覽:855
中小學生睡眠問題 瀏覽:174
小學生公共生活守規則教案 瀏覽:313
淮河私立學校 瀏覽: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