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學生家庭教育有哪幾方面
家庭教育的基本原則如下:
①循序漸進,量力而行,不要要求太高,操之過急。欲速則不達,揠苗助長,不僅無益,反而害之。
②因材施教和全面發展相結合。既要重視孩子的個性和特長的發展,又要重視各方面素質的協調發展。
③態度一致,教育統一。家長的教育態度要一致,要一以貫之,而且要與學校教育保持一致和統一。
④說服教育和實踐鍛煉相結合。
⑤表揚獎勵與批評懲罰相結合。
⑥感情與理智相結合。
⑦及時教育與持恆相結合。
在世界上,成功的家庭教育很多很多,各有各的奧妙和方法,因而要把世界上成功的家庭教育方法都集中在一起或用於一身,是很難很難的一件事情。在此,我們只能簡要地研究和介紹一些最基本的原則和方法。各位家長在實施家庭教育時,如能將此作為參考,最根本的,則是應該從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這才是最根本的,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一、家長既是孩子的老師,又是孩子的朋友
在當代,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首先應當認識當代家庭中人際關系的新特點。由於社會的變遷和進步,人們的民主意識普遍增強,家庭中的親子關系已不是封建家長制下的子女對父母絕對服從的關系,而已經成為父母加朋友的新型人際關系。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應當堅持家長既是孩子的老師,又是孩子的朋友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符合當代家庭中人際生態系統的新特點,才有可能從根本上建立起既親密又寬松的新型親子關系,從而為搞好家庭教育從根本上奠定基礎。
在這樣的立場、觀點、方法指導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對子女應該做到嚴慈相濟,寓教於愛。對待子女的態度應該寬松一些,寬容一些,多些談心活動,少一些命令主義,多些勸告,少些專斷,多些笑臉,少些怒容。多些朋友之間的友誼,少些父母、教師身份的威嚴。這樣,親子之間的關系就會既親密,又寬松;既有利於子女獨立人格的形成。只有這樣,才能既搞好家庭教育,又能建立起親密的新型家庭人際關系。
在現代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子女應該做到言教身教並施,身教重於言教。
所謂言教身教並施,就是說對子女進行教育,既要靠語言(也包括筆教),又要靠行動。言教,包括當面用語言的教育,勸誡、開導、鼓勵、批評等。也包括用文字、書信、立家規等形式。在家庭教育中,言教是重要的,不可廢止和輕視。它是了解孩子諸方面的情況,交流感情,溝通思想,進行指導,傳授知識,進行勸誡、鼓勵、批評的主要方法和渠道。文字、書信等筆教,是在特殊的情況下使用的言教方法,如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不得相見,也就只好用文字、書信等文字形式了。總之,言教是教育子女的基本形式和方法之一。
所謂身教,就是靠家長的實際行動來教育子女,帶動子女。,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教育者本人首先應該做到,職在施教中要求子女尊重老人、孝敬父母,那麼,教育者本人首先應該尊重老人,孝敬自己的父母,這樣,才能為自己的兒女作榜樣,使自己的兒女效法。如果自己對自己的老人都不尊重,而是要求自己兒女尊重、孝敬自己,也就難了。再如,如果要求自己的子女勤儉節約,自己本人就應該這樣,而不是揮霍浪費或揮金如土。如果要求自己的子女愛學習、工作要認真,自己首先就要愛學習、認真工作,如此等等。總之,凡是要求子女做的,自己要用自己的行動為子女做出示範和榜樣,否則,教育的效果是不會好的。
所謂身教重於言教,就是在教育子女時,多用自己的好的行動來影響、感化、感動自己的子女,而不能只靠發號施令來要求子女這樣或那樣,自己說的是一個樣,做的是另一個樣,在家庭教育中,只要真正能做到言教身教並施,身教重於言教,一般情況下,家庭教育是能夠搞好的。
二、堅持嚴格要求與耐心說服相結合
家庭教育,大師的是思想教育工作,是對自己子女的思想轉化工作,是指點方向,糾正錯誤,破除迷霧,塑造子女的靈魂、品德、個性的工作,做人的思想工作,關鍵是轉變人的思想觀念、認識態度,調動人的積極性。強制命令,只能約束人的言行的一時一事,而不能約束人的一生一世,因此家庭教育,應該嚴格要求和耐心說服相結合的方法。由於家庭教育中教育者與被教育者是親子關系;期間存在著父母之愛,兒女之情,其親密程度遠遠超過其他人際關系,因而,只要堅持嚴格要求與耐心說服相結合,教育就能取得較好或很好的效果。所謂嚴格要求,就是對子女的要求,內容要正確,要求標准要高,孩子違背要求或犯了錯誤,不能聽之任之,不予追究過問,必須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不能姑息遷就,任其發展、壯大。
要摸透孩子的脾氣
孔子教育學生的小故事:
一天,學生子路問他:「聽到就干起來行嗎?」孔子說:「不行。」學生冉有又問:「聽到了就干起來行嗎?」孔子說:「可以。」學生公西華不解地問孔子:「同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你的回答不一樣。」孔子說:「冉有平時膽子小,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壯膽;子路膽子太大,做事莽撞,所以我壓壓他。」
要尋找孩子的閃光點
俗話說:「寸有的長,尺有所短。」拿別人孩子長處比自己孩子的短處,往往壓縮和抹殺了自己孩子的長處和特點,使孩子感到事事不如人,生活在錯誤里,極容易產生自卑。
家長要敏銳地觀察和分析孩子的情況,及時發現孩子的優點、長處和積極因素,並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加以肯定和引導。要善於發現孩子向上的閃光點,使之發揚光大。
*愛因斯坦小時候和小朋友去公園遊玩。開始時,愛回斯坦和小朋友一道做游戲,後來,別的小朋友到另外地方玩,愛因斯坦卻坐在地上一動也不動。有的家長向愛因斯坦的母親說:「你的兒子精神一定有毛病。」「沒毛病!他在深思,將來一定是個名教授。」愛因斯坦的母親沒有被別人的話所左右,因為她是了解兒子的。
*愛迪生在上小學的時候,一次二加二等於四的問題沒有回答出來,被老師、同學譏笑為「糊塗蟲」。後來成績差被開除了。但愛迪生的母親南希頗有見地,她認為孩子的成績差,主要是教師的方法不當,並決定自己擔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盡管那時她已年近半百。
南希知道愛迪生對死啃書本沒有興趣,對科學實驗特別感興趣,好就想方設法去買來有關科學實驗內容的讀本,還在家裡提供了實驗條件。後來愛迪生終於成了世界大發明家。
南希在家迪生被趕出學校時,如果也認為兒子是糊塗蟲,是不可救葯的,或棍棒相加,或放任自流,愛迪生這一生很可能碌碌無為或走上歧路,一個發明家就夭折了。
*本世紀初,英國有個理相.席格蒙迪的孩子被人稱為呆若木雞。他從小聽覺就不好,10多歲時幾乎失聽。父母經過仔細觀察,發現孩子的視力特別好。一般人在陽光下才能看見空氣中的灰塵,可他不在陽光下也能看得十分清楚。對孩子的聽力不好,父母認為劣勢可以轉化為優勢,聽不見,可以更專心致志地搞研究。在別人面前,母親總是誇孩子有一雙天才的眼睛。席格蒙迪在父母的鼓勵和自己的努力下,成了有名的科學家,並獲得諾貝爾獎。
要少說多行
教育孩子,家長採取少說多行,用身體語言,以行動教育孩子,此無聲勝有聲,更有效果。
前蘇聯衛國戰爭英雄舒拉,小時候,一次跟別的孩子打架,把新大衣撕破了。母親看到剛買的大衣就破了,又氣憤又痛心。但她沒有訓斥,沒說一句話,而是默默地一針一線地縫補著大衣,一睦到深夜。這種長時間的沉默,是對舒拉一種嚴厲的批語,使他在母親的一針一線中受到良心的責備。舒拉自己說,是「經受著一種難於忍受的、痛苦的、心靈的鞭策。」舒拉一直慚愧地注視闃母親,最後實在忍不住了,撲倒在母親的懷里,痛悔地說:「媽媽,我以後永遠不再這樣了。」從此舒拉再也不和小夥伴們打架了,但他在和德國法西斯作關鍵時卻非常英勇。
讓孩子自己教育自己
孩子有了過失,批評是必要的。怎樣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有的家長把孩子批評,變為讓孩子自己批評自己。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三個女兒,自孩子出生後,他們夫婦從沒有罵過孩子一聲,更沒有打過孩子一巴掌。三個女兒都培養得很好。他的方法就是讓孩子自我教育。
一次,馬克.吐溫想帶著女兒們到郊外度假,一家人坐在馬車上,悠悠晃晃,飽覽著田園風光,這是女兒們心想已久的事。
可是,就在出發前,大女兒蘇西動手打了妹妹克拉拉。怎麼辦?根據馬克.吐溫的家規,孩子有了錯,由孩子量弄,自己提出懲罰辦法,經父母裁決後,付諸實施。蘇西想了幾種處罰辦法,猶豫了好長時間,終於下了決心對母親說:「今天我不去旅遊了,它會讓我永遠記住,不再犯今天的錯誤。」
吳青在回憶冰心時說:「印象最深的就是媽媽對我們說臟話、假話有著一各獨特的懲罰辦法:由自己用肥皂水洗嘴。」讓孩子自己教育自己,促使孩子自責、自省,有利於孩子改正毛病,健康成長。
『貳』 小學生家庭教育心得怎麼寫
http://..com/question/213361171.html
馬虎有多方面的原因,,如果是七歲以下可能和注意力發展有關,看看是不是經常看電視,或是老人帶大的孩子 依賴性強 不獨立 如果是七歲以上具體來說就是缺少責任心,馬虎的孩子基本上有個特點,就是很少做家務,基本不主動做家務(要爸爸媽媽要求做)被要求做家務不認真做。一句話來說,你從小沒有培養孩子負責任的習慣,習慣於對孩子不信任,
從三個方面下手
先從思想上父母親對孩子的責任心問題取得一致看法()孩子需要學會負責任,需要大人的信任,才能學會負責任,需要大人的放手,讓孩子去做,讓孩子犯錯,從錯誤中學習,還有讓孩子從思想上重視這個問題,你就告訴他,三種孩子你選擇那一種 第一種主動做家務,做的好,做的認真的,在學校學習認真,老師,同學都信任,是優秀的學生,第二種,在家裡需要爸爸媽媽要求才去做家務,做事情的時候只想趕快做完去玩,在學校學習成績一般,和同學關系一般,是普通學生,第三種,在家裡很少做家務,根本不主動做家務,偶爾做家務也是馬馬虎虎,做不好,在學校成績不好,老師不信任,容易和同學發生沖突,你想想你班上有些老是和同學打架的同學就因為這個,,,,,,
第二要信任孩子,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他一次做不好多做幾次就會好了,比如洗碗,也許第一次洗不幹凈,或浪費水,沒關系,大不了你自己再洗過
第三,對孩子在家務上的表現進步要及時表揚,不要開始提過高的要求,要讓他自己選擇做那一種學生,不要去強迫他,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自覺選擇,自己學會長大,不是你逼迫他選擇,逼迫他長大
當然還涉及到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培養的問題 不展開討論你到我的回答裡面去找相關的問題吧
補充一點,孩子做家務其實有個很好的培養的階段,錯過了就可惜,在四歲到七歲的階段,基本上都是孩子在模仿大人做家務,特別是洗碗一類的,其實這個時候是很好的培養孩子做家務的時機,可惜大多數家長錯過了,
『叄』 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原則家長自學筆記
家庭教育主要是家庭內部進行的一種教育活動。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是一種特殊的關系,而家庭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家長也不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因此,進行家庭教育,要特別注意堅持正確的教育態度,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徵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家庭教育,作為一種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基本任務就是為孩子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奠定最初的基礎。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所有成年人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教育者,都擔負著教育的任務。雖然教育孩子時,都是某一家長單獨教育,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作用都是通過家長集體努力實現,要想順利進行素質教育,來自家庭的所有成員的要求就必須協調統一,具有一致性質和一貫性,這是保證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牽動著千千萬萬父母的心,因為,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人生百年,轉瞬即逝,有了孩子,我們的願望、理想,才能子子孫孫,傳之久遠。愛孩子,是人類共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愛,如高爾基所說,那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人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就在於人懂得如何教育如何去愛。但是教育和愛真的需要學習,需要不斷學習,堅持學習,才能真正掌握教育孩子、愛孩子的真諦,才能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學和藝術。
不知道家長們需要我給你們怎樣的幫助?哪些方面的幫助?是具體問題還是具體方法?說實話,我每次參加培訓,聽講座,也是恨不能上午聽過,下午就用上,用到我實際生活或工作中,希望專家能具體指導到我個人的問題並幫我解決纏擾得我不行的難題,但是,家長們,大家覺得可能嗎?除非我請你們挨個提問題,我逐一回答(不一定能答得上來,因為我沒見到你的孩子,我不能只聽你一面之詞)。可今天解決了這個具體問題,明天你又碰到了那樣的具體問題,你再找誰幫你?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齊桓公在花園里散步,碰到正在給他造戰車的老木匠。齊桓公與木匠攀談起來,木匠質問齊桓公為什麼浪費,齊桓公很生氣,要砍木匠的頭。木匠說:你砍吧,砍了就沒人給你造車了。齊桓公恥笑他,說你個老木匠活得不耐煩了,我砍了你還可以找其他木匠,木匠說:除了我,沒人能造得出你要的車,因為我的師傅帶的十幾個徒弟中,只有我能造得好;而我帶出的十幾個徒弟中,也沒有一個趕得上我的,包括我的兩個兒子。齊桓公很詫異,問為什麼?老木匠說,人人都在學習,可最終卻有這么大的差異,因為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知識技巧,沒有自己的思考,找不到方法,而會思考找到方法的人就成了獨一無二的人才。
其實最好的學習,就是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看書也好,聽講座也好,最終應歸結到自己能尋找到自己的智慧,尋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來。
教育孩子,好像是只要為人父母大概都能懂得些,因為有自己受父母教育的經驗,有自己再做准父母時的讀書預備,還有自己的好學善問,但對於做好家長卻沒有系統、正規的教育和培訓。在實際操作中,才發現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好像跟自己小時候不太一樣了,怎麼辦?我想咱們這些父母是面對的新時代、新社會、新國際國內形勢背景,不要嫌我把話說大說遠,事實上我們這一代,中國還沒有計劃生育,沒有獨生子女這一國策。因此,首先家庭出生排序就決定了我們的成長與現在孩子不一樣,我們自己的經驗借鑒不上,怎麼辦?再者,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現在孩子的衣食住行又不可同日而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經驗又借鑒不上,怎麼辦?我們從書中尋找教育答案,很可惜,孩子不是試驗品,看著書教育和自己遇到的實際教育又有著千差萬別。不瞞大家,我剛為人母時,真的也迷茫過,現在可能也在迷惑中,我用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孩子身上踐行著,不敢說成功,但至少我敢保證,孩子是幸福快樂獨立自主的。
簡單例舉:我對女兒自理自力能力的培養。當然比不得那些成功的家長,但是我依然為女兒的表現而自豪。(從上小學一年級的第二個星期,就跟隨我委託的老人到我單位傳達室寫作業;上學的第二個月自己放學走到我單位;一年級下學期開始自己上學÷放學回家(單程路途大約20分鍾);二年級自己坐公交車回奶奶家;從一年級開始主持班級公務,三年級開始做些學校公務;五年級畢業回母校,為整個五年級做「中小學銜接」演講。應該說我的女兒在學校也得到極大鍛煉,成就了她沉穩樂於助人的品格,我感謝學校和老師。)
所以說,學習具體的什麼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找到教育的根本,擁有恰當的教育理念,尋找人類教育的共同本質,這不僅是我們作為教育者應該孜孜不倦追求的,家長們為了孩子也要為此而努力。
因此,今天,在和家長討論孩子成長中某個具體問題和建議前,我一定要請家長先看看自己,看看自己為人父母的任職條件,看看自己的教育理念,看看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看看自己與孩子的交往方式,自己教育孩子的態度,然後我再向大家匯報一下,我們教育系統對孩子成長發展的要求,只有我們家庭、學校、社會挽起手來,達成教育一致,我們的孩子才會在健康、健全、恰如其分的教育環境中幸福、健康、快樂並有成就的長大。
一、了解自己
我參加過多次教育系統更新教育理念的培訓,但最近在教育系統培訓中,引進了一種認識自己的培訓,讓教師們學會認識自己,尋找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以求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既能完善自己,又能更有效的引導學生發展。我還參加過工商局為企業高管、總裁舉辦的培訓。專家的第一拍培訓,仍是幫助總裁們認識自己,認識領導的性格與領導力的關系,最大限度的創造利潤。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知人知己,共建和諧;知己知人,交流暢通;知己知人,達成共贏。由此可以看出,在以人為本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中,人性之本成了左右一切的重要因素,那麼我們家長,也需要在自己的家庭教育系統中認識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獲取家庭教育的最佳效果。
§先請家長在自己的本子上寫下:
我希望我的孩子將來
我與孩子的關系是
我用什麼方式要求孩子
我想從這三個方面與家長們談談教育孩子的事情:
§過高期望將使孩子無望
舉例:我有兩個朋友,一個是經濟實力許可,孩子還沒出生就買下了鋼琴,等待高雅的鋼琴藝術走進孩子的生活;另一個朋友(經濟條件有些困難)因為擁有鋼琴是她的夢想,所以當時結婚除了買了一台彩電,再就是借錢購置的鋼琴。結果第一個朋友的孩子現在上初三,從未學過鋼琴課,也不會彈鋼琴,因為孩子壓根不喜歡。當然我這位朋友是一個很好的家長,發現自己的期望不被孩子認可後,立刻改變自己的主張,尊重了孩子的選擇,而孩子從小的愛好——拉丁舞,到現在依然利用業余時間在練。另一個朋友的孩子從5歲開始拜師學琴,到上完小學,堅持了6年,考到8級,現在孩子上初中二年級,對鋼琴沒有任何感情,很少再聽她提及,沒有時間也沒有興趣。家長的期望往往不能如願,明智的家長會順從孩子,而過於嚴厲過於要強的家長就不能容忍孩子的不配合,最終孩子家長兩敗俱傷。
我有一位同事,音樂教研員,沒有打算讓孩子(男孩)學鋼琴,但因為孩子看見後自己主動去摸,就自己教了孩子一點,結果不看不知道,孩子對鋼琴的悟性特高,又很喜歡,於是我這位同事便借搬家之際,給已經上初中的孩子買了鋼琴,孩子的鋼琴水平突飛猛進,其實父親的願望就是既然孩子喜歡,就隨他,買琴教他,他願意彈個什麼樣就彈個什麼樣,本心裡並不願意孩子再走和自己一樣的路。已上高三的孩子自己也沒有選擇走鋼琴專業,他說那是自己的愛好、自己的消遣,而鄰居們差不多每晚都能在固定時間聽到孩子彈奏出的美妙的天籟之音。
我舉此例的目的,就是想與家長探討自己對孩子的期望,是自己要實現的理想?還是孩子的興趣所在?是強加的還是自選的,期望度是否合適?
孩子從進幼兒園開始,家長就在幼兒園建議下為孩子報各種培訓班,女孩子偏向於音樂修養——舞蹈、樂器,男孩子偏向於武術、繪畫等,這些都是成長的基本素質,但了小學,家長的選擇就轉向了學習培訓班,珠心算、作文、小記者、奧數等等,讓孩子身心疲憊,厭煩之極。說實話,你們的孩子有幾個是自願參加,是興高采烈參加的,對他的學習興趣又有多大的幫助?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特別是現在獨生子女情況下,誰也不希望自己的教育甘居人後,總是努力再努力,拚命再拚命,不管孩子有沒有這個稟賦,有沒有這個條件。我們並不是說孩子有優劣之分,但要承認孩子是有差異的。我們家長之間都有差異,為什麼莫非要孩子一定要這樣那樣呢?每個孩子都是好孩子,沒有高下之分,但其思維方式、接受能力是存在差異的。有的孩子適合做數學,有的孩子動手能力強,有的孩子善於交際,這就是差異。現在所有的家長都要求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上北大、清華,實在不行也要上大學,這個心態是很普遍的,這就給素質教育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也給孩子們帶來非常巨大的壓力。
有家報紙刊出一條消息:家長望子成龍,學生考證成風,講的是南京一名五年級小學生懷揣各種證書44份。據孩子的父親介紹,孩子從三歲就開始登台演出,參加的各式各樣的演出和比賽不下百次。當記者問他「有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時,父親苦澀的小小說「我們也知道,但是不想失去任何一個孩子可以鍛煉的機會,因為每一份證書的取得對孩子都會有所幫助,相信孩子會明白我們的苦衷。」
在人生路上,放棄什麼,選擇什麼,是一門藝術,有時,放棄就是獲得。人們常說「捨得」,捨得捨得,有舍才有得。培養孩子也是同樣的道理、什麼都想學,往往什麼都學不精;什麼都想得到,往往什麼都得不到。
教育建議:
1、正視現實,趨利避害我們已經知道現實有很多不利之處,我們決不再做推波助瀾的惡人,為了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到童年的快樂和幸福,我們就降低一下自己對孩子的要求。正視並接受現實,我有什麼樣的背景,我有什麼樣的能力、我就使多麼大的勁,誰願意爭做白領誰就去爭,但我決不以犧牲當下孩子的利益來換取將來說不準的事情。
2、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是分數,是上大學,還是要孩子?當你們為了那個遙遠的大學目標拚命掙錢時,你們有限的時間就被生意、被工作給占據了,孩子們在他成長的道路上就缺少了你們的陪伴和扶持,他們的路就會走得困難而曲折。
3、不要以「爸爸媽媽都是為你好」去逼迫孩子對你就範,逼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請尊重你的孩子,收起你的理想、你的未完成的心願,幫助孩子達成他自己的心願。
§親子關系影響孩子發展
你與孩子是怎樣的一種關系,你常以自己是大人而自居嗎?你怎樣看待孩子與你在家庭中的位置?其實,真正良好的親子關系應該是你與孩子之間的平等友好。你能否站在與孩子一樣的高度看外界所有的一切?
請看:聯合國1989年頒布的《兒童權利公約》不是家長是否看過,公約闡述遵循了四個基本原則:兒童最佳利益原則,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到兒童,必須以兒童的最佳利益為重;尊重兒童尊嚴的原則;尊重兒童觀點和意見的原則;無歧視原則。不管兒童的社會背景如何,兒童的出身、貧富狀況怎樣,不論男孩還是女孩、正常兒童還是殘疾兒童,都應該得到平等對待,而不應當受任何歧視或忽視。而在我們中國的現實生活中,我們習慣於以成年人的是非標准衡量一切,把自己高高放置在凌駕於孩子之上的位置,自以為是孩子的監護人、保護神,有義務和權力為孩子的成長負責,還常常用「聽話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標准看待每一個孩子。
20世紀印度的大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曾這樣論述父母對責任與愛的理解:「不幸的是,大部分父母都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有責任,於是就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應該變成什麼樣的人,不應該變成什麼樣的人等。父母總希望他們的的孩子將來在社會上能有安穩的職位,因此,他們所謂的責任,只不過是要傳給孩子上一代所崇拜的地位和面子罷了。人一旦追逐面子和地位,就破壞了自然的平衡和秩序。父母所關切的,往往是如何造就另一個地地道道的凡夫俗子。表面上看他們是在幫著孩子適應社會,其實是在助長世上的沖突、暴力和戰爭。你能稱之為愛和關懷嗎?」
對自己的孩子真正能以平等的態度對待,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孩子在父母面前是一個弱勢群體,是被欺負、被欺瞞、被壓榨、被奴役的群體。我們家長只有認識到自己的這些行為,才能時時事事提醒自己與孩子的關系應是平等的。
故事:受懲罰的爸爸
有位美國家庭里的爸爸教育自己上幼兒園的孩子不說謊話,說謊話將受到打屁股的懲罰。有一次這個孩子的媽媽出差不在家,爸爸負責送孩子上幼兒園,結果早晨起床晚了,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時遲到了,幼兒園老師問遲到的原因,爸爸不好意思說起床晚了,便搪塞說路上堵車,結果孩子不樂意了,連忙告訴老師:說爸爸撒謊了,該受到打屁股的懲罰。可由誰來打呢?爸爸很尷尬,不知如何是好。老師便征詢孩子意見,孩子說應該有媽媽來大,可媽媽不在家,誰來打呢?最後決定由老師代替,當著孩子的面懲罰了撒謊的爸爸。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在美國人觀念中,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家長與孩子之間是平等的,每個人都在維護這個共同的法則,教育懲罰也不例外。
教育建議:
1、蹲下身子站在與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
2、時刻提醒自己孩子與我們是平等的。
3、練習從孩子成為小學生那天起,把他們當成大人看,與他們一起分享家庭中所有的事情。
§教養方式塑造孩子性格
在日常生活和對兒童的教育中,為了促使兒童朝著父母所期望的方向發展,家長多數會採用獎勵、引導、懲罰等形式以規范兒童的行為。其中,對於父母是否應當對兒童進行懲罰,理論界還存在著許多不同的看法,而在實際生活中,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採用體罰,訓斥,剝奪權利(如不許看電視,不讓出去玩)或愛的收回(如疏遠,冷漠)等形式,對兒童的錯誤行為進行懲罰。家庭是兒童社會化和個性發展的重要場所,由於父母處於家庭生活中的權威角色,他們的懲罰對兒童早期行為的塑造和今後心理健康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譬如,不少孩子經常遭受嚴厲的體罰,即便小有過錯,父母也會劈頭蓋臉地打過去:掌摑、腳踢、鞭打、抓起來扔到沙發上等等,可謂花樣翻新。父母本身難以自律,就不可能成為孩子的榜樣。父母常常告誡孩子:「照我的話去做,不過別學我。」父或母酗酒無度,或在孩子面前惡語相向,甚至大打出手。他們缺乏起碼的自製力,缺少長輩的尊嚴和理性;他們形容邋遢、一塌糊塗,甚至偷懶耍滑、背信棄義;他們的生活毫無章法,卻強迫孩子有條不紊的生活。這怎麼可能?假如父親動輒就毆打孩子的母親,那麼母親因兒子欺負妹妹比對其實施體罰,這對兒子有什麼意義?如何指望兒子聽她的話,控制好情緒呢?在幼小的孩子心中,父母就像上帝那樣位高權重。孩子缺乏其他模仿對象,自然就把父母處理問題的方法全盤接受下來,並視為金科玉律。父母懂得自律、自尊和自製,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會心領神會,並奉之為最高准則。父母的生活混亂不堪、任意妄為,孩子們同樣照單全收,並視為不二法門。
兒童心理學家曾這樣總結家庭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專斷粗暴型教養方式使子女常常產生不滿情緒,並且有畏懼、懷疑等個性缺陷;放任溺愛型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個性不成熟,盲目自信或自負,對自己放任自流;不一致型教育方式容易造成孩子虛偽虛榮的性格;而民主、和諧型教養方式使子女具有較強獨立個性意識,能與人和諧友好相處,自信自立,具有安全感,具有探索精神。那麼你到底是怎樣教育自己孩子的,你的教養方式是什麼樣的?
如兒童的偏執性格與受父母打罵訓斥,父母管教不一有高度相關;受家庭的限制、責罵多,懲罰多,這類事件的持續,使兒童的心理負擔加重,這是導致兒童多動症發生、發展的因素之一;父母對孩子過份嚴厲、粗暴,對學齡兒童的行為問題形成有重要影響,這是兒童消極、孤僻、抑鬱或攻擊性、違紀行為等問題產生的因素之一。
教育建議:
盡量使你的教養方式趨近民主、平等、開放、和諧、友好、溫暖,充滿愛。
二、了解教育
今天的素質教育,在家長哪裡有多少了解?得到多少認同?你是否能為了孩子的發展而維護教育系統提出來的素質教育?家長們多從自身實際出發,忽視科學的教育指導,有時甚至會左右和干預著科學教育的實施,使得學生面對的是分離的教育,不一致的教育。
山東省推行素質教育的基本目標,可以概括為「三個全面」和「三個還給」。即:全面建設合格學校,全面貫徹國家課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學生;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健康還給學生,把能力還給學生。
「政府層面要全面建設合格學校,這是政府的責任,談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其基點是要把每所學校都辦成符合國家辦學標準的學校,這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基礎。學校層面要全面貫徹國家課程方案。學校作為辦學主體,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方案,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因為學生的基本素質首先體現在國家課程里。教師層面要全面培育合格學生。追求升學率決不能以犧牲部分後進學生為代價,關注每個孩子,不放棄每個孩子,是每個教師的責任。」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的解釋。
小學階段的教育是打基礎,為人生
『肆』 一年級家庭教育經驗怎麼寫
《小學家教心得》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常說,「家庭是孩子永遠眷戀且永不停課的學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且永不卸任的老師。」正是通過家庭教育,家長把自己崇高的品德、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生活經驗潛移默化地傳授給下一代,並將伴隨孩子走完全部人生旅途。小學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最早接受到的正規教育,好的小學教育可以促使孩子將來順利讀完小學,中學,甚至大學。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小學教育是人生教育的「頭」這個頭如何開好至關重要,它有時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生以後走什麼樣的道路,決定一個人今後的品行如何。當女兒上一年級時,我總就得這段時間應該是培養她良好學習習慣的最好時機。上學後,我每天陪她一起完成回家作業並要求做完後一定要檢查,並做好復習和預習。我總覺得如果養成這種習慣以後,她學習不會有什麼困難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剛開始,我女兒動作非常慢,寫字慢,做題目慢,一個字寫了擦,擦了寫。一篇課文沒幾個,生字,可她卻要寫上半個小是,甚至一個小時。有一次語文測驗考了65分,後來老師打電話來說我女兒不是不會做,而是動作慢,來不及做,叫家長在家裡多鍛煉她。於是,每天放學回家做作業,我在她寫字台上放了個鬧鍾,讓她有時間觀念,讓她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女兒寫字的速度明顯加快,回家作業的質量也很好,女兒也有了自信心。我還幫她買了一些課外作業,讓她利用雙休日在家多練習,做好以後我像老師一樣用紅筆幫她批改,並寫上分數,錯的幫她講解,直到她弄懂為止。從一年級到現在五年級,一直保持這種習慣。我想小學這些知識都是基礎,不外乎就是多做題。題目類型看得多,做的多,考試肯定能考好。所以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下面我來談談在家裡是怎樣輔導三門主課的。首先,我先說語文。低年級的語文不外乎就是把學到的生字記住,再慢慢擴展成詞語,詞語學多了就會造句。基礎一定要打好,每天的生字和詞語一定要背寫出來。這樣日積月累,她認識的字多了閱讀能力也會提高。這對孩子今後的閱讀分析和作文大有幫助。還要多看課外書,剛開始可以看一些注音課外書,有助於拼音的提高。還要多帶小孩出去看看大自然,讓她仔細觀察周圍的一切,這樣等到高年級寫作文時,就可以把看到的、聽到的寫進去。有了這樣的基礎,再加上孩子理解能力的提高和閱讀的增加,要表達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就輕而易舉了。在家裡我也經常買一些開放閱讀,閱讀分析的書,讓孩子在家多練習,這樣可以提高孩子的閱讀分析,也可以讓她讀到好的文章,這真是一舉兩得。關於數學的學習我沒有特別的絕招。孩子小的時候,大腦語言功能的發育大過邏輯思考。就是說小孩子對邏輯思考比較的遲緩。所以說,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目你要用簡單的方法告訴她。不要你以為很簡單的題目輕描淡寫地跟她一說,可她還是不理解。一定要根據小孩的思維去想,去理解。為了使教育符合孩子的生長發展規律,可以重點的訓練她對於數字的敏感。用做游戲的方法,用撲可牌一張一張出出來,來訓練她的計算能力。等她學完了加減乘除還可以和她一起玩24點的游戲。這即能學到知識,又能和孩子增加感情。有一次,學校舉行親子活動,我和女兒拿到24點PK賽的冠軍。等到孩子她邏輯思維有了飛躍前進的時候,對數學的學習會更加迅速和輕松。現在的英語比我們小時候難多了,我也是跟女兒一起從頭學起,白天在學校里學的知識,晚上在復讀機里多聽幾遍,讓她會讀,讀熟了再讓孩子把單詞背出來,並且默出來。當天的知識當天消化。讀,背,默這三樣是基礎,基礎扎實了,對今後的辨音,語法等都能應付自如。再讓孩子在家多做一些課外作業,鞏固一下,這樣的英語成績肯定OK。總之,對小學生的家庭教育,要學會用心去與孩子交流,即要耐心細致,又要靈活多樣,只要我們都成了孩子的好朋友,還怕教不好她們嗎?中國正走向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孩子將親歷並創造中國一個又一個輝煌。願所有的孩子都志存高遠,勤奮努力,擔負起我們整個民族的未來和希望。
『伍』 在小學生家長會上進行如何進行家庭教育的經驗交流體會
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我認為,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和改進:一、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自小性格比較靦腆,很在意他人的看法,比較敏感,在生活中,我們注意多給他鍛煉的機會,鼓勵他大膽參與各項活動,對他每一階段的優點和進步進行總結,並不斷地鼓勵他發揚優點,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說他想學合唱,我們就支持他去學,耐心傾聽他的不太成熟的演唱,及時鼓勵;想學跆拳道和武術,幫他進行分析後,……
『陸』 小學教師家訪家庭教育經驗有哪些
案例一隻有了解才會更好的教育
我一直以為,孩子是住校的還有必要去家訪嗎?當我對柏涌進行家訪的時候,才發現有時孩子行為的原因是存在他的家庭環境。通過家訪我才了解了,孩子是生活在畸形家庭之中,所以才會出現一些畸形的行為。孩子長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長對於孩子也很少關心。所以他經常在家的時候故意作出奇怪的行為,這樣家長才能多多的注意他。這種「習慣」在學校也是頻頻出現。如果不是家訪我們始終也不會知道造成孩子常犯錯誤的原因是什麼?這樣我回到學校我就可以針對孩子的「病因」對症下葯。在學校孩子時又有約束的,所以我們看到孩子的一些行為是片面,想要多了解你的學生,光靠在學校觀察是遠遠不夠的。自從家訪後,我便改變了對他一貫持有的冷漠,而是多多關心她,讓特感覺到不是在犯錯誤的時候老師才關注我,表現好的時候更可以波得老師的喜愛。這樣一來孩子的行為有了明顯的好轉。如果不是家訪我不會這么快發現孩子的症結之所在。
案例二有問必答
在家訪的時候,我發現有時候家長會問很多的問題,有時候我們會無從回答。所以在家訪的時候我們要對孩子各個方面的情況都掌握,這樣才不會使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被忽視,從而對我們工作失望。記得在家訪隆傑家庭的時候,由於剛剛第二次月考結束,我只記住了孩子的語文成績和主要丟分的題型,便覺得胸有成竹了。和家長談著造成孩子丟分的原因。但是當家長問起我孩子的其他兩門學科的分數的時候,我突然懵了,我只是語文老師呀!我怎麼會知道哪些呢?但是我轉念一想,我還是班主任我就有必要知道孩子所有的事情。雖然那次家長並沒有責怪我們,但是也覺得自己工作疏忽了!
案例三心靈的溝通
在家訪的時候,有些以前很少交流的家長通過家訪以後,我們之間的話題一下子多了,每次見面都要聊很久。這就是心靈溝通的效果吧!開學以來發現區嘉俊的媽媽很少和我溝通,所以在一個周末我便和生活老師進行家訪。在家訪過程中造成家長很少和我們溝通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自己的普通話不好,不好意思和我們說話。二是,不知道和我們說些什麼,怕說話顯得沒有水平。由於本地語言的問題,很多家長都表示很想和我們溝通,只是自己的普通話講得很差,還有自己也沒有什麼文化,不知道說什麼合適什麼不合適。所以,我就在家訪的時候,首先,肯定我可以通過他們的表達知道他們的意思,所以請家長們可以和我交流。然後,只要是關於孩子的問題,任何問題都可開誠布公講出來,包括我們工作中那些不足的地方。家長聽到這些話之後,慢慢的我們的溝通也來也頻繁了,這樣孩子的情況他們也會在最短的時間里掌握到了。我們工作的不足之處也很快得已糾正。這也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最後,我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樣和家長近距離溝通的機會。同時我也感到很幸運,我們班大部分家長都是明事理的人,這樣我們溝通起來就不會有那麼多難纏的問題了。同時我也會繼續和家長保持這樣一種和諧的溝通氛圍,來傳達我的教育理念,也把我對孩子的愛傳遞給家長。只要你是真誠的,只要我們和家長的目標是一致的,家長永遠會接納你會理解你,從而才能更好的支持你!
『柒』 小學生家庭教育心得怎麼寫
家庭教育心得體會
八年14班某家長
孩子的受教育過程,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方面,但家庭教育在其一生的成長中始終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本人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第一: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心中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要想讓孩子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首先父母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閑暇之餘,家長不要一顧地埋頭於電視電腦中,帶領孩子一起閱讀,把書中有趣的內容分享給孩子聽,慢慢地孩子也會對書產生了興趣,你會發現孩子從一開始聽,到自己認真地看,逐漸轉化升華的過程就是一大進步。
第二:要給孩子樹立自信心,在重視學習的同時不要給孩子施加任何的壓力。
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總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比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時不要輕則言語中傷,重則打罵,這樣只能適得其反。在《家長肯「退步」,孩子才能進步》的文章中說得好:「父母的手是用來愛撫孩子的,不是懲罰孩子的工具,也就是不許打孩子。父母的手不是指指點點的,而是用來牽引和與孩子一起描繪未來的。」家長應以平和的態度與孩子共同總結失敗的原因,不要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和孩子共同探討好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適時加以鼓勵,讓其樹立足夠的自信心。孩子哪怕只有一點點進步,家長都應該及時地毫不吝嗇地誇獎,這樣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當然家長絕對不能再給孩子施加任何壓力,否則只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產生厭學的態度。
第三,應該多抽些時間與孩子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隨著孩子的漸漸長大,你會發現孩子的思想也慢慢地成熟了,有些事不太願意與父母說,這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朋友,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及時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在校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喜怒哀樂以及交友情況,孩子的想法對的加以勉勵,錯誤的加以疏導,做孩子及時的老師。
第四:要教育孩子對待每一件事都要有一絲不苟,嚴謹認真的態度。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養成此好習慣,對其將來的一生都受益匪淺。
第五:孩子的綜合素質教育,培養孩子的誠實,善良,吃苦耐勞的優良品德。當今的孩子面對復雜的社會,必須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首先自己要用一顆誠實善良的心去面對每一個人。其次,隨著物資生活的提高,家長較容易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這樣只會造就孩子不太珍惜自己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使得孩子面對一點點困難就容易退縮,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作為家長面對孩子提出的要求,絕不可以全盤吸收,合理的加以採納,不合理的加以疏通引導。
第六: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可以開闊視野。讓孩子從小培養熱愛大自然的好品德,從而也增長了不少見識。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只有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共同抓好,才能塑造出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