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心理健康班會課評價怎麼寫
心理健康班會課的開展讓我們進一步的了解到了注重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讓我們知道每版個人的心理都權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遇到了情況都不同無。就是說,一顆健康的心理可以是我們認真的對待生活,有利於我們和他人的交往;可是不健康的心理,卻傷害身體,害人又害己,最終還會危害社會。健康班會課上,我們傾聽了很多有關青少年心理不健康引發的社會危害的案例,這次課教育了我們每個人,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擁有一顆健康的心理。感謝這次的班會..
② 小學心理如何評課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評課標准 評課內容
評課項目
得分
教
學
設
計
目
標
明
確
符合學生的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要體現時代特點和社會發展需要,具有超前性
活動課的課題要具體,含義明確,且具有較強的操作性
教學設計、教學活動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
內
容
科
學
要符合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需要,選材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針對性強,有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發展
以學生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共同心理問題為重點
以發展性內容為主
方
法
得
當
利用多種手段創設形象直觀的情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
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的特點,方式方法靈活多樣,各有側重,小學以游戲和活動為主,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高中以體驗和調試為主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師生平等:教師始終充滿了對學生的尊重、理解、真誠與同感。課堂氣氛民主平等
基本功扎實:教師教態親切、自然,語言精煉、幽默
調控得當:教師要給予學生積極的鼓勵和心理暗示;點撥到位,引導合適;具有教育機智,能夠隨機處理突發事件
學
生
活
動
參與面廣:尤其是自卑、內向的學生參與活動
體驗真實:學生表達出了內心的真情實感,充分暴露出了心理問題,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課堂具有感染力。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讓學生內心感受愉悅、輕松
思維活躍:積極發言、主動參與
教
學
效
果
效
果
良
好
絕大多數(90%以上)的學生能夠理解、接受和應用當堂輔導課的基本觀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學生能夠利用課上的空白時間自省自己的思想、行為或寫下自己的感受和心得體會
學生在心理健康活動過程中的參與率、興趣度以及問題回答的合理性、發散性較高,達成了當堂活動課的目標
教師留有課外延伸和實際應用的實踐訓練項目,並有隨時對活動目標進行反饋調控和鞏固強化的措施
③ 如何在課堂評價中落實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之中。要創設符合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求的物質環境、人際環境、心理環境。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機,注重發揮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人格魅力和為人師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師生關系。」小學學科教學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需要教師充分挖掘其隱性的教育價值,協同發展小學生的心理潛能,提高心理素質,也就是在常規的教育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就是指在學校常規教育教學活動中,在傳遞知識、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同時,注重挖掘學科課程、活動課程和環境課程中的內在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並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術,幫助小學生提高認知和技能、情意特質和人格素養,從而完善心理機能的一種課程形式。應從以下四個方面在小學學科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在小學學科教學目標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教學的目標不僅僅是知識,還應該包括認知、情意和行為。任何一門學科課程的目標都應同時反映學生的心理層面才能形成完整的目標體系,一方面,學科內容傳遞的過程以人的心理發展為基礎,服從心理規律,使學科內容心理化,這是解決教育過程中學生與課程矛盾問題的正確策略;另—方面,學科內容的傳遞是著眼於學生整體發展的,即掌握知識和技能、發展能力、完善人格是相互交融、並行不悖的,正是在這一意義上體現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學科位置與教育價值。傳統的學科教學強調社會本位和知識本位,學生要適應教學,從而忽視了學生心理發展與主觀需求;而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則更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主體需要,教學要適應學生發展,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創造性的培養。下面以小學社會課《我家的鄰居》為例,說明學科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該課的教學目標有:①懂得良好的鄰居關系的重要性;②培養關心他人、幫助他人的良好情感;③主動維護住宅公共部位的環境衛生並且能主動招呼、關心鄰居。其中①是認知方面的目標,②是情感方面的目標,③是行為方面的目標。二、在小學學科教學內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現行的德、智、體、美、勞「五育」課程內容中都蘊含著十分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經過適當利用和挖掘,可以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德育課程中對學生道德意識傾向性(道德需要、道德動機、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和道德心理品質(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的培養本身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德育對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起定向和動力作用,德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和科學的世界觀教育,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個體心理和行為的最高調節器,是維護心理健康、防止心理異常的根本條件。在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重疊、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師要善於挖掘德育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處理教材,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和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線索。三、在小學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科教學中的心理層面來分析,它是知、情、意、行交互作用的過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集中反映在學科課堂心理環境的創設與優化上。在課堂教學中,通過改善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使學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學科知識和提高能力,又能發展良好的個性和提高心理素質。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指教師根據培養學生心理品質的目標和對學生心理特點的了解,通過把握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來優化課堂教學中各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學生產生積極心理狀態和學習行為,以營造課堂教學氣氛的過程。它是學科課程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式。優化課堂心理環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貫徹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來實施的,教學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原則主要有和諧原則、民主原則、興趣原則、成功原則和探究原則。優化課堂心理環境要以建設良好的師生關系為核心,以情感溝通為橋梁,教師要以自己的教學行為來滿足或引導學生的心理需要,激發學生的行為動機,使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學習行為,進而形成一種良好的學風班風,而這種良好的學風班風又會反過來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在這種良性循環中,學生逐漸養成積極健康的學習習慣,這種習慣的保持最終會形成新的心理結構,從而使學生的心理品質獲得健康發展。各學科教師在貫徹優化課堂教學心理環境五大原則時,還要結合本學科的特點來進行教學:教師活動:巧設情境—指導實驗—激發探究—點撥引導。學生活動:好奇觀察—動手實驗—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心理過程:增強動機—感性認識—理性思考—領悟內化。鍛煉能力:科學興趣、觀察動手、質疑探究、思維想像。塑造人格:新鮮感、務實感、責任感、求知慾、好奇性、參與性、堅忍性、科學性。四、在小學學科教學評價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是研究課程價值的過程。傳統的課程評價受「應試教育」的干擾,對教與學的評價是以知識理解為中心,是單維的、片面的評價;重終結性評價,忽視形成性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標准化答案,輕創造力考核,把考試與評價等同,把分數與效果,即學生的價值等同起來。這種評價只關注預期的、靜態的、客觀的目標,而忽視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尤其是主體心理層面的因素;它單純追求分數、升學率,學生負擔重,創造性、個性受到摧殘,壓抑了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損害了學生身心整體素質的全面和諧發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帶來了傳統學科課程評價的變化,它要求評價的多元化,注意評價的心理層面,兼顧到學生心理發展的各個要素和各個層面,尊重學生心理發展的個別差異,確立課程評價的心理指數,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展。
④ 怎樣評價小學心理健康優質課
提高教學質量的方法頗多,我們要因材施教,實事求是地採取適合本校條件回、情況的具體答措施來完善常規教育教學。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課標,活化教材,融洽師生關系,活躍教學氣氛,優化課堂結構,狠抓落實,始終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諸具體行動,持之以恆,我們的教學就一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⑤ 如何上好心理健康課
一、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是一門新興的課程,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活動形式,其特點是:它以解決學生成長中的問題為主線確立活動目標,以學生的心理需要和年齡特點組織活動內容,以學生活動為主,以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為核心,以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成長為歸宿,以學生學會自助和助人為目的。
二、課上要求1、一個核心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是心理活動課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和內心的情感體驗,與其他同學共同分享。這就要求心理健康教師具備相應能力。如和學生心理相容的親和力;有和學生相近的語言;有較機敏的洞察力和深刻的問題剖析能力;有對課堂整體的駕馭能力;有學校心理輔導的專業理論和操作技能,如關注、傾聽等溝通技術。利用恰當的時機增強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2、兩個符合心理活動課的設計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符合心理學原理。
一是要了解學生的實際,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有區別的,二是大多數學生共同面臨的問題。要把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內化到教學行為中去。去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第三期培訓班上王秀華主任就此做了專業培訓,目的也在於此。3、三個原則⑴、活動性原則
:心理活動課以學生活動為主,學生主要獲得直接經驗。而傳統的學科教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主要獲得間接經驗。心理活動課的主要目的不是心理學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要為學生創設一個放鬆心情的緩沖地帶,讓學生能夠在這里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悅納自己,為自己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要實現這個目標,教師必須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活動主題設計適當的活動,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獲得體驗與感受,從而轉變認識和行為,構建良好的心理品質。
⑵平等性原則:20世紀初,美國進步主義教育運動曾提出一具著名的口號:「教師應該從學生前面的講台上走下來,站到學生的背後去。」這句話我不去評論,但如果把背後改成中間,站到學生的中間去,不正符合學生的呼聲嗎?也真正體現了師生的平等地位。
心理活動課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參與者、促進者。而在學科教學中教師對知識擁有權威性,學生處於相對被動的地位。心理活動課要求教師必須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建立「平等、尊重、友誼」的新型師生關系。
樹立學生是主體、學生有價值、學生有潛能、學生有悟性、學生能成功的學生觀。相信學生是發展中的人,有獨立的人格和尊嚴,有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有豐富的情緒情感,有自我反省和糾正錯誤的能力,有很大的發展潛能。也就是
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感悟,從而轉變認識、改變行為。教師對學生的責任,不是「灌輸」、「傳授」,
不要越俎代庖替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而要幫助學生挖掘自身潛能,學會自助助人。因為學生之間的年齡、地位、處境、利益、需要等方面有諸多的共同點,他們的心理是相通的,最容易溝通、接納和產生共鳴,他們之間的影響是很大的,所以教師要善於運用自助助人,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⑶參與性原則
:一堂心理活動課的效果如何,學生參與的程度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標志。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內心體驗是心理活動課的核心,而學生的感受和體驗必須要通過參與活動獲得。參與程度越高,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越豐富,活動效果不言而喻也就越好。4、四種基本模式(1)認知模式:這一模式突出「知」,讓學生把外在認知內化為自我領悟。如三小李震老師上的《贏得別人喜愛的技巧》就是這類模式。通過幾項活動,讓學生領悟到主動與別人交談、恰當的贊美別人、急人所急為他人著想三個贏得別人喜愛的基本技巧。(2)活動模式:以活動為主,通過泄、議、導、行,即學生合理宣洩,廣泛發表議論,教師正確引導,學生行為改變這四個環節,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二中李文傑老師的這節課就是典型的活動模式。先讓學生合理宣洩對父母的不滿情緒,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然後老師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減少代溝問題對孩子健康成長影響。(3)訓練模式:以思維訓練為主,對學生進行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我在第二期培訓班上上的觀摩課《展開思維的翅膀——想像力、創造力訓練》和李文傑老師在第三期培訓班上上的觀摩課《給記憶插上會飛的翅膀》就屬於這一類。(4)調控模式:以對學生不良情緒,如考前焦慮、情緒沖動、煩惱痛苦的調節為主,讓學生學會情緒調控的方法,學會情緒轉化,自信、積極、勇敢、快樂地面對挫折和考驗。在第三期培訓班上李震老師的《與痛苦的經驗告別》就是讓學生學會排解不良的情緒,並讓學生悟出了很多的方法,如宣洩法、轉移法、自控法等來進行自我調解。5、五種活動形式(1)游戲: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在游戲中領悟。這種形式生動活潑,學生參與積極,容易取得效果。特別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如小學二年級的第10課《遵守指令》就可設計環環相扣的游戲,通過設計在學校、家裡、馬路上、醫院等場景培養孩子的遵守指令意識。(2)角色扮演:通過相關角色扮演,學會換位思考,增進與他人的相互理解與溝通。今天的兩節課就充分體現了這一點。(3)問卷調查:可以加強心理活動課的針對性、實效性,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意見。如考試焦慮度測試、情緒穩定性測試、自卑感測試等等。(4)問題討論:是心理活動課中最基本的形式,通過分組討論,達到相互接納、相互包容、情感互動、自助助人的目的。(5)辯論會:話不說不明,理不辯不清,在辯論中學生的口才、辯才得以展現,學生的觀點看法、選擇判斷得以明了,學生的愛好、傾向得以表露,通過思想火花的碰撞,明辨了是非,使外在的認知說教轉化為自我的認識,這種形式適用於高年級學生。如初一教材第六課《與命運抗爭》的活動一就可採用這種形式。就努力對於成功更重要還是運氣對於成功更重要展開辯論。6、六個做到(1)主題明確:多個環節始終圍繞一個主題展開,活動目標明確。
有的老師設計了較多的活動,課堂氣氛很熱烈,學生的參與程度也比較高,但是效果並不好,原因在於過多的活動目標沖淡了主題。有的活動純粹是為活動而活動,與主題沒有多少關系,而且活動後沒有交流和分享,所以收效甚微。我和王主任就聽過這樣一節課,它的題目是《星光燦爛》,看了這個題目實在不知他要解決什麼心理問題,聽了一半之後才知是關於培養自信心的,評課時王主任建議他改為自信的小星星,讓聽者一看就明白你的活動目標是什麼。(2)注重實效:解決學生中存在的較突出的心理問題。如學生良好自我意識的建立,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正確價值觀念的建立,調控情緒能力的增強,意志品質的改善等方面。(3)參與面廣: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尤其要關注自卑內向的學生,啟發、引導他們積極參與活動,踴躍發言。有研究認為,課堂中90%的違紀學生是由於沒有機會讓人傾聽,或別人不願意傾聽而引發的。還有一位心理學工作者曾在一個班級連續聽了一個星期的課。他既不看教師的教,也不看學生的學,而是詳細記錄班內每位學生被教師請到回答問題的次數,最後統計出來的數字令人吃驚:後進生一周內被請到的次數還不如一些優秀生在一節課被請到的次數多,有的甚至一次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都沒有。其實不善於表達,不善於發言、性格內向的學生,他們的內心情感體驗其實更豐富,更需要老師的關懷與關注,我們目的在於創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使這些學生想發言、敢發言,實現全員參與、和諧發展的心理健康目標。(4)體驗真實:學生表達出了內心的真情實感,充分暴露出了心理問題,情景交融,以情感人,課堂具有感染力。舉例《可憐天下父母心》(5)氣氛寬松:學生思維活躍、踴躍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民主平等。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早已揭示:教學中的民主氛圍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因為在一種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心情愉快、情緒輕松,大腦皮層較容易形成優勢興奮中心,思維敏捷活躍,想像豐富,從而能更加准確地認識和把握認知對象的性質、特徵與意義,對認知對象產生清晰、完整的映象。學生也會更加充滿信心,積極主動的進行心理體驗與分享。(6)寓教於樂: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悟,讓學生內心感受愉悅、輕松。
三、上好心理活動課的十個避免1、避免一節活動課出現兩個或多個主題。2、避免選擇學生不易於公開表露或牽涉學生隱私的主題
。比如青春期異性交往,你讓學生談早戀的事,就很難操作。應通過個別心理輔導來實現。3、避免由於選題過大、目標過空導致對主題挖掘不深、不透。
一節課不可能把一系列的心理問題都能解決。假設我們以「個性張揚」為主題就很不恰當,因為個性包括很多內容,包括個性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徵,而個性傾向性又包括需要、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等,個性心理特徵又包括能力、氣質、性格。所以題目越小越具體化越好,才能挖掘的更深更透。4、避免活動設計平行並列而不是逐層遞進
我聽過一節心理課,這節課學生的活動非常多,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才藝,琴棋書畫、剪紙、詩朗誦樣樣都有,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但關於培養孩子自信的主題卻一帶而過,對我很優秀、我能行的情感體驗並不是很深刻。6、避免學生認知需要提升時,教師跟不上,點評不到位
。這一點很重要,也是對教師隨機應變能力的考驗。用王秀華主任的話說,這一環節處理好了就可能成為你這一節課的靚點。記得第一次聽李文傑老師這節課時,當時他們的班主任趙老師也在聽課,在宣洩不滿情緒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有一次他在自習課上聽錄音機,被趙老師發現了,趙老師說:「你再聽,我給你兩個嘴巴子」
李文傑老師並末及時進行處理。在評課時王主任就說這是一個難得的溝通師生情的機會,此時你如果把趙老師請到前邊來,你在一邊解釋說老師並沒有真的打你呀,其實呀趙老師並不是想打你,哪個老師不疼愛自己的學生,就像父母愛自己的兒女一樣。他只不過想提醒你,讓你好好利用自習課,趙老師是不是這樣呀?然後再讓趙老師說一說,這樣這個矛盾不就當堂化解了嗎?7、避免教師自我封閉的心理
。教師要敞開心扉,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情與情的交融。8、避免自卑、內向的學生由於不敢發言而隱瞞內心的真實感受
。此時我想起了全國優秀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的霍懋征者老師在師德報告會上的精彩演講。她從事小學教育工作60年,從來沒有對學生發過一次火,從來沒有懲罰過一個學生,從來沒有向一個學生家長告過狀,從來沒有讓一個學生掉過隊。她用畢生的心血總結出八字育人方法「激勵、賞識、參與
、期待」既激勵每一個學生上進,賞識每一個學生的才華、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期待每一個學生獲得成功。她始終認為她的學生「人人是材,人人都成材。」她說老師的愛是陽光,可以把堅冰融化;是春雨,能夠讓枯萎的小草發芽;愛是神奇,可以點石成金。她常常把更多的愛,傾注在那些後進學生的身上,傾注在那些需要幫助的學生身上。我想這八個字正是我們心理健康工作者們所追求的。
美國作家歐享利在他的小說《最後一片葉子》里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病房裡,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在秋風中一片一片的樹葉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天,她說:「當樹葉掉光的時候,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畫家得知後,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後一片葉子始終沒有掉下來,病人竟奇跡般的活了下來。由此我深有感慨,如果我們教師對每一學生心存希望,特別是後進生,那麼他們也一定不會讓我們失望!
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特別關注那些自卑、內向的不敢發言學生。9、避免由於學生發言過於隨意,而導致課堂缺乏正面導向
。教師一定要提高對課堂整體的駕馭能力和調控能力,避免人身攻擊、造謠中傷、流露臟話等現象出現,如果一旦出現教師要及時加以正面引導。
(舉例)我和王主任第一次在三小聽李震的這節課時,一個上台演書被同桌拿走的同學,在表演過程中說了這么兩句話:「誰這么缺德把我的書拿走了,該死的傢伙。」「不要臉的東西」當表演完之後,
李震老師是這樣說的,剛才的兩名同學表演的非常好,同學們掌聲鼓勵一下,按著她又說如果要是把不文明的語言去掉就更完美了,同學們說是不是呀!可以說既贊賞了他們的表演又非常委婉指出了他們的不足,學生很容易接受,如果換一種嚴厲的方式後果一定會很糟糕。課堂是活的,什麼情況都有可能發生,這就需要老師隨機應變,一定要把握好導向。10、避免教師越俎代庖,不考慮學生的想法和感受,代替學生選擇和判斷。
也是在聽李震的這節課時,第一個環節你受歡迎嗎?李震老師是這樣處理的,她把這每一個問題的三個備選答案按成人的標准劃成一二三分。比如第一個問題同學向你借正在用的詞典,選告訴他我自己還要用呢得一分;選向他解釋自己正在用,答應用完後借給他得二分;選立刻借給他,寧可自己暫時不用的得三分。最後合計總分得分多的就受同學喜愛,中等的就比較喜愛,少的就不喜歡愛。說實在的當時我也傾向於這種觀點,王秀華主任卻說這是不可以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給學生規定判斷標准,應考慮學生的想法和感受,不能代替學生選擇和判斷,學生認為第二條最好也是很合理的。經實踐檢驗王主任說的很對,希望我們在座的心理健康老師在今後的教學中注意這一點。
⑥ 心理健康課評價方案
心理健康抄教育課是學校心理健康襲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是面向全體學生,以活動為主的一種上課方式,或直接叫做心理活動課。它是以學生成長中的心理需要和學生所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活動內容,以學生深刻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體驗為核心,提高心理素質,最終達到學生能夠自助和助人的目的,從而使學生更好地適應各種環境,健康成長。
一、對教師自身的要求
1.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師,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心理衛生知識。
2.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首先自己的心理應該是健康的或是比較健康的。
二、對教師課前的要求
1.確定課上活動內容,一是選定教材上的內容;二是根據班級學生心理發展方面存在的突出或急於解決的問題確定活動內容。
2.教師應將本節課需要學生准備的內容提前交給學生,便於學生做好必要的准備工作。如,一些思考性的問題、調查問卷、需要展示的作品、小品等。
3.如果課上需要的話,教師還應准備好所需要的幻燈片、教學軟體等多媒體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