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教育下如何做好一名新教師
新教育實驗,由朱永新教授發起的一個民間教育改革行動,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課題。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六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實驗開展的這幾年來,取得最大成果的一是營造書香校園,二是師生共寫隨筆。新教育實驗提倡師生共寫隨筆,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發表與出版,但這幾年來實驗老師發表與出版的大量的文章和書籍,卻不能不說體現了這些實驗老師在理論上的成長,不能不認為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甚至是豐碩的成果。在教育在線論壇與博客,有數千教師在堅持著寫教育隨筆,開辟個人成長專帖。用筆記錄自己的教育生涯,已經成為新教育實驗的一道獨特風景。新教育實驗倡導行動與反思,用筆反思是新教育實驗重要的組成部分。新教育實驗正研究對典型教育案例進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釋,並日漸積累成一個「中國典型教育案例庫」。這個教育案例庫將從日常教育案例中依據若干主題來編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譬如像早戀問題、作弊問題、親子交流問題、教育懲罰問題、學生競爭問題等,先盡可能全面地收集案例,再邀請相關問題的專家來對這些案例作出學理的和操作改進的分析。也就是說,一方面,依據問題的性質,分別邀請法學的、心理學的、倫理學的、家庭問題的等專家來剖析案例背後的學理,另一方面,邀請富有教育經驗的教育專家來對每個案例和每種問題提出既符合相關學理又行之有效的處理辦法。新教育實驗相信,這個案例庫的建立,將會讓青年教師在處理各種教育問題時有案例可是以參考,有學理可以查索,其價值與意義,都是十分巨大的。
2. 《新教育》讀後感:品味教育幸福,追求教育之夢
[《新教育之夢》讀後感二] 《新教育之夢》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激發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憧憬,《新教育之夢》讀後感二。在這樣一個高呼素質教育然而應試教育仍然牽絆著每一個學生和每一個教師的時代,雖然是一個剛剛投入教育事業的新人,應該是有激情有夢想的時候,卻不敢把教育想的很美好,教育是一個富有藝術性的工程,卻更是辛苦的。如果不是因為要寫這一篇讀後感,或許就錯過了一本好書,在拜讀這一本《新教育之夢》的時候,讓我最有感觸的那章理想的美育。以下是我對美育這一章一點淺薄的感想。 1、在注重美育的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席勒在《美育書簡》中認為,在力量的王國,人與人以力相遇,因而人的活動受到限制;在倫理的王國中,人與人以法律相對峙,人仍要受到限制;只有在審美的王國中,人可以通過自由去給予自由,因而給社會帶來和諧,也使人成為和諧的整體。這無疑揭示了審美與創造的內在機制,也就是說,通過審美解放了人的感性,激發了人的靈性,開拓了人想像的空間,從而開發了人的創造性。在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中,」創造「已經和」感受與鑒賞」,」表現」等一起作為教學領域的內容,如果在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鑒賞能力,想像能力,而只讓學生成為題海戰術的犧牲品,那這樣的教育是不健全的,讀後感《《新教育之夢》讀後感二》。 2、理想的美育應該是一種」自然美」。理想的美育應該是與自然融為一體,與自然和諧,感受自然的靈氣,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才能真正感受到美。但現在的學生已經遠離了大自然,用「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這句話來形容也不為過。當學生被關在教室里接受什麼叫美育的時候,早已經不懂什麼是小橋流水的幽雅情趣,什麼是大江東去的磅礴氣勢了。離開了美育的源頭活水----大自然,美育從何談起! 3、通過美育讓學生形成完美的人格。朱光潛先生有句名言:要求人心凈化,先要求人生美化。毫無疑問,美育的終極目標是指向人性的,學生健康完美的人格是一切美好行為的前提條件,如今,我們已經不再擔心學生的智力問題,而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卻是作為父母,教師更應該警覺的。我們現在的教育太直面現實,有太多社會陰暗面的實況轉播,於是,在孩子們的心中,沒有了純真,沒有了純正,沒有了童話和夢想,沒有了對生命一往情深的哀憐和呵護,以及對人生的憧憬與嚮往。有了完美的人格,才能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的人生。如果說,由於種種原因中國的教育曾經忽略了,冷落了乃至拋棄了美的話,而沐浴著新世紀的教育理想之光,我們應該重新開始追尋美,戰線美,創造美,那麼,現在是時候了。 〔《新教育之夢》讀後感二〕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3. 我能引領孩子們什麼 教育隨筆 新教育
以光明啟發光明,以經典啟發心性,所以,讀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