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殘兒童入學保障制度
要看你的那的,沒個省都有不同的。
這是某地方的三殘兒童入學保障制度
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之人權已成為現代文明社會的基本共識,而教育則是殘疾人通往享有平等人權社會的必由之路,因此,為了幫助殘疾兒童這群弱勢群體,讓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我校根據《三殘兒童入學保障制度》制定了如下計劃:
一、轉變觀念和認識。特殊教育是衡量一個國家與社會的政治、教育、文化、經濟、科技、衛生保健、福利等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是國家及其文明程度的窗口,而不是可有可無或施捨。兒童是祖國的花朵,殘疾兒童同樣是祖國的花朵。因此,社會、家庭要轉變觀念與認識,在殘疾兒童受教育的問題上應一視同仁,學校更不應該有先後、多寡、厚薄之別。
二、加強法制宣傳與管理。從《憲法》、《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教育條例》到《教育基本法》,無一不滲透著對殘疾人教育的關懷與具體要求,學校應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加強對學齡兒童的管理,切實採取有效措施,充分保障殘疾兒童接受教員的權利。
三、加強師資培訓。繼續抓好隨班就讀,加強師資培訓,增強教師對殘疾兒童的關愛意識,不歧視殘疾兒童,並尋找對殘疾兒童進行教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四、 制定有效措施。學校根據《義務教育法》、《殘疾人保障法》及《殘疾人教育條例》等條例,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具體措施,以保證「殘疾兒童入學工作」順利進行。
② 教育法對智障兒童入普通學校是怎麼規定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部分規定:
第十條 國家根據各少數民族的特點和需要,幫助各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國家扶持邊遠貧困地區發展教育事業。國家扶持和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
注釋:殘疾人教育事業是國家扶持和發展的對象。
第十八條 國家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制度。各級人民政府採取各種措施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就學。適齡兒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有關社會組織和個人有義務使適齡兒童、少年接受並完成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
注釋:適齡兒童、少年包括智障兒童。
第三十八條 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根據殘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實施教育,並為其提供幫助和便利。
注釋:殘疾人入學應當享受國家、社會、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的幫助和便利。
(2)小學關愛殘疾人教育擴展閱讀:
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適齡兒童、少年,不分性別、民族、種族、家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並履行接受義務教育的義務。
也就是說,適齡兒童進入學校學習,這是法律賦予他們的受教育權利,任何人都沒有權力予以剝奪。對學校來說,每個孩子都是平等的,要同樣都對他們敞開大門,平等地保護孩子受教育的權利。
家長和學校努力創造機會讓健全孩子與智障孩子和諧相處,彼此互相關心幫助,既有利於智障孩子建立起自信,獲得師生的關愛,也能轉變健全孩子的觀念,有效消除其對智障孩子的歧視,建立起好感,學會寬容,善於尊重,從小養成健康的心理。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家長聯名拒收智障兒童上學,違法
③ 關愛殘疾人主題班會
到網上搜關於殘疾人的事跡,再讓你們班同學談自己的感想。等等~
④ 關愛殘疾人,關注殘運會徵文(800字以內)
關懷他們,不是可憐!關心別人勝過一切.跟他們在一起,不要總是強調什麼什麼好,其實對他們來說有些事情是他們非常難做到的,我們可以從側面替他們想想,更好的維護他們的利益.前提是不要可憐他們.並不是說沒有同情心,同情心是有,但是要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之上才能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愛! 同學位,老師們: 你們知道昨天是什麼日子嗎?也許很多人不知道昨天這個日子有什麼與眾不同,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天是一個平平常常的星期天。而對殘疾人來說,這一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這是我國的第十五個「全國助殘日」。經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自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殘疾人保障法第四十八條規定:「每年5月的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1992年,第四十七屆聯合國大會也通過決議,確定每年的12月3號為「國際殘疾人日」。每年的助殘日都有一個主題,今年「助殘日」的主題是「平等共享,促進殘疾人就業」。也就是讓我們平等對待每一個殘疾人,讓廣大殘疾人參加工作,生活致富,共奔小康。 殘疾一般可以分為視力殘疾、聽力殘疾、肢體殘疾、智力殘疾和精神殘疾五種類型。據統計,目前全球共有各類殘疾人6億多,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0%,其中80%分布在發展中國家。我國的各類殘疾人總數達6000多萬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5%。也就是說20個人中就有一個殘疾人。其中我國殘疾兒童少年約有625萬人。約有0歲-6歲殘疾兒童140萬名,每年新增0歲-6歲殘疾兒童約近20萬名,其中智力殘疾所佔比例最高。所以我們身邊正有許多殘疾人等著你的幫助,當你知道了這個日子時,請你向身邊的殘疾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讓他們與我們一起享受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快樂。也希望這種關愛不僅僅是在這個日子才進行,每個小朋友應該時刻關心身邊的殘疾人。 我們身邊的廣大殘疾人,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辛勤勞動、頑強拼搏,不僅為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且實現了自己壯麗的人生理想和人生價值。我國廣大殘疾人所表現出來的頑強精神和美好情操,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真實寫照。我國殘疾人數量之多,涉及到五分之一的家庭,牽動著兩億殘疾人親屬的心。殘疾人狀況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殘疾人及其家庭生活,而且也事關整個社會發展和穩定。黨和政府歷來十分關心殘疾人、重視殘疾人事業。殘疾人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關注和重視。近十多年來,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致力於改善殘疾人狀況,頒布了殘疾人保障法,建立健全各級殘聯組織,開展自強與助殘活動。通過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殘疾人生活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社會對殘疾人的認識發生了深刻變化,殘疾人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為祖國建設做出了很大貢獻。殘疾人是社會平等的一員,他們同樣是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因此我們應該尊重每一個殘疾人。 但殘疾人由於自身功能障礙,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對殘疾人歧視、偏見,使他們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遇到許多困難,或受到侵害,使他們成為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更是一個需要關心和幫助的弱勢群體。目前,全國3000萬貧困人口中,殘疾人佔到三分之一以上,也就是說還有1000萬左右貧困殘疾人的基本生活尚得不到保障;多數殘疾人尚未得到基本的康復服務;殘疾兒童特別是盲、聾啞、弱智兒童入學率遠低於健全兒童少年,據有關部門統計,截至2002年,全國特殊教育學校達到1624所,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3322個,在校生近57萬。但全國尚有數十萬殘疾兒童因貧困失學或輟學。另外,殘疾人就業機會少,就業率低;侵害殘疾人合法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殘疾人問題仍然是一個比較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關心殘疾人的困難,是我們每一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創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我在一本雜志上,看到兩張對比的照片:一張是一位拄著拐杖的殘疾人在為人理發,一張是一個四肢健全的人蜷縮於街頭一角伸手乞討。同樣是為了生活,兩個人的目的相同,但方法卻完全不一樣。小朋友們認為這兩個人中我們應該向誰學習?是啊,我們應該學習熱愛勞動,自食其力的理發者。其實自古以來,有許許多多殘疾人自學成才,自強不息,他們身殘志不殘,如戰國時期的孫臏下肢殘疾,卻寫下了著名的《孫子兵法》;酷愛音樂的阿炳雖然是一個雙目失明的盲人,但譜寫出許多名曲,《二泉映月》就是其代表作品;張海迪是當代身殘志不殘的典範,她坐在輪椅上寫下許多著名作品,現在是全國政協委員;我們浙江省岱山縣懷慈小學六年級學生張建華是一位失去兩只手臂的14歲男孩,但他靠頑強的毅力,用橡皮筋將筆系在自己的斷臂上學寫字。他6歲時被子高壓電線擊倒失去雙臂,他用橡皮筋將筆幫在斷臂上寫字,但是相當疼痛,然而張建華仍堅持每天寫三個小時,用去420米長的橡皮筋,有我們跑道2圈多長,終於學會了寫字,還學會了穿插衣,洗臉燒飯燒菜,生活基本能自理,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秀,而且體育勞動也表現突出,連跑步、立定跳遠都能達標;我們海寧市也有許多殘疾人創業的動人事跡,原海寧高級中學的周月峰也在小學時因高壓電線失去雙臂,但他迎難而上,克服種種困難,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浙江大學歷史系,現在正攻讀研究生了。當然還有許多這樣的例子。他們殘而不廢,身殘志堅,體現了生命的價值和尊嚴。我們對他們肅然起敬的同時,每個小朋友想想,自己是一個健康人,更應該珍惜現有的學習條件,學習他們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學習他們堅韌不拔的進取精神,努力學習,刻苦學習,聽好每一堂課,做好每一次作業,每一次鍛煉,每一次值日。 同學們,很多事情在我們看來是舉手之勞,對他們來說卻是一種奢望。給殘疾人一個攙扶只需你付出一隻手的力量,給他們一個公交車上的座位只需你付出多站一會兒的辛苦,愛護他們的專用設施只需你付出繞一點彎路的時間。關愛殘疾人是全社會的責任,讓我們從今天做起,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不只是在今天,而是在每一天。讓我們每一個人都獻出愛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愛幼、扶殘助殘的傳統美德,給殘疾人更多關愛和幫助吧!
⑤ 殘疾少年應該單獨上學校,還是可以和普通人一起上學
看自己的意願,尊重每一個人,是中華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如果他想和普通人一起去學習,但還是在他身體可以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尊重他,理解他。不能用異樣的眼光去看他。不然他會自卑,心裡難受。從而不願與人交流,造成性格上的缺失,無法彌補。
如果在學校我們身邊有這樣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最大的關懷與尊重,絕對不要用異樣的眼光和他們在一起,要給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感覺,身體是完好無損的。要多和他們一起玩,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