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老師的仁愛之心體現在哪些方面
教師的仁愛之心體現為真誠地尊重學生
教師的仁愛之心體現為充分理解學生
教師的仁專愛之心體現為寬容地關屬懷學生。
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
」
以仁愛之心對待每一名學生,促成學生的成長進步;以仁愛之心開啟每一名學生的心靈之門,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仁愛之心施展教育的魅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社會的尊重。因為「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2. 贊美老師仁愛作文
愛他人傳真情
記得義大利的薄伽丘說過,友誼是一種最神聖的東西。我看不然,人世間最無私、最珍貴的莫過於親情,親情比友誼重要得多,而人的親情更是與眾不同。
大千世界,什麼樣的人都有,什麼樣的事都會發生,但唯一不變的是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這不由得使我想起曾經讀過的一篇文章,故事發生在大興安嶺的一次大火中,一隻母鳥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把它們送到樹下,壓到自己的身子下面。雖然母鳥被活活燒死了,但它的孩子卻活了下來。
在我們的周圍,無處不體現著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都是以一種無私的情懷面對我們,他們情願自己餓著,也要我們吃飽、穿暖。也許有人會說,我是孤兒,沒有父母,哪來的親情?可你小時候在孤兒院受到的資助,不也洋溢著親情嗎?因此,在很多人看來,親情重如千鈞。可如今有些人認為,親情一文不值。我驚訝地發現,好多小孩越來越不珍惜父母的勞動果實了,往往只把父母當成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金庫。不管父母如何苦口婆心地嘮叨,總是愛理不理的,好像與己無關。我鄰居家的一個小孩,天天都會和父母發生矛盾,只有當自己被其他小朋友欺負了,才會想到父母。我還看過一本雜志,有位年過七旬的老人,竟然連自己孩子家的門都進不了,更別想在孩子家吃頓飯了。這些以前聞所未聞的事情,現在也好像司空見慣了。
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儒家學派曾經說過,百義孝為先;《讀者》雜志也報道過,養育子女是世界上所有動物的本能,而只有人類才會懂得孝敬自己的父母。這種在萬物中唯有我們人類才有的美德,難道也要放棄嗎?也要從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消失嗎?不,我們決不能放棄,我們要贊頌親情!否則,我們還有何顏面自稱為萬物之靈呢?
3. 蘇州仁愛學校教師工資多少(二本畢業生)
如果新分配的,那麼工資和也就3000元左右
4.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有仁愛之心的老師
一、真誠的期待之心。教師對學生成長成才的期待之心,是教育工作的初心。每一名老師都應該懷著這份期待之心,從事教育教學工作。這份期待之心是真誠的、純潔的,是發自內心油然而生的,是不帶任何私心雜念和功利的。只有有了這份初心,我們才能把准工作的原則和方向,才能匡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才能不為利益所擾,才能不為回報所憂。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要把培養學生成長成才當成自己的事業和責任,當成自己的理想和追求,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的人生境界,換得「桃李滿天下」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要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用自己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努力,用自己無怨無悔、默默無聲的耕耘,澆灌學生,靜待花開。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沒有遠近親疏,沒有成績好壞,使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平等教育的權利。要用期待之心看待每一位學生,善於發現每一位學生身上的閃光點,抓住一切機會教育和培養,努力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各展所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
二、無私的疼愛之心。疼愛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愛,是無私的,不求任何回報的。作為老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的學生,在教育的過程中融入濃濃的愛,深深的情,使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關懷和溫暖。這就要求每一位老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堅持嚴管與厚愛相結合,既要有「恨鐵不成鋼」的那份嚴厲要求,又要有推心置腹的心靈交融,使每一位同學都能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避免產生逆反心理。特別是老師對學生實施懲戒的時候,一定要以疼愛之心為前提,不僅要把握好懲戒的尺度,做到適可而止,而且要做好思想疏導,施之以愛的溫暖。
5. 教師道德教育有那些方法,請具體說明
教師職業道德的功能有哪些?
[ 2007-7-13 6:59:00 | By: linshuqing ]
1. 對教育對象,教師職業道德有教育功能。教師勞動的特點是教育主體與教育手段的同一性——即教師既是教育主體又是教育手段,教師一舉手一投足都會影響學生的成長。教師道德對教育對象的影響主要有二。一是教師道德影響學生的道德人格。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生活熱情會感染學生,有利於形成他們的學習和生活的積極態度。反之則不利於學生積極的人生態度的形成。二是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期望等等會形成較好的心理氛圍,有利於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的形成和心智成長。心理學中非常著名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2. 對教師集團,教師職業道德有調節功能。如前所述,教師作為一個職業集團必須處理好集團內部的同儕關系,也必須正確處理好職業集團與社會的關系。有了良好的教師道德,就會形成一定的心理和輿論氛圍。同時道德也會在每一個教師的心中以職業良心和信念的形式形成一種自監督的機制。一外一內的雙重道德約束有利於教師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
3. 對教師自身,教師職業道德有修養功能。教師的職業道德與教師對教育活動的意義的理解密切相關。教師道德能夠通過評價、激勵和追求理想人格等方式在造成良好的社會輿論和社會風尚的同時,培育主體自身的道德意識、行為和品質,從而提高教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水平,使教師成為道德純潔、理想高尚的人。
4. 對社會發展,教師職業道德有促進功能。教師道德對社會發展的影響也很大。首先,教師的勞動也是社會生產的組成部分,教師通過對教育對象的塑造參與了物質文明的建設。教育對象最終會成為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教師能否以德育德,對這一生產力的關鍵要素影響深遠。其次,教師的職業道德影響精神文明建設。實際上師德是社會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它本身的高低是直接構成社會道德水平高低的一部分之外,它還可以以身示範,成為「社會的良心」,帶動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教師道德建設是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後,教師的工作實際上是社會生活重構的基礎工程。教師通過自身也通過自己的「產品」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良好的人際關系和社會生活的重建。
中國有一句令人深思的口號,就是「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實際上我們不妨可以進一步認為:「提高教師素養的希望在師德的養成。」
1、 教師道德的特點?
教師道德首先是一種職業道德。
職業道德一般具有的特徵是:1.在調整對象和范圍上有明顯的專業性或特定性。職業道德是同人們的職業生活實踐相聯系的,往往只對從事某種特定行業的人起調節作用。比如專門意義上的「救死扶傷」的道德就只適用於醫生;「誨人不倦」的規范也主要適用於教育工作者。2.在道德內容和結構上,具有一定的繼承性和穩定性。職業道德除了反映社會宏觀發展及其要求之外主要反映社會對於職業的要求以及職業本身的特殊利益和要求。這樣,一方面會形成相對穩定的道德規范系統,另一方面也會形成較穩定的職業傳統習慣和特殊的職業心理。每一行當都有自己的「規矩」。比如商業所講的「童叟無欺」、「言無二價」,教育上的「為人師表」、「以身立教」等等都有較長的歷史傳統。從古到今,都有基本一致的要求。3.在規范形式和方法上具有靈活性、多樣性。既有比較正式的規章制度形式,也有非正式的俗語、口號形式,還有一些不成文的規矩、習俗、習慣等等。各行業往往均可以從本行業的具體實際出發制訂反映職業道德內容的具體制度和要求。在中國教育界,全國教育工會曾於1991年、1997年頒發和重新頒發過《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倡行全國。各地、各校實際上也有反映自己特點的職業道德規范。
教師道德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教育性。首先,教師道德直接構成和影響教育內容。教師道德在內容上因而具有教育性。比如,教師的價值觀就既影響顯性的也影響隱性的教育內容。除了在顯性教育方面教師會自動根據自己的價值觀理解、處理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突現一些教育內容,而相對忽略另一些內容之外,在隱性課程方面,教師的敬業精神,教師對課程以外許多問題的看法的不自覺的流露也都會對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受職業道德影響的教學方式如師生間的互動方式也是教師價值觀的體現,也會作為課程影響教育對象。其次,師德的教育性與示範性聯系在一起,教師的人格特徵影響教育內容。教師的人格特徵是影響教育內容的重要因素,甚至可以說教師的人格特徵本身就是教育內容。教師的人格特徵對教育內容的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教師的道德人格會成為榜樣學習的對象。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A.Banra)等人認為,兒童的行為方式常常是模仿其所相信和崇拜的榜樣人物而逐步形成的。不管教師願不願意,有無知覺,教師都有成為這種「榜樣」的最大可能性。中國自古就有「以身立教」的理論,也是同樣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師的人格特徵也影響他對教育內容的加工處理。一個有詩人氣質的教師的教學會充滿熱情,富於想像;一位邏輯性較強的老師會以冷靜思辯的睿智見長。情緒好的教師容易寬以待人,誨人不倦;而心情欠佳者則容易苛求學生,草率行事。盡管氣質、情緒等人格特徵主要是心理范疇,但是職業道德對於這些人格特徵的修養和調整仍然是有非常大的導引作用的。
2.自覺性。學校教育活動是一種具有高度自覺性的活動。教育工作的特點是教育主體和手段的合一性。現代教育制度中的教師職前培養和繼續教育制度的存在使得教育工作者一般都經過專門的職業訓練。因此他們不僅在教育工作的技能上具有十分明顯的專業性和自覺性,而且在道德上也有高度上的自覺。教師對於主體和手段的合一性的工作特點有清醒的了解,這一理解實際上是教師形成使命感的源泉。教師應當是積極調整教育勞動中人際關系的主動力量。反之,一些缺乏師德自覺的教師實際上是失去了教師本質的「教師」,在人際關系中永遠處於被動、低效或無效的境地。所以教師道德從道德主體的角度看,具有明顯的自覺性。
3.整體性。教育勞動的特殊性之一就是影響的整體性。因此從教師道德的影響性質這一角度來看,教師道德具有一定的整體性。這一整體性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指每一教師對學生影響是整體的;二是指教師對學生影響具有集體性(面對的是學生集體);三是指教育工作需要教師集體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教師道德的影響與他的業務素質、人格特徵等等聯系在一起。比如主觀上希望對學生公正的教師可能因為其教育方式上的失誤而適得其反。又比如一個心地仁愛的教師也可能因為其性格上的內向而給學生以冷漠的印象。所以師德的修養如同師德的影響一樣都是整體性的。通俗地說,教師實際上必須盡量做一個「完人」。其次,現代教師的勞動具有非常強的集體性。單個教師的影響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作用於學生。換言之,作為教育勞動成果的學生實際上是一種集體性勞作的成果。因此師德中的重要內涵就必然有教師之間的協調與配合。
2、 教師幸福的特點?
教師的幸福就是教師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的一種教育主體生存狀態。教師的幸福也稱教育幸福。對自己生存狀態的意義的體味構成教師的幸福感。教師的幸福有以下幾個主要特點
1.教師幸福的精神性
教師幸福的精神性首先表現為勞動及其報酬的的精神性。這里並不是反對給教師改善生活待遇,也不是說教師只有苦而沒有樂。而是說在物質待遇既定的情況下,教師生活有恬淡人生、超脫瀟灑——或者說有「雅」的一面。教師的報酬實際上也的確不止於物質生活。學生的道德成長,學業進步,進而對社會做出的貢獻,都是教師生命意義的確證。師生之間在課業授受和道德人生上的精神交流、情感融通都是別的職業所難以得到的享受。教育主體只有充分認識這一精神性質才正是因為教育勞動的精神性,在人們的心目中,教師始終有著崇高的地位。在中國,早在先秦時期荀子即將教師地位提高到與「天地君親」相並列的高度,要求統治者「貴師而重傅」。其後中國人也一直認為教師「有父之親,有君之尊。」[1][19]在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中也存在著同樣的對於教師的尊重。報紙上曾經報道說,以色列人認為,在發生大火或其他災難是如果只能帶走一樣東西,這件東西不是珠寶,而是書本;如果只能救一個人,這個人不是自己的親人,而只能是自己的老師。可以這樣說,以色列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而屹立於世界,以色列人之所以能夠在思想、科學、商業等事業中令世界刮目相看,秘密即在他們對教育與教師重要性的充分認識。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曾經在其總則第四條明文規定:「教育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礎,國家保障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全社會應當關心和支持教育事業的發展。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上述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1993)和其它法規中有更具體和明確的規定。從世界范圍來看,除了對教師勞動的普遍尊重的規定之外,一般都有對教師人格和尊嚴保護的嚴格的規定。同樣對尊嚴或人格的侵犯,在教師問題上往往會有更嚴厲的處罰規定。原因之一也在於教育勞動的精神性、人格性決定著必須確保對教師的崇高地位的尊重。由於教師及其勞動的崇高地位,決定著教師有可能在這一特殊的尊重中收獲職業的意s義——換言之體會自己的幸福。所以教師的幸福體驗也具有精神性:教師的幸福與教師的榮譽聯系密切。
3、 教師公正或教育公正的必要性?
1. 有利於良好的教育環境的形成
2.有利於教師威信的提高 3.有利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 4.有利於學生的道德成長
5.有利於社會公正的實現
4、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的重要性?
教師道德義務確立(即教師認識、履行自己的道德義務)的重要性可以從以下幾個主要方面加以說明——
首先,教師道德義務確立可以減少教育活動中的沖突,有利於教育任務的完成。
由於種種原因教師在工作中可能只根據自己的「自然願望」辦事,比如在備課、講課、組織學生活動、協調關系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等方面盡量少投入精力,這樣就會形成與教育事業、學生發展的要求相違背的「沖突情勢」。這一沖突情勢如不能正確地加以解決,就不僅會影響教育工作任務的完成,也會使教師本人處於一種緊張的人際關系和內心壓力之中,教師就會失去教育上的「自由」。從主觀上解決這一情勢沖突的根本方法只能是教師深刻體認自己的教育使命,嚴格承擔起教育道德義務才能得到根本的解決。
我國著名化學家盧嘉錫在30年代廈門中學做數學教師時,曾經遇到一個學生拿難題(一本國外數學雜志上的懸賞題)「問」自己的事情。盧嘉錫化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問題和答案(即這本雜志)後心平氣和地對學生說「只有狀元學生,沒有狀元先生。我現在雖然在教你們,但還有許多東西自己也不懂,要進一步學習。」學生大為感動。[2][22]
盧嘉錫先生之所以能夠「化干戈為玉帛」,靠的就是對師德義務的嚴格踐行。
其次,教師道德義務確立有利於教師在工作中進行道德上的「綜合判斷」。
教師在自己的教育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義務沖突的情況。有不同的教育義務之間的矛盾,也有一般道德義務與教育道德義務之間的沖突。比如教師可能遇到家庭道德義務與教育義務之間的矛盾,也有可能遇到尊重學生、保守學生的「秘密」和與家長、同事進行適當溝通以採取恰當的實際措施幫助學生之間的矛盾,等等。在義務沖突明顯的情境中,只有具有對職業使命和道德義務有較為深切和全面理解的教師才能把握大局,進行正確的道德「綜合判斷」,正確地、恰當地履行教育義務。
6. 老師對學生有仁愛之心,正所謂什麼
老師對學生有仁愛之心,正所謂「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老師對待學生就是要有「三心」,即愛心、耐心和仁愛之心。關注每個孩子的健康成長,把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和能力作為主要目標。
7. 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如何去立德樹人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自己好老師的形象。做好老師,是每一個老師應該認真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也是每一個老師的理想和追求。我想,好老師沒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各有千秋、各顯身手,但有一些共同的、必不可少的特質。
第一,做好一名老師,要有理想信念。陶行知先生說,教師是「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學生是「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老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的重要責任。正確理想信念是教書育人、播種未來的指路明燈。不能想像一個沒有正確理想信念的人能夠成為好老師。
第二,做好一名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良好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麼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第三,做好一名老師,要有扎實學識和技能。老師自古就被稱為「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後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扎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
第四,做好一名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好老師應該是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可能成為好老師。高爾基說:「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愛心是學生打開知識之門、啟迪心智的開始,愛心能夠滋潤澆開學生美麗的心靈之花。老師的愛,既包括愛崗位、愛學生,也包括愛一切美好的事物。
好老師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教學管理實踐中、在教育改革發展中鍛煉成長起來的。衷心祝願每個教師都能成為符合黨和人民要求、學生喜歡和敬佩的好老師,希望每個孩子都能遇到好老師。
中國歷來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求學者一般尊稱教育者為「師父」,他的涵義是以師為父,還有一種說法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能夠迫使每個學生去檢點自己,思考自己的行為和管住自己的行為,首先就是教育者的人格,他的思想信念,他的精神生活的豐富性,他的道德面貌的完美性。」由此可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甚至舉手投足均會列入學生的求知視野,並且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關繫到學生的未來。
以上。
8. 小學教師應該具有教育觀念的內容主要有哪些
一、正確的人生觀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師觀,教師不只是「教書匠」,更是學生學會做人的引領者;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習的組織者、促進者;不只是教育工作者,還應該是教育規律的研究者。其次,要樹立正確學生觀,學生是發展的個體,是可以塑造的人,他們是具有獨立的思想、觀點的人,是學習的主體和責權的主體。再次,要樹立正確的行為觀,在處理師生問題上,不能強調「師道尊嚴」,而要強調民主、平等、尊重和贊賞;在對待自我上,要常常反思,每日「三省吾身」;在對待同行上,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要相互合作,共謀發展。
二、良好的師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與其它的職業比較,教師的職業更具有其示範性、公眾性和教育性,因此,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應該具備更高、更嚴格的職業道德修養。師德修養的核心主要體現在 「仁愛」,一個教師應該用心去教書,在教書的過程中尋找樂趣。因此,良好的師德修養,應該是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愛教育、愛學生。你愛教育事業,你才會取得事業成功的樂趣;你愛學生,你才會獨具慧眼,發現每個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不斷的探索,才能使學生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
三、新的教育方法
首先,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塑造學生的完美人格,為學生終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社會的進步,要求教育不斷的發展、完善,新一代的教育方法也不斷更新。那麼作為新一代的教師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在掌握寬厚淵博的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了解現代化的科技知識,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手段,以與時俱進的思想和態度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努力刻苦地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積極參與到教育科研當中,培養自己把理論應用於實際的能力,使教育科學理論真正發揮作用。在教育中勇於探索,創出一套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法,用生動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學生,使學生聽我們的課覺得有趣、有味,從而使學生能夠自覺地、認真地投入到學習當中,達到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培養學生的能力的目的。
四、得體的言行,高尚的情操
小學生具有很好的模仿能力,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響著他們。因此,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言行的細節問題,向學生展現自己高尚優雅的風度和修養,對學生施以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