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如何解決
怎麼解決?很難解決!最好的辦法,請他的父母,把那種很調皮的子女,帶到身邊去讀書,就近教育吧!
Ⅱ 淺談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愛孩子應該怎樣愛
這個樓主你可以
翻閱一些資料
看看還是比較有
幫助的呢
Ⅲ 如何對農村留守兒童進行家庭教育
我本身就是留守兒童,但我並不自卑與自閉,我已經習慣成自然了。當我的學習成版績還是算好的,權即使我沒有受任何人輔導。國家領導對留守兒童的問題十分重視,那麼我們就應該多多採取國家領導的建議。例如:把孩子的現狀通過移動設備大致匯報給他們的父母;老師不能歧視也不能過於重視,應用平常心對待,
Ⅳ 留守兒童生活現狀調查的 日記 (要9篇左右。) 謝謝了
關於高家鎮留守兒童的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裡,在農村出現了一個新的非凡兒童群體——留守兒童,且這個群體的人數正在不斷擴大,成為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現象。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不僅需要其家庭的支持與關心,更需要政府和社會的關懷和幫助,這已不再是一句從上而下的政治口號,而是每一個有愛心有熱情的中國人都應身體力行,用自己的行動去詮釋對留守兒童的關愛,讓他們共享祖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一、調研基本情況及分析
2011年7月份,我們小組的十位成員對豐都縣高家鎮的部分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實地訪問、召開座談會等方式進行了調查。通過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由學校提供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生活狀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高家鎮的3000多名留守兒童留守主要有三種形式:隔代監護、託付給親戚監護、在校寄宿。
1.隔代監護留守兒童和外公外婆或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佔71%。
2.託付給親戚監護留守兒童和親戚住在一起佔15%。
3.在校寄宿留守兒童在校寄宿留守兒童500左右,其中無監護人150人左右,佔5%左右。
留守兒童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般每年回家1-3次,一般在家停留時間較短。外出務工的家長回家頻率低1個月回家一次佔42% ,半年回一次佔25%,一年僅回一次佔10%,一年以上佔23%。
調研結果表明:總體上說,我城區留守兒童年齡普遍偏小,7—9周歲留守兒童佔40%。父母與留守孩子溝通和交流較少,應有的家庭教育較缺乏。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缺少「監管」環節,不少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事半功倍。但是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學習興趣上沒有顯著差異,在對自身學習成績的認識上,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也沒有顯著差異。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雖然在留守兒童中所佔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辨證的。
二、農村留守兒童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呈兩極分化,普遍較差。父母外出,由於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這個重要環節,留守兒童對學習缺乏熱情,進取性、自覺性不強,作業不能按時完成,應付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學校教育往往處於事半功倍的尷尬境地。留守兒童一旦在某個學習環節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厭倦學習、不求上進。這種情況讓學校的治理者和老師十分擔心,在留守兒童較為集中的貧困山區、半山區,這種情況已經影響了班級、學校的教學質量。調查顯示,留守兒童中學習成績優秀的不到20%,65%以上學習成績中等或偏下,有的主課只有30分—40分,有的逃學、厭學,上課紀律性差。
但也有少數留守兒童有著許多同齡孩子較少具有的優秀品質。比如:獨立性、自理能力強、意志品質堅定,更懂事和體貼別人。能夠把對父母的思念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有較高的學習自覺性,成績優異,各方面表現良好。這種情況雖然在留守兒童中所佔比例小,卻也提示我們,對留守兒童來說,成長和生活環境是辨證的。如何將留守兒童的不利處境轉化為積極因素,是需要探討的非常有意義的話題。
(二)、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較差。大多數留守兒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強,生活習慣不良,表現在不講衛生、不換衣服、挑食挑穿、亂花錢;有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較差,在家裡不聽代養人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不遵守規章制度,不服治理,說謊騙人,小偷小摸,抽煙、喝酒、打架、罵人……成為了「問題兒童」。如中心小學二年級某一學生在父親外出打工多年裡,由於長期在放任自流的環境里,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他在家裡不聽代養人的教導,頂撞祖輩,我行我素,在學校老師反映他不是干壞事,就是紀律散漫,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等現象發生;芳華中學學生謝小兵,由於家庭困難,父親到廣東打工,他跟母親生活在一起。但由於父親長期不在身邊,他不但不聽母親話,花錢大手大腳,而且經常頂撞老師,並且敲詐低年級同學的錢財。
(三)、留守兒童心理出現偏差,少數留守兒童出現心理障礙。留守兒童大多年齡在1—15歲之間,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要害時期,有的出生幾個月或一周歲後,父母就外出務工,長期與父母分離,使他們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滿足,缺乏父母的關愛,親情失落,產生孤獨感,心理失衡。我們對名學生問卷調查顯示:留守兒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有的留守兒童父母每年回來1次,的留守兒童父母幾年回來1次,的留守兒童很少與父母電話聯系。留守兒童有的情緒消極,表現出性格內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慮、任性、急躁,雙箐口小學二年級學生趙曉蓉父母雙雙打工,原本就內向的她在學校就更不愛講話了,上課經常發呆,不願意回答老師的提問,集體活動也不願意參加,經常獨自一人躲在一個角落;芳華中學有一個有一個叫李遠的男生,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自己一個人生活,經常獨來獨往,從不與同學、老師講話,極端的封閉。
(四)、監護治理不夠強。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不管是祖輩還是親朋好友,在他們眼裡,認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邊,不能對他們要求太嚴格。只要孩子能有飯吃,身體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盡到了責任。甚至部分監護人,因為忙於農活,對留守兒童的生活也照料不周。在問卷調查中,假如生病了,有14%的是忽略;8%的自己配葯;20%的給父母打電話。隔代的祖輩對孩子過於溺愛,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在本次調研中,有一個叫黎紹林的男生,父母都到上海打工,跟外婆生活在一起,椐他的班主任反映,他每隔一段時間,便以各種理由向外婆要錢,然後到縣城去玩耍,直到錢用完後,才會回家。同時,祖父母等臨時監護人因年老體弱等多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對兒童的監護權,非凡是老人防範防護能力弱,安全保護意識不強,也導致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屢有發生,使孩子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憂。
(五)、監護人自身素質偏低,家庭教育缺失。由於監護人大多數是老年人,年紀較大,文化層次不高,有的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不知道從心理上關心孩子、照顧孩子,不能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和指導,在教育態度、教育方法上還是老一套,與孩子交流溝通上存在困難。加之新課程改革以後,教學方式發生了新的變化,就連一些年輕的農村家長也難以很好地輔導學生,更不用說老年人了。並且,由於監護人的素質偏低,也造成了學校與監護人溝通上的困難。老師們更擔心,隨著打工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留守兒童會進一步增加,如不採取有效措施,影響的將不再是少數人的素質,而將是未來農村建設者這個大群體的素質。
三、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城鄉二元經濟不平衡是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根源
改革開放30餘年來,中國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農村的現狀與整個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極不協調,與城市市場經濟發展相比,農村經濟的市場化進程落後,「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是對「三農」問題的真實寫照,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問題成為制約當前社會發展的瓶頸,尤其化德作為國家級貧困縣,自然生態環境脆弱,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業效益低下,農民增收緩慢,城鄉二元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城鄉收入差距懸殊。農民只有離開土地,脫離農業,走出農村,進入城市從事勞務經濟,但又無力承受讓子女進城生活、接受教育,只有讓子女遠離自己在農村家鄉留守。可見,城鄉二元經濟發展不平衡,貧困是導致農民工與子女的長期分離、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根本和深層次原因。
(二)城鄉二元結構體制障礙是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新中國建立之初,為盡快建立起現代國民經濟體系,政府實行了向工業傾斜的政策,遂形成了城市與農村相隔離的戶籍制度,改革開放後,盡管對人口流動的限制逐步放寬,農民有了進城打工、就業的自由,但戶口政策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形成了一種「現實中的農民進了城,制度中的農民沒有進城」的尷尬局面。而由戶籍制度派生出來的其他一系列政策和制度,如教育制度、醫療制度、住房制度、就業與社會保險制度、社會福利政策等,形成了阻止農民工及其子女融入城市的強大的制度性障礙。特別是教育制度以及相關的教育政策法規,長期以來與城鄉分割的戶籍制度相聯系,使農民工子女入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農民工無法承擔子女在城市入學的高昂費用問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又無法解決升學考試問題,各地教材的選用不同使得這些群體的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一系列問題,直接推動了留守兒童這一群體的產生。可見,長期以來中國城鄉二元結構體制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最大障礙,也是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三)家長對留守兒童教育的不足是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1、留守兒童家長對教育認識膚淺
教育本身是一種高回報的生產性投資,而大多數農村家長認為教育是一種只賠不賺的消費性投資,從而不願投資或拒絕投資。近幾年來隨著教育體制改革與人事制度的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相對於農村「高昂的」高等教育與動輒會破的「鐵飯碗」讓他們對「從學前景」不太樂觀。根據筆者的調查,10%的家長認為現在讀書沒有好大的用場,認為讀書花了幾千、甚至幾萬元,畢業後不一定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倒不如和他們一起早點出門打工,早點掙錢,從而造成輟學率逐年上升。45%的家長認為之所以要在校讀書,主要是父母盡義務,子女混文憑。80%以上的家長根本不重視智力投資,一期只給孩子提供1本課外書。其他輔導用書、報刊雜志等培養學生能力的教育投資幾乎為零。
2、留守兒童家長角色功能差,教育能力欠缺
留守兒童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同在學校中受的教育一樣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對留守兒童的成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針對留守兒童的身心特點,樹立科學全面的教育理念,採用科學有效的教育手段對留守兒童進行教育也至關重要。但據調查,70%的留守兒童家長認為夫妻雙雙出門打工不會對孩子有較大影響。90%的留守兒童家長認為沒有必要和孩子談心,絕大多數留守兒童家長不肯主動與教師接觸,交流孩子的情況,即使是交流,也是僅僅局限於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於學生在校的表現、能力、思想、情感均一字不提。同時,留守兒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手法簡單粗糙,遇到孩子成績考得不理想時會狠狠的教訓,甚至會粗暴動武,從來不會幫孩子分析情況,查找問題。在對孩子進行教育評價時也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85%的留守兒童家長對學生的學業評價僅僅局限於考試的分數,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從不重視,甚至忽視。
3、隔代教育產生的教育危機日益加劇
留守兒童大多數都是由祖父母或者是外祖父母,甚至是其他親友照顧。這些「代監護人」對留守兒童溺愛、遷就,事事讓步,甚至放任自流,使留守兒童從小養成天不怕、地不怕的壞習慣,一放雙休日便如同放了野馬一樣,無人敢管,無人能管。另外,留守兒童缺乏應有的父愛和母愛,個個爭強好勝,不講理、不服輸、集體觀念淡薄,沒有同情心,形為習慣差。因此大多數留守兒童給學校教育帶來了不少困難和麻煩。
(四)留守兒童在學校的教育是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學校是學生享受教育的主要陣地之一,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發育時期,是家庭教育後的第二啟蒙教育,也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形成終身學習品質的基礎,佔了學生受教育機會和時間的二分之一。但是留守兒童享受的學校教育卻往往不盡人意。
1、薄弱的教育投入和貧乏的教育資源讓農村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生氣和活力。資料顯示,農村教育的資金投入嚴重短缺,教育裝備滯後,地方政府對教育多年沒有任何投入,農村學校本身又缺乏造血功能,從而造成學校沒有必要的教育教學設備和充足的硬體設施。比如很多學校實驗器材缺乏,該單人做的實驗變成了多人實驗,操作實驗變成了演示實驗,有些地方,甚至沒有演示的機會,75%以上的留守兒童活動場所有限,沒有標準的籃球場。上體育課時,除了跑、跳、鬧外,幾乎沒有其他的活動可以開展。上計算機課時,由於機器的數量有限,40多個人的班上操作課時,學生只能輪流上機。試想長期如此,留守兒童怎能不「高分低能」?陷入應試教育的怪圈。
2、教育理念陳舊,師資不足
理念是指導行動的基礎。農村教育中,中老年教師佔了60%左右,大多數中老年教師是「民轉公」,文化水平不是很高,雖然他們在長期的教學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和特色,但是缺乏發掘和總結,只能是埋在地下的「礦藏」而已,更有甚者知識與年齡同步老化。40%左右的中青年教師又是初涉教壇,難以獨擋一面,加上大多數又在向城鎮集中,從而造成人員配置的斷層。另外在農村中,師資培訓經費嚴重不足,大多數小學教師都是包班制,課業負擔重,周課時大多在28節左右,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機會到外面去培訓、學習。對於教研來說,也只是維持一種傳統的模式,學習理論之風淡薄,或者只是停留在表層。因此,大多數教師都只有抱著「經驗主義」、「本本主義」教學,教學效果一直不是很好。
3、安全責任的劃分阻礙正常施教
國家教育法明文規定禁止體罰和變相體罰,同時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又規定了許多保障學生合法權益的條文,家長也錯誤地認為學生在學校出了任何事故都可以找學校的麻煩。因此,學校都是認為「安全重於泰山」、「安全大於一切」,對於教師而言,「飯碗」和教育業績對比,孰重孰輕,自不待言。教師最大的願望就是本班學生能夠平平安安,至於學生學業成績,遠遠沒有安全重要。這就讓多數留守兒童鑽了空子,雙休日可以大膽不完成必要的家庭作業,出了校門可以為所欲為。老師不敢批評,不敢罰站,更不敢找家長,因為學生出了任何事故教師都逃脫不了干係。因此,留守兒童不怕老師,老師倒不敢惹留守兒童,從嚴執教、校外實踐活動等也只能流於一種形式。
(五)留守兒童所受社會教育是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主要原因
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中含有教育的意義,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必須與生活相聯系,生活教育的實施要以社會為學校,「教、學、做合一」。因此,社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第二大課堂,在這個課堂里,學生可以將所學知識進行綜合運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讓學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悅,獲取繼續努力學習的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但是對於留守兒童來說,這個課堂已經不復存在。
1、知識分子地位低,人們淡看教育
商品經濟時代,拜金主義思潮泛濫,知識為金錢所掩蓋,大多數人看得見銀光閃閃,而聽不見知識的呼喚,新的「讀書無用論」從不同角度對學校教學工作的沖擊不斷加強。近幾年來,一些外出務工人員通過賣體力或其他方式掙了錢,再與周圍的其他人相比較,在目前利益的驅動下,淡化了知識的重要性。正所謂:知識是什麼?幾塊錢一斤?能不能飽肚子?如此種種對教育的片面的、錯誤的消極言論不可避免地對留守兒童的思想產生了負面影響。從而讓他們象往外面的世界,甚至出現了「做家務要工資」、「要考高分,紅包拿來」的荒唐故事。
2、社會教育基地和社會教育力量空白
在廣大農村,除了部分經濟發達地區外,一般沒有文化宮、科技館等文化場所。大多數地區區、鎮級政府所在地幾乎找不到專門的圖書館、公共體育場所,找不到適合留守兒童口味的「文化大餐」。在農村中,留守兒童沒有任何機會參加任何的社會性質的文化活動。只有從電視、書本這兩個原始的窗口去了解一些外面的精彩世界,其知識來源面的狹窄可想而知。
四、解決問題的思考與建議
留守兒童是伴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和勞動力轉移產生,並將長時期存在的社會問題,解決好這個問題,關繫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繫到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關繫到社會穩定與可持續發展,關繫到和諧社會建設。堅持以人為本,堅持服務於基層,堅持關注弱勢群體,堅持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中央《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和《關於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就必須從社會大局、制度層面整體地加以考慮和解決。
1、各地政府應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學校建設,讓留守兒童吃住在學校。
2、建立多種形式的留守兒童的保護網路。比如建立以祖父母及親屬為主體的家庭監護網路,以基層組織為主體的管理網路,以學校老師為主體的學校幫護網路等,對留守兒童給予對口的幫助。
3、調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戶籍差別,並將解決留守兒童問題與城市民工子女入學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農民工「市民待遇」,從根本上解決留守兒童問題。
4、從學校教育的角度。學校教育應該成為影響留守兒童成長的重要渠道。努力使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形成合力。這就要求學校教育不僅要完成校內對留守兒童的教育,同時應該有意識地向留守兒童的校外生活延伸,以彌補他們在校外的生活真空,促進他們的健康發展。對此,學校應充分發揮教育優勢,特別注意與家長的聯系溝通,提高他們對教育的認識。對於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學生,老師要改革家訪制度,通過電話、信件、網路等形式,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情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疏導。針對留守兒童的品德行為偏差和心理障礙問題,定期開展心理咨詢、心理矯正工作。同時,學校可以開展圍繞反映留守兒童家庭的班會,引導學生形成關於父母外出打工現象的正確認識;也可以邀請有外出打工經歷的父母參與班會,通過他們打工經歷的講述,和打工者與學生間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兒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確的生活觀。
5、強化父母作為法定監護人的法律責任。《民法通則》確定父母為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監護人的監護職責不僅是支付撫養教育費用,還有探望、照顧孩子的生活,以良好品行對孩子進行管理和教育,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及合法權益等。《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單獨居住,對未成年人不得放任不管,放棄監護職責。父母外出打工,雖然將孩子委託親屬看管,自己也定期交付撫養教育費用,但長期不回家探望孩子,也不履行其他義務,都屬於履行監護職責不全面。因此,必須強(2)、開展模擬家庭活動,老師充當留守兒童的臨時父母,將留守兒童接到自己家中,輔導學習,並給以生活上的關心和照顧。
6、建立幫扶機制,發動社會各界共同關心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通過「兩免一補」、貧困生、特困生救助等辦法對貧困留守兒童進行重點救助。
7、開展「結對子」活動。班主任組織學生與留守兒童結對子,學習、生活上相互關心和幫助;同時,學校發動教師與留守兒童結對子,一個或幾個教師負責一個村的留守兒童,對其進行不定期的家訪和生活上的一些關心和照顧,做到定點、定人聯系。
關愛留守兒童,不僅是對豐都縣高家鎮3000餘名留守兒童需要關注與關懷,全國大約5800萬留守兒童都需要關愛,需要每個人來共同努力,留守兒童才能感受屬於他們的那一米陽光,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加繁榮富強。關愛,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命運;關愛,可以點燃孩子希望的燈;關愛,可以在幼小的心靈深處播下愛的種子;關愛,我們大家在創先爭優中行動。
Ⅳ 如何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論文
留守兒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一幢幢高樓拔地 而起,一個個新興的城市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需要大量的 勞動力,於是農村一些衣食無著的青壯年農民工開始涌進城市務工,掙錢養家 糊口。而他們的孩子卻留在農村,託付給老人或親戚朋友撫養,成了留守兒童。 當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面臨很多教育問題。 一、留守兒童的形成 農村「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單方長期外出務工,將孩子交由長輩或 親戚朋友撫養管理的未成年人。隨著改革開放,對農民外出就業的束縛逐步解 除,農村勞動力跨地區流動日趨活躍。今天,在廣大的農村地區,越來越多的 家庭夫妻離開家鄉,擁到城市打工,大多數打工族將自己處於學年齡的孩子留 在家鄉,由家中的老人或親戚扶養。由此,在農村就形成了一個特有群體—— 留守兒童。根據調查了解,我們鄉鎮1994年外出務工者約100人,留守兒童約 50人,到今天,外出務工者達2000人以上,留守兒童約800人。 二、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 1.留守兒童的教育現狀: 龍揚村黎某,小時是個聰明伶俐、活潑可愛的孩子,小學三年級時父母到 廣東打工,把他留給六十多歲的爺爺奶奶照顧。黎某經常與一些不務正業的青 年在一起玩,學會抽煙、喝酒、打架、去網吧,上課無精打采,作業不寫,學 習成績老上不去,老師耐心教育他,他當耳邊風。無奈,老師跟爺爺奶奶聯系, 爺爺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說:「你們懂什麼?上網是為了學習新的科學技術,你 們不聽說『現在是科學技術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後很難找到好工作』,我現 在是為了培養我學習科技的興趣.」兩個老人因為小時候沒有讀過書,一輩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對孫子的思想行為也無言以對。父母打電話回來叫他聽 爺爺奶奶的話,要好好學習,孝順爺爺奶奶,他是答應得好,可做不到。常掛 在他嘴邊的一句話是「關你什麼事,我爸媽都不說,你們說什麼」。他逐步養成 好吃、好玩的壞習氣,根本無心上學。 2.問題歸因(1)祖輩父輩原因.廣大的外出務工青壯年,不僅為城市的 現代化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對家鄉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而他們的 孩子——「留守兒童」,卻面臨著很多教育的問題:父母外出務工,本就無可奈 何。很多父母認為自己沒有在家好好照顧孩子,覺得非常愧疚,補償的唯一的 辦法就是多給孩子一些零用錢.於是,只要孩子一個電話,他們就寄錢回來。 而孩子們一有零錢就去買零食吃。他們不知道如何掙錢,也不知掙錢的艱辛。 漸漸就養成了貪圖享受不知珍惜勞動成果的不良習氣。一旦沒錢用,就學會去 偷去騙,逐步走上歧途。其次是爺爺奶奶的知識還趕不上小孫子、小孫女,他 們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導,對小孩的學習心有餘而力不足;在親戚家的孩子沒有 得到孩子應有的管教。據調查,我們鄉鎮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多數是一年回家一 兩次,在這么短的時間內,他們不可能給孩子很好的教育。平時雖然常用電話 聯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話時一一答應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時卻常常忘了 父母的囑咐,有時玩過頭忘了學習,有時和同學做了壞事而無人管教。孩子有 學習下降或是有不良行為,也得不到嚴加管教。(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強,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歡尋找新鮮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餘時間他們會尋找新鮮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煙喝酒,有時會和同學打 架,染上這些不良習氣後,無心上學,學習成績下降,於是出現厭學情緒。 調查顯示:留守兒童的監護類型主要有四種:隔代監護、單親監護、親戚 或朋友監護、自我監護。其中以隔代監護為主,約佔80%,單親監護約佔12%。 在這幾種監護類型中,留守兒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負擔。母親作 為監護人的留守兒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顧,親戚或朋友監護欠些,隔代 監護較差,自我監護最差。另外,在隔代監護下的兒童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引人 深思:由於祖輩的年老,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爺爺奶奶因為隔代特別親的緣故, 溺愛孫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壞事時不當一會事,認為孫子還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會懂事,放棄教育機會,導致這些留守兒童無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關 懷,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現偏差。 三、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解決方法 1.責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關注每一個 學生的發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服務學生的教育理念,特別 針對留守兒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一切為了學生.」加強家訪,隨時了解這些學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學習問題, 通過家訪或交談等方法,給予這些學生更多的關心。可以為這些學生建立專門 的檔案,分類管理。班主任要經常和外出務工的父母聯系,和他們共同交流、 探討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愛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寶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理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內心的深處。」留守兒童的問題 是社會特定背景下產生的事物,我們要用一種與時俱進的思想來教育他們。在 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盡心盡力做到三點:一是給予留守兒童情感上 的關懷。由於留守兒童長期遠離父母,缺乏起碼的親情呵護和家庭教育,班主 任應該主動承擔起監護人的義務,尊重他們的人格和情感,用心呵護學生,讓 愛的泉水源源不斷流入留守兒童的心田。寄宿制學校可為留守兒童建立「愛心 小屋」,讓留守兒童在學校能享受到家庭的溫馨。二是培養留守兒童的自學能力 和合作學習的能力。班主任要和課任教師達成共識,重視留守兒童的自學能力 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平等享受教育的快樂,引導學生解決好學習上 的難題,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三是培養學生養成勞動的習慣。班主任配合學 校,經常引導留守兒童積極參加一些公益性的社會勞動實踐,培養學生的凝聚 力、意志力、責任感,鼓勵學生在勞動中與同學團結友愛、互相幫助,增長見 識,形成自己的勞動素質,最終發展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有作為的 能獨立生活的強者。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教育好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健康茁壯的成長,是我們 每一個人的心願。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群特殊的群體,需要社會各界的關心, 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關愛。我們只有不斷創新教育工作的思想、方法,擁有一 顆愛生之心,才能做好留守兒童的各項工作,為社會培養好他們。 1] 田景正. 關於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思考[J]. 當代教育論壇 , 2006,(10) [2] 姚雲. 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及教育應對[J]. 教育理論與實踐 , 2005,(07) [3] 陳麗麗. 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 觀察與思考 , 2006,(22) [4] 吳霓. 吳霓:對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J]. 河南教育 , 2006,(05) [5] 許旭. 關注「三農」,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J].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 2006,(01) [6] 曹景寬. 無視不如正視 忽視莫若重視——流動、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 希望月報 , 2005,(10) [7] 陸清華. 西部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有望較好解決——以重慶市南川區為例談留守兒童教育的有效模式[J]. 今日教育 , 2007,(01) [8] 廖鴻冰. 農村留守兒童思想道德教育問題的思考[J]. 當代教育論壇 , 2006,(14) [9] 吳霓.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J]. 教育研究 , 2004,(10) [10] 段成榮, 周福林. 我國留守兒童狀況研究[J]. 人口研究 , 2005,(01)
Ⅵ 面對越來越多的家庭教育缺失的留守生,我們教育者該怎麼辦
抱怨的話就不抄說了,怨政府?父母?。。。。。。
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最好得到學校的支持,組織一個留守學生的團隊,安排一些共同學習、社會活動。讓留守學生感受到老師和學校的關懷,同時關注這些學生的心理、生活狀況,有情況及時發現幫助。找個合適的機會給這些學生的家長開個會,努力改變這種賺錢不管孩子的狀況。最後謝謝您對這些留守學生的關心。
Ⅶ 如何填補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有這樣一個群體,沒有完整的親情,得不到父母的關愛,他們像「野草」一樣成長。漸漸地,他們性格變得孤僻、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他們,就是留守兒童。當前時代背景下,人口急劇流動,我國已有6000多萬留守兒童,且逐漸變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由於缺少親情的呵護,渴望尋求關注,留守兒童的監護缺失問題已經帶來嚴重後果,關於留守兒童放火、自殺、性侵、失蹤、意外死亡等問題屢見報端,令人觸目驚心。
其次,廣納社會資源,充分吸納公益團體、慈善機構及民間資本為關愛留守兒童的軟硬體建設提供源頭活水。加快發展志願服務事業,藉助非盈利性的社會機構設立關愛留守兒童基金,不斷開展行之有效的關愛活動。
最後,學校建立咨詢機構,積極採取措施,承擔起教育責任,建成以網路、廣播、電視為平台的空中課堂,與留守家庭做好溝通交流,保證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讓留守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共同營造「父母子女常溝通、社會各界多出力」的關愛留守兒童氛圍。
來源:鳳凰網綜合
Ⅷ 幫我寫一篇家庭教育敘事文章怎麼寫
都說有一千個家庭就有一千個家庭教育方式,家長們為了我們的成長還真是大費腦筋,不惜和我們鬥智斗勇,玩起了種種妙計,我的家庭教育方式-優秀記敘文。不信,你看我家的家庭教育方式:
A計策:「美食引誘法」,這可是我爺爺想出的高招。小時候我特愛吃漢堡,這可讓爺爺抓住機會加以利用。記得有一次,爺爺為了能讓我快一點寫好作業,就故意神秘地對我說:「如果你能又快又好寫完作業,我就買漢堡給你吃。」美味的漢堡怎能拒絕?我舔了舔嘴唇,拚命地把湧出的口水又咽了回去。在爺爺的「誘惑」下,我很快地完成了作業。唉!爺爺的辦法還真是絕呀!
B計策:「竹筍炒肉絲」,這個名字聽起來蠻有趣的,其實,這一招挺可怕的,就是用竹板打屁股,我的家庭教育方式-優秀記敘文(http://1.unjs.com)。只要我在家一不聽話,爺爺就會拿起竹板在我眼前晃來晃去,慢慢悠悠地說:「你又想嘗嘗『竹筍炒肉絲』的滋味了。」這招還真靈,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我立即改過自新。所以呀,每次在爺爺的:「不聽話就吃竹筍炒肉絲」的威逼下,我只得乖乖投降認錯。
C計策:「口頭嘉獎法」,正應了「攻心為上」這一妙計。每當我學習偷懶,准備敷衍了事時,爺爺也不批評我,而是找出種種理由對我誇上一頓。搞得我暈暈糊糊,一下子找不著北,此時爺爺就會不失時機地對我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逼著我去完成他布置的任務。還別說這招還挺管用,雖然明知是計,卻屢屢見效。在爺爺的激將法下,我老老實實的就範。
……
真佩服爺爺,他雖不是教師,卻有著智多星吳用的頭腦和的智慧,諸葛孔明的神機妙算。在爺爺的「糖衣炮彈」和「嚴刑拷打」的雙重妙方下,我一天天茁壯成長……!